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1906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意兴阑珊 。 B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木头刀枪,心不在焉地碰一下,口中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 不可理喻 的。 C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 自怨自艾 ,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D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 芸芸众生 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答案: C 试题分析: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

2、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 A“意兴阑珊 ”,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兴致将尽,玩乐快要结束。这里有两个错误点:一这个成语是指 “人 ”,二这个成语是指 “快要结束的时候 ”,与句中 “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矛盾 B“不可理喻 ”,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人蛮横或固执。而句中的 “这 ”指的是京剧舞台的表演形式,语境不合,对象不 当。 C“自怨自艾 ”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指悔恨自己的错误。与前后的 “烦恼、痛苦、放弃、绝望 ”相合。 D“芸芸众生 ”,指一切生灵。后多指世上大群无知无识的

3、人。与 “这些平凡普通 ”重复。集合名词,含贬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百 舸 ( g) 竟 争( jn) 寥 阔( lio)颓 圮 ( p) B彳 亍 ( ch) 轧 票( g)忸 怩 ( n) 蓟 北 ( j) C漫 溯 ( shu) 菲 薄( fi) 桀 骜( ji) 羿 年( y) D星 晖 ( hu)火 钵 ( bn)长 蒿 ( go) 籼 米( xin) 答案: B 试题分析: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

4、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A竟争( jn终了,出乎意料) 竞争( jng 比赛;互相争胜)寥阔 寥廓(高远空旷)辽阔(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一般是平面上的) C漫溯( shu) 漫溯( s很随意的逆流而上)羿年( y原指鸟张翅旋风而上,另指唐尧时的射师) 翌年(明天,明年) D火钵( bn) 火钵( b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星晖(阳光) 星辉(闪射的光彩)、长蒿( ho草本植物) 长篙( go 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

5、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B 2014年 APEC会议继 2001年在上海 举办后时隔 13年重回中国,包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部长级会议等系列会议。 C听了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所作的 “关于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的报告, 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D据美国科学杂志统计,现在有 110种鲨鱼正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界,如果不控制市场对鱼翅的需求,在未来 10年内,某些鲨鱼种群将彻底消失,进而导致某些鲨鱼物种整体灭绝。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

6、是一道考查病句的题目。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 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A语序不当, “和 ”表示并列,当有两个 “和 ”的时候,要考虑前后的一一对应。前面是 “从理论上和政策上 ”后面是 “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对应不当,应是 “从理论上作了深刻的说明,从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 ”,所以正确的语序是 “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 C成分残缺,句子无主语, “听了 ” 和“对我 ” 两句没有

7、主语,把 “听了 ”去掉。 D“有 110种鲨鱼正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界 ”中 “正处在 边界 ”搭配不当,应改为:正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故答案:选 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雾霾之下岂有完卵 “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谁在雾里寻找谁在雾里迷离?谁在雾里活着又在雾里死去?谁在雾里奔波谁在雾里哭泣?谁在雾里挣扎谁在雾里窒息? ” 1月 14日,北京的那场大雾,催生了无数抱怨的口水,催生了许多搞笑的段子,还催生了这首大雾版北京北京。 空气污染的严重

8、性,现实的 紧迫性,终于在这场遮天蔽日的大雾之后,让所有人为之惊醒。也就在这一天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北京原来并不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犹有过之,只不过他们早已 “习惯 ”,不像北京人这么 “大惊小怪 ”。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全国 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到 1% 不仅是 “北京北京 ”,更是 “中国中国 ”。 正如歌曲所唱: “人们在大雾中互相质问和思考,探讨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但是,能怎么样呢?知道了一些原因,明白了一 些道理,但并没有找到希望,普遍的情绪是无奈:人们只能就这

9、样等待下一次雾霾天气的到来。来得很快,就在北京,享受了短短三天蓝天, 1月 18日晚,北京气象局再次发布雾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六级污染。 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那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再拿这次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来说,就包括工地、工厂的减产甚至停产。官方一直宣传要 “经济与环境一把抓 ”,而事实证明, “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 儿跑得好 ”往往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痛下决心,即便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保护环境?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

