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塔里木感怀 驱车进入塔里木,戈壁沙洲绵延千里,边塞风光扑面而来。 塔里木河与我意想中的模样大有区别: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原以为它应该是激流滚滚、大浪弥天的,却流得那么平静、那么舒缓、那么从容,远远望去,满目青碧,一如睡在梦中。 塔里木油田的人对我说,塔里木河虽然壮阔,有吞吐山河的气势,却最终没有流入大海,而是在岁月深处,消失在苍茫戈壁、漫漫大漠之中。所以,塔里木河,在大美之下,是悲壮的底色。东流入海,自然是她的向往和理想,但大漠之途,需要滋润,荒凉之境,需要水汽,她的担当太重
2、,她只能消耗自己。有了她的牺牲,才有了大漠绿洲、珍禽异兽和丰沛的油气储藏。塔里木河尽了她作为河流的本分,实现了自身声名与功利之外的价值,所以她心安,所以她内敛,所以她悲壮而不悲伤,消亡的背后,正是河流的自尊、自信和自足。 告别了塔里木河,进入沙漠腹地。沙漠 公路的两旁,是不断现身的胡杨。初冬时节,胡杨斑斓,闪烁如火。塔里木人说,如果没有胡杨的防风固沙,沙漠公路这条人类的通途就会湮没中断,广袤沙漠就会真的成了死亡之海。胡杨的品格是在焦渴之地,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即便是死了,也最终会变成石油,堪称沙漠圣徒。然而,在她刚直坚守的风骨之下,也有她灵动与变异的一面。她是一种变叶树木
3、 5 年以下,叶细如柳; 5到 15年间,细叶与圆叶混杂; 15年以上,就满树的 “圆 ”了,成为名副其实的杨。之所以这样,是胡杨适应环境,懂得顺生 幼株根浅,对抗干旱,芽叶自然 要收敛,以减少水汽蒸发;到了树大根深,自然要张扬,以竖起意志之旗。其变异的背后,是顽强地矗立于沙漠戈壁,以履行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 抗风沙、保绿洲。我不禁想到了 “笔锋常带感情 ”的梁启超。人们常诟病他一生善变,读了解玺璋先生的梁启超传,始知道,他之变,是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在复杂情势下,更好地进行民族启蒙的政治智谋。变的皮相之下,恒定不变的,是爱国、爱民的旷世情怀。由胡杨到梁启超,我不由得联想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的伟大
4、,其实是相通的,只要襟抱萦怀,外在的曲直与隐现,是不重要的。 再行数百里,我们到了塔中油 田作业区。这里的油田产量,如果以传统的生产流程计算,需要上千个石油工人。而在现代化的开采条件下,偌大个油田却只有七个人。这七人,都是 80后,都是重点石油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他们都有机会留在城市,但都自愿地来到采油一线。问他们缘由,他们说: “本来学的就是石油,远离油井就荒废了。 ”是呀,只有在采油一线,才知学问运用的方向,才知好钢链接的焊点。他们每个人都有发明专利,有的还拥有两项、三项甚至多项。当我送上真心的赞美时,他们羞涩地低头,并连连说道,要谢就谢脚下的石油 只有地火冲腾,才有青春激情。如此年纪,居然
5、就有这 样的生命情怀,真让我感到:虚空者昂首,穗实者低垂。我问: “你们想过没有,人间往往是能者多劳,你们越是有作为,油田越是离不开你们,你们很可能一辈子都会生活在这片寂寞的土地上,永远与市井、时尚、现代生活绝缘,你们会不会后悔? ”他们回答: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 都说天地境界、天人合一,在塔里木,我读到了令人信服的注脚。 (取材于凸凹的塔里木感怀 )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两项是 (4分 ) A第 段写塔里木河 “与我意想中的模样大有区别 ”,意在赞美它从容内敛,也为下文写它在大美之下的悲 壮做了铺垫。 B第 段中写塔里木河最终没有流入大海,而是消失在
6、大漠之中的目的,是想告诫人们如果担当太重,只能消耗自己。 C第 段作者写 “虚空者昂首,穗实者低垂 ”意在赞美年轻的石油工人们既有充盈丰富的学识,又有谦虚内敛的品格。 D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记述了作者的所见所闻,使人们感受到塔里木土地上特有的文化气息,有着较 高的审美价值。 本文内涵丰富,情感真挚,语言富于感染力,对塔里木河、胡杨树以及石油工人的描写都体现了 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小题 2】 作者第 段中提到梁启超先生有何用意? (5分 ) 【 小题 3】文章结尾段说 “天地境界、天人合一,在塔里木,我读到了令人信服的注脚 ”。请结合全文, 回答下面问题。( 6分) 作者认为 “令人信服的注脚
7、”具体指什么?( 4分) 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分 ) 答案: 【小题 1】 B、 D 【小题 2】与胡杨构成类比,强调人和树为了适应环境而变化;为了更好说明自然与人的伟大相通,外在的表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本质不变;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与文化气息。(前 2点各 2分 ,第 3点 1分 ) 【小题 3】 (4分 )在塔里木,自然与人均表现出了较高的精神境界,自然的伟大与人的伟大相通并 和 谐统一;塔里木河虽最终没有流入大海,但它滋润了荒漠,虽牺牲了自己,却体现了自身价值;胡杨既有刚直坚守的品格,也有通达变异的一面,因此能保证自己扎根沙漠,履行自己抗风沙、保绿洲的使命;石油工人不
