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内蒙古巴彦淖尔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1803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内蒙古巴彦淖尔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届内蒙古巴彦淖尔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届内蒙古巴彦淖尔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届内蒙古巴彦淖尔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届内蒙古巴彦淖尔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内蒙古巴彦淖尔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3月 1日,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发生一起 震古烁今 的暴力恐怖案件,造成 29人遇难, 113人受伤。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救治受伤群众,依法严惩暴恐分子。 B岁月留给我们的总是 推陈出新 的昭示和启迪,当我们再看黄公望那幅声名远扬的富春山居图,除了画中令人沉醉的美景之外,自然能体会到画外人的波折坎坷。 C 2013年钢铁行业利润率虽悄然反弹,但 日渐式微 ,仍创近年次低点,预计在行业整合的背景下, 2014年将会继续好转,且机遇

2、与风险并存。 D微信、二维码、云报纸以及便捷性手持移动终端大众传播功能的拓展,集中指向移动互联时代,将新时代下两会中的 “随时、随地、随意 ”的精髓表现的惟妙惟肖 。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C日渐式微:逐渐没落 ,销声匿迹。泛指事物或人逐步的衰 落。 A烁:光亮的样子。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改为 “惨绝人寰 ”或 “骇人听闻 ”。 B推陈出新:推 :除掉,去除,淘汰;陈:陈旧的;新:

3、好的、新的。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不合语境,改为 “历久弥新 ”。 D 惟妙惟肖:惟:文言语气词,这里有 “真 ”或 “特别 ”的意思。妙:美妙,漂亮。肖:相像,逼真。词义: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不合语境。改为 “淋漓尽致 ”,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 ,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彻底,发挥充分, 也形容暴露的很彻底。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谣言,作为一种舆论,特别是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舆论,对它的战争,就不能仅

4、仅局限于法律途径和行政手段, 。 精确地克敌制胜,才能把谣言的破坏性和危害性降到最低程度 掌握其作为一种特殊细胞的生长与繁殖规律,才能够找到应对之策 特别是要分析和掌握谣言作为一种特殊舆论其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正如解决癌症问题,必须认识到癌细胞首先是一种细胞 对于谣言这种舆论的癌细胞, 就要因时因地,运用不同的舆论武器,抢时间,争阵地,夺取舆论高峰 而必须拿起舆论的武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就 6个小句子,逐一分析,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题干中语句 “不能仅仅局限于法律途径和行政手段 ”就暗示了后面应有表关联的词语,只有 ,

5、故排除 AC 两项;而 BD两项的不同就在于是 还是 , 句中的 “其 “应是指 ”癌细胞 “,所以,应是 ,故排除 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尽管灾区各级财政都有困难,但各个部门还是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发放补助等方式,提高干部群众的经济状况,缓解他们的生活问题。 B “网络问政 ”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助于民众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权利。 C 2008年底,由 13家部委联合制定的指导中国乳业未来发展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出台,这是在深入

6、分析我国乳业发展情况后,对振兴我国 奶业发展提出的总体规划。 D刘效祖的散曲创作,虽然具有旷达洒脱、质朴通俗、清新活泼等特点,但是其善用 “俳体 ”中 “短柱体 ”的特点,也值得一提。 答案: B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

7、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A 项, “提高 ”与 “状况 ”不能搭配,应把 “提高 ”改为 “改善 ”;C项,主宾搭配不当,应删掉 “出台 ”前的 “的 ”; D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虽然 ”改为 “除了 ”,删掉 “但是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每小题 3分)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 “周礼 ”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明 “夷狄 ”、 “诸夏 ”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到 “民族意

8、识自觉 ”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 ”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 “周礼 ”,已成为区分 “夷狄 ”与 “诸夏 ”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 “周礼 ”,而被 “诸夏 ”视为 “蛮夷 ”。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 “包茅不贡 ”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 “周礼 ”在区分 “夷狄 ”与 “诸夏 ”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 “夷狄 ”与 “诸夏 ”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

9、分重要的 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 “王畿 ”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 “残破 ”。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 “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十分称许,说: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 “诸夏 ”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 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 “如其仁 ”的高度。

