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1783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 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孙策怒斩于吉道人后,病情日益加重。临死前,他取印绶授予孙权,并嘱咐说: “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 ”(三国演义) B众人在芦雪庵依题即景联句,宝玉因联句最少而被罚酒。宝玉喝得酩酊大醉,误入栊翠庵妙玉处,折下了庵中一枝二尺来高的红梅。(红楼梦) C吴荪甫在老家双桥镇建设 “双桥王国 ”的幻想,因农民暴动而破灭。吴荪甫随后与他人合作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继续做着实业救国的美梦。(子夜) D欧也妮把私房钱送给堂弟后,很担心被父亲知道。后来

2、,她从母亲坚定的目光中汲取勇气,面对父亲的逼问,她反唇相讥。(欧也妮 葛朗台) E在临刑忏悔仪式上,克洛德无意中望见了远处阳台上的弗比斯,便咬牙切齿地对爱斯梅拉达说: “得啦,你死吧!谁也别想得到你。 ”(巴黎圣母院) 答案: B、 D 试题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 情节和人物形象。本题 B项,应为 “众人认为要罚得又雅又有趣,李纨便要宝玉去栊翠庵妙玉处取枝梅来。宝玉喝过热酒,独自一人前去取回来一枝二尺来高的红梅 ”。 D项, “从母亲坚定的目光中汲取勇气 ”应为 “在爱情中汲取勇气 ”; “反唇相讥 ”应为 “一声不吭 ”。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

3、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喜剧,自世界三大古老剧种 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成型之时便开始发源。古希腊著名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的多部重要的喜剧作品,如鸟、蛙等,对雅 典城邦的重大政治社会问题进行批判和议论,与雅典市民社会初建的精神不谋而合;印度最伟大的梵剧沙恭达罗中,多处穿插喜剧角色的独白表演,以独具艺术魅力的手法讽刺着世袭制;在中国戏曲中,主要以 “丑 ”这个角色行当承担喜剧任务,对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尤其是封建统治阶层的昏聩,进行淋漓尽致的揶揄调侃。可以说,针砭时弊,以幽默的形式揭露现实社会中陈旧的、非理性的、荒诞的

4、现象,喜剧精神自发端起便坚持着现实主义的本质。历经多少个世纪的流变,从戏曲到话剧,从曲艺到影视剧,凡有喜剧因素大放光彩的地方,必能深刻感受到针砭时弊这一现 实主义精神。 文艺学家诺思罗普 弗莱如此解释喜剧的运动方式:喜剧冲突是新旧两种道德力量或社会势力的冲突,是从一种社会形式走向另一种社会形式。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也曾指出: “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 ”揭露假、丑、恶的东西,以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对社会生活中腐朽、落后的现象进行无情鞭挞或者善意批评,喜剧的审美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对现实的敏锐力和巨大的勇气。幽默,轻松,诙谐,喜剧所呈现出

5、的外在形式特点,更表明喜剧精神所达到的拈花微笑的态度。乐观主义精神是喜剧 精神另一个重要方面,认识生活,更勇于承受,善于反思,相信人的力量,以更高的智慧在现实生活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难以摆脱的烦恼中,保持清醒,保持理性,在嬉笑怒骂中传达一种更为深沉的快乐。 喜剧不应仅仅是滑稽逗笑、语言嘲弄或对社会表象简单夸张的再现。中国喜剧一直坚持着深刻的现实主义。著名戏剧大师陈白尘先生的作品升官图,把官场交易、官僚政治的复杂与丑恶揭露无遗,相对于角色人物可笑的言行举动、故事情节的荒唐与巧合,作品的生命力更基于对国统区官场现实深刻的思考,它甚至揭示了永恒的人本困境。当前,争论谁才是舞台的 “一代宗 师 ”,哪部片

6、子堪称 “喜剧之王 ”,何种表现形式为观众所接受,以及哪句 “俏皮话 ”容易出彩,都或多或少偏离了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喜剧作品要保持对现实的敏锐程度,对复杂现象的认识能力,保持更高的机智与理性,才能回归真正的喜剧精神,赢得观众认可,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小题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戏曲中 “丑 ”角承担着喜剧任务,对戏曲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淋漓尽致的揶揄调侃。 B喜剧发源于世界三大古老剧种。从戏曲到话剧,从曲艺到影视剧,喜剧因素大放光彩。 C喜剧幽默、轻松、诙谐,对社会生活中腐朽、落后的现象进行无情鞭挞或者善意批评。 D喜剧作品

