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1777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憎 ( zng)恨 处 (ch) 理 度 ( d)德量力安步 当 ( dng)车 B 谄 ( chn)媚 模 ( m)块循规蹈 矩 ( j)因 噎 (y)废食 C 创 ( chung)伤 咯 ( k)血长 吁 (x)短叹龇牙 咧 ( li)嘴 D 供 ( gng)职 褒 ( bo)奖钟灵 毓 ( y)秀 舐 (sh) 犊情深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度 du德量力 “度 ”只有和 “估计、推测 ”有关时读 du,其余 d B. 因噎( y)废食 D. 褒奖

2、 bo (褒禅山,课文中的) 考点: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难度不大。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课本中的居多,所以要掌握好课本的知识点,其中 “处(ch) 理 ”“度( d)德量力 ”“褒( bo)奖 ”等易读错,平时要有意识的记忆,此题可配合用排除法来完成。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17年前的唐伯虎点秋香令周星驰的 “无厘头 ”搞笑风格成为影史上的精典,也令身为该片的导演李力持声名雀起,成为香港红极一时的喜剧片导演。 B仰望夜 空,总是会有无可明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多么怀念幼时曾见的如金刚钻般闪耀的星辰,那些闪烁的光亮总能引起我们无限的的暇想。 C秋躁,是

3、美丽的秋天最让人烦恼的事情了。秋季天高气爽,空气中水分减少,此时,唇干口渴、咳嗽无痰、皮肤干涩等现象就显得很频烦。 D张艺谋执导的山楂树之恋在内地影坛掀起一股 “纯爱电影风 ”。纯爱电影中那些像初恋般淡淡而唯美的情感总是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精典 经典(权威性的经书引申出来) 声名雀起 声名鹊起(固定记住), B无可明状 无可名状 (名 说出) 暇想(带日和时间有关) 遐想(远,有走之旁), C秋躁 秋燥(火和干燥有关,足和急躁心理有关) 频烦 频繁(繁多)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点评:字形题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可以以词语的形式考,也可以放在句中考

4、查,后者较难一些,迷惑性比较强,在做题时,一定要细心,如果不明显,应逐句逐字的排查。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是怎么过除夕的?那是相当的有味,全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享受着美味佳肴,一边欣赏着中央台主办的联欢晚会,我们和全国人民 一起 守候着新年的来临。 B有些人真是胆大,打出一两万字半通不通的片段文字就能做出三四百页的大书来,而且书中的图片与文字根本就是 八竿子打不着 ,但这样的书就摆到书店里去了。 C南昌一家生产酱油的企业,一直在它们生产的酱油中添加人工色素、黏稠剂等,却大做广告说 “绝对没有任何添加剂 ”,这简直是 掩耳盗铃。 D江苏劳特斯集团总裁徐勤虎,一直在

5、 捉摸 怎么将中国的 “五行 ”之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进一步建成一种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 B八竿子打不着:比喻两方面关系很疏远,或者根本没有关联。 A一起,表同一处所; 一齐,表同一 时间。应用 “一齐 ”。 C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D捉摸应为 “琢磨 ”, “捉摸 ”侧重 “猜测 ”“预料 , “琢磨 ”则是 “反复思考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考查能力层级为 E 级。 点评:高考必考的内容,难度一般,双音节词一般考查近义词辨析,成语熟语一般考查其用法,尤其注意不可望文生义,注意使用对象和褒贬色彩,这些地方是出题的热点。 下列

6、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节前,股票指数围绕 2200点整数关口来回震荡,节后市场能否突破这一关口,维持强势上攻趋势,节假日期间出台的相关政策将 是关键。 B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 “制造型国家 ”向 “创造型国家 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C高中新课程改革自从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逐步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走向 “合作、探究 ”的自主式学习。 D在携程旅游网发布的 2012年清明小长假旅游人气排行榜上,三亚高居榜首,其中康年、万豪等亚龙湾片区酒店预订率近 90%以上。 答案: A 试

7、题分析: B 项成分残缺,在 “自主创新 ”后加 “能力 ”; C 项偷换主语,将 “自从 ”提到 “高中新课程改革 ”之前; D项前后矛盾, “近 和 “以上 任意去掉一个。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的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属于应用知识范畴,能力层次为 E,难度较高。 点评:此种题型难度较大,还是必考的题型,尤其是结构混乱、搭配不当等病句现象在高考中较难把握,需要学生平时有针对性的训练。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_。一连好几天, _,望它们于无声处

