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31720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灰 烬 ( jn)瓜 蔓 ( wn)发 轫 ( rn) 峥 嵘岁月( zhng) B黑 ( x)饿 殍 ( pio)乌 桕 树 (ju)强 劲 有力( jn) C 窈 窕( yo) 赭 色( zh)田 塍 (chng)面面相 觑 ( q) D 诳 语( kung) 恣 意( z)愧 煞 ( sh) 铩 羽而归( sh)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

2、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B强劲有力( jn),读音错误,劲,为多音字,作 “坚强有力 ”之意时,应读( jng);故排除 B。 C窈窕( yo),读音错误,窈,应读( yo);故排除 C。 D愧煞( sh),读音错误,煞,应读( sh);故排除 D。所以选 A。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慰籍炫耀潦倒怡笑大方 B笔竿跋涉消谴容销金镜 C悲怆矫饰震撼恪尽职守 D雾霭蜇居惶惑得失具亡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

3、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A慰籍,为形近字错误,应为:慰藉;怡笑大方,形近字错误,应为:贻笑大方。 B笔竿,形近字错误,应为:笔杆;消谴,为形近字错误,应为:消遣; D蜇居,为形近字错误,应为:蛰居;得失具亡,为固定词语错误,应为:得失俱亡。所以选 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 浸染 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 4 4环,中国选手邱健 功败垂成 ,为

4、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芜湖那个面临破产的公司在改制以后,理顺了各种关系,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生产,很快出现了 回光返照 的良好局面。 D近年来网络文学泛滥,出现一些观点奇诡、情节荒诞、格调低俗的作品,真可谓 奇文共赏 ,点击率非常高,批评的热帖子也比比皆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A“浸染 ”逐渐沾染或感染,此处应用 “濡染 ”,受熏陶之意。 B“功败垂成 ”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含惋惜意 )。 C“回光返照 ”为贬义词,感情色彩错误。所以选 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

5、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从无到有,中国航母出现在东方的海平面上。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舰 ”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 B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 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C 55年来,我国核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形成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拥有的完整的新型核工业体系,实现了从以军为主向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D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运动有着本质区别。电子竞技是相互比胜负争上游,有着明确的回合对抗或时间对抗性,能够锻炼思维能力 、反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

6、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语序不当;应为: “改装、试航到正式入列 ”。 B 项 “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是指 “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 ”还是 “索尼公司的产品 ”,所指不明确,有歧义 。D“锻炼 精神 ”搭配不当。所以选 C。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7、 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它们看似陈旧 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C注意 ,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先说文化,故 ,从与前句内容承接关系看,先 后 ;再说历史,故 ; 是对 的进一步说明,故先 后 ;然后转折 。所以选 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烧 梦 李 锐 从东京到仙台只用两个多小时,时速两百多公里的新干线子弹头列

8、车,带着我们一头扎进沉沉的夜幕。 现在回想起 来,在黑夜进入仙台是最恰当的。当历史在岁月的磨蚀下面目全非的时候,只有黑夜是不会褪色的,只有黑夜最符合当时的历史底色,最符合鲁迅先生的心境。离开仙台二十年后,鲁迅在藤野先生里回首往事说: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 日暮里 ”,一个和黑夜衔接的地名,顽固地留在他记忆深处。 一百零三年前的一九零四年,二十三岁的鲁迅只身远离东京,远离身边的中国同胞们,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那是一次真正的天涯孤旅。或者说,那根本就是一次心定如铁的自我放逐。这一去,就到了四百公里外的 “东北 ”,就到了没有一个中

9、国人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所有的发达国家打败,被所有的发达国家看不起的时候,一定会有什么说法、有什么关于身体的符号会被人挑选出来到处流传。比如肤色,比如身高,比如口音,都是现成的佐料。这就好比是给人起绰号,一下子就能记住。 “支那人 ”丑陋的特点太鲜明:女人腿下的小脚,男人脑 后的辫子,举国皆同。鲁迅先生当年跨洋越海、天涯孤旅也还是逃脱不掉这两样东西。其实,鲁迅自己当年也是拖着一条辫子来到日本的。他一九零二年四月到日本,一九零三年三月剪去发辫后特地照了一张 “断发照 ”。一个 “断 ”字流露出强烈的心理动作,所谓一刀两断,所谓洗心革面。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说: “从别国里窃