8、畏艰辛、从容通达的生活态度和谦虚内敛的生命情怀点明了人生的意义所在。( 1点 1分 ) ( 2 分)收束全文并概括点明了主旨,表明塔里木的人与物都有着天地境界;从感情上,揭示了作者对塔里木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1点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是想告诫人们如果担当太重,只能消耗自己 ”错误,应为赞扬塔里木河的担当精神和 自我牺牲精神。 D项,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 ” 应为 “以空间为线索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首先作者是在介绍胡杨善变的语境之下提到梁启超先生的,所以二者应有相似之处。从文中看即 “善变 ”。其
9、次,作者对胡杨的 “善变 ”与梁启超先生的 “善变 ”都是持赞美态度。所以,解答时要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1)首先要理解 “注脚 ”的含义。即 “解释、说明 ”。 “天地境界、天人合一,在塔里木,我读到了令人信服的注脚 ”意为 “塔里木解释了天地境界、天人合一 ”。所以答题时就可转换为另一思路:塔里木的哪些地方体现了天地境界、天人合一。( 2)文章结尾段的作用一般可从以下方面思考:一、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或兼而有之。二、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三、暗示主题,强化情感。 考点
10、: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用空气造汽油 用空气造汽油,听起来就像将石头变 成黄金一样不靠谱。但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了这一事实,位于英国的 “空气燃料合成公司 ”掌握了一项 “空气捕获 ”技术,该技术只需利用空气和电就能合成汽油。 研究人员将两个月前花 110万英镑用空气造出的 5升汽油在汽车上作了现场演示。演示表明, “空气合成汽油 ”闻起来和看起来都和汽油一样,没有任何杂质,能够立即用到汽车上,且汽车不需要进行任何改造。而且和从石油中提取出的汽油相比,它具有更加清洁、更加耐用的优点。这项 “空气合成汽油 ”技术还没有引起主流石油公
11、司的兴趣,但却在科学界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空气捕获 ”技术,能 从大气中有效提取出二氧化碳,再将其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接着, “空气合成汽油 ”制造设备会对碳酸钠溶液进行电解,生产出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此同时,机器还会通过电解水蒸气提取出氢气。最后,制造设备会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制造出甲醇。当甲醇再经过一个 “汽油燃料反应器 ”后,就会变成可以使用的汽油了。 开发 “空气合成汽油 ”的费用有点承受不起,因此公司除了利用空气中提取出来的二氧化碳制造汽油外,还使用工业来源的二氧化碳制造汽油。通过 “空气捕获 ”技术提取二氧化碳的成本目前仍然十分昂贵,但公司对研究的
12、未来前景十分看好,并计划未来 15年内,公司能够建立一个大型精炼厂级别的汽油工厂,生产的 “空气合成汽油 ”能让许多英国家庭的汽车使用。 【相关资料】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克劳斯 莱克纳教授对突破这一新技术充满了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任何新技术的高成本都会随着时间而急剧下降。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时间中,生产一个电灯泡的成本也下降了 7000倍。 英国伦敦机械工程师学会行政总裁斯蒂芬 泰特勒对这项 “空气合成汽油 ”技术作了极高评价:为减少碳排放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英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能源危机带来了深远的 影响。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化学安全、燃料与环境小组的研究人员卡彭特认为,碳氢燃
13、料是 “一个储存能量的好办法 ”,但将新的汽油生产技术和再生能源挂钩是站不住脚的。 (取材于用空气造汽油) 【小题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 “空气合成汽油技术 ”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空气捕获技术 ”能把二氧化碳从大气中提取出来,之后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B “空气合成汽油 ”制造设备通过分别对碳酸钠溶液、水蒸气进行电解,可以制造出二氧化碳气体、提取出氢气。 C “空气合成汽油 ”制造设备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制造出的甲醇经过 “汽油燃料反应器 ”后,可以变成汽油。 D “空气合成汽油技术 ”难以推广的原因是通过 “空气捕捉 ”提取二氧化碳成本昂贵且技
