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1903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 识 别博闻强 识夹 衣 夹 带作弊 剥 削生吞活 剥 B 舸 舫坎 坷 磨难 提 防 提 心吊胆 契 约 锲 而不舍 C月 晕 晕 头转向 蠕 动耳 濡 目染粗 犷 旷 日持久 D枕 藉 满地狼 藉 雾 霭 和 蔼 可亲 勘 察 堪 称一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注意常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

2、把握,掌握 “音随意转 ”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按题目的要求直接可以认定的答案:应该是最有把握的答案:。字音考题看似简单,其实暗藏杀机,特别是对说普通话有缺陷的方言区考生,一定注意平时学习中的正确识读。分析可知, B 舸 g 坷 k提 d t契 q 锲qi 考点:识记 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头接受墨绳的丈量就能变得挺直,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B君子

3、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不是生下来就不一样,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v为类。 译文:这样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 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不断流逝的时光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生活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 B正确译文为: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考点:理

4、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 ”就是 “通用、借代 ”,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

5、我们把它叫做 “本字 ”。例如: “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句中 “女 ”就代表 “汝 ”。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该题其他各项通假字分别为: A趣通趋, B不通否,D有通又 暴 通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加点词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耻 学于师。 C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 异 之。 D 侣 鱼虾而友麋鹿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

6、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 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 ,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 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分析可知, A “水 ”,名词作动词, “游水 ”的意思。其他三项为意动用法:以 为羞耻、以 为奇特、以 为伴侣。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

7、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五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 “主 谓 宾 ”“定(状) 中心词 ”,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 ”,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分析可知, A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定语后置句

8、。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性和意义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青取之 于 蓝而青于蓝于:介词,从 吾尝终日 而 思矣而:连词,表示修饰 B师道 之 不传也久矣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 皆出于此乎?其:副词,表示揣测关系,大概 C或师焉,或不 焉 焉:句末语气词,不翻译 三人行, 则 必有我师则:副词,就 D作师说 以 贻之以:介词,用 相与枕藉 乎 舟中 乎:介词,于,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多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 D作师说 以 贻之 以:介词,(用)来。 考点:

9、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 乎己参省:检验省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 致 千里致:到达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 绝 江河绝:横渡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 躁也用心:使用心力 C是故圣 益 圣,愚益愚益:更加 或师焉, 或 不焉或:或者 D入深林, 穷 回溪穷:走到尽头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 于是 乎始 于是:所以 答案: A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

10、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B用心; C或:有的; D于是:从这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给右边漫画加一个题目,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与人为善 B宽以 待人 C诚信危机 D互相尊重 答案: C 试题分析: “图文转换 ”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图

11、文转换 ”题,表面看来是 “看图说话 ”,实际上,它综合了 “句式变换 ”、 “仿写 ”、 “续写 ”“压缩语段 ”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把握好四个方面:( 1)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 “注 ”等。( 4)把握考题要求。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提示性。按考题要求答题,有的放矢。( 5)简要归纳概括。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

12、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分析可知,从图中 “售货员 ”“顾客 ”语言均含有对人的 “不信任 ”,或是对钱,或是对特价品。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画线部分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主持人朱军访谈毛泽东的孙子、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当毛新宇坐定后,朱军深情地说: “不久前 ,毛岸青去世了 ,在这里, 首先对家父前些日子的过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 ” B大 S的老公汪小菲跑到云南去捐赠 “希望厨房 ”,大 S一得意,手指一按,一条微博发出去了 :“老公的餐饮服务业能往这样美好的方

13、向发展, 贱内与有荣焉 ! ” C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 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 D 2015夏季新品订货会将于 10月 29日在京基海湾酒店隆重召开 ,时尚盛宴即将来袭 ,诚挚邀请您拨冗莅临 。 答案: D 试题分析:语言讲求运用得体。各级各类的考试中,有关语言得体方面的试题经常出现。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 2)语言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 3)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 4)语言表达有分寸感。分析可知, A “家父 ”: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家

14、, 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 ,含有谦恭平常之意。称自己的父亲为 家父 。但称 呼别人的父亲应为 “令尊 ”。 B老公称呼自己的妻子为 “贱内 ”。 C语气生硬,有不恭、命令之嫌。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将下列各句有序排列成一段内容前后连贯的话,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每个环节都必须透明处理,让所有申请项目的人都能够看得清楚,让科研资金的使用变得透明。 科研经费变身高校教师个人提款机,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 如此称谓的变化也折射出面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漏洞亟需制度进行补台。 读研的人对于导师的称谓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再称呼