10、弊端之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 空气污染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北京PM2 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 22%,煤炭污染占 16 7%。前者指向人们的出行,后者指向冬季的取暖。如果说取暖问题上选择的余地不大,那么有车一族,能不能尽量多乘公交少开车?想买车的人,能不能尽量选择小排量车?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恐怕很多人的选择都是与环保背道而驰。边开车边埋怨空气污染,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批评政府很容易,要反求诸己则很难。 仔细想一想,这两个问题都不易解决,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人的远见 ,鼠目寸光,而人类则懂得悬崖勒马。从积极的一面看,这次前所未有的雾霾天气

11、,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启示,便是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空气面前,人人平等 就算用上空气净化器,戴上口罩,但总不能一天到晚 “躲进小楼成一统 ”,而且,单就这种不便已经让人幸福感下降不少。空气面前,也很难打造出一个 “特区 ”。还是以北京为例,虽然把重污染企业搬迁到外省(比如首钢搬到河北), 花费巨资以天然气替代燃煤,率先使用低硫车用燃油 这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措施 但是空气是流动的,外地的污染仍然会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北京的PM2 5有四分之一来自周边地区)。 “邻避主义 ”不可能是治污的解决之道,泼出去的脏水,终将回到自己身上。 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自身的局限。与我们面临的许多问

12、题相比,环保问题具有特殊性,它强调的是人类作为共同体的一面。在这个个人主义的时代,这场大雾逼迫我们放大视野去思考我们的处境:必须超越时间的限制,为子孙后代考虑,而不是 “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还必须超越地域的限制,包括民族 国家的限制,心怀整个地球。这不是迂阔的说教,而是事关包括我们在内的整个人类的未来:如果我们能保有远见就还有希望,如果做不到,便只能通往自我毁灭。 如何才能有远见?除了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官员来说,还来自政治伦理;对大众来说,还来自家国认同。如何才能具备政治伦理和家国认同?我们可以继续往下想 而歌声在风中飘扬: “谁在疯狂开采,哪管遗留问题;谁在标榜幸福,偏又疏于治理;谁在雾

13、里唱歌,提醒人们警惕。 【小题 1】对造成北京严重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有条件买车的,一般选择大排量车,势必增 加污染源。 B有车一族习惯于私车出行,不愿意挤公交车,尾气排放有增无减。 C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D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结果没能两全。 【小题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其中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程度超过北京。 B北京 PM2 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 22%,煤炭污染占16 7%,这一数据表明北京居民生

14、活污染大于工业污染。 C北京经济建设一路高歌猛进,而空气质量触目惊心,要痛下决心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以保护环境。 D事实上,一些人批评政府容易,反求诸己则很难:只要条件允许,恐怕他们的选择都是与环保背道而驰,边开车边埋怨空气污染。 【小题 3】对 “治理空气污染,建设美丽北京 ”的有效措施的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将首钢等重污染企业搬离北京,以天然气替代燃煤,使用低硫车用燃油。 B在强化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基础上,突出抓好工业烟粉尘、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 C治理 P M 2 5超标,尽快在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采取措施,顶

15、层设计治本之策。 D提升环保意识,努力增强政府的政治伦理水平和大众的家国认同感,超越自身局限和时空局限,心怀整个人类和地球,放眼未来,为子孙后代考虑。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 :这道题目是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能力。首先要整体阅读,通盘把握,快速把握主要信息;然后审明题意,运用题干反溯法,即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造成北京严重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 ”,确定筛选的范围。最后进行局部研读,准确筛选与题目对应的信息。答题的区间在第四段,前三段主要讲北京雾霾的现象,第四段有这样的提示: “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那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

16、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由此可以知道,北京之所以雾霾严重,是因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其它三项是导致空气污染的因素,但不是最根本的 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概的思路;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段落,将选项与之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问题。 A项在文中第二段,原句是 “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全国 500 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到 1% 不仅是 北京北京 ,更是 中国中国 ”

