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1837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剖 析( po)供 职( gng)广 袤 ( mo) 应 俱全( yng) B 契 机( q)压 轴 (zhu)剽 窃( pio) 以 讹 传讹( ) C精髓 (su)鬈曲 (qun)毗邻( p) 强 人所难( qing) D 模 块( m)谄 媚( chn)调 研( tio)差 强人意( ch)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剖 pu ; B剽 pio; D调 dio。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

2、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如本题 “纤 ”“犷 ”“拈 ”属于统读字, “皈 ”“霾 ”“锃 ”属于不能按形声字读半边的字,只能记忆。 “称 ”“载 ”“拓 ”“间 ”“症 ”“吁 ”“佣 ”“靓 ”“嚼 ”属于多音字,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如 “称 ”作形容词读 chn,作动词读 chn; “载 ” 作名 词和作动词当 “记录 ”讲时读 zi,作动词, “装运 ”的意思及由此引申出来的 “充满 ”(装满)的意思,读 zi。 “间 ” 凡是读 jin时,

3、前面或中间加 “这 ”、 “之 ”“的 ”等可大体讲得通; “嚼 ”书面语读 ju,口语读 jio;“症 ” 比喻事情弄坏或不能解决的关健时读 zhn,其余读 zhn; “佣 ”在买卖时付给中间人的报酬读 yn,其余读 yn; “吁 ”在叹气、出气的声音时读和“长吁短叹 ”中 x,其余读 y;属于多音字中的专用词语。 “否 ”属于方言误读。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有着臃肿身材的韩国 “鸟叔 ”,曾因其貌不扬而被鄙弃,如今却风头正健,盖过众多俊男 靓女,其怪诞滑稽的骑马舞更是风靡全球。 B一所卓越的大学,应该让自由思想

4、坯芽得以萌发并茁壮成长,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成为当之无愧的 “轴心组织 ”,从而焕发永久的生命力。 C对于铁路系统实现政企分开, “末代铁道部长 ”盛光祖表示,改革是对各种交通运输方 式进行规划和整合,撤销铁道部是大势所驱。 D陈寅恪先生如暗夜中的炳烛者,涧彻史实与现实,其学养、人格,足以成为华夏学人得 以屹立百世的精神之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坯 胚 C驱 趋 D炳 秉。在这道题中,注意形近字、同声字的写法,可运用排除法来判断。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收藏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最终将艺术品收入囊中,更

5、在于考证、辨析, 期间有知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还有藏友间的辩论和友谊。 B “先贤古墓 ”是 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三年,至今已逾 1300 多年,是一座 名正言顺 的 “古 ”墓。 C近几年来,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一直在指责中国黑客侵入其敏感网站,他们是否 有足够的证据,我们 不得而知 。 D诚信建设首先应从政府官员抓起,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 放长线,钓大鱼 ,切 忌朝令夕改, “先算好任期,再做出政绩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期间:某段时间内。此处应用 “其间 ”。 B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此句

6、应用 “名副其实 ”。 C不得而知:不能够知道,不知道。 D放长线,钓大鱼: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与 此句语境不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澳门一些不知名的 “冷门 ”景点在旅游部门官员着力开发打造下, “热门 ”景点那种人满为患、不堪重负的状况有所改善。 B产业化开发对于 “非遗 ”保护而言是 $把双刃剑,它必须经过利益攸关方的协商及专家的论证才能实施,以确保开发与保护能够良性互动。 C在国外,志愿者队伍是无偿献血的重要生力军 ,在我国,这支队伍尚不健全。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

7、效机制,是缓解 “血荒 ”问题的关键。 D虽然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但在政治和经济上却是个矮子,然而这种情况有可能在不久后发生改变,因为格陵兰坐拥巨量资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中途易辙,前一个话题未完,后一个话题又起; C搭配不当,“缓解 ”与 “问题 ”搭配不恰当; D语序混乱, “虽然 ”应放在 “格陵兰岛 ”之后。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瓿珊竺娴奶猓 0分) 看大海 丁燕 在见到大海之前,我见过大海的尸体 当海水蒸发完液体后,留下的固体黄沙。当我第一次将脚伸向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腹地 时,整个人被烫得跳起来。那条新修的沙