15、其老师 ,而是称呼其老板。 唯有如此,才能杜绝套取科研经费的事件出现。 从科研项目立项申请的环节做起,严格审核资金的使用,建立科研成果倒查机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 提出 “科研经费变身高校教师个人提款机 ”这一问题; 现状,“读研的人 ”称呼; “如此 ”承接上句,问题症结; 措施; 效果。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 “拿什么也不换我现在的房子,现在这个环境好得很啊。 ”面对 安土重迁 的宋桂兰,你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年的她曾经一度痛下决心准备搬离这儿。 B以 1亿港元签约英皇 3年的林峰这两年在内地拍了那么多好剧,又受欢迎,的的确确是一个 烫手山芋 。 C从拉起队伍开始跳广场舞,到带着姐妹们全国表演,再到为冲刺羊年春晚宣布集体整容,重庆爱博艺术团这群接近 60岁的花样奶奶正可谓 青出于蓝 。 D通过比赛,年轻医生的成长又再一次受到关注。黎总裁鼓励年轻医生们要不耻下问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 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

17、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分析可知,安土重迁: 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烫手山芋:比喻要解决的事情很棘手,但是解决之后又得到好处,多指要凭真才实学才能胜任时刻要冒风险的工作,或达到一个目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不耻下问: 乐 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在下面

18、语段里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毛竹和钢筋本来是 ,但是,有时候,这两样东西却被人为的划上了等号。比如最近在姜堰区的一家新楼盘,一些买房人就发现,这家楼盘在建设过程中,涉嫌用毛竹片来替代钢筋使用。据知情人爆料称,一位业主前几天开始装修,而在敲开位于阳台上的空调隔墙时发现,墙体内部竟然没有一根钢筋,取而代之的是两片长约一米,宽约十多公分的毛竹签。起初,开发商对此解释说,这是施工人员的 恶作剧,是跟业主开个玩笑。而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开发商又 是业主与施工人员合谋,是以此来敲诈开发商。哎,这样的开发商真是 。 A驴头不对马嘴谎称童言无忌 B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辩称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19、 C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坚称蚕豆开花 黑心 D风马牛不相及辩称厚颜无耻 答案: D 试题分析:所谓同义词或近义词 ,并不是说意义的绝对相同 ,必定存在着特殊的细微的差别。在教学中注 意对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比较 ,能丰富学生的语言 ,使学生作文时用词准确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必须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 ,才能收到效果。如,拆析比较。通过拆析 ,学生很容易地明确两词的意思及这两个词的适用范围。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

20、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起 “引子 ”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 “后衬 ”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 ”去后半截,就可 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 1)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 2)当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

21、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这时,我察觉到,而且以后一直是这样想, 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是某 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 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但是,在看到这垂死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 3)自那以后,我亲眼看见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看见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得皱皱巴巴。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变成无用的东西,然后则死去。我看见每一棵可吃的、失去了叶子的树只有

22、鞍角那么高。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并禁止了所有其他的活动。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于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 ( 4)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 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 而且,大概就比较充分的理由来说,当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两年或三年就可得到补替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 ( 5)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取代了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来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尘暴

23、,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 (节选自奥尔多 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 【小题 1】第 2段中 “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是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 ”一句里 “新的 东西 ”是什么?( 2分) 【小题 2】第 4段中 “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 ”里大山的 “恐惧 ”是什么?( 3分) 答案:【小题 1】杀光了狼,带来的就是生物链的断裂( 1分),将会引发生态危机( 1分)。 【小题 2】没有了狼群这一天敌的鹿将会无限制的繁殖生长( 1分),将会破坏大山的生态平衡( 1 分),而且这种破坏是几十年的时间都不能复原的( 1 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生活在

24、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都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生物界既需要凶残的狼,也需要善良的鹿,这样才会保持生态平衡。 “新的东西 ”与前文山的 “秘 密的看法 ”和 “隐藏的含义 ”语句是一致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杀死这只狼的原因多一: 1、社会 “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 ”; 2、自身 “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人类对狼的敌意和偏见,狼对人类的利益构成威胁,那么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主宰,也增强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考点:

25、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被敌人 的炮弹炸断双腿的科梅立菲已经停止了呼吸。 保罗已经崩溃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逼得他不知该向谁祈祷,也许真有神灵,也许真的只有神灵才能挽救科梅立菲,挽救一个 19岁的生命! 科梅立菲已经挣扎得太久,太辛苦,也许这于他也是一种解脱。安安静静躺在那里,就像熟睡了一样,再也听不见 “轰轰 ”的爆炸声,再也闻不见腐烂了的死尸的气味,也用不着担心食物会不会送来,更用不着担心炮弹会从哪个方向飞来,一下子炸断自己的双腿了。 一切都结束了。 又是一片废墟的战场。最可恨的是食物,以前是在食物中混合锯屑,现在纯粹是锯屑了,无论如何这