10、比起 “民族大义 ”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关于区别 “诸夏 ”与 “夷狄 ”,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意思是说, “夷狄 ”虽 “有君 ”,却不行 “周礼 ”,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 于无;而 “诸夏 ”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 “夷狄 ”“诸夏 ”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

11、 “民族意识 ”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 孔子的明 “夷狄 ”、 “诸夏 ”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 “明华夷之辨 ”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小题 1】下列对 “明 夷狄 、 诸夏 之别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 “夷狄 ”、 “诸夏 ”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 “周礼 ”这一总目

12、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明 “夷狄 ”、 “诸夏 ”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同时已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 C明 “夷狄 ”、 “诸夏 ”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 “民族意识 ”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 D明 “夷狄 ”、 “诸夏 ”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 “明华夷之辨 ”的命题被继承和发扬,其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 【小题 2】下 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 “周礼 ”,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 B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 “夷狄 ”、 “诸夏 ”的矛盾一直存在并

13、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 C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 “一匡天下 ”的成就表示称许,这体现了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 D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小题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礼的权威性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B周王朝时 “夷狄 ”、 “诸夏 ”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自觉维护 “诸夏 ”团结统一的考虑。 C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一批民族英雄为民族大义

14、挺身而出。 D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应当辩证的看待这一主张。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章第二段结尾和第三段表现的孔子以明 “夷狄 ”“诸夏 ”之别表现出来的是朦胧的 “民族意识 ”,而不是 “强烈的 ”,故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 B 项,“杂处的局面使得 夷狄 、 诸夏 的矛盾 ”无中生有; “一直 ”表述不准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

15、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排查。 D项, “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 ”是错误的,其作用是双重 性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李约瑟:他让世界发现 “理性中国 ” 王 俊 李约瑟,一个 “中西结合 ”的名字,一位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研究孜孜不倦的英国大学者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尽管他已经辞世那么多年,但他和他主持编著的皇皇巨著 剑桥版中国科学技术史依然在人们心目中闪着熠熠光辉。 1937年夏日的一天,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约瑟 尼达姆在自己的胚胎学研究之余,和跟随自己妻子攻读博士学

16、位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闲谈。尼达姆异想天开地提了一个问题 : “你们中国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如此落后? ”没想到,这个话题激起了鲁桂珍的强烈反应: “什么科学落后,这是 西方中心论 的偏见,中国古代科技比你们了解的要伟大得多! ” 这位在晚年成为他第二任妻子的中国女子如此咄咄逼人的回答,让他颇感意外,并萌生了对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兴趣。此时, 37岁的尼达姆虽已是功成名就的皇家学会院士,却从未到过中国,不认识一个汉字,对于世界的另一面还有一种文明足以媲美希腊罗马,他毫无所知。他开始向鲁桂珍询问每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话题。造纸、印刷、指南针,他吃惊地了解到,原来中国古代有着足以傲视世界的灿烂科技文明!

17、于是,尼达姆开始学习汉语,并一笔一画地学写汉字的横竖撇捺,鲁桂珍成了他的启蒙老师,出于对哲学家老子 (李耳 )的尊崇,尼达姆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李约瑟。从此,一位生物化学家渐渐将兴趣转移到充满未知领域的东方自然科学史中,成就了一段贯穿 20世纪的文化交流传 奇。 1942年,粗通汉语的李约瑟随英国文化考察团首次抵达中国。在为期 4年的这趟中国之旅中,李约瑟考察了大半个中国,东到福建,西至敦煌的千佛洞,搜集了大量古代科技史料,并结识了中国各行各业的学者,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他说,这次中国之行 “注定了我今后的命运,除了编写一本过去西方文献中旷古未有的中国科学、技术、医药历史专书,

18、我别无所求 ”。 二战结束后,李约瑟回到英国,马上在鲁桂珍等人的协助下,开始了一部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撰写。 1954年,他主编的英文版中国科学技术史由剑桥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很快轰 动西方汉学界,被认为是 20世纪完成的重大学术成果之一。这部计有 7卷 34分册的巨著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阐明了四千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所起过的、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即 “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在公元 1到 15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科学技术遥遥领先于西方,但为什么

