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安徽安庆怀宁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1896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安徽安庆怀宁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安徽安庆怀宁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安徽安庆怀宁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安徽安庆怀宁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学年安徽安庆怀宁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安徽安庆怀宁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惆怅杀戮廖廓暗然神伤 B云霄绿草如茵挖墙脚殒身不恤 C和蔼搅绊孺子牛竹蒿 D凋谢佳肴残无人道嘻笑怒骂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A 黯然神伤; C项 竹篙; D项 惨无人道 嬉笑怒骂。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大卫 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查尔斯 狄更斯的一部 “半自传体 ”小说,这部小说

2、具有十分明确的道德意图,有着净化人灵魂的巨大的道德力量。 B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合称为 “春秋三传 ”,荆轲刺秦王就是其中的名篇。 D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形式;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答案: C 试题分析: C“荆轲刺秦王就是其中的名篇 ”错,此文选自战国策。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以下对汉字构成归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依照事

3、物的形状构成汉字的字形,构成的字是象形字。如:鹿、网、日、月。 B用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合起来,构成的字是形声字。如 “草、室、慈 ”是上形下声, “攻、额、歌 ”是右形左声。 C把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关的象形符号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字是会意字。如:休、从、比。 D在象形符号上加上指事性的形体或符号,构成的字是指事字。如:刃、寸、本、下。 答案: B 试题分析: B“慈 ”是上形下声。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朴素、简单,却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原因就在于这样一档节目唤醒了键盘时代深藏在国人心中的汉字情结是分不开

4、的。 B 11月 10日至 11日,亚太经合组织( 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世 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聚焦亚太,聚焦北京。 C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性精神的张扬。 D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是每位怀中学子的梦想,但能否圆梦,与你高中三年在怀中的努力程度有关。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 A项句式杂糅,去掉 “是分不开的 ”; B项语序不当,改成 “聚焦亚太,聚焦中国,聚焦北京 ”; C项成分残缺,“阐明 ”后缺宾语 “

5、的观点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诸葛亮真是 长歌当哭 ,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 20年的狱中 峥嵘岁月 。 C近年来,一些正值 豆蔻年华 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余秋雨先生 博闻强记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能够随时引用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品,令人叹服。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 A长歌当哭:多指诗文中抒

6、发胸中的悲愤; B峥嵘岁月:褒义词,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C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忸 怩 ( n) 遒 ( qi)劲租 赁 ( ln)权长歌 当 哭( dng) B颓 圮 ( p) 弄 ( nng)堂 劲 敌( jn)桀骜不 驯 ( xn) C 翌 ( y)年 着 ( zhu)陆被八 创 ( chung)骨 髓 ( su) D浸 渍 ( z)漫 溯 ( s)受 虐 待( n)叱 咤 风云( ch)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

7、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 B 劲 敌 jng; C 项被八 创 chung; D项叱 咤 风云 zh。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期待新诗与旧诗的共舞 新诗与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两者相互关联、不可割裂,本应并肩携手,共创中国诗歌的辉煌前程,但可惜两者间似乎一直存在深沟高垒,不由得令人感慨万端。 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当然有新旧之别。但新旧之分仅是从时间、内容与形式上作出的区分,并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新的作品好,旧的作品未

8、必不佳,有许多艺术形式与艺术品,所历年代越久,价值反倒越高。艺术不是时装,不能以追新逐奇来掩饰内中的空虚。简单的线性进化思想并不足以概括艺术的发展。艺术作用于人类的灵魂,因此触动心弦、深入人心才是它的价值所在。惟有将人类的体验深 化、升华,清晰准确地予以美的表达,给人以无穷启迪的艺术,才永远是新的、伟大的、不朽的艺术。 新诗旧诗皆是诗。古体诗中有不少宣扬封建落后思想的作品,这是需要我们加以摒弃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有许多风清骨峻、思精韵美的流芳之作,有许多感时忧国、魂牵中华的灿烂篇章,怎么能将其一笔勾销而全盘否定呢?如果以相同的标准来衡量新诗,同样不也是精品稀少,而多有应时应景、歌功颂德、肤浅跟

