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1674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迸发 (bng)婀娜多姿 ()圈养 (qun)愀然不乐( qio) B夙愿 (s)越俎代庖 (po)牛虻 (mng)自惭形秽 (hu) C靛蓝 (din)病入膏肓 (hung)干涸 (h)白头偕老 (xi) D手帕( p)心广体胖 (pn)麾下 (hu)探本溯源 (shu) 答案: C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风靡吻颈之交自诩一筹莫展 B寒碜礼尚往来偿试杀一儆百 C端倪改弦更章虐杀原形毕露 D肆意淋漓尽致编撰理屈词穷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

2、当的一句是 ( ) A伊拉克这个饱经战火涂炭的国家,近日来,经常传来恐怖分子制造的耸人听闻的血腥事件的消息,让世界人民为之担忧。 B谢谢你们的长期关心,我希望在你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会搞得更好,如果你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C初到扬州城,出门便不知东南西北,于是我买了本城市旅游图,按图索骥,终于游览了瘦西湖、平山堂等我神往已久的景点。 D随着电脑的普及,加至学业负担的加重,许多同学都不大重视汉字的书写,写出的字极为潦草,不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如剑拔弩张。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某制药公司,在上海、重庆、贵州等地分别设立了办事处,主要推销用于治疗糖尿

3、病、冠心病、高血压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 B中国政府已与美国、意大利、印度、西希腊等多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的双边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 C近日,财政部、审计署发出通知,要求 2010年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在近 3年平均 数基础上降低 15%左右。 D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 “紧箍咒 ”,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的天文 李政道 古代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是 “天圆地方 ”,我们老祖宗却认为 “天圆地圆 ”,有黄道、赤道。两千多年前

4、,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他说: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九天是指坐标,就是昊天(东)、阳天(东南)、赤天(南)、朱天(西南)、成天(西)、幽天 (西北)、玄天(北)、鸾天(东北)、钧天(中间向上),一共是九个坐标位置。屈原说,如果天圆地平,就会相交,成 “九天之际 ”。 “安放安属? ”相交的点放在哪里呢?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地相交显然不合理。因此,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各自可转。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就是赤道、黄道两个圆轨道。 他下面再问:天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其中东西是经度

5、,南北是纬度。他问的是经度长一些,还是纬度长一些。实际上,地球的赤道直径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差 22公里,屈原 当然没有求出来,不过他这种问题的能力及有关天圆地圆的推测都令人佩服。 周礼说: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璧的外围是圆的,中间有圆孔,代表天。可是,为什么天中有孔?琮的造形更奇怪了,外面是方的,中间也有一个圆孔穿过去。外边为什么是方的?为什么璧代表天,琮代表地?另外,商代还有一种玉器叫璇玑,造型很像璧。璧,璇玑,琮,他们的关系是什么?虞书 舜典注疏: “璇,美玉也;玑为转运,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王者正天文之器。 ” 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我们今天看到的璇玑玉器,直径仅约 33

6、厘米,可能是模型 ,是商代的文物。那么璇玑怎样做天文仪器呢? 每颗恒星和行星,都要转圈,都各自沿着一个圆在走。但大球面上有一点不动,就是天球面和地球的轴的相交点,叫做正极。我们可以设想,璇玑或璧、琮的前身可能是一个旋转式天文仪器,目的就是把这个旋转轴的指向定准于正极。怎样做到这个要求呢? 我的猜想是:假如要定准正极,一定要有一根长管。如果转盘的直径是 8尺,那么管子的长度应约是转盘直径的 2倍,这个管子对着正极。再做一个形状像璇玑的大盘子,边上有三个凹口,每一个凹口正好对着一个星。星在天空转,这个盘子随着星转,竹管是不动 的。要定正极的位置,必须通过管子对着正极,然后让盘子随天转动,把三颗星的

7、位置扣住。 竹管一定要和地固定,方法是用一些大石头把它绑起来。每块大石成方形,约高一尺。竹管四周均有大石块。这样造型的古代天文仪器就有两大部分:一是大璇玑那样的盘子,凹口对着星,随天上的星面转,代表天;一是这些大石块绑住的长竹管,跟地永恒,代表地。假如用很细的针在竹管一端开一个直径为 2毫米的孔,管子长 15尺左右,它测量正极的精确性能达到 0.013度。 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商朝时正极没有任何明确的星。人们为了纪念炎黄古代天文学的成功,就制作了璇玑这种小型玉器。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因而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选自中国国家天文创刊号,有

