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1731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在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 石破天惊 夺冠后,李娜因为在夺冠感言上没有“感谢祖国 ”而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B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 求田问舍 ,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C林书豪在其职业生涯首发的前五场比赛中, 目无全牛 ,组织有方,率领球队连战皆捷,迅速成为球迷的新偶像。 D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 “南京大屠杀 ”事件的 危言危行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

2、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C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非常熟练。此处符合语境。 A求田问舍 :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 ,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 ,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 B石破天惊:对象不当。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D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所以选 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3分) A虽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使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这并不很大的收益,却会由于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而被抵销,结果其实际总收入还有可能下降。 B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

3、前裁决,达 芬奇密码的作者丹 布朗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 C在咀嚼时,通过粗纤维对牙齿表面的机械性摩擦清洗,可以擦去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 D中国现代企业的灵魂在于 “中国制造 ”,怎样才能摆脱固步自封,重振华夏雄风?事实证明,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决定了它们的生死存亡。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B搭配不当,去掉 “著作权 ”或改 “抄袭 ”为 “侵犯 ”。 C主语残缺, “通过粗纤维 ”改成“粗纤维通过 ”D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所以选 A。

4、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 ( 3分) A 解 数 解 读 省 亲不 省 人事 数 典忘祖 数 见不鲜 B 中 肯 中 意涤 纶 羽扇 纶 巾身微力薄日 薄 西山 C 创 伤重 创 唠 叨 叨 陪鲤对 曲 径通幽 曲 高和寡 D 供 稿 供 应桂 冠 弹 冠 相庆得心 应 手 应 接不暇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解数解读,二者读音不同,解,为多音字

5、,分别读 xi/ji;数典忘祖数见不鲜,二者读音不同,数,为多音字,应分别读 sh/shu ; B涤纶羽扇纶巾,二者读音不同,纶,为多音字,分别读 ln/gun;身微力薄日薄西山,二者读音分别为 bo/b;C唠叨叨陪鲤对,二者读音不同,分别读 do/t。所以选 D。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传统医药学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既有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又往往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它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种 “神秘 ”的医药学,

6、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 、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中国传统医药学和西方现代医药学,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例如中医(汉医学),它对疾病的诊治,主要从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多方面的调节性的治疗。而建立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西医学,则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比较单一的治疗。中医既重视外邪致病,也重视七情内伤,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它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按症候将病人分类定型;处方用药时,既考虑到病人所患的疾病,又考虑病

7、人所属的证型,通过君、臣、佐 、使,进行灵活的辨证论治。而西医,更注重的是病理方面的因素。它借助仪器设备,从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来阐述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规律。 西医学在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的同时,往往由于认识手段的局限,导致素材的不足而难以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而中医学,它虽然不能借助仪器设备对疾病作出精确的科学的解释,但在把握疾病的整体思维上显示出它的优势。例如,前几年,有人提出了下丘脑存在免疫 神经 内分泌整合中心的学说,这反映出西医学在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生命本质的同时,对机体整体的调控研究也日趋重视;但它对于免疫、神经、 内分泌这三个原来认为独立的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

8、响、又相互协调以维持机体稳定,这一整合功能失常用什么措施纠正等问题,还是解释得不够清楚。而中医学对于肾阳虚证的研究,发现这一证型的患者存在着潜在的以下丘脑免疫 神经 内分泌功能减退为主的病变,其影响可波及免疫功能,波及下丘脑、垂体所属的靶腺。中医采用补肾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中国、埃及、罗马和印度的传统医药学,是世界知名的四大传统医药体系,在历史的变迁中,唯独中国的传统医药学经受了考验,传承下 来。中国传统医药学因迥异于西方现代医学,常被人认为是非科学的。客观地说,它的确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

9、中国传统医药学将不再神秘而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现在,美、德等许多国家都开始接受中药,英国所开设的中国传统医药诊所,就已经发展到近 3000个。 【小题 1】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西医学提出了下丘脑存在整合中心的学说,中医学解决了这一学说应用中的问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C中医学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辨证论治,西医学主要针对病理因素进行治疗。 D中医学借助望、闻、问、切收集全部素材,西医学借助仪器设备收集的是部分素材。 【小题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传统的中国

