2012届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1646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届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届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届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届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绿 ( pn) 剡 ( shn)溪 郴 ( chn)江 拼 ( pn)却 B ( yng)望追旅 思 ( s)罗 衾 ( qn) 阑 ( ln)珊 C 菡 ( hn)萏征 铎 ( du)乱 ( zhn)李 儋 ( dn) D旌 旆 ( pi)塞草 腓 ( fi)玉 箸 ( zh)从 教 ( jio)坠 答案: D 下列有关文体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诗统称近体诗。 B律诗每首四联,每联两句,

2、依次称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律诗每句平仄都有严格规定,凡双数句都要押韵。 C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称 “倚声填词 ”。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双调、三叠甚至四叠。 D词的词牌和标题有严格的区别。词牌是与韵相配合的乐调,如念奴娇;标题则表明词的内容,如赤壁怀古。 答案: D 下列各句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美国在前方的兵力吃紧,部队换防一拖再拖,加上它到处插手,兵力使用已经陷入 捉襟见肘 的窘境。 B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中年人相遇相识在深圳;十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 萍水相逢 ,不禁心潮起伏。 C腾讯公司首次公开拍卖 QQ号,市民对此 莫衷一是 ,有

3、人认为这是一种爱心举动,有人则认为它有商业炒作的嫌疑。 D曹叔喜欢古诗古词,有点艺术家的作派,但未免 胶柱鼓瑟 ,给女儿取名字选字过于生僻拗口。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健康的文化观念长期缺席有重要的关系。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合法却不合理的利益不可能长期持续的结果。 B在城市建设中,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从保持城市个性,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立场出发,秉持循环经济的理念和依法治理的要求,来建设和规划。 C博士教育一旦以满足社会对 “具有博士学位人才 ”的需要为目的,就必然会走向规模迅速扩大而质量急剧下滑。 D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

4、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当前重要任务。 答案: D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在书法方面,苏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 “宋四家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 “吴中四士 ”。 B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花间词派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南唐词以李 、冯延巳、李煜为代表。 C晏几道自辟蹊径,被称为 “婉约之宗 ”秦观是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以词风富艳精工著称。 D初唐后期,随着 “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

5、调节功能 中国 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 我想这是因为一句 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

6、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 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 南北朝 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 “诗至于宋,古之终

7、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神工,其梓庆之 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 明诗篇说: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 诗运转关也。 ”(说诗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

8、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小题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 “调节功能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节功能 ”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 :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小题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9、是(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 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体诗与

10、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该项中 “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与原文第二段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不符。 【小题 1】 A项中 “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 ”与原文意思不符; B项中 “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与原文第二段中

11、 “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不符;C项 “两代诗风的嬗迭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这一结论在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 明诗篇能推断出,但并不是由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 明诗篇 “指出 ”的。 D项正确,可从文章第三段概括出来 【小题 1】 C项中 “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与原文不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钱学森二三事 “钱学 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 ”钱学森的第二个中国博士、两院院士郑哲敏说。 1948年,郑哲敏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后来读钱学森的博士。 “他很关心祖国的状况,每周通过朋友收集中文

12、报纸看。 ”郑哲敏说, “我们很多中国学生都知道,他回国态度一直是很鲜明的。他在美国工作 20年,一直是中国国籍,一直没有买房子,只租房子住。 1950年,他准备回国,票也买了,行李也找旅行社打包了,但却被美国当局抓起来了。 ” “1955年我回国时,钱学森嘱咐我两件事。 ”郑哲敏回忆说: “第一,他说经过二次大战,美国军事后勤领域发展很快,运用了大 量数学和运筹学知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强调计划发展的,用得上运筹学。他要我把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去,告诉钱伟长。第二是对我的要求: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回国不能太神气。 ”钱学森说: “你回去做什么事呢,不能挑三拣四,原则是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13、不要挑剔高低好坏。即使是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你也要做。 ” 钱学森回国后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学科方向。原来有弹性组、塑性组等三个研究小组,都是搞纯理论研究的,与当时的国家建设关系不大。钱学森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要调整 方向。后来,流体力学调整为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方向,并增设了化学流体组、物理力学组和运筹学组。 “钱学森不是搞技术的,是搞理论研究的。但回国后国家让他搞火箭,他欣然同意,从不讲价钱,从不讲条件。 ”郑哲敏说,他牢记钱学森的一句话:回国没有什么,就是来服务。 孔祥言 1956年从北大力学专业毕业后分到中科院力学所工作。 “当时航

