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1735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愆 期( qin)微 蹙 ( c)思 量 ( ling)流水汤 汤 ( shng) B 蜚 声 (fi)夙 昔( s)云 翳 ( y)歪歪趔 趔 ( li) C 戕 灭( qing) 聒 噪 (gu)攘 袂 ( mi) jj惶惶( x) D戏 谑 ( xu)缧 绁 ( xi)坍 圮 ( j)相 濡 以沫( r) 答案: B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公开、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感提升的重要基础条件。没有一个适宜企业

2、发展的良好环境,而期待企业依法经营,循规蹈矩 ,乃至做出 “大公无私 ”之举,只能是 一厢情愿 ,即使有,也是 独占鳌头 。 A循规蹈矩 B大公无私 C一厢情愿 D独占鳌头 答案: D 试题分析: D项独占鳌头:科举时代称中状元,后来比喻居首位或第一名。用在此处形容数量极少,不恰当。应改为 “凤毛麟角 ”。 A循规蹈矩:指拘守旧准则 ,不敢稍做变动。 B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C一厢情愿: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辨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 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

3、象。 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 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 “不合逻辑 ”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幅照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湿透了她们的衣衫。 B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诚信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C委托其他个人或机构筹款的行为是否正当,法律上难以判断,应该是没问题的。 D把 “增长 ”改为 “发展 ”,丰富的只是一个词汇,改变

4、的则是发展的内涵,表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成分残缺,在句末加 “的情形 ”; C表意不明, “应该是没问题的 ”指向不清; D搭配不当, “丰富的只是一个词汇,改变的则是发展的内涵 ”应该为“改变的只是一个词汇,丰富的则是发展的内涵。辨析病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语感审读法; 语法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 造句类比法; “对号入座 ”法。记住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及其基本特点。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入下列四句话,这四句话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5、 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总结语文教学理论的工作是无止境的。我们必须 推动语文教学 的顺利前进 及时地进行总结 密切注视语文教学的每一步发展 不断提高它的理论水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实践 理论总结 推动实践。 “ 密切注视语文教学的每一步发展 ”是 “实践 ”,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 “总结 ”, “ 及时地进行总结 ”是 “总结 ”,总结之后再进一步 “实践 ”, “ 推动语文教学的顺利前进 ”是 “实践 ”。 解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

6、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具体来说注重三个 “抓 ”: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15分) 史铁生百日祭 何立伟 铁生去世百日了,但我仍不相信他走了,就像他曾经说过的,死亡是一个谣言。 回想铁生去世的当天,韩 少功给我发来了铁生的一张照片和一组诗,还有蒋子丹多年前写的一篇关于铁生的印象记。其实我 20多年前也写过铁生,主要是记那次海南笔会上铁生给我的印象。那次到海南时海南尚未建省,还很原生态。去的作家不少,有林斤澜、李陀、陈建功、韩少功、苏童、储福金等。

7、 最令人欣喜和意外的是,苏童和范小天居然把轮椅上的铁生抬上飞机,飞到了海南,而且后来我们坐南海舰队的登陆艇出海,铁生也被朋友们弄上了船。韩少功后来有次跟我一起回忆这么些年来参加过的笔会,都觉得那次海南之行令人印象最深。我想,这个印象之深,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了铁 生。 这可能是铁生一生中唯一一次远行的笔会。铁生的气质,在所有的作家中是最深沉凝重的,我们在海水中嬉戏的时候不经意回头一瞥,见他坐着轮椅,在沙滩上抬头凝望,像一尊佛的剪影。那剪影让我心头一颤。我觉得我们是用脚在大地上行走,而铁生是用思想在大地上行走。他走得比我们都远。 我们在海军大院的一间大房间里抽烟,争论文学,铁生总显得沉默,偶

