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9 年六盘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问(本题包括 6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满一个符合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答题卷相应的空格内) 。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 A 电灯发光 B 蔗糖溶解 C 木材制家具 D食物腐烂 2下列粒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C. ) A 分子、中子 B .原子、电子 C.原子、离子 D .离子中开 3洗脸的毛巾用久后常会变硬,这是因为用于洗脸的水中常含有较多的( B ) A 氧气 B 钙、镁化合物 C 氧元素 D 氢元素 4学习了化学使我们对商品的标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下图中四枚标签使用不 当的是( C
2、. ) 5下列物质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B ) A 稀盐酸 B 澄清石灰水 C 稀硫酸 D 食盐水 6下列化肥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A ) A 硫酸铵 B 氯化钾 C 碳酸钾 D 磷酸钙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 7个小题,除 12题外每空 1分共 23分) 7 (4 分)现有几种物质糖类液氮 二氧化硫活性炭请用上述物质填空 (填序号) 。 用作制冷剂的是 。 (2)用于除去水中异味的是 。 能形成酸雨的是 。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8 用化学用语填空。 9(3分)莽草酸是从烹调香料“八角”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物,它是合成抗“甲型 H1N1 流感”药物的基本原料
3、之一,其化学式为 C 7 H 10 O 5 。 该物质是由 三 种元素组 成,构成它的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为为: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10:5,它的 相对分子质量为: 174 10 (4分)根据下图所示二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 2点燃2P 2 O 5 。 通过 B装置进行实验的现象,证明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A装置进行实验后,迅速盖上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变瘪的现象。利用二氧 化碳的这一性质,可以用 B 。 (填字母) 。 A灭火 B 生产饮料 C 光合作用 D 气体肥料 11(3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之一。请将:铁、水
4、、铁水、冰、生铁、 过氧化氢这几种物质中的任意两种装入瓶中后,满足所给条件。将所选物质的名 称填在瓶中空格上。 12 (2 分)实验室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常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用纯净、干 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生成的气体,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 。 13 (4分)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0时,向 100g水中加人 31 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 饱和 (填“饱 和”或“不饱和” 溶液。 20时,向 100g水中加入 40g硝酸钾,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 法是 加入适量的水 。 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中所得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 质分别放入大烧
5、杯中的水中,不断搅拌,则小烧杯中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的是 C(填字母) 。 A 冰 B氢氧化钠 C硝酸按 D干冰 E生石灰 通过 过滤 操作可将上述中析出硝酸钾晶体与硝酸钾溶液分离。 。 14 (5 分)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焊接时使用的氧炔焰,是乙炔跟氧气发生 氧化反应产生的火焰。如果 260千克的乙炔充分燃烧,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氧气 多少千克? 四、实验与深究(本目包括 2个小题,共 15分) 15 (7分)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 (2)用这套装置能产生多种气体,如果 产生氧气, 则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 属 反应。 产生二氧化碳,
6、则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 产生氢气,则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 反应。 16(8 分) 。某工地食堂厨师误把工业用盐当调味品使用,造成大量工人中毒。 听到这一消息后,小明很知道自己身边是否有这种危险“食盐” 。于是小明找来 一包无商标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的食盐, 决定和在初中教化学的父母一起对这 包食盐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食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工业用盐的主要成分是亚硝酸钠(NaNO 2 ),它是一种白色固 体,外观与味道和食盐很相似。亚硝酸钠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一种淡黄 色沉淀亚硝酸银(AgnO 2 ) ,亚硝酸银能被稀硝酸溶解。 【猜想与假设】小明父亲认为:这包食盐的主要成分只有亚硝酸钠。 小明母亲认为:这包食盐的主要成分只有氯化钠。 小明认为:这包食盐的主要成分 。 【设计实验验证】小明的父亲笑着说: “我来尝一尝就知道了”马上遭到小明的 否定,理由是: 。 小明母亲的实验方案为: 取少量食盐样品配成溶液, 向其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 观察现象。然后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继续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如果 ; 则小明的父亲猜想正硧。 如果 ; 则小明的母亲猜想正硧。 如果 ; 则小明的猜想正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