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1730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其实并非是革命者的主观 “激进 ”造成的。几乎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 “激进 ”思想,但在承平年代开明社会, 形形色色 的激进思想对民众的影响很小,更掀不起能动荡社会的大风大浪,只能是 茕茕孑立 的少数人的信念。然而,一旦社会腐朽不堪,而统治者又拒绝改革以抒不满,民众 忍无可忍 ,则 蛰伏 已久的激进思想便如狂飙突起,成为席卷一切的巨浪大潮。 A形形色色 B茕茕孑立 C忍无可忍 D蛰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

2、定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整体感悟大体内容的情况下,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思考分析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判定是否正确。茕茕孑立:孤孤单单,无依无靠的一个人。不能修饰少数人。( A形容事物种类繁多 ,各式各样。 (多含贬义 ) C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D蛰伏:潜伏;隐蔽。)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 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重访厦门鼓浪屿,那里的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等景点处处引人入胜不过,最吸引我注意并使我浮想联翩的,却是竖在岛上人

3、民体育场门前的马约翰半胸塑像。 C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D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步向前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 “主干 ”和 “枝叶 ”,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成分赘余或残缺、搭配不当等考纲所列的六种毛病。本题中, A项有歧义, “它 ”指代不明,这个 “它 ”可以是 “青青翠竹 ”,也可以是“竹画 ”。 C项强加递进关系, “治疗 新旧伤病 ”与 “调整 情绪 ”“消除 疲劳 ”之间没有语义递

4、进;同时语序不当, “赛前 ”调至 “运动员 ”之后。 D项搭配不当, “产量 ”“向前发展 ”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3分 )( ) A阿尔卑斯山有 典型的冰川地形,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冬天,这里白雪皑皑,冰川连绵,银白色的山坡陡峭雄伟,是赏雪滑雪的胜地。 B媒介专制使得很多官员可以肆意纂改现实,甚至不顾公众意愿,营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空间。 C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迭翠。听,山泉潺潺,鸟鸣蜂吟。沏上一杯春分茶,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清醇,去浊扬清。 D汽车召回,是压倒中国商用车这匹骆驼

5、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促使中国商用车凤凰涅磐的上帝之鞭?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 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B纂 篡 C迭 叠 D磐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所谓先秦,一般均指春秋战国而言。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就思想、文艺领域来说,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了它的对立和补充。 汉文化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国人所以不同于外国人,中华艺术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其思想来由仍应追溯到先秦孔学。

6、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孔子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 “ 礼乐 ”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 “实践理性 ”,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线索。这条线索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孔子关于 “三年 之丧 ”(论语 阳货)的论述,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把一种没有多少道理可讲的礼仪制度予以实践理性的心理学的解释,从而也就把原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

7、,改变而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 伦理的社会人生之中。 与 “礼 ”被重新解释为 “仁 ”、为 “仁政 ”、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样, “乐 ”也被重新作了一系列实践理性的规定和解释,使它从原始巫术歌舞中解放出来。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论语 阳货) “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 离

8、娄上)在这里,艺术已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而是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从而与现实政治有关。这种由孔子开始的对礼乐的理性主义新解释,到荀子学派手里,便达到了最高峰。而乐记一书也就成了中国古代最早最专门的美学文献。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乐记 乐本)可见,乐记总结提出的便不只是音乐理论而已,而是以音乐为代表关于整个艺术领域的美学思想,把音乐以及各种艺术与官能和情感紧相联系,而这种情感感染和陶冶又是与现实社会生活和政治状态紧相关联的。 正因为重视的不是认识模拟,而是

9、情感感受,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强调更多的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现实人生的和谐满足。中国古典美学的 “中和 ”原则和艺术特征,都无不可以追溯到先秦理性精神。 节选美的历程有删改 【小题 1】下列有关 “先秦理性主义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 礼乐,并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 B它是贯穿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 想是主体,以道家思想为补充。 C这种理性主义,不仅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之中,也作抽象的思