8、漠公路,从库尔勒至轮台,将这片浩瀚黄蛋糕从中间切开 |我们乘车,一直深入到沙漠的肚腩。这条崭新的黝黑之路与四周极本相称,它威严而笔直,平坦而僵硬,而四周,是游动的,木驯服的黄沙,它们堆彻起一个又一个沙包。在这个空间里,除了天和沙,没有一辆车,更不可能有一个行人 我们的车是这路上唯一的车,当我们下了车后,我们是天地间,唯一的人。我试图在沙粒上走 走。于是沙漠将烧烫的锅底端给了我。 我尖叫起来,声音尖锐、急促,可在沙漠里,只需一秒钟,便被风声吞噬殆尽,什么都听不见。沙漠里 只有一种声音,风的撕扯声:刺啦 刺啦 刺啦 无止尽的刺啦 听久了这种声音,对它会生出依赖感,如果没有刺啦相伴,这个浩大空间里的

9、死寂,将更骇又。刺啦 刺啦 显示着一种呼吸,一种运动,一种改变。我将手掌抚在那些沙粒上。沙漠深处的沙粒,和边缘的不同,边缘处会混合泥土、秸秆、牛羊的粪便、撕烂的塑料袋;而在深处,一粒沙就是一粒沙,没有混合物,干干净净,它们从我的指尖滑下,像黄色的米粒。 整个塔克拉玛干,如金色麦田,已收获了无数麦穗,堆放在那里。但它是尸体 是大海的尸体,是大海上辈子的祖先。 当海上丝绸之 路还未开通之前,贯穿亚洲和欧洲的文明之路,是借沙漠打通的。陆路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至罗马,最惊险的地带,莫过于穿越沙漠。当唐僧骑着老马,走到新疆东部我的家乡哈密时,已焦渴难忍,放弃打马,任由爸自己 i路而走。老马尊借脑际地图,寻

10、到一口泉,为唐僧解了困,他也因此在哈 停留讲法。他讲法的地方被当 ,地人称为 “台藏 ”,现为白杨河。我祖母从甘肃甘谷逃荒至新疆,就住在这个地方。我到达那里时,土堡里只剩下高大的残垣断壁, 有些洞窟被牧羊人用烟熏过 ,珍常的壁画,已被盗走。我父亲曾在深夜时走过白杨河的沟底,听到呼呼大成如厉鬼呻吟 ,吓得头发倒立,那时河水已断流,但到了春天融雪时节,他说,河水能将一只小羊冲走。整个亚洲人和欧洲人的生活,以及,整个我的童年知少年时期的生活,都和沙漠的气息紧密相连;在我心里,我早已自诩为:多漠的女儿。 但我并不了解大海。从深圳出发到惠州,路过大亚湾时,他们说:快看,大海 那里有一条弯曲的灰白线条,那

11、就是海岸线?液体并不像我想的那么蓝,而是灰白色,呈烟雾状;但我从电视画面中获得的大海,是一块水晶面包,翻腾着葡萄酒般的汁液。而现在,在那片小小的 烟雾上,点缀着几艘帆船,旁边是个大工厂,硕大的烟囱里冒着浓烟 ,那烟刚冒出来时是浓重的 褐色,到了半空,曼慢散开,颜色便轻多了,再上升,整个夫空都弥溲着从那烟囱里释放出来的 颗粒。工厂旁是枣田,田里有 色,农人正在种植庄痛 ,朋友告诉我:这里的一切,很快将不复存在,海,就要被填掉,一个精细化工基地,将在这里诞生。当我再次连目那海岸线时,感觉绿色植物中的农人身量,那么细小,他们的移动那隹锾褒,那周围的大等厂,以及正在冒烟的大烟囱,离他们的身躯那么近,而

