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1769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 岸远烈舳疾幌嗤 囊蛔槭牵 )( 3分) A 给 予 /给 以 铜 臭 /无色无 臭 瓦 砾 /繁星闪 烁 B 强 迫 /强 制 下 载 /风雪 载 途引 擎 /风驰电 掣 C 刹 车 /刹 那 称 便 /称 心如意 粗 犷 /旷 日持久 D地 壳 /躯 壳蔓 延 /顺 蔓 摸瓜默 契 /提纲 挈 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读音依次为: j/gi、 xi、 l shu; B项读音依次为: qing/qing、 zi、 qn ch; C项读音依次为: sh ch、 chn chn、ung kun

2、;项读音依次为: qio、 mn wn、 q qi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见字音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语音题,包含对多音字、形近字的考查,因为A项有 “臭 ”, B有 “载 ”, D有 “壳 ”,因而难度调整得低了一点。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 A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一出,便在社会中激起 “千层浪 ”,而莫言自己则认为没想到受到了 不虞之誉 。 B目前我国经济趋稳的基础尚不牢固,一些不确定因素还可能带来新的冲击,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不可 等闲视 之。 C 1月 19日下午,刚从青岛到北京的 96岁刘锡禧大爷握着客运组

3、长张滤秋的手连连道谢,感谢她对自己的热情帮助和 具体而微 的照顾。 D如何使全球经济复苏,欧美在会前的态度可谓 南辕北辙 :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规模,欧盟则认为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更为重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等闲视之: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A.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与前面的 “没想到 ”重复。 C.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不合语境。 D. “南辕北辙 ”,指自身的行为和目的相反,与欧美两方语境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成语的能力 点评:整体上看,难度较高,一个冷僻词汇 “不虞之誉 ”,一个容易望文生义的词

4、语 “具体而微 ”,这样难度就高了。 现代文阅读 我们要奉行 “送去主义 ” 季羡林 鲁迅先生提出了 “拿来主义 ”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精华。同时,我们也拿来了不少的糟粕。 我曾提出了一个主张: “送去主义。 ”意思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的根据何在呢? 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四大发明是尽人皆知的,无待赘言。至于无数的看来似乎是细微的发明,也出自中国人之手,其意义是决不细微的。我只介绍一部书,人家一看便知,这部书是:阿里 玛扎海里的丝绸之路。 然而,日往月来,星移斗转,西方兴起了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遍及

5、全世界。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靠坚船利炮,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后来的帝国主义国家,靠暂时的科技优势,今天制裁这个国家,明天惩罚那个国家 ,其劣根性至今没有丝毫改变。 现在屈指算来,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是,仍然有许多精华,他们没有拿走。比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眼前全世界大声疾呼的环保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人“征服自然 ”的恶果,中国的 “天人合一 ”思想,如能切实行之,必能济西方之穷。另外,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而获得成功,对世界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价值。 这些东西如珠子在前,叫人家,特别是西方,却偏不来拿。怎么办

6、呢?你不来拿,我们就送去。 我们首先要送去的就是汉语。 “射人先 射马,擒贼先擒王。 ”汉语是 “王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部分和现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国人要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外国人要想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首先抓汉语。因此,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首先送出去的也必须是汉语。 此外,汉语本身还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我在工作中发现:汉语是世界上最短的语言。使用汉语,能达到花费最少的劳动,传递最多的信息的目的,汉语之功可谓大矣。 说来说去,一句话:我们要奉行 “送去主义 ”,这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我们首先要送出去的就是汉语言文字。 ( 选自对外汉