8、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_。 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句意思相同, 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 “不禁为之震颤 ”相呼应,故选 ; 句 “望它们 ”与下句顶真相连,更为连贯;根据语境 “它们于无声 处悄然散发 ”“寂寞 ”等,故应选与之照应的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中的连贯。 点评:这种题型难度一般,考生应该对选项中的句子作对比,看

9、看哪一句话更能自然地衔接上下文,做到前后照应,强调、句式要合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分) 一 方 阳 光 ( 1)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 “碉堡 ”里出生的。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 ( 2)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开在这面墙上的窗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这是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

10、地毯。 ( 3)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墩,摆在阳光里。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 ( 4)如果有人问母亲:你最喜欢什么?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我清楚记得一股暖流缓 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红润。 ( 5)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大概是暖流作怪,母

11、亲嚷着: “我的头皮好痒! ”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虱子,找白头发。 ( 6)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 ( 7)她的脚是冻伤的。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寒凛凛的水 气,从地下冒上来,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 ( 8)分了家,有了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 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元,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母亲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

12、什么,那猫睡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 ( 9) “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 ”我站起来,推她的肩。母 亲低头含笑,摇摇头。 ( 10)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 ( 11)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 ( 12)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 ( 13)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一双赤足埋在几寸厚的碎琉璃碴儿里面,无法举步。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梦中的我躺在母亲怀里,光着身体睡得很熟。母亲独立苍茫,汗流满面

13、,觉得我的身体愈来愈重,渐似下坠 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像 被琉璃碎片刺穿了。某种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 ( 14)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那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像是一个又陡又长的滑梯,没有尽头。我飞似的滑下去,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 ( 15)在难测的危急中,母亲大叫。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的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滑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 ( 16)于是,她有了混合着骄傲的哀愁。她放下针线,把 我搂在怀里: “如果你长大

14、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 ” ( 17)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家。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 ( 18)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 ( 19)母亲放开手凝视我: “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 (选自王鼎钧散文风雨阴晴,有删改) 【小题 1】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有何作用?( 4分) 【小题 2】第 自然 段中作者认为母亲最喜欢的 “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 ”。从第 至第 段文字来看,作者为什

15、么这样说?( 4分) 【小题 3】本文中母爱的表现有哪些?请分条简要概括。( 3分) 【小题 4】说说文章以 “一方阳光 ”为标题的好处。( 5分) 【小题 5】对文末母亲 “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为什么?(不超过 60字)( 5分) 答案: 【小题 1】 闭锁严密;黯淡阴冷 a由黯淡阴冷的感受起笔为下文出现的 “一方阳光 ”作铺垫; b由室内阴冷的环境起笔为后文写母亲受寒积下的脚痛伏线; c由四合房 的闭锁、严密起笔为后文写孩子必将 “成长 ”、 “远行 ”或 “挣脱 ”奠基。 【小题 2】 门内的一方阳光给大人孩子带来难得的温暖,令人惬意;

16、门内的一方阳光使母亲和她的孩子(还有爱猫)能团聚在一起,享受温情。 评分标准:本题 4分,每个要点 2分。 【答小题 3】 a在艰苦环境中操劳成疾; b在苦难中竭力庇护自己的孩子; c愿自己与孩子永远相偎相依; d盼望孩子成器而不惜被忘却。 【小题 4】 “一方阳光 ”象征着母爱的温暖和家庭生活的惬意,含蓄地表达出作品主旨; “一方阳光 ”串起母子间的诸多情事,成为全文的线索; “一方阳光 ”给 噩梦中的孩子以安全的呵护,增强了作品的意蕴; “一方阳光 ”是为孩子走向远方铺设的起点,具有哲理意味; “一方阳光 ”,传达作品意旨形象传神,用语富有诗意。 评分标准:本题 5分,答出三点且言之成理即

