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重庆市荣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1751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重庆市荣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重庆市荣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重庆市荣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重庆市荣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重庆市荣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重庆市荣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 正确 的一项是 ( ) A寥 廓 ( ku) 拊 心( f)漫朔殒身不恤 B长歌 当 哭( dng)舔 舐 ( sh)清苔笙萧 C 创 伤( chung)颓 圮 ( p)苍桑牒血 D百 舸 ( g)桀 骜 ( o )长篙不胜杯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拊心的 “拊 ”应读 “f” “漫朔 ”应为 “漫溯 ” B 项中 “清苔 ”应为 “青苔 ” ,“笙萧 ”应为 “笙箫 ”; C项中创伤的 “创 ”应读 “chung”, “苍桑 ”应为 “沧桑 ”。 “牒血 ”应为

2、“喋血 ”。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人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 ,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收这样的礼物 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 用,我们不愿意。 凡愿加入青年诗歌爱好者协会的,一经审查批准,立即发给会员证,并免费 诗集一册。 我掉首东顾,只见云雾弥漫,山峦隐现,绚烂的彩霞竟然已经渺无 ! A做客实验奉 赠踪影 B做客试验奉赠踪迹 C作客试验惠赠踪影 D作客实验惠赠踪迹 答案: A 试题分析: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寄居

3、在别处。试验:为了查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奉赠:敬辞,赠送。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等。踪影:踪迹,指寻找的对象。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使用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对于四十多个青年被虐杀的事实 ,已经 出离愤怒 了。 B山东泰安市泰山公安分局的两名民警和一名协警在与持枪暴徒斗争中,壮烈牺牲,人们从中看到了危难时刻 殒身不恤 的公安精神。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 峥嵘岁月 ,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老张

4、今年 65岁, 短小精悍 ,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 “出离愤怒 ”即超出愤怒。指的是比愤怒更甚,形容愤怒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极点 没有什么比这更愤怒的了。 B项 “殒身不恤 ”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C项 “峥嵘岁月 ”不平凡 ,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用在此句中不符合监狱生活的语境。 D项 “短小精悍 ”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符合题意。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高等教育国际化正迅速改变着大学校园,不管是在哈佛徜徉,还是在北大漫步,你都会发现自己犹如置身于一个由各色人种组成的 “联合

5、国 ”中。 B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C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 ,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 D高铁运行了大约 40分钟左右,我们被 “破例 ”允许到驾驶室参观。驾驶室不大,我在司机右边的位子上坐下来,前方铁路一览无余。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项配搭不当, “赢得的 ”与 “胜负 ”不搭配,一面对两面。中途异辙,后一分句的陈述对象应该是 “同学们 ”,而不是 “赢得的 ”。 C项成分残缺,后一句缺主语。可改为 “我们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

6、方式,才能使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D项重复赘余,可删去 “大约 ”或 “左右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题共 3小题,前两个小题每题 3分,最后小题 5分,共 11分) “守德 ”如何不再难? 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 “冰火两重天 ”之感。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 7年 “无人售馍 ”,顾客自觉 “天下无贼 ”,使人感到暖流涌动。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 “小悦悦 ”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 “

7、冰火两重天 ”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是 “道德两难 ”问题。当道德面临现实风 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 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 “题眼 ”,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 “两难 ”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

8、 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另一方面,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也在警醒我们,如果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如果法律在关键时刻不能站在善良这一边,如果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恶果,那么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道德两难 ”由此向社会现实提出了迫切的课题: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破解 “道德两难 ”的现实路径,也是描绘社会道德图景的基础工程。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这 就需要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需要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

9、引眼球去夸大渲染;需要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而抛开自己去做道德评判。只有这些成为常态,才能走出 “道德两难 ”的困境;只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才能为破解 “道德两难 ”提供更多现实支点,让 “两难 ”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 “两全 ”。 “道德两难 ”的存在,也在提醒我们,当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的堤岸,对道德的坚守与建设迫在眉睫,决不能让道德 “亡羊 ”了才想起 “补牢 ”, “积重 ”了才想起 “难返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入 探究道德问题的演化轨迹,照亮其曲折路途,疗治其存在的病症,以抓经济搞改革那样的干劲,脚踏实地致力于精神家园的建设,这样才能创造出与时代梦

