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苏邗江中学(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1905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江苏邗江中学(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江苏邗江中学(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江苏邗江中学(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江苏邗江中学(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江苏邗江中学(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江苏邗江中学(集团)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悼 念 do 哄 笑 hng 风 靡 m 缴 械 xi B 胸 脯 p 赡 养 shn 犄 角 j 栈 道 zhn C枷 锁 ji 弹 壳 qio 磐 石 pn 神 甫 p D唠 叨 dao 笞 刑 ch 曲 谱 q 单 薄 b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哄笑, hng C项,弹壳, k D项,唠叨, do 单薄, b。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

2、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世界杯上各支队伍激战正酣,同学们纷纷聚到广场大屏幕下边看边聊,但他对此却 安之若素 ,依旧沉浸在自己的读书世界里。 B解读一些比较深奥的文学作品,有时不必一味冥思苦想,不妨 从作品中暂时跳出来,悬置一段时间再去解读,没准你就会 豁然开朗 。 C现在很多部门的负责人对别人往往求全责备,而对自己的缺点却 视而不见 ,对这种严以待人、宽以待己的做法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D这次军事行动出乎意料以失败告终,事后军方迅速展开

3、调查,最终查明是有人经不住诱惑,出卖了整个行动计划,真是 祸起萧墙 。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李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面几种情境,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 “与君离别意 ,

4、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 “这还不容易,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嘛! ”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 “真可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 ,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问题的得体要符合文体的特殊要求、注意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区分;语体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对象,以及尊卑的

5、关系。此题中, A 项,“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 不得体;B项,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嘛! ”不得体; C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不得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结 ”的全称是 “中国传统装饰结 ”, _。 _, _, _。 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中国结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它是中华民族

6、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段话的结尾句是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观所给的六句话,只有 句是谈绳结与服饰的关系,所以 句应与结尾句紧密相连。于是,排除 A、 B、 C三项,只能选 D项。具体地分析: 句是总起句,呼应上文,介绍 “中国结 ”的悠久历史, 句具体说明 “中国结 ”在历史上的种种作用。答题时要注意 “上古时期 ”“当时 ”“同时也 ”“此外 ”等词语的承递与关联作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

7、、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对漫画寓意错误的一项是( ) A反映了社会上父子之间爱的不对等 现象 B 讽刺了现在的年轻人道德滑坡现象 C 隐喻了现代西方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冲击 D 表明年老的一代人应该与时俱进,向年轻人学习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1、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 “要素 ”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 “要素 ”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 “要素 ”所

8、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 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看清漫画标题。有些漫画试题会展示漫画的标题。标题,很可能就是漫画的 “眼睛 ”;而这个 “画眼 ”,常常暗示了画旨;联系生活实际而不就图论事。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的,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深入理解漫画,不妨将直观图像所反映的 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周围

9、有没有画中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要义;其他几个答题要点:说明画面内容,要力求囊括整幅画的所有信息,不能丢三落四。本题中,是一老年人跟在年轻人后边,据此回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请记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 于建嵘 近日,有名校毕业的年轻法学博士来访,陪其参观宋庄美术馆,他指着新落成的遇罗克雕像问我:遇罗克是什么人,人们为什么要为他献花?听此言,我深感意外。 像我这样在文革中长大、在文革后上大学的人,大部分是知道遇罗克的。1966年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的血统论风行之

10、时,他写作出身论予以痛批,并因此在 1970年 3月 5日被判处以极刑,年仅 27岁。 1979年,此案平反,惨情揭露,震惊全国。 这个出身普通的年青人,之所以让千万人为之动容,是他在那个荒诞年代里独立思考的自觉和能力,是他在无所不在的迫害中表达和 捍卫自己观点的热血和勇气,是他在黑暗中仍信仰和追求光明的 “天真 ”。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思想和精神所具有的伟大力量。那年我刚进大学,在 “拨乱反正 ”、 “实事求是 ”的背景下,遇罗克、张志新等作为 “解放思想 ”的先驱,受到了官方的大力宣传。可以说,正是读过他们的著作、听过他们的故事之后,才使我认识到中国现代史的沉重,理解到独立思考的价值和艰难

