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第六次质检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侍婢进汤,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乃作哽噎之声曰: “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二子不肖,望君教之。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 ”言讫,倒在床上,声嘶气喘。 魏主临终托孤,命司马懿辅佐幼主曹芳。谁知司马懿此时却已病入膏肓,奉曹芳之命前来探望的李胜,见到司马懿行将就木、命在旦夕的病态后如实向曹芳禀告,曹芳只好作罢,另作商议。(三国演义) B他迟疑了一会儿,忽然现出决断的样子说: “我有办法,我要太太照我的话做,我会告诉她说我要接你做三少奶 ” (家) 觉慧因参
2、加学生运动而被禁闭在家,在花园散心时,无意中遇到前来替太太折梅花的鸣凤。为鸣凤折完梅花后,觉慧表露了自己的心迹 C爱斯梅拉达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发现弗比斯并没有死。她呼喊弗比斯,可弗比斯不理她,而跟未婚妻躲进门里并把门关上。(巴黎圣母院) D老葛朗台去世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她一次性支付了克罗旭整年的薪金,并在拿侬结婚时,包办了拿侬全套的嫁妆。(欧也妮 葛朗台) E涅赫柳多夫上诉以后,首席枢密官反对撤销原判,另一位枢密官也因个人好恶主张驳回上诉,马斯洛娃最终流放西伯利亚。(复活)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项有两处错,一是司马懿的病态是他和儿子导演的一出好戏装出来的;二是李胜是曹爽派去打探
3、虚实的心腹。 D项是支付拿侬的工资。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 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乐坛 “神曲 ”频出,是创新还是雷人? 上官云 日前,一首名为狐狸叫的歌曲进入中国网友的视线,并迅速受到热捧。在这首歌曲的配套 MV中,歌手用无厘头的唱腔演绎了狐狸叫声的多种版本。此前,如忐忑、江南 Style也因其强烈的节奏感纷纷走红,并被网友统一称为 “神曲 ”
4、。这些歌曲在走红的同时引发不少争议,科幻作家郑重就曾表示,这样的歌毫无生命力可言。人们纷纷质疑, “神曲 ”到底是音乐形式的创新还是雷人? “神曲 ”的风行,大致以歌曲忐忑的出现为标志。 2010 年 ,龚琳娜的忐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曲忐忑并无歌词,全部为 “啊啊啊啊哦,啊啊啊啊哦额 ” 的演唱方式,节奏变化多端,并配以歌手夸张的面部表情,从而被网络赋予娱乐色彩,广大网友称之为 “神曲 ”。 在忐忑风靡乐坛之后,又出现了更多的 “神曲 ”。 2012年夏天,一首江南Style以极强的节奏感配合 “骑马舞 ”,让来自韩国的 “鸟叔 ”声名远扬。 而在 2013年即将结束时,据广州日报报道,在
5、YouTube上,一曲狐狸叫只用了 30天的时间就突破了 1亿点击量,打破鸟叔江南 Style 52天的纪录。在狐狸 叫的 MV中,一群舞者演绎狐狸叫声的多种版本,多为不断重复的拟声词汇,如 “铃 -叮 -叮 -叮 -叮格铃格叮 ”、 “哇 -啪 -啪 -啪 -啪 -啪 -泡 ”等。 就在不久前,龚琳娜又推出串烧戏曲名段的升级版忐忑,这首歌曲似乎很快得到认可,央视导演宋延在提到这首歌时表示, “龚琳娜的艺术造诣非一日之功,她游刃有余地驾驭各路戏种唱腔精髓,她亦将 身眼手法步 戏曲功底表现得淋漓尽致。 ” 盘点诸多 “神曲 ”,它们似乎并没有统一风格,走红原因也各不相同。据长沙晚报报道,知名音乐
6、制作人吴娈将 “神曲 ”分为三类。一种是忐忑、狐狸叫, 有创意,是很好的艺术品;第二种类似于最炫民族风,本身契合人民的客观需求;第三种像伤不起,涉及了时事热点,但不那么深入。在吴娈看来,某些已经被定位为 “俗 ”的神曲其实也有着独到之处, “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成功的神曲都是值得尊重的,这是一种智慧,这是民意的体现。改变艺术走向的审美,从来都诞生于江湖,而不是庙堂。 ” 其实,神曲的走红,关键或许并不在于音乐本身。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江南 style走红是因为骑马舞,没有 MV就可能不会被注意;忐忑里龚琳娜那些夸张的面部表情,也是引起观众注意的 “点 ”。 据北京晨报报道,陶 丛谔傅缴袂