17、,从中可以发现选项中所说 “石家庄、太原、郑州、北京属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所列全球 十大污染城市, ”原文无此依据。 B项在文中第六段,原句是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北京 PM2 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 22%,煤炭污染占 16 7%”,选项中所说 “这一数据表明北京居民生活污染大于工业污染 ”属于妄加推测,原文无据。此外,煤炭污染,也有源自居民生活取暖的,并非全因工业生产所致。 C第五段说 “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 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痛下决心,即便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保护环境? ”,而选项中说 “要痛下决心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以保护环境 ”

18、,比较得知,选 项张冠李戴,歪曲原文。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推断的依据依然在文中,并非妄加猜测。题干中说 “治理空气污染,建设美丽北京 ”的有效措施的推,根据问题明确目标,然后到文中寻找相关的语句。 A项的推断来自于第八段,原句是 “虽然把重污染企业搬迁到外省(比如首钢搬到河北),花费巨资以天然气替代燃煤,率先使用低硫车用燃油 这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措施 但是空气是流动的,外地的污染仍然会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北京的 PM2 5有四分之一来自周边地区)。 “邻避主义 ”不可能是治污的解决之道,泼出去的脏水,终将回到自己身上 ”,从这

19、段话中可以知道,选项 A所说的办法行不通,因为文中说了 “邻避主义 不可能是治污的解决之道 ”。故答案:选 A项。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 钱玄同:真的猛士 钱玄同( 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那是 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 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

20、用钞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 :“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钱玄同立刻辩驳道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 新青年 1918年 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 “孔家店 ”,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 “废除汉字 ”,称

21、“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 “人到 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 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 “国语 ”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 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 “双 簧 ”。他化名为 “王敬轩 ”,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 “王敬轩 ”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 “大胜战 ”。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

22、的学者评论道: “ 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病史资料。从 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 “死 ”字。 1927年,钱玄同年届 40时,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 钱玄

23、同一生恃才傲物、狂放不羁。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 ,起评 60分、 61分 如若选课的学生共 40人,最后一人就得 100分;若是 40人以上,便重新从 60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 “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 。 这个 “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 ”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

24、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 “百孔千疮 ”, “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 ”。在 1921 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 “自打耳光 ”,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 “厂甸巡阅使 ”。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年 1月 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 “在 五四 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

25、分析与概括 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五四 ”前夕,钱玄同经常到鲁迅住处劝说周氏兄弟投稿,如果没有这个机缘,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不会出现鲁迅的名字了。 B钱玄同的刚猛有时有些偏执,如 “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人到 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等语,无论从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是过激的言论。 C新文化运动需要钱玄同这样的刚猛之士,因为当时守旧势力非常顽固,与他们斗争,温和中庸是不会有结果的。 D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不管有无学生缺席,都算全到,这说明钱玄同学问浅薄因而无法苛求学生的一种表现。 E “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 ”,表明钱玄同已四面树敌,横遭物议,无论他走到哪

26、里都会遭到人们的围攻。 【小题 2】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传文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钱玄同被誉为 “真的猛士 ”,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从 “思想 ”“性格 ”“行为 ”中任选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 8分) 答案:【小题 1】 BC( 5分,答 B3分,答 C2分) 【小题 2】( 6分,每点 2分) 成功劝说周树人为新青 年撰稿,使周树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提倡白话文,打到孔家店,在作文、标点、数字、纪年、书写方式等方面提出新见解,是中国文化重大

27、改革的首倡者; 与刘半农上演双簧戏引起各界关注,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仗。 【小题 3】 这样写使人物性格更加完整。文章主要表现钱玄同刚猛的性格,在这里又表现了他柔弱的一面,刚柔集于一身,体现了人的性格的丰富性。 这样写更富有情趣。钱玄同在大事上刚猛,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又这般柔弱,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小题 4】 爱国思想,民族责任感(思想上)。他留日归来,认为新的思想文化才是拯救民族的 根本,从而担任新青年编辑,找周树人等人约稿,并站在新文化运动前列,积极推进中国文化重大改革。 看淡生死(性格上)。钱玄同体弱多病,早把生死置之度外, 40岁就做好离世的准备,因此他有足够的的勇气与顽固派作斗争。 喜

