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1750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2014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2014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2014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2014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与傅雷夫妇素昧平生的女子江小燕为傅雷夫妇保存骨灰, “鸣冤叫屈 ”,被打成 “反革命 ”,曾十几年过着 宵衣旰食 的悲惨生活。 B由于多年来的疾病缠身,这对老夫妻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他们的生活已到了 牛衣对泣 的地步。 C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慷慨解囊 。 D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是抓住一些明星的一点轶闻就 笔走龙蛇 ,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答案: B

2、 试题分析: B项的 “牛衣对泣 ”意思是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适合该句语境。 A项的 “宵衣旰食 ”意思是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与此句语境不符。 C项的 “慷慨解囊 ”形容毫不吝啬,肯拿出钱财帮助别人。不适合此句讲的消费者。 D项的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雄健活泼。不符此句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 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然而,我觉得 “界面 ”代替 “纸面 ”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

3、量的精神运动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 “暴走 ”,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新媒介使昔日 “纸面 ”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 “界面 ”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衔接排序题,要善于概括几个句子的总话题,抓住各句中的关键词语(比如代词)和关联词语,准确发现各句间的逻辑关系。本题六句话中, 是中心句,可作为总提句置于首位(于是排除 B、 C两项); “随之 ”指代的是 “络阅读 ”,应该紧接其后;第 句 “然而 ”可

4、以把第 句与其前后联系起来;第 句是总结性话语,所以应该放在第 句的后面。于是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美国塔夫茨大学 18日就学校研究人员以中国儿童为对象进行转基因 “黄金大米 ”人体试验致歉,承认该试验并非未完全遵循该校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规定和美国的联邦法规。 B探索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一文指出,要加强对公安信息人才的专业技能培训,按照贴近实战、战训结合、练以致用、注重实效,实现技术培训常态化。 C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只是完成了空间站建设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是交会对接实验,这是两

5、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关键技术。 D单从反腐机构来讲,可能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 这样多的反腐部门。在党内,有纪检;在政府,有监察和审计;在司法,有检察。这三家反腐主体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有序开展反腐工作。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的方法是做句子结构分析。本题中, A项双重否定不当。 B项成分残缺。 C项搭配不当, “这 ”指的是 “交会对接实验 ”,不能说成 “技术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古代的 “城管 ”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 “三代 ”时期就有城市了

6、,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 齐策记载,当时有 7万户,仅以现代一户 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 21万。城市大了,人口多了,治安、卫生、交通等一系列问题也就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城管应运而生。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 “防火缉盗 ”,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是真正的 “综合执法 ”,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 称 “胥 ”,或称 “卒 ”,还有称 “市吏 ”“监市 ”等等。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古

7、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现代街道城管队的 “街道司 ”,并相应成立了由 50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装警察部队的 “五城兵马司 ”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 “督理街道衙门 ”,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 法对象。到了晚清,西方的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 在古代,现代城管中的两大难题 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绝。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在唐代的长安和

8、洛阳,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在李显(唐中宗)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当时的最高 “城管通知 ”:两京市场上各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宋代称占道经营为 “侵街 ”,为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 “表木 ”, 标记出范围。这与现代街道画线一样,一旦超出就要被制止,当时的 “城管队 ”会经常检查是否有人侵街。到明清,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违建更突出。 唐律规定: “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 ”,即摆摊设点至少要远离政府办公地 30米,也不能离民房太近,要在

9、1米 5以外,由监市负责督管。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 “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 ”挨打后,还得恢复原状。宋刑统也有类似的规定,“侵巷街阡陌 ”条: “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 ”。对乱倒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有规定: “其有穿穴 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 ”把尿屎垃圾弄到街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不只当事人倒霉,连 “城管队长 ”都跟着挨杖打。宋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颇有创意,他在要求开封府官员强拆违章的同时,特别指示相当于现代司法机关法院的左、右军巡院,配合 “开封城管 ”行动, “惩治侵街者 ”。明代对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

