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1753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伦敦奥运会上,林丹在 0:1落后的情况下, 不孚众望 ,奋力拼搏,连扳两局,最终以 2: 1战胜李宗伟,夺得冠军。 B低端车的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对于每一次几角钱的油价上涨,他们都不可能 等闲视之 。 C走进来一位 短小精悍 、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 妙笔生花 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佩。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不孚众望 ”是不能使群众信服,语意相

2、反,应为 “不负众望 ”。这里属于形近误用。等闲视之:把这件事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短小精悍:悍,勇敢。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妙笔生花: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高考成语是必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 ,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著

3、名学者庞朴在他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中说: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 , , , , , 。 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由内到外,由低到高来排列。六句三层意思,每两句为一层。由 “思维方法 ”到 “行为习俗 ”,由 “情感抒发 ”到 “审美趣味 ”,由 “价值取向 ”到 “终极关怀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4、 A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够,难以解决钓鱼岛争议,起码可以就如何防止危机不再升级而作出努力,这有助于中日战略关系重新起航。 B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 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C图书馆、影剧院、篮球场、老年活动室,这些城里有的文化娱乐设施,在很多村子里都有,对村民免费开放。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被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合逻辑,去掉 “不再 ”。 B语序不当,把 “如果 ”调至 “一个省的文化系统 ”之前。 D成分残缺, “改善 ”缺少

5、宾语 “的状况 ”。 病句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 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 西方传统哲学家认为,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说一个人活得丰富,是说这个人阅历丰富,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说一个人活得正确,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原则或标准。 “正确 ”这个词预设了原则,隐含了标准。它们处于他的实践生活之外,否则就不能成为原则或标准。正确与否是由外在于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的。 希腊哲学家有这样的思路

6、:只要我们还沉浸在经验世界中,还受着感性经验、情感欲望的支配,我们就无从懂得如何正确地生活。只有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的根基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意义上的活得正确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用一种凌驾于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这条路注定是无法走通的,我们只能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正确的标准。 在儿时的心目中,凡事总有个对错。后来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灰色的模糊地带,常常面临着两难,没有一个大写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必须也只能在具体的境况中,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

7、择的责任。 毋庸讳言,活得越丰富,昭示着跟头摔得越多,痛苦也越多。这正是许多人向往活得正确 的原因之一。但这里有两点值得一说:第一,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下的痛苦构成了整个生命的一个层面,生命由此而厚重,让人回味无穷。第二,没有痛苦的生活也就没有快乐的感受。当痛苦、挫折消失了的时候,也正是空虚和无聊开始的时候。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克服生活障碍中显示出来的。 一个因害怕犯错误而在生活面前停滞不前的人,既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世界。人是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生活的丰富造就了世界的丰富。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随着我们和它打交道的深入、广泛,它向我们敞开了不同内容。世界是什么,没有一

8、个固 定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和它交往的程度。敢于生活,敢于追求丰富的生活,才能拥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但说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是不是意味着活得正确与不正确无关紧要呢?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可能接受怎么都行。每一个社会,都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这是一套正确生活的标准。但这套标准是可以改变也一定在改变着的。既然它是生活的产物,那么随着生活的展开,它必定会不断地被人们修改着。我们每个人的每个行动,都在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进行着注释,正是在我们的有声和无声的赞同、反对中,正确性的标准或得到 延续或被修正。 一个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一方面是对既有

9、规则的遵守,不因为它缺乏先验的特性就减弱对它的权威性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它的反讽或批判,在生活中保持一种怀疑的精神,一旦具有充分的理由,就敢于对它加以否定或修改。 总之,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 【小题 1】下列关于 “活得丰富 ”和 “活得正确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活得丰富 ”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指这个人有丰富的阅历,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B “活得正确 ”对 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外在于生活实践的原则或标准。 C “活得丰富 ”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反讽或批判的态度,敢于对现存标准加以

10、否定或修改。 D “活得正确 ”是 “活得丰富 ”的前提,只有活得正确,生活才能丰富而多彩。 【小题 2】以下说法不能支持 “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 ”的一项是( ) A生活中充满了灰色的模糊地带,常令人面临两难境地,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B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痛苦便无所谓快乐,无快乐也就无所谓痛苦。 C追 求一种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 “活得正确 ”而放弃 “活得丰富 ”。 D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二者密切相关。 【小题 3】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用一种符合