14、术不成熟。 【小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推断 不恰当 的两项是( 4分) A英国某公司已掌握了一项 “空气捕获 ”技术,这项技术只需利用空气和电就能合成汽油。 B实验证明 “空气合成汽油 ”技术中的汽油具有更加清洁耐用的特点,能立即用到汽车上。 C “空气合成汽油 ”技术在科学界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已引起了主流石油公司的兴趣。 D新技术成本会随时间而下降, 15年内,由空气合成的汽油能满足英国家庭汽车的需求。 E用 “空气合成汽油 ”的技术,能有效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会有深远影响。 【小题 3】你认为 “用空气制造汽油 ”的技术未来前景如何,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5分
15、)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D 【小题 3】 1看好空气制造汽油技术的前景。 演示表明,空气合成汽油更清洁耐用,能立即用到汽车 上。 任何新技术的高成本都会随时间而急剧下降,目前较高的成本也会下降。 这项技术能减少碳排放,为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积极影 响;为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提供新途径。 2不看好空气制造汽油技术的前景。 碳氢燃料作为新的汽油生产能源不具有合理性。 用 “空气合成汽油 ”费用过高。 该技术只在科学界引发轰动,投入实际生产有困难。 【小题 1】 试题分析:原文:通过 “空气捕获 ”技术提取二氧化碳的成本目前仍然十分昂贵,但公司对研究的未来前景十分看好。由此可见,题
16、中 “难以推广 ”是站不住脚的,并且题中的 “技术不成熟 ”错误。运用该技术合成的汽油可以直接用于汽车,可见其技术是成熟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C项, “已引起了主流石油公司的兴趣 ”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无此信息。 D项, “15年内,由空气合成的汽油能满足英国家庭汽车的需求 ”错误,原文只是说 “能让许多英国家庭的汽车使用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以换一个思考的角度:该项技术存在哪些的优点和缺点。优点即其前景好的依据,缺点即其前景不好的依据。 考点:探究文本
17、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张延赏,蒲州人也,累代为官。延赏常宴宾客,选子婿,莫有入意者。其妻苗氏,太宰苗晋卿之女也。夫人有 鉴 ,特选韦皋秀才曰: “此人之贵,无以比俦 。 ”既以女妻之。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 悒悒而不能制遏也 。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儿家,为尊卑见诮。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 ”韦乃告辞东 游 。 妻罄妆奁赠送 。延赏喜其往也,遗以七驴驮物。每之一驿,则附递一驮而还。行经七驿,所送之物,尽归之矣
18、。其所有者,其妻张氏所赠妆奁及布囊 书册而已。延赏莫之测也。 后执陇右军事,会德宗行幸奉天,皋以勤王之功持节西川,而代延赏。乃改易姓名,以 “韦 ”作 “韩 ”,以 “皋 ”作 “翱 ”,左右莫敢言之也。至天回驿,去府城三十里,有人特报延赏曰: “替相公者, 乃 韦皋将军,非韩翱也。 ”苗夫人曰: “若是韦皋,必韦郎也。 ”延赏笑曰: “天下同姓名者何限, 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 ,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 ”苗夫人又曰: “韦郎前虽贫贱,然气凌霄汉。每以相公所谈,未尝以一言屈媚,因而 见 疏。成事立功,必此人也。 ” 旦日入州,方知不误。延赏忧惕,莫敢瞻视,曰: “吾不识人。 ”西 门
19、而出,凡旧时婢仆,曾无礼者,皆面有惭色。独苗氏夫人无愧于韦郎。贤哉乎!韦公侍奉外姑 , 过于布素之时 。海内贵门,不敢忽于贫贱之婿。所以郭氏诗曰:宣父从周又适秦,昔贤谁少出风尘。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取材于苗夫人) 注释: 俦: chu,匹敌 外姑:岳母 【小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夫人有 鉴 鉴:明察 B韦乃告辞东 游 游:外出求学,求官 C 乃 韦皋将军乃:表判断,是 D因而 见 疏见:被 【小题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 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悒悒而不能制遏也 愁闷之情无法抑制 B妻罄妆奁赠送 妻子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