11、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中心任务很快转到经济建设上去,对文革也没有从体制原因和精神层面上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清算。遇罗克等人在官方语系中,更多被作为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先进人物。 他们所代表的精神,并没有真正被归入社会主流价值观,并体现在国家教育、宣传政策之中。 因此,这位法学博士受基础教育时,历史书中对文革是一带而过 ,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多是雷锋式的道德英雄。而在家庭之中,父母的血缘之爱,似乎更希望子女能获得现世的安稳,而并不注重精神的追求。法学博士大约就是这样失去了在未成年时知道遇罗克的可能。 他现在仍对此一无所知,在我看来,则是个很严重的事情了。首先,他出身名校。名校的魅力,一大半在于

12、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和出色的同伴教育。看来,这个思想前沿之地,关心文革、关心自由思想的人也少了 。其次,他是位博士。这已经到了主动学习的阶段。他从未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产生过兴趣?从来没有因坚持独立思考与现实产生矛盾,而产生困惑和思考?甚至,他没有养成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毕竟,遇罗克们并没有被屏蔽,也始终被一些人怀念并一再提起。更重要的是,他学的是法学。法律虽是一门实用之学,但并非纯技术性的,它离不开对公平、正义等的价值判断和追求。法学博士不知道遇罗克等,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有人也许可能这样反驳说,不知道遇罗克,又能怎么样?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时间多背点英语单词,多看几本专业书籍,可能会更早成为

13、专家。 再说,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可能更会妨碍获得现实中的利益。个人的选择也许不能强求。但如果不知道遇罗克的年青人占绝大多数,那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欠缺,更是一种精神的失落。 温家宝曾对学生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它才有希望。既然明白这个道理,请纪念曾在黑暗中仰望过星空的遇罗克、张志新、林昭们。 【小题 1】作者说 “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欠缺,更是一种精神的失落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小题 2】从社会角度看,法学博士不知道遇罗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6 分) 【小题 3】结尾提及 温家宝对学生说的话有何作用?( 6分) 答案:【小题 1】不了

14、解文革这一段历史,这是知识的欠缺。 (2分 );缺少独立思考的自觉和能力,捍卫自己观点的热血和勇气,信仰和追求光明的 “天真 ”,这是精神的失落。(后面一点 1分, 3点写全 4分) 【小题 2】( 1)遇罗克所代表的精神,并没有真正被归入社会主流价值观( 2分),并体现在国家教育、宣传政策之中。( 2分)( 2)实用主义使然。( 2分) 【小题 3】 1)强调纪念遇罗克、张志新等人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3分) ( 2)温家宝身为国家总理,具有权威性,作者引用他的话,使自己的观念更有说服力。(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文中 “有人也许可能这样反驳说,不知道遇罗克,又能怎么样?人的精力

15、是有限的,有时间多背点英语单词,多看几本专业书籍,可能会更早成为专家。再说,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可能更会妨碍获得现实中的利益。个人的选择也许不能强求。 ”、 “他现在仍对此一无所知,在我看来,则是个很严重的事情了。首先,他出身名校。名校的魅力,一大半在于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和出色的同伴教育。看来,这个思想前沿之地,关心文革、关心自由思想的人也少了。其次,他是位博士。这已经到了主动学习的阶段。他从未对改革开放前 的历史产生过兴趣?从来没有因坚持独立思考与现实产生矛盾,而产生困惑和思考?甚至,他没有养成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毕竟,遇罗克们并没有被屏蔽,也始终被一些人怀念并一再提起。 ”等句子进行归纳概

16、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文中 “遇罗克等人在官方语系中,更多被作为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先进人物。他们所代表的精神,并没有真正被归入社会主流价值观,并体现在国家教育、宣传政策之中。 ”、 “他们所代表的精神,并没有真正被归入社会主流价值观 ,并体现在国家教育、宣传政策之中。 ”、 “再说,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可能更会妨碍获得现实中的利益。 ”等加以分析概括。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考虑: 1、总结全文,照应