10、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 ”他明白,自己就是耻辱的一部分,自己就是黑夜。 沉沉的夜幕是鲁迅记忆的底色,所以他在来仙台的路上牢牢记住了 “日暮里 ”。在我的理解中,远离人群的鲁迅,就是从 “日暮里 ”开始独自一个走进了自己精神的黑 夜,同时也走进了对这黑夜的反抗和挣扎。 离开东京,离开同胞的鲁迅,到底还是躲不开历史的阴影。在仙台的学校里发生的两件事情让他最终决定辍学离开仙台。先是所谓 “泄题 ”作弊,学生会的干事无中生有地认定鲁迅的考试及格是靠了藤野先生的泄漏考题。接着,就是那个著名的幻灯片事件。鲁迅在日本同学的欢呼声中看见自己的同胞被当作俄国间谍砍头,而身旁却站满了麻木的中国围观者。于是,

11、被人鄙视,而又看清楚了被鄙视者的麻木和无可救药,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这是一种熬人的双重的鄙视,这是一种黑暗无边的精神笼罩。 最为难言的是,在 这鄙视中有自己对自己难以宽宥的鄙视。 毕竟,那时的鲁迅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年轻是要靠梦想来滋养的。遭遇了这样的鄙视之后,青春的梦想非但没有折断,反而把小梦换成了大梦。换梦的结果是鲁迅毅然辍学,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回到东京,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很快,他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不止是失败,是比失败更让人难熬的寂寞。 独自一人走进黑夜,原本以为可以用梦想来引路。可梦想幻灭后黑暗之中又加上了寂寞和无望。就此,我们可以循着那个双重的鄙视和反省的轨迹,看到

12、鲁迅此后一生的反抗和挣扎 那就是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在东京的失败 之后,鲁迅又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夭折,军阀们的血腥屠杀,文人的投降所谓用小说改造 “国民性 ”的宏图大志,就如同把沙子撒进黑夜。青春不再,梦想幻灭,淹没在无边的历史黑暗中,一个既不相信光明也不相信黑暗的人怎么活下去呢?他只有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这让我想起龚自珍的诗句: “今年烧梦先烧笔,检点青天白日诗。 ” 不由得反复思量:鲁迅在日本完成了自己精神上的一刀两断和洗心革面。当中国一片无边黑暗的时候,是什么给了他走进黑夜的勇气,又是什么支持了鲁迅终其一生独自对抗比历史还要黑暗的绝望 这深不可测的黑暗里,有多少 是日本给他的鄙视,又有多少

13、是日本给他的滋养? 本来是红叶的季节,可这次在日本一路上都没有见到过像样的红叶。大阪没有,京都没有,东京没有,仙台似乎也没有。就在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却突然意外地在鲁迅先生曾经学习过的教室外边看见了一片气势恢宏的红叶。就在阶梯教室的旁边,有一座已经废弃的三层旧楼房。意想不到的是,整整一面旧楼的墙壁都被茂盛的枝藤紧紧地包裹起来,红叶像瀑布一样从楼顶倾泻而下。如水的秋阳,透彻,清亮,洒满在红叶上,瀑布就变成了火焰的峭壁,一场冲天大火在眼前翻卷,升腾,盘绕,幻化,闪耀整 座楼都在灿烂的火焰里燃烧,欢呼。仿佛能听见从火焰里传出的狂歌和浩叹: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 “绝望之

14、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 (选自 2008年第 2期收获,有删改 ) 【小题 1】初到日本的鲁迅是 “拖着一条辫子 ”的,一年后他剪去辫子并留 “断发照 ”,再过一年,鲁迅到了仙台学医,作者借这个细节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形象? (3分 ) 【小题 2】如何理解 “在这鄙视中有自己对自己难以宽宥的鄙视 ”这句话的含意。(6分 ) 【小题 3】本文以如 “冲天大火 ”的红叶的火焰和仿佛从其中传出的狂歌收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 【小题 4】 “烧梦 ”出自龚自珍的诗句,原是反映龚自珍思想上的 “绝望的呐喊 ”的,本文以此为题想要表现鲁迅当时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结合全文回答。 (6