11、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指导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根基。 B生活中个体的人,追求 “活得丰富 ”并不意味着对 “活得正确 ”的放弃,仍应体现出对既有规则的尊重。 C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不必刻意选择生活, “活得丰富 ”与 “活得正确 ”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D “活得丰富 ”和 “活得正确 ”有主次之分,前者容易追求到,后者不易追求到,所以说前者重要。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仔细审题之后将所给选项归位,找到对应区间,由第一自然段可知A、 B两项正确,由倒数第二段,可知 C项正确。由最后一段可知, D项 “活

12、得正确 ”与 “活得丰富 ”二者之间的关系颠倒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文的标题是 “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 ”,从文章来看,对这一问题的阐述集中在 3、 4、 5段和最后两段 ,由第三自然段可知 A项正确,由第四自然段可知 B项正确,由最后一段可知 D项正确,而 C项 “很多人选择 活得正确 而放弃 活得丰富 ”显然不是 “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 ”的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仔细审题之后将所给选项归位,找到对应区间, B项的信息在倒数第二三两段,由倒数第二段可知 B 正

13、确。 A项的信息在第二自然段第二、三、四行,这是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作者认为这种意义上的生活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 C 项的信息在最后两段,与原文对比,就会知道 “活得丰富 与 活得正确 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有误。 D项文中无此意属于无中生有。主次、难易和因果关系的说法都不当。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愿做沙漠科学事业上的铺路石 记沙漠学家朱振达教授 冯锦川 今年 56岁的朱震达,在沙漠科学研究事业上,已经辛勤耕耘了 30多个春秋。 1952年,朱震达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随后,他被派往前苏联科学院

14、进修深造。在前苏联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潜 心研讨,勤奋实践,几乎跑遍了前苏联中亚辽阔的沙漠地区,取得了大量的可贵的第一手资料;锻炼了实地考察的才干,为他日后从事沙漠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院属治沙队,主要对北方地区的沙漠和戈壁进行综合考察。朱震达被选入这支队伍并任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队队长。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类型相当复杂,环境十分艰苦,它历来被描绘成 “死亡之海 ”。雄心满怀的朱震达,率领年轻的科考队伍第一次出征,踏进塔克拉玛干。他下决心要闯一闯,目的是要揭开 “死亡之海 ”的内幕,研究它的特点与规律,以事实来澄清和纠正一 些西方学者种种不科学的论断,还它的本来

15、面目。 以朱震达为首的治沙队,在塔克拉玛干选择了风沙最严重的坡山地形作为半定位的观测站。通过连续 3年的观测试验及考察,积累了风沙移动的资料,查明了裸露平坦沙质地表因子,风沙流结构和沙丘形态的变化规律。 沙漠化,是近年来各个国家沙漠研究的中心问题,它关系到占全球 20%的人口、2/3的国家和地区,每年有 500万到 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沙漠化土地。因此,沙漠化成了当前干旱及半干旱区和沙漠研究中与人民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1977年 8月,朱震达出席联合国在内罗毕召开 的世界沙漠化会议。回国后他根据我国多年来对沙漠研究的情况认为,沙漠化在我国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同样存在,并直接威胁着草

16、场、农田。因此,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沙漠研究就更应紧密围绕沙漠化来进行。但是,在当时, “沙漠化 ”这一概念并不被所有科学工作者所接受,在众说不一的情况下,朱震达果断地组织全所主要力量,开展了对沙漠化的调查研究,并与有关生产部门合作进行治理模式的试验。经过 10年的研究试验,他认为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是防止沙漠化的根本途径;同时,沙漠化最危险的地区是在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区。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沙 漠化地区的农牧业发展战略、治理规划、不同类型的沙漠化土地整治模式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国策,给朱震达的学术研究开拓了广阔天地。一向注重国际学术交流的朱震达,主张 “博采各国之长