28、好读书,严谨治学(行为上)。他最大的爱好便是逛旧书肆,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他对自己所写的讲义反复修改仍不满意。他的这种读书治学的态度使他成为时代的先驱。 (观点明确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往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从文章 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A项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不会出现鲁迅的名字了 ”这句话说法绝对,文中原句是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

29、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 ”,原文是 “也许不会出现 ”;D项中 “钱玄同学问浅薄因而无法苛求学生 ”说法过于武断。文中的句子是 “钱玄同一生恃才傲物、狂放不羁 ”,因而从不看学生到没到。选项中 “学问浅薄 ”的说 法属于武断 ;E项在文中的原句是 “这个 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 的浙江人 ”,从中可以看出 “叫骂声 ”应是钱玄同发出的,表现了他的刚猛性格。故答案:选 B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抓住题干中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这个限制性条件,然后到文中圈定答题的区域

30、主要在二、三、四、五段。第二段主要写他向鲁迅约稿,使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三段他提倡白话文,打倒 “孔家店 ”,提出用 “国语 ”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第五段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 “双簧 ”,标志着改革派的 “大胜战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段落的作用。从题干中 “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 ”,明确了问题 “写了刚猛,为何也要写柔弱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刚猛 ”是哪

31、个方面的表现, “柔弱 ”是哪个方面的表现。从文中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刚猛的表现都是大事大非上,而柔弱的表现是日常生活中的,这让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更真实,更完整,也是因为生活中的柔弱,才更显出他性格中的 “刚猛 ”。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这是一道开放式探究题。题干中给出了探究的方向:思想 、性格、行为;给出要求:任选两方面;设置的陷阱:你的理解。有的考生一看到 “你的理解 ”,就会以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所谓的 “你的理解 ”是在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所读出来的东西,其实还是作者表达出来的东西。他被誉为 “真的猛士 ”,在文中很多事例上有

32、所体现。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选择,再到文中找到能体现他 “猛士 ”的事例。比如七、八两段就是从性格上写他的达观,第七段写他身体的孱弱,第八段写他对生死的态度。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亮,字 叔明,庐州合肥人。举进士,知芜湖县,再迁通判常州。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亮纵去,缓与之期,不逾月,尽输所负。亮以治行闻,擢知濮州。久之,出知饶州。州豪白氏多执吏短长,尝杀人,以赦免,愈骜横,为闾里患,亮发其奸,诛之,部中畏慑。州有铸钱监,匠多而铜锡不给,亮请分其工之半,别置监于

33、池州,岁增铸缗钱十万。王均反,以为西川转运副使。贼平,主将邀功,诛杀不已,亮全活千余人。城中米斗千钱,亮出廪米裁其价,人赖以济。召问蜀事,会械送贼诖误 者八十九人至阙下,执政欲尽诛之。亮曰: “愚民胁 从,此特百之一二,余窜伏山林者众。 今不贷之,反侧之人,闻风疑惧,一唱再起,是灭一均、生一均也。 ”帝悟,悉宥之。加直史馆,复遣还部。知潭州,属县有亡命卒剽攻,为乡闾患,人共谋杀之。事觉,法当死者四人,亮咸贷之,曰: “为民去害,而反坐以死罪,非法意也。 ”徙升州。行次江州,属岁旱民饥,湖湘漕米数十舟适至,亮移文守将,发以振贫民。因奏: “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以相 。