12、这片农田,看起来 ,像一块围裙上的补丁。 (5)我们决定去大梅沙看海,在接近大海的地方,迷了路,车钻进黄贝岭村,里面楼挨楼, 人挤人,左弯右拐后,最终驶上黄贝路。我记住这条路,是因为它那冬窄,两边的榕树树冠勾连 在一起 ,树下道路两边密密麻麻停着车,将原本就逼仄的街道挤得只剩下一条小通道,两辆车勉 强能相向而行。路过深圳动漫城时,一个蓝衣男子出现在视野中,右肩扛着个长木棍,插花 拥着糖葫芦,火红发亮的山楂果,耸立在他的肩头,他像是走在山区的小路上,像那些传说中的卖货郎。 (节选自散文 2012年第 7期,有删改) 【小题 1】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4分) _ 【小题 2】说明第 (3)段在全文

13、中的作用。( 4分) _ 【小题 3】简析作者看大亚湾 “大海 ”的情感变化 (3分) _ 【小题 4】谈谈文章以 “看天海 ”为题的精妙之处。( 4分) _ 【小题 5】评论者认为以 “卖货郎 ”结尾意蕴深长,说说你对该评论的理解。( 5分) _ 答案: 【小题 1】 把沙漠比喻为麦田,形象表现沙漠 “金色风景 ”的美丽动人。 将“金色麦田 ”与 “尸体 ”进行对比,突出 “沧海沙漠 ”相互转换的意思,引人思考。 省略号则表现作者内心的沙漠形象从美丽外表深入残酷本质的艰难过渡。 【小题 2】 (内容)丰富 “大海 ”内涵,揭示沙漠和大海在 “文明交流 ”方面的内在关联,进一步表明沙漠是 “大

14、海的祖先 ”。(或者:深化 “大海 ”内涵,表明沙漠不仅仅是荒芜的风景,还是历史文化,也是现实生活,和我们密切相关,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结构)承上启下,上承 “是大海上辈子的祖先 ”,说明沙漠和大海的 “关系 ”,用 “沙漠的女儿 ”下接 “但我并不了解大海 ”,使从沙漠到大海的过渡显得自然平稳。(或:为 “看大海 ”再宕开一笔,为文章进一步蓄势,使叙述富有张力。) 【小题 3】共 3分。先是失望(或 “怀疑 ”等), “那就是海岸线? ”因 为它和 “我 ”印象中的大海不同,因为 “整个天空都弥漫着烟囱里释放出的颗粒 ”;然后是忧虑(或 “担忧 ”等),因为 “这里的一切将很快不复存

15、在 ”。 【小题 4】 题为 “看大海 ”,却一直没有看到大海,设置悬念,使文章产生了较强的吸引人读下去的艺术力量。 文章看似没写看大海,但处处都在 “看大海 ”, “沙漠 ”是 “死去的海 ”, “大亚湾的 ”是 “行将消失的海 ”,大梅沙的是 “期待中的海 ”, “看大海 ”作为文章驱动力量贯穿全篇,颇为巧妙。 【小题 5】 (内容)文章最后写真的要去 “看大海 ”了,却又以 “卖货郎 ”情景戛然而止,文尽而意味深远,能 引发读者遐想 “真正的大海 ”,使文章内容产生 “想象大于现实 ”的艺术效果。 (主旨)结尾 “卖货郎 ”情景描写颇具象征意味,启发读者在当下繁华与传统生活景象的强烈反差

16、中,反思当代文明的困境(或者:缅怀曾经的简单朴实生活)。 【小题 5】 试题分析:从内容看,能引发读者遐想 “真正的大海 ”,使文章内容产生 “想象大于现实 ”的艺术效果。从主旨看,缅怀曾经的简单朴实生活。评分标准:共 5 分。结合末段内容且能答出 “文尽意长 ”、 “引人反思 ”任一相近意思,得 2分,语言表达计 1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题。( 9分) 美国创新模式变革对我们的启示 刘燕华 冯之 美国创新实验室模式发展日趋成熟,这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功案例。中国与美国国情不同,我们不可能照搬其做法,但从中可得到一引开启示。