17、为我所用,以我之长为国争光 ”。1978 年以来,他依靠自己的优势,利用各种机会,多渠道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他先后与 40多个国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与日本、联邦德国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组织举办了多次国际沙漠化培训班、沙漠化讨论会等活动。 1985年,朱震达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他在国内外的学术成 就,引起了国家与科学院的重视。 朱震达在再次出任沙漠研究所所长时说: “我们的沙漠研究要立足两个方面:一是要面向土地沙漠化问题,这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环境的大问题;二是要看到我国沙漠类型复杂,在世界沙漠中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以沙漠化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不同类型的治理

18、模式,这样才能面向世界。同时要根据中国大沙漠的特点,抓住若干基础问题,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水平有所提高。我愿做沙漠科学道路上的铺路石,让后来者踏着它永远奋进,为人类造福。 ” (选自现代中国地理科学家的足迹,有删改 ) 【小题 1】对这篇传记的分析和 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 A雄心满怀的朱震达,率领年轻的科考队伍第一次出征,踏进塔克拉玛干。可见 “初生牛犊不畏虎 ”,年轻就是科学研究的资本。 B占全球 20%的人口、 2/3的国家和地区,每年有 500万到 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沙漠化土地。因此,沙漠化是近年来这些国家和地区沙漠研究的中心问题。 C在 “沙漠化 ”这一概念已被

19、所有科学工作者所接受时,朱震达组织全所主要力量,开展了对沙漠化的调查研究,并与有关生产部门合作进行治理模式的试验。 D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国策为朱震达 “博采各国之 长为我所用,以我之长为国争光 ”主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E朱震达认为土地沙漠化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环境的大问题,因此要以沙漠化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这样才能面向世界。 【小题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6分 ) 【小题 3】文章主要介绍了朱震达在沙漠科学研究事业上作出的哪些贡献?请分条列举。 (6分 ) 【小题 4】朱震达在沙漠科学研究事业上,辛勤耕耘了 30多个春秋。像沙漠科

20、学研究道路上的铺路石,让后来者踏着它永远奋进,为人类造福。请你就 “技术 ”、 “勇气 ”、 “奉献 ”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 答案: 【小题 1】 BDE 【小题 2】 正标题和副标题相结合,以正标题概括主人公的奉献精神,以副标题交代主人公的身份。 直接引用主人公的言论,亲切自然,并且隐去主语,能引起多种人称的联想。 “铺路石 ”的比喻化抽象 (精神 )为具体 (形象 ),生动可感。 【小题 3】 解开了 “死亡之海 ”的奥秘,以事实澄清和纠正了一些西方学者种种不科学的论断,还它的本来面目。 攻克沙漠化问题,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沙漠化地区的农牧业发展

21、战略、治理规划、不同类型的沙漠化土地整 治模式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依靠自己的优势,利用各种机会,多渠道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小题 4】 观点一:科学研究离不开高超的技术水平。 他在苏联科学院深造时潜心研讨,勤奋实践,取得了大量的可贵的第一手资料,锻炼了实地考察的才干。 通过连续三年的观测试验及考察,查明了裸露平坦沙质地表因子、风沙流结构和沙丘形态的变化规律。 他具备国际间合作的才能和实力,他在国内外的学术成就,引起了国家与科学院的重视。 观点二:勇气往往能开创科学研究的新天地。 雄心满怀的朱震达勇闯塔克拉玛干沙漠,揭开 “死亡之海 ”的内幕,研究它的 特点和规律。 在塔克拉玛干选择了风沙最严

22、重的坡山地形作为半定位的观测站,进行了连续 3年的观测试验及考察。 他勇敢地走出国门,实现多国合作,使中国的沙漠科学研究打入国际、走向世界。 观点三:对人类的无私奉献成就科学和人格的双重高峰。 “我愿做沙漠科学道路上的铺路石,让后来者踏着它永远奋进,为人类造福。 ”朱震达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利用各种机会,多渠道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先后与 40多个国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举办了多次国际沙漠化培训班、沙漠化讨论会等活动。 中国沙漠化治理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榜样,它解决的是关 系到人民生活环境的大问题。 【小题 1】 试题分析:传记文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一个高频考点,这类题目在答题时首先要

