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1844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届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届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届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届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一种 权宜之计 ,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依靠网民。 B去年冬天,星城长沙连降大雪,沿江风光带形成了罕见的雾松,江堤上的树木银装素裹, 冰清玉洁 ,给星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C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 茹毛饮血 的残酷故事。 D有人常在各种媒体上说自己被他人的善举感动,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对公益之事报以冷漠的态度,这样的 口惠而实不至 真是一种可怕的社会病。

2、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成语题,不光要知道成语的意义,还要知道其感情色彩、适用场合等,有时还宜知道它的出处。本题中, A项的 “权宜之计 ”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合乎此句语境。 B 项的 “冰清玉洁 ”比喻人的操行清白,不是指水,不合此句语境。 C项的 “茹毛饮血 ”, “茹 ”是吃的意思,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 ,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不合此句语境。 D项的 “口惠而实不至 ”是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别人却得不到,不能用来说对公益事业的态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

3、当的一组是( ) 哲学的追问是指向神秘的,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人生,哲学都欲追根究底,这就是所谓终极关怀。在这一点上,。然而,哲学却不肯满足于不容置疑的信仰,而要求对问题作出理由充足的回答。在这一点上,。灵魂的提问,而让头脑来解答,这是哲学本身所包含的矛盾和困难。正是这一点结合了两种对立因 素的品格使之成为比宗教和科学更伟大的东西。 哲学与宗教相似 哲学与科学相似 哲学又和科学一样 哲学又和宗教一样 哲学面对科学,敢思宗教之不思,又立足宗教,敢疑科学之不疑 哲学面对宗教,敢思科学之不思,又立足科学,敢疑宗教之不疑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先读懂文段,把握文段大意,对文段

4、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比较各选项中两两的区别,再根据上下文在两两选项中确定答案:。不难看出, 和 的区别在 “宗教 ”和 “科学 ”之分,而第一道横线的上文有 “神秘 ”二字与科学不搭界,故可确定此处应选 。 和 的区别也在 “宗教 ”和 “科学 ”之分,但第二道横线的上文却谈的是与 “科学 ”有关的 “而要求对问题作出理由充足的回答 ”,故可知此处应选 。 和 的区别仍在 “宗教 ”和 “科学 ”之分,第三道横线,因为文段先谈宗教后谈科学,所以应选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政府在户籍管理

5、、土地流转、农民工报酬等方面开始了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境遇的改革,但从社会基本面观察,国家现行体制还没有为农民工平等的产业工人地位作好全面准备。 B由于资金不足的限制,学校计划修建的图书楼和医疗室只好暂缓施工,对此,师生员工反响强烈。 C经济学及经济学家该不该关注民生?该不该反映民意?该不该替老百姓说话?这些问题都引发了一系列的追问。 D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 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 “主干 ”和 “枝叶 ”,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成分赘余或残缺、搭配不当等考纲所列的六种毛病

6、。本题中, A项成分残缺,应在 “为 ”后添加动词 “赋予 ”或 “给 ”。 B句式杂糅,改为“由于资金的限制 ”或 “由于资金不足 ”; D“将 ”对 “ 起到了 ”前后矛盾。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中华文化是追求美好的,它所有的发展,都是向着 “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和谐 ”而来的。所以,我认为美好和谐是文化的核心要求,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求。像这样公平、和谐相处,达到全人类的美好和谐,没有一个共同的约定,定出一个共同规范,是很难达到的。我们的先贤对这个问题早有认识,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和规范。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汉字来分析一下。

7、 首先是 “仁 ”。 “仁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如果把 “仁 ”这个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而这个 “仁 ”就是爱。 其次是 “德 ”。 “德 ”字,右半边除了心,写 全应当是 “直 ”,所以古人常说 “直心为德 ”。 “直 ”就是正直,正直向上即为 “德 ”。 “德 ”要求很高,加个 “心 ”字,是说明思想,加个 “彳 ”,是说明行动,那就是说,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要求正直向上,这就是 “德 ”的含义。我们讲究 “仁德 ”,是为了保证全面的 “美好和谐 ”的要求。可以说, “仁德 ”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为了保障 “仁 ”“德 ”的正常发