10、医药学即东方医药学不光指汉族、藏族的医药学。 B中医学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 C原来人体中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各自独立,没有联系。 D现代西医学已经能够从分子水平阐述人 体的结构和功能。 【小题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传统医药学能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体系,而埃及、罗马、印度的传统医药学因特点相近,已被现代医药体系所取代。 B西方许多国家对古老的中医学正逐步地从排斥转向理解,看来,中医学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已经是一种趋势。 C西医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机体整体调控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中医学要走向世界

11、,现在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 D西医学在很多方面超出了中医学,尽管它对很多问题仍然解释不清,对有些病的疗效并不显著,但在当今世界上,还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文章中找到与 “中医学与西医学 ”相关的语段,根据文段内容的论述,与选项进行辨识,做出判断。 A说 “中医解决了 问题 ”,而原文中用词是 “缓解 ”“明显的改善作用 ”,可见不能说已 “解决 ”; B中说中医能治疗“所有疑难杂症 ”,文中无此意, “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也是不符事实的; D中说的 “全部 ”与 “部分 ”,文中也没有依据

12、。所以选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A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错在将中国医药学与东方医药学混同,前者应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从第一段第二个分句也可以看出; B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中将中医学(汉医学)与藏医学等同,与 A是同一个错误的另一表现; C 中说 “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各自独立,没有联系 ”表述不正确,不符合客观事实。所以选 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 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 A中说 “埃及、罗马、印度

13、的传统医药学因特点相近,已被现代医药体系所取代 ”表述不正确。所以选 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定风珠 魏继新 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可眺山水岚雾,倒也有十分情趣。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镇口岩头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小镇位于深山之中,极少人来往 的。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岁月,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连风,也很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唯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

14、些山外新鲜的气息。 小镇有一屠夫,生得膀粗腰圆,每日里杀头肥猪,烫了刮毛开膛,然后用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城去卖。却也不知何故,他的猪肉极好卖。他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于是,便沽些酒,买些油盐柴米,顺了山路回去。当然,担子里便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或油或盐,屠夫总是把它们用信纸包好,作上记号。他 虽看上去五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错,加上有的是力气,也乐此不疲,如此一来,人缘极好,镇上人把自己喂的猪,也往他那儿赶,所以,日复一日,小日子倒过得十分滋润。 屠夫有一杀猪用的案桌,矮脚宽身,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开裂了,且血痕累累,年复一年,连木质也看不出了,

15、屠夫对它,却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一日,镇上来了一老客,此人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口鞋,只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据云,此人乃名中医,回祖籍省亲的,偶尔也给镇上人看病。不知何故,却对屠夫的杀猪感了兴趣,一连数日,流连不去。屠夫为赶 生活,杀猪时间是极早的,其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老者便来了,目不转睛地看。屠夫是个直爽人,见状,便嘿嘿地笑了,说:让老人家见笑了,我手艺不精呢。 老者微微一笑,说:你手艺倒是极好,人也不错,不过,我不是来看你杀猪的。 屠夫大奇:那你看什么呢? 老者说:我是看你案桌呢。 屠夫不解。老者问可否转让,愿出钱购买。屠夫说:区

16、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去吧。老者便说:那我代病家谢你了。不过,我将赔钱给你置买一新案桌。我隔七日后来取,这七日,你仍在此桌上杀猪吧。 七日后,老者至,见屠夫亦置新案桌 ,并言: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老者大惊,急问旧案。屠夫曰:我已劈矣。且见一巨大蜈蚣,伏于案内。 老者遂长叹一声,仰天曰:民风淳朴如此,我何言! 于是,老者告知屠夫:此蜈蚣伏案内,日日以猪血为食,到今日,已逾百年,取出剖开,腹内有一珠,名曰定风珠,可治百种之疾。我存有私心,怕说出来被你敲竹杠,故此未言明,谁知竟毁于一旦矣!我要这新案桌,又有何用呢?以我这等褊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真让人汗颜!老夫碌碌一

17、生,看来仍是心不达、艺不精矣! 言罢,大笑而归。 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 富贵,竟被丢了。屠夫听罢,也无懊悔,只笑曰: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 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此不疲。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曰:求不可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达、艺不精,而且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 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矣。 (选自小小说精读) 【小题 1】小说第一段所写 “小镇 ”有什么特点?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分) 【小题 2】综观全文,简要分析屠夫这一人物形象。( 6分) 【小题 3】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请列举两例加以赏析。( 6分) 【小题 4】本文主要写了定风珠的故事,请