7、语教学回眸与思考,有删改) 【小题 1】试从文中找出作者主张 “送去主义 ”的根据。( 6分) 【小题 2】试理解文中 “天人合一 ”的含意及其在环保方面的意义。( 6分) 【小题 3】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论述 “送去主义 ”的作用。( 6分) 答案: 【小题 1】 西方人拿走了我们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却成为他们掠夺、征服、控制世界的武器,我们现在要送去中国精神文明中的伦理纲常,用 “和 ”文化影响西方。 中国的 “天人合一 ”的思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起到积极作用,在环保方面济西方之穷。 改革开放,由 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而获得的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价值。 汉语具备一些其他语言

8、所不具备的优点,汉语是世界上最短的语言,使用汉语,能达到花费最少的劳动,传递最多信息。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即得满分) 【小题 2】天人合一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2分) 环保方面: “天人合一 ”的理念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对自然的改造,要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自然为人类服务,我们要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 4分) 【小题 3】 “送去主义 ”指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体现 了一种宽广的胸襟。 奉行 “送去主义 ”可以增强中外文化交流,加强中外人民的理解和友谊。 送去和文化,对于消除民族间的隔阂与对立,促进世界的和平将起到不可估

9、量的积极作用。(每点 2分,答对 3点即得满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章的核心观点就是 “送去主义 ”,所以,本题的实质就是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和概括。对文章进行梳理以后,我们知道文章主要说了四个方面(四个理由,或者说四个论据): 1、以前拿去物质,现在必要送去文化; 2、天人合一能解决西方环保问题; 3、市场经济能为他国提供借鉴; 4、送去汉语,汉语简明,言简 义丰,弘扬文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难度适中,学生在条理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清晰的看出文章的思路,一般的,大家的文章思路都是很清晰的,所谓 “深入浅出 ”,大道化为 “浅谈 ”,就是这个意思。 【

10、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用 “寻章摘句 ”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在文章中,与本题要求先关的文字只有一句,因此,学生要结合现实,结合所学进行理解和分析。应该说“天人合一 ”这个概念并不难理解,意思也很清楚,就是 “自然和人 ”和谐共生,这样理念和信息,我们在媒体中也经常接触。萨顶顶的万物生就是这样的艺术作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能力 点评:难度适中,学生还是能根据自己的所学,平时的阅读和积累理解词语,并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分析的。 【小题 3】 试题分析: “送去主义 ”的作用就隐含在每一个理由当中,只要认真筛选,同学会很清楚的看出 “送去主义 ”的作用: 1、我们送去文化精髓

11、,可以改变其劣根性;2、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解决日趋恶劣的环境问题; 3、送去文化,加强文化交流,消除隔阂,带来和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学生要在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每一个论据之间的关系,并深入 体会作者 “送去主义 ”内容(也就是送去什么)的基础上,才能分析筛选出这些信息。 棉花被子 衣向东 (1)有些物品被我们珍藏着,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并不是因为它们多么稀奇贵重,而是其中融入了我们太多的情感。比如一支钢笔,一本书,一枚发卡,等等。马宁珍藏的是一床棉花被子。 (2)马宁二十年前跟妻子赵薇结婚的时候,他的家乡马湾镇还不是风景旅游区,街道狭窄屋舍落败,

12、一砖一瓦都显得那么寒酸。有一条水路和一条旱路通往马湾镇,水路不宽,旱路崎岖,把满眼的青山绿水,封闭在山峦叠嶂的一团宁静中。南方湿润的空气和缭绕的山雾,使 得门前青石板上的苔藓,一年年滋蔓着。每年入冬之后,日子就阴冷得很了。 (3)赵薇是北京部队大院出生的女子,对南方阴冷的天气,难免有些不适应。马宁说: “你别担心那边冷,我早就写信告诉我妈,让她缝做一床新棉花被子,冷不着你。 ” (4)赵薇知道这件事情对马宁的重要性,她就不再说什么了,跟随他走进南方阴冷而灰暗的小镇。 (5)马宁的母亲按照儿子来信的要求,选用了上等的新棉花,缝做了一床棉被。白棉布的被里,大红的缎子被面,密密实实的针脚,看上去非常