10、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取土作坯、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也一律 “问罪 ”,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即所谓 “枷号一个月发落 ”。撒泡尿也要遭受这么大的罪,这样的城管手段不可谓不狠! 【小题 1】下列有关古代 “城管 ”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城管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 B虽然古代没有 “城管 ”这种叫法,但是现代城管的职能在古代常由相应的一些机构承担。 C古代城管同时也是士兵,晚清时才换由警察承担这一任务。 D宋代城管在沿街要道旁立 “表木 ”,是现代城市管理者在街道上画线的源头。 【小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

11、古代最早的城市规模小,功能不完善,不需要专门的城管人员来管理。 B一些令古人伤透脑筋的城市管理问题,同 样也让现代城管部门头痛不已。 C为防止 “侵街 ”,避免随意违章搭建,宋仁宗曾集合多部门 “综合执法 ”。 D古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等越来越多,很难禁绝。 【小题 3】古代对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摆摊在政府办公地 30米以内者,要马上恢复原状,否则将被 “杖七十 ”。 B宋代法律规定,知有人破坏公共卫生,当事人受罚, “城管队长 ”也要挨打。 C明代规定,破坏公共设施、随地大小便者,要被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 D宋代对

12、于违章建筑,有时不仅要强行拆除,还要求司法机关对相关人员进行惩治。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的相关内容,再对照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选出正确的一项。本题中, A项的错误在于,临淄只是一个例子,没说是最早; C项的错误在于,原文是说 “常由士兵充当 ”; D项错误在于,立 “表木 ”和现代没有源头关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的相关内容, 再对照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13、本题中, C项错误在于,不是 “防止 ”而是 “惩治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的相关内容(有的内容散见于原文各处,应对它们进行归纳概括),再对照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选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本题中, A项错误之处在于原文是说要先挨打再恢复原状; B项错误之处在于原文是说是主司不禁才会挨打; C项错误之处在于原文的 “随地大小便 是指在禁区内 ,而不包括 所有地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5分) 钱穆:一生

14、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 钱穆( 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 “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这种思想在历史学界有很大影响 ,并得到政府支持。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历史。他在北京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

15、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通过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 楼。据说,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在西南联合大学,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著名历史学家、后来曾师从钱穆

16、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 “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 ”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挥地编写国史大纲,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笔间感情更加充沛。国史大纲跨越了几千年的风雨,不断重演着外族人入侵与 被同化的历史、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气节与智能 在一个西方世界占据优势,中国正在跌落自信的谷底时,钱穆希望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保持着 “温情与敬意 ”,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至今。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傅斯年主持校务,钱穆没有得到聘书,于是闭门著书立说。 1949年,钱穆经由广州去了香港,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 当时的香港成了一个

17、大的流亡场,各色人物从大陆逃亡香港,其中也有无数流亡学生。这些流亡学生,就像在大海上四处飘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托。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放弃了较为闲适的教书生活,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建新亚书院,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严耕望后来感叹,钱穆此时正是学养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阶段,正当更有高度发挥,却因时局动荡,被迫到香港办学,十余年间耗尽心力,对于学术界是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是,对于当时的学生,却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钱穆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 “彼辈皆不能交学 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三、四楼之楼梯上者。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铺

18、被而过 ”。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的薪火。新亚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校,许多老师来此授课,纯粹都是尽义务。学校还在每周末设公开学术讲座,吸引校外人士来听讲。高考资源网 新亚书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贫民区,条件十分艰苦。钱穆只有两间小屋,一间居住,一间办公。办公室给余英时的印象是 “一张长桌子已占满了全部空间 ”。支撑着他的,是中国传统精神。余英时回忆,在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天,他发现钱 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 钱穆叫余英时去买二十四史给他读,仿佛这足以驱逐其所有的痛苦。钱穆亲自给新亚书院写了校歌: “ 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

