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惠州黄冈中学高三8月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1792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广东省惠州黄冈中学高三8月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年广东省惠州黄冈中学高三8月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年广东省惠州黄冈中学高三8月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年广东省惠州黄冈中学高三8月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年广东省惠州黄冈中学高三8月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广东省惠州黄冈中学高三 8月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精 辟 /闭 门羹 纤 绳 /阡 陌 殷 切 /殷 实 B 炽 热 /诚 挚 梦 魇 /笑 靥稽 查 /稽 首 C唱 和 /喝 倒彩 砒 霜 /纰 漏 剽 悍 /剽 窃 D联 袂 /魅 力 蓦 然 /募 集 累 次 /累 及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近字、生僻字的字音,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按照 “粗读找明误,细读辨真伪 ”的思路来判断取舍。速读一遍,可排除明显不同的。 A精辟 /闭门羹 pb 故排除 A; B炽热 /诚挚 chzh 故排除 B

2、; D蓦然 /募集 mm故排除 D。然后细读辨别可知 A qinqin yn B ynyn jq;C(h p pio; D mi , li。所以选 C。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一夜之间便 洛阳纸贵 。购书中心开门十分钟不到,上百本莫言作品存货被一扫而空。莫言是我国著名作家,获诺奖之前已经蜚声 海内外,可是在获奖之前,他的作品湮没于众多包装得 美轮美奂 的书籍当中,无人问津。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莫言作品热潮,莫言很 不以为意 ,他说: “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 莫言热 ,即便

3、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却下去。大家该干嘛就干嘛。 ” A洛阳纸贵 B蜚声 C美轮美奂 D不以为意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整体感悟大体内容的情况下,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思考分析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判定是否正确。 A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涨价了。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B蜚声,指的是扬名。 C“美轮美奂 ”,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轮 ”:高大; “奂 ”:多。这个成语只能用于房屋,不能用于其他事物。 D“不以为意 ”,指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这与后面莫言的表达都表现了莫

4、言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所以选 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2年 12月 13日,中国海监 B-3837飞机首次飞临钓鱼岛上空,与正在巡航的中国海监船编队会合,破天荒第一次对中国钓鱼岛进行海空立体巡航。 B中国作家终于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评审委员会的青睐,作为中国当代作家杰出代表的莫言获得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实在可喜可贺。 C最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 2013年 1月 1日起,一代居民身份证将停止使用。目前,仍有少数人没有办理二代身份证,他们主要是老人、外出务工者和偏远地区的群众。 D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

5、法要求成年子女要经常看望年迈的父母,否则,将可能被父母起诉。据称,修订该法律的原因是被子女抛弃或忽视的年迈父母比比皆是所致。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把分析思考的着眼点放在句子成分的运用、 搭配等方面,要反复的琢磨。 A成份赘余, “破天荒 ”与 “第一次 ”重复。 C不合逻辑, “老人、外出务工者和偏远地区的群众 ”概念交叉。 D杂糅,要么用 “原因是 ” ,要么用 “ 所致 ”。所以选 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瓦莱里在人与贝壳一文中说: “无知是一种无价宝, 。你随意翻阅一部

6、字典或编撰一部辞书,便会发现每一个字都遮掩着一个无底洞。 ” 有的人则由于不知如何利用它而任意荒废 然而绝大多数人却将它任意处置 我们应该在那些自认 为最了解的领域内探索自己的无知 这真是天大的错误 有的人通过学习破坏了它 人们本应珍惜它的一点一滴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句的“珍惜它 ”承原文 “无价之宝 ”, “本应 ”引出下文 的转折, 是上句 “处置 ”的表现, 指出上述做法的错误,并提出建议 。所以选 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

7、、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朱光亚星 ”,永远在天上亮 本报记者 余建斌 2月 26日上午 10时 30分, 87岁的科学巨星朱光亚停止了思考,传奇而神秘的一生从此画上句号。但苍穹之上那颗 “朱光亚星 ”,将永久绽放光芒。 对这位 “莫逆之交 ”,李政道评价说:他十分精心地组织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邓稼先、陈能宽、周光召、于敏、黄祖洽、陆祖荫等成千上万的杰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 “两弹 ”研制,他在 “两弹 ”的研制中是 “科技众帅之帅 ” “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 搞中国的核武器 ” 朱光亚说。 从 20世纪 50年代末投身

