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真正的大师是有度量的,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人也能交上朋友。 B当前在全国各地发生的甲型 H1N1流感,各级政府和领导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C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D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博兰公司所缺乏的,一是创意不佳,二是资金不足。 答案: C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 “主干 ”和 “枝叶 ”,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成分赘余或残缺、搭配不当等考纲所列的
2、六种毛病。本题中, A项成分残缺,应在 “和 ”后加 “跟 ”; B项语序错误,应将 “应引起 ”移到“各级政府和领导 ”之前。 D项双重否定不当,应删去 “不佳 ”“不足 ”两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为两句上联配上相应的下联,最佳的一项是 甲:月送花香浮小院 乙:亭闲有竹春常在 风吹萤火到雅室 风摇竹影到幽斋 梦随春风到天明 风轻无意花半露 时雨点红桃千树 山 静无人水自流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对仗的规律(上下联结构要对应相同,词性要大体一致,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等)进行分析。题中, “甲 ”的结构形式
3、为 “主语 +动词 +兼语 +动宾 ”, 都符合此要求;但根据下联最后一字须为平声的要求,则可排除 A答案:。 “乙 ”的结构形式为 “主语(主谓结构) +动词 +宾语 +主语 +谓语(动词性偏正短语) ”, 也都符合此要求,但只有 末字是平声,于是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五个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 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
4、么呢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排序题,要先明确各句所围绕的中心内容(或话题),再从各选项中找出诸如代词、 关联词等标志性词语,结合语意排序。此题给出的 6句话,围绕的话题是一排照片中的一张照片,因此, 应作为总提句排在首位(于是排除 A C两项)。比较 B和 D,可发现 中的 “她 ”前文没指代对象,只有将 排在第二位才能使代词 “她 ”有指代对象,于是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刚发表在博客上的那篇文章,是 项庄舞剑 , 意在沛公 。读者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文章另有所指
5、。 B这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行骗,没想到一开始就 图穷匕见 ,被人们所识破。 C电影梅兰芳上映后,观众 趋之若鹜 ,许多观众对影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份天真,少一份自由。我愿我的生活是 挥洒自如 的,如行云般随意舒卷。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的 “图穷匕见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这与文中的 “一开始 ”语意不符。 C项的 “趋之若鹜 ”比喻成群的人争着去,含有贬义,同该句语境不符。 D项的 “挥洒自如 ”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言语或运笔能随心所欲,不能用于生活。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 用 E。 现代
6、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 陈 翔 所谓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无偿地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志愿精神是当代全球社会推崇的重要价值理念,它是体现一个民族精神风貌、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是个人对生命价值、人类社会积极态度的彰显。因此,以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为基本内容的志愿精神是全世界所追求的美好的、崇高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以无私助人为价 值取向的生命价值观,它对社会进步、文明创造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在封建时代,志愿精神有其时代的
7、社会价值内容和价值特征,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志愿精神演化成为一种高尚理念和价值奉献。志愿精神的培育过程必然是公民对志愿精神所体现的价值理念的认同过程,是对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评价、选择、实践的动态开发和深化过程,进而落实、推进和成型,最终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标准。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精英,他们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年龄阶段,处于社会责任和完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是 社会未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载者,是志愿精神传承及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自然要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固有规律,经由价值认同环节来完成培育重任。价值认同的过程,是大学生塑造自身志愿精
8、神和价值观念的必由路径,也是改造思想、统一意识的重要途径。志愿精神的培育需要对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进行不断内化,即从价值观层面去认知、评价、选择。 探索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方法,不仅能引导大学生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更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首先 是对志愿精神的认知,其核心方法是对志愿精神的宣教,在大学生思想上渗透,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尊重、实践中的荣誉体验,进而形成稳定的德性需求和志愿伦理规范的思想品德。大学生要准确把握志愿精神的科学内涵,要了解怎样的公民行为体现了志愿精神,要明白志愿精神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
9、及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是对志愿精神的情感认同,在认知的基础上,对志愿精神形成肯定、喜爱及积极参与等态度,这些情感体验,是满足人们自身的 “友爱、归属与尊重 ”的心理与情感需要。 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形成行动认同。只有通过认知、情感和深入行动三方面,大学生的志愿精神才能有效地内化成稳定的公益伦理。特别是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志愿精神的传播和志愿价值的体现,会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志愿精神践行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为带动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做出有益的、积极的贡献。 (选自光明日报