19、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新亚书院最终成为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而钱穆从香港到了台北,他再未回到大陆。 1990年 8月 30日,钱穆在台北寓所辞世,享年96 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 1992 年,家人将钱穆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其魂兮归来。 2009年 8月 8日,国学大师钱穆、傅斯年墨宝在 香港拍卖。其中钱穆的信札,用行书写就,字体飘逸、秀雅。信中钱穆写道, “今日之国运,吾侪从事学术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辞其咎 ”。短短一句话,可见一代国学大师 “以天下为己任 ”的胸襟。 (摘编自任士英主编 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 【小题 1】下列对传记

20、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严耕望看来,钱穆创建新亚书院时正是学养成熟阶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学术上,会收效更大,但终因创业耗尽心力而十余年无学术成果。 B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有着非比寻常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抱 负,一生为国学复兴鞠躬尽瘁。 C北大复校后,在傅斯年主持校务的情况下,钱穆没有得到聘书,所以他在1949年离开大陆由广州去香港,这也是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 D在 20世纪三十年代,钱穆著书立说,主张国人要对国史有一种 “温情与敬意 ”,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 E文章引用钱穆的学生、

21、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话 “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说明钱穆先生是一位善于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的好老师。 【小题 2】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严耕望对钱穆在西南联大讲课盛况的描述,具有怎样 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新亚书院的创立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 ( 6分) 【小题 4】文章题目为 “一生为故国招魂 ”,老一代知识分子钱穆先生的故国情怀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D给 3分,答 B给 2分,答 E给 1分,答 A和 C不给分。 【小题 2】 学生中有 “校外旁听者 ”,说明钱穆学识渊博,他的课

22、堂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所讲课程在校内外有较大影响力。 “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 ”一句极写听众之多。学生们 “争坐满室 ”,说明钱穆的讲座激起了抗战期间学子们的求学热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引用名家的原话,使文章的叙述具有可靠性、真实性和感染力,更具体形象地使当日的盛况再现。(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能够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使他们有一个存身之处和精神归依。 能够培养在民族存亡之际,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递文化薪火之人; 更 有助于唤起青年人在艰苦时期经世救国的远大人生抱负,即 “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 ”“千斤担子两肩挑 ”的不屈精神。(每点 2分。

23、意思对即可。 【小题 4】【观点一】心怀祖国,就要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使之发扬光大。 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有益于民族精神传扬的工作。 发扬民族精神,保有民族情怀也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使民族情怀落在实处。 当外族入侵,民族危机的时候,更要多做一些对传扬民族精神有用的实事。(观点明确 2分;分析合理 6分。言之成理即可。)【观点二】在民族危机的时候,更需要有人担当,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 在民族危难时 ,民族精神的传扬尤为重要。 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一些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之事,要有所担当。 传扬民族精神,尤其要有一种不慕名利的奉献精神。(观点明确 2分;分析合理 6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

24、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理解、概括题,要注意选项中关于作品作品内容、作品结构、作品主题、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提法是否正确。本题中, A项,说钱穆 “十余年无学术成果 ”,错误,只是这时精力在办学上,使学术界受到了 “不可弥补的损失 ”。 C 项,因果关系不当,把钱穆离开大陆的直接原因归为 “没有得到聘书 ”,文章没有说明;把它进一步分 析为 “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 ”也于文无据。 E 项,“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 ”。理解的角度过窄,余英时是从赞赏钱穆先生的学识人品的角度说的,紧接着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注脚。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

25、题,要注意文本引文描写的是钱穆讲课时听课学生之多的盛况,有 “校外旁听者 ”,说明钱穆所讲课程在校内外都有较大影响力; “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 ”极写听众之多,也说明钱穆的讲座激起了抗战期间学子们的求学热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另外,还须注意引用名家的原话的作用。 考 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的正确答案:可根据文本中钱穆创办新亚书院的上下文归纳得出。比如文本中的 “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 ”“对于当时的学生,却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 ”“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的薪火 ”等语。 考