8、然插上一句话,却是相当的精辟,他说的都是经过深思的话,令人回味再三。我阅中国当代作家无数,唯觉得铁生有很特别的气质 你挨近他,就会觉得自己脱离了低级趣味,会觉得自己有向上的欲望, 会在那一瞬间拼命追求崇高和美。真的是相当奇怪,他身上有种电磁会传递给你,让你当场忘了俗念。 我后来想,这就是人格的感染力。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对生命作终极思考的人,大概没有谁能超过铁生。正因为了透了生命,铁生的人格才淬了火,达于真正的宽厚和仁慈,达于一种对众生的神性的大爱。于是他的生命的境界,传达到他的文字,无不显出了文学的高贵、深沉和温暖,同时也显出了他的人格上的伟岸和力量。 在中国的作家中只要见到他的文字我就会去读

9、的,只有史铁生、阿城、韩少功、马原、张承志等少数几位。他们要么在文化上有厚度,要么在思想上有 锐度,要么在情感上有深度,要么在视野上有宽度,要么在艺术上有纯度,铁生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他走得最远,达于哲学、宗教和文学的遥遥的极地。在后来的许多重大的国内文学奖项中,竟然都没有史铁生的名字,这是中国的文学奖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文学奖的堕落。好在明白的人还有不少,都明白史铁生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分量和价值 铁生是寂寞的,热闹和鲜花和市场畅销从来没有簇拥过他,但他在我心中仍然是中国文学的精神标高。他是那些出镜率曝光率居高的明星作家们不能望其项背的。我还可以说,铁生是当代中国赢得最广泛尊敬和爱戴的作家。 我

10、的漫 画集失眠的星光出版的时候,铁生给我写下了温暖的序言。那年他的长篇小说病隙碎笔付梓前,铁生特意嘱我为书稿插图。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为铁生做一点事情,一生都会光荣。现在铁生走了,这本书还留在人间,封面上有 “何立伟插图 ”五个字,是永远的纪念! 我很少看到铁生写诗,在韩少功发来的铁生的诗里,他写道: 呵,节日已经来临 /听远处那热烈的寂静 /我已跳出喧嚣 /谣言、谜语和幻影 /最后的祈祷 /是爱地重逢 这是他生前的预言。铁生在他 1991年发表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中曾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 临的节日。 ”他在 2011年元旦到来之前跳出了喧嚣、谣言、谜语和幻影。他的

11、前世今生已在爱地重逢。这是他的终于降临的节日。 铁生走后,谁也没想到,广大读者对他,自发地表现出那么真挚的热爱和追念。没有谁煽情或炒作,也没有谁刻意组织、宣传,可是读者就是尊敬他怀念他痛惜他,而且这里面年轻人占有很大的比重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光荣,比得什么文学大奖都荣耀。 铁生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史铁生,永远活在中国文学当中。 【注】史铁生,当代作家。 1951年生, 21岁时双腿瘫痪,长年与轮椅相伴,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年 12月 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 59岁。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小题

12、1】在作者眼里,史铁生有着怎样的人格感染力?( 4分) 【小题 2】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5分) 【小题 3】在史铁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关于人生价值观的启示?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在众多作家中,史铁生气质最深沉凝重的,思想最 深刻,他了透了生命,人格达于真正的宽厚和仁慈,达于一种对众生的神性的大爱。 他能够让接近他的人觉得自己脱离了低级趣味,有向上的欲望,在那一瞬间拼命追求崇高和美。(每点 2分) 【小题 2】 “我觉得我们是用脚在大地上行走,而铁生是用思想在大地上行走 ”,从 “行走 ”的角度将史铁生与 “我们 ”对

13、比,突出史铁生思想深刻,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作家。 “他是那些出镜率曝光率居高的明星作家们不能望其项背的 ”,将史铁生与 “明星作家 ”对比,强调史铁生虽然没有明星作家的 “光环 ”,但却是中国文学的精神标高。 “在后来的许多重大的国内文 学奖项中,竟然都没有史铁生的名字 ”“读者就是尊敬他怀念他痛惜他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光荣,比得什么文学大奖都荣耀 ”,将史铁生生前的 “寂寞 ”与死后的 “荣耀 ”对比,突出史铁生在文学上的分量和价值,强调读者的热爱是比任何 “大奖 ”都重要的肯定。(每点 2分,答到两点给 5分) 【小题 3】 史铁生长年重病,却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一部部佳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

