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1739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选出加点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长 篙 ( ho) 漫 溯 ( s) 彷 徨( png) 挥斥方 遒 ( qi) B河 畔 ( pn) 青 荇 ( xng) 颓 圮 ( j) 浪 遏 飞舟( ) C百 舸 ( k) 慰 藉 ( ji) 忸 怩( ni) 亘 古不变( gn) D 舵 手( du) 憧 憬( chng) 火 钵 ( b) 残羹冷 炙 ( zh) 答案: D 试题分析: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2、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A项中的 “篙 ”读 “go”,其与“蒿 ho,艾蒿、蒿草 ”区别; B项中的 “圮 ”统读 “p”; C项中的 “舸 ”统读 “g”,“藉 ”除读 “ji”外,还有另一读音 “j”,如狼藉。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选出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 A仇怨 迷茫 哀怨 冷漠 B笙箫 意气 斑澜 凄惋 C窗扉 苍茫 青苔 天伦 D保姆 踟蹰 涌现 沉淀 答案: B 试题分析: “斑澜 ”改为 “斑斓 ”, “斓 ”指颜色驳杂,灿烂多彩;而 “

3、澜 ”指波浪,大波为澜。组词 “波澜、狂澜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笔力传神,寥寥数语,就将众多人物的性格 得淋漓尽致。 美国一直强烈反对解除对华武器禁售令,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 大陆与台湾统一。 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 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A塑造阻止纵然 B刻画阻止固然 C刻画阻挠固然 D塑造阻挠纵然 答案: C 试题分析: “刻画 ”的意思是用文字描写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 “塑造 ”的意思是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

4、表现人物形象。此处用 “刻画 ”“塑造 ”都恰当。 “阻挠 ”的意思是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 “阻止 ”的意思是阻拦使停止。 “阻挠 ”有干扰的意思,符合句意。纵然:即使,有假设意味;固然: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汉字英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播出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人们对其内容和形式 评头论足 ,赞赏有加。 B在杜甫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历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 生灵涂炭 。 C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

5、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 秀色可餐 。 D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势必造成网络歌曲创作质量的 鱼目混珠 。 答案: C 试题分析: C秀色可餐:一是指女子姿色美丽,二是形容景物优美。 A对象误用、褒贬误用。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细节上多方挑剔。 B语意重复。 “人民 ”与 “生灵 ”重复,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D不合语境。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这里强调质量高低。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提高, “霸王 ”类词

6、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麦霸、学霸等。 B与博客相比,微博以 140字的 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C专家建议,近视患者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D如今的手机已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因而成为人们生活的贴身伴侣,用来尽显个人品味。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搭配不当, “价值观念 ”应与 “改变 ”搭配; C不合逻辑,将 “不要 ”删掉; D强加因果,从句意看,前两句应是并列关系,而 “不是 而是 ”表示并列关系,所以将 “因而 ”改为 “而是 ”。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要讲词的欣赏,不能不提到 “境界 ”的艺术理论问题。 。 他认为,像宋祁的 “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 “闹 ”字,而境界全出矣。 他认为,词有境界为佳,否则为不佳。 究其实际,仍然是中华文学艺术美学观念中的 “传神 ”的要求。 “境界 ”一词,虽非王国维所创,但专用它来讲词学的,自以他为代表。 这乍看像 “炼字 ”之说,细析时, “闹 ”字写春花怒放时的景色。 后来他又以 “意境 ”一词与之互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句群的中心是谈论 “境界 ”问题,并且主要是借鉴王国维的观点。认真分析句群可以看出, 句诠释

8、“境界 ”一词与王国维的渊源,和前句 “境界 ”话题衔接最为紧密自然,应该排在最前。 句阐明王国维对 “境界 ”之有无对于诗词重要性的评判,应紧承 之后。 是王国维对 “境界 ”一词认识的深化,从时间顺序上来看应在 之后。 是对 句的举例阐述,应排在 之后。 句的 “这 ”字,是指代 句内容,应排在 之后。而 “究其实际 ”这一标志性词语,显然表明 句应处于总结地位。故选 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1分) 荷 叶 伞 李广田 我从一座边远的古城,旅行到一座摩天的峰顶,摩天的峰顶住着我所系念的