15、分 ) 答案: 【小题 1】断发学医,是鲁迅人生中的一次挣扎和反抗,刻画了一个要和过去决裂,从而开始坚定走自己的路的、孤独的先行者 (前行者 )形象。 (意思对即可 ) 【小题 2】 (1)自己属于被鄙视者; (2)自己作为被鄙视者也鄙视 (或 “痛心于 ”)中国围观者的 “麻木 ”; (3)对自己不能改变被鄙视者的 “麻木 ”和 “无可救药 ”的自责。(每点 2分,共 6分, ) 【小题 3】 照应题目 烧梦 ,同时暗寓鲁迅的梦想正在照亮黑暗照亮人生。 (2分 ) 照应开头,文章以黑夜始,以火焰结束,给人一种敞亮光明热烈的美的感受。 (2分 ) 【小题 4】 (1)烧掉 (抛弃 )以前不切实

16、际的学医救人的梦想, (2分 )和过去的思想一刀两断 (或:彻底决裂 )。 (1分 ) (2)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为自己找一条出路,(2分 )也为国人照亮,找一条生存发展之路。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 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该题可从鲁迅断发学医这一举止行动,表现出鲁迅与过去决裂,决心走自己的路的孤独者的形象。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17、:此题可结合着这句话所在的段落内容,仔细感悟两个 “鄙视 ”的含义,第一个鄙视既是指包含自己在内都属于被鄙视者,又指自己对中国围观者的 “麻木 ”的鄙视。第二个鄙视的含义,要结合着 “自己对自己难以宽宥 ”这句来理解,对自己不能改变被鄙视者的 “麻木 ”和 “无 可救药 ”的自责。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从其象征意义暗寓鲁迅的梦想正在照亮黑暗照亮人生;在结构上,可从与标题 “烧梦 ”、开头 “沉沉的夜幕 ”相照应的角度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

18、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 “烧 ”“梦 ”两方面分析, 烧 在文中有两层意思:一是 烧掉烧毁 ;一是 燃烧 照亮 ; “梦 ”是指鲁迅的梦想。所以答题时,可从 烧掉 鲁迅学医救人的梦想、与过去的梦想决裂、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寻路、为国人照亮寻找生存发展之路的角度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5分) (一)想北平 老舍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

19、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 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 “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

20、让我 “家住巴黎 ”,我一定会 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 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小题 1】作者说 “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 “这个 ”指的是什么意思?( 2分) 【小题 2】作者为什么说假如住在巴黎会感到

21、“寂苦 ”,而后面又说巴黎 “太热闹 ”?( 4分) 答案: 【小题 1】指作者对北平的爱像爱母亲一样是想说而说不出来的。 【小题 2】感到 “寂苦 ” 是因为住在巴黎会思乡。 “太热闹 ”指的是巴黎不象北平那样动中有静,有很多地方使人疲乏,需要酒精和咖啡的刺激。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局部题,首先找到这句话所在的语段,然后从 “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这句话前面找答案:即可。由 “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可根据文段的大意,结合着关键词的提示来理

22、解,如 “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由 “没有家一样 ”可体会到作者感到 “寂苦 ” 是因为住在巴黎会思乡。对 “太热闹 ”的理解,可从关联词语 “虽然 但是 ”转折后面的语句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 ”进行理解概括。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9分 ) 通过电脑屏幕阅读一页页的网络文章,看似与阅读一页页的印刷文章差不多,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研究表明,所有的阅读都是涉及多种感觉的活动,书面作品

23、的物质性感觉 运动经验和文本内容的认知处理过程之间存在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更令人不安的是,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教育专家以及网站设计员进行了大量研究,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结论:当我们上网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 鼓励粗略阅读、三心二意、肤浅学习的环境。 2008年,以色列一家名为 “点击报告 ”的公司收集汇总了全球一百万名网站访问者的行为数据,分析发现在大部分国家,人们阅读当前网页的平均时间在十九至二十七秒,其中包括网页内容载入的时间。在网上,不存在气定神闲地从容浏览这回事,我们只是想尽可能