14、价值。与史铁生相比,我们这些躯体健康的人更有理由有所作为,以不负宝贵的生命。 与那些长寿的人相比,史铁生的生命是短暂的,他却以自己的成就永远活在中国文学中。生命的价值不在于 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史铁生生前是寂寞的,许多的文学大奖与他无缘,但这丝毫无损于他作品的分量和价值。一个作家的价值不在于赢得一时的掌声,而在于赢得读者长久的喜爱和尊敬。 史铁生作品显示出文学的高贵、深沉以及人格上的伟岸和力量,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与之相比,当下那些追求形式华丽,一味迎合时尚的所谓作品就显得像泡沫一样毫无价值可言了。(每点 2分,答到三点给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15、的能力。第六段段首 “我后来想,这就是人格的感染力 ”一句可见,答案:应该从前文找,信息的有效区 间在第四、五段,摘取关键句子作答。如 “铁生的气质,在所有的作家中是最深沉凝重的 ”“唯觉得铁生有很特别的气质 你挨近他,就会觉得自己脱离了低级趣味,会觉得自己有向上的欲望,会在那一瞬间拼命追求崇高和美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先找出对比的双方,再分析其作用。文中多处运用对比:从 “行走 ”的角度将史铁生与 “我们 ”对比,我们用 “脚 ”行走,史铁生用 “思想 ”行走;史铁生与 “明星作家 ”对比;史铁生生

16、前的 “寂寞 ”与死后的 “荣耀 ”对比。 考 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能力,结合文本内容作答。注中说 “21岁时双腿瘫痪,长年与轮椅相伴 ”, 却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一部部佳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的生命只有 59 年,与那些长寿的人相比,史铁生的生命是短暂的,他却以自己的成就永远活在中国文学中。文中第七段说,史铁生生前是寂寞的,许多的文学大奖与他无缘,但这丝毫无损于他作品的分量和价值,却赢得读者长久的喜爱和尊敬。 “铁生是当代中国赢得最广泛尊敬和爱戴的作家 ”,是因为史铁生作品显示出 文学的高贵、深沉以及人

17、格上的伟岸和力量。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图像及图像之外的汉字与中华文化 林谷芳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绵亘超过四千年的文明,也是唯一在这长时间中绵亘使用表意文字的文明,这两个唯一显非偶然,于是,谈中国文明,乃必得及于这文明的根源之一 汉字。 在人类学家眼中,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一大跃进,堪与比拟的只有用火、产业革命与资讯革命,而使人类从蒙昧至开启的犹赖于此。文字的发明让知识可以大量累积,后世乃能够超越一代的生 理局限,直接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之上。 然而,知识积累固是文字发明对文明的最根本影响,但其作用尚不止于此,它一定

18、程度更影响了文明乃至生命的属性。 谈汉字,多数人首先连结的当然是书法。书法源自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不过,更根柢地,则源于汉字本身的结构性使图像在规范中又有无限排列的可能,由之乃开展出丰富的线性世界,要说中国人的线性美学多缘于此也不为过。 书法被首先连结,是因它太特殊了,其实谈文字,最自然会想到的是文学。文学并不只是对语言的艺术记录,语言之外,文字本身还影响了文学的形式与内涵,这在非直接由语言拼音而 来的表意文字尤然,从中国诗词的对仗到文言文的精练就都与汉字单位、孤字、表意的属性直接相关。 表意文字使文字与语言保持了一定距离,让文字能更长于凝练性的表达,这一方面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另一方