20、他 C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 那个韦皋应该已经死在沟谷里了 D过于布素之时 过着与布衣之时一样的朴素生活 【小题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从韦皋之妻张氏劝说夫婿和赠送嫁妆首饰的行为能看出她对丈夫情深意重。 B韦皋是个有骨气的铮铮男儿,离家后,他一并送还了张家赠送的所有物品。 C张延赏因为女婿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而觉得他不合时宜,难成大事。 D “苗氏因识佳婿而被敬 ”的故事使当时轻视贫贱之婿的社会风气有所改观。 【小题 4】结合本文,概括韦皋离开张家的原因。( 4分) 【小题 5】 “苗夫人识佳婿 ”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文本与生活实际或阅读
21、经 历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 200字)( 12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4分 )韦皋离开张家的原因:岳父张延赏对其无礼;奴仆们也逐渐瞧不起他;自己无法忍受别人的轻视;妻子张氏对他寄予殷殷期望,希望他能够成事立功,不虚度光阴。( 1点 1分) 【小题 5】一个人才的成 长,不仅需要自身的主观努力,而且需要有慧眼识才的 “苗夫人 ”式的伯乐。人才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是内因,而 “苗夫人 ”式伯乐的器重、包容、培养与举荐,则是人才之为人才的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才能使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与尽情释放出来。因此,人才之成为人才看是必然的
22、,其实是偶然的。只有人才遇到 “苗夫人 ”式的伯乐,有其在私下倾力相助,有其在困境中竭力包容,有其在关键时伸出援助之手,有其在合适的时机奋力举荐,人才才能有机会成为真正的人才。只是如韩愈所言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啊!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鉴: 名词 ,识别力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应为 “超过了当初没有当官的时候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他不是一并送还了张家的礼物,而是每到一个驿站送还一批礼物。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3、4】 试题分析:由原文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其妻垂泣而言曰: “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 滞儿家,为尊卑见诮。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 ”韦乃告辞东游 ”即可归纳概括出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可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如韦皋自身的努力、有骨气;从苗夫人的慧眼识珠;从韦皋妻子的贤惠;张延赏的目光短浅等。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参考译文: 张延赏是蒲州人,连续做了几朝的官。他经常举行宴会招待客
24、人,想要从客人中挑选一个女婿,可是没有他满意的。他的妻子苗氏,是太宰苗晋卿的女儿。她有识别人才的能力,特意挑选了秀才韦皋 ,她说: “韦皋将来的尊贵,无人能比。 ”于是把女儿嫁给了韦皋。 来源 :学科网 ZXXK 过了二三年,因为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张延赏很后悔,以至于对他无礼。慢慢地,家中的奴婢们也瞧不起他,只有苗夫人对韦皋一直很好。因为人们轻视他,他的愁闷之情无法抑制。妻子张氏哭着说: “韦皋是个七尺男儿,又文武全才,怎么能长期呆在我们家中,让家里人和奴婢瞧不起。大好年华,怎么能够虚度? ”韦皋于是向张延赏家里的人告辞,独自向东游学求官。妻子张氏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张延赏对于
25、他的出走很高兴,送给他用七头驴所驮的物品。每 到一个驿站,韦皋就叫一头驴驮着物品返回家中。经过七个驿站,所送的物品,又全回到家中。韦皋所带的东西,只剩下妻子所送的首饰以及一些书籍。这些是张延赏所不知道的。 后来韦皋执掌陇右军事。恰逢德宗皇帝巡视奉天,以勤侍王室的功劳持节镇守西川,来接替张延赏。于是韦皋改了姓名,把 “韦 ”改作 “韩 ”,把 “皋 ”改作 “翱 ”,左右之人没有人敢说这件事的。他到了天回驿站,距离西川府城还有三十里,有人特意报告张延赏说: “替换你的,是将军韦皋,而不是韩翱。 ”苗夫人说:“如果是韦皋,必然是女婿韦郎。 ”张延赏笑着说: “天下同名同姓的人何其 多,那个韦皋早已