24、多、尽可能快地搜集信息。同年,一项针对二万七千五百名年龄介于十八至四十五岁的成年人的国际性上网时间调查显示,人们把大约百分之三十的闲暇时间用于上网,其中,中国人上网时间占业余闲暇时间的百分之四十四,居世界第一。一方面是长时间的上网, 另一方面是每张网页的短暂停留,这恰恰说明了人们在网上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一张网页跳转到另一张。网站上的内容犹如碎布拼成的床单,我们的大脑在神经通路重新排布后,已经完全适应此种安排,而传媒企业针对这一特点所设计的网页更是将之不断地 “正强化 ”,即越简短、越细碎越受欢迎,一种恶性循环产生了。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泰勒 考恩一针见血的评论: “在能够轻易获得信息的情况下,我们通

25、常喜欢简短、支离破碎而又令人愉快的内容。 ” 互联网空前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却又空前地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这或许是互联网对我们思维产生长远影响的最大悖论 了。大部分时候,人们就是在一次接一次的走神造成的分神状态中匆匆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浅浏览,既没有深度阅读的可能,也没有深度思考的空间,创造性思考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说,互联网的兴盛宣告了浅浏览时代的全面到来。 科学研究表明,智力深度养成的关键在于形成长期记忆,而长期记忆得以巩固和内化的关键在于专注(精力集中)。以往扮演这一角色的是基于书本媒介的深度阅读,书的读者和作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作者的文字充当着读者头脑中的催化剂,激发读者产生新

26、的洞见、新的联想与新的领悟,长期的深度阅读甚至可以使人与书本、纸张间 产生情感升华。很不幸的是,如今的互联网所鼓励的却是持续不断的精力分散,它以远超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强迫性,让我们在精力投注与精力转移之间疲于奔命,在 “忙者生存 ”的脑细胞大战中,支持深度思考、批判性思考的大脑功能彻底失败了。 (节选自浅浏览时代的文明忧思原载书屋 2012年 9期) 【小题 1】下列不属于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方式特征的一项是( ) A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 B不存在气定神闲地从容浏览这回事,我们只是想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搜集信息。

27、C空前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在阅读中不致于分散注意力。 D人们是在分神状态中匆匆完成浏览,既没有深度阅读,也没有深度思考,更无创造性思考。 【小题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根据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教育专家以及网站设计员进行大量研究的结论,我们要彻底远离和抛弃网络阅读方式。 B中国人上网时间占业余闲暇时间的百分之四十四,居世界第一,说明中国人特别喜欢这种简短、支离破碎而又令人愉快的阅读方式。 C互联网的兴盛宣告了浅浏览时代的全面到来,人们已经没有了深度阅读的习惯。 D书本媒介时代的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更能够激发读者作深入的思考和创造。 【小题 3】根据文

28、意,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旨。(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由于互联网的兴盛,人类全面进入浅浏览时代,传统的书本媒介时代的深度阅读将可能终结。(原因 1分, “全面进入浅浏览时代 ”1 分, “深度阅读将可能终结 ”1 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 下句进行比较、理解。 C “使我们在阅读中不致于分散注意力 ”此项表述错误,原文是 “却又空前地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 ”所以选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29、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 A“我们要彻底远离和抛弃网络阅读方式。 ”推理错误,原文是 “当我们上网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鼓励粗略阅读、三心二意、肤浅学习的环境。 ”B“说明中国人特别喜欢这种简短、支离破碎而又令人愉快的阅读方式。 ”表述错误,原文是 “这恰恰说明了 人们在网上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一张网页跳转到另一张。 ”C“人们已经没有了深度阅读的习惯。 ”表述错误,原文是 “没有深度阅读的可能 ”。所以选 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及观点态度来概括,可从互联网

30、时代的影响角度分析,如文章最后两段 “可以说,互联网的兴盛宣告了浅浏览时代的全面到来。 ”“如今的互联网所鼓励的却是持续不断的精力分散,它以远超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强迫性,让我们在精力投注与精力转移之间疲于奔命,在 “忙者生存 ”的 脑细胞大战中,支持深度思考、批判性思考的大脑功能彻底失败了。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19分)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 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

