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陕西西工大附中高考第七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1855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陕西西工大附中高考第七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4届陕西西工大附中高考第七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4届陕西西工大附中高考第七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4届陕西西工大附中高考第七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4届陕西西工大附中高考第七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陕西西工大附中高考第七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学好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过 旷日持久 的努力才能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B年近八旬的中科院院士毛江森已回忆不起一件完整的 “家庭事件 ”,但是提起人们闻之色变的病毒却 如数家珍 ,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麻疹病毒、甲肝和乙肝病毒 这一系列 “魔鬼 ”曾使无数家庭陷入痛苦和困顿。 C展望未来,印度将不得不在美国和伊朗 一个 “不可或缺的朋友 ”、一个“难以割舍的伙伴 ”之间做出平衡。如此高难的动作,即便对于 长袖善舞 的外交高手而言,也会像走钢丝一样,稍有闪失就会面临

2、灾难。 D网络 “黑段子 ”在网民的手上、嘴里,一传十,十传百, 循环往复 ,不久就成了 “天下皆知 ”。有些人还乐此不疲,好像自己转发的黑段子越多,就越显示自己见多识广似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 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分析可知, A项,“旷 ”,荒费、耽搁, “旷日持久 ”指耗费时日,拖延得长久。怎么能说学习语言是耽误时日的事情呢? B项, “如数家珍 ”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

3、悉。含褒义,不能用于修饰各种 “病毒 ”。 C项,“长袖善舞 ”比喻有手段的人善于取巧钻营。 D项, “循环往复 ”形容事物周而复始、来回往复或似螺旋式前进的变化发展状态。与 “一传十,十传百 ”的传播方式不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 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唐代狂草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 。唐朝狂草书风的出现,其原因是多元的,随着狂草书势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断被发掘,狂草书势的内涵会更为丰富迷人。 如果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是最具抒情性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艺术样式 也是中国写意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 是世

4、界造型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张旭、怀素的狂草可说是书法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致 那么狂草就是这个核心的金字塔尖,是 “王冠上的明珠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 承接上句 “也是巅峰 ”, 具体说 “张旭、怀素的狂草 ” 承接“极致 ”, “如果 ”“那么 ”两句连接, “最具抒情性最能体现 ”,承接 “王冠上的明珠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5、。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 句是( ) A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之一的地铁从空间格局上改变了城市的内涵,以其快速、准时、舒适、时尚受到市民的关注与热捧,让市民远离迟到、堵车的烦恼。 B一部被称为穆斯林的无知的短片,虽然只有短短的 14分钟,但因为在网络上的传播而在中东地区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反美示威浪潮,相关冲突甚至导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班加西领事馆丧生。 C东盟的宗旨是以平等和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目标,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国际和地区组织进行紧密、互利的合作。 D国家开发银行原 副行长王益在因贪腐被双规之后,原计划在深圳音乐厅演

6、出的由王益本人谱写的大型古典交响乐神州颂被主办方撤换,从此成为绝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分析可知, A项,缺宾语的中心词,在 “时尚 ”后加 “的特点 ”。 C项, “宗旨是 为目标 ”,句式杂糅。去掉 “为目标 ”。 D项,结构混乱,出现 “王益 ”和“神州颂 ”两个主语,应将 “在 ”字提至句首;另外, “绝唱 ”一词用在这里不合事理。 “绝唱 ”或指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或指生前最后的歌唱。这

7、里应取后一义项,但必须是最后一次演出,以后再不演出了,句中神州颂已被主办方撤换,并没有演出,不能叫 “绝唱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尚书 说命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梅 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才改变了写梅咏其 “实 ”的传统,将梅作为一种 “花 ”来欣赏。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 咏梅(花)诗正式出现。后来沿唐及宋,咏

8、梅花的诗不止千首。南宋彭克一人竟写了 300首梅花诗,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 123首咏梅诗和 8首咏梅词,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 “弃实求花 ”是失了 “梅真 ”。 那么,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 “梅真 ”呢?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 色、香、姿、韵,展现梅的多 方面特征。 梅花色淡,不以艳胜。宋卢梅坡雪梅曰: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人常常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梁简文帝雪里不见梅花: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雪浑融来写,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以雪衬梅,更显其清、洁、寒的特色。宋张道洽梅花 “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

