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31777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届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届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届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届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翘 ( qio)楚 曲 ( q)笔缱 绻 ( jun) 载 ( zi)歌载舞 B 掣 ( ch)肘名 媛 ( yun) 慑 ( sh)服喁 喁 ( y)私语 C 锃 ( zng)亮开 涮 ( shu) 讪 ( shn)笑 舐 ( sh)犊情深 D压 轴 ( zhu) 晕 ( yn)车 哺 ( b)育一 哄 ( hng)而散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中 “绻 ”读 qun; C项中 “涮 ”读 shunshun; D项中 “哄 ”应读 hn。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语普通话常用字

2、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常用的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音近字。对于拼音,考生需要平时积累,可采用错题集归类识记法,如 A项 “翘 楚 ”、 “ 载歌载舞 ”C项 “开涮 ”D项中的 “晕车 ”为习惯性误读字; A项中 “缱绻 ”B项中 “掣肘 ”、 “慑服 ”, C项中的 “锃亮 ”, D项中的 “压轴 ”为形声字,其读音与声旁已完全不同,易读错,这些平时应多积累。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们在诵读诗歌时,要应声求气,涵泳诗韵,以求完美地 再现情、景、理、声交融的美妙诗境。 B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心浮气躁、急功进利

3、的不良风气,在这种风气的裹挟下,有的人也就身不由己,随波逐流了。 C儒雅内敛而不事张扬,孜孜以求而艰韧不拔,宠辱不惊而镇定自若,这种风范值得我们推崇。 D在诸多科学家眼里,科学与艺术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孪生姊妹,犹如人类文明史上的两朵奇葩,在真善美的百花园中争奇斗艳。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句 “应 ”应为 “因 ”; B句中 “急功进利 ”应为 “急功近利 ”; C句 “艰韧不拔 ”应为 “坚韧不拔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汉字字形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的是由同音字造成的易错现象,在识别时注意以义辨形。如 A项 “因声求气 ”的 “因 ”是

4、 “根据、依据 ”的意思,而不是 “应该 ”的意思; B项的“急功近利 ”的 “近 ”,指眼前,不长远,而 “进 ”则不是这个意思; D项中的 “坚韧不拔 ”中的 “坚 ”为 “坚定、坚决 ”之意,而 “艰 ”则为 “困难 ”之意。需注意的是, “坚忍不拔 ”“坚韧不拔 ”这两个词都有,但也不能随便用,前者指(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后者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法国谚语在西欧语言之间 尚且 可以实现直译,但由于中法文化差异较大,要准确地翻译成汉语很不容易。 B虽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实施多年,但每遇重大事故,有的地方政府还是

5、捂盖子 ,生怕家丑外扬。 C现在的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特长的培养,小小年纪就为他们报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担心孩子 别无长物 而输在起跑线上。 D高等教育对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引导学生成为社会认可的合格人才,应是大学 众望所归 的使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句不合句子间关系。尚且 ,表示进一层的意思。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 “况 ”、 “何况 ”等词相呼应。 B句捂盖子,比喻利用职权掩盖内部存在的矛盾斗争和坏人坏事。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句望文生义。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D句不合语境。众望所归,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

6、众的信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使用。对于熟语的使用正确与否的辨析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 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熟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促进节能家电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出台后,给家电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企业想在推广中占得先机,要靠规模优势和供需链优势。 B当前,古瓷器投资十分火热,但也有专家提出要理性对待,认为古瓷器至少要经过 5至 10年以上,投资才能有比较可观的回报。 C中国运动员伦敦奥运会

7、领奖服 “冠军龙服 ”闪亮登场,它在向世界输出中国龙文化的同时,也传达了中华民族 “爱好和平,共同发展 ”的理念。 D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全体农民的共同努力,外出务工农民只有创造更多回乡创业的机会和条件,农村才会充满长久不衰的活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句成分残缺, “推广 ”缺主语,据意可加 “节能家电产品 ”。 B句 “5至 10年以上 ”不合逻辑。 D句 “全体农民的共同努力 ”重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辨析语病除要掌握考试大纲里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外,还应注意句中可能出现的几类成分:两面词、否定词、数量词、代词、关联词、并列短语、

