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1809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嘲 哳 ( zh) 数 罟( c)两 靥 ( yn)一夫作 难 ( nn) B 懵 懂( mng)草 窠 ( k) 盥 沐( gun) 间 或一轮( jin) C陈 抟 ( chun)句 读 ( du) 监 生( jin) 锲 而不舍( qi) D 歆 享( xn)骨 髓 ( su)红 绡 ( xio) 强 人所难( qing)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 “靥 ”,正确读音 “y”,由于是 “厌、面 ”组成,易读成 “yn”; B项 “抟 ”,正确读音 “tun”

2、, “抟 ”和 “传 ”为形近字,易读成 “传 ”的音; C项,正确读音 “su”,口语中经常读错。知记字音,主要从形近字、多音字、音近字、形声字、口语误读、特殊记忆等几方面入手,如本题嘲哳、懵懂、锲而不舍较难写,应特殊记忆;数罟、句读、间或一轮、强人所难、一夫作难都属于多音字,应区别字义后再记忆。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把自己的全部作品称作人间喜剧,其中著 名的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B红楼梦为中国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前八十回一般认为是曹雪芹所作。小说思想艺术

3、价值极高,并留下众多疑团,产生了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即 “红学 ”。 C美国作家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还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乞力马扎罗的雪等。 D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创作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等,小说祝福选自呐喊,成功塑造了祥林嫂这一被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所绞杀的悲剧形象。 答案: D 试题分析:祝福选自彷徨,彷徨包括:在酒楼上、肥皂、示众、高老夫子、长明灯、伤逝、幸福的家庭、离婚、兄弟、祝福、孤独者。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度长 大 B虽有槁暴 C无失其时 D约从离衡 答案: A 试题分析:

4、 B 项 “有 ”通 “又 ”; C项 “无 ”通 “毋 ”; D项 “从 ”通 “纵 ”。通假字主要是从增加、去掉、更换偏旁或 “发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 ”,即借助读音找出通假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中加点字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赢粮而 景 从 B吾 师 道也 C 梦 啼妆泪红阑干 D 上 食埃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语素构成,分析词性。 A、 C、 D的格式是:名词 +动词,这种情况名词一般做状语; B项是:名词 +名词,第一个名词作动词,可见 B项与其他几项不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答案: C 试题分析: C项为定语后置,其余三项为宾语前置。判断文言句式,除了良好的文言基础外,观察句式词语组成,也有助于判断。如本题 C项, “筋骨之强 ”的格式为:名词 +之 +形容词; A项 “未之有也 ”格式为:否定词 +之 +动词,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 B 项 “句读之不知 ”的格式为:名词 +之 +动词,之属于提宾的标志, D项是疑问句造成的宾语前置。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

6、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艰难 苦恨 繁霜鬓 B古之 学者 必有师 C王 无罪 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令初下,君臣进谏, 门庭 若市。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项,苦恨:古义为 “极其遗憾 ”,今义为 “甚恨,深恨 ”; B项,学者:古义为 “求学的人 ”,今义为 “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学识水平、创造能力,能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提出见解、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人 ”; C项,无罪,古义为两个词,译为 “不要责怪 ”,今义译为 “没有犯罪 ”; D项古今同义,即指门口和庭院。判断古今异义,主要从词义扩大或缩小、词义强化或弱化、感情色彩变化等角度思考判断。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意义。能力

7、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 悌 之义悌:敬爱兄长 B所守 或 匪亲或:有的人 C不 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D如听仙乐耳 暂 明暂:忽然 答案: B 试题分析: “或 ”的基本词义有:有的人、有时、也许、如果等,将几个词义代入原文,显然只有译成 “如果 ”表示假设最合适。其他几项分别代入,验证其正确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鲁迅先生有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他奋斗的一生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B莫言的作品充满着 “怀乡 ”以及 “怨乡 ”的复杂情感

8、,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 “先锋 ”色彩,被归类为 “寻根文学 ”作家。 C研究认为,最近频发的强雾霾天气,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语序不当, “这两句诗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本句是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客颠倒,只有 “诗句 ”才 能称得上 “写照 ”; B项搭配不当,属于主宾搭配不当,主语是 “莫言作品 ”,和后面三个小分句一一搭配,很显然, “作品 ”归为 “作家 ”是错误的,去掉 “作家 ”二