26、都是很难咽到肚子里去,真见鬼,这仗越打越糟糕。 一架敌机在头顶上盘旋,一个俯冲,低空投弹,卡特猛一拉保罗: “趴下 ” 炮弹在身后一米远的地方炸开了,泥土四溅。 保罗待硝烟散开,抬起头笑了笑, “又没射中,来,我们走。 ” 卡特挣扎着翻起身: “等等,保罗,出故障了,我没法走了。 ” 保罗慌忙跑过来,搀着卡特疾呼道: “你被击中了吗? ” 卡特双手抱着腿,龇牙咧嘴地说: “骨头好像断了,真见鬼! ” 保罗微觉放心,撕下自己的衣服帮他包扎,一面笑着说: “如果只是脚还算好 ” “算我运气吧。 ”卡特笑着说。 “好运气, ”保罗用 力点着头, “它代表着战争即将结束 现在我来背你,来吧。 ” 保罗

27、横扛起卡特继续往前走,头顶上那架敌机还在盘旋,发出讨厌的轰鸣声。 保罗猫着腰往前走, “等战争结束后,我们再看看可以一起干点儿什么,告诉我,你的地址 ” 卡特还没有回答,一颗炮弹忽然在左侧不远处落下,保罗一惊,微微蹲伏。 身上的卡特,软软地垂下了头。 硝烟散去,荒凉的战场上,保罗一步步蹒跚而行,嘴里絮叨不已,卡特却一言不发,仿佛世界就剩下了他们两人。 终于走到了野战医院,保罗也累得够呛,摇摇晃晃地走到门边,一名医务人员跑过来帮着放下一动不动的卡 特,让他平躺在床上。保罗擦了一下满脸的汗水,轻松地说: “好了,卡特,你会没事的。 ”说着起身去取水,准备给卡特喝。医务人员的声音却异常冷漠地传来:

28、“你白费劲了,他死了。 ” 手中的杯子掉到了地上,保罗的头深深垂下 保罗的心绝望到了极点,又一次亲眼目睹了最后一个朋友死去,死神倏忽就至 他站起身,麻木地走了出去。 已经没什么好想的了。 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苟延残喘,找不出一丝快乐的理由。 时间是 1918年,德军的情况已经恶劣到了极点,到处有传言说要停战了,可是两边的军队却仍然对峙着。 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保罗的心已经死了。 德军在修战壕。 保罗坐在机枪旁,表情平静,自从卡特死了以后,他一直就是这样。木然地看着战友在准备工事,看一会儿索然无味,就扭过头从机枪上方看外边 渐渐地,嘴角泛起一丝笑意,枪前方有一只美丽的蝴蝶,这是战场的精灵。 保罗慢慢

29、站起来,从战壕上面探出了脑袋,趴在沙袋上慢慢伸出手,伸向蝴蝶。 蝴蝶抖着美丽的翅膀,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手近了,近了 “砰 ” 地一声枪响,那手猝然停下 五指慢慢松开,松开 那一天,战场上是那么地沉寂和安宁。 当日战报:西线无战事。 (节选自西线无 战事,作者雷马克,有删改) 【小题 1】卡特之死,并不是到医院时候才确定的,在这之前有多处暗示,请你结合文本指出来。( 4分) 【小题 2】作品写科梅立菲和卡特之死,对后文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 4分) 【小题 3】小说中出现的 “蝴蝶 ”有什么用意?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结合全文内容,探究 “西线无战事 ”的深层意蕴。(

30、6分) 答案:【小题 1】首先第 19 小节写 “卡特软软地垂了下来 ”,说明已经死去;其次第 20节保罗絮叨不已,而卡特 “一言不发 ”证明已经出了问题;到了野战医院时候卡特是 “一动不动 ”,也说明已经死去。 (找到 2处即可得 4分) 【小题 2】科梅立菲和卡特都是保罗的好朋友,他们的死对保罗而言是巨大的打击,促成了保罗从 “崩溃 ”到 “绝望 ”“麻木 ”到 “心死 ”、中枪身亡的最终结果( 2分);科梅立菲和卡特的死也是对作品主题有力的烘托:战争如此残酷,军方如此漠视士兵的生命,个体生命的消失对他们而言根本算不上什么。( 2分) 【小题 3】蝴蝶是 “战场上的精灵 ”,它让已经木然的