26、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问的是 “启示 ”,但这 “启示 ”却需从传主钱穆身上获得,就是归纳钱穆的值得学习的品质。值得注意的是,答 题时许分条作答。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神秘的玫瑰 美 艾尔 科丹 有一段时间,每星期六的晚上詹姆斯都要给卡洛琳 威尔弗小姐送去一朵玫瑰。无论刮风下雨,都会送达。 那朵玫瑰总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每个周六晚上,詹姆斯从店主奥森老爹的手里接过包装好的玫瑰,就跳上自行车,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它送到卡洛琳

27、小姐的手上。 詹姆斯是一个 13岁的男孩,每天放学后和节假日都会到奥森老爹的花店替他送花。然而,从第一次给卡洛琳小姐送玫瑰花开 始,他就觉得这事儿有点奇怪。“老爹,我想您忘记放送花人的名片了。 ”当时,他这样说道。 奥森老爹盯着詹姆斯说道: “没有名片,小伙子。而且,送花人要求保密。所以,你不要对任何人说起这事。 ” 詹姆斯对奥森老爹的话虽然感到很纳闷,但有人给卡洛琳小姐送花,他还是感到很高兴,因为全镇的人都可怜她。大家都知道她被人抛弃了。 卡洛琳小姐与杰弗里 班尼已订婚多年。杰弗里在大城市某医学院读书很多年,她在家一心一意等着他。然而,杰弗里毕业后,却和他的同学克里斯汀 马洛结了婚。詹姆斯见

28、过克里斯汀,的确很漂亮。 其实,卡洛琳小姐长得 也不丑。然而被杰弗里抛弃后,她就足不出户。她不再参加那些她喜欢的活动,甚至也不到教堂弹风琴了。 詹姆斯也很可怜卡洛琳小姐,他希望这神秘的玫瑰能带给她新的希望。然而,当詹姆斯把第一朵玫瑰送到她家时,除了有点惊讶,她没有任何的反应。她的样子也让詹姆斯吓了一跳:脸色苍白,头发凌乱。 不过,詹姆斯相信玫瑰花能重新给卡洛琳小姐生活的勇气。果然,在第四次送去玫瑰花时,卡洛琳小姐很快就开门了。詹姆斯知道她一定在等着他。她的脸颊已经恢复往日的红润,头发也不那么乱了。 在送去第五朵玫瑰花后,卡洛琳小姐又回到教堂弹风琴了。她的衣襟上别着那朵玫瑰。她昂首挺胸,对坐在前

29、排的杰弗里和他的妻子连看都不看一眼。 “真是一位勇敢、有骨气的姑娘。 ”在场的家庭主妇们轻声慨叹。 詹姆斯仍然在每个周末的晚上送去那朵最好的玫瑰花,卡洛琳小姐也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詹姆斯明白,是这朵神秘的玫瑰给了她自豪,让她觉得仍然有人珍惜她,爱怜她。 然而,詹姆斯要跟随家人搬到别的地方去了。他有些不舍。他还想继续给卡洛琳小姐送玫瑰。奥森老爹告诉他,他会找人代替他给卡洛琳小姐送花的。在最后一个送玫瑰花给卡洛琳小姐的 晚上,卡洛琳小姐领着詹姆斯来到客厅,从壁炉架上拿下一个精美的帆船模型。 “这是我爷爷的。 ”她说, “我送给你。詹姆斯,感谢你给我带来了那些玫瑰,带来了快乐。 ”顿了一会儿,她拿

30、起玫瑰花,继续说: “这朵花让我期待星期六的晚上,快乐的星期六晚上,它告诉我有一个人跟我一样寂寞 。 ” 詹姆斯骑车回到花店,做了一件他以前不敢做的事情。他打开奥森老爹的抽屉,找到了一个文件夹。文件里有他想要找的东西。那是一张奥森老爹记录顾客的信息的清单:杰弗里 班尼, 52朵红玫瑰,每朵 1美元,共计 52美元。已全部预付。 原来如此 !詹姆斯暗忖 道。 10年后,詹姆斯再次回到奥森老爹的花店。一切都没变。詹姆斯跟奥森老爹聊了一会儿,随后问: “卡洛琳小姐现在怎样了? ” “卡洛琳小姐? ”老爹点点头, “哦,她嫁给了一个药店老板。那人心地很好。他们生了对龙凤胎。 ” “我真为卡洛琳小姐感到