13、讲究。她怕冻着了北京来的儿媳妇,被子里垫了厚厚的棉花。赵薇拥着被子,就 闻到了新棉花的气息,还有白棉布的香气。 (6)等到儿子儿媳离去后,母亲就很细心地收起棉被,把它保存在厚重的木箱里。南方的屋子潮湿,遇到好天气,她总要把棉被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棉花保持着蓬松细软的状态。 (7)马宁结婚的第二年,家乡发了一场洪水,环绕马湾镇的河流水位暴涨,淹没了屋前的石阶。母亲屋内的水漫过了床铺。她用塑料布缠裹着那床加厚棉被,抱在怀里,站在客厅的方桌上,整整站了六个小时。马宁的哥哥试图帮她接过棉被,她却不肯松手。 (8)屋前的柿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北京的儿媳始终没有回来。一 个夏天的晚上,

14、母亲突然主动把电话打到北京,说她想他们了。马宁说: “这好办,你到北京来住些日子吧。 ” (9)马宁就让哥哥把母亲送到了北京,母亲住了二十几天,就再也住不下去了,吵着要回老家。眼下南方正是梅雨季节,她老是担心木箱内存放的那床棉被潮湿生霉了。母亲到家的当天,就把棉被从木箱内倒腾出来,果然挨近木箱底部的棉被子,有些潮湿,她急忙把被子抱出去放在阳光下晾晒。 (10)这样又过了两个春秋。有一天母亲晾晒被子的时候,因为胸闷气喘,竟没有力气将被子搭在铁丝架上了。母亲心里就恨自己不中用,知道自己活不太久了,禁不 住抱着棉被子,蹲在地上哭了。 (11)也就是这个冬季,母亲在一个阴冷的雨天走了。在母亲生命最后的

15、日子里,马宁的姐姐一直守候在病床前。母亲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 ” (12)马宁赶回家处理了母亲的后事。马宁的姐姐就把关于棉被子的一些细节,详细告诉了马宁。姐姐说: “妈说,要是以后赵薇回来,让她放心地盖那被子,还软乎呢。 ”马宁把棉被带回了北京。尽管他居住的楼房一年四季都很干燥,但他还是经常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把棉被子放在阳台上晾晒。有时候他也陪伴着棉被,坐在温暖的阳光里,想一些 很久远的事情。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 (13)棉被因为吃足了阳光,贴在他脸上的时候,就更加柔软而温暖了。 【小题 1】 “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

16、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 ”请联系全文,说说这 “泪水 ”中包含了些什么。 (4分 ) 答:_ 【小题 2】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作赏析。 (4分 ) 答:_ 【小题 3】文中多次写到母亲晒棉花被子的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6分 ) 答:_ 【小题 4】联系文章及实际生活,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像 “棉花被子 ”一样的东西,请作简要的说明。不少于 50字。 (6分 ) 答:_ 答案: 【小题 1】泪水中既包含着对没有能够经常回家看望母亲的悔恨之意和自责,又包含着感受到母爱的幸福,更含有对母亲的思念和 “阴阳两隔 ”的落寞和无奈。 【小题 2】这里的环境描写突出了马宁

17、家乡的衰败与封闭,为下文北京媳妇呆不久作铺垫;突出了江南的潮湿和阴冷,为下文写母亲缝做棉被和晾晒棉被作铺垫。 【小题 3】 情节设计方面,一次次的晒棉被给读者制造了悬念 儿子、儿媳什么时候会回家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人物形象方面,多次的晒棉被这一行为,表 现了母亲的淳朴与慈爱,把媳妇的话当作一辈子的诺言去坚守,把对儿女的爱都浓缩在每一次的 “晒 ”中; 主题方面,反复出现的情节,强调表现了母亲深沉而质朴的牵挂与关爱,同时也表现出母亲渴望团圆共享天伦而不得的伤感。 【小题 4】本题属于开放题,能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泪水是情感的表达,泪水里包含的情感作者没有明说,但是已经融在