31、保罗泛起笑意,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2分);蝴蝶停在枪前方,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有着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深刻意蕴( 2分);保罗伸出手去靠近蝴蝶,是隐喻被战争摧残 的人们追求和平,保罗因为蝴蝶而死,隐喻着深陷于战争泥潭之中的人们为和平的到来就算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可企及,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2分) 【小题 4】西线每天都在上演着死亡,都有生命的消逝,但军方战报 “西线无战事 ”,足见战争发动者对生命的漠视,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无视士兵的死活( 2分); “西线无战事 ”深刻揭示出战争的残酷和战争发动者的残忍无情,是厌恶战争、反对战争主题的有力注脚( 2分); “西线无战事 ”这几个字,激发

32、读者去思考,去责问当局,激发读者对保罗等无辜生命逝去的深深同情( 2 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所谓 “暗示 ”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 ,而是通过某种途径间接的表达。文学作品中 ,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 ,写实写意 ,不直不露 ,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选用方式多种多样 ,寓意深远 ,使读者在一种比较含蓄的、间接的艺术氛围中 ,自然地领略到作品的意图。文中卡特之死,并不是到医院时候才确定的,在这之前有多处暗示,如第 19小节写 “卡特软软地垂了下来 ”;第 20节保罗絮叨不已,而卡特 “一言不发 ”;到了野战医院时候卡特是 “一动不动 ”等。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3、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烘托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文学作品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作品写科梅立菲和卡特之死,对后文情节的发展作用有: 1、他们的死对保罗而言是巨大的打击。 2、对作品主题有力的烘托。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作品形象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作品形象,因为情节是作品形象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

34、才能显现出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作品形象怎样做事。要了解作品形象,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所以,分析小说的情节也是我们分析作品形象的一把钥匙。分析可知,小说中出现的 “蝴蝶 ”的用意,如让已经木然的保罗泛起笑意,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具有强烈的爱好和平的象征意味;保罗伸出手去靠近蝴蝶,隐喻了被战争摧残的人们追求和平之意。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为探究题,要求在理解 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探究的重点为故事性与小说内容的关系。联系相关情节,可知 “西线无战事 ”的深层

35、意蕴。军方战报 “西线无战事 ”,足见战争发动者对生命的漠视;深刻揭示出厌恶战争、反对战争的主题;也激发了读者去思考,去责问当局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奇丑。交礼 竟 ,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 “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妇云: “无忧,桓必劝入。 ”桓果语许云: “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许便回入内。 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许因谓曰: “妇有四德,卿有其几? ”妇曰: “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

36、君有几? ”许云: “皆备。 ”妇曰: “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诫允曰: “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 “子 曰 举尔所知。 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 “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 “蚤 知尔耳! ”门人欲藏其儿,妇曰: “无 豫 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

37、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 “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 ”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注释: 交礼:指婚礼中的交拜 礼。 【小题 1】解释加点字词。( 4分) ( 1)交礼 竟 ,允无复入理( ) ( 2) 蚤 知尔耳 ( ) ( 3)无 豫 诸儿事 ( ) ( 4)会 反 以状对( ) 【小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许允妇是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奇丑,以致当婚礼结束后,许允竟对其不予理睬,后经别人劝说,方才回到洞房内。 B许允在洞房内责问其妻,却被其妻以 “好色不好德 ”反驳他哑口无言,感到内心有愧自此

38、以后对妻非常敬重。 C许允作吏部郎官时,因大量任用自己同乡做官引来嫌疑被皇帝拘捕。后经查实,用人称职没 什么问题便将其释放。 D许允被杀后,门人惶恐,想藏匿许允的儿子。但被许允妇阻止,认为只要坦诚说话,坚决不过问朝廷之事即可免祸。 【小题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许允妇的性格特点。( 3分) 【小题 4】翻译句子。( 11分) ( 1)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2分) ( 2)若才流及父,当收。( 3分) (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分) ( 4)以为凡是山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分) 答案:【小题 1】( 1)结束;( 2)早;( 3

39、)参与、关涉;( 4)返。 【小题 2】 D 【小题 3】许允妇聪慧,有才德,有见识,有胆识。 【小题 4】( 1)新娘料定他这一走再也不可能进来了,就拉住他的衣襟让他留下。( “料 ”“停 ”) ( 2)如果儿子的才能流品比得上他父亲,就应该逮捕他们。( “若 ”“及 ”“收 ”) ( 3)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闻 ”“攻 ”“是 ”) ( 4)自以为凡是这一州山水有点不同常态的,都为我所享有了,但从不知道西山的奇异和独特。( “以 为 ”“是 ”“有 ”) 【小题 1】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