17、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或兼而有之。 2、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暗示主题,强化情感。本题可结合文本内容以及主旨据此回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鼓 萧乾 在所有的 乐器中,鼓同我这一生关系似乎更为密切些。 倘若你闭上眼睛使劲回忆,总可以追想出自己孩提时代玩过的两件玩具。我曾经这么试过。浮现在我眼帘里的,总是一只拨浪鼓,鼓面大约只有铜钱那么大,是杏黄色的,两边各拴着一根红丝绳,绳端是颗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珠子。鼓槌是比筷子还细的竹棍,攥在手心里只要轻轻那么一摇撼,那两颗珠子便甩动起来,拨浪拨浪

18、地在鼓面上敲出细碎响声。拨浪鼓给我带来过无限快乐。它那清脆的声音曾冲破我儿时的孤寂。 四五岁上,在我开始懂事的时候,另一种鼓 “ 打鼓儿的 ”进入我的生活了。在我心坎上, “打鼓儿的 ”是 一种文雅的强盗 。每逢这种人进家门一趟,我们就少了一件家具。 “打鼓儿的 ”吆喊的是收买珍珠翡翠,玛瑙玉器,可我们那一带连见也没见过那种贵重物件。通常请 “打鼓儿的 ”过目的,不是现由娃娃腕子上剥下的镯子,就是家里仅剩的一件木器 炕桌。 “打鼓儿的 ”也料到卖主都是些揭不开锅的,走进来脸上照例是那副不屑一顾的神情,然后撇嘴摇头说: “值不得几个大钱,还是留着使吧。 ”经过卖主再三央求,他才丢下几吊钱,过不大

19、多会儿,掸瓶呀,条案呀,就随着那变味的鼓声永远地消失了。 鼓声再度出现在生活中,是 1949年 10月 1日。那一天腰鼓队走 过天安门时,我才体会到鼓声的雄壮,鼓声的优美。多少世纪以来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搬掉了。还有什么乐器比鼓更能表达人们的喜悦,更能表现出一个重生的民族坚定而自信的步伐呢!成千的腰鼓队员排列着,整齐得像棋盘,个个头上用毛巾扎着麻花,咚 咚 咚咚咚。声音单调吗?一点也不觉得。因为每一声咚咚都敲出对旧事物的诅咒,敲出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美好的祝愿。 然而 60年代中期,文革开始,鼓声突然变了,变成对自己人的威胁。 1967年吧,我住在 更确切地说,是我被赶到一条小胡同里。隔壁住了

20、一位老寡妇,她身边只有个独子。他们 仿佛也是经抄家被赶到那里一间小东屋的。听说学校的 “文革小组 ”要那个独子到边远地区插队,老寡妇舍不得让他走。于是,每天中午就从居委会那边咚咚咚地敲起鼓来。越敲越近。敲到寡妇门前,鼓点更紧了,而且堵着寡妇门口一敲就是几十分钟。鼓声里充满了杀气,好像有千军万马在包围。老寡妇由于怕四邻每天都得陪着受罪,终于还是让孩子走了。 那阵子,什么单位大约都不乏一些年轻力壮的鼓手,手持双槌,嘣嘣嘣,真是耀武扬威。 鼓越做越大。先是威风凛凛地站在平板三轮上敲, “九大 ”时就上了彩车 。 那阵子,三天两头都得跟在鼓后面游行。有时是为了庆 祝一些来路不明的 “最高指示 ”,有时

21、是为了 “报喜 ”。那时鼓声起的是窒息大脑的作用,然而有时候脑子又偏偏还喜欢动那么一下。 “出版史上的奇迹:三天之内赶印出两本书来! ”当整个民族文化都瘫痪了时,这报的算是什么 “喜 ”呢! 然而生活在德谟克利斯的剑刃下,脑子的闸门可得拧紧呀!生命就靠那拧紧功夫来维系。 这三四年,鼓声不那么频繁了。鼓还是要敲的。管弦乐队、铜管乐队都少不了它,重大庆典也还是要敲锣打鼓的。那属于鼓的正常使用。然而鼓声不再是杀气腾腾的了,它不再对自己人显示威风。这真是大好事。有时候我也暗自担心,那些年轻鼓手会不会不甘寂寞、会不会手痒呢? 今天,国家、民族、人民需要的不是轰轰烈烈的锣鼓喧天。 【小题 1】文章第一段在