9、清 ”,正是此意。骨清,香寒,质淡,是为梅色的内涵。 其次是梅花的香。张道洽说: “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 ”梅花的香是 “古香 ”,而 “古 ”即是 “雅 ”,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厌,而是在夜色中轻轻 “浮动 ”的 “清香 ”。吕居仁蜡梅说: “不将供俗鼻,愈更觉清香。 ”这种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赏,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第三是梅花的姿。北宋林逋可谓写梅姿的第一能手,他的 “疏影横斜 ”几乎成了梅的代名词。他还有两联诗写梅花的姿也同样有名,一联是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另一联是 “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均将梅树特有的姿态 老干、疏

10、影、横枝写得入木三分。树枝横斜自如,花期没有树叶,花朵干瘦色淡,这是上苍赋予梅的 “天姿 ”,其他任何植物都无法相比。 有人认为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 浮动月黄昏 ”两句 “杏与桃李皆可用也 ”。混淆了桃李与梅花的界限。对此,苏东坡给予严厉的驳斥,认为 “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香能暗乎?繁 之花又与月黄昏、水清浅有何交涉? ”结论是 “但恐杏桃李不敢承担耳 ”,从而维护了梅花的崇高地位。 第四是梅花的韵。范成大在梅谱中说 “梅以韵胜,以格高 ”,从韵到格,就是陆游笔下梅花的形象特征所折射的高尚人格: “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 ”(梅)陆游将梅花化为封建社会士人尊奉的清高守节的典型,

11、作为物的梅花被彻底地虚化了,它完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符号和载体,因此清 人潘德舆盛赞陆游的梅花诗 “实能为此花写出性情气魄者 ”,挖掘到了梅花诗的神韵。 (节选自梅花诗话,有删改) 【小题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对 “梅 ”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其实用价值到注重其审美价值的发展过程。 B “梅 ”在魏晋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实,供食用、调味、制酱、酿酒、入药,而不用于供人们欣赏花形。 C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梅花的审美价值,进而创造了新的诗歌种类 咏梅诗。 D即使在南宋咏梅花诗盛行之时,文人们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认为 “弃实求花 ”

12、是失了 “梅真 ”。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梅花色淡, “雪 ”有清、白、寒的特色,因而诗人们在咏梅诗中将 “梅 ”与 “雪 ”结合吟咏,构成梅花 “骨清 ”“香寒 ”“质淡 ”的特质。 B梅花的香气以 “清香 ”、 “冷淡 ”见长,与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俗客是欣赏不到的。 C梅花的姿,在咏梅诗中除了写干瘦色淡的花朵,主要是描绘梅树的枝干,且以横斜疏瘦、老枝怪奇者为贵。 D陆游的梅将梅花与伯夷、叔齐相联系,赋予梅花封建社会士人清高守节的特征,从而将梅花的品性上升为一种理想人格。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魏晋南北朝以前

13、,写梅的诗重在写梅的果实而不专门歌咏其形;咏梅诗盛行后,为了避免落入 “俗客 ”之流,文人们纷纷展现梅花 “清香 ”、 “冷淡 ”的香气特征。 B针对某些混淆桃李与梅花界限的观点 ,苏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中桃李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 C中国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致,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征,常常用“月黄昏 ”“水清浅 ”等意境来烘托强化。 D梅以韵胜,以格高。相比之下,林逋所重,在其韵,通过描画梅的外在特征写出梅的清神逸韵;陆游所重,在其格,突出梅花的清风亮节。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筛选并整合信息 ”是

14、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答表述。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 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 D项以偏概全, “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 ”的是个别文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未必所有的咏梅诗都将 “梅 ”与 “雪 ”结合吟咏,文中有 “常常 ”一词限制; B项,原

15、文表述为梅花的香气 “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 D项,原文表述为 “它(梅花)完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 符号和载体 ”。 “从而 ”因果关系不当。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结合原文可知: B强加因果,推论依据不足。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16、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1931 年 9 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许多考生望 “题 ”兴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

17、。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 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可是, 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 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 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 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 “瘸腿 ”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 1931年 9月 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九 一八事变 ”。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为 了能尽

18、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 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正如他后来常说的: “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 天才 ,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 1940年 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的确,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但是很有实用价值。在 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多年来对于各种各

