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南省安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183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河南省安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届河南省安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届河南省安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届河南省安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届河南省安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河南省安阳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高考冲刺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2009年 10月 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 不孚众望 ,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 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说过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并 身体力行 ,保持“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的大德操守。 C真挚的爱情是能经得起风雨的侵蚀和困境的磨砺的,张良斌和李梅芳的经历就是雄辩的例证,在走过十年艰难的路途后,他们终于得以 喜结金兰 。 D 20世纪 80年代,霍元甲在中央电视台

2、黄金时间播出时,家家户户都围在电视前观看,那 万人空巷 的情景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的 “不孚众望 ”中的 “孚 ”是使人信服、信任、相信之意; “不孚众望 ”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此处使用不当。 B项的 “身体力行 ”中的 “身 ”即亲身,“体 ”是体验; “身体力行 ”意为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符合此句语境。 C项的 “喜结金兰 ”意为高兴地结 为兄弟姐妹,不能指夫妻。 D项的 “万人空巷 ”意为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此处使用不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画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

3、项是 3分)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这也就是和谐。 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衔接排序题,一要注意横线处的上下文,二要把握准题中所给几句话的总话题及它们内部的逻辑关联。题中,语段借灰色与其他色彩的关系来阐明灰色理论与多彩生活的关系。 阐述灰色对其他色彩的依存,内

4、容上紧承首句,且有关联词 “也只有 庇胧拙渲械摹爸挥小闭沼 虼刷谟 糜谑孜唬虎谑洽莸脑 颍 荨耙虼恕迸卸息萁舫孝冢虎俚摹罢馐澜 苯舫孝荨岸嗖实氖澜纭倍 矗辉谥赋隽耸澜缍嗖实奶氐愫螅 堍鄄 龌疑 砺塾攵嗖适澜绲囊来婀叵担 荨罢 蛭 焙汀耙舱 蛭 迸卸息苡 迷冖矍懊妗 br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并不比一些西方国家发达,仍然成为世界上最早成功研制了甲流疫苗的国家之一,并投入批量生产。不仅是国力问题,说到根本上,还是政府的态度问题。 B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 “有瘾 鼻嗌倌杲溲

5、蹋 栽婪伟 推渌 粑 低臣膊 兄匾 庖濉 C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鱼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D在印度、 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分析本题中各选项的句子,可知 A 项偷换主语,应在 “不仅 ”前加 “这 ”; B 项不合逻辑,应改 “戒烟 ”为 “吸烟 ”或去掉 “阻 ”; D 项 “增强 地位 ”搭配不当,可改为 “提升 地位 ”

6、。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古代中国,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封禅是古代君王祭祀天地的典礼,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风俗通义 -山泽 -五岳写道: “王者受命易性,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 ”秦汉时期,在封禅的理论中,都是以泰山作为确定的封禅地点的。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作封,辟场祀地叫作禅。泰山何以成为封禅的圣地?显然不仅仅因为它的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 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论和文化,不管是语焉不详的传说还是相互矛盾的故事,都

7、在证明一种强 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泰山只能接受鲁国国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即使很多细节都无法证明,即使所有礼仪都无法施行,但是,要封禅就只能到泰山。面对传统,不可一世的帝王也只能低头妥协。 秦始皇封禅之时,距离传说中的封禅已相去太久,封禅之礼,几乎无人能知。学者认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前,只有封禅理论而没有封禅实践,也是很有道理的。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但是,他们都还是请来众多儒生,认真讨论,直到最后讨论没有结果。主张封禅者,多来自东方,不仅有鲁国的儒生,也有滨海的方士,笼统可以如是观: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

8、吸引,沉迷不返。追求仙人和长生必然无果而终,但是封禅泰山却是成功的。泰山封禅,终于走出了传说的迷雾,变成了帝王心目中的神圣所在。何止是帝 王,封禅大典,几乎就是一种历史创造,所以司马谈才会因为不能参与而痛心疾首,终生为憾。因为封禅不能随时进行,封禅的条件常常难以具备,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 泰山封禅,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孔子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 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交融,孔子的思想体系由精神光芒的闪耀向可以操作的礼制转化。 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

