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杭州某重点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179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浙江杭州某重点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年浙江杭州某重点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年浙江杭州某重点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年浙江杭州某重点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年浙江杭州某重点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浙江杭州某重点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窒 息 秩 序 稚 嫩停 滞 不前卷 帙 琳琅 B花 圃 当 铺哺 育 匍 匐前进 铺 张扬厉 C悲 怆 苍 茫 仓 廪 沧 海桑田呼天 抢 地 D 烙 印 苟 且奶 酪苛 捐杂税 恪 尽职守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都读 zh B项 p/p/b/p/p C项 chung/cng/cng/cng/qin D项 lo/gu/lo/k/ k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

2、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以记忆为主。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特点与 “而今安在哉 ”相同的一项是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 D 试题分析: D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A判断句, B定语后置句, C状语后置句。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

3、的特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而绝江河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师 之 B方其破荆州, 下 江陵 C月明星稀,乌鹊 南 飞 D是故 圣 益圣,愚益愚 答案: B 试题分析:例句 “水 ”名词作动词,游泳。 B“下 ”名词作动词,攻下。 A“师 ”名词意动用法,以 为师。 C“南 ”名词作状语,向南。 D“圣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

4、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 隙 也,则施施而行 (公务之暇 )其 下 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到则 披 草而坐(拨开) 士大夫之 族 (类) C纵一苇之所 如 (往)而 绝 江河(横渡) D吾尝 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 众人 (许多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 “众人 ”是古今异义词,应解释为 “一般人 ”。古今异义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古今异义词加以分类整理,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其 ”字用法与其他各句不同

5、的一项是 A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答案: A 试题分析: BCD为第三人称 代词, A是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其 ”的用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代词,可作人称代词,我(自己)、我的、你的、他们、它(们)、他(们)的、它(们)的;也可作指示代词,那、那个、那里、这、这里、这些、其中的。(二 )副词,可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 “可 ”“还是 ” ;加强反问语气, “难道 ”“怎么 ” ;加强揣测语气 “恐怕 ”“或许 ”“大概 ” 。(三)连词,表假设,译为 “如果 ”。(四)助词,协调音节,可不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

6、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是 A自余为 J人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余嘉其能行古道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答案: C 试题分析: AJ-戮 冯 -凭 B有 -又 暴 -曝 受 -授 C缪 -缭 D读 -逗 尊 -樽 属 -嘱 通假字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通假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常见通假字的基本意义及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沁园春 长沙中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7、”采用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这种手法古诗中经常采用,下面古诗没用使用象征手法的一项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B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B项曹诗用用萁煎其豆来象征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8、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D项王诗中的梅花象征了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梭罗,美国作家,作品有郊游、缅因森林等。 1845年春天,他在瓦尔登湖边建起了一座木屋,并在那里写下了瓦尔登湖一书。 B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 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 C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柳宗元以永州八记等典范的古文指导这场运动,韩愈还被苏轼赞为“文起八代之衰 ”。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

9、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 “性恶论 ”,荀子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教化来改变人性之 “恶 ”。 答案: B 试题分析: B茶馆是话剧。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 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诗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梅暗香浮动,幽幽地飘香在千年的古诗里。 “ ”,我感受到你的独领风骚; “ ”,我体会到你的坚贞不渝; “ ”,我感悟到宋人的辩证思维。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0、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连贯题大致有两种题型:一是 “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是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做这类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第一处 “独领风骚 ”扣住 “一枝开 ”;第二处 “坚贞不渝 ”扣住 “碾作尘 ”;第三处扣住 “辩证 ”二字。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 “我要

11、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 运用比喻的手法,准确表现出诗人奇诡的想像和诗作壮阔的气势。 B “崛起的建筑里 /不溢满普通家庭的笑声 /我们的劳动、创造还有什么意义? ” 采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变革者变革的目的和创造的意义,体现了诗人的人本精神和人道情怀。 C “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 我的北平 ,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 暗含对比的手法,突出北平之大与自己涉猎之少,突出北平的丰富与博大,体现出我对北平的赞美。 D “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 客舍并州数 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 引用诗句的手法,点出了人们普遍存在

12、的 “乡土情结 ”。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是反问。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设问也是无疑而问,但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 B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C我年轻时第一次初读歌

13、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 D青年人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成分残缺,在 “品质 ”后加 “的东西 ”; B一面对两面; C 表述重复,去掉 “第一次 ”或 “初 ”。 病句题历来 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上水的发现,之所以引人关注,关键在于水和生