9、字; D 项缺少主语,属于介词掩盖主语。“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 ”做原因状语; “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 ”做时间状语, “传布 ”等动词缺少主语,应将 “由于 ”去掉,让 “古文观止 ”作为整句话的主语。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 纷纭, 不置可否 。 B当对面的车子突然飞来时,他当时也吓坏了,他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他已经顾盼神飞 了。 C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 不耻下问 ,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D红楼梦中的人

10、物,总计四百有余,对主要人物的刻画,各具情态,各有性格,无不 栩栩如生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不置可否表示 “不表明态度,不发表意见 ”,而本句是在说对诗的解释有多种,不符合题意; B项顾盼神飞是指 “左右顾视,神采飞扬 ”,而语境是 “他当时吓坏了 ”,可改为 “惊慌失措 ”; C项不耻下问是指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应用在长辈向晚辈、上级向下级请教上,用在此处是使用对象不当; D项:栩栩如生是指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符合语境,正确。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暄膏

11、腴沸反盈天轻拢慢捻抹复挑 B嫡亲炮烙放涎无礼空闻虎旅传霄柝 C雾蔼愚顽怙恶不悛潦倒新停浊酒杯 D纨绔徇葬漫不经心飞湍瀑流争喧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项 “放涎无礼 ”应为 “放诞无礼 ”, “诞 ”和 “涎 ”是由字形 相近造成误写;“霄 ”指 “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 “宵 ”指 “夜 ”,句义是在夜里听见 “xn”必然为 “歹 ”字旁,这是通过同意联想推断出字形误写。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后面题目阅读(共 16分) 老黄牛 伍维平 还没有像往年一样为主人犁完五亩地,老黄牛的一条腿断了。 折腿的事就发生在昨天。

12、 昨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 这是个今年开春以来少有的好日子,农夫们不用互相招呼就纷纷踏上仍有些峭寒的田垄,一年的农事在鞭子的抽打声和吆喝声中开始了。老黄牛是一头经验丰富的耕牛,忠心耿耿,勤奋劳作。他像往年一样卖力耕田,但他在时光的打磨中已经很衰老了,拉着一驾犁好像拉着一座大山在走,异常沉重。主人斥责他,他羞愧难当,叹了一口气,一咬牙一使劲,他听到了发自身体内部的一声响,一条腿断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生命戛然而止的声音。 暮霭落尽,黑夜升满。 老黄牛独自蜷伏在牛栏里,想着自己的心事。他抬起疲惫的头颅,凝视着星空下那片肥沃的黑土,心 中充满眷念和回忆。他把自己的爱与恨、乐与苦、血与汗以及生

13、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日月作证,鲜嫩的青草作证,金黄的果实作证,还有孩子作证。 那是主人家的孩子,胖嘟嘟红扑扑的样子,一个很阳光的男孩。那天中午,小男孩跑到牛栏前,向老黄牛宣读了他的一篇获奖作文: “ 我家的这头老黄牛,又高又大,浑身的皮毛是灰褐色的。嘴巴像个簸箕口,眼睛圆鼓鼓的很有神,一对牛角像拉满的弓箭,威武有力。它干起活儿来劲头大,也舍得卖力气。有一天中午,天气热极了,太阳像个火球似的挂在头顶,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以为老黄牛一定不干活儿了 ,就跑到田间去看,它仍然还在拉犁耕田。它身上粘着一块块干泥巴,喘着粗气,双腿踏进没膝深的烂泥中,一步一步拉着犁,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样子。 ”老

14、黄牛记得,那天小男孩给了它一把嫩青草和一个敬礼。 昨天下午,村里的兽医被请来。兽医一边查伤情一边摇头,只是对伤口作了简单的象征性包扎。兽医当着老黄牛的面对主人说,一头废牛,这种牛还能拉犁,真是怪事。主人呐,现在你只有一件事要做,宰掉它,然后卖钱。主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得闪烁不定,但老黄牛知道,那里面暗藏着可怕的杀戮凶光。 夜已三更,天空的星星被风吹得了无踪影,整个村子 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静和黑暗中。 倏然间,主人家正屋的灯亮了,磨刀的声音和屠夫特有的浑浊笑声敲碎了夜的寂寥。老黄牛知道大限将至。闭了眼任所有的泪水流尽。老黄牛最后大吼一声,用自己的方式结果了自己。 听到一声闷响,主人急忙领着提了刀的