17、 追赶战略不能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水平和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的建立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世纪,社会强烈呼吁高新区的 “二次创业 ”。但十几年过去了,作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前沿的高新区,仍没有彻底摆脱靠来料加工和规模扩张的 模式。关键原因是缺少新技术、新产品的储备,缺少跨越式创意和创新模式的供给。我们往往在欢庆取得生产能力重大突破时,发现在新一轮的 竞争中又落后了。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阶段,走自主创新道路是唯一 选择。科技创新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在创新的途径和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美国的创

18、新人才从大学就开始培养,而中国的人才需要在大学毕业后去磨练,这样,就形成了时间差,正所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尽管我们可以在创新体制上大胆探索,进行改革,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但是,创新的未来仍属于 “新生代 ”的年轻人。学院式教育模式已不 适合快速的发展与激烈的竞争。如果不实现人才 养模式的革命,我们也无法走出 “出国预备班 ”的尴尬。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创新,让年青一代在跨越式的激烈竞争中及早站在制高点。中国年青一代的接受能力与知识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对新事物的敏感性要超过老一代人。同时,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创造冲动和选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增加自学习、自组织等自发性的成长动力。 精英教育与

19、教育公平应成为 “一体之两翼 ”。美国学者认为,创新过程中大致有三类人: 精英式人物不足 1%,他们思维敏捷、引领潮流、统筹大局 _干 将式人物不足 10%,他们执存力特别强,属得力的 “创新操盘手 ”,工匠式人物占 90%左右,数量众多,且替补性很强。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同意这一提法,但也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同中国的一句俗话:兵怂怂一处,将怂怂一窝。在创新竞争中,只有一批高端、领军人物脱颖而出,才能有实质性的希望。 (5)在科技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 “今天 ”的暂时落伍并不意味着 “明天 ”的落后,但是,如果没有为了 “明天 ”的储备,则注定了明天 ”的失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投入有了大

20、幅度增长。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成为当务之急。对下一代产品的开发研究及 其市场开拓应成为重点。创造学科交叉、技术集成、人才流动的环境和激励创新的评价体系定将为中国实现创新 性国家打下坚实基灿。 (节选自读书 2012年第 11期,有删改) 【小题 1】下列不属于 “二次创业 ”内容的一项是() A高新区彻底摆脱依靠来料加工和规模扩张的模式。 B储备新技术、新产品,供给跨越式创意和创新模式。 C生产能力取得突破的同时,要在新轮竞争中走在前头。 D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并在创新的途径和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小题 2】下列说法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 “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所以中国人才的出现总

21、是 “迟于 ”美国,这让我们长期处 于比较被动的发展状态。 B “出国预备班 ”说明我们缺乏人才苗子,不得不把学生送到国外培养,生动形象地指出当下国内教育的尴尬处境。 C “兵怂怂一个,将怂忿一窝 ”意在说明精英,干将、工匠式人才都很重要,即无论兵 ” 还是 “将 ”都要注意培养,不可偏废。 D “没有为了 明天 储备,则注定了 明天 的失落 ”补充说明了前文 “追赶战略不能使 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的观点。 【小题 3】概括文章在人才培养方面 “对我们的启示 ”。( 3分) _ _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让年轻人及早站上创新制高点,增加人才培养模式中自发

22、性成长动力,让高端人才脱颖而出。 【小题 1】 试题分析: “生产能力取得突破的同时,要在新轮竞争中走在前头 ”,这是 “二次创业 ”希望达到的效果,不是 “内容 ”;其他三项见文章第二、三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A强加因果,因为中国人才出现 “慢 ”,所以才 “步步赶不上 ”;B “我们缺乏人才苗 子 ”没有文本依据,从第 段看,出现 “出国预备班 ”现象是因为我们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弊端; C “兵怂 ”这句话意在说明高端、领军人物的重要性。 D “追赶战略 ”和 “不注重为了明天而储备 ”从不同角度指出创新的 “滞后 ”、 “被动