8、于核武器研制工作,到 2005年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朱光亚与核 “打交道 ”长达近半个世纪。 1959年 7月 1日,宋任穷等人把 35岁的朱光亚请去,邀请他到核武器研究所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 1946年 8月, 22岁的他被物理学家吴大猷选中,与李政道等人一起赴美留学,他当时选择进入了密执安大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学生时代漂洋过海去追求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此后,从核武器研究所创业开始,朱光亚就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计划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1964年 10月 16日下午 3时整,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在我国的西北戈壁腾空而起。由于走错了

9、路,朱光亚一行人还没有赶到山头的观测站,原子弹就爆炸了。还在赶路的朱光亚转过身来看着正在升腾的蘑菇云,不禁潸然泪下。 1972年后,李政道每年回到祖国都能见到朱光亚,但朱光亚对自己的成就和贡献从来只字不提。李政道也是从公开的资料中,才知道好友朱光亚在这个研制原子弹、氢弹的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两弹一星 ”元勋彭桓武曾称赞朱光亚 “细致安排争好省,全盘计划善沟通,周旋内外现玲珑 ”, “两弹一星 ”元勋程开甲称赞朱光亚 “深思熟虑,把握航道 ”,上级领导则说朱光亚是 “杰出的科技帅才 ”。 回顾往事,朱光亚却屡次提到: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

10、一员,是一个代表。 “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 们 ” 爱国之情,始终是朱光亚的精神动力源泉。 1950年 2月底,朱光亚匆匆告别学业尚未完成、处在热恋中的女友、也是未来的妻子,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之前,他和其他 52名留学生签名发出了一封给留美中国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大声呼唤: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 回到国内后,朱光亚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 但朱光亚的功劳不仅仅在 “两弹一星 ”的功勋中,他还被国防科技领域的同行们誉为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时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曾有一番评价,朱光亚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他参加了包括 1956196

11、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在内的新中国历次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 1970 年后的 30多年里,他一直负责领导我国核武器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处于高层科技决策的中心,潜心探索中国特色的核武器发展之路 “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 ” 由于特殊的事业,朱光亚的经历鲜为人知。但这和朱光亚极为低调也有关系。多少年来,一直看不到描写朱光亚的文章,其实不是没有人写,而是写了文章到他那里过不了关,不是被扣下来,就是因不同意发表而被退回。他总说,先写别人吧,我的以 后再说。 2004年,朱光亚 80岁。为表彰他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

12、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 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 “朱光亚星 ”。在 “朱光亚星 ”的命名仪式上,他平实地说: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当 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我忘不了信任和关心我的党组织,忘不了支持和帮助我的老领导,以及同舟共济的同事们。 朱光亚淡泊名利,时任中国工程院秘书长葛能全曾回忆, 1996年,朱光亚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 术成就奖的 100 万元港币奖励。他拿到奖金支票后,马上就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界的工程科技奖奖励基金。他攒了 4 6万多元稿费,也捐给了中国科协的一个基金会。 (选自 2011年 02月 28日人民日报,有删

13、改) 【小题 1】文章标题 “朱光亚星 ,永远在天上亮着 ”的含义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2】文中多处引用了他人对朱光亚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 3】有人认为爱国情怀是朱光亚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6分) 答案: 【小题 1】此标题采用双关修辞手法。一是指命名为 “朱光亚 星 ”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永远在天上亮着,永久绽放光芒;二是指朱光亚高尚的精神品质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小题 2】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他人对朱光亚的评价而突出他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热爱祖国、乐于奉献、淡泊名利、谦虚谨慎

14、的优秀品德,也体现了人们对朱光亚的怀念( 3分)使朱光亚的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增强了通讯的真实性。( 2分) 【小题 3】这种看法是对的( 1分)。因为爱国情怀,是朱光亚的精神动力源泉,这种情怀的驱使他回到祖国,把祖国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才全程投入核武研究;( 2分)也因为这种情怀,使朱光亚更具责任感,具有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处理事情时更有智慧,更有能力。( 2分)爱国情怀应该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提升自我,强盛整个民族。( 1分)(本题为探究题,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不认同这种看法( 1分)。爱国情怀应该具备,但爱国情怀与专业上的成就是两码事,它不是朱光亚在科学研

15、究上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2分)他在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上的成就,与他的专业水平科研精神有关,同时也与国家为他提供的科研条件有关。( 2分)因而,我们要做出卓越的成就 ,则要刻苦钻研业务,提高专业能力。( 1分)(本题为探究题,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去分析标题的含义。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可知, “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 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 “朱光亚星 ”;他为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从这两点可以让人联想到标题采用了双关修辞手法。答题时要从以