19、面则形塑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属性。 中华文化能绵亘数千年实因于传承者强固的历史认同,汉字在此则不仅让人可以接续前朝,连历史之原典亦可亲炙 ,由此,所谓 “上下五千年 ”才不至成为空话。而更甚者,就因语、文一定程度的分家,语言之分歧乃不直接导致族群的分歧,否则,以中国地缘之大、地理之复杂,若用拼音文字,怕不早已分成几十个国家 !也因此,中国文明既能一统 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 适应多元的环境,文化上 “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并存 ”使中国虽历经挑战却依然茁壮,而它,则缘于书同文、语多样的历史发展。 谈汉字,在美学、文化外,最终也更幽微的,是它与中国人认知思维与感悟的关联。孤字、图像化、凝练

20、性,不仅在艺术上长于意象的表达,在认知上更使人具备直观、整体掌握的特质。汉字不因语音的连续阅读而得,观者是直就图像而起,中国哲学之常直接以拈提 触发生命,不在哲理辨析上着眼,就与此有关。而禅之所以能在中国大放异彩,也因它拯救发挥了这个 特色,云门宗 以“一字关 ”勘验学人还曾名重禅林。 汉字的种种与中华文化如此相关,也因此,对汉字的看法常就直接反映了我们对自己的态度。 “五四 ”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力图使语、文合一,固是对语文过度分离导致文字僵化的反抗,却也因此未能看到语文分割对中华文化所起的根本影响, 极端者欲将中国文字拼音化,更可以说是在刨自己文化的根 ,而即便到中文电脑出现前,也还有许多人

21、因电脑输入的困境大谈废除汉字,这种种都说明了:错,其实不在汉字,而在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在我们对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缺乏更深的了解。 曾几何时,中文电脑的问题已 能解决,中国也兴起了,汉字又成为大家乐于肯定的文化资产,而在文化创意成为时潮的现在,汉字作为图像辨识、设计元素的优势更被大肆标举,只是,在这情感与现实需要的转变下,我们要能真正看到汉字与中国艺术、文化乃至生命的深刻关联,并由此知道自己的定位,恐怕还需要更多的反思与观照。 (摘自 2010年 9月 26日的北京晚报 ,有删改) 【注】 林谷芳:禅者、文化人。台湾佛光大学艺术所所长,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此文是他为 “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 ”而

22、写的文章。 亲炙:直接受到教诲或传授。 拈提:禅林说法,拈举古则公案以开发学人之心地。 云门宗: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开山祖师云门文偃禅师( 864949 )而得名。 【小题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跃进,它对文明最根本的影响是知识积累,并在一定程度更影响了文明乃至生命的属性。 B汉字本身的结构性使图像在规范中又有无限排列的可能,是书法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同时书法也离不开毛笔这一书写工具。 C汉字单位、孤字、表意等,是汉字的特殊属性,它对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对仗、文言文的精练等有直接的影响。 D汉字使文字与语言保持距离,这塑造了中国文明既能保有稳定的共同

23、根基,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 适应多元环境的特点。 E现在注重文化创意,推崇汉字的优势,是因为人们看到了汉字与中国艺术、文化的紧密关联,看出了中国汉字的新兴。 【小题 2】下列属于汉字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必须以毛笔为书写工具 。 B语、文一定程度的分离。 C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 D认知思维的直观、整体。 【小题 3】汉字除具有一般文字的作用外,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还有哪些作用?请分点概括。( 4分) 【小题 4】为什么说 “极端者欲将中国文字拼音化,更可以说是在刨自己文化的根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 【小题 1】 AE 【小题 2】 B 【小题 3】 形成了我国独特

24、的书法艺术。 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 形塑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属性。(或:使中国文明既能一统 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 适应多元的 环境。) 在认知上更使人具备直观、整体掌握的特质。 ( 4分。每点 1分。) 【小题 4】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之一,对中华文化起着根本性的影响。( 2分)将中国文字拼音化,实质上是去掉汉字的表意性,否定汉字,( 2分)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华文化。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跃进 ”的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 “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一大跃进 ”, “一大 ”不是 “最大 ”; E项 “看出了中国汉字的新兴 ”,不是 “现