9、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 为国家意识形态。秦始皇封禅泰山,汉高祖祭祀孔子,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这个思想传播的过程,方向是一致的。以封禅泰山为代表的儒家礼制思想,因为与天地祭祀有关,与帝王的合法性证明有关,所以最先受到最高统治当局的青睐。而这正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的开始。 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礼典,封禅终于成为事实,而泰山几乎永久地独占了这个荣耀。 可以说,自从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的五岳独尊地位才真正确立下来。泰山地位的提升,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进行,泰山于是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与符号。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 如果用一座山来代表,那就是泰山。

10、(摘编自孟宪实泰山的祭祀与封禅) 【小题 1】下列与 “封禅 ”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封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是筑坛祭天、辟场祀地,向世人宣告帝王执政得到了天地认可的盛大仪式。 B封禅泰山,与泰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高度有关,更与它的文化高度有关,它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 C传说中的泰山封禅礼仪不详,一些学者认为,从秦始皇起才有了泰山封禅的实践,而汉武帝封禅基本照搬了他的模式。 D秦始皇和汉武帝泰山封禅,昭示一个事实,即来自西 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创立了泰山封禅

11、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鲁国国君和周天子才能到泰山祭拜,从而确立了帝王祭拜泰山的传统。 B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泰山封禅之前,都曾请来诸多儒生,试图商讨出封禅大典可操作的礼制,但讨论均无果而终。 C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典礼的封禅终于在秦汉时期成为事实,是当时儒家思想已转化为可操作的礼制的必然。 D如果说建筑了儒家思想体系的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那么几乎永久地独占封禅荣耀的 泰山,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 ”可以说周公的礼乐制度是孔子思想体系的基础。 B司马谈因不能参与

12、泰山封禅而遗憾终生,看来无论是帝王还是一般官员,都把参与几乎是历史创造的封禅大典看作一大幸事。 C “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可见无 “封禅理论 ”就难有儒家特殊的政治地位。 D封禅代表了儒家礼制思想,暗合帝王身份合法性证明的需要,在帝王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因此帝王首先主张封禅。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筛选同 “封禅 ”有关的信息,再将各选项表述与之对照,以辨识正误。题中, C项错误在于, “情形几乎雷同 ”是说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都不知 “封禅之

13、礼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香瓜内容进行比照,以确定正误。题中, A项错误在于 ,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而不是创立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香瓜内容进行比照,以确定正误。题中, D项错误在于,封禅泰山代表了儒家礼制思想,封禅是东方儒生和滨海方士首先主张的,不是帝王首先主张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5分)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 王怀让 香

14、消了也么哥,玉碎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也么哥 常香玉去了,她在六月的第一天的清晨悄悄地去了 。 她把俏皮的小红娘留给了我们,她把悲愤的白素贞留给了我们,她把英武的花木兰留给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还有她做人的感悟 戏比天大,还有她从艺的经验 艺无止境 有了这一切,这个世界上便永远有个常香玉。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岁月的记忆里。 9岁学艺, 13岁唱红,她说她是为着 “乡亲们一辈子不生气 ”而唱,她是为着 “乡亲们每一天乐呵呵 ”而唱。那是一个艺术被僵化和保守禁锢着的年代,豫剧怎么也流传不开。少年的常香玉开始了创造。她背着师傅们偷偷地学别的了,她把京剧、曲剧、坠子和民歌中的许多好听

15、的东西 拿过来,悄悄地糅进豫剧的唱腔里。不知道哪一天,人们忽然觉得常香玉的唱腔变了,变得好听了,于是送给她很多掌声。也有暴风骤雨,有人说常香玉是豫剧的 “叛徒 ”,常香玉的演唱 “四不像 ”。常香玉说: “管它几不像,我就要一个像,像真正的戏剧;叛徒就叛徒吧,我就是要投降好听的。 ”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人民的口碑上。 1938年,我们看到了被黄河洪水淹没了家园的河南难民们,一路呼号,一路乞讨,向西流浪的画图。我们也看到了,年轻的常香玉把自己的演出所得全部拿来买成小米,煮成热粥,拯救了成千上万的儿子搀扶着的就要倒下的老 人,母亲怀抱里的奄奄一息的孩童。这使人想起她的一位巩义老乡,一位