23、审准题干,然后找准答题范围,对照所给选项仔细甄别,找出正确答案:。对应文章第三自然段,可知 A项 “初生牛犊不畏虎 ”错;对应第六自然段 “但是,在当时, 沙漠化 这一概念并不被所有科学工作者所接受 ”,可知 C项 “沙漠化 这一概念已被所有科学工作者所接受 ”错;对应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可知 E项原因不全面。( B3 分 D2 分 E1 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标题的特点一般可以从结构、内容、手法、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从结构上看,本文标题是正副标题结合。从手法上看,使用了引用和比喻,亲切自然生动可感。从内容上看,概括了主人公的奉献

24、精神,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文主要有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文章的第三、四段:揭秘 “死亡之海 ”;第二件事就是文章的第五、六段:攻克沙漠化难题;第三件事就是文章的第七段: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从高考来看,这类题目提问的角度大多为传 主的精神、品质、成就、事迹、取得成就的原因等,在答题时首先要审准题干,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找准答题区间,恰当取舍,再整合概括,形成答案:。另外,题干中的 “哪些 ”提醒我们分条答题。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25、小题 4】 试题分析:第二段写了他在苏联科学院深造时潜心研讨,勤奋实践,锻炼了实地考察的才干,第四段写了朱震达查明了裸露平坦沙质地表因子、风沙流结构和沙丘形态的变化规律,第七段写了他在国内外的学术成就,引起了国家与科学院的重视,由此可以总结出观点一,科学研究离不开高超的技术水平;第三段写了朱震达雄心满怀的勇闯塔克拉玛干沙漠,第四段写他在塔克拉玛干连续3年选择了风沙最严重的坡山地形作为半定位的观测站观测试验及考察,第七段写他勇敢地走出国门,实现多国合作,由此可以总结出观点二,勇气往往能开创科学研究的新天地;由最后两段可以 总结出观点三,对人类的无私奉献成就科学和人格的双重高峰。 (观点 2分,结

26、合文章的相关内容探究每点 2分 )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聘 任 英国 埃克斯雷 西奥先生身材修长,面庞消瘦,两鬓斑白。他生性温和,平日沉默寡言。研究学术问题,他精力充沛,记忆力惊人,而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坎福特大学需要聘请一名工作人员,上百人申请这个空缺位置,西奥也递上了申请书。最后只有西奥等 15 人获得面试的机会。坎福特大学地处一个小镇上,周围只有一家旅馆,由于住客骤增,单人房间 只好 两人同住。和西奥同住的是一位年轻人,叫亚当斯,足足比西奥年轻 20岁。亚当斯自信心很强

27、,且有一副洪亮的嗓音,旅店里时常可以听到他朗朗的笑声。显而易见,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 校长及评选小组对所有的候选人进行了一次面试。筛选后只剩下西奥和亚当斯两人了,小组对聘请谁仍犹豫不决,只好让他俩在大学礼堂进行一次公开的演讲后,再行决定。演讲题目定为 “古代苏门人的文明史 ”,演讲时间定于三天之后。 在这三天里,西奥寸步不离房间,废寝忘 食,日夜赶写讲稿。而亚当斯不见有任何动静 酒吧间里依旧传出他的笑声。每天他很晚才回来,一边问西奥的讲稿进展情况,一边叙述自己在弹子房、剧院和音乐厅的开心事。 到了演讲那天,大家来到礼堂,西奥和亚当斯分别在台上就坐。直到此时,西奥才发现自己用打字机打好的讲稿不

28、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真是惊恐万状。 校长宣布,演讲按姓名字母排列先后进行。亚当斯首先出场。情绪颓丧的西奥抬头注视着亚当斯 只见他神态从容地从口袋里掏出讲稿,对着教授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开了。连西奥也暗自承认他有超人的口才。亚当斯演讲完毕, 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亚当斯鞠了一躬,脸上现出微笑,回到座位上去。 轮到西奥了。他情绪非常不好。要讲的内容都在稿子上,要另开新路是不可能了。他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唯有用低沉而疲乏的声音,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的演讲内容。等他讲完坐下来时,会场上只有零零落落的几下掌声。 校长及全体评选小组成员退出会场,去讨论聘任哪位候选人。礼堂内的人仿佛对决定的结果早已