25、在注重文化创意,推崇汉字的优势 ”的原因。 “现在注重文化创意,推崇汉字的优势 ”是 “看出了中国汉字的 新兴 ”的具体表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A是书法的特点。 C是中华文明的特征。 D是中国认知思维的特征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中第四段谈汉字对书法的影响,第五、第六段谈汉字对文学的影响,第七段 “中国文明既能一统 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 适应多元的环境 ”一句谈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八段谈汉字 “与中国人认知思维与感悟的关联 ”是 “在认知上更使人具备直观、整

26、体掌握的特质 ”。 考点: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是依据文中的句子谈自己的看法。本文主要谈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汉字,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书法艺术。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形塑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属性。在认知上更使人具备直观、整体掌握的特质。所以说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之一,对中华文化起着根本性的影响。 ”将中国文字拼音化,是我们对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缺乏更深的了解,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华文化。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

27、文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 之 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 “大敌在前 而 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 创 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 “今日封侯 之 秋,诸君勉之!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 而 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 “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 ”乃 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 谢 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

28、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 “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 其 力疲, 乃 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 厉 之曰: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 一举。 ”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 其 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

29、,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 “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 吴汉传,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为人质厚少 文 文:有文采 B汉乃勃然裹 创 而起创:伤口 C而使人 谢 城中谢:谢罪 D汉乃召诸将 厉 之曰厉:勉励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大敌在前 而 公伤卧 旦日,齐鼓 而 进 B 乃 移檄告郡 乃 可击也 C 须 其 力疲 失 其 常度 D 汉将轻骑迎与 之 战 今日封侯 之 秋 【小题 3】下列文句中

30、,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年 /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 /中惊乱 /汉坚卧不动有 /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 /大破其众。 B明年贼率五万余人 /夜攻汉营 /军中惊乱汉坚 /卧不动 /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 /出营突击 /大破 /其众。 C明年 /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 /军中惊乱 /汉坚卧不动 /有 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 /大破其众。 D明年贼率五万余人 /夜攻汉营军中 /惊乱汉 /坚卧不动有 /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 /大破 /其众。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信任。并于建武二年

31、,被封为广平侯。 B吴汉趁着胜利,进逼广都,违背皇帝不得与刘尚分兵的告诫,导致被谢丰等人围困,与敌人大战一天后,军队失败,逃入营垒。 C吴汉善于听取部下的正确意见,当将领们提出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时,吴汉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并着力鼓舞士气,最终打败敌军。 D他对家人要求严格,出征归来得知妻儿在家购买田宅后,责备了他们,并把这些田宅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 【小题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 3分)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4 分)

32、( 2)请在文中找出三处能表现吴汉 “意气自若 ”的特点 的语句。(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B 【小题 5】( 1) 导致(使)鬲县人造反,是地方长官的罪过啊。胆敢轻率冒失进兵的人,斩首(杀)! 谢丰、袁吉率领十多万军队进攻吴汉,派别的将领带着一万多人攻刘尚,使他们不能互相救援。 ( 2)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汉坚卧不动 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每句一分,其它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谢,义同孔雀东南飞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中的 “谢 ”, “告诉 ”的意思。 “谢 ”有多个义项,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33、。例 如: “谢家来贵门 ”中 “谢 ”的意思是 “辞别 ”, “阿母谢媒人 ” 中 “谢 ”的意思是 “谢绝,推辞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B连词,于是;连词,才; C均是代词,他们的; D代词,他们;助词,的。准确解答古文虚词选择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足够的积累,即充分地把握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仔细审题,要辨清题目所指,是词的用法,还是词的意义,或者是意义和用法,否则就会答非所问。本题就是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三、认真进 行语法和语境分析,注意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准确理解句

34、子的意思,因文析词。例如: A项 大敌在前 而 公伤卧, “而 ”是 “然而 ”的意思,表转折关系; 旦日,齐鼓 而 进,意思是 “一起击鼓前进 ”,击鼓表前进的方式, “而 ”表修饰关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先通读全文,理解全文大意;理解本句大意,找出本句中所有的主语;一般表年月日的时间词语独立成句。断句技巧: 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 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

