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坚定自我的信仰,一些小人说得言之凿凿,拿莫须有的国耻来取笑自己的同胞,他们才不管会产生什么后果。 B对旧城区的街道进行改造,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广泛听取群众的崽见,努力优化道路设计,规范停车位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让群众满意。 C在作为时尚风向标的东京涩谷街头,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戴着各式口罩的年轻人,认为戴口罩显得更神秘的年轻人不一而足。 D “磨而不磷 ”与 “涅而不缁 ”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严守气节与操守,清白做人,干净处世。 答案
2、: D 试题分析: A项,语意重复。言之凿凿:形容说话有根有据, “说得 ”和 “言之 ”重复。 B项,望文生义。求田问舍: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C项,用错对象。不一而足:多形容事、物的数量多,一般不用于人。 D涅而不缁:形容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识时务者为傻杰 ”是人们时常提到 的一句话。 _,_。 _, _。_, _。 唯一的目的是办成该办的事情 作为权谋大师,鬼谷子将这一思想的精华阐释得淋漓尽致 很明显, “识时务者 ”的一个最为重
3、要的素质就是灵活替变 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 鬼谷子认为,世上没有永远显贵的事物,也没有永恒的榜样 所谓的 “时务 ”就是当前的局势, “识时务 ”即能够充分了解当前的各种情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语段是围绕 “识时务 ”话题展开的, 是对段首句的解说。 承接 进一步分析。由 中 “这一思想 ”可排出 ,再由 中 “没有 也没有 ”可知 在后,与 衔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泉阳泉矿泉水厂家温馨提示:本品允许有少量白色或结晶状沉淀物,是天然矿物质结晶体,属正常现象。 B近日,阿里巴巴旗
4、下的淘宝和天猫定下了 2013年交易总额突破 l万亿人民币的目标,这对他们而言并不是过高的奢望。 C全新的形式、权威的导师、优秀的学员和热情的观众,让 “中国好声音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选秀节目,而是一场普及率极高的音乐盛会。 D据悉,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公平性,今年高考全国将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一万个招生名额走进高校,保证他们有机会实现 “大学梦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句成分残缺。 “属正常现象 ”前缺少主语。 B句重复累赘。 “过高 ”和“奢 ”语义重复。 D项句式杂糅, “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一万个招生名额走进高校 ”将 “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一万个招生名额 ”与 “贫困地区一万名考生走进高
5、校 ”糅合进一句话中,造成了句式杂糅,可将其中 “走进高校 ”删掉。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作为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潮菜初是伴随着潮商的足迹传遍东西洋的,而后通过南北贸易和移民,吸纳了东西洋各地的饮食精华,包括各种各样的食材和烹饪技法,进而融会贯通并走向成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潮菜在全国各地迅速的兴起,其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按照当代流行的八大菜系分类法,潮菜因为地处广东而归入了粤菜,但已故的美食家唐振常却不以为然。他在饔飨集中说: “八大菜系中无潮州菜,大
6、约以为潮州菜可入粤菜一系,此又不然,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州菜的特点,凡食客皆知,试看香港市上,潮州菜馆林立,何以不标粤菜馆而皆树潮州菜之名? ”为什么潮菜不能归入粤菜?为什么潮州人无论到哪里都不标榜粤菜而只树立潮菜自己的名声? 就潮州人而言,大概认为粤菜或广东菜其实都是广府菜的别称,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族群的风味菜点,与潮州人所吃的潮菜有明显的差别。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1979年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当地大饭店的名厨整理出版一套 6册的 “菜点选编 ”丛书,没有把潮州菜汇编到广东菜点选编一书中去,而是与福建菜合编为福建潮州菜点选编。这说明在专家名厨的眼里,潮州菜反而与闽菜存在着更多的共性。
