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福建省安溪八中高三 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 (带解析) 选择题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无论对于奥运史还是建筑史, 2006年 9月 17日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举世瞩目的国家体育场 “鸟巢 ”今天上午完成了它工程建设中最富有悬念的一道程序 钢结构卸载。 。再过两年,奥运会开幕式将在这里举行, 50多块奥运金牌将在这个伟大的建筑中诞生。 中国人能不能把 “鸟巢 ”建起来 一个建筑史上的世界之最,由此诞生 这就意味着, “鸟巢 ”重达 42000吨的钢铁枝蔓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来 而今天的顺利卸载意味着 “鸟巢 ”建设成功了 几年前
2、曾经有这样一种质疑的声音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回到语境中,只有第 3句与前面 “钢结构卸载 ”紧密相承,再细揣摩第 句是结论句。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 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这样做起题来就有轻松有趣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办事儿 王和文 每次探亲回家,父亲都会提
3、起表哥。他通常这样说,你表哥真不错,经常来照料我们,大大小小的事都替着张罗。 表哥待我们真是好。我在县城读书的时候,伙食差,经常陷于 “饥寒交迫 ”的境地。多亏了表哥,他当时在县里最气派的第一饭店工作,晚上下了班,经常到学校里给我送去一大块熟牛肉或狗肉,看着我吃下才笑眯眯地离开。 我有时会问,你 这样做好吗 表哥说,我们那里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人吃嘛,撑死了能吃多少 我很感动,也很诧异,但是狗肉堵着嘴,想不出恰当的话来,只能说,你们不会把饭店拿垮了吧 果然被我不幸而言中。我考上大学的第二年,第一饭店停业了。表哥呢 进了一家金属乐器制造厂。 我再次放假回家,发现家里的橱柜、水缸盖、锅盖乃至簸箕,
4、全都是亮闪闪的优质材料。我的心一沉 !侧立起耳朵,看着父亲。他老人家果然又说,你表哥真是不错。 我决定和表哥谈一谈。我尽量委婉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你这样做对单位和个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这样下去对自己是很不利的。 表 哥很尊重我这个小弟,他也相当诚恳地表达了他的意思:你表哥我没有别的本事,只能拿破料子给亲戚朋友办点事儿;要是这点事儿都办不了,我还不憋屈死啊;又不是偷出去卖钱,自己人用嘛,打死了能用多少 我乖乖地闭上嘴巴。 不过,表哥还是感谢我的开导,他说,放心吧老弟,我倒是想拿金块呢,可也得有啊,厂里只有铝合金和擦琴的布料。 我这才注意到,他家里的窗帘、床单、电视机罩 都是上好的白棉纱布。 我讪讪
5、地说,你们,你们不会把工厂拿垮了吧 果然又被我不幸而言中。没过两年,乐器厂倒闭了。表哥呢,下岗了。 又是一年过去。 我再一次回家。阔同学在当地最高档的酒店设宴款待。酒至半酣,我去洗手间,没想到竞遇见了表哥 !他做了这里的保洁员。 意外相逢,我们都特别高兴。表哥实在见老,也是奔 50岁的人啦,但是热情和仗义丝毫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他把 “正在维修请您稍候 ”的大牌子架到洗手间门外,说,不让别人进来,给你专用 ! 我大着舌头说,这不太好吧 表哥说,嗨,这点事情都办不到,你表哥我在这里不是白混了么 从洗手闻出来,我发现衣兜里鼓鼓的,掏出来一看,是不知什么时候塞进去的五六包卫生纸。我隐约记起表哥刚才
6、说过一句话:这里只有这东西,真不好意思 拿出手。 我嘿嘿笑了,眼泪却止不住流下来 (选自京江晚报 ) 【小题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 A小说中的表哥是一个对亲戚朋友热情仗义,喜欢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的艺术形象。 B小说中表哥的境况每况愈下启示我们:个人的利益是建立在集体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味假公济私,最终损害的可能就是自身的利益。 C小说中的表哥办事儿注重了人情,注重了个人利益,忽略了制度,忽视了集体利益。 D小说中的表哥勤劳勇敢,他三次变换工作,自身利益并没有受到影响,他的所作所为是有情可原的。 E小说中的表哥做事注重人情, “我 ”被他的深情所感动,
7、眼泪禁不住流下来,这样写更能突出表哥朴实无华的形象。 【小题 2】文章的题目是 “办事儿 ”,主人公表哥究竟会不会办事儿,还真是一件难以评价的事。请问表哥办了哪些事儿 你对这些事作何评价 (5分 ) 答: 【小题 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你说说小说的结尾有什么耐人寻味之处。 (5分 ) 答: 答案:【小题 1】 DE 【小题 2】表哥办的事儿有:他在第一饭店工作时拿饭 店的熟牛肉或狗肉送给我;他在金属乐器制造厂工作时拿厂里的金属和擦琴布料给自家和亲戚朋友们用;他在当地最高档的酒店做保洁员时把洗手间给我专用,并往我口袋里塞了五六包卫生纸。( 3分,一点一分)表哥办事儿注重了人情,忽略
8、了制度;注重了个人利益,忽视了集体利益。( 2分) 【小题 3】小说以 “我 ”的流泪结尾,耐人寻味。( 1分)我的流泪既是为表哥的热情仗义而感动;也是为表哥的执迷不悟而痛惜。( 1分)作为一个明知表哥的关照不对,却一再受着表哥关照的我,内心的情感是很复杂的,从 “我 ”的身上,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并不是不懂得法律 和制度,但往往难免做了人情的俘虏,引人深思。(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D项他三次变换工作,自身利益受到严重影响。 E项 “我 ”的流泪既是为表哥的热情仗义而感动,也是为表哥的执迷不悟而痛惜。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