16、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的角度,从他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角度来回答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 理解 B。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角度回答,刻画人物形象可以从正面和侧面描写进行,文中多处运用别人对朱光亚的评价,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在答题时,要从运用侧面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角度回答,如在内容上,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朱光亚的人物形象,能突出他的贡献及品质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在结构上,通过侧面描写来评价他的形象,给人以客观真实感。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从

17、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 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及人物形象特征,来阐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如要认同爱国情怀是朱光亚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就要从爱国情怀带给朱光亚的精神动力,从爱国情怀带给朱光亚的责任感等方面阐述。如不认同,就要从爱国情怀与专业研究的不同概念及关系入手分析,从要刻苦钻研业务,提高专业能力作为对后人的提醒这一角度回答。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从 棣花到西安 贾平凹 秦岭的南边有棣花,秦岭的北边是西

18、安,路在秦岭上约 300里。世上的大虫是老虎,长虫是蛇,人实在是走虫。几十年里,我在棣花和西安生活着,也写作着,这条路就反复往返。 父亲告诉过我,他十多岁去西安求学,是步行的,得走七天,一路上随处都能看见破坏的草鞋。他原以为三伏天了,石头烫得要咬手,后来才知道三九天的石头也咬手,不敢摸,一摸皮就粘上了。到我去西安上学的时候,有了公路,一个县可以每天通一趟班车,买票却十分困难,要头一天从棣花赶去县城,成夜在车站排队购买。班车的窗子玻璃从来没有完整过,夏天里 还能受,冬天里风刮进来,无数的刀子在空中舞,把火车头帽子的两个帽耳拉下来系好,哈出的气就变成霜,帽檐是白的,眉毛也是白的。时速至多是 40里

19、吧,吭吭唧唧在盘山路上摇晃,头就发昏。不一会有人晕车,前边的人趴在窗口呕吐,风把脏物又吹到后边窗里,前后便开始叫骂。司机吼一声:甭出声!大家明白夫和妻是荣辱关系,乘客和司机却是生死关系,出声会影响司机的,立即全不说话。路太窄太陡了,冰又瓷溜溜的,车要数次停下来,不是需要挂防滑链,就是出了故障。到了秦岭主峰下,那个地方叫黑龙口,是解手和吃饭的固定点。穿着棉袄棉裤的乘客,一直 是插萝卜一样挤在一起,要下车就都浑身麻木,必须揉腿。我才扳起一条腿来,旁边人说:那是我的腿。我就说:我那腿呢,我那腿呢?感觉我没了腿。 90年代初,这条公路改造了,不再是沙土路,铺了柏油,而且很宽,车和车相会没有减减速停下,

20、灯眨一下眼就过去了。 以前棣花有两三个司机,在县运输公司开班车,体面荣耀。他们把车停在路边,提了酒和肉回家,那毛领棉大衣不穿,披上,风张着好像要上天,沿途的人见了都给笑脸,问候你回来啦?就有人猫腰跟着,偷声换气地乞求明日能不能捎一个人去省城。可现在,公路上啥车都有,连棣花也有人买了私 家车。 我每年十几次从西安到棣花,路经蓝关,就可怜了那个韩愈,他当年是 “雪拥蓝关马不前 ”呀,便觉得我很幸福,坐车三个半小时就到了。 过了 2000年,开始修铁路。棣花人听说过火车,没见过火车。通车的那天,各家在通知着外村的亲戚都来,热闹得像过会。中午时分,铁路西边人山人海,火车刚一过来,一人喊:来了 ! 所有

21、人就像喊欢迎口号:来了来了!等火车开过去了,一人喊:走了 !所有人又在喊口号:走了走了!但他们不走,还在敲锣打鼓。十天后我回棣花,邻居的一个老汉神秘地给我说:你知道火车过棣花说什么话吗?我说:说什么话?他就学着火车的响声,说:棣花 !不穷!不穷!不穷不穷,不穷不穷! 我大笑,他也笑,他嘴里的牙脱落了,装了假牙,假牙床子就笑了出来。 有了火车,我却没有坐火车回过棣花,因为火车开通不久,一条高速路就开始修。那可是八车道的路面呀,洁净得能晾了凉粉。村里人把这条路叫金路,传说着那是一捆子一捆子人民币铺过来的 ,惊叹着国家咋有这么多钱啊!每到黄昏,村后的铁路上过火车,拉着的货物像一连串的山头在移动,村人