7、必须保持对现实的敏锐程度和对复杂现象的认识能力,保持更高的机智与理性。 【小题 2】喜剧精神指的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2分) 答: 【小题 3】请简要概括末尾一段的行文思路。(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现实主义(或:针砭时弊); 乐观主义。( 2分,各 1分) 【小题 3】先承接上文;然后从正面举例论证中国喜剧一直坚持 着深刻的现实主义;接着从反面分析当前喜剧的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回归真正的喜剧精神的办法。(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先确定各选项内容在文中的相关区域,然后再仔细对照两者之间的意思有无差别。本题中,与 B项相

8、关的原文在第 1段,原文是说,喜剧自世界三大古老剧种成型之时便开始发源,可此项却说 “喜剧发源于世界三大古老剧种 ”,显然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必须先将原文中关于 “喜剧精神 ”的论述筛选出来,然后进行归纳 概括。文本对喜剧精神的论述散见于原文的三个自然段,从第 1段可归纳出 “现实主义精神 ”,从第 2段中可归纳出 “乐观主义精神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把握文章思路一类题目,应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逐段(有时甚至逐个居群)概括内容。本题只要求概括末尾

9、一段思路,可将此段内容进行逐句概括,这样便会一目了然了。第一句 “不应仅仅是 ” 承接上文所谈的“乐观主义 ”,转入 “中国喜剧一直坚持着深刻的现实主义 ”的话题,再以升官图从正面举例,又从反面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 出解决办法。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15分) 齐白石衰年变法 王开林 五十七岁时,白石老人仍然有衰年变法的勇气,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敬佩。年近花甲,别的画家早已守成,门户守得严严紧紧,连只蚂蚁都休想钻进去,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一改轻车熟路的画风,去追求遥远陌生的艺境。 白石老人衰年变法,起因于他对自己的工笔画

10、越来越不满意,且看他如何说:“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 ”“ 余昨在黄镜人处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余五十岁后之画,冷逸如雪个,避乡乱窜于京师,识者寡,友人师曾劝其改造,信之,即一弃。 ” 近人胡思敬说: “大约文艺之士或传或不传,亦各有命,非可以力争。死后得一知己,胜于生前十倍。 ”其实,生前能获知己才是艺术家之大幸。齐白石勇于衰年变法,外界强有力的 赞成者和推动者是同时代的大画家陈师曾。陈师曾在欧洲学习的是西洋油画,但中国画的造诣也十分了得。他凭仗慧眼和法眼看出,齐

11、白石具备天纵之才,若打破定式,往大写意方向发展,精进数年,成就未可限量。 几经琢磨,白石老人豁然悟出 “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传神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他曾告诉弟子娄师白:“书画之事不要满足一时成就,要一变百变,才能独具一格。 ” 赞成齐白石衰年变法的还有一位丹青高手,即以画马著名的大师徐悲鸿。白石老人在答徐悲鸿并题画江南一诗中写道: “我法何辞万 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谓我心手出怪异,鬼神使之非人能。 ”可见徐悲鸿对齐白石的评价不是一般好,而是非常高。在京城,他们曾多次合作,大幅大幅的泼墨画,绘完了,相对莞尔一笑,仿佛宇宙之大,唯使君与我耳。

12、有陈师曾和徐悲鸿这样当世无几的国手在一旁大力鼓动和促成,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就勇气十足,信心十足了。 衰年变法之后,齐白石真正达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自由之境。这种蟒蛇蜕老皮的苦乐也只有他本人最清楚: “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自心明。 ” 齐白石特别讲求继承传统,转学多师,他最欣赏的画家 有徐渭(青藤)、石涛(原济)、八大山人(雪个)、黄慎(瘿瓢)、吴昌硕(缶庐)等数位,这些丹青巨擘全都艺术个性鲜明,反对墨守成规,能够别开生面。齐白石骨子里十分高傲,却也写过崇拜前辈大师从心悦诚服到五体投地的诗: “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13、 ” 愿做徐青藤门下走狗的,齐白石不是第一人,第一人是清初的大画家郑板桥,郑板桥曾刻一方印,印文为 “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齐白石则不啻要做青藤居士徐渭门下的 “走狗 ”,还要做八大山人朱耷与缶老吴昌硕门下的 “走狗 ”,轮值于三家门下,真够劳苦的 ,可他心甘情愿。我想,在冥府之中,齐白石见到徐渭、朱耷和吴昌硕,执意要拜他们为师,只怕那三位前辈高手都会逊不敢当,不约而同地说出 “折杀老夫 ”的话来。 齐白石衰年变法,从自发直抵自觉和自由,追求全新的境界,他追求到了,脱却一身匠气,直抵造化之美的神秘殿堂。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要变法图强,非得要有这种不计一时之利、务求百世之功的勇气不可。白石老人敢