18、探究深蕴 其中的作者的情感取向。( 8分) 答案: 【小题 1】特点:建筑古色古香,富有情趣;不通公路,少人来往,环境闭塞(封闭)。( 2分) 作用:写环境封闭,是为了表现小镇不受世俗干扰,为下文刻画人物、凸显 “民风淳朴 ”的主题提供背景。(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1)勤劳能干( “每日里杀头肥猪 ”, “用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城去卖 ”; ( 2)乐于助人,人缘极好( “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 ”, “乐此不疲 ”); ( 3)人粗心细( “把它们用信纸包好,作上记号。他虽看上去五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错 ”); ( 4)朴实公道( “他 的猪肉极好卖。他从不要高价,也不

19、扣斤两 ”);( 5)仗义无私( “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去吧。 ”, “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 ”) 【小题 3】示例:( 1)将屠夫的真诚淳朴、坦荡无私与老者的谋取私利,猜疑屠夫敲竹杠的 “偏狭之心 ”进行对比。( 2)将老者的穿着、外貌等,如 “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口鞋,只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 ”与老者想骗取名贵中药 “定风珠 ”的肮脏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3)老者前后的言行形成对比,如开始想蒙住屠夫购买案桌,还担心屠夫 “敲竹杠 ”,后来 “汗颜 ”自己“这等偏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 ”“看来仍是心不达、艺不精矣 ”到最后叹道 “吾何

20、止心不达、艺不精,而且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 ”并 “摘牌罢医,不再悬壶 ”。非常传神地表现了老者的精神蜕变。 这些对比描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也让故事情节更具有可读性,而且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小题 4】( 1)小镇、小镇上的人们:对民风淳朴的赞美;( 2)面对陌生人的索求,屠夫愿意让出自己十分钟爱的每天用得顺手的案桌:对坦荡无私品质的赞美;( 3)老者购买 “案桌 ”:对谋取私利以及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多疑之心的厌弃;( 4)老者面对案桌,面对屠夫时的心态:对现代都市人的心态因商品经济风潮的浸染而悄然改变的担忧,以及对我们作为人应该持有的宝贵品质应当坚守或者应当回

21、归的期待。 【小题 1】 试题分析:第一问考查概括能力,可先从整体上感知第一段内容,然后根据描写小镇的一些关键词加以归类概括。如从小镇建筑特色、生活环境、人文风貌等角度概括即可。第二问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一般有为下文做铺垫,烘托人物心情等,由于此处环境描写属于第一段,所以一般要从为下文故事内容做铺垫角度作答。答题思路是先答出描写的环境特点,然后答出作用。 考点:分析 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22、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如文中 “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去吧。 ”, “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 ”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出屠夫仗义无私的形象。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 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着具体的内容来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然后再答出对比手法的作用,在具体内容对比方面,可从屠夫与老者的性格对比、老者的外表与内心的对比、老者的前后言行对比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分析对比描写的作用时,要从突出人物形象、小

23、说主题等角度来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理解题干中 “作者的情感取向 ”的意思,小说通过故事内容展现了各类人物形象特征,体现出了社会中存在的一 些问题,所以答题时,可从作者对各类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的角度来分析作答即可。如屠夫,作者对屠夫的坦荡无私品质是持赞美的态度;再如,老者,作者对老者的自私多疑是持厌恶的态度;如对老者的心态,作者表现出了对商品经济发展中人们心态的改变的担忧,对坚守品质的期待。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

24、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成进士。斌出为 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湖南,将二万人至关欲留,斌以计出之,至洛阳哗溃。十六年,调江西岭北道。明将李玉廷率所部万人据雩都山寨,约降,未及期,而郑成功犯江宁。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玉廷以兵至,见有备,却走;遣将追击,获玉廷。 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 “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从孙奇逢学,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 ”濒行,谕曰: “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之事,必从容渐摩,使之改心易虑。 ”十月,

25、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 “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 淮、扬、徐三府被水,常州知府祖进朝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又疏荐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 廉能最著,而征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请予行取。下部皆议驳,特旨允行。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顺昌祠,禁妇女游观。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谚谓其山曰 “肉山 ”,其下石湖曰 “酒海 ”。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教化大行,民皆悦服。 方明