8、展,我们需要做有规范的活动,然后把它定成制度,这就有了 “礼 ”和 “法 ”。 人们怎么样才能达到 “仁 ”和 “德 ”,走到规范的制度当中呢?有一种办法 那就是 “化 ”。 “化 ”字很了不起,篆 书的 “化 ”字,无论怎么看都是两个人,一个倒着,一个正着。这样一来,这个字就倒不了了,怎么看都是正着。这个 “化 ”,反和正都可以,也就是说可以化和、化解,想办法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成立。这应当是走向美好境界的一种渠道,有许多事情,只要一 “化 ”,就能解决。 我们一直在利用并遵循 “化 ”这个规律,或者说这个原则。为什么中华文化越来越博大,越来越精深,源远流长,长盛不衰?首先因为它是全人类的追求,

9、它代表了全人类的、共同的、追求美好的愿望;其次就是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化和力。因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能没有碰撞的 。碰撞不怕,在于协调,在于怎样解决。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让,一种是抢。抢的没有好结果,今日的胜者,明日可能又是败者,今日失败者明日可能又是胜利者。打打抢抢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都不如一个 “化 ”字,通过一个 “化 ”字,可以化解、化和、转化,很协调地往前走。我们 “化 ”过来的东西很多很多,靠着 “化 ”,我们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所有的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一个字 “ 和 ”,这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是两个事物,或者不同的许多事物很协调、很和谐地

10、相融,比如各种乐器,不同的乐器吹拉弹唱,构成很好听的旋律,但 它不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各自失去了自己。 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要尚仁德,尊礼法,要通过 “化 ”的办法,最终达到 “和 ”的境界。 (摘编自欧阳中石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征) 【小题 1】下列关于 “化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要使人们达到 “仁 ”和 “德 ”,走到 “礼 ”“法 ”等规范的制度当中, “化 ”是最好的一种办法。 B篆书的 “化 ”字怎么看都是一个倒着、一个正着的两个人,怎么看都是正着,反和正都可以。它意味着在各种情况下想办法都可以化解、化和。 C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只要利用并遵循 “化 ”的规 律,

11、问题就能解决,就能走向美好境界。 D中国形成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与我们 “化 ”过来很多很多东西是密切相连的。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仁 ”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 “仁 ”就是爱。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B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如果我们都做到了正直向上,那么我们的言行就符合了中华文化 “德 ”的要求。 C碰撞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正确的解决办法在于协调,抢是没有好结果的。 D好听的旋律是由不同的乐器吹拉弹唱构成的, 各种乐器在旋律中充分表现了自己,并没有失去自己。 【小题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12、 A体现协调、和谐的 “和 ”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因而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在“和 ”上下工夫,花大力气去做,其他的一般对待就可以了。 B中华文化能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长盛不衰,与我们民族一直利用并遵循 “化 ”这个规律密不可分。 C作者认为, “仁、德、礼、法、化、和 ”这六个字,概括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 D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化和力,对待外来文化,能够做到化解、化和、转化,很协调地往前走。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的相关内容,再对照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还要注意题干要求

13、的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中, A项的错误在于,原文只是说 “有一种办法 ”,并未表述为 “最好的一种办法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的相关内容,再对照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还要 注意题干要求的是选出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题中, A项的相关内容在文本第 2段,原文是 “仁 ”占据核心地位,不能偷换成 “爱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的相关内容,再对照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选出 “推断不正确

14、的一项 ”。题中, A项所说的 “其他的一般对待就可以了 ”,在原文没有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25分) 迈克尔 法拉第 王 波 185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准备册封一人为爵士。不过,这个名叫迈克尔 法拉第的人拒绝受封。同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选法拉第为会长,这也遭到法拉第本人的谢绝。 法拉第的心里只有科学。 法拉第的父亲是位铁匠。铁匠前后有十个子女,家境困顿。短短上了两年学后,法拉第不得不中断学业,去做装订学徒。利用装订书报的机会,他接触了多方面的知识。年轻人越来越相信科学家在某些方面比其他人要纯洁和高尚。他想做一名科