10、想相辉映的道德成果。(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小题 1】下列事件中出现的 “道德两难 ”困境没有被突破的一项是( )( 3分) A一方面,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有经济损失;一方面乞讨老人食不果腹,令人同情。爱心让老板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 B一方面,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 7年 “无人售馍 ”;一方面,顾客自觉 “天下无贼 ”,无人 “顺手牵羊 ”。信任让彼此倍觉温暖。 C一方面,倒地老人着实可怜,应当出手相帮;一方面,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 “扶老人 ”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 D一方面, 18名路人对车轮下的 “小悦悦 ”“视而不见 ”;一方面,拾荒老人陈贤妹,

11、出手相帮。朴素的情怀,简单的举动,令众人羞愧。 【小题 2】下列关于解决 “道德两难 ”困境的措施,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法律在关键时刻应站在善良这一边,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人们做出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B减少行善的恶果对社会心理的消极甚至负面暗示,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让人们敢于行善。 C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负面事件的不良影响。 D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去做道德评判;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为破解 “道德两难 ”提供更多现实支点。 【小题 3】怎样理解 “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

12、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 ”,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5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有帮助他人的善良内心,但却不敢轻易对他人出手相助。 “小悦悦 ”事件中,十八个路人都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并非十八个路人都冷漠、都不愿救助 “小悦悦 ”,而是救助了 “小悦悦 ”怕给自己带来麻烦,有时候这种 “善举 ”带来的麻烦会使有 “善心 ”的人遭受很大的精神上的伤害和物质财富的损失,甚至付出司法的代价。(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扶老人 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 ”,正说明人们意识到 “道德两难 ”的困境,而不是

13、解决了它。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 “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 ”曲解文意,应为 “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 ”。答题区域在第五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探究性试题既具有开放性,也具有限制性。开放性体现为其答案: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 ,只要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即 “个性化解读 ”。限制性体现为,考生必须从文中挖掘隐性信息,如 “联系全文 ”,“结合文章主旨 ”等等,对这些限制,答题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偏离命题指向,导致失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

14、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习题。( 23分) 说绿茶 张抗抗 绿茶在北方,一向有点不受待见。今春绿茶突然抢手,在喝惯了花茶的北方,SARS 流行的恐慌中,人们闻说绿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一时间茶庄生意兴旺,绿茶脱销,据说连陈年的旧茶都卖出去了。也真是因祸得福,总算被人刮目相看,让你在北方重见天日了。 可惜呀,绿茶,你还是被人认识得太晚了。 绿茶原本清淡,越是好的绿茶,三道清水流过,杯里的茶水已是 六宫粉黛无颜色 ,只留下碧绿的叶片,犹如池底青草,若无其事地在水中悠然荡漾。 在北方,至今我仍只喝绿茶 。绿茶自然首选家乡杭州的西湖龙井。绿茶那种含而不露的品性,如一

15、来自庭院深深的妙龄少女,衣料与皮肤都如丝绸般爽滑细润,回眸一笑,轻盈无声,言语洒落池塘中,韵味留在清风里;可闻香而不见粉黛,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茶色碧绿,似玉液琼浆,养眼养心,令人不忍品尝。轻啜慢啧,舌上粒粒绿珠滚动,初始略有一丝苦涩,继而满口清香;茶未凉,嘴里已是甜丝丝清凉凉,满腹欲说还休的惬意与顺畅。 绿茶之妙,妙在清淡。清淡中悄然渗出含蓄的魅力,从不张扬的那种自信,如江南人的勤勉与聪慧。 我对龙井的偏爱也许源自少年时代。杭一中的初一年级那 个春天,曾全班集体去梅家坞采茶半个月。湿漉漉的青山绿水,漫遍野都是绿油油的茶园。无数娇嫩的叶芽,从蓬勃的茶树上一片片翘首探头,用一双双小手轻轻采摘下来,

16、小心地置于竹篓中,拇指与食指都被茶叶染得绿了。细雨蒙蒙中采茶归来,全身的衣裤都沾着茶叶的香气。至今记得,下山收工过秤时,我一个上午采摘的茶叶,共计二两之多。若是等到烘干炒毕,大概只够泡上几杯茶吧。 可见春茶之矜贵。那半月采茶劳动结束后回到城里,晚上睡觉时眼前仍是无边的绿色,满山满眼的茶叶,在脑中如大海的波涛起伏,眩晕几日不止。能不思绿茶? 如今杭州城里茶 楼林立,茶馆兴盛,多半是将喝茶作为社交聚会的场所。如 青藤 三层大茶楼日日夜夜座无虚席,小吃点心干果水果一应俱全,喝茶喝得轰轰烈烈情景颇为壮观。要论茶屋的文化品位,字画古董,环境古雅幽静,当数西湖大道别具风格的 和茶馆 。若是去龙井、虎跑的茶