9、风之作吗? 若说诗歌是人类文化的无价珍宝,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珍宝和明珠是由旧诗新诗共同组成的。倘若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那么这诗指的主要 是旧诗而非新诗。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近百年来,旧诗被放逐得太久,被不加分析地排斥得太厉害,已到了该重新认识它的时候。 新诗与旧诗需要结盟。新旧诗相互以自己的意趣与标准去评价不同的东西,不是致力于求同存异、互相学习,而是希望以己驭人,让别人来归顺自己,这都是不可取的。诗歌的天地大得很,与其独演独舞,何如联手共舞?新诗旧诗合手联盟,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大于三。 从实际来说,只需将现今散落在民间的旧诗词组织、刊物吸引、纳入到文联、作协和诗歌学会,

10、给予他们同等的政治待遇、经济资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存活成长 ,就可以大大增强诗歌的创作力量。同时,积极开展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和深度对话,在交流中不断消除分歧,扩大融通。总之,对新诗旧诗需要一视同仁,不能怀抱歧视与偏见而区别对待。 新诗旧诗要互相学习,具体来说,新诗可以向旧诗学习其严谨、简洁、精炼,学习其重音韵、重意境,音调铿锵,朗朗上口,易记易流传。旧诗可以向新诗学习其自由无拘、求新求变、永不满足、永远探索的精神。新诗旧诗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只要能打消人为芥蒂,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一定能接续诗经传统,彰显汉语音、形、义的内部特质和精妙关系,进一步丰富和发 展诗歌审美言志、表情达意的深刻内

11、涵,推动中国诗歌进一步的发展。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想要让旧体诗词重新振兴,与新诗一道发展,除了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外,每个写诗爱诗和关注诗歌命运的人都应尽己之力,献计献策,去接续文脉,创造佳构。最根本的是要写出音韵铿锵、神足意满、打动人心,能传之久远的诗来, “让金子般的诗句出现 ”,就一定能迎来诗歌繁荣昌盛的美好明天。 ( 2014年 02月 04日人民日报 作者 蔡 毅) 【小题 1】根据文意,下列对 “新诗与旧诗的关系及现状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新诗与旧诗本应 该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两者相互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新诗与旧诗有着本质的联系,但我国近百年来注重发展新

12、诗,对旧诗不加分析地排斥。 C新诗、旧诗同属诗歌艺术,二者只有内容、形式的新旧区别,没有质量、成就的高低。 D新诗、旧诗在当今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彼此想以己驭人,衡量标准不一。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新诗旧诗本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但二者之间似乎一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B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它的价值就在于能触动人的灵魂、深入人心。所以新诗 不必注重形式和内容,发扬它的自由无拘、求新求变、充满探索精神即可。 C旧体诗要想在新时代辉煌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写出有思想内涵、触动心弦的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作品。 D新诗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可惜二者现

13、在没有一道发展,令人感慨。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认为旧体诗中有部分作品思想内容不健康,宣扬封建落后思想,这些都需要摒弃。而新诗需要学习旧体诗的严谨、简洁、精炼、重音韵、重意境、音调铿锵等特点。 B作者认为旧诗才是人类文化的珍宝,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在写作新诗时勿忘继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重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取向。 C诗歌的发展天地大的很,新诗与旧诗应该 “共舞 ”,对此作者满怀期待,希望彼此之间能求同存异,互相学习。 D对于新诗与旧诗的结盟,目前具体的措施是要把民间诗词组织等人员纳入到正式机构内,提高他们的待遇,积极开展沟通交流、

14、深度对话等活动。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C说法绝对化。原文的标书是 “但新旧之分仅是从时间、内容与形式上作出的区 分,并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 ”,所在选项中 “二者只有内容、形式的新旧区别 ”,缺少了 “时间 ”这一限制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B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 “旧诗可以向新诗学习其自由无拘、求新求变、永不满足、永远探索的精神 ”,所以选项中 “新诗不必注重形式和内容,发扬它的自由无拘、求新求变、充满探索精神就可以了 ”,偏离原文意思,且不合逻辑。 考点:筛选