7、位于粤东一隅的潮州古属七闽,境内土著与闽越人无异,自秦始皇之后虽隶属广东,移民却多数来自福建,所以宋代的舆地纪胜说潮州: “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漳潮之分。 ”潮菜的很多菜品及调料,是与闽南菜共有或者大同小异的,如蚝烙、生腌成蟹、古法蒸鱼、沙茶 酱等;潮莱的很多特点,如善烹海鲜、重汤轻油、索尚清淡、注重养生等,也同时是闽南菜的特点。只不过到了近代,潮莱融合了海内外更多饮食文化的长处,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菜系之名,实际是上世纪 70年代后才出现的新名词,基本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属于地城范畴。而旧时莱肴是以族群风味饮食为分界,只有 “菜点 ”和 “帮口 ”(商帮口味)之说,属于
8、族群范畴。历史上潮州人广布于世界各地,新中国之后,由于地理隔绝和社会隔绝,各自生存发展,造成了族群文化的多样性,最终呈现出潮汕本土、香港和南洋三种风格不同的潮州莱流派。潮莱 这种在本土之外出现的多流派现象,在其他菜系中是极其罕见的,用流行的莱系理论也是难以解释的,但如果采用族群饮食的视角,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一位多年后归因国老华侨,一言不发地坐在汕头市外马路 “爱西干面 ”摊挡前,一口气连吃四大碗干面之后突然泪流满面。在老华侨的心里,这种原本平淡无奇的面条已经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凝聚了历史文化的美食。族群饮食,就是这样一些能够引起文化认同感的食物,它们跟语言一样是族群区分的标志,是饮食文
9、化的真正边界。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 【小题 1】下列关于 “潮菜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潮菜是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具有善烹海鲜、重汤轻油、崇尚清淡、注重养生等特点,最初是通过潮商传遍东西洋的。 B潮菜与粤菜或广东菜有明显的差别,粤菜或广东菜其实都是广府菜的别称,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族群的风味菜点。 C “莱点选编 ”丛书,把潮菜与福建菜合编在一起,说明在专家名厨眼里潮菜与闽菜存在着很多的共性。 D潮菜的很多菜品与调料,是与闽南菜共有或大同小异的。到了近代,潮菜融合了海内外更多饮食文化的长处,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潮商
10、的活动,使潮菜进一步走向成熟,潮菜的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所以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 B在香港,潮州菜馆林立,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菜的特点,潮州人无论到哪里都不标榜粤菜而只树立潮菜的声名。 C潮州在历史上曾先属七闽后属广东,移民多来自福建,这是潮菜的粤闽菜系之争形成的历史背景。 D流行的菜系理论很难解释有着特殊发展过程的潮菜,如果采用族群饮食的视角,人们就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这一饮食文化现象。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八大菜系 ”,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的,潮菜在当代流行的八大菜系中被归人了粤菜。 B潮汕本土、香港
11、和南洋三种风格不同的潮州菜流派的产生,是地理隔绝和社会隔绝造成的族群文化多样性的呈现。 C潮菜在本土之外出现多流派的现象,在其他菜系中是极其罕见的,这是潮菜在众多莱系中能独领风骚的主要原因。 D一碗干面会让老华侨泪流满面。在他的心里,这平淡无奇的面条已经不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能引起他文化认同感的美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棱角先生 ”张奚若 聂晶 文化名人中,张奚若是有名的 “棱角先生 ”。早年与张奚若同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金岳霖先生,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说道: “张奚若这个人,王蒂 j曾说过: 完全是四方的,我
12、同意这个说法。 四方形的角很尖,碰上了角,当然是很不好受的。可是,这个四方彤的四边是非常之广泛,又非常之和蔼可亲的。同时,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 ”金先生的这番话,贴切地概括了自己 “最老的朋友 ”。 “万岁 那是皇上才提的 ” 张奚若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 1924年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 大政治系主任。他是位很有个性的学者,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秉持独立的人格。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张奚若,其 “海归 ”作风实为教授中典型。 曾是张奚若学生的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这样写到: “有人流传大学里的政治系是 升官系 ,经济系是 发财系 。于是,身为政治学系主任的