35、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 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 ”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2) 句末语气词: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 ”等后面可断句;( 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 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格式如:者也,以为 ,因故,无乃乎,得无乎,为所 ,见于等等。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4】 试题分析: “违背皇帝不得与刘尚分兵的告诫

36、 ”有误,武汉违背的是 “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的告诫。至于 “分兵 ”一事,吴汉分兵在前,皇帝告诫在后,不存在 “违背告诫 ”的情形。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 1)试 题分析:文言句翻译要以直译为主。要逐字翻译,把单音节字变成双音节词,然后组合,语句要通顺;注意特殊的句式。 “轻冒(轻率冒进) ”、判断句 “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 “将(率领) ”、 “劫(进攻) ”,将 “令不得相救 ”翻译为 “使刘尚不能援救他 ”“使他不能援救刘尚 ”亦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37、筛选文中的信息。 “意气自若 ”译为 “神情镇定沉稳 ”。“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汉坚卧不动 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都能表现吴汉 “意气自若 ”。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附 【参考译文】 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人。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建武二年,封吴汉为广平侯。第二年春,吴汉把苏茂围困在广乐,周建招集十多万人去广乐援救苏茂。吴汉率领轻装的骑兵与敌人作战,没能获胜,自己从马上摔落下来,伤了膝盖,就退回营帐。诸位将领对吴汉说: “大敌当前,主帅却因伤而卧床,这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啊。 ”吴汉于是抖擞精神,裹好伤口站起来,叫人杀牛犒劳

38、士兵,并下令军中说: “今天是立功封侯之时,大家好好努力啊! ”于是士兵们激奋起来,气势倍增。第二天,大家一齐击鼓 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 当时鬲县有五个大的家族一起驱逐他们的地方长官,占据县城造反。诸位将领争着要攻取鬲县县城,吴汉不准许,说: “导致鬲县人造反,是地方长官的罪过啊。胆敢轻率冒失进兵的人,斩首! ”吴汉于是转发文告给郡里,让他们逮捕鬲县原地方长官,并派人把这情况告诉鬲县城中的人们。那五个大的家族非常高兴,立即一起归顺投降。第二年,敌人带着五万多人夜里进攻吴汉的营垒,军中士兵受惊,一片混乱,吴汉安卧不动,过了一段时间军中才安定下来。就在当夜,吴汉派遣精兵冲出营帐,突然攻击敌人,大

39、败敌人的军队。 建武十二年春,吴 汉进军攻打广都,攻下了它。接着,吴汉派轻装的骑兵去烧成都市桥。皇帝告诫吴汉说: “你只坚守广都,等待敌人来进攻,不要与他们争斗。如果敌人不敢来犯,你就转移营地,逼近敌人,等待他们力气衰弱,才可以攻打他们啊。 ”吴汉趁着胜利,进逼成都,依凭江的北岸设立营垒,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的南岸。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责备吴汉说: “不久前还对你千叮咛万嘱咐,哪想到你处理起事情来会这么糊涂呢!与刘尚的营垒分隔开,如有紧急情况,就不能再互相联系了。 ”诏书还没有到达,这时谢丰、袁吉带着十多万军队进攻吴汉,他们派别的将领带 着一万多人进攻刘尚,使吴汉刘尚不能相互救援。

40、吴汉与敌人大战一天,军队失败,逃入营垒。吴汉于是召集诸位将领激励他们说: “我想要把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成败的机会,就在此一举了。 ”于是树起许多旗帜,使烟火不熄,带领军队连夜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前进,与刘尚回合,谢丰等没有发觉。第二天,吴汉派出全部兵力迎战敌人,于是大败敌人。 吴汉随从皇帝征讨时,诸位将领看到作战阵势不利,有的很惶恐,失去他们的常态;吴汉神情镇定沉稳,随即修理武器,激励 官兵,使他们振作起来。吴汉曾经出征,他的妻子和儿女在后方购买田产。吴汉回家后,责备他们说: “军队在外,官兵供给不充足,你们为