10、考。 D这种实践理性主义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 【小题 2】下列有关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关于 “三年之丧 ”的论述中,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 B “乐 ”和 “礼 ”一样,都被儒家重新作了一系列实践理性的规定和解释,从原始巫术歌舞中被解放出来。 C这种理性实践主 义,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使情感导向抒发日常心理 伦理的社会人生。 D只要对礼仪制度赋予心理学的解释,就一定能把外在强制性的规范,改变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 【小题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

11、的一项是 ( ) A这种由孔子开始的对礼乐的理性主义新解释,到荀子学派手里,便达到了最高峰。而乐记成了中国古代最早最专门的美学文献。 B乐记总结提出的不只是音乐理论而已,而是以音乐为代表关于整个艺术领域的美学思想。 C从乐的记载看,因为与现实政治有关,所以艺术已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而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 D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更多强调的是情理结合。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C,这种实践理性主义,不做抽象的玄思。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12、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 D项 “只要 就一定 ”说法绝对化。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分析思路是,先速读全文,然后在整体感知文意基础上,进行筛选比较。 C、因果关系颠倒。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答案: 【小题 1】 妇人和小孩的欢快无忧、考究衣着与老人的孤独、贫窘形成鲜明对比; 小男孩在母亲的陪伴下玩铁圈的行为唤起了老人内心的渴望,推动后文情节发展。( 点 2分, 点 3分,共 5分

13、) 【小题 2】 营造静谧柔和纯净的氛围; 表现老人实现愿望时轻松愉悦的内心; 与前文工厂里的压抑、嘈杂、晦暗形成鲜明对比; 推动后文老人在林中快乐而不被别人发现地滚铁圈的情节发展。( 点 1分,其余三条各 2分 共7分) 【小题 3】 “羞愧 ”是因为老人觉得自己年老却还玩小孩游戏; “恐惧 ”一方面是因为老人害怕别人看到后嘲笑自己,另一方面是因为怕由此而失去这来之不易的体现童趣的机会。( “羞愧 ”2 分, “恐惧 ”3 分,共 5分) 【小题 4】 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终; 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老人看到男孩滚铁圈,进而渴望自己也能滚铁圈,当捡到旧铁圈后他终于如愿快乐地滚铁圈; 深化小说主

14、题,象征老人渴 望的快乐无忧的童年。(每点 2分 结合文本具体阐释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一部分人物描写的作用,内容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结构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也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其内容作用是营造氛围,塑造人物形象,结构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段心理描写,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准确理解其含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

15、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标题的作用一般有: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11、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从中选择符合本文特点的作用 来分析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

16、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 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不少于 800字。 答案: 幸福的错觉 【此岸说】 我的子民们,幸福不在天涯,而在智者的心中。 圣经 旧约 河的此 岸渴望着对岸的幸福,但河的彼岸却又渴望此岸的幸福 泰戈尔的短诗错觉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人都追求着隔岸的美丽,却忘了自己脚下这一方幸福。 在我看来,追求幸福本无非议,但若一味沉浸在追求的状态而忘记了享受幸福,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应

17、该忘记那些飘渺的幸福,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感动。 向往别人的幸福是愚蠢的。 舒婷的神女峰写道: “金龟子,仲夏梦,交织在一起,伫立江畔万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夜。 ”人人津津乐道于神女的传说,渴望那一份幸福,却没看到神女的叹息:光环下的她,何尝不渴望凡人之情!可惜,就连爱人 的怀抱也只能是奢望。可见,幸福的双方各有苦衷,幸福背后也许是一场辛酸。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也曾让我感动。百战百胜、纵横无敌的孙悟空人人羡慕,可是,面对挚友的死去,他无能为力,面对爱人的追问,他只能沉默 神性的代价是失去美好的感情。最终,驾着七彩祥云也只能看着爱人死于怀中;法力无边也只能享受一拥的离别。他,其实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

18、样幸福。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何必过分在意他人的幸福呢? 追求自己的幸福是睿智的。 自古以来,名利二字吸引无数人投入,成为人们的 “幸福 ”所在,其实,这两字其实是在吞噬着人们的美好灵 魂!有些智者深谙此理,于是跳出了红尘名利,寻得了真正的幸福。陶渊明布衣蔬食栖于田园,淡泊了喧哗,收获了宁静。林逋梅妻鹤子,悠然吟出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苏轼仕途不顺,但他仍乐天知命, “从此不系舟,江海寄余生 ”,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们都是聪明人,不随世俗,寻找自己的幸福,从而使得它们的生命无比厚实,精彩。 可惜,总有些人随波逐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一心向往别人的地位,却不肯从自身开始做起。