23、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并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人才培养对我们的启示,根据文章内容,可以从 “及早成材 ”、 “增加成长动力 ”、 “培养精英人才 ”三个角度来阐述。评分标准:共 3分。三点的关键词分别是 “及早成材 ”、 “增加成长动力 ”、 “培养 精英人才 ”,比较准确答出一点,得 1分。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9分) 儒者可与守成论 苏轼 圣人之于天下也,无意于取也。譬之江海,百谷赴焉;譬之麟凤,鸟兽 焉。虽欲辞之,岂可

24、得哉?禹治洪水,排万世之患,使沟壑之地,疏为桑麻,鱼鳖之民,化为衣冠。契 为司徒,而五教行,弃 为后稷,而蒸民粒,世济其德。至于汤武拯涂炭之民,而置之于仁寿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此三圣人者,盖推之而不可去,逃之而不能免者也。于是益修其政,明其教,因其民不易其俗。以是得之,以是守之,传数十世,而民不叛。岂有二道哉? 周室既衰,诸侯并起力征争夺者,天下皆是也。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智既无以相倾, t力夺而已矣。至秦之乱,则 天下荡然,无复知有仁义矣。汉高帝以三尺剑,起布衣,五年而并天下。虽稍辅以仁义,然所用之人,常先于智勇,所行之策,常主于权谋。是以战必胜,攻必取。天下既平,思所以享其成功

25、,而安于无事,以为子孙无穷之计,而武夫谈臣,举非其人,莫与为者。故陆贾讯之曰: “陛下以马上得之,岂可以马上治之 !”叔孙通亦曰: “儒者难以进取,可与守成。 ”于是酌古今之宜与礼乐之中,取其简而易知,近而易行者,以为朝觐会同冠昏丧祭 一代之法。虽足以传数百年,上下相安,然终不若三代圣人取守一道源深而流长也。 夫武夫谋臣,譬之药石,可以伐病,而不可以 养生。儒者譬之五谷,可以养生,而不可以伐病。宋襄公争诸侯,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以败于泓,身夷而国蹙。此以五谷伐病者也。秦始皇焚诗书,杀豪杰,东城临池,北筑辽水,民不得休息,传之二世,宗庙芜灭。此以药石养生者也。善夫,贾生之论曰: “仁义不施,而

26、攻守之势异也。 ”夫世俗不察直以攻守为二道故具论三以来所以取守之术使知文武禹汤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叔孙通之流盖儒术之粗也。(东坡文集卷四十) 注 契:商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任司徒,助禹治水有功而而封于商。 弃:周族的始祖,被尊为 “百谷 之神 ”,所以叫 “后稷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麟凤,鸟兽 萃 焉萃:聚集 B而蒸民粒,世 济 其德济:成全 C虽 稍 辅以仁义稍:逐渐 D身 夷 而国蹙夷:平安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天下相率 而 朝之爱其子,择师 而 教之 B德既无以相过, 则 智胜而已矣

27、欲苟顺私情, 则 告诉不许 C思 所以 享其成功师者, 所以 传道授业解惑也 D此 以 五谷伐病者也仆 以 口语遇遭此祸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策论文,从多个角度雄辩地阐释了儒者对于守成的重要性,旗 帜鲜明地表明了文人主政的政治思想。 B文章首先阐明上古三代以杰出贡献和文德教化而赢得天下从而安守天下,继而阐明刘邦凭借武力取得天下却缺乏文士治理天下。 C文章最后用精当的比喻,并结合宋襄公和秦始皇正反两例,论证武夫和文士在攻守方面的不同作用,进而总结了文人用于守成的观点。 D本文多用结构对应的整句,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既体现了语言的音