18、前面的故事里了:文章的主体讲了三件事:马宁结婚前后只回了一趟家,因为,他的妻子怕南方的阴冷;母亲为了让儿子、儿媳不受冷而时时惦记晒被子;母亲病逝,最终也没有等来儿子儿媳,临终仍不 忘晒被。那么感情都在这三件事情中。第一件,马宁只回家一趟,显然,他有一种内疚,一种深深的自责,他为了妻子,把娘的牵挂放在一边;第二件,娘时时惦记晒被,说明娘的深爱,那种无言的爱;第三件,母亲病逝也没有等来马宁,从此母子阴阳阻隔,马宁内心充满了悔恨、无奈、哀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情感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学生还是如果不能细致梳理文章的主体内容,那么,情感就不能分析全面。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答出对母亲的愧疚,第二

19、三点难以分析。 【小题 2】 试题分析:景色描写在小说和散文中的作用有交叉,在散文中,主要是衬 托人物形象,为下文做一些衬托或者铺垫。本文第二节的景色描写,主要突出马湾镇的封闭和阴冷,这样,马宁媳妇不愿去,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另外,正是因为这样的阴冷,下面的母亲惦记晒被子才成文重点,才能用这样的细节描写寓含母爱这样的主题,母亲的举止也才能让人理解,让人动容。所以,都是为下文做铺垫。 考点:本题考查句段(景色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点评:难度不大,下面的马宁妻子的反应,母亲的行为都以此为依据,都是在此前提下的产物,学生只要把握文章情节的前后关联,铺垫是容易看出来的。 【小题 3】 试题分析:首先要

20、清除小说中情节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刻画人物性格。 2、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结构: 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三照应上文、点明题意 ;四是推动情节、用作线索。知道这个知识点,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我们不难看出,首先,在刻画人物上,通过母亲几次晒被子,表现母亲的慈爱和纯朴;其次,在主题上,母亲的晒被形象的表现母爱的深沉和炽烈,质朴和恒久,也表现那种母爱不被理解的感伤;最后,在结构上,母亲的晒被子正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线。 考点:考查小说中情节的作用 点评:难度很大 ,学生不知道这个系统的知识,或者只知道部分,都难以下手。分析或偏向,或不完整。 【小题 4】 试题

21、分析: “棉花被子 ”其实在文章中是一个感情寄托物和触发物,在生活上中,你有没有什么感情寄托物,让你想起一段往事,记起一个人,涌起一种情感。这些是本题答题的关键,注意,要在规定的字数内予以说明 考点: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的能力 点评:难度较低,不过要说的简洁、有理也不是很简单,首先要说出是什么东西,其次要说明这个物体为什么是情感寄托物。也就是要用简洁的语言说一个小故事。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 ,完成题。 汪应蛟,字潜夫,婺源人。万历二年进士。累迁山西按察使。治兵易州,陈矿使王虎贪恣状,不报。朝鲜再用兵,移应蛟天津。朝鲜事宁,移抚保定。岁旱蝗,振恤甚力。已,极言

22、畿民困敝,请尽罢矿税。会奸人柳胜秋等妄言括畿辅税可得银十有三万,应蛟三疏力争,然仅得减半而已。三十年春,帝命停矿税,俄中止。应蛟复力争,不纳。 应蛟在天津,见葛沽、白塘诸田尽为污莱,询之土人,咸言斥卤不可耕。应蛟念地无水则碱,得水则润,若营作水田,当必有利。乃募民垦田五千亩,为水田者十之四,亩收至四五石,田利大兴。及移保定,乃上疏 曰: “天津屯兵四千,费饷六万。俱敛诸民间。留兵则民告病,恤民则军不给,计惟屯田可以足食。今荒土连封,蒿莱弥望,若开渠置堰,规以为田,可七千顷,顷得谷三百石。近镇年例,可以兼资,非独天津之饷足取给也。 ”因条画垦田丁夫及税额多寡以请,得旨允行。 已,请广兴水利。略言