14、于锐变,而非渐变,在艺术风格上革故鼎新,表面看去,他要冒 “非生即死 ”的危险,实则他的底气在那儿,就一定能够活得更漂亮。 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大功告成,所以他特别喜欢别人冲他 翘大拇指。不老的童心固然起到作用,爆棚的自信也未加丝毫掩饰。这就对了。 (选自广州日报,有改动)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文章叙议结合。 “衰年变法 ”是指齐白石晚年不为名利所困,打破门户之见,反其道而行之,去追求遥远陌生的艺境。 B齐白石避乡乱到了京师,作品不被认可,经过反思,他悟出自己的大笔墨之画过于形似,缺少超凡之趣,决定向大写意方向发展。 C高傲的齐白石倾心于徐渭

15、、朱耷、吴昌硕,体现了他在艺术风格上的追求,表明了他所达到的艺境已经超越前辈。 D从齐白石衰年变法成功中作者感悟到: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要变法图强,非得要有这种不计一时之利、务求百世之功的勇气不可。 E齐白石衰年变法,他革故鼎新,脱却匠气,从自发到自觉和自由,直抵造化之美的神秘殿堂。他也乐意被别人认可。 【小题 2】根据全文,概括齐白石衰年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 (4分 ) 答: 【小题 3】本文大量引用了齐白石的诗文,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2】 齐白石本人有变法的强烈愿望。 齐白石特别讲求继承传统,转学多师。 齐白石有着不老的童心和爆棚的自信

16、。 陈师曾、徐悲鸿等国手的大力鼓动和促成。(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增加了本传记的真实性; 印证了作者的观点(或: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 突出了传主的精神面貌(或:表明了齐白石作为一名艺术大师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素养、不懈的艺术追求、独特魅力人格);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文章感染力、可读性。(从文本、传主、读者、作者四方面的作用入手,答对三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可先根据第一次通读原文时的印象,快速找出各选项内容在原文中的大致位置(有的选项是归纳概括全文或者几个段落的内容),再仔细比较它们的异同。要注意的是,本题是要求选出 “最不恰当的两项 ”,题中,

17、B项的说法与原文 “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 ” 不符; C项的 “他所达到的艺境超越了前辈 ”的说法系无中生有。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先确定原文有关内容的区域,再分条陈述。原文有关内容从第 2自然段到第 5自然段,答案:可根据这 些内容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应先将文本中所引的齐白石诗文逐一找出,再逐项分析其作用。比如第 2段的引文,作用就在于印证作者观点;第 4段引文的作用主要在于突出传主的精神;第 5段的引诗作用

18、就主要在于印证作者观点,并增加文章真实性;等等。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乡村英文 韩少功 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的。她家门前有一水泥坪,遇到邻家 的金花来借坪晒谷,二话没说,满口答应,让出了一片明净的场地。她还兴冲冲地忙前忙后,将自家的大堂屋腾空,以便傍晚时就近收谷入门,避开露水和雾气,好第二天再晒。 不料第二天一大早,她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先是骂鸡:养不亲的货呵?吃了老娘的谷,还要上灶拉屎怎么的?就不怕老娘扭断你颈根拔你的毛?接着骂狗:你贱不贱?老娘请你来了吗?老娘下了红贴,还是发了轿子?你三尺厚