28、乐美,更体现 了论说文雄辩的色彩,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小题 4】用 “/”给文中 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夫世俗不察嚷:以攻守为玄道故具论 代以来所以取守之术使知文武禹汤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叔孙通之流盖儒术之粗也。 【小题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 而武夫谋臣,举非其人,莫与为者。( 4分) _ (2) 儒者譬之五谷,可以养生,而不可以伐病。( 3分) _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夫世俗不察 /直以攻守为二道 /故具论三代以来所以取守之术 /使知文武禹汤之威德 /亦儒者之极功 /而陆贾 /叔孙通之流 /

29、盖儒术之粗也。 【小题 5】( 1)然而武士和谋臣,全都不是这种人才,没有人能和他一起守成的。( 2)儒生就好比是粮食,能够保养身体,却不能用来治病。 【文言文参考译文】 对于天下,圣人是无意于取得它的。比如那江海,千百条谷水汇入其中;比如那麒麟凤凰,各种鸟兽都聚集(到它们的周围)。即使想要推辞,又怎么能够呢?大禹治理洪水,排除了万代 的忧患,将沟沟壑壑整治成桑田沃土;让像鱼鳖般未开化之民 ,成为穿衣戴帽懂文明之人。契( xi,古代人名)做了司徒之后,名种教化才得以施行;弃(后稷的名字)做了农官(虞舜命弃为农官,教民耕稼,称为 “后稷 ”)教民耕稼之后,众百姓(蒸,众)才吃上了粮食,世人成全了

30、他的美德。至于商汤与周武王拯救困苦的百姓,然后建立了仁德而长寿的国家,所以天下的百姓一个接着一个来朝见他们。这三个圣人,也许是因为辞让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躲避他们也不能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更加整治好国内的政事,阐明教化,因此他的百姓不改变他们的好习惯。(这三 个圣人)凭借这些来得到天下,又凭借这些来守住天下,传承十代,而百姓却不背叛(他们)。这难道有别的理由吗? 周王朝已经衰弱,诸侯都起来全力征伐抢夺,天下都是这样。如果用仁德已经没有办法帮助人们改正错误,那么就用智谋取胜吧;如果智谋已经无法使对方倾覆,那么就用武力抢夺罢。到秦始皇时,完全无秩序,全天下都败坏了,不再有人知道世上还应有仁德道义。汉

31、高帝凭三尺宝剑,从布衣起事,五年时间就吞并了天下。虽然慢慢地用仁德道义来辅助治国,但是他所任用的那些人,一般都是对智谋和勇武很尊崇的,所推行的政策,都是以权术和谋略为主的 。因此每战必定胜,每次攻占必定会夺取(土地财物)。天下已经平定,汉高帝悲愁没有能用来享受这功业,让国家平安无事,使子子孙孙代代相传的计策,但武士和谋臣,全都不是那种人才,没有能和他一起守成的。因此陆贾劝谏说:“陛下用武力夺得天下,怎么能用武力治理呢? ”叔孙通也说: “儒生,我们很难与他们一起进攻,但可以与他们一起守卫成果。 ”于是斟酌从古至今那些适宜的,并且与礼乐一致的,选择那些简单又容易懂的,浅显又容易实行的,把它制订成

32、诸侯朝拜觐见聚会婚庆丧葬祭祀等的一系列律法。虽然足以流传几百年,天子臣民相安无事,然而始终 不如三代圣人取得(基业)和守护(基业)的方法那样源头深远且流传长久啊。 那武士和谋臣,就好比是药草和砭石,可以治病,但不能够用来保养身体。儒生就好比是粮食,能够保养身体,却不能用来治病。宋襄公与诸侯争霸,不捉拿头发花白的老人,不攻击没排成列的敌人,以致于在泓战败了,自己受伤,国家也陷入了困窘之中。这就是用粮食来治病的人啊。秦始皇烧毁诗书,杀死豪杰,东边的城墙修到了临洮,北边筑墙到了辽水,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基业)只传了两世,统治就被推翻了。这就是用药草砭石来保养身体的人啊。贾谊的议论多么好啊: “不施