26、珠用事,国柱附之。 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 国柱更欲为斌言,以斌严正,不得发。及蠲江南赋,国柱使人语斌,谓皆明珠力,江南人宜有以报之,索赇,斌不应。比大计,外吏辇金于明珠门者不绝,而斌属吏独无。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诏曰: “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简和平谨恪之臣,统率宫僚,专资辅翼。汤斌在讲筵时,素行谨慎,朕所稔知。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 ”授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二十六年十月,自通州勘贡木归,一夕卒,年六十一。 (清 史稿,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27、必 简 和平谨恪之臣崇尚 B斌 策 玉廷必变计估计 C 挈 斌避兵浙江衢州带领 D并 饬 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告诫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居官以正风俗 为 先 既自以心 为 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 而 征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 而 宋荣子犹然笑之 C斌察 其 廉,奏留之 今两虎共斗, 其 势不俱生 D 以 斌严正,不得发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 以 归汉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总兵陈德调任调江西岭北道时,率领两万人马途经潼关,想在此暂驻,汤斌没有答应,反而设法让他离开。 B苏州

28、城西上方山的五通神祠,虽然已有数百年历史,但依旧引得远近的人都争相前往。 C汤斌教导孙奇逢学习,被皇上得知后,认为汤斌的操行很好,于是让他补江宁巡抚。 D朝廷免征江南赋税时,余国柱把功劳都归在自己身上,并以此为由,派人向汤斌索取贿赂。 【小题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 ( 1)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 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1)布政使龚其旋因犯贪赃罪,被御史陆陇其弹劾,由于余国柱贿赂明珠得以解脱 ( 2)等到(汤斌)被选拔任命为巡

29、抚以后,使自己廉洁(洁身自好)来为属下作表率(率领属下),并实心办事。的确应该提拔,用来感化在位者。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 A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下句 “统率宫僚,专资辅翼 ”内容大意可知,简应解释为 “选拔 ”。所以选 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A项第一个 “为 ”字是动词,作为;第二句个是介词,表被动。 B项两个 “而 ”字都是副词,表转折。 C项第一

30、个 “其 ”是人称代词,指常州知府祖进朝;第二个是指示代词,那,这。 D项第一个 “以 ”字是介词,因为;第二是连词,表修饰。所以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 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A项是总兵陈德调往湖南时。 C项是汤斌跟从孙奇逢学习。 D项余国柱让人告诉汤斌,说都是由于明珠的功劳。所以选 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

31、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坐、为、 得缓、及、简、率、以、被动句 “为御史陆陇其所劾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朝末年,农民军攻陷睢州。父亲汤契祖为避战乱,带着汤斌到了浙江衢州。九年,中进士。汤斌被派出做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往湖南,率领两万人马到潼关后想暂驻,汤斌用计策让他离开,结果队伍到洛阳后哗变溃散。十六年,汤斌调任江西岭北道。南明将领李玉廷率领部下万人占据雩都山寨,向汤斌表示归降,还没到归降期,而郑成功进攻江宁。汤斌估计李玉廷一定会改变

32、计划,连夜奔往南安设防。李玉廷因为大 兵来到,见有防备,连忙撤退。汤斌派将追击,捕获李玉廷。 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员,朝廷大臣已推举了候选人,皇上说: “现在凭借道学出名的,有的言行不一。我听说汤斌跟随孙奇逢学习,操行很好,可以补江宁巡抚。 ”汤斌临行时,皇上对他说: “做官应把正风俗作为首要的事。江苏习俗崇尚奢侈,应该努力教化引导,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事,一定要慢慢地进行,使他们改变原来的观念。 ”十月,皇上南巡,到苏州,对汤斌说:“一向听说苏州阀门为最繁华的地区,今日看那里的风土人情,崇尚虚华,安于享受,从商的人多,耕田的人少。你应当使他们 去掉奢侈之习返归淳朴,事事都要追求它的根

33、源,以农业为本,也许可以挽救颓废的风气。 ” 淮安、扬州、徐州三府遭受水灾,常州知府祖进朝因失察下属官员而降职调任,汤斌知道他很廉洁,奏请将他留任。又上疏推荐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 (王秀 )在廉洁及才能方面最为著名,尽管征收钱粮,没能按十分全部完成,请准予调京任职。此疏下到吏部讨论后被驳回,皇上特下谕旨,允许照此办理。 汤斌命令各州县建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代范仲淹、明代周顺昌祠,禁止妇女到寺观游荡。苏州城西上方山有座五通神祠,已有数百年历史,远近的人都争相前往。谚语称那 座山为 “肉山 ”,山下的石湖为 “酒海 ”。年轻的女子有病,巫医便说这是五通神要娶她为妇,往往使女子病死。汤斌收缴五通