13、张奚若执意把政治系定为政治学系,以避嫌。 ”名字一改,报考政治学系的人便多了起来。张奚若在学校的迎新会上,毫不留情地给新生泼了凉水: “如果你们来政治学系目的是想做官,那你找错了地方。国民政府不大喜欢西南联大的政治学系。如果你来此的目的是想当一个学者, 我可以老实告诉诸位, 4年时问培养不出一个学者来。你在此读 4年书,可以获得一些基本知识和读书方法,毕业后你可以独立继续钻研。 “张先生不仅对新生严厉,就是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也照样不留情面: “毕业后希望你们能继续研究政治学。为了生活自然要找工作,那么可以教教书。最不希望你们去做官。 ”张奚若先生的话,严厉是够严厉,但也是对学生们最恳切的忠告。
14、 当然,张奚若并不只是严师。何兆武先生这样回忆道: “张先生有时候发的牢骚挺有意思。 ”让何兆武先生印象最深的是张奚若先生的那句感慨: “现在已经是民国了为什么还老喊 万岁 ?那是 皇上才提的。 ” “蒋介石应该下野 ” 无论是做学者,还是当政治家,张奚若都是一身正气,直言不讳。他的出现,让政府、让国人多了一面镜子。 在一次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四校联合举办的时事讲演会上,张奚若担任主讲。面对六七千名听众,他对国民党展开了猛烈抨击。张奚若说: “在报纸上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名词 赤匪 ,假如共产党可以叫做 赤匪 的话,我想国民党就可以叫 白匪 。其实 白 字还太好了,太干净了,他们简直就是 黑
15、匪 ! ”他还给国民党政府下了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的定论。因此,中国要有光明的前途,只能是废除国民党 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他说: “为了国家着想,也为蒋介石本人着想,蒋应该下野。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 ”在听众的一阵哄笑声中,他才正式开讲。讲演中,他说: “现在中国害的政治病是政权为一些毫无知识的、非常愚蠢的、极端贪污的、极端反动的和非常专制的政治集团所垄断。这个集团就是中国国民党。 ” 1937年蒋介石在庐山举行国事谈话会时,聘请张奚若参会,蒋介石对张奥若可谓是 “国士 ”之礼遇了。但不久之后,张奚若却与蒋介石发生了冲突。一次在例行的国民参政会上,张
16、奚若以参政员身份发言,言词激烈地 抨击了蒋介石的独裁和国民党的腐败。蒋介石顿感难堪,于是打断他的发言,插话说: “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 ”一怒之下,张奚若拂袖而去。等到下一次参政会再开会时,政府给他寄来开会的通知和路费,张奚若当即回电一封: “无政可议,路费退回。 ”这与民国另一大知识分子傅新年在国民党大会上痛骂宋子文的 “壮举 ”可以媲美,宋子文只是国民党的一个要人,而张奚若顶撞的可是最高元首。张先生不畏强势的正派作凤,由此可见一斑。 新中国 “国号 ”的缔造者 1949年 6月 15日,张奚若以民主教授的身份出席了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会上与会者对于 新中国的 “国号 ”问题,展开激
17、烈争论。有人说用 “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好,也有人提议用 “中华人民民国 ”。就在各方争论未果时,张奚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还是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国名好。他说: “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 民主 二字。 ” 代表们就张奚若的提议又展开了讨论,几个回合下来,大家都认为张奚若的提法好,一致同意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因。于是,张先生便成了新中国“国号 ”的缔造者。 张奚若的好友徐志摩曾称他为 “一位有名的炮手 ”,在徐志摩眼里 “奚若这 位先生是个 硬 人。他是一块岩石,还是一块长满着苍苔的(岩石)。他的身体是硬的;他的品行是
18、硬的:他的意志,不用说,更是硬的 ” 如今,张先生早已远去,他留给后人的,除了为数不多的文字外,还有不尽的怀念。像张奚若先生这样有学问又有独立人格的人,现在我们已很难遇到。 “棱角先生 ”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留在我们的期盼里。 (节选自教育 2009年 06期)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中称张奚若为 “棱角先生 ”,忠于事实,是对其中肯的评价,亦褒亦贬。 B金岳霖在回忆录中说 : “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 ”这是对张奚若的贴切而全面的概括。 C张奚若一身正气,直言不讳,敢于对国民党猛烈抨击,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