10、 2013年 2月 16日,有改动 ) 【小题 1】下列关于 “志愿精神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愿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的社会价值内容和价值特征也不相同, 在我国现阶段演化成为一种高尚理念和价值奉献。 B志愿精神是美好、崇高的文化精神,体现的是无私助人的生命价值观,在推动社会前进、促进文明创造等方面作用重大。 C志愿精神是体现民族精神风貌、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D志愿精神可以培育,通过培育使公民认同志愿精神的价值理念,并最终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标准。 【小题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方法的一项是(
11、 ) A在大学生中宣教志愿精神,在思想上渗透,使他们在情感上和实践中有所获得,形成稳定的思想品德。 B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使大学生在情感上认同志愿精神,形成肯定、喜爱、积极参与等情感体验,以满足自身的心理与情感需要。 D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形成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行动认同,使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落实志愿精神。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在青年群体中处 于精英地位,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 B大学生承载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应真正
12、成为志愿精神践行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C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带动了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 D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要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固有规律,不断内化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先把文本中关于 “志愿精神 ”的表述筛选出来,单后同各选项的表述相比较,以确定正误。 C项说法的相关内容在文本第一段,其错误在于,原文是说 “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可该项却说 “是一个国家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把特指当成了泛指。
13、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紧扣题干中 “不属于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方法 ”一语,对各选项内容进行审查。本题中, B项内容讲的是 “探索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方法 ”的意义,并不是方法。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在文本中找出同各 选项内容相关的文字,然后认真进行比较,确定正误。题中, A项所说的因果关系在文本中并不存在,因此 “根本原因 ”的说法错; B项,文本同其相关的内容在第 3段,原文是 “他们是社会未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载者,是志愿精神传承及建设的主力军 ”,可该项却
14、说 “大学生承载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把将然当成了已然; 文本同 C项相关的文字在最后一段,原文是 “志愿精神的传播和志愿价值的体现,会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志愿精神践行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为带动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 德秩序做出有益的、积极的贡献 ”,可该项却说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带动了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 ”,把将然当成了已然。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
15、,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 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
16、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 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 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
17、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 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 ”!他们说: “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 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
18、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小题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 “满 ”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至,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 “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的一段描
19、写,形象地写出了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 “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 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小题 2】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6分) 【小题 3】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4】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20、。 ”而本文写道: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 8分) 答案: 【小题 1】 B 、 D 【小题 2】 勇士( 1分) 革命的首领( 2分) 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3分) 【小题 3】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 “早已丢失 了,吓跑了 ”。( 3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3分) 【小题 4】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 (或:鲁迅的话既有对反对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 ) ( 4分)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