17、室,喝茶为的是泉水;若是选择湖滨的 湖畔居 ,为的是湖光山色; 湖畔居 的位置,至今杭州所有茶楼难以替代 -那时刻茶客犹如漂于船上,整个西湖都在窗外荡漾,碧波粼粼,恍惚间竞觉得杯中的绿茶,只是从一湖清水中随意舀了一瓢来饮。到了金秋桂花节,满觉垅、植物园,一棵桂树一张茶桌 ,桂林丛丛,茶桌济济,桂花的醇香与清茶随风交融,几粒金黄的桂花无声落入杯中,绿水浮金,绿绸缀金,那是桂树与茶树热恋的季节。遗憾的是桂花节如今越来越商业气息,水漫 金山 时,绿茶已被淹没。 近年来,我每次去杭州探家,倒是常与家人友人去龙井一带的山里,在农家庭院里喝茶农自留的好茶,不会有茶室茶座里呼朋唤友、麻将扑克的骚扰之声,确是

18、清静又悠闲的去处。还有像孤山 一片云 等茶室,客人可自带茶叶,茶室提供开水,任由茶客随意一坐半日,独享青山,也自成一道风景。杭州人喝茶是平常而普遍的大众文化,绝非文人雅士的矫情。绿茶 文化属于江南, 那延绵几千年的茶汁,早已渗透在吴越后人的骨髓之中了。 这些年来,杭州周边地区,几种绿茶新品牌名声鹊起。众多绿茶品牌之中,我还有些偏爱太湖地域的碧螺春,单是那名字就起得形神兼具,细嫩的叶片微微卷曲,如塘边池畔一只只娇小的青壳田螺,报来春的气息。掀开杯盖,一汪绿水上浮一层细细绒毛,如涟漪一般荡漾开去。但若将碧螺春茶与西湖龙井相比,前者的香气有几分张扬,带些诱惑的意思在里头;而龙井的茶香,却是清幽得不动

19、声色。 每日工作之始,端一杯绿茶走进书房,心里是愉悦的,因有绿茶为我醒目清脑;疲惫劳累之时,饮 一口绿茶,沉重的四肢顿时轻松了;心情沮丧之时,饮一杯绿茶,凡俗杂念都随水流散了 许多许多年,在干燥的北方,绿茶日日呵护我的身心。许多许多年,在遥远的异乡,绿茶伴我,我把家乡时时带在身边了。所以,绿茶究竟具有怎样实用的功能,于我是不重要的。绿茶在我,是一种淡泊、一种娴静、一种清爽、一种平和。绿茶犹如涓涓细流,汇集成生命长河,点点滴滴穿透并消融着我长途跋涉中的心灵障碍;绿茶不会仅仅用来解除危难,绿茶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精神馈赠,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你看那片片绿叶,只需一杯清水的呼唤,就将全部的汁液奉上并溶

20、 于水中,清清淡淡,安安静静,然而,清茶留齿,气定神闲,回味深长久远。(原文有删改) 【小题 1】怎样理解 “那延绵几千年的茶汁,早已渗透在吴越后人的骨髓之中了。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2分) 【小题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4分) 【小题 3】作者 “只喝绿茶 ”的原因是什么?请作概括说明。( 5分) 【小题 4】文章第八段的结构层次是如何安排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5分) 【小题 5】文章结尾作者写到: “你看那片片绿叶,只需一杯清水的呼唤,就将全部的汁液奉上并溶于水中,清清淡淡,安安静静。 ”请结合文章,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理

21、解。( 7分) 答案: 【小题 1】答:喝绿茶在江南历史悠久( 1分),喝绿茶已经成为江南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 1分)。 【小题 2】语言典雅蕴藉( 1 分);使用比喻手法,将 “绿茶 ”比作 “少女 ”“绿珠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绿茶的清妙( 2分);句式整散结合,富于变化( 1分)。 【小题 3】 绿茶的味道含而不露, 代表着作者的回忆, 品茶即可品味江南文化, 绿茶呵护身心(体现人生境界), 让作者时时回忆故乡。 【小题 4】 先总写如今杭州城茶楼林立, 茶馆兴盛的盛况;继而以 “青藤 ”“和茶馆 ”等众多各具特色的茶馆相印证;后表达了商业气息充斥淹没绿茶文化的