16、一千多年以前的瘦老头子。就是这个瘦老头子,在一个风高雨急的夜晚,面对着屋顶的茅草被狂风卷去,无限感慨地吟唱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她莫非得了他的真传,诗也好,戏也好,大凡艺术都是相通的。所以她说: “没有博大的胸襟,你就别搞艺术。 ”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和平的守望里。突然有一天,美帝在朝鲜投下的炸弹炸碎了和平,一个艺术家在剧场里的演唱再也继续不下去了。她和她的同仁们一道,过黄河,过长江,过珠江,然后又过珠江,又过长江, 又过黄河,一百多天风和雨,八千里路云和月,用自己唱遍了半个中国的歌声买回了一架飞机。这架飞机的名字叫 “常香玉号 ”。谁说歌声不是炮火? “常

17、香玉号 ”就是歌声,歌声就是飞翔在炮火连天的朝鲜的上空,歌声就是歼灭了气焰嚣张的敌人。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人生的舞台上。常香玉的后半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站在戏曲学校的讲台上的。她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每天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们一同起床,一同做操,一同踢腿,一同下腰,一同 “啊啊啊 ”地去迎接每一轮都很新鲜的朝阳。她收了许多徒弟,她对徒弟们像对自己的亲闺女那样传授做人的经验,传授 从艺的体会。我曾经亲眼看到过她为了校正王希玲的一个念白、虎美玲的一句唱腔、王惠的一个跪步,而一遍一遍地亲自念白、而一句一句地反复演唱、而扑通一声跪到地上把跪步做得出神入化。王惠是个有心人,她在学跪步的时候竟然带着照相

18、机,让旁边的人把老师的形象拍摄下来。多少年以后,王惠还经常拿出来那一张照片。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未来的事业中。她在十几年以前就经常说,艺术是永远不应该长白头发的。忽然有一天,她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她宣布了设立 “香玉杯 ”艺术奖的决定。新闻记者们如获至宝地抓到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一直延续了 15年,延续到今天。 15年来, “香玉杯 ”历经 9届评选,已先后有河南的、山东的、江苏的、湖北的、安徽的、河北的、甘肃的、新疆的等8个省区的一百多位戏剧新秀获此殊荣。文化部长来颁过奖,省委书记也颁过奖,当他们把那盛满希望的奖杯颁发给艺术的下一代的时候,那杯子很重,他们赞扬那杯子里盛着的是一

19、位德 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一种信念,那信念叫做:未来。 (选自学习时报第 241期) 【注】常香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文章开头模仿了元杂剧的曲词,十分符合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的身份,且哀婉动人, “香消 ”“玉碎 ”既表达了她生前的美貌和在艺术界的价值,也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叹息。 B第 2段运用了一组排比句,生动地说明常香玉曾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戏曲形象,这些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真实。 C作者选取了常香玉 一些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如 “管它几不像,我就要一个像,像真正的戏剧

20、;叛徒就叛徒吧,我就是要投降好听的。 ”“没有博大的胸襟,你就别搞艺术。 ”这些语言都揭示了人物的本质特征。 D文中特别交代了 “常香玉号 ”飞机和 “香玉杯 ”艺术奖,有意借助这些典型的事物突显常香玉德艺双馨的人品,为和平、艺术做出的巨大贡献,来抒发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怀。 E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围绕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 ”展开材料,通过多个侧面表现了常香玉值得人们尊重和怀念的艺品和人品;文章还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将叙述、描写 、议论、抒情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感人的效果。 【小题 2】第 4段提到的 “瘦老头子 ”是哪位古人?这里与他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21、3】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 ”,文章表现了常香玉哪些可贵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4】本文既概括又具体地叙述常香玉的事迹,请简析作品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以及作用。(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E给 3分,答 C给 2分,答 D给 1分。 【小题 2】 “瘦老头子 ”指唐代大诗人杜甫。这里提到杜甫,是因为他们都是河南人,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 “艺术是相通的 ”,常香玉和杜甫一样都具有 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而正因为有博大的胸怀,才成就了这样伟大的艺术家和诗人。 【小题 3】常香玉的品格是永恒的。她为人民而从艺,敢于创新;胸怀百姓,为保家卫国而歌唱;无私传艺,为了豫剧艺术的传承光大