23、: “臣境内诸川,易水可以溉金台,滹水可以溉恒山,溏水可以溉中山,滏水可以溉襄国。漳水来自邺下,西门豹尝用之,瀛海当诸河下流,视江南泽国不异。 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咸得引以溉田。请通渠筑防,量发军夫,一准南方水田之法行之。所部六府,可得田数 万顷,岁益谷千万石,畿民从此饶给,无早潦之患。即不幸漕河有梗,亦可改折于南,取籴于北。 ”工部尚书杨一魁亟称其议,帝亦报许,后卒不能行。 光宗立,起南京户部尚书,天启元年改北部。东西方用兵,骤加赋数百万。应蛟在道,驰疏言: “汉高帝称萧何之功曰: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吾不如萧何。 夫给馈饷而先以抚百姓,故能兴汉灭楚,如运诸掌也。今国家

24、多难,经费不支,势不得缓催科,然弗爱养民力,而徒竭其脂膏, 财殚氓穷,变乱必起,安得不预为计? ”因列上爱养十八事,帝嘉纳焉。 应蛟为人,亮直有守,视国如家。谨出纳,杜虚耗,国 计赖之。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 汪应蛟传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岁旱蝗,振恤甚 力 力:力量 B若 营 作水田,当必有利营:开发 C 视 江南泽国不异视:比较 D汉高帝 称 萧何之功称:赞赏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汪应蛟视国如家、勤政爱民品质的一组是 ( ) (3分 ) 极言畿民困散,请尽罢矿税 近镇年例,可以兼资 视江南泽国不异 畿民从此饶给,无旱潦

25、之患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 因列上爱养十八事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汪应蛟在保定时不仅赈济灾民,还请求朝廷免除矿税,虽经多次据理力争,最终也没有实行。 B汪应蛟招募民众,大力开发荒地,改造盐碱地,既解决了军饷的问题,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汪应蛟建议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兴修水利,保证京城地区粮食自给,减少对漕运的依赖。 D汪应蛟担任户部尚书后,更是从爱抚百姓出发,主张不能竭尽民力,否则会引起社会的混乱。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因条画垦田丁夫及税额多寡以请

26、,得旨允行。 (4分 ) 翻译:_ _ (2)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咸得引以溉田。 (3分 ) 翻译:_ _ (3)财殚氓穷,变乱必起,安得不预为计? (3分 ) 翻译:_ _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1)于是筹划所需开垦荒田的壮丁数量以及可以充抵税额的多少上报请示朝廷,得到旨意同意实施。 (2)其余的象山中的泉水,地下的井水,到处都有,都能够利用来灌溉耕地。 (3)财产尽了百姓穷了,事变混乱一定会发生,怎么能不预先考虑? 【小题 1】 试题分析:力:得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推断具体语境中实词含义的能力 点评:本题最适合用

27、代入法,甚力,按照给出的解释,应 该是 “很力量 ”显然不通,所以本题难度不大。 【小题 2】 试题分析: 是汪应蛟对当地水源丰富的评价; 是汪应蛟引用的汉高祖刘邦对萧何的评价来说明善待百姓,安抚苍生比供应粮草更加紧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点评:首先,我们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是表现传主爱国如家、勤政为民的品质,既可以是正面表现,也可以是侧面表现。很明显 两句都是汪应蛟讲的话,一是说他辖区的水利搞得不错,一是引用汉高祖评价萧何的话来说明善待百姓,安抚苍生比供应粮草更加紧要。难度较高,可能不少同学在 上会出错。 【小题 3】 试题 分析: “最终也没有实行 ”错, “然仅得减半