22、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 【小题 2】分析说明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4分) ( 1) “在我心坎上, “打鼓儿的 ”是一种文雅的强盗。 ”? ( 2)鼓越做越大。先是威风凛凛地站在平板三轮 上敲, “九大 ”时就上了彩车。 【小题 3】结尾为什么说 “今天,国家、民族、人民需要的不是轰轰烈烈的锣鼓喧天。 ”?结合文意加以说明。( 6分) 【小题 4】结合文本内容,探究说明文章以 “鼓 ”为题的作用 (6分 ) 答案:【小题 1】 点题( 1分) 总领全文( 1分)。作者经历幼儿时的快乐与贫穷, 1949年的解放, 60年代中期的文革,一生都与鼓声密切联系。( 1分) 激发兴趣,

23、引导读者探究鼓与作者一生关系。( 1分) 【小题 2】 (1)文雅是说这些打鼓儿的商贩不用暴力不违法地去豪取抢夺,强盗是说这些人趁别人困难时以低价收取物品,与 强盗行径无异。( 2分) (2)由鼓越做越大、装鼓的工具越来越讲究,反映群众越来越狂热,运动声势越来越大。( 2分) 【小题 3】作者希望文革悲剧不再重演,( 1分)因为它 伤害善良;( 1分) 愚昧人民,禁锢思想;( 2分) 造成社会混乱与各方面事业瘫痪。( 2分,写到文化瘫痪也给分) 【小题 4】以鼓为线索叙事议论;反映时代的变迁;表明作者的爱憎:热爱快乐与幸福,厌弃贫穷与混乱。(每点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章开头段的作

24、用一般有: A、点题; B、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所写的对象; C、设置悬念; D、增强艺术吸引力 ; E、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F、与下文形成呼应; H、为下文作铺垫; I、与下文形成对比等。本文开头段也是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 1) “每逢这种人进家门一趟,我们就少了一件家具。 打鼓儿的 吆喊的是收买珍珠翡翠,玛瑙玉器,可我们那一带连见也没见过那种贵重物件。通常请 打鼓儿的 过目的,不是现

25、由娃娃腕子上剥下的镯子,就是家 里仅剩的一件木器 炕桌。 打鼓儿的 也料到卖主都是些揭不开锅的,走进来脸上照例是那副不屑一顾的神情,然后撇嘴摇头说: 值不得几个大钱,还是留着使吧。 经过卖主再三央求,他才丢下几吊钱,过不大多会儿,掸瓶呀,条案呀,就随着那变味的鼓声永远地消失了。 ”等可以得出答案:;( 2) “那阵子,什么单位大约都不乏一些年轻力壮的鼓手,手持双槌,嘣嘣嘣,真是耀武扬威 ”等可以概括出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考虑: 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26、或兼而有之。 2、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暗示主题,强化情感。本题可据此结合文本内容及主旨回答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文章标题作用: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托作者情感;展开情节,前后呼应;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 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

27、读 文言文阅读( 21分) 报刘一丈书 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至以 “上下相孚,才德称位 ”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 不入 ,则 甘言媚词 ,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 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 “为谁? ”则曰 : “昨日之

28、客来。 ”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客心耻之 ,强忍而与言曰: “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 “进! ”则再拜,故迟不起; 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 始出。 出揖门者曰: “官人 幸顾 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 ”门者 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 “适自相公家来, 相公厚我,厚我! ”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 “某也贤!某也贤! ”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此

29、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 “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 ”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何至更辱馈 遗 遗,馈赠 B则前所受赠金者,出 报 客曰 报,回复 C相公倦,谢客矣! 谢,感谢 D跃马 疾 走过之 疾

30、,快速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3分) A客心耻之 ,强忍 而 与言曰君子疾夫舍曰 而 必为之辞 B门者又得所赠金, 则 起而入之 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 则 祸至燕 。 C则不才益将何 以 报焉?今田先生 以 死明不言 D即天意亦不欲长者 之 轻弃之也则无望民 之 多于邻国也 【小题 3】翻译( 11分) (1)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4分 ) (2)出揖门者曰: “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 ”门者答揖。( 4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分) 【小题 4】作者说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