22、有的在唱秦腔,有的在门口咿咿呀呀拉胡琴,火车的鸣笛不是音乐,可一鸣笛把什么声响都淹没了。我第一回走高速路回棣花,没有打盹,头还扭来转去看窗外的景色,车就突然停了,司机说:到了。我说:到了?有些不相信,但我弟就站在老家门口,他正给我笑哩。我看看表,竟然仅一个半小时。从此,我更喜欢从西安回棣花了,经常是我给我弟打电话说我回去,我弟问:吃啥呀?我说:面条吧。我弟放下电话开始擀面,擀好面,烧开锅,一碗捞面端上桌了,我正好车 停在门口。 在好长时间里,我老认为西安越来越大,像一张大嘴,吞吸着方圆几百里的财富和人才,而乡下,像我的老家棣花,却越来越小。但随着 312 公路改造后,铁路和高速路的相继修成,城

23、与乡拉近了,它吞吸去了棣花的好多东西,又呼吐了好多东西给棣花,曾经瘪了的棣花慢慢鼓起了肚子。棣花已经成了旅游点,农家乐小饭馆到处都有。小洋楼一幢一幢盖了,有汽车的人家也多了,甚至荒废了十几年的那条老街重新翻建,一间房价由原来的几十元猛增到上万元。以前西安人来,皮鞋印子留在门口,舍不得扫;如今西安打一个喷嚏,棣花人就问:咱是不是感冒啦 ?他们啥事都知道,啥想法也都有。而我,更勤地从西安到棣花,从棣花到西安,我不再以出生在山里而自卑。车每每经过秦岭,看山峦苍茫,白云弥漫,就要念那首诗: “啊,给我个杠杆吧,我会撬动地球;给我一棵树吧,我能把山川变成绿洲;只要你愿意嫁我,咱们就繁衍一个民族。 ” 就

24、在上个月,又得到一个消息,还有一条铁路要从西安经过棣花,秋季里动工。 (选自 2009年 07月 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 1】文中第 6 段加横线的句子属于那种描写手法,请对其作用具体分析。( 4分) 【小题 2】从棣花到西安,道路交通经历了怎样的 变化?作者如何突出这种变化?( 5分) 【小题 3】第 段加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出探究?( 6分) 答案: 【小题 1】采用细节描写。 1分(答神态描写也可),能形象地表现出因交通建设的发展而使棣花经济发展,人民富足后( 2 分)老人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1 分) 【小题 2】变化: 步行时代,翻山越岭 乘车时代:窄而

25、陡的山路 柏油马路 高速公路 铁路。( 3分) 对比手法,以从棣花到西安过去落后的交通、经济状况与现在发达的交通、经济状况作对比,突出改革开放后从棣花到西安的交通、经济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从而讴歌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2分) 【小题 3】 抒发了棣花人因家乡迅速发展而自信、自豪的情怀。( 1分) 表达了棣花人民要改造家乡的理想与决心。( 2 分) 只有好的政府、好的政策,才有发展的机遇。( 2分),引用这诗句升华了主旨。(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对于描写方法,要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去分析。答题时,先找到画线的语句,然后再根据句子

26、的特点来判断是哪一种描写方法。从原句中的 “笑 ”字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再分析作用时,要从描写的作用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 特征的角度回答。如语句中的 “笑 ”就把老汉的满足感、自豪感刻画出来了。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基础上,找到题干中道路交通变化的语段进行分析。如文章从第一段到第 7段,分别写了步行时代,有公路的时代,铁路的时代,所以,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变化之大。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要先写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文中对交通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变化,人们生活的变化可以看出,这是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

27、法。运用对比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作者要表达 的内容,所以从文章主题来看,应从突出改革开放的成果角度来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首先要从整体对文章深意及主题的感悟上思考作者写作目的(讴歌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然后再找到画波浪线的语句进行分析。从句子中找到关键字词 “给 ”“会 ”“能 ”“就 ”, “给 ”体现的是好的政策、机遇; “会 ”“能 ”“就 ”体现的是家乡人的自信、决心、理想。答题时,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回答;结 构上,要从以

28、抒发情感的诗句结尾,能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这个角度来回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诗经与伊利亚特战争审美倾向之比较 倪乐雄 把诗经中的战争题材诗篇同伊利亚特作一比较,明显会感到东西方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的旨趣迥然相异。 战争审美倾向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联系着历史文化背景,并由这种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联系着艺术领域里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并给以直接的影响。 多少年来,北方各部落一波一波不断地涌向希腊半岛,人口与生存 空间的冲突显示出尖锐性,使地区保持着一股强大而持续的对外扩张力,直到亚历山大远征东方,这股力量才得以彻底释放。