19、总是绷紧了弦去关注别人,怕有一天会心碎的。 学会欣赏自己吧!你也有着别人羡慕的地方。尽情去挥洒你的人生激情 ,何愁得不到幸福!别人的,就由它去吧;你的生命由你自己创造,不要沉迷于幸福的错觉! 停止追梦吧!醒了,就该继续上路。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忘却对岸那道迷离的风景,踩着自己踏实的脚印,去寻求自己的幸福吧。 试题分析: 作文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寓意型材料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重在挖掘其比喻义。泰戈尔小诗错觉,传达了这样一种人生哲理:尽管在不同生活状态下的人们各自都有着痛苦与不幸,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和体味生活中的欢乐与幸福。对于诗的主要意象 “此岸 ”与 “彼岸 ”,有着不同理解能力和生

20、活阅历的考生会产生不 同的联想和感悟,写作时的立意和选材都比较宽泛。但无论如何立意,都必须把握住诗人阐发的哲理,避免陷入对生活的悲观和不可预测的矛盾中。 参考题目: A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联想类) (1)珍惜拥有 (2)何必攀比 (不幸的比攀) (3)幸福就在你(我)身边 B抒情散文(侧重于想像) (1)做一条快乐的鱼(联想来源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 (2)别只盯住远方 (海子 :远方除了遥远 ,一无所有 )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 沧浪亭记 归有

21、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 ,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 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 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 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

22、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 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澌然:冰融化的样子。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昔子美之记,记亭之 胜 也胜:优美的景色 B亦 治 园于其偏治:修建 C 迨 淮海纳土迨:等到 D与吾 徒 游徒:弟子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 A请子记吾 所以 为亭者 师者, 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B庵与亭何 为 者哉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为 C而子美之亭, 乃 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项伯 乃 夜驰之

23、沛公军,私见张良 D钱 因 乱攘窃 因 利乘便,宰割天下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文瑛和尚住的大云庵,四面有水环绕,就是后来苏子美的沧浪亭。 B从沧浪亭变为大云庵,又由大云庵变为沧浪亭,时事变迁,使人感慨。 C作者以为前人极力争夺,苦心经营的东西,虽可盛极一时,但转瞬即空。 D读书人能否流芳千古,不在于一亭之存否,而在于他的道德文章。 【小题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5 分) (2)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24、 ( 5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文瑛寻访古人遗迹,在荒疏、残败埋没的痕迹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这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 (“寻 ”1 分, “复 ”1 分, “构 ”1 分, “余 ”1 分,句意通畅 1分 ) 可以看出读书人想要留名千古,不像溶解的冰那么容易消失殆尽,这是有原因的啊。 (“士 ”1 分, “垂 ”1 分, “尽 ”1分, “在 ”1 分,句意通畅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同类,一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

25、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因:趁着,趁机。 A:所以, 的原因用来 ; B:何为:为什么句末语气词; C竟然 /于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 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A先有苏子美的沧浪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沧浪亭记译文: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

26、文瑛曾多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说: “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您就 记述我修复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 我说: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到吴越被宋国灭亡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最初苏子美在园中造了沧浪亭,后来人们又在沧浪亭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住进了和尚。这是从沧浪亭到大云庵的演变过程。大云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文瑛寻访亭子的遗迹,又在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这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 历史在变迁,朝代在改易。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眺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国家,阖闾、夫 差争

27、夺的对象,子胥、文种、范蠡筹划的事业,如今都已消失殆尽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如此,钱 趁天下动乱,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国富兵强,传了四代,他的子孙亲戚,也借着权势大肆挥霍,广建宫馆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沧浪亭,却被和尚如此钦重。可见士人要想垂名千载,不与吴越一起迅速消失,是有原因的。 文瑛好读书,爱做诗,常与我们郊游,我们称他为沧浪僧。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惜 花 韩 br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小题 1】诗歌第二联写了什么