26、经死在沟谷里了,怎么会来继承我的位置?女人说的话,不值一提。 ”苗夫人又说: “韦皋之前虽然贫贱,但是英雄气概冲天。当时同你说话,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奉承话,因而被你疏远。成事立功,必然是他。 ” 第二天早上新官入城,才知道苗夫人说的没错。张延赏忧虑不已,不敢抬头观看,他说: “我不会识人。 ”说完从城西门走了。凡是当初对韦皋无礼的奴婢,都面有惭色。只有苗夫人无愧于韦皋,真是有远见呀!韦皋对待岳母,超过了当初没有当官的时候。从此全国当官有钱的人家,不敢轻视贫贱女婿。郭氏作了一首诗说: “孔子从周又适秦,古来 圣贤出风尘,可笑当日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 用斜线( /)给下面划线的部分断句。(
27、5分) 元丰中 ,丞相曾鲁公卒尚书省百官谥之始曰忠献礼官刘挚驳曰丞相位居三事不闻荐一士安得谓之忠家累千金未尝济一物安得谓之献众不能夺其议改谥曰宣靖 。 (取材于渑水燕谈录) 答案:元丰中 ,丞相曾鲁公卒 /尚书百官谥之 /始曰忠献 /礼官刘挚驳曰 /丞相位居三事 /不闻荐一士 /安得谓之忠 /家累千金 /未尝济一物 /安得谓之献 /众不能夺其议 /改谥曰宣靖。 试题分析:首先要能正确翻译句子,其次可以借助句首句末词来辅助断句。如:“曰 ”“安 ”。另 外还可借助结构相同的句式来辅助断句。如:不闻荐一士 /安得谓之忠;未尝 济一物 /安得谓之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8、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9分) 春雪 春雪 (唐 韩愈) (唐 刘方平)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 。 注释: 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 【小题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韩诗第一句中的 “都 ”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久盼春色的急 切心情。 B韩诗的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表的欣喜一扫遗憾之情。 C刘诗三四句写富人看春雪似花,隐含作者因贫富差异造成审美不同的感叹。 D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早春的白雪,并借此抒发
29、情怀。 【小题 2】雪本无情,但韩诗中却说白雪嫌春色晚,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灵动之气,下列诗句描绘雪与其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雪却输梅一段香 B一尺中庭白玉尘 C燕山雪花大如席 D已惊岩下雪如尘 【小题 3】两首诗均以 “春雪 ”为题,但对雪的描绘有所不同,寄托的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韩诗写春雪嫌花开得太晚,所以化作飞花,在庭中树间飞舞( 1 分); 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 1分);刘诗写春雪被春风挟带着在空中盘旋( 1分);春天已经来临,突如其来的春雪在富贵人眼中似花,却夹杂着作者的嗔怪之情( 1分)
30、。 【小题 1】 试题分析:第二句 “二月初惊见草芽 ”,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 “惊 ”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 的期待中终于见到 “春色 ”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 “惊 ”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 初 ”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诗人翻人情为物意,期盼春意,怨春色来迟,本是人的情感,诗人却以移情手法将人的情感赋予了无情之物,让白雪嫌怨春色来的太迟,于是白雪颇解人情,有意地 “故穿庭树 ”化作飞花装点春色。
31、 “雪却输梅一段香 ”与此写法一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韩诗: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刘诗:冬天已经结束,突然来了一场春雪,这在那些无饥寒之虑的富贵人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难得又见的满足和喜悦,于是这熟悉而又新鲜的飞雪,在他们的眼中便成了飞花舞空的美景。但是,对于 “洛城外 ”的穷人来说
32、,他们好不容易在饥寒交迫中熬过了大雪 纷飞的隆冬,盼来了春回大地,谁知又来一场大雪,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 2分,共 8分。 走进书房,抬头可见墙上挂着的横幅:友古今善士, 甲 。 翻阅书卷,书中的人物 乙 。沉浸于别人的世界比照自己,鞭策自己,你将会不断获取前进的动力。 荷 笔当锄,你的精神家园将种满稚嫩的庄稼,也许远离丰收的季节,但心里总装着一个秋天。 人生短 暂 ,刻不容缓,走进书房,你将会摆脱平庸,充实心灵。 【小题 1】将下列各句填入文中 横线甲处,与上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