22、遗憾。( 3分) 表达了作者对商业文化泛滥的不满( 1分), 引出(对比)下文作者到农家庭院喝茶的描写( 1分)。 【小题 5】绿茶是淡泊娴静的( 1分),观点:人也应该如绿茶一般娴静淡泊、不张扬( 2分),态度:表达了作者对绿茶的喜爱之情( 1分)。(举例 1分,评价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把握关键句子含义的能力。其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类:( 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准确含义,其中包括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 2)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其中包括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什么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点:

23、 揭示段意的重要语句, 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3)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某一重要语句的原因,即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 4)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使之具体化等。本题中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应从 “渗透在吴越后人的骨髓之中 ”得出两个信息 :历史悠久、为大众接 受成为一种文化。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题策略: 1、先找修辞手法。 如有拟人和比喻,就结合句意写: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2、句式特点。 、长短句,整散句使表达错落有致,有情趣。 、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

24、整齐的美感。 3、词语。动词、副词、形容词,以及作用。 4、结合句意写感受 5、写一下:这句话表明了主人公的品格 6、这句话表明了的中心思想。本题主要从修辞和 句式上去得出答案:。 考点:体会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结合全文内容,特别是文章最后一段可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

25、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 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这里所说的 “文章 ”,可以是语段,也可以是整篇文章。本题为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 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扣中心,以纲带目。中心句是语段的 “总纲 ”。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2)理思路,弄清结构。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3)抓标志,分析结构。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如 “首先、其次、再次 ”,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

26、几个方面,是 并列关系; “总之 ”、 “由此可见 ”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 “所谓 ”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段层次的突破口。( 4)抓句子语意间隙,分析结构。有些语段,既无关联词语,又无外在的形式标志,分析结构时,就要认真研究各句内容,揣摩它与前后相邻句子语意的疏密度。彼此语意关系最近,间隙最小,结合最紧的,便是最后一个层次;彼此语意关系最远,间隙最大,结合相对松散的,便是语段的第一个层次。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对答题的范围有较明确的限定,即要结合题干

27、语句作答。注意答题的时候要表明你的观点,但一定要用概括性的语言先表明你的观点。另外要结合文章尤其是结合文章主旨。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

28、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 船待 ,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 ,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

29、 ( y倚):整船靠岸。 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 壁 垓下壁:筑壁垒 B持短 兵 接战兵:兵器 C项王身亦 被 十余创被:受 D吾闻汉 购 我头千金购:购买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 而 西 今人有大功 而 击之,不义也 B 汉军至, 无以 渡 军中 无以 为乐,请以剑舞 C 骓不逝兮可 奈何 沛公大惊,曰: “为之 奈何 ? ” D 乃 自刎而死 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 乃 还。 【小题 3】下

30、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 )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A B C D 【小题 4】(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7分)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分)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2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4】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 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也没有船可以渡江。 太子和知道

31、 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 【小题 1】 试题分析: D项中 “购 ”是重金征求的意思。该句式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 ”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中前一个 “而 ”连词,表示顺承;后一个 “而 ”连词,表示转折,可解释为 “却 ”; B项两个 “无以 ”都解释为 “没有用来 ” ; C项中两个 “奈何 ”都是疑问代词 “怎么 ”的意思; D项中两个 “乃 ”都是 “于是 ”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32、 讲的是项羽在鸿门宴上 ,为了自己的名声放走了刘邦 ,最后搞得 自己自刎乌江就是说他没抓住有利时机 ,丢掉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应是对项羽的批判非对其同情; 中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表达了对项羽的同情; 句中指将士虽在,谁还愿意和你接着干啊,并非指对项羽的同情; 句中李清照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应为对项羽的同情。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

33、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信 ) 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 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 ) 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

34、,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本题中应重点关注 “亡 ”、 “ 独 ”、 “ 无以 ”、 “ 白衣冠 ”、 “ 以 ”等字词的解释, “我何渡为!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两句的句式特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 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 “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 ”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 zhu,追),项王一直骑

35、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 “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 ”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这 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

36、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于是对亭长说: “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 ”命 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 ”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 “这就是项王。 ”项王说: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说完,自刎而死。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加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有子曰: “其为人

37、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 好 犯 上 而 好 作 乱 者 未 之 有 也 君 子 务 本 本 立 而 道 生 孝 弟 也 者 其 为 仁 之 本 与 ! ” (论语) 答案: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每处 0 5分)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 : 断句步骤总结: 1通读,凭语感断,先易后难; 2抓词语, 虚词 :“夫、惟、盖、凡、窃、请、敬 ”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 “乎、哉、也、矣、欤、焉 ”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 “以、于、为、而、则 ”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对话、引文标志 :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 “曰 ”、