7、 痹 担骸白髌返暮没挡皇侨【鲇诘慊髀屎桶竦 谟谟忻挥腥靡衾直涞酶 茫 碧 慈衔 芄淮蚨 说模 蘼凼裁蠢嘈投际呛玫囊衾帧! br虽然火爆程度非寻常歌曲可比,但 “神曲 ”却并不因为传唱度高而成为一种高雅的歌曲,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神曲是 “山寨机 ”的标配,代表着 “雷人 ”与 “庸俗 ”。 科幻作家郑重在谈及当下风行的 “神曲 ”时曾说,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表明,社会上许多道德失范行为都与不良文化的诱导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些所谓的 “欢乐 ”文艺作品,亵渎艺术、消解崇高、泯灭人类尊严。这股低俗浊流,虽然不是文化发展的主流,却破坏了国家的文化
8、形象。 郑重表示,像江南 Style、狐狸叫这样的歌,没有生命力可言。真正能让人记住的,是打动人类心灵的歌声,是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 有专家称, “神曲 ”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也使得身处共同文化背景和历经共同社会事件的人们产生心理感受共鸣,这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是民族共同心理的反映,因为好的歌曲会和人的深切的生命体验和生命关怀形成共鸣。至于 “神曲 ”是否具有音乐价值与审美意义,则有待时间验证。 (选自中国新闻网 2013年 11月 7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 2010年,龚琳娜的忐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首歌曲的出现大致标志着 “神曲
9、”开始风行。 B 2013年即将结束时,狐狸叫打破了江南 Style 1亿点击量的时间记录,鸟叔时代宣告结束。 C央视导演宋延认为,龚琳娜掌握了全部戏种唱腔精髓,其 “身眼手法步 ”戏曲功底十分深厚。 D最炫民族风的流行在于它契合人民的客观需求,即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人人渴望实现中国梦。 【小题 2】关于 “神曲 ”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 “神曲 ”中多会都包含着无厘头的演绎,这是它们迅速受到热捧的一个重要原因。 B变化多端的节奏、夸张的表情、重复的拟声词汇都是 “神曲 ”引起观众注意的“点 ”。 C盘点诸多 “神曲 ”,它们没有统一风格,走红原因也各不相同,所
10、以 “神曲 ”无标准。 D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神曲代表着 “雷人 ”与 “庸俗 ”,它们虽然流行但与高雅无缘。 【小题 3】对于 “神曲 ”,文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请作概括总结。(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C 【小题】 否定。认为神曲毫无生命力可言。神曲的走红,关键或许并不在于音乐本身,而在于它们引起观众注意的 “点 ”。虽然传唱度高但不会成为高雅的歌曲,神曲代表着 “雷人 ”与 “庸俗 ”。 肯定。神曲也有独到之处,成功的神曲都是值得尊重的,这是一种智慧,这是民意的体现。它可以改变艺术审美的走向。神曲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也使得身处共同文化背景和历经共同社会事件的人们产生心
11、理感受共鸣,这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是民族共同心理的反映。 【小题 1】 试题分析: B “鸟叔时代宣告结束 ”,无中生有。 C “掌握了全部戏种唱腔精髓 ”,范围扩大 。是掌握了 “串烧 ”中所含戏曲种类的 “唱腔精髓 ”,而非所有剧种。D最炫民族风与中国梦无关。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因果关系不成立。另外, “它们没有统一风格 ”漏掉了 “似乎 ”改变了文意。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