28、而已 ”说明得到部分实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 点评:文章中的信息与设错点的信息有显著的差异,因此,本题难度不大。 【小题 4】 试题分析:语言点分析( 1)条画:筹划,请:请示,允:批准,句意通顺 1 分;( 2)所在:在的地方(到处) ,咸:都,句意通顺 1分;( 3)殚:竭尽,安:怎么,句意通顺 1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点评:三到翻译题都有一些难点,第一句中的 “条画 ”,第二句中的 “所在 ”,第三句 “氓 ”虽然不是语言点,但是也很难解释。 诗歌 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 10分) 水仙子 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

29、,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小题 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 “寻梅 ”的执着与艰难的。( 5分) 【小题 2】 “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 ”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5分) 答案: 【小题 1】前三句借时间的推移( 1分)和空间的不断转换( 1分),以及细节描写( 1分),写出了寻梅的执着和艰难。 “冬前 ”“冬后 ”是时间的间隔, “溪南 ”“溪北 ”“树 头 ”“树底 ”是空间的变换, “两履霜 ”是细节描写。( 1分) 【小题 2】 “忽相逢缟袂绡裳 ”采用了比喻(或拟人

30、)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曳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 3分)。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 ”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前三句分别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写作者的寻觅,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点 “两履霜 ”,鞋底上满是冷霜,显然是 一个细节描写,这个细节描写能表现作者寻觅梅花之苦,惟其苦才更能显示出他的执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分析、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点评:题目答题的范围非常清楚,只有三句话,学生可以分析的就只有三句,前三句的意思也很明白。所以学生能分析出空间变化,时间的推移等

31、等。但是“两履霜 ”这个点不易答出。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梅花,很显然,它们没有衣服 “缟袂绡赏 ”,所以断定是拟人,词中考到双句一般都是对偶,表达作者的心情,很显然的,抓住一个 “忽 ”字,写出了作者的惊喜,而酒醒以后,回到现实,独对梅花, 词人则表现了一种失落和孤独。 考点:本题是一道综合赏析题,既考查了学生赏析常见表现手法的能力,也考查了分析诗词情感的能力 点评:两种修辞方法的考查,比较简单,分析也比较容易;两种情感的分析前一种较简单,后一种情感比较难把握。酒醒以后回到现实的感受,要学生仔细品味才行。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5分 )

32、北京下岗工人廖丹因妻子患上尿毒症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为让妻子活下去,廖丹找人刻了医院公章,给妻子做了近 4年 “免费 ”透析,涉嫌骗取医疗费 17 2万余元。日前,廖某因诈骗罪受审,检方建议 判处其有期徒刑 3到 10年。 据悉,廖丹夫妻靠 “打零工 ”“低保 ”维持生计。而妻子尿毒症 “每月医药费就超过5000元 ”。但因 “妻子不是北京户口,不能享受北京市民医保待遇 ”,而 “让妻子回河北老家报销医疗费,身体也经不起来回折腾 ”,最后廖丹只能选择 “自费透析 ”。 读了这则新闻后,你有何感想,请说出来。 答: 答案:例 1:这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但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剧。如何让此类悲剧不再

33、发生,看来,医保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迫在眉睫。 例 2:医保体制的建立,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像廖丹这类贫困家庭,应该多分享一 些医保的阳光。 例 3: “私刻公章救妻 ”,于情可以理解,但于法不容。情理与法理如何才能做到统一,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者,该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时事点评类语言表达题,时事点评的核心是,针对时事中最有争议、最引人深思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要做到三有:有观点,有依据,有深度,合情理。本题的引人深思的部分显然 “医保 ”问题。针对这个核心提出看法,可以从廖丹的行为入手,也可以从制度入手,还可以从造成这一幕的真正原因入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在具