34、”以右谏议大夫知广州。时宜州陈进初平,而澄海兵从进反者家属二百余人,法当配隶,亮悉置不问。盐户逋课,质其妻子于富室,悉取以还 其家。海舶久不至,使招来之,明年,至者倍其初,珍货大集,朝廷遣中使赐宴以劳之。入为御史中丞。仁宗初,拜尚书右丞,知庐州,召判尚书都省兼知审刑院,迁工部尚书、知亳州,迁江宁府,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赠尚书右仆射。吕夷简少时,从其父蒙亨为县福州,亮见而奇之,妻以女。妻刘恚曰: “嫁女当与县令儿邪? ”亮曰: “非尔所知也。 ”田况、宋庠及其弟祁为童子时,亮皆厚遇之,曰: “是后必大显。 ”世以亮为知人。亮卒,时夷简在相位,有司谥曰忠肃。 (选自宋史 马亮传) 诖( gu)误

35、:贻误,连累 ( zhu):救济,救助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籍 其赀犹不足以偿籍:抄没 B尽 输 所负输:缴纳 C亮 发 其奸发:发现 D亮皆厚 遇 之遇:对待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马亮 “为政宽和 ”和 “处事果断 ”的一组是( ) A亮以治行闻,擢知濮州 亮发其奸,诛之,部中畏慑 B事觉,法当死者四人,亮咸贷之 湖湘漕米数十舟适至,亮移文守将,发以振贫民 C法当配隶,亮悉置不问 为民去害,而反坐以死罪,非法意也 D海舶久不至,使招来之,明年,至者倍其初 城中米斗千钱,亮出廪米裁其价,人赖以济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36、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亮曾对丢失官银,无力偿还的 “吏民 ”采取放人、宽限的做法,不到一个月就收回了全部欠款,使几百人脱离牵累。后在饶州调运铜锡,使州中缗钱数量大增。 B王均兵变平定后,主将为邀功诛杀不止,身为西川转运副使的马亮使一千多人得以保全活命。之后马亮又采取措施平抑米价,解决了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 C马亮断案时能做到具体案件具体对待,不违背立法的本意。对危害地方的豪强,马亮坚决打击。但对于普通百姓为民除害的 行为,则视其动机不予追究。 D马亮施行仁政惠泽于民,又有知人之明,田况、宋庠、宋祁、吕夷简还在年少时,马亮就料到他们日后必为显贵,并不顾妻子的反对,将女儿嫁给吕夷简

37、。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今不贷之,反侧之人,闻风疑惧,一唱再起,是灭一均、生一均也。( 5分) 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以相 。( 5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现在不宽恕这些人,心中反复不定的人,听到消息疑惑恐惧,一呼再起,这是消减一个王均,又生一个王均。( “贷 ”“反侧 ”“唱 ”“是 ”,每点 1 分;大意 1分) ( 2)临江各郡都严重歉收,而官吏不救济他们,希望官府停止买粮,让百姓运粮来相互救济。( “歉 ”“不之救 ”“籴 ”“转 ”,每点 1分;大意 1分) 【小题

38、 1】 试题分析:这道是一道考查文言实词的题目。可以将词语代入文章,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也可以向课内迁移,利用课内学过的词义来解决;也可以利用成语来解决,因为成语中的词往往保留了古意。 C项 “亮发其奸 ”这句话出自第一段的开头部分,联系前后的语境 “州豪白氏多执吏短长,尝杀人,以赦免,愈骜横,为闾里患 ”,从中可以知道州中豪强白氏掌握着吏役的底细,曾杀人,因大赦而被免罪,更加强横,成为当地的祸患。既然已经成为当地的祸患,就不应该再说 “发现 ”,此处的 “发 ”应该是 “揭发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学生对