31、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 ,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 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

32、,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 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 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注 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 旁午:交错 ;纷繁。 【小题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33、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自 抚循 劳来,出于至诚抚循:抚恤 B而岁 适 大水,上田皆不登适:适合 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 故事 故事:先例 D朝廷方 更化 立法更化:改革 【小题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寡求 而 不争 蟹六跪 而 二螯 B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 者 不至焉 古之学 者 必有师 C譬如人 之 有生必有死 凌万顷 之 茫然 D故具载 其 说 其 皆出于此乎 【小题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 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文中借他人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C作者认为虽

34、然 “物必归于尽 ”,但 “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画龙点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D文章第三段以议论的方法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小题 4】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 【小题 5】把下面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4分) (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4】虽知其然 /而君子之养身也

35、 /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其治国也 /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 /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 /此之谓知命 【小题 5】( 1)我认为凡是永州特异的山水,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2)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 B 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内容大意可知,适:恰逢,刚好。所以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

36、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A“而 ”均表并列; B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译 /代词, 的人。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定语后置的标志。 D代词,这些 /语气词,表推测,大概。所以选 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第三段,批判孙莘老不是文段的主要意思,主要意思是表达作者要 “知命 ”的观点。所以选 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 面的常识,因而断句

37、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可注意文言虚词 “也 ”、对称句 “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 ”。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 E级。 【小题 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 ,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

38、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以为、定语后置句 “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西山之怪特 ”、状语后置句 “渔樵于江渚之上 ”、 侣、友。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译文 : 宋神宗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从广德调任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在住宅的北边,逍遥堂的东面建造了一座墨妙亭,搜集从汉代以来吴兴境内的古文和前代遗存的碑刻来充实墨妙亭。 从东晋以来,吴兴就是好地方,被称为山水清美幽远。当地老百姓满 足于鱼稻蒲莲的收入,欲求少,相处和睦。不是有特别的事情,很少有宾客到那里去。所以大凡吴兴的太守,大抵把啸歌吟诗、投壶饮酒之事作为消遣。自从孙莘老到任后,那年吴兴恰

39、逢遭遇水灾,土质好的田地都歉收,湖州的人缺粮非常严重,准备相随离开那里。孙莘老开仓放粮赈灾,亲自抚恤慰劳前来的百姓非常真诚。有余粮的富裕人家,都争相拿出粮食帮助官府赈灾,救活的人不计其数。这个时候,朝廷正改革立法,使者频繁往来,以为孙莘老会日夜处理文书,前往约期聚会,不能够再像以前那样举止从容自得其乐。可是孙莘老更加喜欢与宾客聚会,吟诗饮酒作乐, 又在空闲时间,搜集遗散的文章,得到前人数百篇文章,编辑成吴兴新集,又把那些遗留在荒山野草中字迹尚存的残破碑刻,汇集到墨妙亭中。这一年的十二月,我因事到湖州,遍览后顿生叹息,孙莘老求我为墨妙亭写一篇记述的文章。 有人对我说,一切事物都要归于消亡,而依靠

40、形体坚固的物体,更不能够长久,即使是坚固的金石,不久就会变坏。至于功业、名声和文章,它们流传到后世,才可以略为长久一些,现在竟然把功业、名声和文章托于金石,是久存的东西反而求助于速坏的东西。这已经是前人的糊涂,可孙莘老又用高大的屋子来保存它们,推测他的心意, 那恐怕是不懂得事物生都是由天命决定的道理。我认为知命的人,一定要尽人事,这以后理当如此也就没有遗憾。事物之有成形也必定有毁坏,就像人有出生必有死亡,国有兴盛一定会有灭亡一样。虽然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君子保养身体,大凡可以生缓死的东西没有不用的,那治理国家,大凡可以保存国家挽救亡的措施没有不使用的,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才罢了。这才叫作懂得事物生