33、是( 2分) A读中外奇书 B聚天地精华 C凝笔墨之香 D落笔撼五岳 【小题 2】将下列各词填入文中横线乙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熙熙攘攘 B纷至沓来 C摩肩接踵 D应接不暇 【小题 3】 文中字形或加点字的注音 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鞭策 B 荷 ( h)笔当锄 C短 暂 ( zhn) D刻不容缓 【小题 4】 “古人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 ”填入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选 B 2分,选 A 1分) 【小题 3】 C 【小题 4】 D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 “仄起平收 ”可排除 D;从 “古
34、今 ”可以排除 “笔墨 ”,从而排除 C;再从前文 “走进书房 ”可排除 B。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2】 试题分析: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读者阅读书籍,一个个人物涌现出来,所以应用 “纷至沓来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3】 试题分析:暂应为 “zn”,该字要注意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4】 试题分析: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 ”与后文 “人生短暂,刻不容缓 ”照应起来。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
35、级为表达运用 E。 根据下面情境,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 2分,共 8分。 学校举办了戏剧节,学生们表演了经典剧目窦娥冤哈姆莱特和课本剧项链鸿门宴。 【小题 1】戏剧节给嘉宾的邀请函正文如下,请找出 不得体 的一句( 2分) 今特邀您莅临戏剧节。 为我们的演出做观众。 相信您能享受到最具特色的演出。 我们期待着您的光 临。 A B C D 【小题 2】下列是与戏剧节表演剧目相关的文学常识,其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窦娥冤中 “六月飞雪 ”脱胎于 “东海孝妇 ”的故事,此情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讲述了一个复仇故事, “生存还是毁灭 ”的话题贯穿全剧。 C项链主人公玛
36、蒂尔德的命运真如作者感慨的那样,被极细小的一件事情改变了。 D刘邦在谋士范增的帮助下逃离了杀机四伏的鸿门宴,在与项羽的交锋中先胜一筹。 【小题 3】 戏剧节闭幕式上,嘉宾发表感想,其表述中熟语使用 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以前总听说学校戏剧节搞得红红火火,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今天看了演出还真是如此。学生们的表演 不温不火 ,可见咱们的孩子为戏剧节费了 九牛二虎之力 ,下了很多功夫,真应了那句话: 玉不琢、不成器 。 A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不温不火 C九牛二虎之力 D玉不琢 不成器 【小题 4】表演结束后,大家纷纷在校园网上发贴,其中对传统称谓使用 不恰当 的一项是( 2分) A舍妹在
37、戏剧节上获大奖,多亏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你们。 B令郎不愧是戏剧世家子弟,他的演出让人过目不忘,真可说是后生可畏呀! C您家母在戏剧节上的感言,字字铿锵、句句有力,听来真令人感慨不已。 D我的家教很严,家父常常告诫我说,演戏如同做人,戏里戏外均要认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4】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做观众 ”不得体,可改为 “作指导 ”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2】 试题分析: “范增 ”应为 “张良 ”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3】 试题分析: “玉不
38、琢,不成器 ”应改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4】 试题分析: “您家母 ”应改为 “令堂 ”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8分) 不同人眼中的秋景不尽相同。有明丽的,如 “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有萧瑟的,如 “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也有壮美的,如 “落霞与孤鹜齐飞, ” 。诗人也常常借秋景抒发无限情思。既有浓重的羁旅乡愁 , “ ,芳草无情, ”;也有在枫 叶荻花秋瑟瑟的氛围中的身世之叹, “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些均让我们