15、屠夫赶到牛栏。他们看到的只是扭断了脖子扑倒在地的老黄牛和一面粘满了老黄牛鲜血的土墙。 屠夫气愤地骂道,畜生,我这把刀白磨了。 主人却笑了,这畜生倒是挺体贴我呢,要我少花钱。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从构思看,小说采取了倒叙的方式。第 一段就交待了事件的起因,设置了必要的悬念以吸引读者,也附带交待了老黄牛 “以往 ”的辛劳。 B “老黄牛 ”有着善解人意、无私奉献和自尊刚强的品质,更有着对主人无私的忠诚。正是这样的忠诚使它为了不拖累主人而选择了自尽。 C小男孩宣读获奖作文一节属于插叙,不仅从侧面照应了老黄牛把 “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

16、 ”,也与下文主人的态度形成了对比。 D小说叙事平淡而沉静,但读者分明能感受到一丝沉痛,灵魂会随着老黄牛的 头撞死而颤栗,更会因主人庆幸少花钱的高兴嘴脸而悲哀。 E用 “兽医 ”、 “屠夫 ”和 “主人 ”对老黄牛的态度和行为,来表明人类是个冷漠、自私、忘恩负义甚至残忍的群体,正是作者的创作动因。 20【小题 2】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分别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分) 答:_ _ 21【小题 3】 小说结尾处主人对老黄牛的态度在上文中有多处伏笔,请把它们找出来并作简要说明。( 3分) 答:_ _ 22【小题 4】有人认为小说的结局过于消极,并设计了另 种结局 老黄牛在小男孩的保护下得以

17、在主人家尽享天年。你更认可哪一种?请从立 意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_ _ 答案: 【小题 1】 BE 【小题 2】 描绘 (勾勒 )出春天风和日丽的景象,推动了后面农夫们春耕和老黄牛腿断等情节的发展。 表现 (勾勒 )出了黑夜的寂静和沉重,渲染了孤独和凄凉的气氛,为后 面老黄牛的眷念和回忆作了铺垫。 表现出深夜里整个村子的黑暗和阴森,不仅渲染了不安和恐怖的气氛,还推动了后面主人和屠夫合谋杀牛、老黄牛自尽等情节的发展。(每点 1分) 【小题 3】 “鞭子的抽打声和吆喝声 ”和 “主人斥责他 ”体现了自私的主人对卖力耕田的老黄牛毫不怜惜的冷漠; “主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得闪烁不定

18、”表现出主人在兽医的建议下盘算杀牛卖钱的残忍心理; “倏然间,主人家正屋的灯亮了 ”,从侧面表现出主人雇用屠夫要实施杀牛卖钱的冷酷。 (必须是表现 “主人对老黄牛无情 ”的伏笔 )(每点 1分) 【小题 4】观点一:赞同另一 种结局( 2分)。另一种结局能够表现出小男孩的纯真和善良( 1分),让老黄牛善有善报( 1分),有利于表现作者对人性中“真、善、美 ”的期盼和追求( 1分)。 观点二:不同意改结局( 2分)。太完美的结局不利于表现小说的批判性( 1分),更改结局,就缺少了对自私、冷漠、忘恩负义的人的批判( 1分),并会削弱小说的感染力(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为了不

19、拖累主人而选择了自尽 ”的说法错误,应该是老黄牛辛苦一生,主人到头来选择杀死它,它是哀伤、失望而死; E 项 “人类是 群体 ”中将一个人的行为归为整个 “群体 ”,以点带 面,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文中事件应该是个普遍现象,并不是作者想要揭露人类的劣根性,因此, “创作动因 ”的说法也于文无据。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景色描写的作用有: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文中有三处景色描写,作答时可一一对应。 处为推动情节发展, 处

20、为渲染气氛,结合文章,组织语言。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伏笔是指文学作品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文中主人杀牛,体现了主人的自私,无情无义。在文中可以找到相关语句:鞭子的抽打声和吆喝声;主人斥责他;主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得闪烁不定;倏然间,主人家正屋的灯亮了。这些都可看做杀牛的伏笔。本题即可算作伏笔,也可算作细节,作答时,仔细寻找。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有自己的观点, 确立自己观点,才是自己下文论述的依据。本文结