15、学家。 只是,这条路对一个二十一岁的学徒来说,似乎太过遥远。 一切因为一位好心顾客赠送的门票而改变。 1812年,法拉第拿着获赠的贝克林讲座最后四次演讲的门票,赶到英国皇家学会,聆听了英国著名化学家汉弗里 戴维的讲座。他把讲座内容做了详细记录,并精心为其加入彩色插图,一本386页的笔记很快成形。在装订好之后,它被送给学会会长。法拉第最终没能等来会长的答复,只好把笔记寄给皇家研究所的戴维本人。因感染伤寒正在疗养的戴维,看到笔记颇为感动。一番等待之后,次年,法拉第拿着比学徒还低的薪水,成为研究所的实验助手。 戴维夫妇周游欧洲时,法拉第以化学家助手和秘书的身份随行。但在戴维太太眼里,法拉第不过是一个

16、年轻的仆人,赶路时他需 要坐在马车外,吃饭时则需要和佣人一起。 这次感觉不舒服的旅行结束后,法拉第利用自己的实验天分,协助戴维发明了矿工安全灯。有人称这灯和滑铁卢战役为 “1815年英国的两大胜利 ”,但在法庭上宣誓作证时,法拉第毫不客气地指出灯还有一些缺点。这令戴维颇为不满。 研究改进后,这种后来挽救了无数矿工性命的灯,被称为 “戴维灯 ”,很少有人意识到,在灯光背后,也曾有法拉第奉献出的光和热。 1821 年,新婚的法拉第给人类带来了第一台电动机,并为此发表了论文。不过,他很快就后悔了,他意识到在论文中没有提及戴维和威廉 沃拉斯顿。后者 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只是他失败了。 被助手忽视,戴维有

17、些难以容忍。三年后,法拉第在被提名选举为皇家学会会员时,只有一人投票反对。反对的正是会长戴维,提名的却是当年同样被法拉第疏忽的沃拉斯顿。不过,在戴维去世之前,有人问他这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时,这位发现了 15种元素的 “无机化学之父 ”说: “我一生最大的发现,是发现了法拉第。 ” 当选会员后,法拉第依旧像往常一样,埋头在实验室里。在那里,液态氯、苯等化学物质先后被发现,发电机、变压器等陆续被发明,而电化学的两大基本定律、电学和磁学的相关理论也一一确立。 除了皇家研 究所主席的邀请,他通常回避其他交际活动。而每周日,他总会去教堂。在那里,他与妻子相识相爱。 1860年,法拉第再次拒绝担任皇家学

18、会会长,在这个学徒出身的铁匠儿子眼里, “上帝把骄矜赐予谁,那就是上帝要谁死 ”。可转身去了教堂,那些崇尚 “简单、和平与谦卑 ”的教友,第二次选他当教会长老时,他立即接受了。 他担任时间最长的职位,是港务局科学顾问,负责维护水路安全和检查灯塔。从 1836年被提名,他一直做到 1865年,这也是他最后辞去的一个职位。他一生的信件,有百分之十与这个职位有关。 “当我读到您在科学上的发现,我深感遗 憾,我过去的岁月浪费在太无聊的事情上了。 ”在一封来自圣赫勒拿岛的信里,犯人拿破仑写道。 法拉第也曾有机会做 “无聊 ”的事情。 1853年,英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国政府询问法拉第可否制造用于战场的

19、毒气,科学家回答,技术上可以,但本人绝不参与。 尽管一再被拒,皇室和政府仍旧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牛顿墓旁,给法拉第预留了墓地。这次,法拉第还是拒绝了。 1867年 8月 25日,已经失去记忆的法拉第在椅子上安然离世。在他的葬礼上,妻子莎拉宣读了他的遗言: “我的一生,是用科学来侍奉我的上帝。 ”而他的墓碑上,只写着他的出生年月和名 字。 (选自中国青年报)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法拉第拒绝维多利亚女王的 “爵士 ”册封,主要是他觉得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还不够多。 B法拉第把自己听戴维讲座的记录精心装订好并送给学会会长,是想博得会长的好感,为自己寻找出一

20、条捷径。 C法拉第在法庭上宣誓作证时,毫不客气地指出矿工安全灯还有缺点,主要是因为科学在他心中比导师(戴维)更重要。 D戴维去世之前说 “我一生最大的发现,是发现了法拉第 ”,表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虽然曾经有些小气,但终究还是 胸襟开阔。 E除了皇家研究所主席的邀请,法拉第通常回避其他交际活动,这从侧面体现了法拉第自命清高的性格特点。 【小题 2】你认为戴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说明。( 6分) 【小题 3】文章说: “法拉第的心里只有科学 ”,请用相关事例具体说明。( 6 分) 【小题 4】有人认为法拉第拒绝了皇室和政府给予的荣誉,但他又担任一些职位,这是他矛盾性格的体现。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