17、可。 【小题 5】(示例一)认同。尽管母亲希望孩子记挂自己,但在有深爱的母亲心中,比自己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前程与幸福。这种观点表现了母爱的博大与无私。(示例二)不认同。母亲是孩子的生命之根,无论孩子取得怎样的成就,真正懂得爱的母亲都应教育他们不能忘本。文中母亲的观点并不可取。 评分标准:本题 5分,观点鲜明 1分,分析得当 3分,表达通顺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 ”“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 ”里出生的 ”“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 ”可见,特点是闭锁,暗淡阴冷。 与下文出现一方阳光和阴冷作对比,和母亲脚受冻伤相照应,封闭和我要 “远行 ”作对比

18、。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欣赏作品形象,分析作品的结构的能力,是考查的热点。 点评:此种题型是经常考查的, 考生在组织答案:时最好用文中的词句来作答,分析某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形式( 铺垫 /伏笔 /引出下文 /总括下文等)和内容上来作答。 【小题 2】 试 题分析:分析 “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 ”中 “阳光 ”“门内 ”说明有温暖,有地点,联系 4-11段,母亲不愿占据我的位置和 “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 ”“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 ”看出母亲是为了让给我难得的温暖和重视团聚的心情。 考点:此题考查分析重点语句,赏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查的重点,难度一般

19、考生先理解了题干中的话,找出话的具有深意的词语去展开作答。 【小题 3】 试题分析:第七段中 “她的脚是冻伤的。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 ”。可见为了家整年劳作,积劳成疾。梦中庇护孩子,问我 “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 ” “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可以看出盼望孩子成器而不惜被忘却 。 考点:此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 点评:这是经常考查的题型,难度不大,考生要从整体上把握好作品形象,结合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归纳。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应从 “一方 ”“阳光 ”等方面解读,一方表示空间小,温馨, “

20、阳光 ”象征温暖、光明,给孩子以呵护。还具有诗情画意。 考点:此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 点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能传达出很多意义,要多方面赏析,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要求从形式(结构,表达)和内容(情感)上赏析,运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分析,考生不要遗漏要点,否则失分,要分点作答,难度一般。 【小题 5】 试题分析:这句话可以看出母亲在对待孩子的前途和自己的感受上更倾向于前者,这是一种博大的爱。赞同与否看你怎样理解,赞同与否都可以,关键要说出理由。 考点: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 判断和审美形象作出评价,能力层次为 D. 点评:此种题型较难,评价的倾向要结

21、合文本,要求考生从文学的本质和特征出发,发掘出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价值,当然可以自圆其说,切记对于明显违背常理的最好不去冒险,容易失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 ) 莫言在世界文化版图上为人们贡献了一种中国化的叙述图景 一种中国的地方性知识。 “檀香刑全书弥漫一种难以言状的血腥暴力感,然而这种暴力和血腥又是那样美,以至于当代文学理论界对此束手无策。如何解释这种特殊情况的 “美 ”,我们需要一种该地方性知识的内部逻辑。 ”而 这种逻辑的发现,我认为是 20世纪末,中国现代小说终于诞生了自己的典范作品的标志。 在语言上,我认为莫言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汉语言体式,展示一种方腔小说的可能

22、性,秦腔(贾平凹)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话的乡土小说,那种乡土无法发声的小说。秦腔好就好在,它是有声音的,这个声音,我数年前在莫言的檀香刑中就听到了,并且很赞赏,写文章传扬一通。我把莫言和鲁迅比,鲁迅的小说是没有声音的,里面的人不说话,因为没有知识、没有智慧,不配说话,也说不出话,或者,因为太有知识,太有思想,这种人看得太透,颓唐了,不愿意说话, 也不知道说什么好,阿 Q、闰土是前一种人, “在酒楼上 ”的 “孤独者 ”等人是后一种人,鲁迅小说里主人公的这种无声,和鲁迅小说的不能读,不能发音,是一致的。反过来,莫言小说在寻求一种声音,他的人物是唱着的,赵甲是一个没有什么知识、修养,更没有自觉意

23、识的人。但是,莫言对赵甲的处理,与鲁迅对阿 Q 的处理完全不一样。他让赵甲近乎狂欢化地发声,小说里充满了鸹噪,莫言把它定义为 “猫腔 ”。当然 “猫腔 ”是莫言想象的。秦腔也是如此,它是发声的,但是,它的声音要比 “猫腔 ”弱一点,所以它能被批评家们理解,或者准确地说,它能被那些评委 理解。 相比较而言,在语言上,莫言走得比贾平凹极端,尽管我认为这种极端,对于汉语小说的尝试来说,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也许正是这种极端,让莫言的在现代汉语创作上,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前辈们的路径,而且走得非常远。他彻底地摒弃了那种西化的知识分子语言,在中国民间语言的土壤上,建构了一种真正的汉语语言 我把这种