19、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却首先在西方兴起?为什么中国传统科学一直处于原始的经验主义阶段,而没能自发地出现近代 科学? 16 世纪后,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样的疑问及研究,成为著名的 “李约瑟难题 ”,至今仍是科学史界热论并争执不下的重要话题。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李约瑟通观全局地研究中西科技史,理清其发展脉络,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和异同点;从科学社会学角度综合分析中西社会体制、经济结构、历史传统、思想体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考察中西商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他认为,中国与西方在科技方面的差距,主要是由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作为一个西方人,李约

20、瑟在观照中国科技文明时有 着自己独特的角度,他采用多元化、实证式的研究方法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令人们惊奇的文明领域。从兼收并蓄古典文献及考古史料、实地考察生产和生活传统到模拟实验与技术复原研究,李约瑟的自然科学史治学方法被后世许多学人沿袭与模仿。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约瑟 尼达姆读了大量中国的哲学方面书籍,因受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 (李耳 )的影响,将名字改为 “李约瑟 ”,从而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 “中西结合 ”的人物。 B鲁桂珍对约瑟 尼达姆蔑视中国古代科学极为愤慨,义正辞言地对他进行了

21、激烈的反击,这反而促使这位生物化学家转而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史。 C李约瑟为期四年的中国之旅,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搜集了许多古代科技史料,为他回国后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 “李约瑟难题 ”成为科技界争论的焦点,大家各持己见,众说纷纭,这充分说明李约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并不十分完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E本文通过记叙李约瑟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历程,描写了他在研究过程中的伟大创举和突出贡献,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位外国科学家的感人 形象。 【小题 2】促使李约瑟这位生物化学家 “渐渐将兴趣转移到充满未知领域的东方自然科学史 ”上的原因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6分 ) 答: 【小题

22、3】李约瑟在对中国科学技术研究中体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 答: 【小题 4】李约瑟是如何研究他提出来的 “科学史界热论并争执不下的重要话题 ”的?这对你有何启示? (8分 ) 答: 答案:【小题 1】 CE 【小题 2】 因为对中国古代科学史并不了解引发出强烈的好奇心; (2分 ) 鲁桂珍咄咄逼人的回答,使他萌生了对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兴趣; (2分 ) 作为科学家,责任感起到了 重要作用。 (2分 ) 【小题 3】 对未知领域保持着狂热的兴趣。当发现对中国古代科技一无所知时,下决心去努力探索,这与那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密不可分。 (2分 ) 执著的追求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23、四年中国之行,克服重重困难,搜集大量史料,执著一念,才使他最终取得成功。 (2分 ) 科学家的责任感。为了向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他甘冒其险,实地考察,一种神圣的责任意识在支持着他。 (2分 ) 【小题 4】研究方法: 对中西科技史进行通观全局的比较研究; 从科学社会学角度综合分析; 采用多元化、实证式的研究方法; 兼收并蓄 、实地考察、模拟实验与技术复原相结合。 (4分 ) 启示: 对科学研究不能局限于狭隘的思维方式中,要居高临下,找出最为有效的方法。 比较、多元化、实证式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科学研究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科学研究要有缜密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分 ) 【

24、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逐项排查。 A项, “读了大量中国的哲学方面书籍 ”在文中无依据; B项, “蔑视中国古代科学 ”是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误读; D项, “李约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并不十分完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这只是想当然,文中对李约瑟的研究方法持肯定 的观点。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有关对文意的概括题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要立足全文,找准文中有关信息内容,然后进行准确概括。前两点比较容易答出,第三点需要通读全文才能找出。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

25、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正确理解并择取、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能力,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的条件和要求。分析李约瑟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最后两段,说明启发时,要结合现实,从整体上作出理性分析。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老八样 薛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厌倦了在