8、介词等等。 现代文阅读 西湖的风 柯灵 地上的乐园 早经失去,人间的天堂都已毁灭 我们的艺术家常常精通商业三昧;而商人却总兼有着名士才情。多谢那一片玲珑心机,如今我们闲情的士女,只要略略破费,在 “孤岛 ”上也得从容地欣赏沦陷了的西子风光了。 哦,这一带木头的雉堞,俨然是杭州城廓,围着一片扰攘与太平。灵隐古刹也建立在缭绕的脂粉香中了,虽然缺少些参天的古木,四周未凋的绿树,在游客的心里也该有些凉意?这里是紫霞洞,过去点儿还有飞来峰,人工的堆砌也居然不缺乏丘壑之胜;小沟里一样浮着游艇,且有着比湖上更加美艳的船娘。 “三潭印月赏中秋 ”,难得是团圆佳节,先别管世乱年衰 ,万人失所,我们也得有一夜狂欢

9、。你看着电炬下的长堤蜿蜒,楼台隐约,这一池子水还不够我们幻想的游泳吗? 伟大的匠心!先生,你们真使我不能咽下这一声赞叹了。 可是,我这不懂风雅的俗人,却无端的引起了忧烦。 你自然不会知道,我的家正在浙东,离钱塘江还不到百里,离乡和还乡那是道必经的津梁。在义渡的木船上望着连天烟水,我曾多少次因为出游和还乡的喜悦,在心里亲切地叫着它的名字,像叫着久别的亲友。去年秋天,钱塘江上架起了钢铁大桥, 那是个稀有的大工程,国家为它耗费过巨量的物力,无数人为它流汗,千余个工友因为工作被夜潮 卷去。 火车可以从上海一直通到我们故乡了。 可是谁知道现在成了什么样子?桥呢,毁了,当然。 我想得出那残断的骨架,在呜咽

10、的江声中傲然独对西风。堤岸寂静,除却天边的云树,沙滩上的铁蒺藜,江上失去了白色的帆影,岸畔也不见一个行人。夜来了,涛声拍岸。子夜的潮头狂怒地涌起,迎着下弦的月色,唱出它满腔悲愤。 自然你更不知道,杭州城里有着不少我的故旧和新知,湖上也曾有我繁密的屐痕,如今我还摸得出那一把欢喜与哀愁。杭州的街道在喧扰中也有着平静,一道柳荫掩映,只能给少妇在岸边捣衣的浣纱溪,象征着的正是杭州的情调。西湖是杭 州人的骄傲,那一湖的烟波,一堤的细柳,一带的层峦,诗人为它们倾倒,阔客为它们一时间也起了闲逸的心。而杭州人是吃了麦稀饭也要饿着肚子游西湖的。这些平静惯了的人,平常我讨厌他们,这一会却有了衷心的怀念。美色对于女

11、人,在乱世只有一面招揽暴客的酒帘,秀丽的湖山胜迹,在炮火下更不堪闻问,西湖的劫数,谁又能够想像呢?前夜有客自湖畔来,问起消息,他只有摇头与叹惋,眼睛泫然了,可是射出来的是愤怒和复仇的光。他说一切伤心都无从说起。 聪明的先生,我真佩服你们的机智。可是人的思想是奇怪的,你看,我的思路这一下子被引得多么辽远? 湖山如梦 说真的,一切到过杭州的人,他记忆里的湖山比你们创造的世界更阔更美。而现在西湖的风里是夹着血腥气的,我们闻得出。湖畔的一根草一朵花,我们也应当看得出那含愁的颜色。 告诉我,先生,我们几时能够到真的西湖,去看看那无边的烟水,或者,你可以告诉我们一点湖畔的真的消息吗?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八日