8、删改) 【小题 1】从原文看,下列对古人天圆地圆观念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天圆地圆的观念,如把天比作蛋壳,把地比作蛋黄,认为存在赤道和黄道两个圆形的轨道。 B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维度,经度与纬度哪个长一些呢?作者认为,这样提问本身就表明在屈原心目中天和地都是圆的。 C璧为圆形,中有圆孔,代表天;琮为方形,中有圆孔,代表地。周礼所谓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可为印证。 D璧为圆形,可以代表天。可是,琮为方形,怎能代表地呢?作者认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 【小题 2】下列对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的设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根用来对准正极的长竹

9、管,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把这个转盘固定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 最初的天文仪器。 B用一些方形大石块把一根长竹管固定在地上,把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穿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 C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大璇玑那样的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大盘子,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 D在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璇玑中,从直接观察天象的作用看,用来固定长竹管的那些方形大石块是必不可少的。 【小题 3】 “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 A璇玑是一个大 的天文仪器,

10、璧和琮都是直接从这种天文仪器简化而来的。 B由于璧和琮都是从璇玑简化而来的,所以都保留了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 C代表天的璧和代表地的琮,可能都是从玉器璇玑简化而来的。 D今天所能见到的璧和琮,都是礼器和饰物,是由竹管和大石块简化而来的。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D 原文最后一段说 “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 ”,前文已交代 “每块大石成方形 ”,故 D项 “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 ”明显错误。 【小题 1】 B A项 “固定 ”一词错误,原文倒数第三自然段已交待 “这个盘子随着星转 ”。 C项

11、把 “或然 ”变成了 “必然 ”, “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由两部分构成 ”仅仅是作者的 “猜想 ”。 D项也可同理排除。 【小题 1】 C A项 “直接 ”错误,文章末段表明二者的转化还有一个中间环节 璇玑这种小型玉器。 B项 “都保留了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 ”文中没有依据。 D项属主观臆断,无中生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 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

12、,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 “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 ” 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 “你们 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

13、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椎俨看到一个和尚,问: “你从哪里来 ”和尚答: “我从湖南来。 ”药山又问: “湖水是不是在泛滥 ”答: “湖水还没有泛滥。 ”药山接着说: “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 ”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 “是在泛滥。 ”同时,药山 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 “何劫中不曾泛滥 !” 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 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

14、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 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 !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骆;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 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

15、,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 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 “与尔同销万古愁 ”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 “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 ”的那一位,到 “惯看秋月春风 ”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的好逍遥啊 !你看

16、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 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 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 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及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 ) 【小题 1】结合文意,概括 “泊罗江 ”的两种主要含义。 (每种不超过 15个字 ) 【小题 2】从文中看;作 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17、小题 3】 “渔翁 ”在文中有何寓意 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 )( ) A作者认为,泪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涩的。 B在作者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所以他们是 “圣徒 ”与 “疯子 ”的矛盾集合体。 C文中 “禅家公案 ”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 D “嵇康的汨罗江 ”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 强。 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

18、答案: 【小题 1】 忧国忧民的精神寄托; 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 屈原殉国之处。 【小题 1】 愤世嫉俗(愤怒); 惆怅; 索然(失望)。 【小题 1】寓意: 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 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小题 1】 A E 【小题 1】: “汨罗江 ”在文中出现的次数较多,随着语境的变化,其具体含义也有所不同。第 2段 “端午节这一天, 饮一口汨罗江的水 ”,实际上就赋予了特定时间 端午节,饮的不是普通的水,而是与屈原相关的一种 “精神寄托 ”。第 5段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是运用了 “苦 ”的多重

19、含义,代指一种 “苦难 ”。第 15 段中列举的人物实际上就是指出 “汨罗江 ”应为殉难所。这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就里出来了。 【小题 2】:解答本题需对全文内容进行梳理。开始写道 “我 ”到了汨罗江边,饮了一口江水,感叹道: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这也是作者自己的情感体验。面对朋友的不理解,想起了禅家的一段 “公案 ”,赋予了 “汨罗江 ”以丰厚的含义。第 17段最后一句: “饮了一口浑黄后 ”“我的愤怒被淹灭了 ”, “浮起 ”“惆怅 ”。这一句是作者情感的历程,概括前文中的变化。看着江面上的 “渔翁 ”,想到 “渔翁形象 ”,点名自己 “惆怅所在 ”(第 20段)。引用清代诗人的