12、分析:根据倒数第三段中 “事实表明,社会上许多道德失范行为都与不良文化的诱导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些所谓 的 “欢乐 ”文艺作品,亵渎艺术、消解崇高、泯灭人类尊严。这股低俗浊流,虽然不是文化发展的主流,却破坏了国家的文化形象 ”与倒数第 4段中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神曲是 山寨机 的标配,代表着 雷人 与 庸俗 ”可知对 “神曲 ”所持的观点是否定的;根据最后一段中 “有专家称, 神曲 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也使得身处共同文化背景和历经共同社会事件的人们产生心理感受共鸣,这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是民族共同心理的反映,因为好的歌曲会和人的深切的生命体验和生命关怀形成共鸣 ”与前面段落中的表述,
13、可知对神曲持认同观点。解答此类题时要 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然后再筛选、整合重要信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5分) 叶廷芳:解脱原罪 徐虹 叶廷芳的故事讲到这里已千钧一发 1942年夏的一个黄昏,浙西衢县下叶村的居民全跑进山里去了。 1942年夏的一个黄昏,浙西衢县下叶村的居民全跑进山里去了。日军从金华、龙游一带杀过来,顷刻间远处近处全是皮靴和马蹄的声响,还有古怪蛮暴的鸟语。叶廷芳全家躲进简陋的小楼二层,将梯子抽了去。院门被粗暴地打开。他们觉得上牙嗒嗒嗒嗒撞击着下牙,呼吸 急促得像哮喘病人,整个楼板都随着他们的颤抖而颤
14、抖起来。那时候他刚满 6岁,之后的任何一次恐惧也没有超过那一次的剧烈程度。偏偏这个时候,母亲怀抱里的三岁的弟弟又因为口鼻处被捂得太紧而踢打哭闹起来! 楼下的鸡鸭飞跳扑腾几下已被拔毛下锅,猪也大吼一声气息断绝,七八个手上沾了血的日本兵紧急烧火做饭居然没时间杀人然后零乱地整队离开。楼上的他们却因为长时间姿势停留在某一个造型上已如雕塑般僵硬 69 年后的今天,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我国卡夫卡研究权威的叶廷芳都无法形容当时经历了一场怎样的噩梦。 “战争就这样刻进 我的骨头,我在惊惧中开始早熟。 ” 战争的阴霾尚未退去,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恶意的玩笑: 1945年夏,他在一次玩耍中跌伤左臂,却
15、偏偏被一个庸医误治而断失,还溃烂了九个月之久。或许治疗不幸的良药是更大的不幸。在 20世纪 40年代的中国农村,家族生计比一个失去左臂的孩子的内心感受更为重要。 “我父亲常常瞪大眼睛暴怒起来,骂道:当初你为什么不干脆死掉 !”他在家里被彻底孤立。正如卡夫卡曾经说的, “在自己的家里我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 ”。他从此背负起一生的 “原罪 ”。 这是不是他与卡夫卡之间心息相通的隐秘通道呢 叶廷芳在他所撰 述的卡夫卡:现代文学之父、现代艺术的探险者、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等著作中这样分析:卡夫卡一生都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他父亲对周围的人包括子女动辄破口大骂,常威胁 “我要把你撕碎 !”他喜欢讥讽, “做
16、这事对你要求太高了吧 ”还常用最后通牒的语气发布命令 这些都使卡夫卡厌恶、害怕、不安 他把父亲看作一个暴君。他在致父亲的信中写道, “你坐在靠背椅上统治着世界。只有你的意见是正确的,其他人的意见都是发疯的、不正常的 ” 在叶看来,从卡夫卡的书信、日记和小说中都可以看出,他这个人自尊又自卑。重要的是,他 时常追究自卑感的起因,把问题的根子归结到父亲那儿去 “ 这种负面情绪流露在他对自己作品的认知中。他认为他写的东西,既不是这个,又不是那个,不伦不类,没有价值,甚至晚年动了毁稿之念。尽管世人都说他是天才。 ” 但是至少,自卑比嫉妒或者邪恶要好。如果说,前者提供了由于不断怀疑与否定而丢失自我、超越自
17、我的两个方向的可能性,后者却并不着力于提升自我,而是带着暴虐和邪念,吞并与侵犯自身之外的他者,它的实质是智力的懒惰、德性的放任。就此而言,上帝给了叶廷芳一次肢体残缺却灵魂完善的机会。 他的自信始于一次反叛。 1950年, 他父亲强调缺钱不准他上学。 “我从来没有向父亲提任何要求的胆量,只得一次次躲到暗处去哭泣。学校已经开课两个星期了,我还照料着两头水牛 ” 但是那一次,他断然在一个雪天穿上蓑衣、草鞋,挑着铺盖,跋涉 45里进了城,从堂兄那里借了 45斤大米,交了学费 在中学期间,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他学着用一只手把蛇皮做成胡琴。他编鱼篓打鱼,用尺画线制图,用刻刀 “剪窗花 ”。他一边否定一边肯定