24、语言称为 “非普通话 ”的 “方音 ”语言。 莫言获奖,会成为很多人的论据,来论证我们作为现代文化大国的崛起、实现以及等等。但是,我想说的是,莫言的获奖,与其说是现代中国文化的胜利,不如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 失败,他正是一个站在现代启蒙文化、现代白话文创作的废墟上的一位作家,他显示的可能是汉语作为方言而不是作为普通话的胜利,他显示的可能是汉语小说作为民间说唱文学的延续、一种汉语叙事传统的胜利,而不是现代白话小说的胜利,他显示的是汉语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胜利,而不是一种普遍知识的胜利。 莫言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获奖的汉语作家,他的获奖,显示了一种文化自信的可能:汉语究竟在什么意义上是汉语,汉语小说究

25、竟在什么意义上是汉语小说?汉语小说如何对世界构成贡献? 也许我们应该暂时抛开价值判断,抛开 20世纪的种种政治鸿沟,从诺 奖中学会如何来看待我们自己的语言和叙事。 (节选自葛红兵文化大国的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 【小题 1】下列选项中符合对加点字 “声音 ”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小说阿 Q正传中 “阿 Q”那类人发自肺腑的对生活的感叹。 B是秦腔中人物喧嚣下的悲伤,热闹后的寂寥时那种综合性的乡土声音。 C是鲁迅小说中的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的那些无语与叹息。 D是对生活的聒噪,狂欢式的表演,犹如赵甲这个人物在行刑之前的叫嚣。 【小题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6、) A与贾平凹相比 ,莫言在语言上走得极端,这种极端与前辈的语言创作完全不一样,这让作者为之担忧万分。 B作者认为 “莫言的获奖,于其说是现代中国文化的胜利,不如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失败 ”,言外之意他不赞成这次诺奖的结果。 C莫言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依靠他所创造的独特的汉语言体式,作者将其称为“非普通话 ”的 “方音 ”语言。 D莫言的获奖,显示了一种文化自信,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语言和叙事。 【小题 3】下列不属于作者认为莫言能获得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他的作品中体现了许多中国地方性的知识。 B他继承和发展了鲁迅、贾平凹等人的写作技巧,并将白话文小说带向世界。

27、 C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对民间说唱文学的延续和汉语叙述传统的优势。 D莫言彻底地摒弃了那种西化的知识分子语言,在中国民间语言的土壤上,建构了一种真正的汉语语言 “ 方音 ”语言。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试题分析:首先知道这种声音是莫言要找的,并且已经找到的,是鲁迅小说贾平凹小说中没有的,由原文第一段的信息得出 “鲁迅的小说是没有声音的,里面的人不说话,因为没有知识、没有智慧,不配说话,也说不出 话,或者,因为太有知识,太有思想,这种人看得太透,颓唐了,不愿意说话,也不知道说什么好,阿 Q、闰土是前一种人, ”所以 A错误, “在酒楼上 ”的 “孤

28、独者 ”等人是后一种人,鲁迅小说里主人公的这种无声,和鲁迅小说的不能读,不能发音,是一致的 ”所以 C错误, “秦腔也是如此,它是发声的,但是,它的声音要比 “猫腔 ”弱一下,没有莫言那么极端。 ”所以 B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难度一般,考生要回到原文中,找出有答案:的区域,进行分析判 断,注意题支和题干(范围、指向)对照,看看说法有没有出入。 【小题 2】 试题分析: A文中并没有说到作者为之担忧的情况,无中生有, B并没有说作者不赞成这次诺贝尔奖的结果,无中生有 。 D“莫言的获奖,显示了一种文