19、的独裁统治。 D在新政协筹备会上,张奚若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妥协,最终成为新中国 “国号 ”的缔造者。 E在文章结尾处,作者说 “棱角先生 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留在我们的期盼里 ”,表达了对张奚若的赞颂,同时希望这个社会能出现更多像张奚若这样的人。 【小题 2】阅读全文,概述张奚若为什么被称为 “棱角先生 ”。( 6分) 【小题 3】结合文本,概括本文材料运用的特点。( 6分) 【小题 4】你如何看待张奚若的 “棱角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C E(答 C给 3分,答 E给 2分,答 B给 1分。) 【小题 2】 他是位很有个性的学者,敢于坚
20、持自己主张,秉持独立的人格。 在政治上他一身正气,直言不讳。他的出现,让政府、让国人多了一面镜子。 他的品行是硬的,他的意志也是硬的。(每点 2分) 【小题 3】 从选取角度看:选取能表现其 “棱角 ”的材料,突出其品质。 从组材角度看: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从材料特点看:多处 引用他人的回忆性质的文字或熟悉他的人的话。(每点2分) 【小题 4】 “棱角先生 ”是张奚若独立人格、独立个性的准确概括。 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张奚若,其 “海归 ”作风实为教授中典型。给学生严厉但最恳切的忠告。 敢于顶撞最高元首。张先生不畏强势的正派作风,令人钦佩。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名和利而舍弃了独立的人格,
21、希望我们这个社会有更多有个性、有棱角的人存在,这样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才有希望。(观点 2 分,结合文本 4分,联系现实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老 爱 情 苏童 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 许会让一些读者失望,但是当我说完这个故事后,相信也有一些读者会受到一丝震动。 话说 20世纪 70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时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一个矮子。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时老夫妻彼此之问是镜子,除了性别不同,他们的眼神相似,表情相似,甚至
22、两人脸上的黑痣,一个在左脸颊,一个在右脸颊,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到煤店买煤,一只箩筐,一根扁担,丈夫在前面,妻子在后面,这与 别人家夫妇扛煤的位置不同,没有办法,不是他们别出新栽,是因为那丈夫矮、力气小,做妻子的反串了男角。 他们有个女儿,嫁出去了。女儿把自己的孩子丢在父母那里,也不知是为了父母,还是为了自己。她自己大概一个星期回一次娘家。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女儿在外面 “嘭嘭嘭 ”敲门,里面立即响起一阵杂番的脚步声,老夫妇同时出现在门边,两张苍老而欢乐的笑脸,笑起来两个人的嘴角居然都向右边歪着。 但女儿回家不是来向父母微笑的,她的任务似乎是为埋怨和教训她的双亲。她高声地列举出父母所干
23、的糊涂事,包括拖把在地板上留下太多的积水,包括 他们对孩子的溺爱,给他吃太多,穿得也太多。她一边喝着老人轮她做的红枣汤,一边说: “唉,对你们说了多少遍也没用,我看你们是老糊涂了。 ” 老夫妻一听,忙走过去给外孙脱去多余的衣服,他们面带愧色,不敢争辩,似乎默认这么一个事实:他们是老了,是有点老糊涂了。 过一会儿,那老妇人给女儿收拾看汤碗,突然捂着胸口,猝然倒了下柬,死了,据说死因是心肌梗塞。死者人缘好,邻居们听说了都去吊唁。他们看见平日不太孝顺的女儿这会儿哭成了泪人儿了,都不觉得奇怪,这么好的母亲死了,她不哭才奇怪呢!他们奇怪的是那老头,他面无表情,坐在亡妻 的身边,看上去很平静。外孙不懂事,
24、就问: “外公,你怎么不哭? ” 老人说: “外公不会哭。外婆死了,外公也会死的,外公今天也会死的。 ” 孩子说: “你骗人,你什么病也没有,不会死的。 ” 老人摇摇头,说: “外公不骗人,外公今天也要死了。你看外婆临死不肯闭眼,她丢不下我,我也丢不下她。我要陪着你外婆哩。 ” 大人们听见老人的话,都多了心眼,小心地看着他。但老人并没有任何自寻短见的端倪,他一直静静地守在亡妻的身边,坐在一张椅子上。他一直坐在椅子上。夜深了,守夜的人们听见老人喉咙里响起一阵痰声,未及人们做出反应,老人就歪倒 在亡妻的灵床下面了。这时就听见堂屋里自鸣钟 “当当当 ”连着响了起采,人们一看,正是夜里 12点! 正如
25、他宣布的那样,那矮个子的老人心想事成,陪着妻子一起去了。如果不是人们亲眼看见,谁会相信这样的事情?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时生死相守的老人确有其人,他们是我的邻居,死于 20世纪 70年代末的同一天。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定格在 12点,犹如上了锈一样,任人们怎么拔转就是一动也不动。 这个故事叙述起来就这么简单,不知道你怎么看,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一生能说的最动人的爱情故事。 (节选自现代青年 2011年 03期) 【小题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如老夫妻到煤店买煤,一起给女儿开门,一起给外孙脱去多余的衣服等,用以表