9、内涵。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概括事件时抓住文段中 “晚上下了班,经常到学校里给我送去一大块熟牛肉或狗肉 ”, “我再次放假回家,发现家里的橱柜、水缸盖、锅盖乃至簸箕,全都是亮闪闪的优质材 料 ”, “他把 正在维修请您稍候 的大牌子架到洗手间门外,说,不让别人进来,给你专用 !”, “从洗手闻出来,我发现衣兜里鼓鼓的,掏出来一看,是不知什么时候塞进去的五六包卫生纸 ”这些关键句子就可概括出主要事件,评价时可根据文中 “我决定和表哥谈一谈。我尽量委婉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你这样做对单位和个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这样下去对自己是很不利的 ”
10、的予以评价。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为个性化理解型题目。作为小说考查结尾的作用,就要考虑到它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对情节结构所起的作用,对深化主题所起的作用。评价时要抓住 “眼泪却止不住流下来 ”来品味。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微公益 ”折射的社会管理之道 何小手 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 “微公益 ”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
11、爱心洪流。 “微公益 ”之 “微 ”,首先是指参与主体之 “微 ”和力量之 “微 ”。传统观念中,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 “达则兼济天下 ”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 “成功者 ”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 “微公益 ”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无,而不追求多少。 “微 ”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微博客。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促成了一个虚拟社会,公共话题在网民社群中快速传播,为 “微公益 ”提供了情感载体,搭建了宣传平台,成就了组织手段。 即时性也是 “微公益 ”的特点之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一种现象的舆论凝聚,尤其是当弱者命运
12、广受公众关注,都可能即时引发出公益行为。 “微公益 ”的慈 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它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 “行侠仗义 ”、 “扶贫济困 ”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微公益 ”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对比 “微公益 ”和传统的机构型公益形态,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的是草根的 “微力量 ”;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没有交集。现实中,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渠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 “微公益 ”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 ,
13、缺乏机构的规范管理,活动将难以持续。现今针对 “微公益 ”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化不足的现状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 “微公益 ”并非泾渭分明,“微公益 ”不会取代前者,只有互相补充,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微公益 ”是源自草根的星星之火,互联网则将这爱心之火引燃燎原。面对公民对慈善的热情参与,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为 “微公益 ”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 【小题 1】下列对 “微公益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是一种集公众点滴之爱汇成爱心洪流 的自下而上的新型慈善模式。 B不赞同 “达则兼济天下 ”,强调善举的有
14、无,而不追求捐款的多少。 C以互联网为情感载体和宣传平台,具有反应即时、传播快速的特点。 D倡导重在参与的理念,为公众参与慈善活动提供了方便轻松的方式。 【小题 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传统观念中的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 “成功者 ”的专利,捐资数额成为衡量境界高低的标准。 B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 “微公益 ”就会及时跟进,使之成为舆论焦点,从而改变社会弱者的命运。 C “微公益 ”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慈善的认识,也因其倡导的理念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D “微公益 ”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草根的 “微力量 ”,但这并不意味着 “微公益 ”的力量是微