21、局看似残忍,实为生活本真,这样写也能突出主人的残忍与自私,使读者心灵震撼;改变结局,较为唯美,孩子劝阻父亲,改变黄牛的命运,说明孩子的善良,也说明人类的 “真、善、美 ”并没有完全泯灭,同样引起人们的思考。答题模板一般是:观点 +主题分析 +现实意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课内翻译( 6分) (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 _ (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_ _ 答案: ( 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多次反省,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博学,日,知明,各一分) ( 2)好的将领手

22、持强劲的弓弩镇守重要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缉查盘问过往行人。(劲弩,信,谁何,各一分) 试题分析:课内文言文翻译,是对课外文言文翻译的演练,有很多知识点在里面。所遵循原则是逐字翻译,将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并调整语序。( 1) “博学 ”译为 “广博的学习 ”, “日 ”为名词做状语,译为 “每天 ”, “知 ”是通假字 “智 ”,译为 “智慧 ”, “明 ”译为 “明达 ”;( 2) “劲弩 ”译为 “强有力的弓箭 ”, “信臣 ”译为“可靠的大臣 ”, “谁何 ”首先是个倒装句,为 “何谁 ”, “何 ”是通假字,是 “呵 ”,译为 “呵问,盘问 ”。 考点:理解并翻

23、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 18分)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 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 “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

24、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 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郑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 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

25、大署其门曰: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 汲郑列传 ) 【小题 1】句子 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存 诸故人,请谢宾客存:问候 B又不 治 其产业治:治理 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 行 行:辈分 D与官属言,未尝 名 吏名:称呼 【小题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郑庄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 2分) 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推毂士及官属丞史 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 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26、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B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荐贤士和属下的丞史。 C郑庄喜好交友,乐于助人,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拜谢宾朋,往往通宵达旦。 D郑当时曾位列九卿,中途罢官回家,家境贫寒,门庭冷落。晚年,担任汝南郡太守且在任上去世。 【小题 4】翻译( 6分) ( 1)庄为太史,诫门下: “客至,无贵贱无留门 者。 ” _ _ ( 2)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_ _ 答案: 【小题 1】 B 【

27、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1)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他家的)守门人说: “客人来了,不论高贵低贱(都要立即请进来),不要让客人在门外等候。 ”(门下、两个无,各一分。) ( 2)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就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何况是一般人呢! (则 则:就 就,表并列;否:相反;众人:一般人 ,普通人。各一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将各选项代入排除。 B项前文是说郑庄廉洁,后文是说俸禄送给别人,可见,他是不置办房产,不能说成 “治理 ”,因为说成治理就是证明他有田产了,和原文矛盾。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

28、题 2】 试题分析:题干在问郑庄 “礼贤下士 ”,可用排除法。 是说他乐于助人; 是说他重视人才; 是说他迎合皇上,可知选 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译为 “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这件事。郑庄因此构成罪责,出钱赎罪后降为平民百姓 ”,“陷罪 ”是 “构成罪责,犯罪 ”之意,意见不合与乘机诬陷,在文中无依据。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以直译为主,逐句翻译,不能遗漏字句。( 1) “诫 ”为 “告诫 ”, “门下 ”根据下文

29、应译为 “看门人 ”,第一个 “无 ”译为 “无论 ”,第二个 “无 ”译为 “不要 ”。( 2) “以 ”译成 “凭借 ”, “贤 ”译为 “贤良、才华 ”, “十倍 ”译为 “以十为倍数 ”, “况 ”译为 “何况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是陈县人。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他把梁孝王的大将张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名声在梁、楚一带传扬。孝景帝时做了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常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他仰羡慕年长有德行的人,惟恐

30、见不到人家。郑庄年轻时官位卑微,但是他的交游的知己好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 (行,辈分 ),是全国有名的人士。汉武帝刘彻即位,郑庄逐渐升任为鲁国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国相,一直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在武安侯田、魏其侯窦婴时的廷议中出言不当,降为詹事,后又升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下属说: “只要客人来,不论贵贱都不要让人在门外等候。 ”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 郑庄为人廉洁,又不置办自己的财产,依靠俸禄和赏赐来供给那些年长的友人。可是他馈赠给他人的礼物,不过是竹器盛着的食物。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他推荐士人和属下