19、样的板壳,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有必要加以统一。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经过半年多努力,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对原有的各种论述进行分类,提炼出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到了一组统一的方程式。 与此同时,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1941年,他们合写成了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 。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 卡门的 60岁祝寿文集。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 28 岁的钱伟长,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

20、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钱伟长到了冯 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美国当时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导弹,精确地计算火箭导弹的弹道成了当务之急。钱伟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经常到喷气推进研究所在地墨西哥州的白沙基 地参加火箭试验,对各种型号的导弹的弹道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写出了许多保密的内部报告,并提出了有关火箭、导弹落点的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遭到德国导弹的袭击,英国首相邱吉尔很着急,向美国求援,问题转达到冯 卡门那里,钱伟长提出了一个对运行的导

21、弹加以干扰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立即得到采纳。因此战争中尽管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市中心却安然无恙。邱吉尔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说美国青年人很厉害,但实际上应该说:中国青年人很厉害! 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国。抗日战争的 胜利,让他渴望归国效力。他多次向冯 卡门提出回国的要求。但冯 卡门始终不点头。钱伟长最后以思念家人和不曾见过 6岁的孩子为由,要求回国探亲。 1946年 5 月 6 日,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从洛杉矶乘船回国。当时他 34岁。 (摘编自戴世强钱伟长小传)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22、) A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作文和历史都拿了满分,是因为钱伟长有极高的天赋,又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是从小看着古书长大的。 B “九 一八事变 ”之后,钱伟长弃文从理, 读书极为用功,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理科毕业生,这充分说明了奋发才能有为,勤学才能有识的道理。 C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期间,钱伟长经过刻苦努力,终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板壳的基本理论,与导师辛吉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相似。 D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钱伟长在加州理工学院主要从事有关火箭、导弹的研究,他提出的方案曾帮助伦敦在二战中免遭德国导弹的破坏。 E本文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钱伟长青年时期在学习、科研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展

23、现了他不平常的成长过程,塑造了一个令人尊敬的科学家形象。 【小题 2】文章主要回忆 了钱伟长的那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钱伟长的形象?请简析( 6分) 【小题 4】在 “天才 ”和 “爱国 ”中任选一个话题,结合文本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B3 E2 A1 【小题 2】 爱国情怀。 “九 一八事变 ”后让他决定弃文从理来振兴国家军力;在国外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国为国效力。 学习勤奋拼搏。弃文从理后,早起晚归克服英语和阅读的困难,让自己成为优秀生;科研时候废寝忘食,用掉几尺厚的草稿纸。 卓越才华。被清华录取,深厚的

24、文学功底;发表论文得到科学界的好评;提出干扰导弹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让伦敦市中心安然无恙。(每点 2分,答出三点 6分) 【小题 3】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 考取清华成绩优异; 弃文从里为国效力; 勤奋刻苦实验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 毅然回国,报效国家 。 侧面描写: 出题老师改不了钱伟长的作文,只能给满分,突出钱伟长文学功底好。 历史考题许多考生望题兴叹,钱伟长却答出来,突出史学知识丰富。辛吉通过另一途径得到类似的结果,突出了钱伟长在板壳理论方面的实力。爱因斯坦看完论文后感叹,突出了钱伟长的科研能力。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赞叹,突出了钱伟长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小题 4】

25、观点一:天才 钱伟长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后说: “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 天才 ,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 要想成功,需要自己加倍的努力,通 过艰苦的劳动,勤奋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未来。勤奋刻苦是成功的保障。钱伟长无论是转入物理系学习,还是留学期间的研究,都是通过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取得的。现实中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天才论,要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靠自己勤奋刻苦的努力来实现理想。 观点二:爱国 钱伟长弃文从理,是想通过科学技术来振兴祖国,抵御外来侵略,这一崇高的爱国理想促使他在学习中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成功。这一崇高的理想是取得成功的动力。在国家需要他的

26、时候,他选择了回国效力,正是这样的爱国心,才促使他人格上的升华和科研上的一次次重大突破。现实中,我们也 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有爱国的热情和对事业的追求的执着,来促使自己不断地超越前人。 【小题 1】 试题分析: A原因概括不全,还应该包括在学校遇到好老师。 C原文说辛吉教授通过 “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D“免遭德国导弹的破坏 ”和原文内容不符。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在阅读中,应当抓住最能突出人物方方面面性格的典型事例,结合文中反复出现、体现人 物性格的经典语言,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细微之处,有时还要注意结合人物成长的环境和人物与