21、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C、 D 【小题 2】 戴维让没有任何学历、仅仅是一个学徒的法拉第做实验助手,说明他赏识人才; 戴维投票反对法拉第 成为皇家学会会员,说明他还是记恨法拉第对自己的不尊敬,有些小气; 戴维临终时说 “我一生最大的发现,是发现了法拉第 ”,表明他不愧是伟大的科学家,胸襟还是开阔的。(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 3】 法拉第在法庭上宣誓作证时,不害怕导师的指责,毫不客气地指出矿工安全灯还有缺点; 当选皇家学会会员后,法拉第依旧像往常一样,埋头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不参加浪费时间的交际活动; 遗言 “我的一生,是用科学来侍奉我的上帝 ”。(答出三点给 6分) 【小题 4

22、】 不矛盾或者体现了法拉第心里只有科学。( 2分) 法拉第拒绝维多利亚女王册封为爵 士,拒绝担任皇家学会会长,拒绝皇室和政府预留的墓地,这都说明他淡泊名利,一心只想着科学,想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科学上去。( 2分) 法拉第担任教会长老和港务局科学顾问,与那些崇尚 “简单、和平与谦卑 ”的教友志趣相投,负责维护水路安全和检查灯塔,与他 “我的一生,是用科学来侍奉我的上帝 ”理念相合,这是他对科学精神的一种践行,他用科学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信仰。( 2分) 法拉第拒绝了皇室和政府的给予,他拒绝的是名与利,是物质;担任教会长老和港务局科学顾问,追求的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和科学的精神。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重视精神

23、的追求, 一心只为科学的体现。( 2 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理解、概括题,要注意选项中关于作品作品内容、作品结构、作品主题、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提法是否正确。本题中, A项错误在于:不是成就不够多,是他心里只有科学; B项原文没有这样的意思; E项并非自命清高,原因是他心里只有科学。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从文本中筛选出人物的身份、学识、行为举止、语言、心理等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归纳整理。文本中,关于戴维主要写了好几件事,要抓住能反映戴维品质的事来分析。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4、【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 “法拉第的心里只有科学 ”一语,在文本筛选能说明此点的有关事例。这句话的含义,不光是法拉第为了科学什么事都能去做,还包括法拉第为了科学什么事都不怕,什么危险都不顾。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识到, “法拉第拒绝了皇室和政府给予的荣誉 ”同 “又担任一些职位 ”两件事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如果从他 “拒绝 ”和 “担任 ”的不同原因上分析,就可得出答案: 。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后面问题。 免费的午餐 刘心

25、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 20世纪 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 想来想去,有这 种实

26、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 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父亲说,

27、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 “撷英番菜馆 ”,这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父亲 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

28、 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楚的 :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 :“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 父亲说 :“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 我再问 :“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 呀 ” 父亲说 :“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 我还问 :“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 父亲说 :“也曾有过那样的念

29、头,不过,没有去。 ” 我说 :“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 父亲正色道 :“不 !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 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 我说 :“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 父亲说 :“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 :别人不该你不欠你 !在你一生中,你应该尽 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 !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 :“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我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下不了决心。

30、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马上活不下去。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 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给予父亲想要的帮助。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B起初, “ 父亲 ”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也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作为谋生手段之一。 C这篇小说以 “免费午餐 ”作为题目,因为 “免费午餐 ”既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同

31、时又是行文线索。 D小说最后 “父亲 ”说 “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 ”,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 E父亲给 “我 ”讲他的故事 的目的是希望 “我 ”能成为像名流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而不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 “我 ”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小题 2】题请概括小说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 6分) 【小题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父亲 ”这一人物形象。( 6分) 【小题 4】小说中通过写 “父亲 ”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 “父亲 ”与 “我 ”的对话,能让你悟出哪些生活道理?( 8分)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2】 写了 “父亲 ”的才能和年