12、 【注】作者写作此文时,杭州已被日寇侵占。这一年,上海某电影公司举办了一个所谓的 “西湖博览会 ”,用布景搭出西湖风景,让 “孤岛 ”上海的士女游览,很多善男信女还去 “灵隐寺 ”进香,在上海滩引起了轰动。 【小题 1】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_ 【小题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含义。( 4分) ( 1)伟大的匠心!先生,你们真使我不能咽下这一声赞叹了。 (2分 ) _ ( 2)这些平静惯了的人,平常我讨厌他们,这一会却有 了衷心的怀念。 (2分 ) _ 【小题 3】作者是从哪些时间、空间的角度描述 “西子风光 ”的?( 3分) _ 【小题 4】赏析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3、 5分) _ _ 【小题 5】这篇散文以 “西湖的风 ”为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分) _ 答案: 【小题 1】 结构上承上启下。 奠定了忧烦、悲愤的情感基调。 答出 “承上启下 ”或 “过渡 ”、 “联结上下文 ”等,给 1分。答出奠定情感基调,给 1分;答出 “忧烦 ”、 “悲愤 ”等,给 1分。 【小题 2】( 1)( 2分) “伟大的匠心 ”,反话正说。看似赞美,实为嘲讽。景棚里的西子风光尽管匠心独具,却总是虚假,难改国土沦丧的现实,讥贬、忧愤之情溢于言表。 答出 “反话正说 ”或 “反语 ”给 1分,答出实际内涵、情感给 1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 2)( 2分) “

14、衷心的怀念 ”,曲折表达了对故土的真切怀念和怅恨、悲悯的复杂情怀。 答出含义给 1分,答出情感给 1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3】 “孤岛 ”上人工的 “西子风光 ”。 记忆里美丽的 “西子风光 ”。 想像中残破的 “西子风光 ”。 每点 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4】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 过描绘钱塘江景的萧条与天空月色的凄清,表 达了作者的伤怀、悲愤之情;通过描绘大桥骨架的傲然与钱江浪涛的狂怒,寄寓了民众不屈的意志和御侮的决心。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呜咽 ”的 “江声 ”、 “傲然 ”的 “骨架 ”、 “狂怒 ”的 “潮头 ”等,将景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

15、作者强烈的感情。 答出 “借景抒情 ”手法给 1分,分析合理给 1分;答出 “拟人 ”手法给 1 分,分析合理给 1分。表达流畅给 1分。 【小题 5】 题中的 “西湖 ”,点出文章抒写对象,失去的西湖也是沦陷的祖国大好河山的 缩影。 题中的 “风 ”,突破时空,引出虚景,即记忆 、想象和消息中的西湖,与眼前 人造西湖的实景形成对照,借以寄托黍离之悲。 与文中多处提到的 “风 ”呼应,结构上贯通全文。 与文末 “夹着血腥气 ”的 “风 ”照应,表达了忧愤之情和警世之意。 每点 1分 ,答对三点给 4分。表达流畅给 1分。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小题 1】试题分析:画线句子在文章中间,是

16、段首句。因此,它在结构方面的作用就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作用类题目答题思路一般比较固定,那就是从 “结构 ”和 “内容 ”这两个层面来回答就可以了。结构上,应 根据语段在文章中的位置来确立,如本题所给的语句它在文章中间,又是段首句,就可确写其在结构方面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也要注意其所在段或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 【小题 2】试题分析:先要明白这两句话的语境,即在原文中找到这两句话,再兼顾其上下文的文意。第一句单独成段,承上启下,通过下文可知这句似赞实讽, “伟大的匠心 ”应是反语。第二句在文章倒数第二段段落中。

17、从这句话的上文可其 “怀念 ”的内容:故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体会文中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常常蕴 含在语句中的一些重要词语中,比如本题中的 “伟大匠心 ”和 “衷心怀念 ”。因此,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一定要把握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而语句中关键词语的破解,其钥匙就是这个语句的上下文。所以理解句子的含义,那就要首先将句子在原文中找到,然后再去审视它的上下文。 【小题 3】试题分析:作者由孤岛上海人工找搭建的西湖风光,想到记忆中西湖美丽的风光,想象被日本铁蹄践踏下的西湖。可见作者所写的 “西子风光 ”,有眼前的(人工搭建)、记忆中的、想象

18、中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这类题目的解答,须对全文内容作认真的梳理,然后才能归纳概括。 【小题 4】试题分析:先看这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用了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这种表达方式。然后具体解说,最后指出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重要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赏析类题目的解答,其答题的模式也基本是固定的:具体指出所用的手法,具体解说,表达效果。从答题的情况看,学生最易在表达效果这一方面把握不准,或漏掉答案:要点。其主要原因是,不能联系上下文这个具体的语境,常常是就句论句;常常忽视了语句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 。 【小题 5】