14、命起源、地外文明等一系列世纪之谜 休戚相关 。 B宋词里有豪放派、婉约派之分,后学者应该不持偏见, 兼收并蓄 ,才能真正把这份财富继承下来。 C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有人甚至认为是男士的 “足球 ”、女士的 “巧克力 ”, 我嘴上虽然没有否定,心里却 不以为意 。 D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市步行街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 不绝如缕 ,热闹极了。 答案: B 试题分析: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对象错。兼收并蓄,意思是内容不同、性质不同的东西都吸收进来。此处使用正确。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应改为 “不以为然 ”形近误用。不绝如

15、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望文生义。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 ,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类的祖先在迁徙过程中 了漫长的岁月。 人类固然不希求逢到哀苦,然而为了 人生的美好,也不应该躲避痛苦。 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 的断然压力。 在 的林海深处,也许生长着一些不为人类

16、所知的稀有物种。 A度过 领略 商榷 苍莽 B渡过 领略 商榷 苍茫 C度过 领会 商量 苍茫 D渡过 领会 商量 苍莽 答案: A 试题分析:时间用度过。领略有欣赏的意思。商榷:商讨,含尊敬、客气的色彩,常用于书面语体。商量:交换意见,常用于口头语体。林海用苍莽。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 、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考点:正确

17、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十八岁有许许多多令人沉缅眷念的回忆。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杂夹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 B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篷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读哲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 C我真的沿着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 D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缅 湎, B 篷 蓬, D 蜇 蛰 。字形复习要明确考查范围、学会归类辨析,特别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然后

18、再对比理解,加强记忆。复习时注意要明确范围,把握重点,注重积累,学会归类辨析记同音字,对比理解记形近字。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味蕾上的乡愁 野夫 所谓乡愁,对我而言,大多时候只是某种童年的味觉。 记忆中的那些口感,在被岁月发酵后往往形成经久回味的芳馥,于只身远游的路上,时时诱发你 “不如归 去 ”的念头。 我已经走遍了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地方。当对未知事物的尝鲜渴望渐渐餍足之时,我知道我的青春业已耗散在穿州过府的五味百感中 ;这时,乡愁开始从舌尖上漫漶而来,在枯涩得近乎麻木的味蕾上绽放出怀乡的忧郁 我知道,我于此

19、际开始衰老。而一根老了的舌头,则会像蛇信般搜索回山的径路,它似乎比身体还更需要故乡的饲养。如果不能找到孩提时的食单,也许就会枯叶般迅即陨落。 我所成长的时代仿佛正是这个国家的漫长荒年。那是在迹近穷壤的鄂西南边地,一个土苗汉侗杂居的小镇。原乡民在遥远的古代,大抵曾经被唤作 “武陵源中人 ”, 抑或在书卷里有过鲜衣美食;但在我断奶之后,体味到这个世界的却是粗食杂粮 在那个年代,山胞们多无主食和配肴之分,而菜谱一说,则肯定奢侈得闻所未闻。 比如土豆红薯这些分属菜蔬的作物,那时多是平民人家活命的晚餐;而一碗汤面,往往竟成了重情讲礼门第待客下饭的主菜。尽管如此困顿,但依旧有许多当时用以度荒果腹的野菜,居

20、然装点了我们的简单生活,并构成我的童年味觉,成为今日乡思中津津有味的美食。 我怀念故乡的食物首推由 “蕨 ”衍生的几道村肴。 其一曰凉粉。这几乎是父母在夏天的最高奖赏 给五分钱,去街上买一碗,绝对在 半秒间吸溜得一干二净。这是用山中的蕨根捣粉搅糊后用漏瓢制成的粉条,然后用自制泡菜的酸水加上辣椒粉勾兑即可食用。 其二曰蕨苔。也即蕨长出地面的那部分,约尺许,色青红,不蔓不枝,头卷曲如问号。食前需要先用水稍煮一煮,再捞出炒海椒面和腊肉。 其三曰蕨粑。原材料也即蕨根粉,在搅糊时兑以剩饭,凝结晒干,食用时切片炒肉。当然这道菜,一般则只在逢年过节的席面上才会搬上。 蕨,原是山野间的一种寻常植物,但早在商周

21、时代,就已然进入中国人的食谱,其学名谓之 “薇 ”它几乎贯穿了我们整个文学史。商遗民伯夷叔齐兄弟,“义不食 周粟 ”,躲进首阳山中,靠的就是 “采薇 ”而食。之后的诗人呼喊着 “采薇采薇胡不归 ”且 “长歌怀采薇 ”时,已经不再是灾年里的口腹之念,表达的却是一种隐逸的悬想和对当朝者的不合作立场。也许正是因为有 “蕨 ”在漫山遍野的卑微存在,才能使得代复一代的读书人还能勉强残留一点决绝的风骨,在饥饿的肚肠和空虚的精神之中找到最后的依赖。 多数人在荣辱沉浮的命途中,都会忠实于童年的味觉 这是一种构成出身的元素,同时还可能是一种人生的底色和立场。毛泽东位及九五之尊,万变不离的还是红烧肉和辣椒,一份乡