22、而倾力,德艺双馨。 【小题 4】本文在布局谋篇上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从艺品和人品多个角度来表现人物的品格,使人对常香玉能够全面地了解,且使材料多而有序;二是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对常香玉在不同时期、不同事情方面具体的描述,又有整体上的概述。这样安排既能够使读者真实地感受常香玉那些典型的言谈举动和人格 ,又能够让读者全面地了解常香玉的事迹和人品。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正误。题中, A项错误在于, “香消 ”“玉碎 ”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德艺双馨艺术家逝世的惋惜之情,且 “表达了她生前的美貌 ”的说法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B

23、项错误在于, “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真实 ”不准确,三个人物形象主要来自传说; D项缺陷在于, “抒发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怀 ”不当,作者是以此文纪念常香玉。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第一问并不 难,只需在第四段中找出与 “瘦老头子 ”有关的文字即可得出答案:(如下文提到的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就是杜甫的);回答第二问,可抓住 “联系 ”一词查找答案:,从本段中 “她的一位巩义老乡 ”一语可知,杜甫和常香玉都是河南人,文章把他们提在一起,是为了表现 “艺术是相通的 ”,而且常香玉和杜甫一样都具有忧国忧

24、民的博大胸怀,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成为了这样伟大的艺术家和诗人。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紧扣 “常香玉的可贵 品格 ”一语在全文筛选相关信息。比如常香玉为人民而从艺,敢于创新;比如常香玉胸怀百姓,为保家卫国而歌唱;比如常香玉无私传艺,为了豫剧艺术的传承光大而倾力,德艺双馨等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简析 “作品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以及作用 ”,答题时就需要既分析出 “特点 ”,又回答出 “作用 ”。在布局谋篇上,本文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

25、按照时间的顺序,从艺品和人品多个角度来表现人物的品格,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使读者能对常香玉有全面的了解,并且使材料多而有序。二是采用了点面 结合的手法,既有对常香玉在不同时期、不同事情方面具体的 “点 ”的描述,又有整体上的 “面 ”的概述。这样安排的作用是:既能够使读者真实地感受常香玉那些典型的言谈举动和人格,又能够让读者全面地了解常香玉的事迹和人品。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没有名字的东西 (法国)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但是,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

26、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 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 ”我问。 波普总是说: “啊,孩子 !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 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 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 的很爱跟我说话。 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 “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 “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

27、正男人也干不好。 ”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 波普说: “你阿姨走了,孩子。 ”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 “啊,孩子 !这个问题提得好。 ”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 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和锯子声。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泥一样。波普开始酗酒,他身上有一 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这使他被那帮人接纳了。 哈特说: “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 ” 波普从不以为我年纪小,有些话不该对我讲。 “孩子,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 ”有一次他说, “你会发现你一心喜欢的东西一旦得到后,你就不再会珍

28、惜它们了。 ” 他讲话就这个风格,像谜一样。 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 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我一跟他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 哈特说: “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 ” 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出来。他拼命干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没有名字的东西,但我害怕没敢问他。 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进拉出。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红。哈特说: “这家伙准疯了。 ”又补充道: “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 ” 哈特没有全说错。大约两星期后的一天,波普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他老婆,我的阿姨。波普很快又恢复

29、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时间都花在做那没有名字的东西上。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们学校附近的 那户人家做了厨娘。 后来发生的事太突然,我们都不知道会出这种事。哈特也是读了报纸后才知道的:小木匠被捕入狱。 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波普是个作恶多端的梁上君子。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话说都不是波普做的。他偷来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实际上他偷的东西太多,有时只好把不要的那些卖掉。他就是这么被抓住的。现在我们才明白以前为什么总有许多车子停在波普家门口。 哈特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他说: “这老兄真笨,为什么他要去卖他偷来的东西呢 告诉我。为什么 我们都认为他这么做确实太蠢。 波普出狱后