29、有了数。 亚当斯向西奥擦过身来,用手拍了拍他的背,微笑着说道: “厄运呀,老兄。没办法,两者只选其一。 ” 这时,校长及小组成员回来了。 “诸位先生, ”校长 说, “我们做出了选择 聘任西奥先生 !” 所有的听众都惊呆了。 校长继续说: “让我把讨论的情况向诸位介绍一下。亚当斯先生口才过人,知识渊博,我们大家都很钦佩,我本人也为之感动。但是,请不要忘了,亚当斯先生是拿着稿子作演讲的,而西奥先生却凭着记忆力,把前者的演讲内容一字不漏地重复了一遍,当然,在这以前,他不可能看过那份讲稿的一字一句。我们缺的那项工作,正需要有这样天赋的人 !” 大家陆续走出了会场。校长走到西奥面前,见西奥脸上仍然露着

30、惊喜交集、不知所措的神情,便握着他的手,说道: “祝贺您,西奥先生。 不过我 得提醒您一句,日后在咱们这儿工作,可要留点儿神,别把重要的材料到处乱放呀! ”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第( 2)段中加点的词 “只好 ”,起铺垫作用,使后文故事的发展成为可能。 B第( 9)段中亚当斯对西奥所说的话,反映了他对西奥幸灾乐祸的心理。 C第( 13)段中画线的句子直接揭示了亚当斯落聘的原因。 D文章通过亚当斯和西奥的竞聘经历揭示了在竞争中应该靠真才实学取胜,不能投机取巧的道理。 E文章构思精巧,在情节的发展中对亚当斯及西奥多次对比,结尾 出乎意料

31、又在情理之中。 【小题 2】文章开篇介绍西奥先生 “生性温和,沉默寡言 ”, “记忆力惊人,而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请分别概括西奥及亚当斯的性格特点。 (6分 ) 【小题 4】小说情节发展到最后,西奥被聘任了, “所有的听众都惊呆了 ”,有人认为这个结局有悖常理,有人认为这个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 答案: 【小题 1】 DE 【小题 2】 开篇整体介绍西奥的性格特点,为后文的情节发展铺垫 。 “生性温和,沉默寡言 ”,为后文亚当斯演讲他的稿件时,

32、西奥并没有声张并揭发的情节铺垫。 “记忆力惊人 ”,为后文写其演讲时 “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的演讲内容 ”以及校长的评价铺垫。 “而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为后文在演讲前丢失稿件的情节铺垫。 【小题 3】西奥:沉默寡言,勤奋认真,温和忠厚。 (2分 )亚当斯:不劳而获、投机取巧、心术不正 (品质方面 ),沉湎娱乐 (生活爱好方面 ),聪明伶俐 (外在印象 ); 【小题 4】观点一:这个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这意料之外的结局在小说中有许多暗 示。 “单人房间只好两人同住 ”,亚当斯有作案的条件; 西奥 “三天寸步不离房间,废寝忘食,日夜赶写讲稿 ”,亚当

33、斯 “在弹子房、剧院和音乐厅 ”,对比着说明亚当斯布作案嫌疑; 演讲前讲稿突然不翼而飞,西奥 “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的演讲内容 ”,暗示亚当斯偷了西奥的演讲稿; 结尾,校长的话 “可要留点儿神,别把重要的材料到处乱放呀 ”表明这个结局的设置是在情理之中的。 观点二:这个结局有悖常理。 亚当斯比西奥年轻二十岁,聪明伶俐,有极强的口才,爱好广泛,综合素质方面优于西奥; 从亚当斯演讲时的表现及观众的反应看,亚当斯应该 获选。 “亚当斯首先出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开了。连西奥也暗自承认他有超人的口才。亚当斯演讲完毕,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道题我们首先要注意审题,

34、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 ”的两项, A 正确,但与 D 主题,及 E 文章的写作特色相比较,不够重要。 B不全面,也表现出他对自己胜出充满信心而沾沾自喜的心理。 C不是 “直接揭示,是含蓄的揭示。因此,相比较而言,最佳答案:应该是 DE。选 D得 3分,选 E得 2分,选 A得 1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正因为开篇介绍了西奥的性格特点 “生性温和,沉默寡言 ”,所以,后