41、都是由天命决定的道理。这个亭子是否该建造,不值得争辩,但其中的道理是不能不辨析的。所以我把这些情况全部记载下来 ,并且把墨妙亭里的各种文物记录如下。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题。( 6分)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小题 1】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 “山 ”字,却可以从 、 看出 “山 ”在其中。( 2分) 【小题 2】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 4分) 答案: 【小题 1】 “板桥 ”“泉声 ” 【小题 2】 “莫嗔 ”、 “却喜 ”反映了山农的豪爽性格,体现了淳朴的

42、本色。 “莫嗔 ”,即忙不迭地招呼客人,不要因焙制山茶时烟雾弥漫而见怪;同时与 “却喜 ”相对,表现了山农在丰收以后赶晴天晒粮食的喜 悦之情。(意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可根据诗歌中的关键词来体会能暗示山在其中的特点,如 “板桥 ”“泉声 ”两个词语,一静景,一动景,诗人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山泉流水桥下潺潺的鸣声表现出来,给人以画面感。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诗歌后两句主要叙述了山农性格及情感,分析时,可抓住关键词 “莫嗔 ”的原因、 “却喜 ”的理由来联想和形象,然后概括出山农的豪爽性格和丰收的喜悦之情。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

43、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语言表达 汉语是非常奇妙的一种语言,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有人喜欢用生动形象的说法来记忆成语,别有一番趣味。比如:最难听的歌曲 陈词滥调,最绵长的口水 垂涎三尺,等等。请用这种思维方式,任意趣解两个成语。( 4分) (1) (2) 答案:最有学问的人 博古通今 ;最怕寒冷的人 不寒而栗 ;最荒凉的地方 不毛之地 ;最高大的超人 顶天立地 ;最难治的疾病 肝肠寸断 ;最怪异的动物 虎头蛇尾 ;最漂亮的帽子 冠冕堂皇 ;最反常的天气 晴天霹雳 ;最绝望的前程 山穷水尽 ;最神秘的行动 神出鬼 没 ;最遥远的地方 天涯海角 ;最宽阔的胸怀 虚怀若谷 ;最昂贵的时间 一刻千

44、金 ;最为吝啬的人 一毛不拔 ;最急速的流水 一泻千里 ;最狭窄的海洋 一衣带水 ;最丰厚的稿酬 一字千金 ;最坚固的工事 固若金汤 试题分析:一定要注意先找到所要仿写的语句,然后仔细揣摩它的句式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内容要求。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研究句中对应的词语。抓住例句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如例句中,在内容上,前面的描述与后面的在内容上要相吻合,后面的是以书面语概括;前面的是形象语言。在句 式上,前面的以 “最 ” ,后面的为四字成语。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八篇交流论文的题目,推断出 “浙江省第四届名校长论坛 ”的主题

45、。(不超 15字)( 4分) 打造强势品牌学校校不在老,有特色才行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学校创特色 树品牌 促发展办学特色与特色办学学校特色教育及其支点实施品牌战略,培养国际人才以新的教学理念创学校质量品牌 答案:树立品牌意识,办好特色学校 试题分析:此题可根据题目的共性来体会主题,然后根据关键词加以 概括。如题目的关键词共性:品牌、特色、学校。故可以根据这些词语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4小题) 【小题 1】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 长沙) 【小题 2】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

46、子劝学) 【小题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说) 【小题 4】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小题 5】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 。(苏轼赤壁赋) 答案: 【小题 1】恰同学少年 挥斥方遒 【小题 2】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小题 3】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 【小题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小题 5】击空明兮溯流光 望美人兮天一方 试题分析:此类 “名句默写 ”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

47、有:遒、至、于、御、遗、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 痕 迹 约翰 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以 “痕迹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字。 答案: 痕迹 和风中掺杂着几丝寒流,那是冬季流亡的声音吧?窗外明媚的阳光,洒在我的心 间,玻璃窗上,又出现了您临走前那一抹如阳光般幸福的笑,那淡淡的笑靥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犹如岁月在您而又上刻下的痕迹。 再过多久,母亲和舅舅又会在您的碑前失声痛哭,舅舅又会在您的墓前重新上演那天人永隔时肝肠寸断的一幕。您是多么地爱我们啊!您就像外婆心上的一座大山 ,您倒下以后,外婆的精神支柱就垮了,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