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172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 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就在人们为陕西镇坪县有无野生华南虎而争论时,湖北竹溪县也传出发现华南虎的消息。对这些 流言飞语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很不以为意。 B齐白石画展在开幕后,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 趋之若鹜。 C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 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D丢弃了 孤芳自赏 的梦呓和我行我素的执拗,国产大片开始在与人的心灵对视中,回归到 “讲故事 ”的传统做法上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的 “流言飞语 ”

2、指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不符此句语境。 B项的 “趋之若鹜 ”多用贬义,在此处使用不当。 C项的 “万人空巷 ”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 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 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时自带的食品、矿泉水、方便面等填肚子

3、,后来因水土不服,很多队员出现拉肚子、发烧等症状。 D由于王熙凤出生于高贵而复杂的大家庭,小时候曾被当做男孩子教养,使她接触广泛,见识丰富。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运用此法不难发现, B项, “站在 ”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 “小康 ”后加 “的高度 ”; C项,“食品 ”与 “方便面 ”等不能并列; D项,句子成分残缺,应删除 “由于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 “科学 ”的意义上说本

4、不可用( “学无分中西 ”),作为一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 “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与其建议不用或 “缓行 ”,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 目前所讲的“国学 ”,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 ”,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 “中国学 ”或 “汉学 ”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

5、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 “古学 ”、 “旧学 ”或 “国故学 ”,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 “四部 ”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 “六艺统四部 ”,“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 “通人之学 ”,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 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 “通 ”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 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 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

6、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 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 “子部 ”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 “医家 ”,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种,说它是 “一座山 ”,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

7、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 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料积累的丰富,理论和方法的成熟,国学古为今用的任务可能还会不断有所调整和发展变化,在重建国学的过程中出现认识分歧和 “百家争鸣 ”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把包括古典文献、出土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祖先的丰厚馈赠保护好,保存下来,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与合理 利用,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

8、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题 1】下列关于 “国学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的学者建议暂时不要用 “国学 ”的概念,因为它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笼统、模糊而且外延边界不清。 B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从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的角度界定的,也是多数学者所达成的共识。 C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 “中国学 ”或 “汉学 ”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D作者认为,国学是个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它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和、总称。 【小题 2】下列说法不属于 “国学内涵丰富 ”

9、的内容的一项是 ( ) A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既可以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 “四部 ”之学,也可以是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 B国学内容宏博,仅四库全书总目的 “子部 ”就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C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了一万三千余种历代中医古籍,因此说国学是 “一座山 ”,没有任何夸张。 D因为在学术内涵方面,国学和现代学科体系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因此国学与文、史、哲是并列的一级学科。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它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就是从

10、它转型发展而来的。 B “通 ”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 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 “通人之学 ”,它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 通等。 D对于国学,我们正确的态度是既要心存敬意,又要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与合理利用,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分条与原文对照,辨别句子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不同点要特意关注。题中, C项错误在于,与原文 “除了中国传

11、统学术文化之外 ”对比,表述中缺少 “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的内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通过对照原文可知, D项错误在于,国学与文、史、 哲不是同一级别的学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通过对照原文可知, B项错误在于: “通 ”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且隋书 经籍志只是形成分类法的雏形,只有到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

12、香 2010年 12月 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 消息传来时,新一轮的冷空气正席卷神州大地,瑟 瑟寒风中,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飘飞,路旁的松树、冬青的枝叶也低垂着。 史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这篇散文我读得很慢很认真,前后读过三遍,这篇文章里,史先生用平实的文字平静而低调地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他从自身出发,对存在的信念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思考,文中的母子情深令人动容。在文章里,他坦承当初的颓废与迷茫,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

13、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他平静地 回顾当初的心理挣扎,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便决定活下去试试。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 ”他这样阐述自己最初的写作动机,“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 ”他 的写作状态近乎痴迷, “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

14、件事可以写,哪一个人可以让你写成小说 中了魔了,那时我完全是为了写作活着。 ”像一位邻家大哥把真实的心迹娓娓道来,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我与地坛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与生命价值的触动,是亲切而深刻真实的。 史先生说: “左右苍茫时,总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于是他过上了 “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的生活,我对他的全部了解来源于他的文章。读我的轮椅后,我知道他身边有一位不离不弃的守候天使希米小姐,后来,略知他的生平, 1951年出生于北京, 16岁初中毕业, 18岁响应号召去延安地区的清平湾下乡插队。 21岁住进医院,从此双腿瘫痪再也没有站起来。 28 岁发表