33、行仁德 道义,进攻和守卫的形势就不同啊。 ”那世间的俗人不知晓,一直认为进攻防守是两种方法。所以(我)详细地论述了三代以来用来夺取和守卫的策略,使人们知道文王武王大禹成汤的威力和仁德,是儒者的最高功业。而陆贾、叔孙通这一类,也许只是儒家学说的表面现象吧。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根据语境,“夷 ”应该为 “诛灭 ”,故译为 “平安 ”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 A项,而: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 B项,则:连词

34、,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 C 项,所以:固定结构,用来 ; D 项,以:介词,用 /介词,因为。由此可以判断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通过通读全文可知,文中宋襄公和秦始皇的失败教训,均为反面事例,所以 C项题干 “并结合宋襄公和秦始皇正反两例 ”错,故选 C。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解答这道文言文题目的诀窍是 “语感 +理解 +标志 ”。首先应该整 体理解文言内容,这是断句的基础,其次是借助文言句式特点,再次借助一些虚词和标志性的词语。评分标准:共 3

35、分。每错断(含漏断) 1处扣 1分,扣完为止;“/”为可断可不断。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1)重点词 “而 ”“举 ”“其 ”“莫 ”。评分标准:共 4分。 “而 ”、 “举 ”、 “其 ”、 “莫 ”、 “莫与(之)为者 ”省略句,每点 1分,扣完为止。( 2)重点词 “譬 ”、 “养生 ”、 “伐 ”。 评分标准:共 3分。 “譬 ”、 “养生 ”、 “伐 ”,每点 1分,扣完为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

36、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7分) 菩萨蛮 宿水口 南宋 洪王茶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 髅骶破臁 br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小题 1】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 “以画入诗 ”,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3分) _ 【小题 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分) _ 答案: 【小题 1】 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 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 【小题 2

37、】 词的下阕抒写了羁旅愁思和孤独寂寞之感。( 2分) 前两句,谓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 “浮生 ”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 旅漂泊的厌倦; “事逐孤鸿去 ”,意为往事不可追寻,不能再返。( 1分) 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一个 “又 ”字,尤其能说明词人漂泊的漫长,尝尽了千愁万苦。(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首先,从方位看,这首词由远及近的进行景物描写;其次,这首词在色彩的选择上,词人分别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评分标准:共 3 分。写出一点 2 分,写出两点满分。每点都要结合内容。 考点:鉴赏表达古代

38、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诗歌中蕴含的诗人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解答此题时注意上阕的景物描写特点,并结合诗人的写作目的来组织答案:。评分标准:共 4分。第 1条中两个情感各占 1分。第 2、 3条的分析,意思对即得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语言表达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分) 因为梅雨潭以朱自清的散文绿而闻名,仙岩景区管理部门近期准备在梅雨潭前的崖壁上刻一个国内最大的 “绿 ”字,以彰显仙岩景区的 “绿 ”文化,争创 4A级风景区。对此 ,人们看法不一。 请就刻 “绿 ”字这一行为

39、发表看法,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语言表达准确。 _ 答案:示例 1:同意。 可彰显仙岩景区的 “绿 ”文化; 可使之与名篇绿联系更直接紧密,文与景相得益彰; 梅雨潭是自然的,石刻是人文的,摩崖石刻将成为一种人文印迹而永留。 示例 2:反对。 大自然的风景本就很美,刻个 “绿 ”字反而会干扰人们的想象; 天然去雕饰,过多的人工印迹反而会破坏梅雨潭的自然美; 会破坏梅雨潭的含蓄美、蕴藉美; 梅雨潭天下闻名的绿,不是因字而起,而是 因景而起、因文而起,此举画蛇添足。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任选一个角度来作答,如果说同意,可以从绿的文化作用来作答。如果说不同意,可以从梅雨潭美在景色而不是名字方面作答。评