15、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B以偏概全。原文的表示是 “那么这珍宝和明珠是由旧诗、 新诗共同组成的 ”,所以选项中 “旧诗才是人类文化的珍宝,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说法片面,缺少了 “新诗 ”。 “重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取向 ”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三、( 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古诗词中经常提到,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

16、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 “草 ”,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去年冬天,我得了一种俗称 “打嗝 ”的毛病,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都不管用。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一个偏方:芦根、柿蒂、竹茹各 10克,丁香 6克。服药后,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 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每年端午前后,正是生长旺盛、叶片舒展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

17、见角也不容易。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 “莼鲈之思 ”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 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上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必不可少的抢手货。前几年春节回家,见瓦窑堡模样大变,到处是灰蓬蓬的

18、楼房,住窑洞的已经不多,集市上也见不到卖席子的,倒是商店里席梦思之类的床具卖得很火。 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 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 ”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乐器道具因陋就简,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做 “管子 ”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人们看道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欣赏管子吹奏。多少年了,每每想起当年坐在尘土滩地围看道情的情景,那头上戴着羊肚子

19、毛巾、眉头紧皱、两腮鼓起、神情专注的管子演奏者的形象,总会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鲜活如昨。那是我最早的器乐审美启蒙者。 芦草生命力 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温,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而可见。去年金秋,我在盘锦第一次领略了苇草被称之为 “海 ”的浩瀚与壮美: 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厚重,波涛般雄浑,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气韵蓬勃的版画杰作。 然而面对此景,我的思绪却跑到了陕北的山野间。我想到,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但它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带去那

20、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 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苇草。但不是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 (摘自 2014年 6月 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况,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4分) A文章以 “芦草之思 ”为题,统摄全篇,运用回忆、联想、想象、对比、白描等手法表达了对芦苇的感激之情,引出对人性的思索,耐人寻味。 B作者多方面表现芦苇的功用。它既是民间偏方的一味主药,也是医治当今疑难杂症不 可或缺的一味主药;还可用它来编席

21、子、包粽子、做乐器等。 C作者很怀念母亲用芦苇叶包的粽子,个儿大,味道清香特别,冷热都可食。但现在市场上粽子只是形式精致,既没有芦叶的清香,味道也不纯。 D作者特别怀念儿时的陕北和村民一起看道情的情景,演出器具中 “我 ”最喜欢的还是用芦苇做的 “管子 ”,其音色清亮。 E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帕斯卡尔的名言深化了中心。最后作者加入自己的感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批判了当今某些人的吝啬、自私和虚伪。 【小题 2】请简要分析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 【小题 3】简要赏析文中 画线句子的艺术手法。( 6分) 【小题 4】试探究文章结尾部分的内涵。( 8分) 答案:【小题 1】 AD 【小题 2】

22、 在内容上,运用对比手法指出芦苇在民间及诗词中的说法不一,引用诗词描绘画面美,与家乡人的认识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对芦苇的回忆与描写; 结构上,既点明题目,又总括全文,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小题 3】 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排比写出芦苇的气势与场面的浩瀚、壮观,把芦苇比喻为 “森林、草原、积雪、画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的形态、颜色等; 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以动衬静,用飞翔的白鹭、惊起的鸭子、行驶的小船、快艇等衬托芦苇的无边无际的静谧。 句式上采用长短句相结合,整齐中富于 “变化美。 【小题 4】 芦苇是农村最普通、柔弱的植物,人和芦苇一样,本来就是平凡的、脆弱的。在自然界的

23、时间和空间里,人是那么渺小,生命是那么短暂; 人是思想的芦苇,充分说明了人有智慧、有主见、有思想、有尊严,而这些使得人变 得伟大,成为万物之灵; 芦苇虽普通却竭尽所能,倾其所有。就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奉献; 人的思想与品质有时不能很好地统一,有些人很会思想,但为人处世的品质却很低下,甚至卑劣。(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曲解文意, “它既是民间偏方的一味主药 ”“主药 ”错。 “也是医治当今疑难杂症的一味主药 “, “当今 不可或缺 ”错。原文的表述是 “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 ”。 C说法绝对化, “但现在市场上的粽子只是形式精致,既没有芦