27、众不同的身份地位。把握住了这些内 容,相信学生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精力,更准确全面地分析人物的性格,剖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内涵,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紧紧结合内容去提炼、概括。文章主要回忆了钱伟长 “决定弃文从理来振兴国家军力;在国外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国为国效力 ”“科研时候废寝忘食,用掉几尺厚的草稿纸 ”“被清华录取,深厚的文学功底;发表论文得到科学界的好评 ”“提出干扰导弹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让伦敦市中心安然无恙 ”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 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

28、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须慎加选择,要选择确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忌一般化,无显明特点的事物。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答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 “天才 ”和 “爱国 ”中任选一个话题,结合文本与现实,谈出自己的看法。文本中的 “天才 ”和 “爱国 ”有 “被清华录取,深厚的文学功底;发表论文

29、得到科学界的好评;提出干扰导弹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让伦敦市中心安然无恙 ”“九 一八事变后让他决定弃文从理来振兴国家军力;在国外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国为国效力 ”。自己的看法如 “勤奋刻苦是成功的保障 ”“有爱国的热情和对事业的追求的执着,来促使自己不断地超越前人 ”等。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 贾平凹 两年前,我出差到陕南的阳平,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遇见过一个小女孩; 从此再也不敢忘却,慢慢自重起我这做大人的身份了。 那一天,我钻了六十里山路,赶到阳平的时候,已经黄昏了,就歇在镇南

30、的旅店里。这个旅店很小,五排小平房;我的房间就在最后一排的东头,窗外正好是几株苹果树,果子结得很繁,枝条一直伸到窗台,在房里伸手便能摘下来。 我进去的时候,房间里是空空的,临窗的那个床上,堆放着几个装得很好的提包,一个小女孩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的果树 。听见我进来的响声,她回过头来,静静地看着我。她眼睛很大,鼻子却又小又翘,是一张十分生动的脸面,我立即就喜欢起来了。 “你是谁的孩子? ”我说。 “妈妈的孩子。 ” 我笑了,愈觉得孩子的可爱,去按她的鼻子,她却挡了我的手,问我是住店的吗,说她的妈妈在这里住了两天,妈妈到车站买票去了,准备晚上去汉中呢。 “你真乖, ”我说, “怎么不到院

31、子去玩玩呢? ” “妈妈让我就坐在床上数那苹果哩,说数清了,她就回来了。 ” 她向我指指窗外的那棵苹果树。那满树的果子,虽然并没有熟足,却都呈着白灰色,上面似乎都噙着露珠儿。我走得口干肚 饥的,一股馋馋的酸水儿就泛了上来,耳朵下分明感觉到了两个小坑了。 “这苹果一定好吃。你数了多少了呢? ” “我老数,老数不准,一遍和一遍数的不投呢。 ” “你没有摘个吃吧? ”我笑着说。 “怎么能吃呢?你瞧那个牌子,妈妈说那上面写着有毒的。 ” 原来那树干上挂了一个小木牌,上面写道: “喷过农药,吃者小心中毒! ”我笑了:这一种牌子,常常是树主人搞的花招,他们害怕孩子们乱摘,才想出这么个绝法儿来的。 “那是没

32、有毒的。 ”我给她解释说。 “有毒! ”她却认真的说。 “那牌子是假的。 ” “真的! ”她很坚决,不满地反驳我。 我觉 得孩子毕竟是孩子!就一伸手摘下了一颗,自个先咬着吃了,果然十分爽口。我让她吃,她摇摇头,却一眼一眼盯着我吃,等我吃完了,在那里收拾我的床铺,她突然问我: “你怎么没有毒死呢? ” 我哈哈地笑了起来,给她做着得意的鬼脸儿,就去打了一盆热水来,开始漱洗。我洗得很仔细,洗过了就梳头,搽 “面友 ”。一边唠唠叨叨骂着这地方肮脏。末了,就又洗起了脚。但是,我却没有带擦脚布,拿洗脸手巾擦时,又放了下来,就爬上床去,撩起床单的一角擦了。小女孩一直在看着我,歪了头,眼睛眯得细细的,我觉得好