29、化自信的可能 ”, “也许我们应该暂时抛开价值判断,从诺奖中学会如何来看待我们自己的语言和叙事。 ”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此种题型是高考必考的题型,做好此类题,应该根据选项找到原文信息所在位置,注意内容涉及的对象范围大小、说法是否绝对(注意 “可能 ”“有时 ”“大约 ”等这类的词)、不可无中生有等。 【小题 3】 试题分析:获奖是因为莫言的小说地方性的东西很强。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以推理得出 ACD都是正确的。 B项无中生有,没提到继承和发展了鲁迅贾平凹的写作技巧。 考点:此题考查归纳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 点评:此种题型是考试经常考的,难度一般,选 “不属

30、于 ”的 ,考生可以找出属于的,然后划掉,利用排除法找出答案:,切记不可想 反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小题。( 5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 “盍彻乎? ”曰: “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论语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 【小题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孔子与孟子共同的观点。( 1分) 【小题 2】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分别谈谈对上述两则材料中所反映出的政治观的理解。( 4分) 答案: 【小题 1】共

31、 同点:二者都强调了要注重民生问题,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注重百姓等相关词语皆可得分) 1分 【小题 2】第一则中反映了儒家的 “富民 ”思想。(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 1分)这种以 “富民 ”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加上自己的解读,语言合理即可得分)。( 1分)第二则中反应了孟子主张执政应以民为本,民心所向的思想。(获得天下有办法:获得老百姓的 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

32、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 1分)这在先秦时代可以说是十分先进的思想。(加上自己的解读,语言合理即可得分)(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论语中第二段最后一句是写百姓与君王富足的比较,孟子中说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二者都强调民心民生问题。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儒家经典的思想内容的解读。 点评:此种题型难度较大,要求读懂原文并且根据原文提炼观点,还要找准每段的侧重点,只要 能对儒家思想有所了解,不会偏离方向。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两则材料分别从物质和精神方面表达了治国理念。论语中强调了人民的富足(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

33、,君孰与足?)问题,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富足了,这样国家就好管理了,也就是说富国先富民。孟子强调的是民心, “得民心 ”, “得其民 ”, “斯得天下 ”也就是说想治理好国家要先获得人民的支持,以人民的意愿来考虑治国方略,这在今天也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所以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了。 考点:此题考查探究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的能力。 点评:这种题型不经常考,难度较大 ,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总结出政治见解,然后结合实际去探究,注意探究的角度,可以结合当代的治国方略来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9分) 与阮光禄书(清 侯方域) 执事,仆之父行也。神宗之末,与大人同朝,相得甚欢。其后乃有欲

34、终事执事而不能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大人削官归,仆时方少,每侍,未尝不念执事之才而嗟惜者弥日。及仆稍长,知读书,求友金陵,将戒途 ,而大人送之曰: “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汝至,当以为师。又有老友方公孔 荩 甑背执贪萦诖蚕隆!庇锊患爸词隆 爸两鹆辏 黾焦 词掠敕焦 感校 淼壁耍 欢 桓艺撸 词碌弊宰芬淦涔剩 槐仄脱灾 病 br忽一日,有王将军过仆甚恭。每一至,必邀仆为诗歌,既得之,必喜,而为仆贳 酒奏伎,招游舫,携山屐,殷殷积日不倦。仆初不解,既而疑以问将军。 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 “是皆阮光禄所愿纳交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 诸君者,陈君定生、吴君次

35、尾。此二子,皆为君之友。愿君道之以光禄之意,庶稍湔 乎。 ”仆敛容谢之曰: “光禄身为贵卿,又不少佳宾客,足自娱,安用此二三书生为哉。仆道之两君,必重为两君所绝。若仆独私从光禄游,又窃恐 无益光禄。辱相款八日,意良厚,然不得不绝矣。 ” 昨夜方寝,而杨令君文骢叩门过仆曰: “左将军 兵且来都人汹汹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左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 ”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而且恨之,欲置之族灭而后快也。仆与左诚有旧,亦已奉熊尚书之教,驰书止之,其心事尚不可知。若其犯顺,则贼也;仆诚应之于内,亦贼也。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 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士,而展转蹉跎,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

36、。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未必不悔,悔未必不改。 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心事未必不暴白。心事果暴白,天下士未必不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 仆今已遭乱无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独惜执事忮 机一动,长伏草莽则已,万一复得志,必至杀尽天下士以酬其宿所不快,则是使天下士终不复至执事之门,而后世操简书以议执事者,不能如仆之词微而义婉也。仆且去,可以不言,然恐执事不察,终谓仆于长者傲,故敢述其区区,不宣。 选自四部备要本壮悔堂文集 注 戒途:出发 贳 (sh):赊 湔( jin):洗濯 左将 军:此时为朝廷叛将 忮 (zh):嫉妒。 【小题