19、试题分析:本题的答题思路是:从文章的内容上看,题中的 “西湖 ”,点出文章抒写对象,失去的西湖也是沦陷的祖国大好河山的缩影;从主题上看,题中的 “风 ”,突破时空,引出虚景,即记忆、想象和消息中的西湖,与眼前人造西湖的实景形成对照,借以寄托黍离之悲,表达了忧愤之情和警世之意;从结构上看,题中的 “风 ”贯穿全文, “风 ”又引出虚景,与眼前人千西湖的实景形成对照,也与文末 “夹着血腥气 ”的 “风 ”照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F级。 点评: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设置这类试题,一般 都是在考查考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如果标题用了修辞手法,能在这上面

20、作一下分析就更全面了。可结合以下内容考虑。文章标题的主要作用: 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近日,一项针对人们观看艺术作品时大脑情况的监控实验结果显示:观看一幅艺术杰作,会带给你类似热恋般的愉悦感。主持这次实验的是伦敦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森马 塞奎。在实验中,塞奎教 授在一个屏幕上向志愿者们展示28幅艺术史上的名家名作。与此同时,在一个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上,志愿者们观看名画时的脑部图像被扫描记录下来。 塞奎教授发

21、现,当人们观赏这些画作时,他们和愉悦感相关的大脑区域血液流量会增加。他解释说,观看艺术作品会引发大脑大量产生一种令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 一种叫 “多巴胺 ”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进入大脑表层的眶额皮层,从而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有趣的是,当你注视一幅伟大而美丽的艺术杰作和当你浪漫地爱上某人,你的大脑中受到刺激而产生愉悦感的部位是相同的。 而神经递质多巴胺以及眶额皮层二 者都通常被认为和欲望、喜爱的感受相关,可以唤起大脑中愉悦的感觉。它们常常和浪漫的爱以及非法吸毒的毒瘾有着紧密联系,对大脑产生愉悦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塞奎说: “当我们看到那些美丽的事物时,我们大脑中的愉悦反射中心的活动就会增加。在这

22、个区域中,会产生大量的多巴胺。事实上,大脑中的愉悦感受中心是需要被刺激的,这种感觉和爱以及欲望的感觉很接近。观赏画时这种反应是很直接的。 ” 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发现,音乐能引发大脑释放更多神经传递介质 多巴胺,让人体会到类似美食和金钱带来的愉悦。研究人员找来 8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都热 爱音乐,有时听到最爱音乐还会禁不住 “颤栗 ”。研究人员说, “颤栗 ”会让他们身体发生变化,比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体温上升、皮肤电反应改变。这些都是人心情愉悦的表现,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测量。 研究人员给志愿者播放古典、爵士等各种风格的音乐,其中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德彪西的月光等。志愿者听音乐时,

23、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和正子扫描,观察大脑活动情况。扫描显示,与听到一般音乐相比,志愿者听到最喜爱的音乐时,大脑纹状体中产生更多多巴胺。 研究人员认为,这代表期待音乐高潮以及真正高潮 到来都能让人产生愉悦感觉。这一研究结果也许能帮助解释为何即使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也能欣赏同一种音乐。 艺术基金会的创立者伊恩 麦克尤恩说: “一个国家的幸福感不是仅仅简单地由它的 GDP或者经济发展来衡量的。 我们的幸福必定和文化的富有紧密相连 。 ” 【小题 1】下列有关 “多巴胺 ”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多巴胺的产生、传递分别与大脑纹状体、大脑眶额皮层有关。 B多巴胺属于神经传递介质,

24、能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并进而引起与愉悦感相关的大脑区域血液流量增加。 C享用美食与欣赏音乐相比较,大脑被刺激的部位、多巴 胺产生的机制、科学测量的手段是相同的。 D人们在欣赏自己最喜爱的音乐时,大脑会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有时还会禁不住 “颤栗 ”。 【小题 2】根据全文内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艺术为什么会令人愉悦? B赏画与恋爱:作用于大脑同一愉悦区域 C人们听到喜欢的音乐为什么感到愉快? D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能欣赏同一种艺术吗? 【小题 3】解读文末画线句 “我们的幸福必定和文化的富有紧密相连 ”。(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人们欣赏艺术时,

25、可以体验到高度的愉悦感。 欣赏艺术不仅能愉悦心灵,也能满足感官,让人得到幸福感。 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幸福,不仅取决于是否拥有丰裕的物质财富,更取决于是否享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每点 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无中生有。文章只是说 “音乐能引发大脑释放更多神经传递介质 多巴胺,让人体会到类似美食和金钱带来的愉悦。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对概念的理解,要抓住其本质特征,善于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此,要抓住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对各选项认 真比对,从而根据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小题 2】试题分析:其余的各项都不能准确全面