33、玩,便说: “你叫什么名字呢? ” “我叫小 小。你是城里的阿姨吗? ” “你怎么知道我是城里的阿姨? ” “你穿得真好看,还有高跟皮鞋哩! ” 孩子的聪明,使人更爱怜了,我赶忙穿好袜子,便又要去按她那翘鼻子了,这当儿,有人在敲门。我慌乱地把床单上擦了脚的那块湿处遮掩了,将门打开。一个中年女人走了进来,笑笑地向我打了招呼,就去抱了小女孩。我知道这该是孩子的母亲了。 “我们坐八点的火车要走了。 ”孩子的母亲说,从怀里掏出一个苹果,让孩子吃,问孩子等得可急,数清了那树上的苹果吗?女孩儿却对母亲说: “妈妈,那牌子是哄人的呢。 ” “你怎么知道? ”孩子的母亲有些惊讶, “那是旅店的苹果,有毒呢。

34、” “没有毒。 ”女孩儿说, “城里阿姨吃了一个,怎么没有死呢? ” 我一下子脸烧了起来,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不知道孩子母亲的脸上有了什么样的表情,我低了头,不敢看她们。慌乱之间,我又撞翻了脸盆儿,水溅了我一脚,我 “啊啊 ”叫着,赶紧端了盆子出门去了。 污水倒在厕所里,我心稍稍有些安静,但就在我返回来的时候,才走到门口,听见那女孩儿还在问着母亲: “妈妈,咱们到汉中去,汉中是城吗? ” “当然是城。 ” “城是什么呢? ” “城就是城呗。 ” “城里都是阿姨那么好看的人吗? ” “都是吧。 ” “城里的阿姨都穿高跟皮鞋吗? ” “都穿吧。 ” “城里的阿姨都用床单擦脚吗? ” “你说什么? ”

35、 “城里的那个阿姨刚才就用床单擦脚来的? ” 我差点没叫出声来,胸口呼呼乱跳,要去推门的手垂了下来。但我立即又紧张起来,害怕她们突然出来,害怕小女孩再问我一句什么,便拿了脸盆儿,又匆匆钻到厕所去。 站在厕所里,我脸还在烧着。担心有人进来发现了我。这么一直呆了好久,看着天黑严下来了,我才走出来,下了决心:立即回房间去,向女孩子赔错,向孩子的母亲赔错,求她们饶恕我。 可是,等我回到房间,房间里已经没有人了。 “小小! ” 我 大声叫着,不顾一切地追了出来。但是,我终没有再见到那个小女孩。也终没有再见到小女孩的母亲。我浑身无力地倚在旅店的大门口,望着满天的星光,深深地感到了一种做大人的耻辱 【小题

36、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以 “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 ”为题目,引发读者猜想,告诉了事件发生的地点,给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特定的场所。 B文中第二段对旅店环境的描写,写住处比较隐蔽,苹果触手可得。为后文大胆的摘苹果埋下伏笔。 C文中写到 “我 ”仔细的洗头,梳头,擦脸等细节描写,突出了 “我 ”作 为城里人爱美的心理,并与下文 “我 ”的不文明举动形成对比。 D小说通过 “我 ”吃苹果和用床单擦脚两件事,写出了城里人的不文明行为,作者也表达出对这种行为的批判。 E小说结局有些做作。就是一点生活上的小事, “我 ”并不需要这样自责。作者用了 “饶恕 ”一

37、词,有些小题大做。 【小题 2】分析第一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 【小题 3】 “我 ”的形象特征有哪些?请。( 6分) 【小题 4】结合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 “自重做大人的身份 ”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A 3 C2 B1 【小 题 2】 1、讲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总领全文。 2、采用倒叙的手法,先交代内心状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与结尾照应,突显文章中心主旨。 【小题 3】 1、自私,缺少公德心。随便摘苹果,用床单擦脚。 2、及时反思,知错就改。在听到孩子和母亲的对话时,感觉到自己的错误,能够解剖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力求

38、他人原谅的勇气。 3、对他人和善。看到孩子十分生动的脸,我立即就喜欢起来了,对小孩很友好。 【小题 4】理解:文中 “我 ”的那些不文明的举动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印象,并让我陷入深深地自责,觉得大人应该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 看法:大人的世界与孩童的世界应该是相通的,大人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孩童。大人应该在孩子面前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不要给孩童带来负面影响,保持孩童内心的一份真。现实中,大人们常常忽略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在造成不要影响之后,大人应该自我反思,承认并且改正自己的言行。这样用心构建成人和孩童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 【小题 1】 试题分析: D 没有作者批判的用意, “写