37、1】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执事,仆之父 行 也行,同辈 B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 重 之重,想念 C有王将军 过 仆甚恭过,拜访 D终 谓 仆于长者傲谓,以为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将戒途,而大人送 之 曰 巫医乐师百工 之 人 B 每一至,必邀仆 为 诗歌 如今人方 为 刀俎,我为鱼肉 C 仆乃知执事不独 见 怒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 见 放 D 果悔 且 改,静待之数年 王不行,示赵弱 且 怯也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回忆当年父亲嘱咐自己到金陵要拜访的人时没有提到阮光禄,说明父亲并不

38、欣赏阮光禄的人品德性。 B从此信中看出,阮光禄善于使用手段拉拢作者,想让作者去同有关人士说情解释,以表明自己是清白的。 C当作者明白王将军的意图时,感谢厚待的话语中主要为阮光禄着想,才不得不恳切表示同阮光禄断绝关系。 D文章最后一段告诫阮光禄,并写出我与后世议者对光禄的不同态度,提醒阮光禄善待天下士,不要留下骂名。 【小题 4】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左将军兵且来都人汹汹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左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 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 “是皆阮光禄所愿纳交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 ”

39、( 4分) (2)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未必不悔,悔未必不改。(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左将军兵且来都人汹汹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左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断对一处得一分,断错一处扣一分,得分不超过 3 分,失分不低于 0分) 【小题 5】 (1)王将军屏退左右告诉我说: “这都是因为阮大铖希望与你结交的缘故。阮大铖近来正受到诸位先生的辱骂。 ” (2)倘使一旦回忆天下名士之所以远离阁下的缘故,未必不感到后悔,感到后悔则未必不改。 【小题 1】试题分析:重:敬重 从 “当以为师 ”(向他学习)可以看出是敬重他不是想念他。 考点:

40、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力层次为 B(理解)。 点评:此题是必考题型,难度一般,翻译时应该结合上下文来推断,可以结合所学课文中的实词来迁移,一般是课内知识课外考。 【小题 2】 试题分析: A 代词,我;代词,这些。 B 动词,写;动词,是。 C 用 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如 “请见谅 ”;助词,表被动。 D都是连词,并且 点评:此题是必考题型,难度不大,做好这种题型应该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及归纳 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通过对比甄别,然后迁移到课外的试题上。 【小题 3】 试题分析: “主要为阮光禄着想,才不得不恳切表示同阮光禄断绝关系 ”不确切,应是委婉的言辞中表明与阮光禄断绝

41、关系的严正态度。 考点:这种题型考查的是考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这一考点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对文言文中的信息进行推敲,不放过任何疑点。 【小题 4】 试题分析 : 注意 “都人 ”和 “阮光禄 ”的表现,及 “云 ”和连词 “且 ”“子 ”作为断句的依据。 点评:这样的题型相对较难,注意三点:一注意重要的表示停顿的词语如曰云者也夫矣等,二注意动作的施动者和受动者之间的关系,三,根据整体内容划,分理清部分之间的关系,有的还要注意对称性的关系。 【小题 5】 试题分析: (1) 注意 “屏人(屏退左右) ”“是(这都是) ”、判断句(者也)、被动句(为 所)的翻译。 (2)注

42、意固定句式 “所以( 原因) ”“相远(远离) ”的翻译。 考点:此种题型考查的是文言句式的翻译。 点评:这是必考题,难度一 般,翻译时要注意关键的词和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并且总的要求是信达雅。 【参考译文】 阁下是我的父辈,神宗末年,跟家父一起在朝廷任职,相处得颇为融洽。这以后虽然始终想为阁下效劳而不能,阁下自己应当追忆其中的原委,不必我再赘述。家父被削职归里时,我还年少,每次侍奉左右,家父没有不忆念阁下的才华,而整日嗟叹惋惜不已。到我年纪稍大一些,开始懂得读书上进,便前往金陵寻朋访友。临上路时,家父为我送行并叮嘱说: “金陵有位御史名叫成勇,虽然对我来说是后辈,但我内心却很器重他。你到金陵