41、什么购买那么多田宅呢! ”于是把这些田宅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到吴汉去世时,皇帝赐给他谥号 “忠侯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7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小题 1】这首诗写了 _ 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 _ _、 _ 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3分) 【小题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答案: 【小题 1】重阳节 “九日 ”“登高 ”。 【小题 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

42、史之乱的渴望。 【小题 1】 试题分析: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第一步)登高有望远思人的意义,诗中 “故园 ”,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 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第二步) “遥怜 ”直抒胸臆,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第三步)从而形象的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第四步) 考点:评价文章

43、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如今,参观北大、清华已经如同逛长城、游故宫一样成为众多旅行社必备的旅游线路。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他们迫切希望孩子通过与名校的亲密接触,提高学习热情。 “高校游 ”成为热门旅游项目。面对摩肩接踵的人群、一拨又一拨的旅行团穿梭来往等诸多问题,近日,北大、清华等高校先后推出 “限游令 ”,该措施引发了社会热议。 你如何看待北大、清华的 “限游令 ”?赞同还是反对?请选择一个角度写几句话,以阐述理由。不超过 60字。 答案:赞同:校园环境与秩序会受很大影响,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会受干扰;会滋生旅游

44、行业的乱象,增加了治理难度。 反对 :高校应该是开放的, “限游 ”限住了人们对名校的 “憧憬 ”;名校的教育支出来自国家, “限游 ”是对纳税人的不尊重。 (理由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只能选择一个角度。观点与分析要一致。如果赞同 “限游令 ”,应从旅游对学校的影响方面来分析;如果反对 “限游令 ”,应从 “限游令 ”带来的反面影响分析。注意字数的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依据上下文,补全下面一首小诗。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 6分) 生活总是美好的 /无论你的曲调 /是

45、欢快甜美 /还是凝重悲沧 /只要你的曲子还在演唱着。 生活总是美好的 / / / / 。 生活总是美好的 /无论你的故事 /是新鲜生动 /还是陈旧老套 /只要你的故事还在讲述着。 答案:示例一:生活总是美好的 /无论你的希望 /是高远伟大 /还是平凡微小 /只要你的希望还在编织着;示例二:生活总是美好的 /无论你的河流 /是澎湃奔涌/还是无声无息 /只要你的河流还在流淌着 试题分析:此题其实就是仿句拟写诗句,抓住例句中的关键词,比如 “曲调 ”“故事 ”,也用同样的方式拟出 “喻体 ”,比如 “无论你的希望 ”。注意三四两句是内容是要正反相对的,第五句是承第二句的 “喻体 ”而陈述的,注意它们

46、的关联性(曲调 演唱;故事 讲述)。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任选三题,全答则按前三题评分 ) 【小题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_ _, 。(诗经 邶风 静女) 【小题 2】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 卫风 氓) 【小题 3】 , 。朝搴 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离骚) 【小题 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答案: 【小题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小题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小题 3】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小题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47、: “搔 ”、 “踟蹰 ”、 “沃 ”、 “汩 ”、 “哺 ”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 请以 “值得品味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答案: 值得品味(例文) 黯 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沧海桑田,唯有生命这杯酒,愈是沉寂越是醇香。 -题记 温一壶月光下酒,慢慢融化你的寂寞和豪迈。当世俗的利剑再也无法伤害到你,还有我天长地久的景仰在此切切地守候。风,循着漫漫古道吹来,吹过了千年,就着这风,在这个月夜,我轻啜杜甫这杯醇香千年的美酒。 站在楼房的最高层,在满天星斗中,我触手可及却又相隔千年的那颗星就是你。茫茫宇宙中,你就在我心中。 从你的一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胸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 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自信的豪爽。这种自信宛若杯中散发出的浓浓酒香,让我胸升豪情。我慢慢端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