24、叶的清香,味道又不纯 ”错,原文表述为 “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 ,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 ”。E无中生有, “批判某些人的吝啬、自私和虚伪 ”,文中并无此意。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概括。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

25、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9分)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 于 易,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如之与语。安进曰: “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 ”太祖问曰: “吾欲取金陵,何如? ”安曰: “金陵,古帝王

26、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 何 向不克? ”太祖曰: “善。 ”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以习为太平知府。 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 “四人者何如? ”对曰: “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太祖 多 其能让。黄州 初下,思得重臣镇 之 ,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后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 婴 城固守。援兵至,陈友定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洪武元年,初置翰林院,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27、。帝曰: “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 过 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又论学术。安曰: “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帝曰: “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邪说不 去, 则 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 ”安顿首曰: “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 “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 ”曰: “闻之道路。 ”帝大怒,立黜之。 洪武元年四月,江西行省参政阙,帝以命安,谕之曰: “朕渡江,卿首 谒 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

28、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安辞,帝不许。至任,政绩卓著。其年九月卒于官。疾剧,草上时务十二事。帝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明史 列传第二十四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太祖 多 其能让。多:赞扬。 B无逾安者,遂命 知 黄州。知:知州,州的最高长官。 C骄则善言不入,而 过 不闻。过:错误。 D帝大怒,立 黜 之。黜:罢免。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组是( )( 3分) A博涉经史,尤长 于 易。 吾每念,常痛 于 骨髓。 B抚形胜以临四方, 何 向不克。 为之奈 何 ? C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 之

29、。 愿伯具言臣 之 不敢倍德也。 D邪说不去, 则 正道不兴。 今行而无信, 则 秦未可亲也。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陶安自小聪明,涉猎广泛,学有专攻,后来太祖还专门赐门帖子赞扬他,可见他学养谋略深厚。 B元末大乱,豪杰并起争夺天下,陶安避世不出,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附和太祖说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可见他善于政治投机。 C陶安深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陈友定叛军包围饶州城时,陶安内抚民心外御强敌而获胜,可见他有军事才能。 D陶安在地方任职心系百姓、政绩显著,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临 终之前还在

30、考虑政务,上书言及十二事,可见他对朝廷的忠诚。 【小题 4】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5分) 翻译: (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分) 翻译: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 1)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5分) ( 2)(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的变故。( 5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

31、境和上下文来理解。知:动词,担任 知州。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D 则:那么,承接连词。( “今 ”:表假设。) A于:对于,介词 /在,介词; B何:什么,疑问代词 /怎样,疑问当初。 C之:它,人称代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B错在不是 “附和太祖 ”, “可见他善于政治投机 ”也不对,应该是他富有政治远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

32、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幼年时就很聪敏,广泛阅读经史,在易经方面特别有造诣,避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老儒李习率领城中的百姓出城迎接。太祖接见他,并跟他谈论。陶安进言说: “如今天下大乱,豪杰们纷纷起来争夺,然而那些人 的用意在于掠夺子女玉帛,没有治理乱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害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难平定。 ”太祖问: “我

33、想攻取金陵,怎么样? ”陶安说: “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 ”太祖说: “好! ”就留下他参与幕府,授职左司员外郎,让李习任太平府知府。 陶安跟太祖攻克集庆后,又提升为郎中。等到聘请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之后,太祖问陶安: “这四个人怎么样? ”陶安回答说: “我在谋略方面不如刘基,在学问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百姓的才干方面不如章溢、叶琛。 ”太祖赞许他能谦让。黄州刚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要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胜过陶安的,于是就任命他做黄州的知州。陶安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而安居乐业。后因事受牵连,