31、高兴。不过,我想那些玫瑰花不是他丈夫送的吧。 ”詹姆斯笑着说道。老爹看着詹姆斯。詹姆斯想让老爹知道其实他很精明,继续说:“你猜,如果班尼太太知道她丈夫送花给他的老情人,会不会跟他大闹一场呢? ” 奥森老爹叹了口气,说: “詹姆斯,看来你并不聪明。送花的不是杰弗里 班尼。他根本就不知 道这事。 ” “那会是谁? ”詹姆斯瞪大了眼睛。 奥森老爹拿起一朵红玫瑰闻了闻,说: “一位太太。她说她不能坐视卡洛琳小姐因为她而毁了自己。是的,送花的人是杰弗里 班尼的太太克里斯汀 马洛。 ” (选自小小说选刊 2012年第 17期)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因为送

32、花人对奥森老爹保密,所以他无法告知詹姆斯送花人是谁。这样写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读下去,一探究竟。 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詹姆斯一直不知道送玫瑰事情的真相,也不知道他离开 10年以来卡洛琳的 情况,所以叙述属于有限视角。 C詹姆斯是线索人物,将故事内容串连起来,见证了玫瑰的神奇作用;他的好奇和追问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开了事情的真相。 D卡洛琳有一段时间每周六都收到了玫瑰,她知道送花的詹姆斯跟她一样寂寞,她期待星期六能收到玫瑰,在期待中感受到了快乐。 E插叙卡洛琳的婚恋往事,巧妙地交代了卡洛琳、杰弗里 班尼和克里斯汀 马洛三人的关系,并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小题 2

33、】画横线的 “詹姆斯骑车回到花店 ”一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中的克里斯汀 马 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小说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人性之美,请结合小说中的卡洛琳小姐、詹姆斯和奥森老爹,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C给 3分,答 E给 2分;答 A、 B、 D不给分。 【小题 2】 表现詹姆斯好奇的性格; 为下文写 10年后詹姆斯在奥森老爹面前卖弄精明作铺垫; 使情节摇摆,詹姆斯以为送花人是杰弗里 班尼,结尾才说出是另有其人,造成小说跌宕起伏之势; 照应题目,表现玫瑰的 “神

34、秘 ”。(答对三点即可,每答对一点给 2分。) 【小题 3】第一 问: 善良,责备自己,关心别人。她认为卡洛琳消沉自毁归因于自己,不忍心看着她这样,送玫瑰给她,希望通过玫瑰帮她找回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细腻,尊重别人,虑事周密。考虑到卡洛琳的感受,为了避免误会,她要求奥森老爹送玫瑰时为她保密(每答对一点给 2分,每点概括准确给1分,分析恰当给 1分。) 第二问: 采用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虚写),通过奥森老爹回答詹姆斯的话语来刻画这个人物。(答对给 2分,其中,答对手法给 1分,分析恰当给 1分。) 【小题 4】 从卡洛琳小姐方面来看:常怀感恩图报之心。卡洛琳感谢詹姆斯给她带来了玫瑰, 带来了快

35、乐,就把精美的帆船模型送给他。(或:善解人意,战胜挫折,热爱生活。卡洛琳收到玫瑰,理解了别人的好意,鼓起生活的勇气,走出被抛弃的阴影,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昂首挺胸,回到教堂弹风琴。) 从詹姆斯方面来看:对别人寄予美好的祝愿,以别人的幸福为乐。詹姆斯相信攻瑰花能重新给卡洛琳小姐生活的勇气;詹姆斯家搬走,他有些不舍,还想继续给卡洛琳送攻瑰; 10年后他从奥森老爹那里了解到卡洛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为她感到高兴。(或:同情生活中遇刽不幸的人。他看到卡洛琳小姐脸色苍白,头发凌乱非常吃惊,希望神秘的玫瑰能带给她新 的希望和勇气。) 从奥森老爹方而来看:信守承诺。奥森老爹接受了克里斯汀 马洛的预定,无论刮风