14、天在全世界都属于新兴的尖端科学,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可参考的资料很少。一次钱老问我们有什么想法,我们就老实回答:知识面不够,怕不能胜任这项工作。 ”孔祥言说。 钱学森听完就给他们做工作:航天问题 不外乎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哪一方面问题不太清楚,就去找书、找资料学习,只要钻下去,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不怕困难,是钱学森的一贯风格。王永志说,钱老回国后不久,中央领导问他“中国能不能搞原子弹、导弹 ”。他回答说: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中央对他的意见很重视,最后决定搞 “两弹 ”。 “钱学森是我的恩师。 ”王永志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进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当时钱老还担任首任院

15、长。 “钱老对年轻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提携。 ”王永志说,第一代战略火箭获得成功后,国家开始搞第二代战略火箭,钱学森建议,让 第二代航天人来挂帅,并推荐王永志担任第二代火箭第一个型号的总设计师。 “当时我只有 40 多岁,是比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而总设计师这样重要的职务,之前都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担任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像我这个年龄阶段的,甚至比我更年轻的人,开始走上总设计师这样被称为 箭头 人物的岗位。 ” “钱学森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 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靠老的,但更重要的要靠年轻人,要靠他们敢想,中国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发展 。 ”原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刘纪原说。 2007年 12月 11日,是钱

16、学森 96岁生日。 12月 10日,科技日报社举办了 一个“学习钱学森创新思想,培养科技领军人才 ”研讨会,为他提前祝寿。 “钱老对过生日一向低调,只是家里人简单聚聚。 ”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说,当他把这件事向钱学森汇报时,他说: “向我学习,我不敢当。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一件关系国家长远的大事,希望会议开得成功。 ” “钱学森当时如果不能回国,我们也会发展导弹、原子弹这些尖端技术,但绝对不会这么快。 ”曾经与钱学森一起共事的梁思礼院士认为。 但在钱学森眼里,这些 “举世瞩目的成就 ”,决不是单个人所能取得的,他所干的不过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已。涂元季说,在钱老与别人的书信 中,他反复强调,原

17、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实验,是几千名科学技术专家通力合作的成果,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独立的创造。 “我只是沧海一粟。 ” 【小题 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3分) ( ) A钱学森嘱咐郑哲敏说要做 “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 ”,意在告诉他要从基础简单的研究做起,打好根基,才能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B 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所以流体力学被调整了方向。 C钱学森坚定地认为外国人能搞原子弹和导弹,中国人也一定能搞 ,这也是中央最后决定搞 “两弹 ”的原因之一。 D钱学森认为两弹的研制成功是众多科技专家合作的成果,

18、而培养科技领军人物是关系中国未来前途的大事。 E本文通过描写钱学森的语言、动作,勾勒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形象,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风范和完整的人格,给人以启迪。 【小题 2】第一段中,郑哲敏说 “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 ”,钱学森身上的 “最光辉的精神 ”指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小题 3】传记类文章,会引用与传主有关的人员的话。试分析文中划线处引用的梁思礼院士的话有何作用。( 3分) 【小题 4】钱学森被评为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为其写颁奖词。( 4分) 答案: 【小题 1】 AE 【小题 1】最光辉的精神指爱国精神。( 1分) 具

19、体表现在( 1)在美国时, 收集中文报纸看, 一直是中国国籍, 一直没有买房子。(该方面的具体表现,至少答出其中两点给 1分。)( 2分) ( 2)嘱咐学生, 把运筹学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过家 回国做事,不能挑三拣四,服从国家的需要。( 1分) ( 3)回国后(自己的实际做法), 调整了学科方向,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 自己虽是搞理论研究,但服从国家需要,高 火箭技术研究 【小题 1】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钱学森举世瞩目的成就,增强了本传记的说服力。( 3分) 【小题 1】四个方面 爱国主义精神,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提携年轻人的做法,谦虚的精神。一点一分。( 4分) 【小题 1】 A项中钱

20、学森的话意在告诉他回去做事,不能挑三拣四,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E 项中,动作描写错。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也兼考概括能力。 【小题 1】结合传记文学的特征答作用。 【小题 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6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 “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 “韩、范、

21、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 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 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 呜呼!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

22、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 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23、恨 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 游 游:交 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 酬 者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 弟 弟:尊敬兄长 【小题 2】下列各组划线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士有自京师来 者 然不敢辞 者 ,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B尽 以 告之因蜀之资, 以 争天下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而 公独不识欲须臾忘 而 不可得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 之 流如火 之 热,如水之湿 【小题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3 分) 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