22、村小地主家的食品趣味,大抵也决定了他 一生的选择。而晋朝时的大官人张翰,则可以在秋风起时,因为想念故乡的鲈脍莼羹,竟然挂冠归去。 许多年以来,我像米兰昆德拉所说那样 从一个酒杯走向下一个酒杯 似乎已经尝遍了生活食色。贫困童年时垫下的野蕨村蔬,仿佛一直耿耿于怀未能被尘世的珍肴所消化,且固执地在我飘浮失重之际,提醒着我的味觉。也许正是那些古老的养分,一直支撑着我的身心,使我在怀乡的饥饿时分,要不断地反刍这些隔年的粮食。 (选自尘世挽歌,有删节) 【小题 1】请赏析第 3段中划线的句子。( 4分) 【小题 2】第 段中作者为什么说 “当时用以度荒果腹的 野菜 ”, “成为今日乡思中津津有味的美食 ”

23、?结合全文找出理由( 3分) 【小题 3】第 自然段中写到了蕨的学名 “薇 ”以及伯夷叔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4】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 “味蕾上的乡愁 ”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5分) 答案: 【小题 1】 “漫漶而来 ”“绽放出 ”( 1分)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乡愁渐渐蔓延、深化的过程,把乡愁具象化、动态化( 1 分)。 用比喻(比拟)的手法( 1 分),写出了童年味觉对舌头的重要性,突出了思乡之迫切,乡愁之浓重( 1分)。(共 4分) 【小题 2】 当时的野菜装点了我们的简单生活,留下美好的 记忆。 它构成了我们童年的味觉,我们的出生和人生底色,留下一生忠实的印迹。 岁月将故乡

24、和童年的味觉发酵成美味,引人怀念。 故乡的野菜凝聚着我在故乡的岁月,成为浓浓思乡之情的寄托。( 3分,答对任意 1点得 1分) 【小题 3】 说明食薇在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富了文章内容。 揭示了食薇在文学史上的精神内涵 隐逸情怀、决绝风骨,深化了文章思想。 卑微的存在却能成为精神的依赖,为下文写野蔬成为古老的养分、作者怀乡的寄托作铺垫。( 6分,各 2分) 【小题 4】 采用比喻的手法,把乡愁比作舌尖上可品尝的美味,用语新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暗示了文章写作的切入点,味觉表达乡愁,角度新颖、小巧。 内容上总领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乡思的主旨,表达对故乡及故乡野菜的怀念。(答对任意 1点

25、得 2分,答对两点得 5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乡愁本是无形的东西,作者却用了 “漫漶而来 ”“绽放出 ”,这里运用比喻(也可以说是比拟)化无形的愁为有形的水、花,使乡愁由淡到浓逐渐滋长的过程具体可感。 “老了的舌头 需要故乡的饲养 孩提时的食单 迅即陨落 ”,表明舌头对童年味觉具有深刻记忆,这也就突出了乡愁之深之浓。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 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 5段承上启下,使文章由总写乡愁过渡到对野菜的思考,因此本题的答案:应从第 5段以后的内容来寻找。第 5段 “但 野菜 装点了我们的简单生活,并构成我的童年味觉 ”

26、,说明野菜装点了童年的生活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第 11 段 “多数人 都会忠实于童年的味觉 一种人生的底色和立场 ”,说明多数人会忠实于童年的味觉,而这童年的味觉就是一种人生底色和立场,这童年味觉就是野菜构成的。最后一段 “贫困童年时垫下的野蕨村蔬 提醒着我的味觉 ”,表明童年的味觉一直在作者 记忆中不断发酵, “也许正是那些古老的养分 反刍这些隔年的粮食 ”故乡的野菜成了古老的养分,而野菜也成为作者思乡之情的寄托物。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

27、:一般情况下,文章中插入历史故事从内容上看,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说明所写事物有其历史渊源,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深化文章主旨;结构上一般是承上启下(启下为主);另外也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第 10自然段中写到了蕨的学名 “薇 ”以及伯夷叔齐的故事就具备以上作用,考生可结合原文一一总结。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要从内容、手法和表达效果三方面分析。从内容上看, “乡愁 ”点明了文章的乡思的主旨,表达对故乡及故乡野菜的怀念;手法上看, “味蕾上的 ”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乡愁比作舌尖上可品尝的美味;表达效果上看,