26、家里过除夕。这是一年中最繁忙、最嘈杂的一天,她总是借故赶稿子而躲避着厨房。她身上穿着父亲的大棉袄,脚上拖着母亲的老棉鞋,像一只慵懒的家猫一样身陷沙发的怀抱。她的面前,小小的折叠桌上立着超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开着一页空白的文档,上面还没有留下只字片言。 空调嗡嗡驱赶着寒冷,玻璃窗阻隔了正逐渐入侵的暮色,遥远的爆竹声渐次密集起来, “*酒 ”金红闪光的广告在央视春晚开始前试图夺人眼目。人们让喧闹留有余地,是对零点以后新年的莅临表示更为热烈的欢迎。一切都在拥挤着来临,旧年只剩下最后一 日, “旧 ”, “一 ”和 “日 ”的左右结构,将成为一段打上句号的往昔。 母亲往花瓶里插入一束银柳,然后抓起一块

27、抹布擦着早已亮闪闪的电视柜,唠叨着:要在零点之前扔掉垃圾,在零点之前冲好抽水马桶,在零点之前洗完脏衣服 大年初一,不可以做一切与 “扫除 ”有关的事。 父亲正在准备年夜饭,忙碌的身影不时从厨房进入客厅,又从客厅进入厨房。进出间,熏鱼和酱鸭的香味飘逸而来,油锅正发出 “哔哔啵啵 ”和 “哩哩啦啦 ”的欢快的哼唱。老八样,还是老八样,他三十年如一日地为除夕的餐桌奉上最古老的八道菜。她给他买过一本时尚家庭菜谱,他只粗略地翻了一遍彩页,并且对华而不实的菜式嗤之以鼻。他排斥 “时尚 ”或者 “流行 ”这样的字眼,他认为那是 “浮躁 ”和 “骗术 ”的代名词。他并未意识到他的过时,一如既往地操作着古老的年

28、夜饭,并且永远保持着三十年前的热情。他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一大碗一大碗的菜肴,脸上流溢着 满足的表情。他好像从不知道,她早就吃腻了老八样。整个春节期间,他把那八道菜端出端进,从除夕一直端到正月十五。 这是她记忆中千篇一律的春节,她过够了。于是今年,她准备出逃,自然是有人领着她逃。她只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然后,有一双大手牵着她的小手,长了翅膀一样,远走高飞了。去海南的机票竟不打折,原来那么多人和她一样,厌烦了在家里过年。满员的经济舱里空气浑浊,却浑浊得让她心安理得。 深冬的海南没有一丝深冬的气象,绿意葱茏的热带植物染绿了她的眼睛,碧蓝的大海边,暖风飞扬起她单薄的衣衫,赤裸的脚趾里灌满了温暖的细沙 没

29、有人忙于过年,没有人惦记着插银柳、大扫除、做年夜饭、放鞭炮,没有人记得,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个日子叫除夕。直到午夜,手机忽然发出一声布谷鸟的呼唤,是短信。白天的疯玩让她疲惫不堪,她打开昏昏欲睡的眼皮看短信:阿囡,新年到啦,爸爸妈妈祝你快乐,进步! 新年到了吗?她以为她在梦中,梦中的新年为何是一盏昏暗寂寞的床头灯?怎么是一床除了白色还是白色的被褥枕头?怎么是一个没有飘逸出熏鱼酱鸭香味的标准间?她终于清醒地意识到,她逃离到了一个不需要过除夕的地方,可新年还是马不停蹄地来临了。 她推了推熟睡的人:新年好! 熟睡的人发出梦中的呢喃:好! 继续熟睡。 她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感觉有点饿,她听到胃壁在暗暗

30、地较劲,发出微弱的研磨声,身体内的生物钟醒了,她终于惦念起了某些食物,那些应该出现在除夕餐桌上的三十年不变的食物。她便问熟睡的人:现在,你最想吃什么? 熟睡的人没有回答她,她便自问自答:第一想吃八宝饭,第二想吃白斩鸡,第三油爆虾,第四咸肉炖笋干,第五熏鱼,第六酱鸭,第七扣三丝 她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遍,才七个,还有一个,对了,还有一个,肉圆蛋饺三鲜锅。 她简直胃口大开,她几乎要吃成一个大胖子了,她第一次用想象和回忆, 品尝出了老八样的美味。美味的老八样,让她忽然有些想念她厌倦了的家。 她忍不住又推了推依然熟睡的他:明天,我们还是回上海吧,我想吃我爸做的老八样。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 1