39、感受到文人们的生命情怀。 答案: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秋水共长天一色 山映斜阳天接水 更在斜阳外 相逢何必曾相识 试题分析: 注意易错字:舸、渚、清、萧、映、斜。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微写作。( 10分)(从以下三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人生会有很多离别,请描述一个离别的场景,表达某种情思。 要求:请写一段不少于 150字的文字。(注意描写的对象和特定的氛围,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 某班排座位,班主任老师把前两排留给了成绩提高较快的学生。请你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表达得体, 150字左右。 阅读下面文字
40、,选择一个角度写下自己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表达得体,150字左右。 荀巨伯远探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令其去。巨伯曰: “败义以求生,非吾之所为也! ”贼至,曰: “大军入城,一郡尽空,汝何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吾辈无义之人,入有义之国! ”遂还,一郡获全。 答案:略 试题分析: 可以回忆一个离别的场景 ,写自己离别前和离别后的感受 ,为什么离别 ,离别给你带来什么 ,等等。 要抓具体的事例来写。参考朱自清的背影。 首先要明确你的观点,是赞同这一做法,还是反对这一做法,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可以从激励机制、作用、方法等方面来谈。 本文
41、段谈的是 “义 ”的重要性,所以表达观点时一定要扣 “义 ”的重要性、必要性、作用、影响等来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人的一生要过很多节日,节日播散在日子中间。传统节日意蕴丰厚,舶来的洋节风味十足。你 有着怎样的过节经历?你对过节有哪些思考? 请结合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700字的文章。 答案:遗失拥有 写完作业,我喜欢翻阅令人高山仰止的唐诗宋词,喜欢捧起红楼梦揣摩一下曹雪芹鬼斧神工的修辞。 我苦练书法八年,平日也欣赏一些名家表帖,然而,一看到那只能让我望洋
42、兴叹的魏碑隶书,我沾沾自喜的心便瞬间冷却。因为,对于先辈创造的伟大奇迹,我只能瞻仰、崇拜,我甚至根本不具备与他们对话的能力。 我是一个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五年,无时不为中国五千年文化凝聚 的精华而自豪。 而如今,我却迷惘了。 2005年,韩国的 “江陵端午祭 ”被成功申请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张历史题写的问卷。在这张问卷上,很多中国人的答案:是:国人不好好过,传统节日给了别人也没有什么。传统节日,我们的祖先以竹比喻过日子,平常的日子便如竹筒,一滑而过,而节日即是竹节,在节日的怀抱中,放松些精神,恢复些力气,精心地过这一天,感谢这一天,感谢生活,感谢生命。而如今,日历被反反复复的
43、七日囚牢般地束缚着,以前曾经深入寻常百姓家的节日便逐渐流失。花朝节、晒衣节 这些其乐融融的节日,似乎只能在古 籍中苦苦寻觅,只能在老者的脑海中渐渐沉寂。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节日是一条重要的支流,而如今,无数支流已被现代人遗忘,被人内心的欲望分割得支离破碎。有情人眼中的花好月圆,被膨胀的物质暴力所取代,那样的有情人心中还存留几丝真挚,几丝痴迷?林语堂先生似乎说过,中国的文字时代已伴随着鲁迅等 “最后 ”一攒文人的逝去而逝去。如今,一大批学子,为了能写出一篇美文,甚或一二佳句而绞尽脑汁,却不知华美藻饰背后的干枯与无力。可怜,可惜,那出口成章能诵能吟的文化王朝已经过去,倾情于鸟鸣山乐的悠然之气渐
44、渐消逝于金河银海。是的,先 人用五千年的智慧与汗水凝聚成瑰丽的民族文化宝石,为我们构建了仰望自然、仰望生命的至高起点。而如今璀璨的宝石被金币砸得斑斑驳驳。那起点,足否已是我们的终点? 传统节日丢了也没什么,有人说。我只想问问:当所有的所有都被我们遗失之后我们还拥有什么? 试题分析:这个话题是有极强的时代意义。我们不妨将这一话题变成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面对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这样就比较容易把握了。面对央视以 “百家讲坛 ”如此大的阵容来推广传播中国的经典文化,面对中华传统的节日的失色,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的争论,我们不能不想到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也不能不思考:我们民族的根又在哪里? 写成议论文比较容易把握,可立论,可驳论;可纵横古今中外,亦可单单针对当今社会现象褒贬。写其他文体则应写过节的经历为佳。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