39、城里人的不文明 ”以偏概全。 E “饶恕 ”可以看出主人公内心的自责之深,作者使用这个词能更加表明 “我 ”做错事情之后的愧疚感和一种负罪感。 考 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首段的作用一般有: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照应、对比; 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点明主旨, 引发读者兴趣。该题第一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有符合上述知识点。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

40、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 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所以,分析小说的情节也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把钥匙。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 要性格特征。第四

41、,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结合情节分析,小说中 “我 ”的形象特征是 “自私,缺少公德心 ”“知错就改 ”“待人和善 ”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答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结合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深入探究 “自重做大人的身份 ”这句话。可知觉得大人应该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且大人的世界与孩童的世界应该是相通的,大人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孩童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萧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元帝即位,为郎,

42、病免,后为御史。大将军王凤以育名父子,著才能,除为功曹,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而漆令郭舜殿,见责问,育为之请,扶风怒曰: “君课第六,裁自脱,何暇欲为左右言? ”及罢出,传召茂陵令诣后曹,当以职事对。育经出曹,书佐随牵育,育案佩刀曰: “萧育杜陵男子,何诣曹也! ”遂趋出,欲去官。明旦,诏召入,拜为司隶校尉。育过扶风府门, 官属掾史数百人拜谒车下。后坐失大将军指免官 。复为中郎将使匈奴。历冀州、青州两郡刺史,长水校尉,泰山太守,入守大鸿胪。以 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久不伏辜,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坐与定陵侯淳于长厚善免官。 哀帝时,南郡江中多盗贼,拜育为南郡太守。

43、 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 曰: “南郡盗贼群辈为害,朕甚优之。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之官,其于为民除害,安元元而已,亡拘于小文。 ”加赐黄金二十斤。育至南郡,盗贼静。病去官,起家复为光禄大夫、执金吾,以寿终于官。 育为人严猛尚威,居官数免,稀迁。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 “萧、朱结绶,王、贡弹冠 ”,言其相荐达也。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为咸、育所攀援,入王氏。后遂并历刺史、郡守、相,及为九卿,而博先至将军上卿,历位多于咸、育,遂至丞相。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故世以交

44、为难。 (选自汉书 萧育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漆令郭舜 殿 殿:主持 B 见 责问,育为之请 见:被 C以 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久不伏 辜 辜:罪 D育与博后有 隙 ,不能终 隙:嫌隙 【小题 2】以下句子中,表明萧育为官有才能的一组是( ) 萧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 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 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 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 传召茂陵令诣后曹 育至南郡,盗贼静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育为漆县县令郭舜求情,结果遭到扶风太守的指责,说萧育才姑且脱身,还有

45、什么资格替别人求情。 B萧育不满意自已任后曹一 职,想弃官而去,第二天,皇帝为了安抚他,任命他做了司隶校尉。 C哀帝时候,江南多有盗贼,皇帝希望他能够为民除害,安抚百姓,不要拘于小节,并赏赐他黄金表示鼓励。 D萧育为人威严勇猛,少有提升,他和陈咸,朱博是好朋友,互相举荐担任官职。可是后来萧育和朱博有了矛盾,没有延续友谊,世人为之感叹。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官属掾史数百人拜谒车下。后坐失大将军指免官。 ( 2)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1)属官几百人在

46、车前拜见,后来因为违背大将军的意图被免官。( 坐:因为; 指:意图 意思;免:被动;) ( 2)皇帝因为萧育是年高并有声望的名臣,就用三公使用的车子将萧育载入宫中接受封官授爵。(以:因为;耆旧:年高有声望;策:封官授爵。) 【小题 1】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 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A 殿:最后。 考点:

47、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深化了的进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该考点采用的题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现或说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征、行为特点等的一组。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结合语境可知, 是因为他父亲的缘故做官。 在考核中排在第六,扶风发怒说: “你考第六名,自己才脱身,有什么功夫替同僚说情呢 ” 考核萧育后 给的小官职。 考点:筛

48、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 解额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分析可知, B “皇帝为了安抚他 ”,文中无此信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