19、的脸皮赖在这里,有本事就死回去发你的瘟呵!最后还骂到树上的鸟:你这老不死的贼!你上偷瓜下偷菜,偷惯了一双爪子还贼喊捉贼。有本事你就到法院去告,叫十八路人马 来抓呵。阴计烂肚的,算哪门本事? 她骂得鸡飞狗跳日月无光。远处的金花听得心疑,脸渐渐拉长了,上前来问:“玉梅姐,你骂谁呢? ” 玉梅没好气地说: “谁心中有鬼,就是骂谁! ” “没 没什么人得罪你吧? ” “谁得罪了,谁知道! ” 这就等于把话挑明了,把脸撕破了。 金花扭歪了一张脸,咚咚咚大步离去,叫来了帮手把稻谷搬走。她的尖声也在篱笆那边隐隐传来: “ 以为没有她一块坪,我就只能糠拌饭么?神经病,脑膜炎,一大早踩了猪粪吧? ” 帮手中的一

20、位私下问玉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这天早上天气不错,玉梅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却发现谷堆上画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呸,什么意思呵?留暗号不就是防贼么?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么?怕她认出来,居然不写汉字,还写成了英文,就是电视上那种洋字码! 冤仇就这样结下了。金花事后不承认什么暗号,声称对方血口喷人,居然诬她写洋字码!天地良心,她要是写得了洋文,还会嫁进这个倒霉的八溪峒,还会嫁给一个烂瓦匠,还会黑汗横流地晒谷? 但因为谷堆已散,谷堆上到底有没有英文暗号,真相 已没法澄清了。 一些妇人曾经想从中调解,但最后都只能摇头作罢。 据玉梅说,那贼婆子曾经送给她一条花

21、裤,说她个子矮一点,穿着正合身。她当时还满心欢喜,现在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安什么好心,不就是嘲笑她的个头矮,要当众揭她的疮疤么? 玉梅还说,那贼婆子曾经约她进城去看戏,抢先掏钱给她买了车票和戏票。她当时还心怀感激,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什么看戏?不就是要显摆娘家有人发了财并且让她沾光,要当众给她的难堪吗? 往事历历在目,件件滴血,桩桩迸泪,眼下都被玉梅想得恍然大悟。两家非但断了往来,连鸡鸭也不再互访。 数日以后,住在山坳里的公公找来了,什么话也不说,要玉梅跟着走一趟。她来到了公公家的谷仓,顺着老人的手看去,发现那里的谷堆表面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与她不久前见到的完全一样。谷仓前有两三只地

22、 虫,大概是爬过谷堆的,留下沟痕,已被踩死了,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腥味。 公公嘟哝了一句,听不太清楚。 但媳妇捂住嘴,愣住了,冒出一张大红脸。 她低着头回了家。去菜园里锄草,顺手把金花家的两块地也锄了。去扎稻草人赶鸟,顺手在金花家的田边也戳了一个。 但金花没见到这一切,而且她那张门一直紧闭,悄无声息。玉梅事后才得知,收完 稻谷后,金花就外出打工了,去了很远的北方。 第二年,金花没有回来。 第三年,金花还是没有回来。 第四年的一天,人们悄悄传说,可怜的金花姑娘回不来了,不久前在一次工厂的火灾中不幸遇难。丈夫怕她婆婆和女儿伤心,迟迟没有说破。不过,她女儿后来上学时骑的那辆红色跑车,玉梅知道,大家也知

23、道 是用一个女人的赔命钱买的。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骑车飞驰时经常放声大笑。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 A小说的人物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口语化。玉梅在坪前的指桑 骂槐和金花在篱笆那边的尖声回击,其语言都有浓郁的乡村气息。 B小说先写 “英文事件 ”爆发,后通过帮手的询问交代 “事件 ”原委。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加了悬念,使情节具有波澜。 C小说插叙 “花裤 ”和 “看戏 ”这两件往事,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它使玉梅对金花的误解加深,两人的关系更加不可调和。 D玉梅的公公是个明理而又寡言的长者。他的出现激化了矛盾冲突

24、,在玉梅的内心掀起波澜,也促使小说情节发生逆转。 E面对公公的 “嘟哝 ”,玉梅欲辩不能,只好 “捂住嘴 ”。她 “愣 ”在那儿仔细思量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于是为之脸红。 【小题 2】小说着重刻划了玉梅哪些方面的性格品质?请结合情节加以概括。( 4分) 答: 【小题 3】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删与不删,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说明理由。(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D、 E 【小题 2】要点: 情节:借坪晒谷;性格:热心助人。 情节:发现 “英文 ”;性格:耿直泼辣; 情节:公公释疑;性格:知错能改。(答对一点, 2分;答对两点即满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1)不删