39、人物形象的把握。通过审题,首先了解对象是马亮,特点是 “为政宽和 ”和 “处事果断,同时有一个限制性的条件 “分别 ”。A“亮以治行闻,擢知濮州 ”说的是马亮因为治 理的能力和品行而被擢升为濮州知州,是讲马亮官职升迁的原因,这个原因是治理的能力和品行,不是为政宽和; C“法当配隶,亮悉置不问 ”是说这些人按法律应没入官府为奴,马亮都不追究; “为民去害,而反坐以死罪,非法意也 ”这句话是当人们建议处死公然抢掠的士卒时,马亮却说: “为民去害,反而处死罪,这不是立法的本意 ”。这两句都是 “为政宽和 ”; D“海舶久不至,使招来之,明年,至者倍其初 ”是为政举措。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40、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主要做法是 :先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段落句子,然后将选项与之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点。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位、曲解实词虚词等等。 A 项中 “后在饶州调运铜锡,使州中缗钱数量大增 ”错误,文中原句是 “亮请分其工之半,别置监于池州,岁增铸缗钱十万 ”,由句中可知,马亮不是调运铜锡,而是分去一半工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

41、句顺。第一句中 “贷 ”,解释为 “宽 恕 ”; “反侧 ”,解释为 “反复不定 ”; “唱 ”,解释为 “高呼、倡导 ”; “是 也 ”,判断句式,解释为 “是 ”。第二句中 “歉 ”,解释为 “庄稼歉收 ”;“不之救 ”,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为 “不救之 ”,解释为 “不救济他们 ”; “籴 ”,解释为 “买粮 ”; “转 ”,解释为 “运粮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小题 1】 “夹岸桃花蘸水开 ”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

42、析。( 5 分) 【小题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中蕴含的理趣。( 6分) 答案:【小题 1】最传神的是 “蘸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时沾时离的情景,( 3分)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 ”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或 “喜爱之情 ”)。( 2分) 【小题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阻断了前行的道路。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 2 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产生了类似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理趣。( 4分

43、)(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道是一道炼字题。诗句中的精彩字常包括: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解题的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蘸 ”是 “沾 ”,指沾着水面;第二步,点出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这句话运用比拟(拟人)的修辞,一个 “蘸 ”字赋予桃花以人的情态动作,这句话是写桃花开得繁密,压低枝干垂到水面沾上水;第三步,指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 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再联系第一句 “双飞燕子几时回? ”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

44、上了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 “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 ”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再放开眼界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所以此处 “蘸 ”的效果中既有写景效果:写出桃花带雨的娇美姿态;又有表情效果:体现了人物的惊喜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变相考查诗歌的主 旨。题干中的目标很明确,是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这两句;要求是其中包含的 “理趣 ”,理趣,即道理。首先看这两句诗所描写的景象: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

45、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 就过不去了。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这就好比人正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绝处逢生。由此可以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绝望,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转角。 考点:评价文学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 5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

46、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答案: 吸收水分和吸收养料 固定植株的位置 之所以称其为假根(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首先审题,明确要求;然后浏览语段,了解大概内容,这段内容主要 “根 ”的三方面作用:一是吸收水分,二是吸取养料,三是固定植株。了解了内容之后,再来看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首先

47、看第一处,紧跟其后有一句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 ”,可见前面要填的必然是这两项工作;第三句话说 “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 和吸取养料 ”,从中可以得知两项工作是 “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第二处的前面有一个表示选择的词语 “而是 ”,说明后面填写的是根的第三个作用,后面一句 “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 ”,可见这第三个作用是 “固定植株 ”。第三处的后面一句中有一个关联词 “是因为 ” ,可见前面一句中必然有相应的关联词 “之所以 ”,根据前一句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和后一句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

48、 ”,可以填出这一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中国青年 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 “中国青年志愿者 ”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 请描述该标志所象征的寓意 ( 6分) 答案:( 1) “中国青年志愿者 ”标志的构图,总体上是一个 “心 ”的图形。( 1分) “心 ”中间有一个既似手、又似鸽子的图案,( 1分)大拇指像鸽头,其余四指像鸽翅。( 1分) ( 2)标志的寓意深刻: “心 ”象征着爱心, “手 ”象征着援助, “鸽子 ”象征着美好。( 2 分)整个图案寓意为:伸出援助之手,把爱心献给世界,将美好撒满人间。( 1分) 试 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根据所给材料可以分为:漫画、徽标、路标、图表。本题是徽标。主要有两种类型:描述及寓意。描述的步骤:先观察徽标的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