9、一个人。 路途是遥远的,又隔着重重山水,我一步一步跋涉而来,我又将一步一步跋涉而归,因为我不曾找到我所系念的人。 因为,那个人也许在更遥远的地方,也许在更高的峰顶,我怀着满怀空虚,行将离开这个圣地。但当我以至诚的心为那人祷告时,我已经得到了那人恩惠,我的耳边又仿佛为柔风送来那人的言语: “给你这个 一把伞。你应当满足 ,因为这个可以使你平安,可以为你蔽雨。 ”于是,我手中就有一把伞了,而我的满足却使我洒下眼泪。 我细看我的伞,乃是一把荷叶伞,其大如荷时,其色如荷叶,而且有败荷的香气。心想:方当秋后,众卉俱摧,惟有荷叶,还在水面停留,如今我打了我的荷叶伞,我正如作了一枝荷叶的柄,虽然觉得喜欢,却

10、又实在是荒凉之至。我向着归路前进,我听到伞上的雨声。 天原是晴朗的。正如我首途前来时的心情,明白而澄清,是为了我的伞而来的雨吗?还是因为预卜必雨而才给我以伞呢?这时天地黑暗,云雾迷蒙,不见山川草木,但闻伞上雨声。共初我还非常担心,我衣 ,我履,万一拖泥带水,将如何行得几千里路。但当我又一转念时,我乃寂寞地一笑了:哪有作为一枝荷叶梗而担心风雨的呢,白莲藕生长泥里,我的鞋子还怕什么露水。何况我的荷叶伞乃是神仙的赠品。 雨越下越大,而我却越感觉不安。因为我这时才发现出我的伞的妙用:雨小时伞也小,雨大时伞也大,当时雨急,我的伞也就渐渐开展着,于是我乃重致我的谢意。 忽然,我觉得我的周围有变化了,路上已

11、不止我一个行人,我仿佛看见许多人在昏暗中冒雨前进。雨下得很急,他们均如孩子们在急流中放出的芦叶船叶儿,风吹雨打,颠翻漂没。我始觉得不安了。我恨我的伞 不能更大,大得像天幕;我希望我的伞能分做许多伞,如风埂中花叶满江湖,我的念头使我无力,我的荷叶已不知于几时摧折了。 我醒来,这窗外的风雨正急。 (选自李广田散文雀蓑记) 【小题 1】、本文所描的主要对象是 “荷叶伞 ”,你能解读出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吗?( 5分) 【小题 2】、你是如何理解 “雨小时伞也小,雨大时伞也大 ”这句话含义的?( 6分) 【小题 3】、 “我 ”获赠 “荷叶伞 ”后的心路历程产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分

12、) 【小题 4】、以下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通观全文 ,荷叶伞描写的应该是一个梦境,但 “我 ”却是以逼真的口气来加以叙述的。 B “我醒来,窗外的风雨正急 ”一语双关:风雨正急,我前行的脚步正急。 C本文第 8段与杜甫 “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中写荷叶 “摧折 ”,所表达的是另一层面的无奈:个人能力有限,难以拯救众生。 E全文托物抒情,荷叶伞,既能遮挡风雨,又可使人迎接雨后睛空。 答案: 【小题 1】 “荷叶伞 ”与人生的风风雨雨结伴而行,它象征着人在困境中坚强不屈的精神。 【小题 2】人的坚强意志常随生活中遭遇的挫折而起变化:

13、愈挫愈奋,愈挫斗志愈坚。(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洒下眼泪 ”,因为 “伞 ”上的声音使我非常 “担心 ”。 “寂寞地一笑 ”,因为 “荷叶伞 ”使我不必担心风雨。 【小题 4】 BE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里的荷叶伞已不是普通的伞,它的意义已经升华,作为神秘的获赠之物,它在充满感情色彩的同时也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意蕴。它不仅能为 “我 ”遮风挡雨,而且 “雨小时令也小,雨大时伞也大 ”,它也成为了 生命里与人生之风雨相伴而生的东西,是一种抵抗风雨的本能,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 考点:欣 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14、“雨小时伞也小,雨大时伞也大 ”,它也成为了生命里与人生之风雨相伴而生的东西,是一种抵抗风雨的本能,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在这里,它已经成为了独具人格化的形象,成为了作家人格精神的体现。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我们可以梳理出作家的叙述脉络和情感轨迹:寻找梦想 (充满希望 ) 不得而归 (满怀空虚 ) 被赠伞 (心怀感动 ) 做伞柄 (喜欢却荒凉而孤独 ) 下雨 (初担心自己淋雨 ) 雨大 (觉悟后敢于面对困难 ) 希望伞大而多 (却无力改变现实 ) 荷叶摧折 (梦碎 ) 醒来风雨正急 (现实仍然残酷 )。 考点:分

15、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B项 “窗外的风雨正急 ”喻指现实仍然残酷; E项, “又可使人迎接雨后睛空 ”错,从原文看 “他希望伞大伞多,为行人遮风挡雨,然而却无能为力,最终荷叶摧折,终而梦醒 ”,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无奈与无助。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题目。 作为一种时尚, “文身 ”备受当今年轻人的欢迎。实际上,这一风尚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就已经出现,被称为 “刺青 ”。在唐代之前,刺青最初并非为了纯粹的时尚审美需求而出现,而是与一种对犯人惩罚的手段 墨刑有着密切的关系。 墨

16、刑又称 “黥刑 ”,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一。 “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其具体做法,先在犯人的脸上或额上用刀刻出文字或图案,再染上墨,把它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墨刑是五刑中最轻微的一种,然而,即便如此,在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的古代,子女不能随意损害其身体,墨刑也就成为对有罪之人的严厉 惩罚,能使其蒙受终生的耻辱。墨刑的由来与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有关,但不同的是这种刑罚毫无审美功能,反而带有震慑、警戒、惩处的意味,它作为刑罚一开始就与违法乱纪者联系在一起。 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唐代中晚期,首都长安乃至全国范围内就已经出现了街肆恶少纯粹出于自愿、在身上黥刻文字或图案的 “刺青 ”现象,当

17、时刺青的方法几乎和今天的文身无异。就工具而言,刺青多是用针刺于表皮,而非以刀刻划;就身体部位而言,刺青者倾向于刺在臂上或身上等可被衣服覆盖之处,而非在脸上或额头等显而易见的部位;就文字或图案而言,刺青因出于自 愿而带有较强的个人喜好色彩或趣味性,刺青的内容,除了山水之外,还有人选择一些印章、与个人经验有关联的诗句或具有神秘色彩的图案。曾有一个街卒在自己身上刺了三十多首白居易为众人熟知的诗歌及相应的插图,荆客陈至把此人唤作 “白舍人行诗图 ”,话虽似刻薄,然而十分形象,令人忍俊不禁。仅就这一类文身而言,实际上是无伤大雅的,无非是为了自娱,同时又引起他人的关注,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危害。 唐代

18、以后,有的刺青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水浒传里宋代梁山好汉史进,虽然正是凭着身上的九条青龙文身得到了 “九纹龙 ”的美称,但他在身上刺 “青龙 ”这一图案本身就暗含了某种令人不安的意图。当局者对将具有政治敏感性、僭越色彩的称号文在自己身上,并借此煽动群众以图不轨的文身者的态度是十分严厉的。 刺青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黥刑,但从对身体发肤的侵害上讲,与黥刑同样应当作为一种刑罚。身体的神圣性使其拥有者不能随意对其进行损害,除非有罪受惩;无罪而自行损害身体,无疑是一种大不孝,这种行为本身便是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挑衅。一个可以损害神圣身体的人,对他人也会造成威胁,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因为这