43、后,应当以他为师。还有一位老朋友方孔 荩 阌 贝 厦 莘盟 !碧富爸形刺峒案笙隆 业搅私鹆辏 黾 椒焦 笙潞头焦 际俏业母副玻 碛 巴 葳耍 欢 胰床桓遥 笙掠 弊约鹤芬淦渲械脑 颍 槐匚叶嘌浴 br有一天,忽然有位王将军来拜访,态度十分谦恭。以后每次来到,总要邀我写诗,得到之后,总显得那样高兴,然后为我买酒和邀请歌妓演奏,并呼来游船,带上登山的鞋,一起游山玩水。态度极其恳切,连续多天而无倦色。起初我不了解他的目的,后来因生疑而追问王将军。于是,王将军屏退左右告诉我说: “这都是因为阮大铖希望与你结交的缘故。阮大铖近来正受到诸位先生的辱骂 ,各位君子,就是陈定生君,吴次尾君,这两个人都是你的朋

44、友,希望你把光禄的心意告诉他们。幸能略加洗刷。 ”我严肃地辞谢他说: “阮大铖身居高位,又不缺少贵宾佳客,足以供自己玩乐,哪里需要用上这二、三位书生呢?如果我把你们的要求说给陈定生、吴次尾听,一定会再次被他们两位所拒绝。假若我私下独自和阮大铖交游,只怕对阮大铖又毫无益处。八天来承蒙尽心款待,可谓情深意厚,然而却不得不一刀两断。 ” 昨天夜里刚刚睡下,杨文骢县令敲门进来对我说: “左良玉的部队将要到来,都城里人们惶惶不安,阮光禄在清议堂扬言说,你跟他是老交情,而且 和他内外相接应,你为何不赶快离开! ”我才晓得阁下不单怨恨我,而且怀恨在心,欲使我灭族而后快。我和左良玉固然是老相识,但已遵照熊尚书

45、的教诲,写急信制止他东下,可他的心事尚不得而知。倘使他冒犯朝廷,那就是贼;如果我的确在内接应,也同样是贼。有志节操守的人都略知礼义,何至于心甘情愿作贼! 我私下感到奇怪的是,阁下常常表示希望结交天下名士,却反复无常坐失机会,以至于嫁祸于人使之灭族,这是很违背初衷的。倘使一旦回忆天下名士之所以远离阁下的缘故,未必不感到后悔,感到后悔则未必不改。果真感到后悔而加以改正,只要静待数年, 阁下的心事未必不会显露出来。心事果真显露之后,天下名士未必不会接踵而来。我果真见到天下名士接踵投靠到阁下的门下来,也一定尾随在后,陪礼谢罪,恐怕还不为晚吧? 由于遭受战乱,我如今已无家可归,如乘上小舟浪迹江湖,安置一

46、己之身并不难。只痛惜阁下已萌生忌恨之心,要是长久隐居民间则已,万一又得志上台,必将杀尽天下之名士,来报复你以往的积怨,那么这就使天下名士终于不再投奔阁下之门。而后代操笔著书以评论阁下的人,也不可能象我这样写得文词谦恭而意思委婉了。我暂且离开这里,可以什么也不说,然而只恐阁下不能明察原委,以为我对 长者态度傲慢,所以才敢于向阁下坦露自己的恳切之情,言不尽意。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7分) 听 筝(唐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 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

47、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 “抽弦 ”,急拨叫 “促柱 ”。 【小题 1】这首诗题目是 “听筝 ”,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2】颈联中有两个 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是哪两个字?为什么?( 4分) 答案: 【小题 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 “通感 ”)修辞( 1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 1分),通过对 “柳态 ”和 “啼鸟 ”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 1分)。 【小题 2】 “独 ”和 “空 ”( 1分)。 “独 ”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 1分), “空 ”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 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似逐 ”“ 如随 ” 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把声音写成“春风知柳态 ”“ 啼鸟识 花情 ”状,这是把声音描摹成看的见的,运用通感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从最后一联可以看出是写的离愁别绪。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诗词鉴赏中的艺术手法的赏析。 点评:此种题型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要掌握艺术手法包含的内容即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