20、诗点明自己的心态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于是 “我 ”“朝圣心情 ”也就 “索然 ”了。这样作者的情感历程就理清了。 【小题 3】:文中 “渔翁 ”形象是在 18段开始出现的。眼前飘过的 “渔翁 ”是只看重自己的收获的人,进而概括 “中国的渔翁形象 ”都是 “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世间的一切与他们毫不相关。而这种由此及彼的概括是伴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而进行的 。对比凸显屈原形象的高大,而写屈原也是为了写作者自己对现实的感慨。 【小题 4】 A项最后的因果关系不当,没有理解 “苦 ”的深层含义。 E项 “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 ”属于把文中不确定的信息当做必然的结论。 文言文阅读

2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想 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 !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 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22、。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 “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 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 此少辩 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 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 ”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

23、小利,彼则曰: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这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 “天下奇才也 !”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 !孔明距今且千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 【

24、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敌人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伺:窥探 C仲达出兵拒之拒:抵御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见:现成的 【小题 2】 【小题 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

25、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 (1) 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4分 ) (2) 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4分 )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1)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了。( 2)率领军队渡河,背 靠渭水筑下营垒。 【小题 1】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 ”,敌:对手。意思是:更有甚者以至于认为他 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小题 1】 B B 项,两个 “且 ”都是

26、“将 ”的意思,副词。 A 项,前一个 “而 ”表转折,译为 “却 ”;后一个 “而 ”表承接,译为 “就 ”。 C项,前一个 “也 ”用在因果句尾,表示解释,助词;后一个 “也 ”表示判断,句末语气助词。 D项,前一个 “之 ”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后一个 “之 ”是代词,指代 “不王者 ”。 【小题 1】 C C 项, “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 ”错,文中 “书生之论,曷为 其不然也 ”并非指李靖,且文中没有作者批判李靖 “迂腐 ”的话题,属无中生有。 A项,可从文中第一段中找到。 B项,可从第一段末尾处,第二段、第三段找出相关信息。 D项,可从文

27、章末尾处找到依据。 【小题 1】略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回答 两个小题 ( 10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 “二水 ”。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的感慨?( 5分) “总为浮云能蔽日 ”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分) 答案: (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2分);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分)

28、。( 2)比喻( 1分)。 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2分);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民( 1分)。 语言表达 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 25个字 ) (5分 ) 用激光使水蒸气 “冷凝 ”成为雨滴,称为激光造雨。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 “附着 ”水蒸气的凝结核,进而使水蒸气 “冷凝 ”成水滴。这就和浴室中的镜子表面出现水雾的原理相同。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等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 “清洁 ”的选择。此项技术尚处初级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

29、,有待进一步研究。 答案:激光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 仿句。(仿照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5分) 崭新的湄潭,黔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绿色的湄潭,西部茶海中一朵晶莹的浪花; , ; , 。欢迎您到湄潭来! 答案:顽强的湄潭,六七洪灾下一座牢固的城池;奋进的湄潭,西部开发下一朵怒放的梅花。 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5 分) 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诉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欲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时 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 孩子过渡消费 产生某种

30、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家长只可救 “急 ”,不必救 “穷 ”,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 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时,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 一定要跟他说清楚:预支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 答案: 因为 如果 而 却 但是 默写 默写下列各句的空缺处(任选一题)。( 5分) ( 1)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 经过三种境界 ”:一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 , ”(宴殊蝶恋花); 二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三是 “

31、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 答案:( 1)东望武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2)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 暮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 作文 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可怕的尖毛草 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是非洲大地上生长的最高的毛草之一,有 “草地之王 ”的美称,但是它的生长过程却十分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在那段时间里,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要比它旺盛,没有人能看出尖毛草会是今后的 “草地之王 ”! 但在半年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便会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 科学家研究表明,尖毛草其实一直在生长,但它不是在长身体,而是在长根部。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尖毛草的根部长 得超过了 28米,无声无息地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 一棵草,竟然有 28米以上的根茎,这是多么罕见的现象。 当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和能量后,尖毛草便会一发而不可收,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一下子长成了草地之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