15、弱的。 【小题 3】应如何改进 “微公益 ”,才能使它有更长远的发展?请简要回答。( 3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B 【小题】 应加强 “微公益 ”机构的规范管理,走专业化道路。 政府应为“微公益 ”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达 则兼济天下 ”是传统慈善观念, “微公益 ”并没有不赞同它。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微公益 ”不一定能关注所有的社会事件,不一定能使社会事件
16、成为舆论焦点,也不一定能改变弱者的命运。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倒数第 2段 “缺乏机构的规范管理,活动将难以持续 ”与最后一段 “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为 “微公益 ”建立规范机制和 游戏规则,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 ”就可筛选出主要信息。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然后再筛选、整合重要信息。表述时句子一定要规范。本题有字数限制,一定要注意不要超字。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 15分) 钱
17、塘六井记 苏 轼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 ,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 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源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 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 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
18、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 “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 而井高,水行地中 ,率常不应。 ”公曰: “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 ”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 ,完缉罅漏 ,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 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牛马,
19、给沐浴。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 岁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摘编自苏轼全集) 【注】 沮洳斥卤:低洼潮湿的盐碱地。 派别:江河的支流。 庳:低下。 :井壁。 罅漏:缝隙,漏洞。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惟 负 山凿井负:靠近 B 率 常不应率:大抵 C并河而 东 东:东面 D六井 毕 修毕 : 全部 【小题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六井修治措施的一项是( ) (3分 ) 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 于是发沟易 ,完缉罅漏 千艘更载,瞬息百斛 而列二闸于门外 比竹为五管以出之 皆以饮
20、牛马,给沐浴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文章开篇介绍钱塘城的形成和地理特征,为下文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作了必要的铺垫。 B钱塘六井的开凿始于宰相李长源,终于刺史白乐天,为百姓引来了西湖之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C陈述古到任后,组织人员对钱塘六井进行了修治,使六井在第二年的大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本文以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为主体,但不局限于 “记 ”,而借 “记 ”发“议 ”,意在 “记 ”外。 【小题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 (3分 ) 译文: ( 2)此天下之