31、甚 ”,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1)守门人故意不进去通报(或不让他进去),他就甜言蜜语,像妇人的样子,袖子里藏着银子来贿赂门人。( 2)出来之后对守门人作揖说:“您幸亏照顾我!以后来,希望不要阻拦我! ”守门人作揖回答他 (3)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他送行。 【小题 4】( 1)作者不能像其他官员那样丧失人格地贿赂相公,因而得不到相公的信任与帮助。( 2分) ( 2)作者认为人生有命,富贵在天,自己应安守本分。(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

32、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 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C项,谢:谢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A项, “而 ”前是连词,表转折,后是连词,表承接; B项 “则 ”都是连词,表承接; C项, “以 ”都是介词,用; D项, “之 ”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做此类题目, 要着眼

33、 “意义 ”和 “用法 ”两点, “意义 ”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 ”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 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

34、“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以下知识点的翻译:( 1)甘、言媚词状、私。 (2)揖、幸、幸、句意;( 3)定语后置、名作动的活用、句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 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参考译文】 在数千里以外,时常得到您老人家的来

35、信,安慰我的长久想念,这已经十分幸运了。竟然还承蒙您赠送礼物,那么我更要用什么来报答呢?您在信中表达的情意十分恳切,说明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从而也可以知道老父亲是很深切地想念您老人家的。 至于信中以 “上下要互相信任,才能和品德要与职位相符合 ”的话教导我,正是我所亲切感受到的。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不相符,本来我就知道的。至于不能做到上下相互信任的弊病,在我的身上表现得更厉害。 且看当今社会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一回事呢?当他从早到晚骑马去权贵人家的门口恭候的时候,守门的人故意为难不肯让他进去,他就用甜言媚语装作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之后,而主人又不

36、立即出来接见,他就站在马棚里,与仆人和马匹相处,臭气熏着衣服,即使是饥饿寒冷或闷热得无法忍受,也不肯离去。一直到傍晚,那个先前曾经接受金钱的守门人出来对他说: “相公疲劳了,谢绝 会客,客人请明天再来吧。 ”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晚上他披衣坐等,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脸梳头,骑着马跑到相府门口,守门人发怒地说: “是谁? ”他便回答说: “昨天的客人又来了。 ”守门人又怒气冲冲地说: “你这个客人倒来得这样勤!难道相公能在这个时候出来会客吗? ”客人心里感到受耻辱,只有勉强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 ”守门人再次得到他送的一笔钱,才起身放他进去。他又站在原来站过的马棚里。

37、幸好主人出来了,在客厅上朝南坐着,召他进去见面,他就慌慌张张地跑上去,拜伏在台阶下。主人说: “进来! ”他便拜 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来,起来后就献上进见的金银。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一再请求收下;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就再三请求。然后主人叫手下人把东西收起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后又作了五六个揖才出来。出来他就对守门人作揖说: “多亏老爷关照我!下次再来,希望不要阻拦我。 ”守门人向他回礼,他就十分高兴地跑出来。他骑在马上碰到相识的朋友,就扬起马鞭得意洋洋地对人说: “我刚从相府出来,相公待我很好,很好! ”并且虚假地叙述受到接待的情况。因此与他相识的朋友,也从心里敬畏他能得到相公

38、的优待。相公又偶尔对别人说: “某人 好,某人好。 ”听到这些话的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着并且一齐称赞他。这就是所说的上下信任,您老人家说我能这样做吗? 对于前面所说的权贵人家,我除了过年过节例如伏日、腊日投一个名帖外,就整年不去。有时经过他的门前,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睛,鞭策着马匹飞快地跑过去,就象后面有人追逐似的。这就是我狭隘的心怀,因此经常不受长官欢迎,而我则更加不顾这一切了。我常常发表高谈阔论: “人生遭际都是由命运决定的,我只是守自己的本份罢了! ”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番话,或许不会嫌我过于迂阔吧! 家乡多次遭遇灾祸,不能不触动旅居在外的人的愁思 。至于您老人家的怀才不遇,也使我心情悲伤而

39、有所感触。上天赋于您的才德是很优厚的,不要说您老人家不愿轻易抛弃它,就是天意也不愿让您轻易地抛弃啊。希望您安心等待吧!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小题 1】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诗中哪些意象和此季节有关?( 3分) 【小题 2】就主题表达和表现手法而言, “燕子双飞去 ”一句有何作用?( 3分) 【小题 3】 词的下片具体借助两件事表达痛苦,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件事。( 4分) 答案:【小题 1】 1)秋季。( 1分)菊,