19、种行为本身包含了危险性和潜在的敌对情绪甚至 仇恨。因此,在古代社会,刺青还被认为是一种跳出伦常的 “异端 ”行为,在这一点上,刺青也不同于今天的时尚文身。 摘编自文史知识 2012年第 2期) 【小题 1】下列关于唐代 “刺青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唐代 “刺青 ”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古代的刑罚有关,第二阶段才成为几乎和今天的文身无异的风尚。 B到唐代中晚期, “刺青 ”现象基本在全国范围出现, “刺青 ”的群体是街肆恶少,他们黥刻文字或图案完全出于自愿。 C它在使用的工具、所在身体部位、刺出的文字或图案所体现的个意愿、具体内容 等方面均不同于古代 “墨刑

20、”。 D以诗句为内容的刺青,是为了自娱,同时还能引起他人的关注,既无伤大雅,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危害。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唐代之前的 “刺青 ”与后来为了纯粹的时尚审美需求而出现的 “刺青 ”并不一样,而与作为处罚手段的 “墨刑 ”关系密切。 B在古代, “墨刑 ”能成为一种使有罪之人蒙受终生耻辱的严厉惩罚,是因为这种刑罚能损害有罪之人 “受之父母 ”的身体。 C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史进身上的刺青图案,表明宋代的刺青已经变成了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 D如果有人想借助文在身上具有政治敏感性或僭越色彩的称号去煽动群众图谋不轨,

21、会受到当局者十会严厉的惩处。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有审美的功能,墨刑的由来虽然与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有关,但它一开始就和违法乱纪者联系在一起。 B唐代街卒 “白舍人行诗图 ”刺青的内容,除了体现了这个街卒的个人喜好,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 “刺青 ”的内容自由而随意 。 C从身体的神圣性上说,只有有罪的人才可自行损害身体,并以此作为受惩方式,因此,刺青是应该作为一种刑罚而存在的。 D一个在身上刺青的人,是一个无视身体神圣的人,这样的人是一种 “异端 ”,是具有危险性和潜在敌对情绪甚至仇恨的人。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22、C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强加关联。所谓 “第一阶段 ”在唐代之前,所以不能说 “唐代刺青经历了两个阶段 ”,而且对 “第二阶段 ”的表述也不严密,文中只是说 “当时刺青的方法几乎和今天的文身无异 ”。 2 C(无中生有。原文举史进的例子是要说明 “有的刺青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 ”,并未 “表明宋代的刺青 ”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无中生有。原文举史进的例子是要说明 “有的刺青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 ”,并未 “表明宋代的刺青 ”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3、。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张冠李戴和条件缺失。被认为是 “异端 ”的是刺青这种行为,而且是“在古代社会 ”;是 “这种行为本身包含了危险性和潜在的敌对情绪甚至仇恨 ”。 考点:评 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 9分,每小题 3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 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

24、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 逮,乃请蕲 狱掾 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阴 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 族 矣! ”梁以此 奇 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虽 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 “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

25、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 ,与守坐,曰: “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 “诺。 ”梁召籍入。须臾,梁 籍曰: “可行矣! ”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 召故所知豪吏, 谕 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 “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 【注】 栎( yu)阳:秦置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 蕲 ( q):秦置蕲县,汉属沛郡。

26、 狱掾( yun):狱曹的属吏。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 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阴:暗中 B毋妄言, 族 矣族:灭族 C梁以此 奇 籍奇:感到 不一般 D 谕 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谕:明白、知道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为 秦将王翦所戮者也乡 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 B 虽 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小大之狱, 虽 不能察,必以情 C梁 乃 召故所知豪吏 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不能办, 以 此不任用公令辱之, 以 激怒其众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