28、用语新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暗示了文章写作的切入点,角度新颖、小巧。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 “没有骨气的 下面加 “无耻的 ”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 “是 ”改为 “这 ”,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 “你是什么 ”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 “不是 ”

29、; “你这什么 ”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 文里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一句话改为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 “是 ”改为“这 ”,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 “你这什么 ”式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杨雄醉骂潘巧云说: “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 ” 一口气就骂了六个 “你这 ”。看这些实例, “你这什么 ”倒不仅是 “坚决的判断 ”,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

30、什么 ”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 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 “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这里 “你是 ”含有假定语气,也带 “你不是 ”一点讥讽的意味,如果改成 “你这好小子 ”神情就完全不对了。由此可知 “你这 ”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 “你是 ”式语法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改为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 “你这 ”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 “是 ”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 ”的性质全不同。在 “你

31、有革命家的风度 ”一句中, “风度 ”是动词的宾词;在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中, “风度 ”便变成主词,和 “你(的) ”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番话不免 拢 俏颐窃 谝 慕雷郑 钦庋 蓬 亟喜豢伞 慕雷钟惺笔且桓龌迪肮撸 哉飧龀捎锏暮 逋 缓芎谩 窃谖难 蘼墼亩粱蛐醋鳎 颐潜匦胗幸蛔植豢戏潘傻慕餮稀难 栉淖直硐炙枷肭楦校晃淖稚厦嬗泻拖缘盟枷牖姑挥型赋梗 楦谢姑挥心 贰 慕雷郑 诒砻嫔舷裰皇钦遄梦淖值姆至浚 谑导噬暇褪堑髡 枷牒颓楦小永疵挥幸痪浠盎灰桓鏊捣 馕度酝耆 槐洹 br(节选自咬文嚼 字) 【小题 1】对文中 “咬文嚼字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咬文嚼字的依据:研究炼字的道理。

32、B咬文嚼字的态度:字字推敲的谨严, C咬文嚼字的做法:斟酌文字的分量。 D咬文嚼字的目的:调整思想和情感。 【小题 2】对文中郭沫若炼字事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郭沫若对 “你是 ”“你这 ”句式的见解和做法。 B肯定郭洙若关于 “你是 ”“你这 ”句式的研究结论。 C分析指出炼字不可简单类推,而要结合具体语境。 D通过这个炼字事例,引出对咬文嚼字道理的研究。 【小题 3】对上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举郭沫若修改字句的具体事例,并指出 “这是炼字的好例 ”。 B接着,引文学作品例子并加以分析,说明两种说法表达效果不同。 C然后,从两个方面指出郭沫若援例修改的句子是不

33、妥的。 D最后,点明炼字意义,并提出与郭沫若完全相反的观点。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信息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来判断,咬文嚼字的依据应该是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吻 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由原文第二段中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和第二段后半部分 “由此可知 你这 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 你是 式语法来得更有力。其次,郭

34、先生援例把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改为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可知 B项错。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作者并没有 “提出与郭沫若完全相反的观点 ”,只是说 “郭先生 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改为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35、,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

36、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则耻师焉, 惑 矣!惑:糊涂过湘江, 缘 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B 小学 而大遗小学:小方面学习 穷 山之高而止穷:穷尽 C不 耻 相师耻: 以 为耻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 际:边界,边际。 D君子

37、 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心凝形 释 ,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 也 久矣是岁,元和四年 也 B则群聚 而 笑之攀援而登,箕踞 而 遨 C生 乎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乎 始 D句读 之 不知,惑之不解凡是州 之 山水有异态者 【小题 3】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 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 “其可怪也欤! ”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风气表现出无法容忍的

38、批判态度。 C始得西山宴游记以 “始 ”字贯穿全文,将作者的 “情 ”与西山的 “景 ”完全融为 一体,最后达到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的境界。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作者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将西山之怪特美和自己受挫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照应,以此寄托真情。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际:交会。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 句中表停顿 /句末表判断。

39、 B 都是表修饰。 C 在 /句中表停顿,不译。D起提宾作用,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助词,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D项由原文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 ”可知初游非 “西山 ”。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

40、然的信息 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语言表达 仿照下面诗歌另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 3分)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答案:示例: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仿写能力,仿写要求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本题的对象要求另选,但因所给例句的 对象是 “眼睛 ”,所以考生自选对象应是五官之一,例句使用的修辞