32、轻时求学的窘况,父亲年轻时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靠为别人投考谋生,因经济拮据,自己上大学的愿望无法 实现。( 2分) 被协和医学院录取,准备向 “祖父的老友 ”求助。( 2分)作用:为下文享用 “免费午餐 ”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2分)(共 6分) 【小题 3】 天资聪颖,替别人考试,每次都能考中; 性格坚强,祖父远行,后祖母对 “父亲 ”很吝啬,但他毅然离开家庭,独自到社会上去闯荡; 自尊心强,祖父的朋友对 “父亲 ”说了一些理解的话,却通过接电话,带父亲和名流吃饭等做法委婉地拒绝了父亲,父亲也便没有提出自己的要求,明白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而不是依靠别人; 善于自我剖析,小说最后 “

33、父亲 ”说 “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 ”,每个人在要付出代价时,往往下不了决心,这里又表现了 “父亲 ”勇于自我剖析的可贵品格。(答出三点给 6分) 【小题 4】 我们对他人的真诚不可妄加揣度,对人家的帮助要知足,心存感激; 不可过于祈求并依赖他人物资上的施予; 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要靠自己挣; 要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人,但不到万不得已,不付出相当代价,要让人家自己想办法安身立命。(每点 2分,共 8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理解、概括题,要注意选项中关于作品作品内容、作品结构、作品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提法是否正确。本题中, A项说“父亲起初也 有一些抱怨 ”,理解有误,

34、原文并无此种说法。 D项,由 “父亲 ”所说的 “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 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可知 “父亲 ”没有 “悔恨 ”之意。 E项, “父亲 ”的希望是“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 !”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概括该段内容,一是回答该段在文中的作用。该段文字主要写 “父亲 ”的才能和年轻时的窘况以及一次求助,概括时最好分点陈述。因为此段处于文章开头,所 以分析作用时,应着重从为下文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等方面考虑。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35、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根据 “父亲 ”在文本所叙述事件中的表现,根据文本对“父亲 ”的语言描写、行为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从天资、性格、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要回答悟出的生活道理,必须以题干所说的 “父亲 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 父亲 与 我 的对话 ”为根据,立足文本探究推理,然后分点陈 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九月(公元 676年),壬申,大理奏

36、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 “二人罪不当死。 ”上曰: “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 ”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 “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 设有盗长陵一 g土,陛下何以处之? 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 ”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 “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

37、里之忧! ”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仁基素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相谓曰: “吾辈岂可不自愧乎! ”遂相与辑睦。 春(公元 679年),正月,己酉,上幸东都。 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制度壮丽。上阳宫临洛水,为长廊亘一里。宫成,上徙御之。侍御史狄仁杰劾奏弘机 导上为奢泰,弘机坐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 “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 ”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公元 688年)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着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

38、行刑。仁杰密奏: “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 ”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道过宁州,宁州父老迎劳之曰: “我狄使君活汝邪? ”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设斋三日而后行。 (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法不信于人也 信:信任 B当坐着六七百家 当:判处 C本立竟得罪 竟:竟然 D韦弘机作宿羽等宫 作:修建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狄仁杰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二人罪不当死 擢仁杰为侍御史 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 侍御史狄仁杰劾奏弘机导上为奢泰 请弃臣于无人之境 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 A B C D 【

39、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宗要处死误砍昭陵的将官,狄仁杰坚决请求不杀,高宗变了脸色,命令狄仁杰退出去。几天后,狄仁杰委婉劝谏,高宗怒气消解,权善才、范怀义得以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 B长史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看到狄仁杰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后,都觉得自己应当感到羞愧,于是两人和睦相处。 C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皇帝恩典,当权用事,朝中士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奏报他作奸犯科的事,请求把他交付执法官吏处理,高宗最终答应了狄仁杰,王本立被判罪,从此朝廷士臣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D狄仁杰查知因为越王李贞而犯罪的六七百家、被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五千人都是无罪而

40、被牵累的后,秘密奏报太后。太后听了狄仁杰的奏报,就特别原谅了这些人,全部流放到丰州。 【小题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 5分) ( 2)宁州父老 迎劳之曰: “我狄使君活汝邪? ”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设斋三日而后行。( 5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A 【小题 4】( 1)陛下为什么要惋惜罪人性命,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抛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采分点:罪人、亏、曲、忠贞)( 2)宁州父老迎接他们,并且慰问他

41、们说: “是我们的狄使君使你们活下来的吗? ”众人相互携手在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斋戒三日,以表谢恩后才离开。(采分点:迎、劳、活、于德政碑)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 “代入 法 ”,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题中, C项的 “竟 ”是 “最终、终究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本题要求的是选出 “全都表明狄仁杰刚直不阿的一组 ”,其中, 写狄仁杰升职。 写狄仁杰代人任职。 写密奏内容,都没有表