40、露,西风,落叶。( 2个 1分, 1个不得分) 【小题 2】明确这首词写男女相思( 1分),以 “燕子双飞 ”反衬人之孤单( 2分)。 【小题 3】 登楼远望游子而不得( 2分)。 想寄信给游子而不得(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诗句 “槛菊愁烟兰泣露 ”,可以判断是秋季;从诗句 “槛菊愁烟兰泣露 ”、 “昨夜西风凋碧树 ”等可以看出和季节有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

41、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 “离恨 ”,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 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

42、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 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 “望尽 ”一词中可以体味出 来的。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 “满目山河空念远 ”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

43、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 ”和 “望尽天涯 ”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 “知何处 ”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 缺部分 (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无良媒。 ( 2)扪参历井仰胁息, 。 ( 3)艰难苦恨繁霜鬓, 。 ( 4)间关莺语花底滑, 。 ( 5)念去去、千里烟波, 。 ( 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贫而患不安。 答案:(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以手抚膺坐长叹( 3)潦倒新停浊酒杯( 4)幽咽泉流冰下难( 5)暮霭沉沉楚天阔( 6)不患寡而患不均

4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 侧重 “识记 ”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 “愆 ”、 “膺 ”、 “幽 ”、 “暮霭 ”、“寡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 70分 ) (

45、 1)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泰戈尔 ( 2)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恋花的丽蝶,累累的果实,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明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了一个荒漠。 萨拉 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 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生命太美,别再错过 人生似乎是一场永不休止的战斗,我们只有一路披荆斩棘才能到达心中的理想地,为此,有多少人前

46、赴后继地奔跑于奋斗之路,而其中真正收获美景的人却寥寥无几 惋惜之余,我不禁想起了萨拉那声叹息: “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和雨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 ”善哉斯言,多少花朵在我们视而不见的眼神中凋谢,多少鸟鸣在我们置若罔闻的耳畔消逝。生命的路上鸟语花香,已不容我们一再错过啊。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在书中写道: “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 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 需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 ”也许,在许多疲于奔命的旅人眼中,妍花丽蝶都只不过是路旁的点缀,无法改变对其心中美丽圣地的追求和向往。然而,当川端康成在凌晨的熹微晨光

47、中安然地守候未眠的海棠,当王维在南山的藩篱旁平静的聆听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当庾信泰然地依湖而坐,细数那 “一寸两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时,我仿佛看见他们的人生轨迹上,妍蝶飞舞,花香满径。 我们总是将小路的风景冠以 “无用琐事 ”的名号,总以为一路奔跑才是人间正道。难道你没发觉你的身旁正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吗?难道要 置身荒漠才悔恨于自己踏上的绝路吗?不管你能否把握自己前进的速度,都不要忘记古老的印第安人信奉的箴言:人不能一味地走下去,要驻扎在行程的空隙中,与灵魂会合。请不要忘记阿尔卑斯山下那句警示人心的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请不要忘记自己曾满怀热忱去追寻生命中绝美风景的初心 纪

48、伯伦有言: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当你的征途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追求早已失去了意义,为何不从奔走的桎梏中挣脱,潜心欣赏身边的风景?又或许,欣赏周遭的点点滴滴,它正是你理想的康庄之路呢! 生命本就是一条深邃神秘又华美绚烂的幽径 ,每一个人都是走在路上的朝圣者,尽管每个人铺就的朝圣路都不尽相同,我也相信,路的每一处都有醉人的风景,只要你不再对它嗤之以鼻,只要你不再步履匆匆,那生命自然而丰富的馈赠。 我相信,你一定不会再错过! 文章开头阐述中心论点: “有多少人前赴后继地奔跑于奋斗之路,而其中真正收获美景的人却寥寥无几 ”,接着以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 ”的名言以及一组排比句加以论证。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本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议论问题,纵横捭阖 ,游刃有余,举例恰当,逻辑性强,说理透彻,且语言简洁生动,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试题分析:两则材料看似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