18、,一边犹疑一边进益。他晨跑、冷水洗浴、骑车、游泳、歌咏,做正常人所能做的一切。在1956年考取北大西语系德语专业之前,他感觉自己已经置之死地 而后生。 多年以后的 1972年,叶廷芳在中国书店淘旧书时发现了德文版卡夫卡选集,从而开始了对这位西方现代文学之父的研究,此后一以贯之 30多年。 20 08年他获得欧洲名校苏黎世大学授予的 “荣誉博士 ”学衔,这是德语国家最高的学术荣誉。最近他获得国际歌德学会授予的 “荣誉会员 ”殊荣。可以说,在中国,他引领着卡夫卡研究走向显学。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 A作者通过叙述和描
19、写,形象地再现了日军的侵掠给叶廷芳造成的心理创伤。战争给他带来的 恐惧刻骨铭心,也使他很快成熟起来。 B战争的磨难和断臂的不幸,是叶廷芳的两段重要人生经历。作者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叶廷芳的心路历程及其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C文章对叶廷芳求学过程和学术成就的记叙,表现了他的心智聪慧、心理健康、意志顽强和他所达到的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高度。 D卡夫卡父亲的粗暴、专制,造成了卡夫卡心理和性格的扭曲。他曾在给父亲的信件和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对父亲的不满情绪。 E本文叙议结合,在叙述传主人生经历的同时,结合传主的学术研究,分析他是如何背负和解脱原罪的,展现了他的精神世界。 【小题 2】本文讲的是叶廷芳的故事,却
20、有相当的篇幅叙及卡夫卡。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4分 ) 答: 【小题 3】 “原罪 ”一词原指人类生而俱来的罪过 ,是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根源。叶廷芳背负的 “原罪 ”是什么?他为什么能解脱 “原罪 ”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A、 D 【小题 2】意在告诉读者:叶廷芳与卡夫卡经历类似 (1分 ),心息相通 (1分 ),但叶廷芳能摆脱心理缺陷,获得灵魂完善 (1分 );这些对他后来的卡夫卡研究有帮助。 (1分 ) 【小题 3】 因肢体残疾而成无用之人,是家族的累赘。( 2分) 他能解脱“原罪 ”,是因为:他自卑,但没有因此丢失自我,反而
21、努力超越自我;( 2分)他从反叛中获得自信,并不断努力取得了超越常人的成就。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使他很快成熟起来 ”有误,原文是 “我在惊惧中开始早熟 ”。D卡夫卡曾在 “作品中表达了对父亲的不满情绪 ”,因文中没有提及而缺乏判断依据。文本中的 “这种负面情绪流露在他对自己作品的认知中 ”, “这种负面情绪 ”指的是自卑感。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再细细比较,发现错误点。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解答类似题目首先应考虑所写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相似点或不同点
22、,就术语而言应想到类比、对比、衬托等,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抓住第三季度段中 “如果说,前者提供了由于不断怀疑与否定而丢失自我、超越自我的两个方向的可能性,后者却并不着力于提升自我 ”“就此而言,上帝给了叶廷芳一次肢体残缺却灵魂完善的机会 ”,第 9段中 “他的自信始于一次反叛 ”,第 10段中 “在中学期间,他的成绩名列前茅 ”“他晨跑、冷水洗浴、骑车、游泳、歌咏,做正常人所能做的一切 ”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3、 爱先生的小辫 (德)乔希姆 弗里德里希 爱先生长了一张很普通的脸,留了个很一般的发型,就连他穿的西服几乎在任何一家商店都能买到。这样的人常常被其他人所忽视,爱先生也不例外。爱先生早上去上班,有时碰到他的邻居,他总是友好地问候邻居,但是邻居却不理会。在办公室的时候几乎没人给他打 电话,即使有电话大多数也是打错了的。 有一天,爱先生送给他的小女儿安娜一件礼物 一套原装美发用具,里面有梳子、刷子、镜子和两个特别漂亮的红蝴蝶结。这件礼物他是在玩具店里买的。唉!在那里又是等到其他顾客买完后才轮到他。 “人们总是忽视我, ”他对妻子说。 “或许你应该穿得更时髦一些,明天我们去服装精品店看看。 ”妻子提议
24、道。 第二天,爱先生和他的妻子就去了市内卖最贵、最时髦的服饰的服装店。 “这是最新款式,只剩下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售货员拿了一条鲜艳的带点的彩色领带推荐道。 “太棒了! ”爱先生毫不 犹豫地买了这条领带。 第二天早上,爱先生系上新买的领带,照了照镜子,觉得格外漂亮。早餐后,爱先生和从前一样同安娜玩了一刻钟。 “爸爸,我可以用新梳子给你梳头吗? ”安娜问。爱先生没有反对。 于是,安娜不仅给爸爸梳头,而且还给他扎了两个小辫子,并在辫子上系了两个漂亮的红蝴蝶结。爱先生入迷地欣赏着他的新领带,根本没意识到女儿所做的一切。当安娜回房间拿她的镜子时,爱先生看了一下表,哎呀,他必须马上走,否