27、的爷爷是为秦将王翦所杀的楚国大将项燕。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其姓氏源于他们的封名。 B项籍小时候对习字和剑术并不感兴趣,直到他的季父项梁传授他能够胜过众人的兵法,他才认真习。 C项籍跟项梁一起去观看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时,项籍说的话表达了他想建功立业、主宰天下的雄心志。 D项籍配合项梁杀死了会稽郡守之后,又一连杀一百来人。起事成功后,项梁做会稽郡守,项籍为将。 【小题 4】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 1)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4分 ) ( 2)梁曰: “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4分 ) ( 3)

28、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 “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 以 此不任用公。 ”(4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1)项梁曾经 (因罪案受牵连 )被栎阳县逮捕 (入狱 ), (他 )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才得以了结。 (“逮、书、已 ”各 1分,整体句意 1分 。 ) ( 2)项梁说: “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他的去处。 ”(“亡、莫、独、之 ”各 1分。 ) ( 3)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 “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

29、用你。 ”( “不得用 ”被动句, “言于梁 ”状后句, “主 ”, “办 ” 各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谕:告知 , “谕 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可译为 “告知他们起事反秦的道理,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B连 词,即使( A介词,被;介词,为了 C副词,于是;副词,竟然 D介词,因为;连词,来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B“认真学习 ”错。由原文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可见,项籍并没有认真学习兵法。 考点:评价文章的

30、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逮 ”: 逮捕 (入狱 ); “书 ”:动词,写信; “已 ”:了结。 (2) “亡 ”:逃亡 ;“莫 ”:不 ; “独 ”: 只有; “之 ”:代词,他。( 3) “不得用 ”被动句; “言于梁 ”状后句; “主 ”:主持事情; “办 ”:办成。 【参考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位楚国

31、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识字写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 “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 ,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 (因罪案受牵连 )被栎( yu)阳县逮捕 (入狱 ),他就请蕲( q)县狱掾( yun)曹咎写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

32、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起 去观看。项籍说: “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 ”项梁急忙捂住项籍的嘴,说: “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 ”但项梁却因此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 ”当时桓楚正逃亡在大泽之中。项梁说:

33、 “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 他的去处。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项梁说: “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 ”郡守说: “好吧! ”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 “可以行动了! ”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于是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和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 得精兵八千人。项

34、梁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 “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 ”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幸存者 高凯 【小题 1】这首诗第一句用 “走 ”描写暴风雨,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4分 ) 答案: 【小题 1】 使用比拟手法,与下句 “拦腰撞倒 ”相呼应。 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感受:暴风雨凶猛且持久。 【小题

35、 2】 象征手法。小鸟的形象是一种象征,其意蕴指向人类社会,给予读者多元的联想空间。 拟人手法。小鸟遭受了 “人世没有的伤痛 ”,就有了向人诉说的欲望,形象鲜明生动。 【小题 1】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或描绘了 的景象 (姿态、神态、氛围、意境 ) 第四步:作用 或增强了感染力 或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学生做此题时可以省略第一步,第二步应从修辞手法上答题, “昨夜外面走过去一场暴风雨 ” 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第三步再从表达的思想情感入手。 考点:鉴赏文学

36、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通常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通过对诗歌的阅读与理解,本题可从表现手法的象征入手,也可从修辞手法的拟人角度入手。 考点 1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六、语言表达题( 15分) 中秋赏月有着悠久的历史,内中富有深厚的文化 意蕴。今年中秋月最圆,赏月给你留下了什么呢?请以 “月光 ”为话题,写一段 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要有细节描写和比喻的手法。 答案: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