34、陶安被贬桐城知府,后改配饶州知府。陈友定带兵进攻饶州,陶安接见饶州官员和百姓,传达太祖手谕可以顺从叛军,但要围住城池牢牢守候。援军到达后,陈友定的军队失败逃走。各位将领想全部杀掉投降叛军的人,陶安不同意。太祖赐诗赞扬他,饶州百姓建造生祠供奉他 。 洪武元年,刚刚设置翰林院,太祖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诏命,兼修撰国史。皇帝曾经驾临大臣们议事的东阁,与陶安及章溢等谈论前代兴亡的原委。陶安说,丧乱的根源,由于骄纵奢侈。皇帝说: “处在高位的人容易骄纵,处在安逸享乐的环境的人容易奢侈。骄纵,好的话就听不进去,有了过失也听不到;奢侈,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树立,行为也会无所顾忌。这样下去,没有不灭亡的。你说的很

35、恰当。 ”君臣又谈论到立国的学说、道统。陶安说: “正道不明,是因为有邪说为害。 ”皇帝说: “邪说妨害正道,犹如美味使人吃了愉快。邪说不除去,正道就不能兴起,天下还 怎么治理? ”陶安叩头说: “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深深地探求到了治国的根本了。 ”陶安侍奉皇帝十余年,与其他读书人相比资格最老,皇帝制作了门联送给他,说: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一些过失。皇帝盘问说: “陶安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那个御史回答说: “我也是道听途说。 ”皇帝大怒,立刻罢免了他。 洪武元年四月,江西行省参政职位空缺,太祖

36、将此授命给陶安,告诉他说: “我渡过长江,你第一个到军营,并陈述王道。到加入幕府后,朕受益匪浅,后来 ,进入翰林院后,朕更加听到正直的言论。江西饶州地面,安抚百姓没有谁比得过爱卿。 ”陶安辞谢,太祖不答应。到任上后,政治业绩显著。当年九月逝世在任上。疾病恶化时,他还草创上时务十二事。太祖写文章祭奠陶安,追封他为姑孰郡公。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 8题。( 8分)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小题 1】诗歌前两句是怎样写景的?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写景手法: 由近及远( 2 分) “凉 ”是触觉, “苍苍

37、”是视觉( 2 分) 感情:出行在外的悲凉。( 2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2分) 试题分析:这首题咏山水的诗抒发了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即景描写,由近及远。 “松下茅亭五月凉 ”,松下茅亭是诗人观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时值仲夏,天气已开始有些暖热,而苍松覆盖下的茅亭却依然凉意袭人,为览眺这一带的山水提供了一个宜人的场所。从下文 “行人 ”之语推测,诗人大概是行旅路经此地,在茅亭歇脚。这就更给这次览眺增添一份不期而遇的欣喜。 次句 “汀沙云树晚苍苍 ”,是茅亭眺望所见的中景和远景。近处有江流,对岸有白沙覆盖的汀洲,再远一点,便是 郁郁葱葱的树林。时近傍晚,汀沙云树渐渐融入暮霭,

38、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的色调。这两句以茅亭为中心,勾勒出一幅有山有水,有风景有人物(诗人自己就在画中)的稚川山水画。 “晚 ”字暗引出下文的乡思,笔法浑然无迹。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秋风思 ”用西晋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 羹、鲈鱼脍,遂命驾归江东的典故,借指乡思,与上文 “五月 ”实写的季节并不矛盾。两句是说,自己这个奔驰道途的客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现在突然发现隔河相望的青山竟有些像故乡那座朝夕相伴的青山。更牵起无限乡思。戴叔伦是润州金坛人,其地有山有 水。江南山水有共同特点,在客处旅途乡思无限的情况下,忽见 “隔水青山似故乡 ”,恰似他乡遇故知,其不期而遇的欢喜和亲切感,

39、自不待言。而深究其里,所谓 “似 ”,也只是差似而已。正因为怀着“无限秋风思 ”,遂不觉移情于景,感到对岸青山似曾相识,而觉其 “似故乡 ”了。而一旦发现 “隔水青山似故乡 ”之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对故乡的思念。总之,末句所抒写的虽只是瞬间的感觉和联想,却既有似曾相识的神往,又含不期而遇的欣喜,甚至还有虽 “似故乡 ”而终非故土的喟叹。感情内涵相当复杂。 如果说,前两句堪称 “诗中有画 ”,那么后两句却是画笔 所不能到的诗的意境。画面上可以出现行人遥望隔水青山的形象,但却画不出行人心中的 “无限秋风思 ”,更无法画出怀着无限乡思的行人面对隔水青山时所引起的联想和复杂微妙的思绪。 考点:鉴赏