25、则就会错过那班地铁。他向安娜和他的妻子喊了声 “再见 ”,就跑出了家门。当安娜从她房间出来时,大吃一惊,爸爸已经走了。 天哪!爸爸头上还扎着两个带红蝴蝶结的小辫子呢!她希望爸爸不要生她的气。 在楼下,爱先生碰到他的邻居并友善地打招呼。邻居瞪大眼睛看着他,竟也跟他打了招呼。 “你系的是啥东西? ”邻居问。 “这是最新款式, ”爱先生回答说: “就剩下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 爱先生坐在办公室,他的老板从他的办公桌经过时停了下来。老板几乎每天都经过这里,以前他可从来没有停下过。 “你系的是啥东西? ”老板问。 “这是最新款式, ”爱先生回答说, “就剩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26、” “我很满意! ”老板喊道, “我们办公室需要时髦 人物!你是新来的吗? ” “不,我在这儿工作二十五年了。 ”爱先生回答说。 “活见鬼! ”老板喊道, “马上给你涨工资,让你的同事们瞧瞧,我是多么喜欢时髦人物! ” 同事们对此感到吃惊,而爱先生却很高兴。 下班后,爱先生想给他的妻子和女儿买一些好吃的,晚上和她们一起好好儿庆祝一下。商店里挤满了人。那里正在举办一个时装发布会,年轻貌美的女模特在展示着新款的漂亮衣服。当爱先生挤进去后,所有的人都不再看年轻貌美的女模特和漂亮的衣服,而是把目光都转向爱先生。 突然,有一个男人手持麦克风来到他面前说: “您系的是什么? ” “这是 最新款式, ”爱先
27、生回答说, “就剩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 “活见鬼! ”手持麦克风的男人喊道, “我们的观众对此肯定感兴趣!我们可以约请您做一次电视采访吗? ”爱先生高兴极了,满口答应了下来。 当爱先生回到家,他的妻子已经在等他了。她想告诉爱先生,女儿因为小辫子的事感到难过,她希望爱先生不要生气。 可爱先生根本没让他妻子开口说话,就迫不及待地给她讲起今天的美好经历。看来爱先生并不知道辫子的事。这时,安娜悄悄地把爸爸的辫子解开,取下红蝴蝶结。爱先生只顾着激动地讲,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妻子看他这么高兴,也就 不再提小辫子的事了。 第二天早上,爱先生当然又系上了他那条新领带。 “天晓得我今天还会经历些
28、什么事, ”他出门的时候边走边想, “或许其他人也都会系这种领带。 ” 但是,他没看到有人系同样的领带,而是看到街头所有人的头上都扎了两个小辫子,上面还系着漂亮的红蝴蝶结。 【小题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爱先生送给他的小女儿安娜一套原装美发用具这一情节,既能塑造爱先生的人物形象,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系着红蝴蝶结的小辫子是这篇小说的线索,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它来展开的,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突显了小说的主题 C爱先生的老板和手持麦克风的男人在看到爱先生的 “时髦 ”打扮后都说了一句“活见鬼 ”,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基本一致的。
29、 D小说情节设置得非常巧妙:出门前,爱先生只顾欣赏他的新领带,没有注意到安娜做的事;回家后,爱先生只顾高兴,安娜为他解开辫子并取下蝴蝶结他也不知道。 E虽然邻居、老板和记者在小说中都是次要人物,但作者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刻画,他们的出场为主要人物的活动创设了典型的社会环 境。 【小题 2】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结尾 “街头所有人的头上都扎了两个小辫子,上面还系着漂亮的红蝴蝶结 ”这一情节的作用。( 4分) 【小题 3】这篇小说有哪些讽刺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案: 【小题 1】 A D 【小题 2】 刻画了盲目追求时髦的群体形象。 顺应了情节发展,是前文情节的合理承接(照应上文