21、通患也,岂独水哉? (3分 ) 译文: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1)太守陈述古刚到这里,询问百姓担忧的事情。(意思对、语言通顺 1 分, “始 ”、 “病 ”各 1 分)( 2)这是天下的通病,难道只是对待水这样吗?(意思对、语言通顺 1分, “患 ”、 “岂 ”各 1分) 【小题 1】 试 题分析:东:向东流。此处为名词用作动词。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考查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即看这一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否讲得通,是否合理。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22、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是开凿,而非修治; 是说修治后带来的好处。做文言文中信息筛选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浏览六个小选项,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直接排除。最后看四个大的选择项, 利用排除法,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开凿终于刺史白乐天 ”有误,白乐天做的是修浚工作,而非开凿工作。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
23、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 “始 ”解释为 刚刚, “病 ”为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担忧;第二句时注意 “患 ”为动词用作名词,解释为病, “岂 ”解释为难道。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
24、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 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钱塘江的潮水离开钱塘向东冲向西陵,潮水从远处涌来。它使低洼潮湿的盐碱地,变成了种植桑麻的地方,时间长了又发展成为人口聚居的城镇,今天州县的平坦陆地,都是钱塘
25、江的故地。这里的水质又苦又恶臭,只有靠山 凿井,才能得到甘甜的泉水,可是泉水供给的范围又不够广。唐朝的宰相李长源开始开凿六井,引西湖的水来供给百姓饮用。后来刺史白乐天治理西湖疏浚六井,并且在西湖边上刻碑题字,直到如今人们还依靠这几眼井水生活。当初李长源开凿六井,其中最大的在清湖,叫做相国井,相国井的西边是西井,西井的偏西而向北的叫做金牛池,又向北而偏西靠近钱塘城的分别是方井和白龟池,又向北而偏东到钱塘县治南面的叫做小方井。不过,金牛池废弃已经很久了。嘉 年间,太守沈文通又在六井的南面,越过河流往东,到美俗坊的地方开凿了南井。水流出了涌金门,汇入湖中 向北流去,上有三道水闸,水流注入石砌的水沟,
26、穿城向东流去,南井、相国井、方井都从这里流出。至于西井,则是相国井的支流。而白龟池、小方井,都建造了暗沟从湖底流过,不用水闸。这就是六井的大致情况。 熙宁五年秋天,太守陈述古刚到这里,询问百姓担忧的事情。百姓都说: “六井不修治好,老百姓就没有水喝了。南井沟渠低下而井高,水在地底下流淌,大抵通常供应不过来。 ”陈公说: “咳,说得太过了,有我在这儿,能让百姓没有水喝吗! ”于是命令和尚仲文、子圭办理此事。于是打开沟渠更换井壁,修补好了一些漏洞,这样一来,相国井的水滔滔而来,沟里的水都溢了出来,向南注入漕河,上千的船只轮流来取水,瞬息之间就可以灌满百斛。还疏浚涌金池,将它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让洗
27、衣浴马这样的事不在上池发生。并且在上池的门外设置两道闸门,其中一道闸门 连接上池并将河水引入,另一道设在石围栏里,并列摆放五根竹管作为水管来引出池水,池水汇入河中向东流去,经过三桥然后流入石沟,进而注入南井。 第二年春天,六井全部修治好,正好赶上干旱之年,从江淮到浙右的各地水井都干涸了,老百姓到了用瓦罐装水奉如美酒相互赠送的地步。而钱塘的百姓肩上扛的,舟船载的,南自龙山,北到长河盐官海边,都有丰足的水供牛马饮用,供人们洗澡。 我认为水是人们急需的,干旱以致井水干涸,并非年年会发生的。因为与水有关的隐患不常有,而忽视了水是人们的急需之物,这是天下的通病,难道只是对待水这样吗? 阅 读下面的论语、
28、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 八佾) 孟子曰: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 离娄上) 【小题 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 “自暴者 ”和 “自弃者 ”的行为表现。( 2分) 【小题 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 “仁 ”的各自看法。( 4 分) 答案:【小题 1】自暴者:诋毁礼义 。自弃者: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 【小题 2】示例:孔子认为仁是根本,离开了仁这个根
29、本,就无法很好地实施礼和乐,礼和乐的意义也会丧失。孟子认为仁是人最安适的住所,是人的归依,人要拥有仁,否则是可悲的。 【小题 1】 试题分析:抓住段中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与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就可概括出 “自暴者 ”和 “自弃者 ”的行为表现。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评价孔子的观点要揣摩文中的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这两个反问句,评价孟子的观点要 揣摩文中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这句话的内涵。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0、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小题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3分) 【小题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3分) 答案:【小题 1】 “夜 如何 ”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 ”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依旧 ”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小题 2】 借景抒情;对比。蕴含哲理:( 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