25、更好。理由: 更突出玉梅没能及时道歉的愧疚之情; 将人物置于更大的社会背景中,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 (或:使主题更为深刻); 以金花女儿大笑衬托哀情,更能扣动读者心弦; 出人意表,耐人寻味。 ( 2)删了更好。理由: 不节外生枝,主题更加集中; 金花什么时候回来?玉梅能不能得到她的谅解?小说留下悬念,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让玉梅留下遗憾,更能引发读者思索。(观点 1分。理由 5分:答对一点, 2分;两点, 4分;三点, 5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分析概括题,要注意选项中关于文本内容、结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修辞方法等方面的提法是否正确,是否合乎原文。本题中, D项

26、 “激化了矛盾冲突 ”的说法有误 ,应是缓和或解决了矛盾。 E项 “欲辩不能 ”的说法有误,应是恍然大悟后为之震惊,因而 “捂住嘴 ”; “愣 ”在那儿主要表现的是玉梅的尴尬。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要抓住文本中有关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等描写,有时还要注意环境描写和作者的 “旁白 ”等,进行身临其境的分析。此外,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 “结合情节加以概括 ”,答题时必须指出经过概括后的情节。比如 “借坪晒谷 ”的情节反映了玉梅的什么性格品质等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 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

27、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世道开放性的题目。无论主张删与不删,都应指出其利弊。一般来说,以主张不删易于回答一些。答题时,应先明确点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列举理由。理由可从对突出主题、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作品内涵、吸引读者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 “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 ”太子曰: “臣有傅,请追而问傅。 ”傅慎子曰: “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太子入,

28、致命 齐王曰: “敬献地五百里。 ” 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 “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 ”慎子曰: “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 上柱国 子良入见。子良曰: “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 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 故曰与之。 ” 子良出,昭常入见,曰: “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 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 昭常出,景鲤入见,曰: “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 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 “寡人

29、谁用于三子之计 ” 慎子对曰:“王皆用之! ”王怫然作色曰: “何谓也 ”慎子曰: “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 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 于秦。 ”王曰:“善。 ”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 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 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 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 “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 。 ”齐王谓子良曰: “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 ”子良曰: “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 ”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

30、,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 “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 ”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注 致命:致辞。 上柱国: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 甲:盔甲,代指军队。 下尘:谦辞,表示不敢与齐国抗衡之义。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 质:抵押 B而王且见其诚然也诚:确实 C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典:恩典 D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矫:假托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 “东地复全 ”的原因的一组是( )( 3分) 臣有傅,请

31、追而问傅 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 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齐王以索取土地作为楚太子返国的条件,慎子认为太子如果爱惜土地而不能归国为父送葬是不义的。 B楚太子回国即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王不想献地,向群臣问计,得到了不同的意见。 C慎子综合各方意见,找到了最佳方法,既不用背负失信之名,又兵不血刃,就能维护国土完整。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誓死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齐王无功。

32、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 3分) 译: ( 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 3分) 译: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1)( 3分)我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该采用谁的呢?(三子,三位先生,三个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各 1分。句意不通顺者,可酌情扣分。) ( 2)( 3分)阻挡楚国太子不让(他)走,是不仁道的。(隘,阻挡;出,使 出;仁,仁道,仁义。各 1分。句意不通顺者,可酌情扣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 “代入法 ”,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

33、语境是否相符。题中, A、 B、 D三项的意思代入原文后都能与上下文语境相符;只有 C项的 “典 ”解释错了,应是 “主管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扣住题干中 “东地复全 的原因 ”一语进行筛选;还可辅之 以排除法,在把握准某条错误后,立即排除一个或几个选项。题中,楚东地得以保全,三个臣子的献计是重要原因;昭常的守卫,和秦人的援助都是三人计策的具体运用,也是原因。 是太子就是否向齐献地以返回楚国欲问计于老师; 是子良入齐后齐国的反应; 是结果,不是原因。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

34、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将各选项内容同原文仔细对照,尤其要注意命题者在时间、人物、地点、将然或已然、必然或或然等等方面设置的 “陷阱 ”。本题中, D项 “昭常假托王命 ”的说法有误。昭常是奉了王命的,子良说他假托王命只是托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 1)句中的 “三子 ”是 “三位先生 ”之意; “谁用 ”是疑问