30、情节)。 深化了小说主题,增强了讽刺意味。 【小题 3】 讽刺了盲目跟风的社会风气。小说中的人们将奇特、怪异甚至滑稽可笑当做了时髦,都学爱先生扎了小辫子,这是一种盲目跟风的表现。 讽刺了人们的爱慕虚荣。人们都刻意追求时髦,渴望被关注,这是一种爱慕虚荣的表现。 讽刺了人与人相处时过于关注别人的外表。爱先生被女儿扎了小辫子后,才得到邻居的关注,才被老板认识,这说明他们过于关注爱先生的外表。 【小题 1】 试题分析: B “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它来展开的 ”表述有误。 C爱先生老板说 “活见鬼 ”是责备自己 25年竟没发现身边有 “时髦 ”员工,手持麦克风的男人说 “活见鬼 ”是觉得自己采访的
31、时装发布会与爱先生的 “时髦 ”比差得太远。 E “但作者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刻画 ”有误。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因为考查的是结尾处情节的作用,所以回答时首先应想到与前面情节的承接照应作用,同时想到对主题的深化作用,另外还要考虑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本题实质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概括。解答此题要考虑到主题与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的关系。
32、分析时要扣住文本的主要内容,特别要抓住小说人物来回答。答题时要规范,要分条作答,而且要尽量多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答秦太虚书 苏 轼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见 喻 ,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
33、非废放,安得就此? 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 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 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 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 度 囊中尚可支
34、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太虚视此数 事,吾事岂不既 济 矣乎!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岁晚苦寒, 惟 万万自重。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承见 喻 ,中间得疾不轻喻:开导 B 度 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度:估量 C吾事岂不既 济 矣乎济:成功
35、D岁晚苦寒, 惟 万万自重惟:希望 【小题 2】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苏轼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的一项是( 3分)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 自非废放,安得就此 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至时别作经画 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 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苏轼谪居黄州后写给秦太虚的一封回信,信中真切记述了自己这段时期内的生活情形与精神状态,给人以亲切之感。 B苏轼向道观借了三间房,准备到那里闭门静修四十九天,用道书方士所说的方法静心养生,并让秦太虚也注意修炼身性,关心备至。 C苏轼十分赏识秦太虚的才华,劝导
36、他努力去写见识高超、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感情极深厚。 D在黄州时,苏轼虽然经济拮据,生活俭朴,但他并不显得消沉,而是随遇而安,他时常寄情山水,交友游乐,充满生活情趣。 【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 3分) ( 2)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1)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 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再次得到呢?( “一 ”“为 所 ”、句意通顺 1分。)( 2(我)刚到黄