26、地概括本文的主要意思。 B项侧重大脑受到刺激而产生愉悦感的部分; C项,不全面,音乐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一个重要的例子; D项远离文章的主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做这类题目,必须认真地阅读原文,弄清文章的主题,这样才能较准确的拟定文章的标题或选出符合要求的标题。这篇文章以音乐、绘画等为例,阐述了为什么艺术能给人带来愉悦感的原因。拟题或选择标题时,都需抓住这点。当然 ,也应注意,文学作品、社科作品等,体裁不同,拟题也有不同的地方。 【小题 3】试题分析:这句话在原文末,一方面要结合全文主要内容:艺术能使人体验到高度的愉悦感;欣赏艺术不仅能

27、愉悦心灵,也能满足感官,让人得到幸福感。一方面还要联系这一句的上下文,这句在文末,解读时不能忘记它的上一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解答此题应先依据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地方,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题干在选文末段,通常表明有效信息主要在上文,但同时也不要忽视甚至丢掉本句话上一句所表现出来的意思: “一个国家的幸福感不是仅仅简单地由它的GDP或者经济发展来衡量的 ” 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幸福,不仅取决于是否拥有丰裕的物质财富,更取决于是否享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文言文阅读 江阴邑令战死 (明)李诩 六月廿三日,邑父母钱公晚出擒倭,被杀,从公者二十余人皆死。

28、 公先御之于石撞,矢尽继以瓦石,身被一箭,倭贼遁去。有团长吴兑死之,公祭以文曰: “鹤洲主 人悯吴团长之死也而吊之。呜呼,予以千人拒贼之来,千人走而予独后,汝以百人追贼之往,百人免而汝独死。噫,予幸而汝不幸耶!哀汝所以伤,予也,汝死矣,余哀而吊之,彼未死矣。 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 一劝一惩,风纪攸系,汝其有知,信予心而颔之。尚飨。 ”是文既书于轴,因无暇发,留于前库中。 公从兵宪 王公从古命,方率邑兵援靖江,不虞侵城之至也,得报,亟驰接战,身罹数刃,马跃陷泽中,不幸死。贼且持公首悬于营,募谍者得之,始克完殓。 夫公之死,非仓卒遘也,乃平日所素植也。夏季应支俸,己独不支,

29、曰: “民 伤如此,何以俸为 ”潜以印印其里衣,已预计郊原之莫辨矣。呜呼伤哉!始闻倭信时,各乡民拥入城者几万计,王公将不纳,钱公独挺身任之,而民得以不及于难。王与任公 同入城,万民齐声呼曰: “惟苏州任兵爷救得小民,王兵爷在此,我等无靠。 ”哭声震天,余所亲见,诚哉莫作乱离人也。识者曰: “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 。使王肯上下同心,以保民为计,钱公岂遽及此哉! ” 钱公名 ,号鹤洲,湖广显陵卫官籍,嘉靖庚戌科进士,中时年二十六,战死时才三十一岁耳。 【注】 兵宪 :领兵的长官。 任公:苏州领兵副帅任环。 【小题 1】对下列句子

30、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予心而 颔 之颔:点头。 B不 虞 侵城之至也虞:忧虑。 C身 罹 数刃罹:遭受。 D乃平日所素 植 也植:这里指埋下。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 而 吊之 吾尝终日 而 思矣 B汝 其 有知 宜 其 渥然丹者为槁木 C夫公 之 死 予犹记周公 之 被逮 D 以 保民为计 至通州,几 以 不纳死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钱 在抗倭斗争中的典型事迹及其死难经过与原因,刻画了一个果敢顽强、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形象。 B钱 不顾主将王从古反对,毅然挺身担责,接纳数万乡民入城

31、,使他们免于倭患,体现了他爱民如子的情怀。 C作者以倒叙手法开头,引发悬念,选取钱 的祭文、 “识者曰 ”等材料来组织篇章,使文章详略得当,文势起伏。 D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抗倭英雄钱 的钦佩之情,但结尾纯客观地交代其名号、籍贯、履历、年龄等,与此前描写显示的情感不一致。 【小题 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 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 【小题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 1)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 ( 4分) _ ( 2)民伤如此,何以俸为 ( 3分) _ 答案:

32、【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钱公之决于死 /亦王公有以激之 /当日因倭势大悍 /王公不欲出战 /仅侥幸城中 /钱公愤然跃马 /慷概赴之 /卒陷不测 对两处给 1分。误断两处扣 1分,扣完为止。 【小题 5】( 1)( 4分)不知道那些以前逃跑而未死的人与那些听到风声就逃避的人,是不是羞愧万分呢? 译出 “走而免 ”、 “闻风而避 ”、 “愧死 ”各给 1分。意思相近即可。语句通顺给 1分。 ( 2)( 3分)百姓困顿成这样,(我)凭什么领取薪俸呢? 译出 “伤 ”给 1分,译出 “何以 为 ”给 1分。语句通顺给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虞,应释为

33、“料想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这些诗词,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小题 2】试题分析: 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B项: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代词,那,那些。 C项都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项:介词,把; 介词,因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用文言虚词有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考

34、试大纲中列举了应掌握的 18个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可用已知词代入未知句中,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看意思是否一致。有时可通过虚词在句中的具体位置来判断。比如 “汝其有知 ”中的 “其 ”用在代词 “汝 ”后,据此可判断“其 ”的用法为语气助词。 【小题 3】试题分析: “结尾纯客观地交代其名号、籍贯、履历、年龄等,与此前描写显示的情感不一致 ”错。其一这是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其二其履历、年龄更可看出年少才俊,勇于献身,不更令人钦佩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综合分析能力。在做此类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把选项回扣到原文之中进行

35、对照,字字句句落实。 【小题 4】试题分析:抓住语段中涉及到的几个人物,根据句间意,以确立他们充当主语还是宾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 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 “我 ”),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 “你 ”)、彼、此、其、之(表示 “他 ”)。 【小题 5】试题分析:第一小句要译好 “走而

36、免 ”“闻风而避 ”和 “愧死 ”这几个关键词语。走而免:逃跑而未死。走,逃跑,免,免除(死亡)。闻风而避:听到风声就逃避。闻,听;风,风声;避,逃避,躲避。愧死:羞愧万分。愧,羞愧。第二个句子要注意固定句式 “何以 为? ”,何以,以何,凭什么。翻译的另一个难点是实词 “伤 ”。伤,困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注意对关键词的翻译,遵循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的原则,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5分) ( 1)子曰: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 卫灵公) (

37、 2)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卫灵公) 【小题 1】谈谈你对 “群而不党 ”的理解。( 1分) 【小题 2】孔子的 “矜而不争 ”与 “当仁 ”而 “不让 ”,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2】不矛盾。 “矜而不争 ”是指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争强好胜,不因私利与他人争逐; “当仁 ”而 “不让 ”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不推让。“不争 ”还是 “不让 ”,关键取决于面对的事情是否符合 “仁义 ”。 答出不矛盾给 1分,答出含义给 2分,答出区别给 1分。 试题分析: “群而不党 ”可从 “党

38、 ”字释义入手,据上句及语境, “党 ”为贬义,结党营私。至于第二小题的分析,应抓住句中 “矜 ”与 “仁 ”的理解:矜,此指庄重;仁,仁义。这里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讲的,不矛盾。 考点:本道考查学 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对经典文化的分析评价,理解文本的内容是关键。要尽可能地读懂文化经典的字面义,即使语段中有些字难以扫除,也应把握语段整体意思,并能抓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结合经典的一些思想进行理解和分析。 诗歌鉴赏 东阳路旁蚕妇 (宋)翁卷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田家三咏(其三) (宋)叶绍翁 抱儿更送

39、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小题 1】这两首诗都以 作为描写对象,均表达了作者对描 写对象 的态度。( 2分) 【小题 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 答案: 【小题 1】农妇 同情(每空 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2】第一首通过蚕妇两鬓风尘的肖像描写与采桑露沾身的细节描写,表现她们劳作的艰辛;又借蚕妇之口道出 “抽丝还人 ”的无奈与不平,突出劳动者内心的哀怨,似议非议,发人深思。 第二首选取 “抱儿 ”、 “送饭 ”两件最能表现妇女辛劳的事,用灶灰画鬓的细节描写,勾勒出勤俭爱美的农村妇女形象。以 “争信 ”的疑问语气,引出高门闺秀游乐场景,虚实对