26、现老夫妻在生活中总是相依相随。 B小说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老夫妻外貌上的巨大差距让邻居们都觉得他们不般配,经过他们的努力,终于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C作者在开篇就说 “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许会让一些读者失望 ”,结尾说 “这个故事叙述起来就这么简单 ”,突出了这个故事的大众性,强调平凡更能打动人心。 D老妇人因心肌梗塞离开了人世,大家都奇怪老人为什么不哭,其实老人是把生死之事看开了,认为人都是会死的,自己也一样。 E小说中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运用肖像、细节、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的。 【小题 2】小说的标题 “老爱情 ”有什么含义?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6分)
27、【小题 3】小说中的 “女儿 ”这个形象有何特点?小说安排这个人物有何作用?( 6分) 【小题 4】小说结尾说老人夜里 12点陪着老妻去了,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定格在 12点不再转动了。有人说这个情节太过离奇,不符合常理,应该删掉。 你认为这个结尾是否应该删掉?请结合全文谈淡自已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A E(答 A 给 2分,答 E给 3分,答 C给 1分。) 【小题 2】 表层含义:小说讲述的是一对老人的爱情故事,体现的是一种老式爱情,即中国传统的同甘共苦、夫唱妇随的爱情。( 3分) 深层含义: “老爱情 ”中的 “老 ”即为永久、永恒之意,真正的爱情永远青春不老。妻子死了
28、,丈夫也平静地 “陪着妻子一起去了 ”。老夫妻生死相依的爱情永存。( 3分) 【小题 3】形象: 自私、浅薄。(把自己的孩子丢在父母家里,凡事首先从自己的角度考虑。) 不孝、不懂感恩。(回到父母家,她一边喝着老人给她做的红枣汤,一边 “埋怨和教训她的双亲 ”。)( 2分) 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中的女儿绝非是可有可无的闲人,老妇人的猝死与女儿的吵闹密切相关。 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作者是以女儿的浅薄和利己反衬老夫妻的宽容和仁慈。( 4分) 【小题 4】不应该删掉。( 1分)这个结尾看似离奇,但从小说的写作看,又是合理的。( 1分) 结尾的这个情节恰是小说的高潮,那矮小的老人在和孙子的对话中就
29、已经明确了死 志,结尾这个情节就有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2分) 突出了老人视爱情重于生命的形象, “你看外婆临死不肯闭眼,她丢不下我,我也丢不下她。我要陪着你外婆哩 ”。 (2分) 这个情节恰好体现了这是 “我一生能说的最动人的爱情故事 ”,突显了小说 “生死相依的爱情永存 ”这一主题。( 2分) (答 “应该删掉 ”也可。要求条理清晰,能够自圆其说。)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9分) 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 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
30、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 呓 寤帆 i,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 “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 ”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徒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 “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 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 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
31、。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 “有所平反,活几何人? ”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 sup ,衣黄 ,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 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 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 御史中二千石至者立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 “是非未可知,且安之。 ”不疑曰: “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令来自诣,此