40、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按要求答题。(共 6分) ( 1)拟写春联,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3分) 上联:马驮硕果归山去(提示:今年是农历马年,明年是农历羊年。) 下联: _ ( 2)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进行适 当的调整。( 3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 树边 小苑 西回 看 池边 绿树 一庭佳丽 莺唤起 此间有 尧天舜日 下联: _ 答案:( 1)示例:羊踏青坪报喜来(要求:词性相同,平仄相对,语义相关) ( 2)小

41、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试题分析: 首先要对这五个句子的外部顺序进行调整,即调整为: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 其次,上联 “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 ”为顶针修辞格,故下联也应作如下调整: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舜日。 最后,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特点,进一步调整。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 (

42、3)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 (4)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 ,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 ) (6)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 。 ”鸿门宴 答案:( 1)携来百侣曾游 ( 2)到了颓圮的篱墙 ( 3)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4)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 5)阙秦以利晋 ( 6)大礼不辞小让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张洁在我的四季中说: “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

43、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是呀,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我们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 请以 “耕种自己的土地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 角度自选; 不必面面俱到;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耕种自己的土地(例文)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有人说,人生是一局棋;而我说,人生是一次播种,一种耕耘。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我们应该怎样去耕种,才能使自己的土地硕果累累,禾黍丰茂?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见证了成功人生的轨迹。 1700多年前,王羲之用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在自己的书法园地上挥毫泼墨,

44、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他的书法作品被人们称为 “飘若浮云,惊若游龙 ”,它的兰亭序贴更是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 我们或许会惊叹他的惊世才情,我们或许会对他的天赋顶礼膜拜,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他的勤奋和执着无疑是大错特错了。倘若不是日夜琢磨,倘若不是体察万物,倘若不是倾洒汗水,辛勤播种,王羲之的书法又怎能入木三分,他怎能成为万世敬仰的 书圣?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阐释了追求完美的真谛。杜甫不是苦吟诗人,可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园地里踽踽独行,追寻着尽善尽美的理想。虽然他曾自嘲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是的,舞文弄墨终究不能实现他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理想,但

45、是他仍愿意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在仕途不通时,文学成了杜甫笔耕不辍的沃土,他不断地积淀、升华、创新,终于在盛唐的诗坛上耸立起一座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让人仰之弥高! “诗圣 ”不足以表明其诗名之盛, “诗史 ”足以证明其诗作之永恒! “一支粉笔写冬夏,三尺讲台贯春秋 ”表明了 了奉献的崇高意义。也许有的土地、太过广 ,有的土地太过富饶,即使只有三尺讲台,只要它属于自己,也要讲它耕种的花繁叶茂。被誉为 “最美乡村教师 ”的王生英 30年如一日扎根在条件最艰苦的山村学校任教。一场暴雨冲毁了教室,她就把孩子领回家里教,从教 30多年她从来没有让一个孩子因为贫穷而辍学。条件艰苦怎样,土地贫瘠又

46、怎样,只要怀有一颗爱心,只要肯于奉献,就可以让石缝长出松柏,就可以让沙漠开出奇葩!王生英,不愧 “最美乡村教师 ”称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土地,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劳作。我们要坚信,播种希望,收获 理想;播种毅力,收获坚强;播种美好,收获幸福;播种懒惰,收获如梦一场。 试题分析: “耕种 ”是写作的重点: “耕种 ”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有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要有科学的耕作、播种、管理方法等。 “自己的 ”则强调个体、个性,突出独特的耕种之法。 “土地 ”可实写,也可虚写。 “虚 ”指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精神、心灵等方面。 “耕种自己的土地 ”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意在引导考生思考负责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 “我 ”或某人成长的经历与 感悟;写论文,应针对 “耕种 ”的必要性、如何 “耕种 ”、 “耕种 ”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