34、神的偶像,凡是木头做的便烧掉,土做的便沉到湖里,并告诫各州县凡有类似的祠堂全部毁掉,撤下原来的材料修学宫。于是,教化普遍推行,百姓都心悦诚服。 当时,明珠正在掌权,余国柱跟随他。布政使龚其旋因贪赃罪,被御史陆陇其弹劾,由于余国柱贿赂明珠得以解脱。余国柱也想在汤斌这里为他说情,因汤斌严厉正直,没能进行。当朝廷免征江南赋税时,余国柱让人告诉汤斌,说这都是由于明珠的功劳,江南人对他应有所报答,以此索取贿 赂,汤斌对余国柱的索取不予理睬。到考核天下官员时,外省官吏载金到明珠门下的络绎不绝,而唯独没有汤斌属下的官吏。 二十五年,皇上为太子选择辅导大臣,朝臣中有推荐汤斌的。皇帝下诏说: “自古帝王教育太子

35、,一定要挑选谨严、恭敬的大臣,统领僚属,以专门辅佐协助太子。汤斌在任翰林院讲官时,一向是行为谨慎,这是我深知的。等到汤斌被选拔任命为巡抚以后,使自己廉洁来率领属下,并实心办事。的确应该提拔,用来感化在位者。 ”于是授汤斌为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二十六年十月,从通州勘查外地进贡的木料回来,一夜之间便故去,年龄六十一岁。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8分)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 x,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 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 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 黄华,

36、菊花。 【小题 1】同是多病之身,杜甫登高中是 “潦倒新停浊酒杯 ”,而贺铸却 “把酒不知厌 ”,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 4分) 【小题 2】请从景与情 的角度简析颈联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 4分 ) 答案: 【小题 1】( 1)不同:登高中,久客他乡、艰难穷困、愁苦衰老,使诗人心灰意冷,本想借酒浇愁,却偏偏因病不能喝酒,这反而更增添了愁烦。( 1分)本诗中,诗人因为贬谪之意太浓,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即使病后初愈,仍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 1分)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内心抑郁又无处倾诉的矛盾和痛苦之情。( 2分) 【小题 2】( 2)诗人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

37、( 1分),暮霭之中,夕照飞鸦、鸦归古刹、草入荒城渲染了一片萧瑟、凄冷的意境,寄托了作者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抒发了怀乡思归之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这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及注释来体会二者的异同,杜甫登高中,由 “潦倒 ”体现出了杜甫身体有病; “新停 ”表明了杜甫举起酒杯却因病而不能喝酒的情形,由此可以体会出杜甫想借酒浇愁,却又不能喝的这种情形更增添了他的愁绪。而本诗中, “不知厌 ”表明诗人虽病后初愈,却因为被贬愁绪太浓,所以借酒浇愁。二者的相同点都是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的愁情别绪。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一些常用

38、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 、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分析时,可结合着关键词句 “鸦 ”“斜阳 ”“草 ”“荒城 ”这些词,可体会出诗歌所渲染的意境是荒凉凄凉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烘托人物心情的,由荒凉凄凉的环境可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感伤落拓思乡之情。这种表现手法为寓情于景或者借景抒情。答题时,先答出表现手法,然后再分析意境,最后答出情感。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语言表达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 ,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6

39、分 )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 _ 答案: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 试题分析:要注意先找到所要仿写的语句,然后仔细揣摩它的句式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内容要求。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研究句 中对应的词语。抓住例句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答题时,可根据 “看 ”的内容,从 “听 ”的内容角度进行模仿,要用陈情表中的人物,也可以把例句中的人名直接换成其它称谓,如少年,老人等。 考

40、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一种意思,可以形象表达,也可以抽象表达,不同的表达有不同的效果。请仿照示例,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处填写出相应内容。 (4分 ) 示例:形象表达:快刀斩乱麻 抽象表达:做事果断 【小题 1】形象表达: _ 抽象表达:大度宽容 【小题 2】形象表达:眉毛胡子一把抓 抽象表达: _ 答案: 【小题 1】宰相肚里能撑船 【小题 2】主次不分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此题内容大意不变,变的是语句的表达,形象是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表达。抽象是指用一些

41、概念性的语言来表达。如第一问,大度宽容,为抽象的,是指人的心胸宽阔;由此可联想到与修辞手法相关的 “宰相肚里能撑船 ”这一夸张手法。第二问,眉毛胡子一把抓,是指做事情,不分主次,所以可以用概念性的语言如“主次不分 ”来作为 抽象的表达。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使之成为段末结论式的句子。 (不超过 35个字 )(5分 )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的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人均耕地为 4 20亩。其中美国人均耕地为 117亩,俄罗斯人均耕地为 14亩,印度人均耕地为 33亩;中国人均耕地 1949年为 3亩, 2006