40、分标准:共 5分。以上所列理由仅供参考,学生若能举出两点理由,且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写出一点理由,言之成理,得 3分。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准确。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边是某省宣传 “男女平等 ”的公益广告画,请简要评述其创意。( 4分答案:示例: 两个形体的齿轮一样大,分别代表男( )、女( ),寓意 “男女平等 ”; 两个齿轮齿齿 相扣,寓意男女 “和谐、互助 ”; 男女平等互助,才能家庭美满,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懂画面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两个齿轮大小相同,相互紧扣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评分标准:共 4分。能评述出画面所表达的三个主题

41、平等、互助(或 “和谐 ”、 “家庭和穆 ”)、推动(或 “幸福 ”、 “发展 ”、 “进步 ”)中的一点得 2分,两点得 4分;分不清男女标志,不扣分。 考点: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5字)( 3分) 任建宇, 25岁的大学 生村官,因为 2011年在微博和 QQ空间里复制、转发和点评 “一百多 条负面信息 ”,被处以两年劳教。这一事件经报道后,迅速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公众几乎一边倒 地认为任建宇被劳教的理由相当牵强。因为任建宇在网上的言论,都是当下互联网里颇为常见的 内容,如果点点鼠标就会被劳教,那重庆的劳教所恐怕远

42、不够用。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无法接 受任建宇的劳教理由。无论对言论权利的理解程度如何,公众普遍觉得对任建宇的劳教处罚违背了法律与正义。 。 答案:任建宇劳教案引发公众关于言论权利的思考(或:舆论认为任建宇被劳教有违公民言论权 利) 试题分析:这句话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案:中必须答到三个关键点 任建宇被劳教、言论权利(或 “言论自由 ”)、公众(或 “舆论 ”)的关注。注意每一句话可以概括一个要点。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5分) (1)棘子成曰: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43、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 犹犬羊之 。 ”(论语颜渊) (2)“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庄子缮性) 注 溺心 ,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 【小题 1】子贡和庄子对于 “文 ”和 “质 ”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 2分) _ 【小题 2】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 “文质观 ”并简述理由。( 3分) _ 答案: 【小题 1】子贡认为 “文 ”和 “质 ”一样重要;庄子认为 “文 ”会损害到 “质 ”。 【小题 2】我赞同子贡的观点 ,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当代人,还是要注重内外兼修,不然纵有满腹才情,也可能会在

44、人际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很难完全实现人生价值。 或者:我赞同庄子的观点,过多外在的追求使人惑乱纠结,反而妨害内心淳朴。比如一个学生如果过多的注重自己的仪容,就可能会妨害到自身的学习或内心的宁静,影响人生成长。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从两则相关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来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两则材料都围绕 “文 ”和 “质 ”展开,子贡认为 “文 ”和 “质 ”一样重要;庄子认为 “文 ”会损害到 “质 ”。 评分标准:共 3分。结论 1分,理由评析 2分。答案:要求结合自身或生活。如果有第三种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考点: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默写 补写出

45、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小题) 【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_, _,欲罢不能。(论语) 【小题 2】 _, _;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 3】昨夜西风凋碧树。 _, _。(晏殊蝶恋花) 【小题 4】四围山色中 _。 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小题 5】垆边人似月, _。未老莫还乡, _。(韦庄菩萨蛮) 答案: 【小题 1】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小题 2】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 【小题 3】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小题 4】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小题 5】皓腕凝霜雪 /还乡须断肠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评分标准:共 6分。一句 1分,一句内有一处错误即不得分。如做 3题以上,则以前 3题计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 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慨叹: “既生瑜,何生亮 !” 海明威历经生命磨难,领悟了:人生最高的价值之一,就在曾经面对一个够格、强焊,逼迫 你尊重他甚至崇拜他的对手。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 “对手 ”。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 “他(它 )”身上照见了自我的改 变;有人在人生的舞台上,从 “他(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