40、词 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 解额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 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

41、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分析可知, D “坚决不过问朝廷之事 ”错,因原文是 “可少问朝事 ”。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了对文中人物 “许允妇 ”的形象鉴赏、性格把握。一定要审准题意,即结合最能表现 “许允妇 ”性格的事例去思考。文中这方面的事例还是较多的。分析可知,许允妇的性格特点为聪明,有才德,有胆识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

42、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四句关键字句的翻译:( 1) “料 ”“停 ”,( 2)“若 ”“及 ”“收 ”,( 3) “闻 ”“攻 ”“是 ”,( 4) “以为 ”“是 ”“有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许允的妻子是卫尉卿阮共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长相特别丑。新婚行完交拜礼,许允不可能再进 新房去,家里人都十分担忧。正好有位客人来看望许允,新娘便叫婢女去打听是谁,婢女回报说: “是桓郎。 ”桓郎就是桓范。新娘说:“不用担心,桓氏一定会劝他进来的。 ”桓范果然劝许允说: “阮家既然嫁个丑女给你,想必是有一

43、定想法的,你应该体察明白。 ”许允便转身进入新房,见了新娘,即刻就想退出。新娘料定他这一走再也不可能进来了,就拉住他的衣襟让他留下。许允便问她说; “妇女应该有四种美德,你有其中的那几种? ”新娘说:“新妇所缺少的只是容貌罢了。可是读书人应该有各种好品行,您有几种? ”许允说: “样样都有。 ”新娘说: “各种好品行 里头首要的是德,可是您爱色不爱德,怎么能说样样都有! ”许允听了,脸有愧色,从此夫妇俩便互相敬重。 许允担任吏部郎的时候,大多任用他的同乡,魏明帝知道后,就派虎贲去逮捕他。许允的妻子跟出来劝诫他说: “对英明的君主只可以用道理去取胜,很难用感情去求告。 ”押到后,明帝审查追究他。

44、许允回答说: “孔子说 提拔你所了解的人 ,臣的同乡,就是臣所了解的人。陛下可以审查、核实他们是称职还是不称职,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应得的罪。 ”查验以后,知道各个职位都用人得当,于是就释放了他。许允穿的衣服破旧,明帝就叫赏赐新衣服。起初,许允 被逮捕时,全家都号哭,他妻子阮氏却神态自若,说: “不要担心,不久就会回来。 ”并且煮好小米粥等着他。一会儿,许允就回来了。 许允被晋景王杀害了,他的门生跑进来告诉他的妻子。他妻子正在织机上织布,听到消息,神色不变,说: “早就知道会这样的呀! ”门生想把许允的儿子藏起来,许允妻子说: “不关孩子们的事。 ”后来全家迁到许允的墓地里住,景王派大将军府记室

45、钟会去看他们,并吩咐说,如果儿子的才能流品比得上他父亲,就应该逮捕他们。许允的儿子知道这些情况,去和母亲商量,母亲说: “你们虽然都不错,可是才能不大,可以怎么想就怎么和 他谈,这样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也不必哀伤过度,钟会不哭了,你们就不哭。又可以稍微问及朝廷的事。 ”她儿子照母亲的吩咐去做。钟会回去后,把情况回报景王,许允的儿子终于免祸。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沈腰:指腰肢消瘦。潘鬓:指鬓发斑

46、白。 【小题 1】词的上阕(前 5句话)写了什么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 【 小题 2】词的下阕是如何渲染自己 “归为臣虏 ”的哀痛?( 4分) 【小题 3】词的上阕写景,下阕叙事抒情,上下阙之间在内容上构成了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2分) 答案:【小题 1】上阕写家国一统、河山广阔、楼阁高耸、花草艳美( 3分),场面壮观,境界阔大( 1分)。 【小题 2】首先写自己被俘之后形容消瘦、头发斑白,容颜憔悴( 2分);再回忆被俘之际,教坊奏起离别之歌,催人泪下,更加激起词人无限离别之苦。( 2分) 【小题 3】对比 /反衬( 1分),词人在上阕极言佳通一统、山河壮阔、花草艳

47、美的太平景象,意在用乐景反衬哀情,突出他 被俘后的凄凉悲苦,从而揭示他绵绵不尽的哀愁。(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上片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 ;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 ;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 “几曾识干戈 ”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 “几曾识干戈 ”,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 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8、2】 试题分析:下片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下片写国破。 “一旦 ”二字承上片 “几曾 ”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 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 “几曾 ”、 “一旦 ”二词贯穿转折,转的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对下面这段文字加以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