41、手法是拟人,那么考生所仿之句也要用到拟人的手法,内容上要符合事理逻辑,而且前后还要形成对比。(拟人手法 1分,句式相近语义正反相对 2分)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是摘自环球时报 2011年 2月 19日汉语推广也是强国战略中的一段文字,请给它写一个结论。(不超过 50字, 3分) 与中国对外投资、援助、收购等日益增强的硬实力相比,中国对汉语推广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都明显不足。相比之下,过去 30年中,英国政府在其海外英语教 学机构的投入为数百亿英镑,最大的年投入超过 20亿英镑;法国政府在130多个国家开设近 1000个法语教学基地、近 100所 “法兰西学

42、院 ”。虽说中国政府在海外已建立 200多所孔子学院,但全世界学汉语的人加在一起也只有5000万人,不到学英语人数的 5%!汉语在国外的热门外语中排在阿拉伯语和韩语的后面。而国人自掏腰包学外语的人数却超过 3亿人!难怪有人担心 “中国将被英语塑造 ”。由此可见 - 答案:国际语言文化竞争激烈,要赢得中国软实力就必须加强汉语国际化推广,这也是一项强国战略。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 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注,重点词语可参照: “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 ”或“什么怎么样 ”的模式来寻找。

43、)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写出结论。所给文段一共有五句话,对比了三种情况:中国汉语推广的现状不足和英法等国推广其国语的力度之强,中国硬实力增强和对汉语的推广不足,国人积极学英语和汉语推广力度不足。通过分析,我们找到重点句子是 “中国对汉语推广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都明显不足 ”,这样就会得出结论,要赢得中国软实力 就必须加强汉语国际化推广,答案:也就明显了。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题中任选 3题,共 6分) 【小题 1】 ,问苍茫大地, ? (沁园春 长沙) 【小题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劝学) 【小题 3

44、】是故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 。 (师说) 【小题 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 。(赤壁赋) 【小题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赤壁赋) 答案: 【小题 1】怅寥廓 谁主沉浮 【小题 2】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 3】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 【小题 4】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小题 5】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寥廓 ”“参省 ”“己 ”“知 ”“诵 ”“窈窕 ”“须臾 ”“羡 ”等。 5题任选 3题,每空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全选则按前 3题计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45、。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史蒂夫 乔布斯( 1955-2011),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在苹果公司数十年的起落与复兴中,他以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被誉为 “改变世界的天才 ”。他说: “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 乔布斯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以 “跟随自己的心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不少于 700 字。 答案: 跟随自己的心 它,是一滴水,只是一

46、滴水,不是汹涌澎湃的 白浪,不是肆无忌惮的海涛,却倾注生命执着地想要穿石,这似乎是妄想。但它执着地跟随自己的心,以日以年,不辞辛劳,没有人会懂得它的付出是为了什么,只有它自己知道,那是跟随自己的心的指引。终于,它成功了。 她,一个弱女子,手拿圣旨,毅然踏进了这片了无人烟的苦寒之地。塞外寒风呼啸着,背井离乡,她悲痛,但她不会改变。她不愿像其他女子一样,为了自己一时的享受,而毁了他人一生的幸福。但,她却愿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来换取国泰民安。就算塞外孤寂冷清,就算没有日思夜想的亲人,她的心也依旧如此,昭君,她只愿跟随自己的心。 跟随自 己的心,这颗心不是野心、贪心、私心,而是要让精神之花绽放!跟随自

47、己的心,我们要拾回童真,随黄伟健踏上青青草原和那群喜羊羊们一起玩耍嬉闹;我们感受热烈与执着,同梵高一起描摹那向着太阳的向日葵;我们抨击邪恶,跟着毕加索犀利的画笔以超现实主义的格尔尼卡控诉残暴。伴随着清泉所带给我们的澄澈与透明,我们收获的是这种清新与自然带给我们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看,漫漫黄沙中,执着的三毛一次又一次地把背影留在了撒哈拉在那块土地上,她是医生,是记者,是老师,也是室内设计师。在那里,她把真诚和快乐带给撒哈拉,使本应荒凉的沙 漠不再荒凉,于是荒漠也有了美丽的春天。听,舞台下掌声雷动,台上顽强的刘伟用流过血的脚趾为我们演奏了一曲曲生命的天籁之音,在 “要么赶紧去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之间,他跟随自己的心,选择了后者,正所谓真正的达人是在用生命展示才华,充分验证了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有抵达天堂的力量。正是因为他们跟随自己的心,让心中那顽强的精神之花绽放,才昭示出他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力量。 乔布斯说: “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