38、“云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 “曰 ”而省略主语 。 抓语句核心,一般是谓语,然后前后追问 ,进行推断。 3观句式: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 4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5找名词(或代词)。名词或代词往往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即可确定停顿。 6找顶真。顶真是古汉语一种常见的修辞形式,句子往往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主语,也就是现代汉语的兼语句。 7依总分。文言文的句子,也有总分式的,我们可据此判断停顿。 8检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掌握 比较丰

39、富的文化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而准确地断句。比如行政事务、名物制度等。 总之,这道题考查同学们综合运用文言知识的能力,如果我们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辅以必要的训练,相信在高考中取得满分是完全可能的。 考点:理解文言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有子说: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 回答后面习题。( 7分) 南柯子 忆旧 【宋】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

40、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 【注】 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小题 1】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4分) 【小题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这样认为的依据是什么?( 3分) 答案: 【小题 1】 ( 1) 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 ”是远景, “潮平路带沙 ”是近景; 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 “数声 啼鸟 ”是听觉的描写。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数声啼鸟怨年华 ”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4 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分;紧扣表达技

41、巧结合诗句分析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2】( 2) 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 “数声啼鸟怨年华 ”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一句可以看出; 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 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 “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 3 分。答案:符合其中一种即可。 “思想感情 ”2 分, “依据 ”1 分。其它答案

42、:,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诗歌的表达技巧有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

43、垫等。本题在解答时关键是结合诗句,只要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熟悉,应不难得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鸟啼花放,原是快意畅游的大好场景,可对一个弃家流浪的行脚僧人来说,感到的却是 “凄凉时候 ”,前面再冠以 “又是 ”二字,说明这种飘泊生涯为时已经不短了。作者能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用词笔如实写来,情景并茂,显示了他的浓郁诗情和坦率性格。进一步以 “残月 ”、 “晓霞 ”点明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他一面欣赏着这清爽夏朝的旅途光景,一面也咀嚼自己长期以来萍踪无定的生涯况味。一个人浪迹天涯,缺少的正是个谈心旅伴,当此孤寂无聊境地,美

44、丽的荷花一下竟成了难得的晤谈对象。 “绿杨堤畔问荷花 ”,这一 “问 ”颇有情趣。 “问荷花 ”,显出了 词人情操越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作自己的知己。于此情景相生的妙笔中可以见出僧人的性格、风趣,和他那任真自得的飘洒词笔。 考点:对作品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层级为 D。 语言表达 将下列几个短语依照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副歌咏李清照的对联。 大河百代 独开一枝女儿花 群芳竞秀 词苑千载 众浪齐奔 淘尽万古英雄汉 答案:上联是 ,下联为 。 试题分析:本题即为对对联。对对联的一般策略为:词性相同;结构相近;平仄相对;语意相关;不能犯字。本题中的几个动词如 “竞秀 ”、 “齐奔

45、”、 “独开 ”、“淘尽 ”;数量词 “百代 ”、 “千载 ”应引起学生的关注。 考点:表达应用能力层级 D级。 (一)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二)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会很快死去。 上述现象给你什么启示? (至少写出两条 ) 写出与上文含义相近的两个成语。( 4分) a _ b _ c _ 成语: a _ b _ 答案:现象的启示: a、苦难往往是人生的财富; b、要尊重客观规律; c、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意思对即可,写对一条得 2分,共4分) 成语: a、欲速则不达 b、揠苗助 长(

46、答案:不是惟一,意思对即可,写对一个得 1分,共 2分) 试题分析:本题结合语句理解其潜在含义,象征含义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将下面一段话中葛晓音教授的观点以 “中学语文课本 ”为开头进行整合重组,保留最基本的信息,不得改变原意。( 4分) “金庸的小说雅俗共赏,不但一般民众喜欢,一些高层次学者对其作品评价也很高。金庸作品入选语文课本,能促进教材的多元化,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认为, “近年来中学语文课本变得越来越丰富。金庸小说 的文笔很不错,可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 答案:中学语文课本将雅俗共

47、赏、文笔不错的金庸作品选入,展现了教材的多元化(或:使教材越来越丰富),可以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每点 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和筛选及整合信息的能力,这是一个句群,在整合重组时应先挤压这三个句子中的关键信息,再按照逻辑顺序以题干要求 “中学语文课本 ”开头进行整合重组。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 6分,每小题 1分) 【小题 1】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 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小题 2】 ,壮士一去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小题 3】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沁园春 ) 【小题 4】 ,不知; ,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