35、代词前置作宾语的句式,应译为 “用谁(的) ”; “于三子之计 ”是后置状语,翻译时应提前。第( 2)句中, “隘 ”是阻挡之意; “出 ”是使动用法, “使之出 ”; “仁 ”是 “仁道、仁义 ”之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楚襄王做太子时,在齐国做人质。他父亲怀王死了,太子便向齐王提出要回楚国去,齐王阻止他,说: “你要割让东地 500里给我,才放你回去;否则,不放你回去。 ”太子说: “我有个师傅,让我找他问一问。 ”太子的师傅慎子说: “给他土地吧,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因为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所以,我说献地对你有利。 ”太子便

36、答复齐王,说: “我敬献出东地 500里。 ” 太子回到楚国,即位为王。齐国派了使车 50辆,来楚国索取东地 500里。楚王告诉慎子,说: “齐国派使臣来索取东地,该怎么办呢? ”慎子说 “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大家来想办法吧。 ” 于是,上柱国子良来拜见楚王,子良说: “大王不能不给,您说话一字千金,既然亲口答应了万乘的强齐,却又不肯割地,这就失去了信用,将来您很难和诸侯各国谈判结盟。应该先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然后再出兵攻打齐国。割地,是守信用;攻齐,是不示弱。所以我觉得应该割地。 ” 子良出去后,昭常拜见楚王,说: “不能给。所谓万乘大国,是因为土地的广博才成为万乘大国的。如果要割让东地 5

37、00里,这是割让了东国的一半啊!这样楚 国虽有万乘之名,却无万乘之实了。所以我说不能给,我愿坚守东地。 ” 昭常出去后,景鲤拜见楚王,说: “不能给。不过,楚国不能单独守住东地,我愿去求救于秦国。 ” 景鲤出去后,太子的师傅慎子进去。楚王把三个大夫出的主意都告诉了慎子,说: “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我该采用谁的呢? ”慎子回答说: “大王都采用。 ”楚王怒容满面地说: “这是什么意思? ” 慎子说: “请让我说出我的道理,大王将会知道确实如此;大王您先派遣上柱国子良带上兵车 50辆,到齐国去进献东地 500里;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又任命昭常为大司马,要他去守卫东地;在派 遣昭常的第二天,又派景

38、鲤带领战车 50辆,往西去秦国求救。 ”楚王说: “好 ”。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在派子良的第二天,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要他去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秦国求救。 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武装来接受东地。昭常回答齐国使臣说: “我是主管东地的大司马,要与东地共存亡,我已动员了从小孩到 60岁的老人全部入伍,共30多万人,虽然我们的铠甲破旧,武器鲁钝,但愿意奉陪到底。 ”齐王对子良说: “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 ”子良说: “我是受了敝国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托王命,大王可 以去进攻他。 ”齐王于是大举进攻东地,讨伐昭常。当大军还未到达东地边界时,秦国已经派了

39、50万大军进逼齐国的西境,说: “你们阻挡楚太子,不让他走,这是不仁道的;又想抢夺楚国东地 500 里,这是不正义的。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然,我们等着决战一场。 ” 齐王听了害怕,就请求子良去告诉楚国,两国讲和。又派人出使秦国,声明不进攻楚国,从而解除了齐国的战祸。楚国不用一兵一卒,竟确保了东地的安全。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登快阁 宋 黄庭坚 痴儿 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 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 注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作者任泰和令时。 痴儿:作者自称。 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

40、,引申为知己、知音。 白鸥盟:出自列子 黄帝篇,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 【小题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 答: 【小题 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 3分) 答: 答案: 【小题 1】 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 ,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 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

41、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答出一点, 2分;答出两点,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限定了赏析的角度(景和情的角度)和内容(颔联),回答时可先归纳诗句所写的 “景 ”,再分析其表达的 “情 ”。 “落木千山天远大 ”画的是一幅秋天的空远高阔景象, “澄江一道月分明 ”画的是一幅秋夜江月清明气清的夜景;而 “远大 ”“分明 ”二词则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限定分析的内容在尾联所表达的思想,应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如 “归船 ”、 “弄长笛 ”、 “白欧盟

42、”等词语;同时还要注意相关注释。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4分) 教育部 2013 年 2 月 27 日发布的 2012 中国中等 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从 2007年到 2011年, 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 5年超过 95%以上。 ,与持续走高的就业率相反,中职教育在社会上并不受 “待见 ”。高就业率与低社会认可度所形成的巨大反差,长期以来 ( z i)着中职教育的发展。 ( 1)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2分) 改为: ( 2)请在文中第 处补出恰当的关联词语。( 1分) ( 3)请在文中