40、照,形成忙与闲、清贫与富贵的鲜明对比,艺术上有很强感 染力。 第一首答出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给 1分,分析合理给 1分;第二首答出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给 1分,分析合理给 1分。语言流畅给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从诗歌的标题和诗歌的内容可以看出,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农妇。两首诗都写了她们的辛劳,同时第一首诗还写出农妇的哀怨,第二首还用了对比,进一步表现出农妇的辛劳。可见这两首诗均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同情的态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对诗歌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应坚持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的原则,结合整篇去 理解。 【小题

41、 2】试题分析:两首诗都是描写农妇的,其表现手法首先考虑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哪些:动作(细节)、肖像、语言、神态描写等,据此可作判断:两首诗都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第一首诗开头还进行了肖像描写,第二首诗还用了对比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 +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 (描写 )+叙 (描写 )什么 +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 +表达作用 (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 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42、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语言表达 某机构对 200名大二学生进行了以 “人文 读诗 ”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请根据表一、表二显示的调查结果概括现状,分析原因。要求简明、准确。( 5分) 表一:进入大学后诗歌阅读的数量 阅读数量 人数 所占比例 0首 28 14% 10首以内 102 51% 1020 首 64 32% 20首以上 6 3% 表二:你认为诗歌在当下的存在价值是(可多选) 问题选项 人数 所占比例 让人类获得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体验 53 26.5% 为物质社会增添精神追求 22 11% 反映人性的美德和光辉 32 16% 成为诗人

43、谋生的一种手段 75 37.5% 毫无价值 85 42.5% 【小题 1】现状概括 :(2分 ) 【小题 2】原因分析 :(3分 ) 答案: 【小题 1】现状概括:( 2分)表一显示,多数大学生读诗很少;表二显示,视诗歌为诗人谋生手段和认为诗歌没有存在价值的人数最多。 每个方面 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1】原因分析:( 3分) 多数大学生缺乏对诗歌人文价值、审美价值的认识。 多数大学生缺乏阅读诗歌的内驱力。 每点 1分,意思相近即可;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给 1分。 试题分析:现状的概括,是反映表格的表层意思,抓住表中数字所呈现的基本规律:表一读 10首诗歌以上的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可得出结

44、论:多数大学生读诗很少;表二两个数字最大,也可得出结论:视诗歌为诗人谋生手段和认为诗歌没有存在价值的人数最多。对这些产生的原因分析,应就表二的内容来概括完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图表的主要目的就是直观地表示,形象的展现,其外在具像一目了然,而图表转换成文字题,则是将有形的图转换成文字的一种语言运用表达题,或者说是将图表抽象化的一种综合能力题。这种题主要考测的是一种概括能力和推断能力,是用文字对图表进行说明、总结、评价的,在解答图表转换文字题时,要目光敏锐、思维敏捷、推断准确、归结得当,答案:明确简洁,文字高度概括,表述适度得体。 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文字

45、,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 60字)( 4分) 春天 读书声 雨声 河边 柳树 答案:春天拖着一双草青色的鞋,一路不跑,来到古城河边。河边响起孩子们清脆而悦耳的读书声时,雨水就 “哗哗哗 ”从教室的屋檐上奔泻下来,在河面上敲响起来。我们分不清哪是读书声 ,哪是雨声 ,它们都同样的稚嫩、清脆、曼妙 ,像河边柳树密集的新芽。 五个词语全用给 1分,两种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给 2分,语言表达流畅给 1分。 试题分析:从所给词语来看,所写的文字带有记叙、描写的成分。体现出这几个要素:时间:春天;环境背景:河边、柳树、雨;事情:读书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

46、根据所给的词语,写出相关内容。要根据题目所给显性要求与语境所给隐性要求,仔细思考,表达要注意围绕中心,紧扣语境。这种具有一定开放性又有一段限制性的题目,很能考查出考生的语文能力,值得重视。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分)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研究人员对开普勒采用充分利用数学对观测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对近代物理学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一事实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答案:示例:开普勒 采用充分利用数学对观测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 开普勒的研究对近代物理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研究人员对这一事实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每个短句 1分。符合原意、表达清楚即可。 试题分析:首先要认真地剖析这个句子,明白它说了哪层意思。从句子主干看,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对这一事实有了更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