30、成了英雄。他成 了那帮小子中的一员。但对我来说,他变了。这种变化使我伤心。 因为他开始干活了。 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 有一次我问他: “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呀 ”他竞臭骂了我一通。 “你他妈的真讨厌, ”他说, “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 ” 【注】奈保尔,英国作家,获得 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一开始,作者就叙述了波普的独特,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但是,就是这 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 ”这些矛盾的叙述,让人对波普产

31、生好奇。 B小说开头描写波普乐此不疲忙碌的情形,突出了波普的勤奋,表达了我对波普的赞美欣赏之情,为下文写波普的转变铺垫。 C波普原来在街上却不招人喜欢,被人们视为傲气、懒惰,后来被哈特等人接纳,被认为是和他们一样的好汉。这说明波普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D小说的结尾, “我 ”追问波普先生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说明 “我 ”并不理解波普的变化, “我 ”仍然希望波普还是原来那个爱和 “我 ”说话的波普。 E小说用了大量 的语言描写来展开情节,详尽地描写了波普转变的心理过程,为读者展示了波普的人生转变,也展示了作者的非凡的洞察力。 【小题 2】 “我 ”眼中的

32、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有什么不同 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 ( 6分) 【小题 3】简要分析 “我 ”在小说中的作用。( 6分) 【小题 4】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有名字的东西,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认为这种变化是可喜,还是可悲 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做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选 E得 3分,选 C得 2分,选 B得 1分。 【小题 2】 “我 ”眼中的波普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后来 变得嚣张,令人害怕;众人眼中的波普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变成了英雄。 (4分 ) 这种不同表现了理想世界(儿童世界)与现实生活(成人世界)价值观的不同取向。( 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33、 【小题 3】 “我 ”是故事的见证人,以 “我 ”来展现主人公的形像。 “我 ”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 “我 ”的情感态度揭示了作品主题。 第一人称 “我 ”的使用,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 6分,写出一点得 2分,写出 3点得 6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 4】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 2 分)【可悲】 是对现实的妥协。( 2分) 消失了理想和诗意的生活,工作就会失去情趣性,尽情想像的创造性就会缺失,与世俗趋同的人生将会是平庸的人生。 波普本来一直都在抗拒命运,最后我的追问触发的他的愤怒,招致臭骂,说明在他的内心深处,诗意的生活方式已经

34、成为不愿提及的伤痛,一个遥远美丽的梦, “做有名字的东西 ”是对现实生活不得已的妥协。( 4分,要求考生围绕观点做充分阐述,结合文本,大意符合即可)【可喜】生活的压力需要每一个人面对现实。( 2分) 虽诗意但脱离现实的生活,必然会被生活抛弃,走出理想的空中楼阁,脚踏实地生活和工作,是真 实而理性的人生。 波普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作为一个充满诗意的人的时候,他不断地和现实发生冲突,最终在经历了生活的变迁后,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他开始做有名字的东西就是最好的证明。( 4分,要求考生围绕观点做充分阐述,结合文本,大意符合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35、,以确定其正误。题中, E项错误在于,小说中并没有详尽描写波普转变的心理过程; C项错误在于, “波普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 ”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B项缺陷在于,突出了波普的 “勤奋 ”不准确,最主要的应该是突出他的 “诗意 情怀 ”。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在文本中筛选有关 “我 ”眼中波普的形象和众人眼中波普形象的文字,才有利于比较和评论。在 “我 ”眼中, “我 ”眼中,波普是一个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后来变得嚣张令人害怕的人;在众人眼中,波普是一个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却变成了英雄的人。需要注意的是, “我

36、 ”是个儿童,而 “众人 ”则都是成年人,所以这种不同表现了儿童世界(即理想世界)与成人世界(即现实生活)价值观的不同取向。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 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要分析一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可从表现作品主题、构成小说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分析。首先,第一人称 “我 ”的使用,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其次, “我 ”作为小说的线索,小说借 “我 ”的情感态度揭示了作品主题。第三,把 “我 ”作为故事的见证人,有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形像。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37、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答案:并不唯一,但都应该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的角度分析。可采取认为 “可悲 ”的角度,认为这是是对现实的妥协。其理由可分析为:消失了理想和诗意的生活,工作就会失去情趣,创造性就会缺失,人生将会是平庸的。波普本来一直都在抗拒命运,最后他的愤怒,说明在他的内心深处,诗意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不愿提及的伤痛, “做有名字的东西 ”是对现实生活不得已的妥协。 也可采取认为是 “可喜 ”的角度分析,认为生活的压力需要每一个人面对现实。其理由可分析为:脱离现实的生活,必 然会被生活抛弃;脚踏实地生活和工作,才是真实而理性的