34、体语境中表达的鲜明、连贯、准确 点评:本题的难度 不大,但是有一点应该引起考生的重视,那就是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有时候埋头读书固然重要,抬头看路也很重要。不理解时事,不把握社会热点,谈问题可能会偏离核心。 请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 4分)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所记孔子言论,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形象生动,精练简洁,带有格言意味。孟子用语警辟,比喻精当,往往借助形象议论说理,深入浅出。庄子想象丰富,汪洋恣肆,总能为其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其他诸子散文,如墨子 荀子韩非子等,也都具有这一特色。 答案:先秦诸子散文的突出特

35、色是寓理于形,借助形象议论说理。 试题分析:文段包含两个要点:诸子散文都有突出特色,他们的特色分别是什么。所以概括、统领这段话应该包含这两个要素。那么特色究竟是什么呢?文段的最后,特别提到,都具有这一特色,可知,诸子散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从材料分析看,共同的特点就是用形象说道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答题技巧是合并同类,提取共同点,在整合信息时,还要注意就地取材,从文段中找现成词汇。这样不易出错。难度中等。 默写 补 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 1】斯是陋室, _。 (刘禹锡陋室铭 ) 【小题 2】 _,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小题 3】

36、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小题 4】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 5】 _,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_。 (苏轼赤壁赋 ) 【小题 6】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 7】 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答案: 【小题 1】惟吾德馨 【小题 2】无为在歧路 【小题 3】官盛则近谀 【小题 4】寻常巷陌 【小题 5】舳舻千里 横槊赋诗 【小题 6】奈何取之尽锱铢 【小题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试题分析:易错点:惟(唯),无为(无谓),歧路(写成 “山 ”旁),官盛(胜),谀(注意笔顺),巷陌(末),舳舻(写成 “户 ”),

37、 锱铢(写成 “纟 ”旁),摧眉折腰(催)(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易错点分布较多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基本功。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照要求作文。 姚明不但是篮球天才,而且是语言天才。他妙语连珠已不是什么新闻,比如 “打游戏可以重来,打球不行 ”。岂止是打球不行,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不可以重来的。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以 “没有彩排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示例一: 没有彩排 流逝的日子如枯枝花瓣的飘零,渐行渐远的是青春的纯情与浪漫,不记得曾有过多少风雨飘洒在眼前,风向在耳

38、畔,只知道未来在我脚下。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 现场直播! 儿时,我是一只蝴蝶,在天空里迷失,安静的飞。 是谁在风中牵着我的触角向前飞?这双手,是那样的温暖;是谁在雨中引领着我向前?这声音,是那样的饱含爱意 是谁,是谁,让我那么的眷恋,不愿再飞?是你们 我的爸爸妈妈!我人生的导师,生命的挚友。人生没有彩排,美好的童年只有一次,逝去的将珍藏在我的心中,成为最美好的回忆。我很幸福有一个温馨的家!成长路上,同样没有彩排。上帝是公平的,只有有限的机会才会让你愈发珍惜。 青春,我是一株依米花,在青春的巷口屋檐下生根发芽,奏响自己的青春赞歌。 伟大的文学 家冰心曾说过: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

39、明艳,却不知它当初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青春同样只有一次,没有彩排。即使我普通的犹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我也要寻找浪花的快乐。高中三年,转瞬即逝,倘若我不好好的努力,当初的梦想,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导,自己的未来岂不是梦一场!不过,梦再美也抵不过现实的残酷。依米花,我的理想之花啊!我不会轻言放弃,我要安安静静平平凡凡的拼完这三年!是你让我学会了坚持! 未来,我是自由飞翔的雄鹰,翱翔在璀璨的星空下,静听冰轮的呢喃。 儿时的欢乐萦绕在耳边,就是的 记忆浮现在脑海,青春的血泪奋斗,汗水与人生阅历,将会浇灌着我的依米花绚丽绽放!人生只有一次,没有彩排,也无需彩排。走过成长的小路,抚抚