37、蒙在月光下。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试题分析 :中秋又称为 “仲秋 ”,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 “月 ”进行的,所以又俗称 “月节 ”、 “月夕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写作时除围绕 “月光 ”这一话题展开外,字里行间流露的真实情感也是很重要的。当然细节描写和比喻的手法必须要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38、E。 默写 补出下列各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5选 4题)(每空 1分,共 8分) 【小题 1】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小题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消散了,甚 至她的 ,丁香般的惆怅。(雨巷) 【小题 3】 ,是夕阳中的新娘, ,在我的心头荡漾。(再别康桥) 【小题 4】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士皆 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小题 5】 ,相去复几许?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答案: 【小题 1】鱼翔浅底,怅寥廓 【小题 2】散了她的芬芳, 太息般的眼光 【小题 3】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小题 4】

39、风萧萧兮易水寒,复为慷慨羽声, 【小题 5】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底 ”“ 怅寥廓 ”“ 太息 ”“ 萧萧 ”“ 盈盈 ”“慷慨羽声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 请以 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

40、少于 700字。 答案: 孤独的滋味 孤独是一杯清香而又浓郁的茶,浅尝则能体味它的沁人心脾,喝多了只能感受它的苦楚。 题记 自小便不是一个甘受孤独的人,却总爱以旁观者的身份躲在一旁,冷眼看待这个精诚团结而又尔虞我诈的社会,在此时的我的眼中,一切的风风雨雨,点闪雷鸣,不过是戏台上的一幕幕,此时的我,在享受着孤独。 然则我没有桃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平淡,我害怕孤独,我害怕成为荒岛上的鲁滨孙。孤独,此时如同无形的黑网,束缚我的心智,我的思绪,最后,可将我打入无尽的深渊。 孤独是什么滋味? 孤独是酸的,当孔子一次次感叹圣人不出,世之伦理礼 仪尽失时,他是孤独的,他的心是冷寂的;当陆游写下

4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之绝笔时,他是孤独的,他的心是黑暗的,当辛弃疾感叹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时,他是孤独的,他的心是沉寂的。当三闾大夫拨发行吟 “举世混浊我独清 ,众人 皆醉我独醒 ”,他是孤独的,他的人是悲愤的。 孤独是甜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的陶渊明的乐趣不是为外人道也。 “雁雀安知鸿鸽之志哉 ”的陈胜的志气高昂,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谭嗣同的热血沸腾。 “以笔为刀枪,刺向黑暗的心脏 ”的鲁迅志气风发。 孤独是酸的,他却使人耳清目明, “不获世之滋垢 ”,出淤泥而不染,唱响那人间正气。 孤独是甜的,他却令人不为世人所解, “微斯人,吾谁与归

42、? ”一代的英雄泪满巾 “含恨而逝 ” 我更愿说孤独的滋味如同那酒的芬芳。 浅尝辄止。能如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吸收那些陇之劲气,倚剑独立,傲视那 “八千里路云和月 ”。 烂醉如泥,则只如那阮籍,自欺欺人,只能令人辨不清东西南北,在自己设的八阵囹中来来往往,却无法突破。 呵,孤独!你可以让人闲神定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敏锐察觉姜菩众生喧闹声中掩藏住的蛛丝马迹,却也能令贾谊、屈平之辈受尽煎熬,郁郁而终。 孤独的滋味,是甜?是苦?只有领略的人个中知其味。 试题分析: 一、深挖滋味的内涵。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 “滋味 ”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

43、高人一筹。如:棉花糖的滋味,作者不仅写出了棉花糖本身的甜甜的滋味,更难得的是棉花糖的滋味还寄托了对阿姨的怀恋和时刻提醒我我也要像阿姨那样,尽我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二、力求新颖,发挥补题创意。在半命题作 文的写作中,要使自己的补题富有新意,一是要善于拓展思维,让思考的触角伸向不同层面;二是要善于把握题目的引申义,学会从 “深 ”处或 “高 ”处补题。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 “咖啡 ”、 “中药 ”、 “甲鱼 ”、 “黄瓜 ”,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 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 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 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求新 的愿望当然值得鼓励,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