28、内容?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4分) 答: 【小题 2】整首诗歌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 1分)。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1分),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把诗人那种寄情于落花的难分难舍的心意表现出来( 1分),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满怀( 1分)。 【小题 2】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 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 2分),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紧紧扣住一个 “惜 ”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 2分)。

29、【小题 1】 试题分析: 第二联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不能不教人满怀怅恨。这里的 “片片沿流去 ”和 “枝枝被雨淋 ”,都是写的实景,但添上了 “眼随 ”、 “恨满 ”,就起到化景语为情语的作用。随,有追踪的意思。不说 “眼看 ”,而说 “眼随 ”,更深一层,把诗人 那种寄情于落花的难分难舍的心意表现出来了。至于 “恨满 ”的 “满 ”,既可以指诗人惆怅满怀,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伤痛漫溢到每一株被雨淋湿的花枝上,于是客观的物象又蒙上了人的主观心境的投影。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30、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整个过程中,又紧紧扣住一个“惜 ”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流水落花春去也 ”,这当然不限于 对于大自然季节变化的悲感。近人吴 生认为其中暗寓 “亡国之恨 ”,虽不能指实,但看它写得那么幽咽迷离、凄婉入神,交织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怀抱,殆无可疑。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下面是一则关于 “蚂蚁的启示 ”的寓言,请根据上下文,补写

31、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寓意,语意连贯,句式与前句相同,每处不超过 10个字。( 6分) 两只蚂蚁想到墙那边去找食物,一只蚂蚁顺着墙往上爬,刚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了,如此反复了几次。另一只蚂蚁看到这种情况,就绕过墙到了另一边,等到第一只蚂蚁爬过墙 时,那只蚂蚁已将食物吃完了。第一只蚂蚁秉着那永不气馁、永不放弃的 “美德 ”让自己失去了食物。 所以说,轻言放弃是弱者, , 。 答案: 不言放弃是愚者 懂得如何放弃才是智者(懂得适时放弃是智者)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压缩题,本题要根据前文的寓言故事的内容来概括出抽象的哲理。这就是说寓言主要运用了对比,通过对比来赞同另一只蚂蚁,而否定第一只蚂蚁。 考点:

32、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 ,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序号)( 3分) 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 】 文学社【 】 摄影小组【 】 答案: 戏剧社【 】 文学社【 】 摄影小组【 】 试题分析: 描写的内容分别对应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 “现面目 ”“留旧影 ”,表现了摄影的特点。 写学术研究。 “妙句 ”“

33、毫端 ”表明是创作。 是说书信。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形象的卸除了演员的特点。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校园中师生间的交流要讲究方法。以下两个情境中师生的话语不够得体,请根据其要表达的意思作调整,使听者乐于接受。( 6分) 情境一:高三月考后,沈鑫成绩滑坡,心里很难过,就去找班主任谈心。班主任说: “你这次考不好,早在我 预料之中,还难过什么!不好好反省反省,下次只会更糟。 ” 班主任说: “ ” 情境二:韩梅上数学课时有块内容没听懂,中午她去找郝老师,郝老师正在批作业。韩梅说: “老师,你今天讲课速度太快了,我没听懂,你

34、现在给我讲一讲吧。 ” 韩梅说: “ ” 答案: 情境一:你这次是考得不理想,心里难过我能理解,要认真反思退步的原因,老师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 情境二:对不起,郝老师,打扰您工作了。课堂上我有些内容没听懂,您现在方便给我讲解一下吗? 试题分析:情境一中班主任的原话不够委婉,语气太直太冲,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应该 用委婉的语言来安慰鼓励学生。 情境二中韩梅的原话,不礼貌,体现不出对老师的尊敬,所以应该多用敬辞。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 5分)(任选五题作答)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木欣欣以向荣,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 , 秋水共长天一色。 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答案: (1) 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将入 (2)泉涓涓而始流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4) 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 (5)落霞与孤鹜齐飞 (6) 而御六气之辩 (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