32、罪人也。 ”连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 “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 ”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选自汉书 卷七十一) 【注】 恚 ho):上面画着龟蛇的旗子。 ( chny):古代一种较长的单 衣。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逐捕盗贼,督课郡国课:考核 B收捕,皆伏其辜辜:罪过 C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纳:采纳 D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明:通晓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隽不疑谙于 “刚柔之道 ”的一组是( 3分) 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 以
33、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 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史收缚 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隽不疑拜见暴胜之时,举止高雅从容,谈吐不凡,使暴胜之深感敬佩,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告诫。 B隽不疑做京兆尹时,审理属县案件多有平反,这也与他的母亲有关。囚犯中如果没有能够被释放的,他的母亲就会很生气,并因此不吃饭。 C因为卫太子获罪于先帝,逃跑在外而不接受死刑,而如今才来到皇城自首,所以隽不疑认为他有罪,命人当场拘捕。 D隽不疑处理大事的才能在朝廷中很受官员们的钦佩,官员们都觉得赶不上他,大
34、将军霍光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隽不疑,他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译文:_ ( 2)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 译文:_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1)大凡做官的,如果太刚强就会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会被罢免,应该用恩惠来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绩,远扬自己的威名,这样,就可以永远享受皇上的俸禄了。( “折 ”1分, “废 ”1分, “施之以恩 ”1分,句意通顺 2分) ( 2)在长安城聚集观
35、看的官吏百姓有几万人。右将军王莽在皇宫周围部署军队,来防备意外的情况。( “吏民聚观者 ”1分, “阙下 ”1分, “非常 ”1分,句意 通顺2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 帐夜 吴兆骞 穹帐连山 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圆使,风云不断北庭 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 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连山:就着山势。 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只诗人所居之地。) 【小题 1】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2】诗人在尾
36、联中为什么说 “空相寄 ”?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案: 【小题 1】( 1)动静角度, “雁飞 ”是动景, “白雪 ”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 2)视听角度, “雁飞 ”“白草 ”“雪 ”“黄榆 ”是目中所见, “笳 ”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3)色彩角度, “白 ”“黄 ”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每个角度 1分;分析 2分。) 【小题 2】原因:妻子即便寄来了春装,但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 “春衣 ”无法穿在身上。( 3分)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3分)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一则微博,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