3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小说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写出了 “她 ”由吃腻了老八样到想吃老八样的转变,情节一波三折,意蕴丰富。 B母亲在除夕这天进行大扫除,不停唠叨着 “要在零点之前扔掉垃圾,在零点之前 ” ,这表现了母亲的封建迷信思想。 C父亲每年除夕都做老八样,女儿给他买了一本 时尚家庭菜谱,他却对书上的菜式嗤之以鼻,他觉得自己做的老八样是世上最美味的菜肴。 D第四段中提到父亲的老八样而不具体点明,吊读者胃口;倒数第三段通过“她 ”的口一一道出八样菜的名称,前后呼应。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同时,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

32、写手法的灵活运用也为小说增色不少。 【小题 2】小说中的 “她 ”厌倦在家过除夕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这篇小说在线索安排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有人说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亲情,有人说这 篇小说主要写的是新旧两种文化的碰撞,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 8分) 答案:【小题 1】答 E给 3分, D给 2分, C给 1分;答 AB不给分。 【小题 2】 除夕这一天是一年中最繁忙、最嘈杂的一天; 母亲的大扫除、唠叨以及许多过年的老规矩让 “她 ”感到厌烦; 父亲每年除夕都要准备 “她 ”早已吃腻了的年夜饭 老八样。(每点 2分)

33、 【小题 3】 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 “她 ”厌倦了家里的过年气氛,吃腻了老八样,所以逃到海南;在海南 “疯玩 ”,获得短暂的快乐后,又忆起家的气息,打算回家。 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她 ”厌倦了在 家过年,想逃离古板的父母;离开后,深夜环顾所处的地方,又开始怀念家。 以老八样为线索: “他好像从不知道,她早就吃腻了老八样 ”,文章先写 “她 ”吃腻了老八样; “怎么是一个没有飘逸出熏鱼酱鸭香味的标准间? ”“她 ”午夜时分在海南的旅馆又想起了老八样,因而想赶快回到上海的家。(每点 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小题 4】 示例一:我认为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亲情。 文章前半部分写父母的忙碌及 “

34、她 ”对在家过年感到厌倦,而当 “她 ”今年不准备在家过年时,父母能体谅 “她 ”。父亲在厨房与客厅之间穿梭, “熏鱼和酱鸭的香味飘逸而来,油锅正 发出欢快的哼唱 ”,这些描写很温馨,充满了家的气息。 “她 ”逃离后暂得欣喜,而午夜收到爸妈的短信后再也难以入睡,回家的念头萌生。 文章结尾显示, “她 ”虽然 “逃离 ”了父母,但心理上却难以真正摆脱对家的依恋和对父母的想念。 示例二:我认为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新旧两种文化的碰撞。 父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保留着过节的习俗,那些习俗能让人感到心安,让人眷恋。 “她 ”代表了时尚文化, “她 ”厌倦了传统文化的束缚,逃离之后得到一时的轻松自由,而在陌生

35、的旅馆里却又感到空虚与落寞,又想回到原来的环境。 从文章结尾来看,时尚文化可以 让人暂得欣喜,但传统文化终是根基,能给人以温暖和心灵的慰藉。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的分析与概括,需要结合文本内容逐项排查。 A 项,“情节一波三折 ”错误。 B项, “表现了母亲的封建迷信思想 ”错误。 C项, “他觉得自己做的老八样是世上最美味的菜肴 ”无中生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要分析小说中的 “她 ”厌倦在家过除夕的原因,只要从文中找出相关答题区域的相关语句即可。如 “这是一年中最繁忙、最嘈杂的一天,她总是借故赶稿子而躲避着