31、的丞 史,称道起他们来确实津津有味,经常称赞他们认为比自己贤能。跟长官部属讲话,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好像生怕伤害了他们。听到别人的高见,就向皇上说,惟恐迟误了。崤山以东的士人和一些年长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郑庄。 然而郑庄在朝廷上,经常附和逢迎皇上的意旨,不敢明确表示对错。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四方外族,全国耗费甚多,财力物力日渐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有替大农令承办运输的,亏欠款项很多。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这件事。郑庄因此构成罪责,出钱赎罪后降为平民百姓。不久,在丞相府暂时担任长史。皇上认为他年老, 让他担任汝南太守。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 郑庄当初位列九卿,中途被罢官,家道贫穷

32、,宾客越发零落。到做了郡守,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为郑庄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 太史公说: “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就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何况是一般人呢! ”当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盈门;到免官时,门外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翟公又任廷尉,宾客想再去,翟公就在门上写上大字幅说: “一个死了一个活着,才知交情的深浅。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才知结交的实态。一个尊贵一个卑贱,交情才会显现。 ”郑庄 也是这样啊,真是悲哀啊!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共 8分)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

33、,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小题 1】简要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_ _ 【小题 2】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4分) _ _ 答案: 【小题 1】对好友的挂念;对李 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小题 2】李白是一个才华横溢但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诗人。 “佯狂 ”、 “飘零 ”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 “独怜才 ”、 “诗千首 ”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小题 1】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所包含的的情感,要结合诗歌主题类型、注释以及诗歌中所记

34、载的事件来分析。首先从题目和注释可知是怀念友人,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挂念。第二、三联是在说李白的才华,但是 “世人皆欲杀 ”,并被流放,看出李白怀才不遇,而 “我 ”是 “怜才 ”的,所以作者情感为同情,由李白联想到自己,也是 对自己的感慨。(答对两点即可得 2分,结合具体词句得 2分)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从人物环境、具体事件、人物描写、具体细节等方面写出来。本题中 “佯狂 ”“飘零 ”属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李白疏狂自放; “诗千首 ”说明李白才华出众。答题时,先概括总体特点,然后再分析。 考点

35、: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2分) “人 ”字最难写。一笔写出 生的哭声,一笔写临终的笑容:前者表明面对生的艰辛;后者表明平生了无憾事。 _ ,_ : _ ;_ 。一笔写道德,一笔写才能:没有 “德 ”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 “才 ”这一捺,难以自立。 答案: 一笔写朋友,一笔写对手:从朋友得到帮助;从对手得到砥砺; 二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没有无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利。 试题分析:仿写题首先观察仿句母句的基本样式。本题母句有两个,一是 “写哭声 ”一句,一是 “写道德 ”一句,通过比

36、较可知,写后面 加名词,可以是词组(出生的哭声),也可是名词(道德),可见这里是没有特殊规定,只要是名词即可;后两句是解释句没有特殊的要求,只是要和自己所填写的名词一一对应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大学毕业生王晓明想到一所中学应聘,得知这所学校的校长曾是自己父亲的学生,于是就写了封求职信寄给校长。下面是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4分) 欣闻您曾是令尊的高足,故冒昧打扰,请您在百忙中抽点时间看完我这封求职信以及随信惠寄的个人简历。到敝校求职,是我长久以来的夙愿。我 想我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将在工作中回报您以惊喜。 ( 1)将 _改为

37、 _ ; ( 2)将 _改为 _ ; ( 3)将 _改为 _ ; ( 4)将 _改为 _ 。 答案:( 1)将 “令尊 ”改为 “家父 ”。( 2)将 “惠寄 ”改为 “敬寄 ”或 “寄送 ”。 ( 3)将 “敝校 ”改为 “贵校 ”。( 4)将 “夙愿 ”改为 “愿望 ”或删去 “长久以来 ”。 试题分析:本题涉及到谦辞敬辞的运用。谦辞在实际生活中反应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应该掌握的敬辞有:一、 “令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 “美好 ”的意思;二、 “惠 ”: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三、“垂 ”: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四、 “赐 ”:敬辞,指所受的礼物;五、“

38、请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六、 “高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七、“华 ”: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八、 “贤 ”: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九、 “奉 ”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应该掌握的谦辞有: “家 ”字一族;“舍 ”字一族; “小 ”字一族; “老 ”字一族; “敢 ”字一族; “愚 ”字一族; “拙 ”字一族;“敝 ”字一族; “鄙 ”字一族。根据常识即可判定本题用错的地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默写(共 12分,每题 1分) ( 1) ,以手抚膺坐长叹。 (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 3)此情