42、年为 1 35亩, 2010年为 1 24亩。 答案:我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现日渐下降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填充式概括题型,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材料,筛选出材料的主要信息。材料的主要信息有两点: 我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各国的平 均水平; 我国人均耕地呈现日渐下降的趋势。而作为段末结尾的句子,还应指出这种现象中潜在的危机,或针对此现象的做法。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名句。( 6分) 【小题 1】 ,知来者之可追。 _,觉今是而昨非。 【小题 2】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小题 3】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形影

43、相吊。 答案: 【小题 1】悟 已往之不谏,实迷途其未远, 【小题 2】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小题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 试题分析:此类 “名句默写 ”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谏、蠡、浦、茕茕、孑。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美国监狱里有个叫库丁的重刑犯。他游手好闲,嗜酒如命且毒瘾极大,因杀人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跟父亲一样从小不务正业,后来也因杀人而入狱;小

44、儿子却诚实好学,后来在一家大企业谋到了满意的职位,如今已做了那家公司的总经理。在相同的成长环境里,为何两个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位记者去采访,没料到兄弟二人的答案:竟然都是: “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 要求: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字。 答案: 近墨者,未必黑 2013届高三( 5)班 蓝永锋 古人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是古人给我们这些后人所留下来的宝贵经验。但我问: “近朱者一定是赤吗?近墨者一定是黑吗? ”此言非也。在一个安乐时

45、代,却依然存在硝烟的战争,硝烟的时代,也会出现救国的英雄。因此,我说 “近墨者,未必黑。 ” 近墨者,未必黑。回想春秋战国时代,有这么一个人物,发出: “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悲叹。他,屈原,生长在一个充满战乱的时代,当时的楚国,社会一片混乱,还有奸臣当道。他却一身正气,才华横道,他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弊 端,强烈要求改革,却遭到小人的忌恨与排挤,而不能重用。 “乘骐骥以驰聘分,来吾道夫先路。 ”是他的最好见证,一个小人当道的时代,有才能的人却遭到冷落和忌恨,够黑吧?但,屈原他 “出淤泥而不染 ”,因为他懂得思考,令自己纯洁无暇,你能说他近墨他就黑吗?不能。一个铮铮铁骨的君子,岂能说他是黑?因此,近

46、墨者,未必会黑。 近墨者,未必黑。会看我们的末清政府,一个腐败,黑暗的政府来统治中国。常遭外国的入侵,却一味着投降,不懂的反抗,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麻木充斥着整个社会,有这么一个人,他拿着手中的笔去呐喊,用文字来骂醒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国人。他,鲁迅,当他看到国人的麻木与无情时,他弃医从文,他深感体会到一个病人可以用药物来治理,但一个生病的民族必须要精神来洗涤,一个风建设黑暗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麻木,够黑了吧?但,鲁迅依然一身洁白,是因为他懂得思考,懂得选择。懂得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命运,难道你能说他黑吗?不黑,那是一片洁白。因此,近墨者,未必会黑。 近墨者,未必会黑。有这么一

47、个重刑犯。他游手好闲,嗜酒如命且毒瘾极大,因杀人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重走了他父亲的旧道,后来也因杀人而入狱;小儿子却诚实 好学,最终成为一家大企业的总经理。在相同的成长环境里,两兄弟都近墨,却一个黑,一个赤,为什么?我想:是因为大儿子不懂得前车之鉴,依然跟他父亲错下去,而小儿子正因为他善于选择,懂得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受他父亲的坏影响,从而成就自己。因此,近墨者未必黑。 芸芸众生,很多都会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只要我们善于思考,作出正确选择,敢于主宰自己的命运,或许你就成功啦! 相信,近墨者,未必黑!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是 “四自 ”和 “三不 ”。“

48、四自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体现了写 作高度的开放性,而 “三不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则体现了写作严格的限制性。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在这则材料中,重刑犯的两个儿子生长环境相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他们的异口同声的回答,特别耐人寻味,这便是材料的主旨所在。据此,可确定如下立意: 身处逆境,不要自暴自弃,而应挣脱环境的束缚。 成功来自内因,靠自己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考点:能写论述类 、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