36、厨房 “、 “母亲往花瓶里 插入一束银柳,然后抓起一块抹布擦着早已亮闪闪的电视柜,唠叨着:要在零点之前扔掉垃圾,在零点之前冲好抽水马桶,在零点之前洗完脏衣服 大年初一,不可以做一切与 “扫除 ”有关的事 “、“父亲正在准备年夜饭,忙碌的身影不时从厨房进入客厅,又从客厅进入厨房。进出间,熏鱼和酱鸭的香味飘逸而来,油锅正发出 哔哔啵啵 和 哩哩啦啦 的欢快的哼唱。老八样,还是老八样,他三十年如一日地为除夕的餐桌奉上最古老的八道菜 ”等加以概括。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一般来说 ,小说的线索有以下几种:以感情为线索;以 “物

37、”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句话、某种行动为线索。此题中,根据叙写内容来看,线索应该从几个方面考虑:从 “我 ”的行踪、 “我 ”的情感、小说中的 “物 ”,即 “老八样 ”等三方面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其实是考查对小说的主旨的认识,答案:不唯一,可以有多种观点,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都算作正确答案:。不论回答哪一种,都要从文本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 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

38、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 ,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 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 “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 若乃器人 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 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 “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 ”上

39、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 “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 ”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 “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 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 ”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 “愚臣妾闻,罪当死! ”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

40、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 “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 ”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 史丹传 ) 【 注】 骖乘:陪乘。 留好:留意,爱好。 器人:选择人材。 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臣窃戒属毋涕泣 窃:私下 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生意:生出怀疑之心 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审:反复推究 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愍:哀怜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

41、现史丹敢于 “直言劝谏 ”的一组是 (3 分 )( ) 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 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 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 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 A B C D 【小题 3】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

42、谏,褒扬太子 。 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 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深得皇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5分 ) 译文: _ _ _ _ (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 “愚臣妾闻,罪当死! ”(5分 ) 译文: _ _ _ _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43、】 C 【小题 3】 A 【小题 4】 (1)如果以丝竹鼓鼙的才能来衡量人,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 (2)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 “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 ”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

44、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C项,审:确实。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说明皇帝对史丹信任; 说明史丹的品行; 说明史丹年事已高,告老还乡。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原文中史丹担任驸马都尉侍中

45、,陪伴在车右不是元帝做太子时,这是时间错位设误的题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翻译:第 (1)句关键词语有 “若乃 ”、 “相 ”,还要注意 “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 ”句式特点;第 (2)句关键词语有 “切至 ”、

46、“却 ”、 “妾闻 ”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史丹字君仲,原为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从元帝当太子时起,史丹由于父亲史高的缘故被任命为中 庶子,随从左右十多年。元帝即位后,史丹任驸马都尉侍中,皇帝出行常常在车右边陪乘,很受宠幸。皇上因为史丹是原来的臣下,亡父的外家亲属,亲近信任他,命史丹护卫太子一家。当时,傅昭仪的儿子定陶恭王有才能,母子都被宠幸,而太子稍微有酒色方面的过失,母亲王皇后不受宠爱。 建昭年间,元帝患病,不能亲理朝政,只是贪恋音乐。后宫嫔妃和左右侍从熟悉了解音乐的人没有谁能做到,而定陶王也能办到,皇上屡次称赞他的才能。史丹进谏说: “凡是

47、被称为有才能的人,应当聪敏而又喜好学习,温习旧业,增加新知,是皇太子做到的。如果以丝竹鼓鼙的才能 来衡量人,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 ”于是皇上嘿嘿地笑了。在这之后,中山哀王死了,太子前往吊唁。哀王是皇上的小弟弟,和太子游学一起长大成人。皇上从远处看见太子,感触地想起哀王,悲伤得不能控制自己。太子已经来到驾前,并不哀伤。皇上极不满意地说: “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 ”皇上把责备的话告诉史丹。史丹叩头谢罪说: “我看见陛下哀伤痛悼中山王,到了损伤身体的地步。先前太子应当进宫见驾时,我私下告诫嘱咐他不要哭泣,使陛下感触悲伤。过错只在我身上,应当处死。 ”皇上认为 他的话是对的,怒意才化解了。 竟宁元年,皇上的病势日渐沉重,傅昭仪和定陶王常常服侍在身旁,而皇后、太子很少能够进宫见驾。史丹由于是亲近臣子能够进宫侍候,探视疾病,等到皇上独自躺着休息时,史丹径直闯入寝室,头叩地拜伏在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