43、第 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词语。( 1分) 答案:( 1)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 5年超过 95%(或: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 5年 95%以上。)( 2分 ) ( 2)然而(或:其它表示转折的关联词)( 1分) ( 3)阻碍(错一字不得分)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考查辨析病句并改正的能力,辨析病句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 “主干 ”和 “枝叶 ”,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病。题中( 1)中 “超过 95%以上 ”的说法重复,不合逻辑,应改为 “超过 95%(或: 95%以上) ”。第二问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题干规定的是填 “关联词语 ”,就应该先考虑横线前后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选

44、用恰当关联词语。此处横线上下文之间是转折关系,由此可知应填入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第三问考查对汉语拼音 的掌握程度。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等,能力层级分别为 A、 E级。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6分 ) “亲,被通缉的逃犯们,徐汇公安 清网行动 大优惠开始啦 !亲,现在拨打 24小时客服热线 021-64860697或 110,就可预订 包运输、包食宿、包就医 优惠套餐 ” 日前,上海徐汇警方微博发布的一则通缉令在网上被疯传,这则“通缉令 ”因为使用淘宝体说话方式,被称为 “淘宝体通缉令 ”。随后,烟台警方、福州警方等也相继通

45、过微博发布类似通缉令。 对于这种 “淘宝体通缉令 ”,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00字左右。) 答: 答案:【示例一】 “淘宝体通缉令 ”值得推广。首先, “淘宝体 ”可消除罪犯的畏惧感,解除顾虑,主动投案自首;其次,把硬邦邦的通缉令变得轻松活泼,塑造执法机关的亲民形象;再次,可以吸引眼球,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有利于发挥通缉令的作用。【示例二】通缉令不宜用 “淘宝体 ”。首先,通缉令属于政府公文, “淘宝体 ”具有调侃意味,消除了公文的严肃性。其次,公安局是政府执法机关,发布通缉令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面对违法犯罪需要义 正词严, “淘宝体 ”和警察的形象不相

46、符。 (观点明确, 2分;理由 4分,阐述合理、连贯,两点即可。 ) 试题分析:此题是道开放性试题。题干问的是 “对 淘宝通缉令 的看法 ”,回答应先仔细阅读题干,了解 “淘宝通缉令 ”的内涵,然后再旗帜鲜明的表示自己肯定或否定或有肯定有否定的态度,最后再分条列举原因。 “淘宝通缉令 ”是先由上海警方通过微博发布的,意在用比较亲切易于接受的淘宝语体,通过一些 “优惠 ”方式,劝谕逃犯自首。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可从对抓捕逃犯的意义、对社会治安的影响、对塑造警方形象的意义、是否合乎法律等方面考虑。 考 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把下面这段文字改写成三个

47、短句。要求: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 3分) 3月 6日国家税务总局某官员基于个税起征点提高到 3000元已让纳税人的人数减少三分之二的事实对全国政协会议代表们继续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吁表示不可能。 ( 1) ( 2) ( 3) 答案:( 1)全国政协会议代表们呼吁继续提高个税起征点。( 2) 3 月 6 日,国家税务总局某官员表示不可能。( 3)个税起征点提高到 3000元已让纳税人的人数减少三分之二。(一句 1分,不考虑三句 的先后顺序)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长句变为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明白全句包括所包括的内容,再分别组成单句。题中句子包括的内容有:国税总局某官的表示、全国

48、政协代表的呼吁和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所造成的结果三个方面,将此三方面内容组成单句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的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您去过医院了,大概那儿的人对您谈起了我 ” “哦,那是您的事, ”涅赫柳多夫皱起眉头,冷冰冰地说。 选段中的 “我 ”是谁?请简述她在监狱医院里所遭遇的那件事的情 节。 选做( )题 答: 答案:马斯洛娃( 1分)【情节要点】 马斯洛娃奉命到药房取药,遭到一个男医士的纠缠。 马斯洛娃使劲推开男医士。 男医士撞在药架上,有药瓶从架上掉下来砸碎了。 主任医师断定马斯洛娃和男医士调情,把她赶出医院。( 4分,各 1分)(由于版本不同,复活的人物译名可酌情放宽) 试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