35、文当他发现亚当斯偷窃了自己的稿件,他却没有声张这一情节才显得合情合理。因为 “记忆力惊人 ”,所以后文写其演讲时 “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的演讲内容 ”以及校长的评价才不显得突兀。 “而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才导致了讲稿的丢失。所以开篇部分的介绍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2分, 答上任意两点得 2分。 )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西奥的性格特点:从第一自然段可知他的性格特点是沉默寡言,勤奋认真,温和忠厚。另外,从他认真准备讲稿的情形也可以看出他的勤奋认真。( 2分)亚当斯的性格特点:从他偷取西奥讲稿据为己有,可

36、以看出其不劳而获、投机取巧、心术不正 (品质方面 ),从第四自然段,亚当斯整日混迹酒吧弹子房剧院等地,可以看出其沉湎娱乐 (生活爱好方面 ),从第二自然段可知他聪明伶俐 (外在印象 )。(以上 5点,答上任意 3点,得 3分)注: “记忆力惊人 ”演讲有口才,是写能力,不是性格。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判断一则小说的结局是有悖常理还是构思精妙,我们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主题、人物塑造情况入手来分析。从结构上讲,如果小说的结局与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浑然一体,那就是好的结局,反之则不佳;从深化主题的角度讲,如果小说的结

37、局能够升华文章的主旨,就是好的结局,反之不佳;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讲,如果小说的结局能够使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则是好的结局,反之不佳。就本题来说,如果认为结 局有悖常理,就可以从亚当斯这个人物表面表现出来的优秀一面来分析,可得结论;如果答案:选择 “构思精妙 ”,就可以从小说情节结构安排层层铺垫结局水到渠成来分析,自可言之成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 ,字公度。正统四年进士。英宗北狩 , 王摄朝午门,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请 族 振。锦衣指挥马

38、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 愤怒, 邰谒撤 粼唬骸叭舨芗榈常 锏敝铮 裆懈叶 ”且骂且 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王恐,遽起入, 率群臣随王后。王使中官金英问所欲言,曰: “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 ”王命出二人。众又捶杀之。当是时, 名震天下,王亦以是深重 。 王即帝位,也先犯京师,命 与王通、杨善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军。寇退,诏偕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 至,简士马,缮厄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景泰元年八月, 以疾还朝。寻命同都督佥事徐恭督漕运,治通州至徐州运河。明年冬,敕 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徐、和二州,又命兼理两淮盐课。 四年正月以灾伤叠见,方春盛寒,上

39、言: “请敕责诸臣痛自修省,省刑薄敛,罢无益之工,严无功之赏。 ”且引罪乞罢。帝纳其言,遂下诏修省,求直言。 先是,凤阳、淮安、徐州大水,道 相望。 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至是山东、河南饥民就食者坌 至,廪不能给。惟徐州广运仓有余积, 欲尽发之,典守中官不可。 往告曰: “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 ”中官惮 威名,不得已从之。 乃自劾专擅罪,因言: “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 ”帝复命侍郎邹干 赍 帑金驰赴,听便宜。 乃躬自巡行散振,不足,则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 出米。全活百八五万余人。 给事中萧斌、御史吕洪等,共荐 堪大用。帝

40、曰: “古人君梦卜求贤,今独不能从舆论所 与 乎? ”即召 为兵部尚书,命 简阅十二营军士。 以择兵不若择将,共奏罢营职八十余人,而慎 简 材武补之。 后引疾求退 ,居家二十年,弘治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明史) 注 狩:巡行、巡视 郏壕荆 坌:聚积,合。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请 族 振。族:灭族,刑及全族 B今独不能从舆论所 与 乎与:赞同,赞许 C帝复命 侍郎邹干 赍 帑金驰赴赍:赠送 D而慎 简 材武补之简:选择,选拔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王 果敢善断的一组是( 3分)( ) 愤怒, 鬯

41、撤 粼 督毛福寿、高礼军 至,简士马,缮厄塞 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 乃自劾专擅罪 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王 正直无畏,对邪恶势力毫不惧怕。 王执掌朝政时,王振的同党马顺、毛贵等非常嚣张,王 就与群臣一起将其打死了。此事在当时造成很大影响。 B皇上非常信赖王 ,时时委以重任,有时让其身兼多职。对王 的工作,皇上常给予较大自主权,让其自行处理。对王 的意见,皇上也总是乐于采纳。 C王 十分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他见灾害频发,就主动向皇上进言,请求下令责成众大臣自我反省,减轻百姓负担,不做那些无