42、明狄仁杰的 “刚直不阿 ”。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 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本题中, A项所说的狄仁杰劝谏不是 “几天后 ”,而是当时。 “几天后 ”是提升狄仁杰的官。原文为:“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1)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 “信、达、雅 ”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

43、;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第( 1)小题中的 “罪人 ”是 “罪人的性命 ”(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亏 ”是 “亏损 ”之意或译为使动用法; “曲 ”是 “曲意 ”之意; “忠贞 ”即 “忠贞的人 ”。第( 2)题中, “迎 ”是 “迎接 ”之意; “劳 ”是 “慰问、慰劳 ”之意; “活 ”应译为使动用法, “使之活 ”; “于德政碑 ”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当把 “在德政碑 ”提前。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九月(公元 676年),壬申(初七),大理寺奏报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昭陵的柏树,所犯的罪应当除去做官

44、的身份,高宗特别下令要处死他们。 大理丞太原狄仁杰上奏说: “两人犯的罪不应当处死。 ”高宗说: “善才等人砍伐昭陵的柏树,我如果不杀他们就是不孝。 ”狄仁杰仍然坚决请求不杀,高宗变了脸色,命令狄仁杰退出去,狄仁杰说: “冒犯皇上的威颜,正直极谏,自古以来都认为很困难。臣却认为遇到桀、纣当然困难,但遇到尧、舜却很容易。现在按法令所规定的,并不至于判处死刑,而陛下却特意要杀了他们,这使得法令不为人所信任,人们要怎么办才好呢?况且张释之说过: 假设有人盗窃长陵的一 g土,陛下要怎样处理? 现在以一株柏树之故就杀了两位将军,后代人要说陛下是怎样的人物呢?臣 不敢接受皇上诏令的原因,是害怕把陛下置于丧

45、失仁义道德的境地,而且无脸见张释之于九泉之下的缘故。 ”唐高宗的怒气这才消解,权善才、范怀义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几天以后,朝廷提升狄仁杰为侍御史。 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 “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他有万里离别的忧愁! ”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 “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 ”以后两人和睦相处。 春季(公元 679年),正月,己酉 (二十八日),唐高宗来到东都洛阳。 司农卿韦弘机营建宿羽、高山、上阳等宫殿,制作的规格雄壮华丽。上阳宫临近洛水,修造

46、长廊连绵一里长,宫殿落成后,高宗迁宫前往居住。侍御史狄仁杰上书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奢侈无度,弘机因而被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皇帝恩典,当权用事,朝中士臣都害怕他。仁杰奏报他作奸犯科的事,请求把他交付执法官吏处理,但高宗特别地宽恕了他,狄仁杰说: “国家虽然缺乏英才,难道会缺少王本立这类人吗?陛下为什么要惋惜罪人性命,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抛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 为警戒! ”王本立终于被判罪,从此朝廷士臣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公元 688年)朝廷任命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当时查知越王李贞的同党,因此判处有罪的有六七百家,被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人,司刑寺

47、催促要行刑。狄仁杰暗中奏报说: “这些人都是无罪而被牵累的,臣想公开地上奏,似乎在为叛逆者申诉,但是知道真情却不报,又担心乖违了陛下仁慈怜恤的旨意。 ”太后听了狄仁杰的奏报,就特别原谅了这些人,全部流放到丰州。这些人路过宁州时,宁州父老迎接他们,并且慰问他们说: “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你们的吗? ”众人相互携手在宁州百姓为狄 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斋戒三日,以表谢恩后才离开。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小题 1】颔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 2

48、】李益被认为是河西历史上最有名的诗人,本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你认为它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6分) 答案: 【小题 1】颔联写了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分)紧承首联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的背景(分),又为颈联写见面后激动不已,彻夜长谈做了铺垫(分)。表现出作者惊喜而又高兴的心情。(分) 【小题 2】艺术特点(写出三点即给满分,每点 2分) A对比:今昔对比,十年前年轻时的战乱分离和现在经历沧桑的相逢形成对比,既交代了背景又写出了相逢时惊喜来。 B白描、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 “问 ”到 “称 ”,从 “惊 ”到 “忆 ”,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 C用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