37、看法。(不超过 60 个字 )( 6 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 “老师 ”一词已扩大了语境,不再局限于教育行业,人们已经习惯称 “夸父老师 ”、 “嫦娥老师 ”、 “赵匡胤老师 ”、 “武则天老师 ”、 “萨达姆老师 ”、“金正恩老师 ”、 “科比老师 ”、 “李娜老师 ”、 “李宇春老师 ”、 “曾轶可老师 ” 我们的 “老师 ”遍天下。 _ 答案:示例一:反对将 “老师 ”这一名称泛化。(观点 2 分)韩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称呼政坛 、文艺界、体育界等各界的人为老师,是对“老师 ”这个名称的曲解。(阐释 4分) 示例二:赞同称呼各界人士为 “老师 ”的做法。(观点 2分)
38、各行各业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在某些方面胜过我们,称其为 “老师 ”是可以的;同时这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阐释 4分) 试题分析:首先概括材料概括出材料中所表现出的现象,即称呼各界人士为 “老师 ”。要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即反对还是赞成这种做法。然后要谈自己这种看法的理由,无非是依据,这种做法的意义或危害。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 为表达运用E。 仿照下面示例,再以 “儒家、道家 ”,为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与示例大体一致。( 5分) 儒家教会人们把握人生的勇气,道家教会人们笑对命运的智慧:我们需要勇气,我们也需要智慧。
39、 _ 答案:示例:儒家显示出人们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道家显示出人们恬然自适的出世情怀:我们需要入世精神,我们也需要出世情怀。(内容上体现儒家和道家的精神内涵, 2分;句式大体一致, 2分;语意通顺, 1分) 试题分析:句子的仿写,是要求得所写句子与例句的形似与神似。因此,在仿写前,要认真分析所给的例句,从句式、修辞和内容逻辑等方面认真揣摩。从例句来看,句式上较为明显,仿写应没有问题,但要神似还得细想一下,所给句子内容上体现了儒家和道家的精神内涵,且为相对的两个方面。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 _,病树前
40、头万木舂。今日听君歌一曲,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小题 2】连峰去天不盈尺, _。飞湍瀑流争喧鹰,_。 (李白蜀遭难) 【小题 3】寄蜉蝣于天地, _。 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答案: 【小题 1】沉舟侧畔千帆过 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题 2】枯松倒挂倚绝壁 崖转石万壑雷 【小题 3】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试题分析:这几个句子均出自名篇名句,学生背诵出来不成问题。但是要注意几个关键 字的把握。如句中的 “”“壑 ”都易丢减笔画, “沧 ”“须臾 ”也易写错别字,“长精神 ”的 “长 ”平时就要清楚其意思,读准音才不会写错。这些都要求默写时要细心些。 考点:默写
41、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材料一:剑桥大学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牛顿就学时住的宿舍,推窗可见一棵苹果树,据说就是砸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著名苹果繁衍的后代。经常有人慕名而来,而剑桥并没有把这里改建成一个收费参观景点。这里现在仍旧是学生宿舍,唯一不同的是能住进去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 。学生们都以能入住这个设施陈旧且并不舒适的百年老屋为荣。这里也是每年入校的新生和众多游客必来瞻仰之地。房屋的修缮由政府长期拨款。 材料二:作家莫言获 “诺奖 ”后,来 “朝拜 ”的各色人等涌到他老家山东高密平安庄这个昔日的宁静小村,为能沾一沾 “
42、灵气 ”,踏平了莫家大院,拔光了院子里的萝卜,莫言旧居旁的破屋被高价出租,众多手持罗盘的风水师也煞有其事地来此观察 “龙脉 ” 小小的平安庄,已成了不少人的 “发财圣地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 试题分析:两则材料写的是有关 “名人 ”和 “文化 ”的社会现象,而又与 “金钱 ”密切相关。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焦点的关注、思考和感悟能力。 就第一则材料,可以写 “对名人或者博物馆、展览馆的免费参观对学生成长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远比卖门票赚钱的意义大得多 ”。文化不能只认钱。 就第二则材料,可以写 “人的培养,素质的提高,需要创造整体教育环境 ”。正确发挥名人效应。 对比两则材料,对待名人故居的态度,体现了人的素质、文化修养、思想觉悟。谋求和平与发展,关健因素在人,如果没有文化素养,崛起只能是一句空话。 围绕以上列举 的几个词语,还可立意为:加强引导,让名人发挥 “正能量 ”;不要盲目追捧 “名人 ”; “名人热 ”该走向理性;经济发展了要注重保护文化;让名人文化发挥时代价值;别让金钱绑架文化;让 “名人 ”少一些钱味道;加强文化保护等等。只要扣住上面列举词语,生发出合理的观点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