29、这种环境遵循的是 “弱肉强食 ”的法则,各民族、部落的关系完全由暴力来决定,即使是平等的关系,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战争暴力既是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又是保持独立地位的唯一手段。 汉民族因生存空间的幅员辽阔,虽偶有扩张性战争之举,然而极其有限。农耕社会追求安宁和谐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秩序又被道德伦理所肯定。战争掠夺从根本上与农耕生活的秩序相悖。因此,从社会控制角度而论,战争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最高手段, 并在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决不可能产生以对暴力的崇拜为核心的极端之尚武精神。只能产生以“禁暴除乱 ”为目的、包含生活与伦理的合理性在内的一种有节制的尚武精神。所以,

30、古希腊民族的尚武精神核心是 “力 ”;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 “德 ”。 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必然转化为一种战争审美意识。古希腊民族尚 “力 ”导致了对战争作无理性节制的纯粹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汉民族尚 “德 ”导致了具有道德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对战争进行有限的审美观照。 首先表现在艺术家们对战争题材的选择上。 伊利亚特所渲染的故事取材于一次征服性质的战争:特洛伊战争。历代诗人们对这次战争备加颂扬和夸张,并将之神化,层累地堆聚成一部史诗,世代传颂。诗经大都选择保家卫国性质的战争作为题材。那些为数极少的征服性战争也仅仅为维护中原地区正统地位的等级秩序。因为这种等级秩序在

31、当时看来是维护中原农耕生活秩序所必须的。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区别更明显。由于古希腊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 ”,战争审美的本质便是对力量的赞美,所以勇武有力成为塑造典型的最高原则。而汉民族在军人典型的塑造上,着重于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所讴歌的人物大 都是勇武和仁厚的结合。因此,诗经反映了一个特征:汉民族的伟大军人形象既是有德的君子,又是杰出的战士。 “荷马史诗 ”中的伟大英雄却个个强悍残忍、好狠斗勇、野性十足,丝毫感受不到 “东方式 ”的仁厚德性。在战争场面描述上,由于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伊利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作精雕细琢,对残酷的厮杀场景给予尽情渲染。反观汉民族,所持的是一种有

32、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故而诗经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威气势的威武雄壮。在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构成和情感态度方面,也有显著的 差异。诗经里战争双方一律构成一种 “不对等 ”关系,即东方伦理道德意义上的 “善 ”与 “恶 ”的对抗(或者说 “东方式 ”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对抗)。伊利亚特则不然,冲突双方构成一种 “对等性 ”关系,诗人们对战争的双方一视同仁,一样地歌颂赞美,一样地同情怜悯。 【小题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汉民族与古希腊民族具有不同的尚武精神。 B古希腊所崇尚的平等与现代人崇尚的自由是相同的。 C伊利亚特一个突出的特

33、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作精雕细琢,诗经则没有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 D在军人形象塑造方面,汉民族比古希腊民族成功。 E伊利亚特中战争的双方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小题 2】对首段划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B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着不同的战争审美倾向。 C一个民族的战争审美倾向对其战争题材的作品有影响。 D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小题 3】根据文意,诗经与伊利亚特对战争题材进行艺术处理时迥然相异,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分) 答: 【小题 4】在作者看来,东西方古代两大民族的战争审美旨趣存在差异的

34、原因是什么?(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 AE 【小题 2】 A 【小题 3】两部作品对战争题材进行艺术处理的不同表现在四个方面: 战争题材的选择; 军人形象的塑造; 战争场面描述; 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认定和情感态度。(答出一点得 1分,两点 2分,三点 4分。) 【小题 4】 生存条件不同。汉民族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追求和谐宁静的生活境界,战争只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手段;古希腊民族生存空间狭小,因而保持了强大而持续的对外扩张力,战争是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也 是保持独立地位的唯一手段。 尚武精神不同。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 “德 ”;古希腊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 “力 ”。 战争审