37、州,薪俸已经断绝,(家中)人口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 “廪入 ”、 “少 ”、语意各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喻:告诉。理解 “喻 ”的意思关键是对前面 “见 ”的用法,句中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写苏轼的身体状况 设想太虚修炼后的情景 写的是胡定之,与苏轼无关。解答类似题目在善于运用排除 法,根据 可排除掉 AC,再揣摩 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不心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
38、 ”与原文 “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 ”文意不符。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 “一 ”解释为一旦, “为 所 ”表被动,要体现被动意;第二句时注意 “廪入 ”为名词用作动词,根据语境解释为薪俸, “少 ”为形容词用作动词,解释为减少。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9、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苏轼启:五月末,我弟弟来到这里,(从他手中)得到你写给我的信,(你)慰问的情谊十分深厚。每天想回信表示感谢,一直拖到今天。近来天气进入初寒季节,你生活得怎么样?我们这些人渐渐衰老了,不能够再像年轻时那样对待自己的身子,应当赶快采用道书上方士说的办法,加强养身方面的修炼。我被贬住在这里没有事做,对道书上讲的方法也略微知道了一些。现已借到本州天庆观三间房子,冬至后就住到里面去,过四十九天才会出来。假如不是被贬官、遭到放逐,我怎么能这样呢?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得到呢?应 该趁现在有空闲去做,做时,只要选择平时所谓简明扼要、
40、容易做到的方法去做就行,日夜修炼,除吃饭睡觉以外,不做别的事,只要满了这期限,养身的根基就建立了。从此以后,纵然再出来处理人间的事务,事情办完了,心情又会回到原来的闲静状态,(修炼神性的事)自然不会废止。(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十分高超,美妙到极点,娓娓说来,有一种逼人的力量。像我这样的人也用不着逼了。太虚免不了要去求官位俸禄,将要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去追求,参加科举考试不一定能实现愿望。我私下替你考虑,应该多写书,都要见识高超又有实用价值,不必涉及时事。只是 你转过来写这类文章的时候,也不能停止参加科举考试的准备工作。这些文章如果写好了,姑且再给我看看,我是会理解你的用心的,想来你明白这个意思吧
41、。初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人口却没有减少,我为这事十分发愁,只好尽量节俭,每天费用不准超过一百五十钱。每月初一就取出四千五百钱,把它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天一亮就用挂画用的叉子挑取一份,然后把叉子藏起来。未用完的钱仍然用另外的大竹筒装好贮存起来,用来招待客人。估计袋中的钱还可用一年多,到时候再另想办法了,水到渠成,不必预先考虑,因此我胸中记挂的事一件也没有。我住处的 对岸武昌,山水美妙到了极点。有位老家在蜀地的王生住在城里,我过江后常常因为风涛阻隔,不能马上回家,王生能为我杀鸡煮饭,甚至在他那里住上几天,他都不厌烦。又有一位潘生,在樊口开有酒店,可以划船直接到他店旁,虽是乡村酿的酒,自是
42、味醇汁酽。这里柑、橘、 馈 练浅啵 笥笸烦幸怀叨啵 槐仁裰械牟睢庀氐拿滓欢仿舳 铀 啡梢月虻健蛉饧鄹窈捅狈揭谎 怼 ! 辜矍 孟衲嗤烈谎 恪 凡宦奂矍 嗑坪 嫘写 型蚓硎椋 不督韪 丝础;浦莨偈鸬囊恍 僭保 壹叶蓟嶙龀缘亩 鳎 芟不毒傩醒缁幔 憧凑庑 榭觯 业纳 钅训啦皇腔构 萌穑肯牒湍闼档幕懊挥星罹。 侵揭丫 赐炅恕愦蚩 胖蕉恋秸饫铮 蚁胂蟮贸瞿阋欢 眯膑锥蓟岫抖 鹄础甑滋炱 趾 洌 阃蛲蜃约憾嗉颖亍估锞坪鹊枚嗔说悖 中吹貌幌裱 樱 灰 肿铮 灰 肿铮灰灰凰盗恕臻 侔荨 /p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 俞紫之 钓鱼船上谢三郎。双鬓已苍苍。蓑衣未必清贵,不肯换金章 。 汀