15、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30 岁患上严重的肾病,这样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人,却在病榻上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等优秀作品相继面世,由于多年来病痛缠身,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活着的事、写作的事、病隙碎笔和我的丁一之旅无不深具哲思。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于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

16、,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这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也是对他本人及其作品最真实最恰当的评价。 史铁生的一生,似辛勤的蜜蜂,默默地把 生活的苦难酿成生命的馨香。那些充满睿智哲思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他不屈不挠迎接命运挑战的豁达态度,深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从他的字里行间里,我们看到了高尚灵魂的绝美舞姿,倾听到崇高心灵的歌唱。 “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有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

17、,扶着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走了,带着无数读者的眷恋与景仰。他永远在我们身边, 那一缕生命的馨香 ,将继续温暖我们的心灵。 【小题 1】试分析第 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6分) 【小题 2】请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6分) ( 1)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 2)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小题 3】依照文本,请分条概括出第 自然段中 “那一缕生命的馨香 ”的具体内涵。( 4分) 【小题 4】结合文本,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

18、,谈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践给你的人生启发。( 8分) 答案: 【小题 1】这段文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渲染了一种肃穆凝重的气氛 (3分 ),寄托了作者的哀思。 (3分 ) 【小题 2】( 1)史铁生为了避开现实世界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迷茫、绝望、苦恼等,到地坛去寻找生命的慰藉。( 3分)( 2)史铁生通过他充满睿智的哲思的作品,照亮我们日益颓废的心灵世界,使人反省,振作。( 3分) 【小题 3】 与读者分享的真切的心灵感悟。 从自身经历出发,升华出的对心灵的真正探索与诘问。 追索人的价值和光辉。 豁达的人生态度。 【小题 4】 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我们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 我们不仅要有直面挫

19、折的勇气, 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去点亮别人的心灵。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先明白题目要求。此题要求分析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作用,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至于作用,可从该句在文本中的位置及其对表现主题、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性格等方面入手。这句话写的是景,用于听到史铁生逝世的消息之后,于是易知这是用的借景抒情的方法。这句话在全文开头,因此可从渲染气氛、烘托情景、抒发感情等方面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要分析 某句话在文中的含义,不仅要从分析该句结构入手了解语句的意思,还要从该

20、句所处位置分析。题中,第( 1)句,写史铁生摇着轮椅到地坛去的目的,是因为他把地坛认为 “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这里的 “一个世界 ”即现实世界, “另一个世界 ”即可以慰藉生命的世界。因此这句话的含义是:史铁生为了避开现实世界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迷茫、绝望、苦恼等,到地坛去寻找生命的慰藉。第( 2)句,写史铁生的作品的作用,其中的 “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指当代人们日益颓废的心灵世界。因此这句话的含义是:史铁生通过他充满睿智的哲思的作品,照亮我们日 益颓废的心灵世界,使人反省,振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

21、分析:回答此题,要在文本中仔细筛选有关信息。文本中有 “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 ”一语,这就是 “馨香 ”之一。文本中有 “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 ”一语,这就是 “馨香 ”之二。文本中有 “史铁生却居住于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 ”这就是 “馨香 ”之三。文本中有 “他不屈不挠迎接命运挑战的豁达态度,深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 ”, 这就是 “馨香 ”之四。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该明白,题目中所谓 “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

22、践给你的人生启发 ”,就是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践中我们应该学习的优点和长处。史铁生虽然身体残疾,但在经过短期的痛苦和绝望之后,仍能 “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这种直面挫折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史铁生 “那些充满睿智哲思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 ”这启示我们不仅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去点亮别人的心灵。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 通 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 逸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

23、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 “竹溪六逸 ”。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 “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白 益 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 、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 “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 “汝何人,敢无礼? ”白供状不书姓名,曰:

24、“曾令龙巾拭吐, 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宰惊愧,拜谢曰: “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 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 辟 为僚佐。 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败,累系浔阳狱。初, 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岁 通 五经 通: 通晓 B白 益 傲放 益: 更加 C白时卧庐山, 辟 为僚佐

25、辟: 开辟 D后天才赡 逸 逸:超过一般 【小题 2】不能表现李白 “傲放 ”个性的一句是( ) A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B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C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D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 “白 ”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 “摧眉折腰事权贵 ”的人。 D郭子仪曾有

26、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小题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5分) ( 2)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5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1)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 “每 ”2分, “辄 ”2分,句意通顺 1分)( 2)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奇 ”2分, “其 ”2分,句意通顺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文言实词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

27、代入原文语境考察,以确定正误。题中, C项解释错误, “辟 ”在此处应是 “征召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紧扣扣题干中 “不能表现李白 “傲放 ”个性的一句 “这一要求,对题中各句进行筛选。题中 , B项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并未表现李白的 “傲放 ”。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比照,以确定正误。题中, D项表述错误,应为 “李白有恩于郭子仪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28、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 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 1)句中的 “每 ”应译为 “每次 ”; “辄 ”应译为 “总是 ”。第( 2)句中的 “奇 ”是意动用法 “认为奇特、优秀 ”之意; “其 ”作第三人称代词,指代 “他(郭子仪)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 “白 ”作他的名,用 “太白 ”作他的字。李白十岁

29、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 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 “竹溪六逸 ”。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 “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 ”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

30、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 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 、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 “饮酒八仙人 ”。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 “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 ”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 “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

31、衙门口,却 不能骑驴而过? ”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 “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 ”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 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 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 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 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 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

32、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小题 1】诗歌中作者再现了哪两个镜头?这两个镜头说明什么? (5分 ) 【小题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 答案: 【小题 1】镜头一: “战士还家尽锦衣 ”(衣锦还乡);镜头二: “宫女如花满春殿 ”(纵情欢乐)。这表明越王已经把苦难和屈辱忘记,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小题 2】对比。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

33、落, “鹧鸪飞 ”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盛衰无常的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也可以)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明白所谓镜头即诗中所描写的场景,这就需要先明白诗句所写内容。此诗共四句,第二句写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归来时战士衣锦还乡的情景,第三句写当时越王宫内如花宫女们尽情欢乐的情景。对 比当年勾践卧薪尝胆的情景,可知此时的勾践已经把苦难和屈辱忘记,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要明白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也得先明白各句侍所写内容。此诗共四句,前三句写越王勾

34、践打败吴国时,战士的踌躇满志和宫女的尽情欢乐;第四句写如今越宫的荒凉和冷落。因此可知此诗用了对比的手法。 “鹧鸪飞 ”三字饱含了作者的无限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盛衰无常的感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 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_。 _, _, _。 _,_。 阵晨风拂过 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

35、野小妹子 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排序题,应注意考察文段上下文和共排序的六句话之间的内部关系。题中, 描写的应该是未成熟的向日葵,才有 “高亢的欢叫 ”状,所以应在 后。于是排除 B。 句后面应接着描写,第四局空后是句号,于是可排除C。 A、 D两项都以 句开头, 写晨风,后面 作描写,似乎可以,但 在其后不当,且第四空后为句号,故排除 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4分)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

36、的人 ,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 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 ;读书, _, _;读书, _, _;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答案: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填入横线的文字必须写读书对人的好处,二是必须使用 “使人 +两个并列的四字主谓短语 ”的句式。思考时,可从 “思维、聪颖 ”方面开展发散思维,想到诸如 “胸襟、豁达 ”和 “目光、志趣 ”等词语。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 (平仄不论)。( 4分) 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 下联: 答案:做人要胸怀坦白(处事应