31、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小题 1】 试题分析: 解答时抓住能表明层次变化的关键词语 “ 夜如何 ”“孤篷看 ”“依旧 ” 现再结合诗句内容展开分析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 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蕴含在诗中的人生哲理时,要抓住 “青山绿树多 ”这一积极向上的诗句来思索。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杯具
32、”,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 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 ( 1)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 “杯具 ”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 “校园红娘 ”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 2009年 11月 13日) ( 2)医学免疫博士 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南方都市报 2009年 12月 1日 ) “杯具 ”是 “悲剧 ”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但自 2009年 10月以来, “杯具 ”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 请你从积极的角度对 “杯具 ”一词的使用进行评述。( 6分) 答案
33、: “杯具 ”采用了谐音修辞,有特殊的修辞效果 它亦庄亦谐,一般戏谑的味道比较强, “悲剧 ”所包含的那份沉重和低落在谐音词 “杯具 ”中得到强有力的消解。 “杯具 ”反映的是一种自嘲而积极的双面人生态度。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排遣提供了极好的渠道。(自嘲或积极答出一点即可) 它在表达“悲剧 ”词义的同时更具娱乐和乐观精神,成为表达自我、张扬个性的语言手段。(答出一点得 1分,两点得 3分) 试题分析:评价时首先要注意要求中的 “积极 ”,然后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展开评价,形式方面可优先考虑修辞方法,从这一角度可想到谐音,内容 方面可想到自嘲、娱乐等词。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
34、、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欣赏右边这幅漫画,请为其题诗或配文。 要求: 符合画面情景; 表达鲜明生动; 字数不超过 40字( 4分) 答: 答案:示例一:鱼儿扑扑跳,猫儿哈哈笑。 水快没有了,看你哪里跑? 莫把假当真,请君仔细瞧! 示例二:虽说这鱼儿不在水中,那猫儿也算是饱了眼福,正所谓望梅止渴, “画鱼 ”充饥。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题诗或配文,因此解答时要先观察画面内容,再根据内容表达,同时注意要求中 “符合画面情景,表达鲜明生动 ”,同时注意不要超过字数限制。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著导读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
35、是 ( )( 5分) A当琴听到二表哥觉民说 “外专 ”暑假要招收女生,十分高兴;但一想到进人男学堂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来。见此,觉民和觉慧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励她。(家) B老葛朗台死后,孤单一人的欧也妮变得富有了,但财富并 不能安慰她,她需要的是温暖和爱情。七年中,她一直盼望着查理归来,把他留给她的首饰盒当作随身的宝物。可是,他去后连个音讯也没有。(欧也妮 葛朗台) C端阳节后,杜竹斋来到吴公馆提醒吴荪甫说,和赵伯韬斗很危险。吴荪甫发现杜竹斋的不满,想用策略激发杜竹斋的雄心,但是杜竹斋无论如何也不肯冒险。此时,吴荪甫产生不祥的预感。(子夜) D加西莫多得知爱斯梅拉达爱弗比斯,主
36、动请求帮爱斯梅拉达找弗比斯。加西莫多找到弗比斯,求他去见爱斯梅拉达。弗比斯虽然很想见爱斯梅拉达,可是实在脱不开身,加西莫多只得无功而返。 (巴黎圣母院) E宝玉挨打后,宝钗也天天去探望宝玉,并劝宝玉读书上进。宝玉一听就生气,说: “好好一个 净洁白女子,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蠹鬼之流。 ”宝钗听了,自觉没趣,只好离开。(红楼梦) 答案: C D 试题分析: C、 “吴荪甫产生不祥的预感 ”错误,吴荪甫仍然踌躇满志,他还告诉杜竹斋一个好消息 朱吟秋已经要把把丝厂盘给自己。 D、 “弗比斯虽然很想见爱斯梅拉达 ”有误,弗比斯根本就不想见爱斯梅拉达。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