42、益于百姓的事情。 D王 很有胆略,办事干练。凤阳等地因为水灾,饿死了很多人。他冲破阻力,挽救老百姓生命,不 单是当地人受益,邻近地区的一些灾民也得到了救助。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 5分) ( 2)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 5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1)老百姓眼看马上就要成为盗贼。如果不听从我的话 (开仓发粮 ),今后一旦有变乱,将首先杀了你,然后我自己请求死罪。 ( 2)广运仓储藏的粮食仅能维持三个月

43、,请命令判处死罪以下的罪犯,必须在受灾地区交纳粮食为自己赎罪。 【小题 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赍 ”做动词时有两个常用意项 “赠送 ”和 “携带 ”。从上文的 “因言: 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 ”可知,是在广运仓储备粮食不足的背景下, “帝复命侍郎邹干赍帑金驰赴 ”。本句中主语是 “帝 ”,谓语是 “命 ”,命邹干做什么 “赍帑金,驰赴 ”。也就是说这些帑金是皇帝给的,国家拨款,由此可以推断出, “赍 ”在这里的意 思是 “携带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4、 2】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督毛福寿、高礼军 ”表明皇上对王 信任与重用。 “乃自劾专擅罪 ”表明王 为了百姓不惜担责的精神。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 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A项中打死马

45、顺、毛贵等人时, 王还没有 “执掌 ”朝政,而只是 “代理 ”,这从第一段 “摄朝 ”及第二段开头 “王即帝位 ”可以看出来,属于信息错位;毛贵是嚣张,还是收敛,文中没有述及,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1)“且 ”译为将要,马上; “脱 ”译为如果; “若不吾从 ”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 “若不从吾 ”,译为如果不听从我的话

46、。译出大意给 2分; “且 ”“脱 ”宾语前置译对各给1分。 (2)“所储 ” “所 ”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意思是 “ 的 ”,在这里译为 “储藏的粮食 ”; “死罪以下 ”, “死罪 ”为里做动词,所以应译为判处死罪以下; “入粟 ” 译为交纳粮食。译出大意给 2分; “所储 ”“死罪以下 ”“入粟 ”译对各给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 理解 B。 【参考译文】 王 ,字公度。正统四年考中进士。英宗巡幸北方, 王在午门代理朝政,群臣以误国罪弹劾王振。读弹劾文书时群臣还跪在地上没有起来, 王让大臣们出去待命。众人都伏在地上哭泣,请求诛灭王振家族。锦衣指挥马顺是王振的同党,

47、厉声呵斥进言的人离去。王 十分愤怒,抓住马顺的头发大吼道: “你们这群奸党,罪当杀头,现在还敢这样 !”一边骂一边咬他的脸,众人一起揍他,马顺马上被打死了。 王感到害怕,急忙起身入宫,王 率领群臣跟在 王后面。王令宦官金英询问他们想说什么,王 说: “宦官毛贵、王长随也是王振的同党 ,请按法律处置他们。 ”王命令叫出他们两人。众人又打死了他们。当时,王 的声名震动天下, 王也因此事很看重王 。 王登上帝位后,也先侵犯京师,命令王 与王通、杨善守卫京城,提升 (王 )为右佥都御史,统领毛福寿、高礼的军队。寇贼败退,诏令与都指挥夏忠等人镇守居庸关。王 到任后,精简士兵和马匹,修缮险要的关塞,弹劾不

48、称职的将帅,营垒焕然一新。 景泰元年八月,王 因疾病回朝。不久,命令同都督佥事徐恭管理漕运,治理通州至徐州的运河。第二年冬天,命令王 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和徐、和二州,又命令兼管两淮的盐税。 四年 正月,因灾害接连出现,正是春天却很寒冷,王 进言说: “请下令责成众臣彻底自我整治反省,减少刑罚减轻赋税,取消无益的工程,严禁无功的赏赐。 ”并且自承罪过请求辞职。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下令反省,征求直率的谏言。 此前,凤阳、淮安、徐州发大水,路上饿死的人接连不断。王 上疏报告,还未等到答复,就开仓救济灾民。这时山东、河南来求饭吃的饥民一齐涌来,仓库的粮食不够供给。只有徐州广运仓有多余的粮食,王 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