21、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分析概括题,要注意选项中关于文本内容、结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修辞方法等方面的提法是否正确,是否合乎原文。本题中, A项的错 误是文章一开头就将气氛烘托到极至。 C项是将批判的对象理解错了。 E项的理解错在 “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 ”。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把关于作者对刘和珍的认识的信息筛选出来加以整理。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即中心词)。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
22、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作者写自己的文字,在文本倒数第二段末尾: “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这是对比,写自己的渺小,以衬托刘和珍的英勇无畏。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的那段话,应回忆课文所学,知道这段话既有对反对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文本中的这段话则应联系全文分析。文本的题目痛哭和珍就已经揭示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悲哀。答题时只需两相 比较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
23、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 军 函陵,秦军 锬稀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 见 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 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24、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亦去之。 【小题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组是 A晋 军 函陵军:军队 沛公 军 霸上军:驻军 B 是 寡人之过也是:表判断 当 是 时, 项羽兵四十万是:这 C若使烛之武 见 秦君见:召见 而燕国 见 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D 因 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 因 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 L之 因:用 【小题
25、 2】与 “越国以鄙远 ”中的 “鄙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 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小题 3】与 “何厌之有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D沛公安在 【小题 4】把以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封 ”“肆
26、 ”“阙 ”各 1分,共 5分 ) 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易 ”、 “其 ”、判断句式各 1分,共 5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 “代入法 ”,即将题中所解释的意义代入原文语境检验。还可回忆所学课文。题中, D项的第一个 “因 ”作介词,表凭借,相当于 “凭借,依靠 ”;第二个 “因 ”作介词,相当于 “用 ”。其他各项还有的错误是: A项的第一个 “军 ”不是名词,而是动词,驻军; B项的第一个 “是 ”不表判断,而是代词,相当于 “这 ”; C项的第一个 “见 ”不是 “召见 ”之意,而是 “拜见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27、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知道题干中 “越国以鄙远 ”的 “鄙 ”子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分析各选项中有无此种用法。这里的 “鄙 ”是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 B项的 “迟 ”也是意动用法,故是正确答案:。 A项的 “夜 ”,是名 词作状语; C项的“亡 ”,是使动用法; D项的 “从 ”是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先弄懂题干中 “何厌之有 ”的句式特点是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然后再分析各选项句子的句式特点。题中,只有 D项也是宾语前置句;其他如 A项属于状语后置后; B项
28、属于省略句; C项属于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 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 1)句中的 “封 ”意为 “边界 ”, “肆 ”是扩大之意,“阙 ”同 “缺 ”,即减少之意。第( 2)句中的 “易 ”是 “代替 ”之意, “其 ”作语气词,表商量、委婉语气,相当于 “还是 ”, “以乱易整,不武 ”为判断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
29、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 锼 哪厦妗 br郑国大夫对郑伯说: “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 “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郑文公说: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
30、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 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
31、,就与郑 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 “不行 !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诗歌鉴赏 阅读以下苏轼词,完成后面问题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小题 1】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 “缺月 ”“疏桐 ”“漏断 ”极写了作者 的心境。第三句中的 “幽人 ”是指 。 【小题
32、 2】下片 “拣尽寒枝不肯栖 ”采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 ,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小题 1】极写了作者凄清(或幽独)的的心境。( 3 分) “幽人 ”是指作者自己。( 2分) 【小题 2】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分)表面上写的是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 2分)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的思想感情。( 2分,其中 “孤苦 ”1分,“清高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分析作者的心境,可联系对作者身世的了解进行。苏轼被贬黄州,可联系课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时还要根据诗句内容