37、,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 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简答题。 (任选一题 )(5分 )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许攸出,仰天叹曰: “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 ”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 “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绝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 ”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 许攸背弃袁绍的原因有哪些?他投奔曹操后献上什么计策? 吴老太
38、爷死时,吴孙甫面临怎样的处境?后来为了更好地解决资金问题,他做出怎样的决定 ,结果如何 答案: 许攸背弃袁绍的原因有:许攸建议袁绍袭击许昌,未被采纳( 1分);审配向袁绍告发他滥受民间财物,并且让子侄辈向百姓多征税,中饱私囊,他为这事遭受袁绍斥责。( 2分)他投奔曹操后献上袭击袁绍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 2分)(大意对即可) 四乡农民不稳,双桥镇镇上兵力单薄,危在旦夕,吴孙甫乡下的资产即将不保,丝厂工人关车怠工,有罢工迹象;他和杜竹斋等人合伙办起了 “益 中信托公司 ”,做起了 “空头 ”公债;在交易过程中,赵伯韬设下陷阱,杜竹斋倒戈,致使吴孙甫彻底破产。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
39、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表述时注意理清内在的逻辑性。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逮奉圣朝, 。(陈情表) ( 2)乍暖还寒时候, 。(声声慢) ( 3)小学而大遗, 。(韩愈师说) ( 4) ,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 ( 5) ,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 6)香远益清, 。(爱莲说) 答案:( 1)沐浴清化 ( 2)最难将息 ( 3)吾未见其明也 (
40、4)久在樊笼里 ( 5)仰观宇宙之大 ( 6)亭亭净植 试题分析:第 1 句要注意 “清 ”字的准确记忆;第 2 句注意 “息 ”的字的准确记忆;第 3句注意不要漏掉虚词 “也 ”;第 4句注意 “樊 ”的字形;第 6句注意 “植 ”字的字形。 “名篇 ”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 目, “名句 ”,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
41、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周国平说: “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 ” 请以 “满与空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答案:参考例文 : 满与空 林 语堂曾经很动情地说: “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 ”我想,这句话真是将满与空的真谛诠释到极致。 爷爷很爱笑,很大声地笑。爽朗的笑声直通人的心尖,仿佛可以扫去所有的阴霾。每当这时,阳光就爱在爷爷布满沟壑的额头上安营扎寨,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其实,爷爷是个历经苦难的人,春秋鼎盛的爷爷便遭受了丧妻遗子、背井离乡的痛苦。于是,几乎中国的每一片
42、土地上都留下了他的汗水。他用沉默书写了那个时代的苦。 可生活虽压弯了爷爷的脊梁但却未压弯爷爷对生活的热情。 爷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唯一的喜好是煮茶。每当夏日的午后, 推开院门,便可见爷爷坐于树荫下煮茶。一盏炉子,一柄扇子,而爷爷的表情是近乎沉迷的专注。于蒸腾的水汽中,爷爷总给人一种异样的温情。 小时候按捺不住性子,陪爷爷煮茶,不一会儿便被树上的知了、水里的青蛙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亦不喜欢茶的苦涩,仿佛可以 从你的舌尖曼延到心坎里,久久不能退去。 而如今,长大了,每当心烦气躁之时。总要来爷爷这坐一会儿,看爷爷煮茶,听爷爷唠叨些有的没的。再品上一杯香气四溢的龙井,会觉得此生何极。 我曾看着爷爷
43、未曾翻新的布衣纳闷过。我亦知道,在许多人看来爷爷的生活是空的。似乎除了一杯茶、一柄 扇就再无其他。空空的,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舒适安逸的物质生活;甚至,没有朋友间的高谈阔论,酒酣之乐。 可是,你见过爷爷的笑便会明白:爷爷的生活是满的。虽足不出户,虽历经磨难,但爷爷心中满满的阳光,满满的幸福,从来没有停息过。 爷爷的一竿云淡,一竿风清将生活诠释得无比精准。到这时,你或许才方能明白爷爷空背后的满。才会明白,那些只能看得见利益,只道前途的人,日子虽忙碌但却是空的。因为他们的心是空的。我无法指摘他们的选择,但却对爷爷的生活羡慕不已。 夕阳漫过窗棂,照在爷爷饱经沧桑的脸上。满满的 ,全是幸福。 “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 ”就是满。 试题分析: “满与空 ”这个题目属于关系型作文题,同时它还是一个哲理性的话题。 “满与空 ”可以是物理属性上的两种状态,如客人到家,给对方斟酒须要 “满杯 ”;逛商场看到心仪的商品,但摸摸口袋却囊中羞涩,空空如也。也可以是人心灵深处的两种状况。结合提示语我们至少可以这样理解: “满 ”可以指物质欲望太甚、日程安排太满等等, “空 ”可以指心中没有真善美的滋养,生命很空洞、苦涩,过分追逐外界而忘记自我的存在,完全投入到物欲谋求中,忘记心中忽视对道德律的敬畏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