36、下雨都如约让詹姆斯把玫瑰送给卡洛琳;他按照送花人的要求为她保密,不放名片。(或:淳朴厚道。他让詹姆斯送的玫瑰总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他总是按照与克里斯汀 马洛的约定,在每个周六晚上提前包装好玫瑰,计詹姆斯去送。)(答对一个方面给 2 分,答对两个方面给 5 分,答对三个方面给 8 分。每个方面须包括观点和分析。)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注意选项中关于文本内容、结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修辞方法等方面的提法是否正确,是 否合乎原文。题中, A项 “因为送花人对奥森老爹保密,所以他无法告知送花人是谁 ”错误,应该是送花人要求奥森老爹保密。 B项分析错误,小说叙述属于全知视角。 D项,

37、原文中卡洛琳小姐所说的那个跟她一样寂寞的人是指给她买花送上的人,而不是詹姆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此句在文中的位置和内容分析。此句在文章中部,因此要从照应上文(或照应题目)和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等方面考虑;再分析此句写詹姆斯回答花店的所作所为为的是什么,起什么作用。这样就会得出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根据小说中对克里斯汀这个形象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几方面分析,还要结合小说的叙述性

38、文字考虑,分条作答。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扣住题干中 “人性之美 ”一语,从卡洛琳小姐和奥森老爹两方面分析他们各自的人性美。而且最佳方案应该是分析每个人都先用一句总提,然后再以具体事例佐 证。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杜诗传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 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

39、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 词怪 佣 u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 规 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 ,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 ,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 bi)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 许 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 :“臣闻兵者国

40、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府符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 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 ”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 dng)言善策,随事献纳。 视事 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 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 杜诗传 ,有删节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41、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视 事 七年 ,政化大行视事:任职 B闻贼 规 欲北度规:谋划 C帝惜其能,遂不 许 之许:同意 D诛 降 逆贼杨异等降:投降 【小题 2】下列句子中能表现杜诗尽心朝廷、直言善策的一项是 ( ) ( 3分) 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诗雅好推贤,数进名士 征兵郡国,可立虎符 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A B C D 【小题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3分) A当时萧广放纵士兵横行民间,百姓惶恐不安。杜诗立即向萧广晓喻利害,但他仍旧我行我素,于是杜诗上报朝廷而击杀了萧广。 B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想要北度,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贼人的船

42、只,部署军队,带领冲锋陷阵的骑兵,消灭了敌人。 C任南阳太守期间,杜诗生性节俭,廉洁公正,诛杀强暴,树立威信,并且还擅长计划谋略,爱惜民力,为民造福。 D杜诗虽身为地方官,但一心为朝廷着想,忠直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上奏。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 ()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 5分 ) 译文: ()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 5分 ) 译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1)年轻时有才能 ,在郡里任功曹,有公正平和的美称。( “少 ”、 “仕 ”、“称 ”每字翻译正确各得 1分,句意

43、2分) (2)因为派门客为弟弟报仇犯罪,被朝廷征召,正巧他因病去世。( “坐 ”、 “征 ”、 “会 ”每字翻译正确各得 1分,句意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 “代入法 ”,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题中, D项的 “降 ”是使动用法, “使 投降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扣住题干中 “能表现杜诗尽心朝廷、直言善策的一项 ”的要求进行筛选;还可用排除法,在把握准某条错误后,立即排除一个或几个选项。题中, 是说杜诗因派门客为弟弟报仇犯罪 ,被朝廷征召 ; 是说皇帝对他的信