35、美意识性质不同。汉民族具有道德理性节制,对战争进行有限的审美观照;古希腊民族对战争进行无理性节制的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每点 2分,答出两点可得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可以用假设代入法。 B项表述不准确,古希腊民族即便是平等的关系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与现代人崇尚的平等不一样。C项表述太绝对化, 原文是 “诗经对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威气势的威武雄壮 ”。 D 项表述不准确,据第五段可知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表述,属无中生有。所以选 AE。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36、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进行比较判断。 A 项 “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表述不完整,原文是 “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 ”。所以选 A。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是局部题,这种题答案:一 般都在文段中有明显的提示语句,首先找到与题干相关的语段第四、五两段,可以找到提示语 “首先 ”,首先表现在艺术家们对战争题材的选择上,然后再继续从文段中找,如 “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区别更明显。 ”“在战争场面描述上, ”“在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构成

37、和情感态度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异。 ”从这些提示语句中,可以直接引用或者自己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到作者关于对东西方古代两大民族的战争审美旨趣存在差异的原因表述,然 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文章第二段,作者认为生存条件不同,导致东西方古代对审美情趣不同;第三段 “古希腊民族的尚武精神核心是 “力 ”;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 “德 ”表明尚武精神不同。文章第四段开头 “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必然转化为一种战争审美意识 ”可知,尚武精神不同,导致审美意识的差别。要从这三个

38、方面结合着具体内容回答。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22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 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 “蒋济宁有此事 !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 ”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 “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

39、,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 、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 “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 ”济对曰: “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 ”诏曰: “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 “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

40、 ,先料其民力而燠休 之。 ”诏曰: “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 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 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 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 (选自三国志) 注: 雩娄( ylu) 今河南商城县东北部、固始县南部,安徽霍邱县部分地区。 燠( y)休,亦作 “ 燠 ”,亦作 “ 燠咻 ”。优恤;抚慰。 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闻之,即 引 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41、 B陛下方当恢弘前 绪 ,光大遗业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 夺 其时夺 :改变 D 微 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 也 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 也 B过领汝南兵 以 解围太祖 以 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C妄引 之 耳但见亡国 之 语耳 D怨旷者多, 而 年谷饥俭诚未得高枕 而 治也 【小题 3】以下六个句子,分别 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 “骨鲠之臣 ”的一组是( ) 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

42、身蔽,古之至戒也 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 “风教 ”,他大胆进言,以 “但见亡国之语耳 ”回答;明帝时,他以 “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

43、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小题 5】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 “/”划分开即可)。( 4分) 济 上 疏 曰 太 傅 奋 独 断 之 策 陛 下 明 其 忠 节 罪 人 伏 诛 社 稷 之 福 也 夫 封 宠 庆 赏 必 加 有 功 今 论 谋 则 臣 不 先 知 语 战 则 非 臣 所 率 固 辞 不 许 是 岁 薨 谥 曰 景 侯。 【小题 6】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3分)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

44、题 4】 D 【小题 5】济上疏曰 /太傅奋独断之策 /陛下明其忠节 /罪人伏诛 /社稷之福也 /夫封宠庆赏 /必加有功 /今论谋则臣不先知 /语战则非臣所率 /固辞 /不许 /是岁薨 /谥曰景侯。(多断、漏断或错断每 3处扣 1分,扣完为止) 【小题 6】 蒋济于是秘密禀报刺史,假称得到了张喜的书信,说步兵骑兵四万人已到雩娄。 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 C项 “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解释错误, “夺

45、 ”应为 “耽误 ”,与寡人之于国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中的 “夺 ”同义。所以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 A项两个 “也 ”,均表判断语气。 B项第一个 “以 ”来,表目的;第二个 “以 ”因为。 C项第一个 “之 ”为代词,指诬告的话;第二个 “之 ”为结构助词,的。 D项第一个 “而 ”为 “而且 ”,表递进;第二个 “而 ”表修饰。所以选 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

46、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 ,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要理解 “骨鲠 ”是刚直的意思。 体现了他有远见的眼光; 体现了他的功劳。所以选 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 “虽多次触怒人主 ”表述不准确,原文 “明帝下诏表扬说: “如果没有护军,我听不到这样的话。 ”表明明帝是表扬他。所以选 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 通读

47、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1找文言虚词如 “夫 ”、 “也 ”、 “若夫 ”等; 2察对话:如 “曰 ”“云 ”等; 3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 者, 也 ”;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 “为、乃、即、则 ”。 6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 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 ”等。所以,题中的可以参考断句的关键词为: “曰 ”、 “陛下 ”、 “罪人 ”“社稷 ”“夫 ”、必、今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重点实词、虚词意义、特殊句式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 “乃 ”“白 ”“书 ”“云 ”“蔽 ” “至戒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建安十三年,孙权率兵围攻合肥。这时,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军中发生了瘟疫,只有派遣将军张喜一个人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