33、做具体分析。题干中列举的 “缺月 ”“疏桐 ”等意象,表现的都多为孤独凄清的心境,由此可得答案:。至于 “幽人 ”所指,当然是作者自己。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问的是修辞方法,难度不大。后两问则应根据题目 “虚实结合 ”的提示进行解答, “表面上 ”指的是 “虚 ”, “实际上 ”指的则是 “实 ”。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参照下面材料中划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要求结构相似,文段语意完整。( 5分) 从古至今,离别都是使人痛苦的。 “风萧萧兮易水
34、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 “壮别 ”; “ ”, ; “ ”, 。 答案:示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与友人间的“愁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是白居易与主人之间的 “惨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看冷落清秋节 ”,这是柳永与恋人之间的 “伤别 ”。( 5 分)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把握准 “示例 ”的特点。 “示例 ”是写 “别离 ”的句子,其句式特点为:名人名句 +形如 “这是 的 别 ”的语句。答题时应先联想到与别离相关的名句,再根据相关名人构思句子。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为以下
35、新闻拟写标题,字数不超过 18字。 ( 3分) 根据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今年年底,解放军部队将施行新的士官制度。这次改革是继 1999年士官制度改革后的又一次重大政策制度调整。总参军务部陈东登部长日前介绍,此次改革保留了士官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服役 等级,其中,高级士官可服役 14年以上。 据介绍,这次改革,将现行士官 6个衔级调整为 7个衔级,军衔称谓由原来的一级至六级士官,由低至高依次改为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另外,这次改革的突出特点是取消现行士官服役分一期至六期的做法,保留士官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服役等级,由逐期选取调整为逐级选取,选取次数
36、由最多 6次减至 3次;初级士官最高服役 6年,中级士官最高服役 8年,高级士官可服役 14年以上。同时,提高了各级士官的晋升比率。 1999年,解放军成功实施士官制度改革,为解放 军士官队伍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10 年来,士官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军士官规模已达 80 余万人,分布在部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在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完成战备训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次改革对士官制度又作了进一步调整完善,主要是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二是将士官队伍建设成功经验上升为法规的需要。三是解决士官队伍建设面临
37、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四是适应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的需要。 据悉,与方案相配套的全军士官编制标准 和深化士官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士官注册办法也已下发部队。兵役法、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法规修订工作正在进行立法审批程序。这一系列法律法规,构成了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是组织实施改革的基本依据。 答案:今年年底解放军部队将施行新士官制度( “今年年底 ”1分, “解放军部队 ”1分, “新士官制度 ”1分)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压缩语段题,应先准确把握全段中心,然后根据题目字数要求压缩;同时要注意标题 “简明、醒目 ”的特点。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38、默写 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每处 1分,共 6分) 【小题 1】携来百侣曾游,忆 。 【小题 2】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小题 3】真的猛士, , 。 【小题 4】寻梦? , 。 答案: 【小题 1】往昔峥嵘岁月稠 【小题 2】士皆 目 【小题 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小题 4】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峥嵘、稠、淋漓、撑、漫溯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平衡是指对立的各方
39、面在数量和质量上相等或相抵,或几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状态。纵观世界,跟平衡相关的词很多,如平衡的自然,平衡的心态,平衡的代谢等。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平衡。 请以 “平衡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 【习作例文】 平衡 太阳的光芒曾照大地,却因有明月的清辉泄地而使万物生长。 山的雄伟立地擎天,却因有水的温柔缱绻,而使景色更柳暗花明 。 云的纯白圣洁,却因有风的无意轻拂,才使它更加飘逸。 天行有序,四季变更,在自然的和谐中,每一种事物,都有与之平衡相谐的的事物,大到日月星辰,小到花鸟林木,无不在天地的溶溶泄泄
40、中和谐生长。 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齐国因为这两位忠臣,而使强大的秦国不敢出兵。倘若只有蔺相如,秦国大可强行出兵,吞灭齐国;如果只有廉颇,秦国使百般诡计灭齐。正因有了文武平衡,才令齐国国民安居乐业,也使 “将相和 ”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 词中有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的豪放与大气,有辛弃疾的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的气概 ,也有李清照帘卷西风的婉约。唐诗宋词的卓越成就,不仅仅在于深沉的文化内蕴和词藻的华丽多变,还在于它表达的手法和感情。豪放与婉约这两个一直并存的词,在宋词的领域里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正因为有了豪放与婉约的平衡,才使宋词刚硬中不失柔情,幽怨中不失激昂,令宋词
41、与唐诗并立于中国古代文学之巅。 平衡之美,存在于高山流水,存在于夏日的激情与冬天的孤傲,存在于火的炙烈和水的柔情。我们生活的环境,甚至心中所思都在维持平衡。 人的心中,有喜怒哀乐构成人生活的多姿多彩。如果让喜占了多半,便会喜极生悲;如果让怒占了优,如果不好好控 制的话,便如火山爆发,一发不可收拾,终究是要惹火上身,被怒火烧得头昏脑胀。所以我们要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不让喜冲昏头脑,更不能让怒火把自己烧着。 平衡是一种美,也是一种能力,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万物和谐,在静的和谐中成长,衰亡。在其中,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平衡了一切矛盾。和谐中的平衡,有阴阳、美丑、善恶,它们有存在,使世界更加多彩!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构思时可先对题目的外延加以扩大,以缩小其内涵。比如:平衡的重要性、平衡的美,或者生活中的平衡、做学问也要讲究平衡,等等。确定立意之后,再根据立意的需要 和自己的擅长选定文体,选择材料。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