37、心底无私) 试题分析:解答对联题,既要注意题目所提供的上联(或下联)在句式上的特点,又要注意在内容上的特点。题中,上联在句式上的特点是:主语(动宾结构) +助动词(要) +宾语(主谓短语);在内容上的特点是:读书应该注意的事情。于是下联既可写与 “读书 ”有关的事情(比如 “写作 ”等),也可写其他方面(比如做人、行事等),但在句式结构上则必须同上联相同。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飞湍瀑流争喧 , 。 (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 3)空闻虎旅传宵柝, 。 ( 4)谨庠序之教, 。 ( 5)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8、( 6) ,善假于物也。 ( 7) 履至尊而制六合, 。 ( 8) 位卑而足羞, 。 ( 9) ,师不必贤于弟子。 ( 10) ,蓝田日暖玉生烟。 答案:( 1)砰崖转石万壑雷( 2)别有幽愁暗恨生( 3)无复鸡人报晓( 4)申之以孝悌之义(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君子生非异也( 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8)官盛则近谀( 9)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0)沧海月明珠 有泪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砰崖、壑、幽愁、筹、参省、生、鞭笞、谀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39、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 “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 的,怎么不穷呢?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答案:【习作例文】 “鲁人徙越 ”的启示 不知您是否听说过韩非子写的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鲁国人擅长纺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纺织白绢。他们想迁到越

40、地去,就有人对他们说: “你们一定将穷困不堪了。 ”这个鲁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 “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赤脚走路;白绢是做帽子用的,而越人却披头散发。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地怎会有用武之地?怎么会不穷困呢? ” 看完这个故 事后,人们往往认为擅长编制的鲁人夫妇糊涂无知,那位劝说者则明智而有识,这几乎成了铁案。是的,如果我们用静止的观点来分析,擅长纺织的鲁人夫妇到越地之后,一定会像那位明智的劝说者所说的那样,特长得不到发挥,定然会 “无用武之地 ”,以至于 “穷困不堪 ”了。 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角度,深入下去思考一下呢?就会得出一个与劝解人说的完全相反的答案: 鲁人徙越之后,并不一定急于卖

41、鞋卖帽,而且不一定局限于卖鞋卖帽。他们夫妇到越地之后,可以先做一番考察,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然后再对鞋帽从美学角度的和有利于身 体健康诸方面,做一些宣传穿鞋戴帽的有益广告,使越地人慢慢认识并接收穿鞋戴帽这种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意自然就有了。当然,越人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马上改变,鲁人夫妇也不可能马上富起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一定老不穿鞋、不戴帽,就像人类开始时挂树叶、围兽皮,而现在却穿上衣服一样。再说,鲁人夫妇既然擅长纺织,那么,他们的纺织就不会局限在鞋帽上,他们可以纺织出许多越人喜欢的东西。这样,鲁人夫妇又何患不富。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

42、是这样。有许多人看待事物或干事情,总是像故事中劝鲁人的人 那样,以僵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墨守成规,不思变革,满足于当前的环境,对新出现的事物,一看脸孔陌生,不是采取怀疑的态度,不加理睬、不去注意,就是大喝一声, “哪里来的异端 ”,一棍子打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些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与我们所处的改革时代极不适用的。我们国家是一个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尽管在建国之后,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现在状况,国家建立了适合当时实际的经济体制,但这些旧的经济体制 ,现在已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而且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世界各国都在实行改革开放 ,它们的经济实力都在 不断增长。我国

43、本来就比世界发达国家落后 ,只有实行改革开放,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今天 ,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 ,在当今 ,我们只有像鲁人那样 ,敢闯禁区 ,大胆尝试 ,才能创造出财富 ,增强国力 ,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赶上世界发达国家 ,成为世界强国之一。相反 ,像故事中劝说者那样固步自封 ,只能是越来越穷 ,最后不攻自破 ,不打自倒 ,重演清朝末期的历史悲剧。 试题分析:此题可作多角度立意。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来看 ,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受穷。这表明无论做什么事 ,都不能脱离实际 ;反过来 ,正因为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 ,那里的鞋帽会大有市场 ,这就要求人们做事情要勇于尝试、敢于冒险 ,学会革新 ,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以此为出发点 ,我们又需明白 ,做什么事情 ,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 ;当然 ,从另一角度看 ,有时候劣势也是一种优势 ,优势与劣势只是相对而言 ;从鲁人的特长与发挥看 ,材料又让我们懂得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找对自己的位置 ,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 ;如果将这件事情扩而大之 ,这又告诉我们 ,事情能否成功 ,知己知彼才是前提 至于选择何种角度写作 ,这要看自己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