43、草畔,浦花旁。静鸣榔 。自来好个,渔父家风,一片潇湘 。 注 金章 ;此处指高官的服装。 鸣榔 :即鸣榔,犹扣舷而歌。 潇湘:清深的湘 水。 【小题 1】词中的 “谢三郎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概括。( 3分) 【小题 2】请简要分析下片开篇 “汀草畔 ,浦花旁 ”两句诗的作用。( 3分) 答案: 【小题 1】谢三郎是一个隐者形象。他白发苍苍,蓑衣垂钓;气节清高,不愿出仕;寄情潇湘碧水,自得其乐,闲适自在。 【小题 2】运用对偶(白描、互文)手法,勾画出了谢三郎垂钓处的水边花草清新可人的景象,承接上片指明了 “钓鱼船 ”的所在,不仅突出了美好宁静的氛围,也烘托了隐逸者乐在其中的形象和心境。
44、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由 “蓑衣未必清贵,不肯换金章 ”,再结合对 “金章 ”的注释,就可品味出谢三郎是一个隐者形象。然后再结合“渔父家风,一片潇湘 ”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类似题目可从结构与内容两个角度来分析,结构上可考虑承上启下,内容上考虑对塑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相传金圣叹之子自幼聪慧,擅长对 对子。一次他去参加童子试,途中采得鲜花一朵,边走边闻,
45、不知不觉到了考场。老宗师(主考官)坐在堂上,他赶紧将鲜花藏入袖中。谁知主考官早已看到,随口戏 ( xu)道: “小童子暗藏春色。 ”他一听,知道事情已无法隐瞒,于是就对道:老宗师 。 ”老宗师听了,大笑了起来。 【小题 1】根据拼音在 处写出汉字。 _ ( 1分) 【小题 2】请在 处填上一个成语 “老宗师 。 ”使之与 “小童子暗藏春色。 ”形成一个对子。( 1分) 答案: 【小题 1】谑 【小题 2】明察秋毫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书写汉字。此处 谑是开玩笑的意思。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具体语境中
46、成语的运用。根据前面 “他赶紧将鲜花藏入袖中 ”这一细节描写,再结合对联常识,不难想到 “明察秋毫 ”这一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分) 2012年 1月 11日,我国首个 ”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 ”试点考试在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和南开大学五地一校开考。据介绍,本次推出了 ”四级 ”和 ”五级 ”两个级别的测试,测试对象主要是中国人,在华的外国人也可以参加考试。但是测试内容的设计不是以外国人为主要对象。这项考试一旦形成规模,受到用人单位认可后,很可能成为一项入职参考。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会将该项考试结果作为竞聘
47、本企业岗位的条件之一。网友热议 ”中国人考汉语四、五级,这到底抽的哪根筋 ”“考个证,证明自己会说母语,你准备好了没有 ” 中国人有必要考汉语四、五级吗 针 对这个问题,你的看法怎样 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 答: 答案: 提示:中国人有必要考汉语四、五级。理由:( 1)外语、外国文化对母语冲击厉害,网络语言也冲击着汉语的规范化,国家推出汉语能力的这个考试,能够提升全体国民普遍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应对对汉语的各种冲击。( 2)汉语水平测试是一个综合语言能力的测试,和生下来就会说汉语不是一回事,它把说、写、识、认整合了起来,是一种综合性运用。( 3)中国地域广,语言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带来沟通问题。通过汉语能力测试,可以有效规范汉语言 应用,减少沟通障碍。中国人没有必要考汉语四、五级。理由:( 1)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中国人会说中国话,会写中文,就已经掌握了汉语,没有必要再考。( 2)高考和普通话测试中都考了语文,没必要再考。( 3)汉语水平是在工作中提高的,不是考试能培养的。单凭硬性的设置门槛来规范母语,无异于隔靴搔痒。重视汉语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教育导向、思维导向的问题。( 4)加重学生的负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5)美国人、英国人不考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