44、任 ; 是说杜诗很谦让: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将各选项内容同原文仔细对照,尤其要注意命题者在时间、人物、地点、将然或已然、必然或或然等等方面设置的 “陷阱 ”。本题中, A项说法错误,杜诗是先斩后奏。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 1)句中

45、的 “少 ”即年轻时, “仕 ”即做官, “称 ”即声誉、名声。第( 2)句的 “坐 ”意思是 “因为什么而犯什么罪 ”, “征 ”意思是 “被朝廷征召 ”, “会 ”是 “恰逢、正逢 ”之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杜诗 ,字君公 ,河内汲县人。年轻时有才能 ,在郡里任功曹 ,有公正平和的美称。更始年间 ,被征召做了大司马府的官员。建武元年 ,在一年中升迁三次至侍御史 ,负责安定洛阳。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百姓中横行霸道 ,百姓惶恐不安。杜诗告诫晓谕萧广 ,可他仍不改悔 ,于是击杀了萧广 ,回京后把这一情况向光武帝奏报。光武帝召见他 ,赐给他一套 钦

46、蹋 峙伤 彩雍佣 去讨伐、降服反叛的贼人杨异等。杜诗抵达大阳 ,听说贼人谋划北渡黄河 ,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他们的船只 ,部署郡中士兵 ,率领骑兵追逐袭击贼兵 ,杀死杨异等人 ,贼兵终于被消灭。再次升迁为沛郡都尉 ,转任汝南都尉 ,所治理的地方政绩显扬。 建武七年 ,杜诗升任南阳太守。他生性节俭 ,施政清廉公平 ,因为惩罚强暴树立起了威信 ,他还擅长计划谋略 ,顾恤和爱惜服劳役的百姓。又设计制作水排 ,用以炼铁 ,铸造农具 ,使 (百姓 )用力少 ,收效多 ,百姓感到很便利。还修建池塘 ,广泛开垦土地 ,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当时人们把他比作 召信臣 ,所以南阳人为这些事迹赞颂他道 :“先前有

47、召父 ,后来有杜母。 ” 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 ,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 ,请求降职 ,让出职位给功臣 ,于是上书给皇帝。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 ,因而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杜诗向来喜好推荐贤明的人 ,多次举荐知名之士 ,有清河的刘统和鲁阳长董崇等。 当初 ,兵禁制度崇尚简约 ,只是用带有皇帝之印的书信发兵 ,没有虎符这样的信物。杜诗上书说 :“臣听说军队是国家的能够杀伤人的工具 ,圣人也很谨慎小心对待。原来的制度派遣军队 ,都用虎符 ,其他征调只用拿着信件的使者罢了。兵符假如能够合在一起 ,才能取 得对方完全的信任 ,以此来表明彰显国家的命令 ,保持国家的威严与重要地位。近来派遣军队 ,只用带有

48、皇上之印的书信 ,有时还用皇上的诏命。如有奸邪的人欺诈作伪 ,就无法发觉。我认为军事正在兴起 ,叛乱的人没有灭绝。从下面的郡国中征兵 ,应该慎重 ,可以确立虎符制度 ,来杜绝奸诈事件的产生。昔日魏国的公子无忌 ,威风令邻国倾倒 ,尚且借助虎符调兵来解邯郸之围 ,如果没有如姬的仇事 ,那么他的功绩也就不会显露。事情中有些虽然烦琐但不 能省却 ,虽然浪费但不能不如此 ,大概说的就是发兵制度这类的事情吧。 ”谏书递给皇上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杜诗 虽然在外做官 ,但是对朝廷竭尽忠心 ,正直的言论和有益的谋略 ,随着报告某事献给皇上。在任七年 ,政绩教化十分显著。十四年 ,因派门客为弟弟报仇 ,被朝廷征召 ,正巧他因病去世。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说 ,杜诗贫困没有土地、住宅等产业 ,死了以后没有埋葬的地方。皇上下令在郡邸办丧事 ,并赏赐一千匹绢作为治丧费用。 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