39、可待成追忆, 。 ( 4) ,幽咽泉流冰下难。 (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 6) ,善假于物也。 ( 7) ,孤舟一系故园心。 ( 8)位卑则足羞, 。 ( 9)画图省识春风面, 。 ( 10)师者, 。 ( 11)写出杜甫登高诗中颔联 , _。 ( 12)琵琶行中表现作者和琵琶女遭遇相同,同病相怜的诗句是 _ _ _, 。 答案: ( 1)扪参历井仰胁息 ( 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3)只是当时已惘然 ( 4)间关莺语花底滑 ( 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6)君子生非异也 ( 7)丛菊两开他日泪 ( 8)官盛则近谀 ( 9)环 空归夜月魂 ( 10)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11)

4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1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试题分析:应注意易写错的字有 “扪 ”“怨 ”“惘 ”“饿殍 ”“生 ”“近谀 ”“萧萧 ”,( 1)( 4)( 6)( 7)不易被想起来,( 10)句易丢掉 “也 ”字。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作文( 40分) 作文讲评时,老师疑惑不解地问大家 :“你们为什么都喜欢称自己是 16岁的花季 ”同学们说: “因为有同名的电视剧,而且已经约定成俗了。 ”老师说 :“你们为什么没想到自己是一棵树 一棵有 16道年轮的树已经很壮实了。 ”你想做棵树还是做朵美丽的花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以

41、“是花,还是树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 我愿意成为一棵树 树 ,是世界上最粗壮、最坚强的花 ,它与花一样 ,有着四季的代谢 ,有着轮回的周期 ,却比花少了一份娇弱 ,多了一份担当。 而我 ,愿意成为这样的一棵树。 我愿意成为一棵树 ,在万物复苏的春季 ,在凛冽的寒冬还未完全褪去的春季 ,率先抖开一身的嫩绿 ,伸展开我全身的筋骨 ,去抚摸每一丝微风 ,去拥抱每一缕暖阳。我要第一个睁开双眼 ,看清这明媚的春光 ,嗅一嗅这清新的泥土的芬芳 ,然后将根深深扎入泥土中 ,为日后的时光积蓄力量 ,用重生的脉搏去唤醒沉睡的世界。但 ,假 如我是一朵花 ,我一定会畏惧春寒的料峭 ,

42、会贪恋温室的滋养 ,又怎能去感受新年的第一缕的曙光呢 我愿意成为一棵树 ,在生机勃勃的夏季 ,在每一丝空气都跳动着躁动不安的夏季 ,为路人带去一丝清凉。我会撑起擎天的华盖 ,为大地支起一片绿帐。也许酷热的骄阳会将我的皮肤灼伤 ,也许我会因不堪承受热浪而倒下 ,也许 ,我的枝桠会被乘凉的顽童变成手中的刀枪。但我想 ,我不会怕。因为我为他人带去了凉意 ,为盛夏带去了清爽。但 ,假如我是一朵花 ,我一定会躲在树阴下 ,祈求他人的庇护 ,又怎能在奉献中收获到快乐与成长 我愿意成为一棵树 ,在金风送爽的秋季 ,在枝头硕果承载着收获的欢笑的秋季。我也许会持一条赤练 ,舞出一派丰收的喜悦 ;也许会着一身金甲

43、 ,与秋风战于浩瀚的苍穹下 ;也许会化作一座绿塔 ,守望着冬的脚步。也许 ,我会默默地将枝叶交还给大地母亲 ,让他们化作枝头的硕果 ,再让那些硕果化作一张张丰收的笑脸 ,封存住秋日的私语。但 ,假如我是一朵花 ,我一定会哀叹自己 “林花谢了春红 ”的不济命运 ,又怎能有 “我言秋日胜春朝 ”的满怀豪情 我愿意成为一棵树 ,在白雪皑皑的冬季 ,在银装素裹下蕴藏着无限生机的冬季。此时的我 ,不仅会在风雪中傲然挺立 ,去直面那如刀割般的寒风 ,也会适时地弯下腰去 ,去应对那些层层叠叠的厚重积雪。我需要积蓄力量 ,去迎接寒冬过后那并不遥远的春天。但 ,假如我是一朵花 ,我一定会在大雪中哭泣 ,然后怀着一颗死灰般的心黯然离开 ,又怎能见到那冰雕玉砌的玲珑世界 我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