24、”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 ,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 ,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25、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小题 5】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_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_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1)这一年 (我 )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 (了解 ),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 2)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 【小题 1】酬:实现。 【小题 1】 A、定语后置的标志;引出原因。 B

26、、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都表转折。 D、指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 【小题 1】 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小题 1】 “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的说法有违文意。 【小题 1】被动句式 “见 于 ”、 “因 ”各 1分。 (2) “待 ” “传 ”各 1分。 【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 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 “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我说: “(如果 )他们是天

27、子, (我 )就不敢知道;如果 (他们 )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 !”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 “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 ”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 (这句话 ),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 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 (已经 )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 “我知道了他的为人。 ”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 (的安排 )吗 ! 这一年 (我 )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 “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

28、唉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 (我 )不敢推辞的原因, (是 )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 ,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 (刘备

29、 )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 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 ,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诗歌鉴赏 阅读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回答后面问题。( 6分)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 白

30、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这首诗是李白暂别杜甫后寄居沙丘时所作,对杜甫表示了深深的怀念。沙丘,大约在山东汶水流域。 【小题 1】 “借景抒情 ”乃诗歌创作中主要手法,请分析李白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4分) 【小题 2】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对杜甫的深深怀念之情的?( 2分) 答案: 【小题 1】古树日夕秋声这些特定的景物无疑烘托出一种近乎于哀婉凄凉的心情 ,由此可见 ,杜甫的离去使诗人此时此刻的心绪极为不佳;再有,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喻为汶水,浩浩荡荡随友而去,亦表现出此

31、情的深远之处。 【小题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因为杜甫不在身边,喝酒听歌都不能解愁,由此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小题 1】颔联描绘客观景物。 “城 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象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人愁思难解。很好的烘托了作者因杜甫离去而产生的思念之情。 【小题 1】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 “不可醉 ”,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 ”,因为自己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大大地加

32、重了抒情的分量。 阅读韦庄的菩萨蛮,回答后面问题。( 6分)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小题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 “江南好 ”。( 3分) 【小题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答案: 【小题 1】( 1) “春水碧于天 ”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 “画船听雨眠 ”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写出了江南的人物美。 【小题 1】 “未老莫还乡 ”表面

33、顺承,实际上却是 反补,一个 “莫 ”字蕴涵无限辗转思量之意,是不能还乡的无可奈何之语,终老之日仍誓必还乡。 “还乡须断肠 ”则是极痛心地补叙出 “莫还乡 ”的缘由。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语言表达 下面是九江浔阳楼的一副对联,其次序已被打乱,请你将其复原。( 4分) 当年义士登临 江声山色总相宜 称浔东杰构 酒胆诗心犹可见 是天下名楼 今日游人延伫 上联: 下联: 答案:上联:是天下名楼,当年义土登临,洒

34、胆诗心犹可见 下联:称浔东杰构,今日游人延伫,江声山色总相宜 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 4分)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枝短笛 ,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 1)边塞诗是_ 李白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 ( 2)杜甫的诗是 答案:( 1)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清远而 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 2)杜甫的诗是幽咽泉流中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风急、天哀、浊酒、涕流,肠热黎民。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这是说,诗与画的意境可以相通,读诗时仿佛是欣赏一幅画,而观

35、画时又好像是吟诵一首诗。 文学与艺术意境是可以相通的。 由此意推而广之,我们在读古人诗词时,不但常是如同观画,而且有时仿佛是看电影或聆听乐曲。 苏轼说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因为词的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宛如一幕电影;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利用声韵配合,宛如一首乐曲。 晏畿道的鹧鸪天一词即是如此。 答:_ 答案: 默写 补出下列空格的内容。( 10分) 【小题 1】细雨梦回鸡塞远, _。(李 浣溪沙) 【小题 2】流水落花春去也, _。(李煜浪淘沙令 【小题 3】照花前后镜, _。(温庭筠菩萨蛮) 【小题 4】星垂平野阔, _。(杜甫旅夜书怀) 【小题 5】

36、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_。(贺铸横塘路) 【小题 6】 _,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小题 7】 _,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小题 8】 _,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 ) 【小题 9】 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小题 10】百啭无人能解, _。(黄庭坚清平乐) 答案: 【小题 1】小楼吹彻玉笙寒 【小题 1】天上人间 【小题 1】花面交相映 【小题 1】月涌大江流 【小题 1】梅子黄时雨 【小题 1】落花人独立 【小题 1】沙上并禽池上暝 【小题 1】惊风乱 芙蓉水 【小题 1】竹喧归浣女 【小题 1】因风吹过蔷薇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欣赏,他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其实,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示。请以 “绽放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请以 “绽放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