38、人生。波普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他不断地和现实发生冲突,最终在经历了生活的变迁后,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他开始做有名字的东西就是最好的证明。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 雄 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 醯燃觯 罩荩 碗芬郧仓 苏州赋 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 佯 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

39、,召诘之曰: “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 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 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 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

40、: “非无仆隶,欲 藉 是报公耳。 ”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 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 视 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 ) 【注】 蠲 (j ):免除。 逋 ( ):欠交,拖欠。 丁:遭逢。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会苏州等九府缺,皆 雄 剧地雄:英雄、豪杰 B钟 佯 不省,左右顾问佯:假装 C非无仆隶,欲 藉 是报公耳藉:借 D诏进正三品俸,仍 视 府事视:主管 【小题 2】下

41、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况钟刚正廉洁的一组是( ) 钟用尚书蹇义、胡 醯燃觯 罩荩 碗芬郧仓 br 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 “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 ” 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况钟到苏州一上任,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大为震动,从此全都奉法行事。 B况钟在苏州为政期间,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不仅下大力气惩

42、恶扬善,而且为老百姓减免赋税,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C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多次拜见平思忠,深表谢意,对待平思忠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侍奉平思忠。 D况钟几次因故要卸任或离任,都被老百姓请求并经朝廷批准而继续留任,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况钟的。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 为奸利,最号难治。( 5分) ( 2)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5分) 答案: 【小题 1】

43、A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1)苏州地区赋税繁多劳役沉重( 1分),豪强猾吏( 1分)舞文弄墨以奸求利( 1分),是( 1分)号称最难治理的地方。句意顺畅( 1分)。( 2)况钟主持政务,细心而且周密( 1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 1分)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奖励和惩罚( 1分)。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进出( 1分)时行奸作伪。句意顺畅(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其是否与上下文协调。题中, A项的 “雄 ”解释若代入语境,同上下文不相连,应是“难以(程度副词)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44、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 “全都表现况钟刚正廉洁的一组 ”的要求对题中六句话加以考查,不难返现 说的是况钟被启用, 说的是两人用心帮助百姓。 说的是平思忠的廉洁:它们都不合乎题干要求,因此凡含此三句的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仔细比照,以确定正误。题中, C项错误在于,应该是让平思忠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而不是如此项所说 “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

45、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 1)句中的 “赋役 ”即 “税赋 ”; “豪猾 ”即豪强猾吏; “奸利 ”即 “以奸求利 ”; “号 ”即 “号称 ”。第( 2)句中的 “纤悉 ”即 “全都细心 ”之意; “识 ”即 “记下来 ”之意; “劝 ”是劝勉; “出纳 ”即 “进出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的才能感

46、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来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恰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的空缺。况钟由于得到尚书 蹇义、胡 醯热司偌觯 嗡罩葜 谔卮挖倦范 汕菜 巴 br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以奸求利,是号称最难治理的地方。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开始处理事务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群吏非常高兴,说知府昏暗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 “前几天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

47、我去做。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 ”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婪、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全府上下大为震动 ,全都奉法行事。于是况钟免除烦扰苛细的赋税,制定教民条文,事情有不利于老百姓的,就立即上书朝廷讲明。 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救济农民和存储的粮食每年有几十万石,除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的租赋。 况钟为政,细心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奖励和惩罚。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进出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

48、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 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 当初况钟为吏员时, 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员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到这时候况钟多次邀请拜见他,对待他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说: “并非我没有仆役,而是想借此报答您罢了。 ”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 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为此下诏命他戴孝起复留任。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处投诉,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英宗 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苏州府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致祭。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像他一样。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