40、触樱花的枝蕊,是未来,是梦想,推动着我前行的步伐,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积极! 人生错过的总比没有错过得多,不应歉疚,学会珍惜所拥有的;奋斗的道路苦乐交织,不应放弃,学会坚持你所追求的;成长路上,阅历的不断丰富足以让你看清社会,不必抱怨,学会积极的走自己的路,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试题分析:一、材料分析 “彩排 ”是一场节目之前的排练。通过彩排,我们可以发现节目中的不足和问题,找出节目中的疏漏和错误,并能适时进行弥补和改正。可是生活呢?人生呢?生活没有彩排,人生没有彩排。 二、含义理解 “没有彩排 ”是什么含义呢? ( 1)不可重来:走错了,无法挽回。 ( 2)不可复制:逝去了,无法重现。 ( 3)

41、不可预知:突发性,不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该怎样做?即对人生、对生活该有怎样的态度,采取 三、立意选择 ( 1)慎重走好人生每一步。因为人生没有彩排,不能重新来过。 ( 2)要精心规划自己的人生,选择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 3)要努力打拼,让人生精彩。认真走好每一天,不留遗憾。 ( 4)要珍惜时间 /青春 /生命等。因为时间 /青春 /生命不会重来。 ( 5)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一切,不逃避,不退缩,因为人生没有彩排,我们无法预知未来,该来的都会来,我们无法躲开。 ( 6)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四、精彩句段 1许多的事,成了败了还可以重来;许多的花,开了谢了还可以再开。唯有这鲜

42、活的生命,一出生就约定不可更改。哪怕它象一出戏,看幕布打开就得面对舞台。生命没有彩排,人生只有一次精彩,欢笑和悲伤靠 自己主宰! 2.人生如戏,可人生又有别于戏。它没有预演的机会,一旦拉开了序幕,尽管你如何地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所以,面对没有彩排的人生,我们一定要努力打拼,演绎自己人生的精彩。 3.面对人生,有的人小心谨慎,精心规划,以求自己有一个尽可能完美的人生;有的人却漠不关心,乱冲乱撞,直到自己无力地在生死边缘挣扎时,才懂得流泪。被乱涂乱画的人生,注定逃不过被丢金纸篓的命运,成为一张毫无用处的废纸。被细心描绘的人生,尽可能它并不是完美的,但它却可以得到命运的垂青和怜爱,成为上帝的宠儿

43、。所以,精心规划自己的人生吧, 慎重选择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4.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5.没有双臂的钢琴王子刘伟,凭不懈的努力练就一双灵活的脚,脚尖下流淌出令人沉醉又感动的灵魂乐章。他说: “人生,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 ”说的多么令人震颤而又发人深省。这不就是如何书写人生的最好诠释吗?果决地死去和精彩的活着,他选择了后者,并怀着没有彩排的信念努力实现每一刻的精彩。没有双手,他可以握住青春,没有双臂,他可以挽

44、起生命。一个瘦弱的躯体下,一个伟大的笔者正挥舞着巨大的毛笔书写每一刻的灿烂。 6.人生没有草稿,每一刻都应该精彩。我们不应寄希望于明天,应当活在当下,活在眼前,用全部的力量去完成当下的任务,精彩的度过当下的生活,这也许是人生的真谛。 7.人生没有彩排,每刻都很重要,把握年华! 8.人生非拍戏,没有胶卷来让我们重录;人生非游戏,没有机会使我们重新开始 ;人生非神话,没有那 “月光宝盒 ”带我们回到过去 .人生没有彩排,人生之路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因此 ,我们要慎重选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然后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不在时间里徘徊,不在岁月里蹉跎,不在挫折前止步不前 9.花败可以再开,戏不好可以重拍,可人生却无法重来,因为人生没有彩排,所以我们要活得更加精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点评:话题清楚明确,身体难度较低,但是要把立意写正,写高,比较困难。估计一般学生都会停留在 “走好每一步 ”, “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天 ”这样的层面上。视野较狭窄是大部分同学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