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1926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 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选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裨 将 /蚍 蜉 蒲 扇 /浦 口大 煞 风景 /煞 有介事 B 潦 水 /撩 水 拮 据 /秸 秆 曲 突徙薪 /曲 高和寡 C 熨 斗 /熨 帖 骠 勇 /剽 窃 应 接不暇 /应 付自如 D 伺 候 /伺 机 荟 萃 /市 侩 如法 炮 制 /炮 烙之刑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p p/p sh /sh ; B、 lo/lio ji/ji q/q ; C、 yn/y pio/pio yng; D、 c/s hu/kui po。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

2、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莫可名状海市蜃楼轰堂大笑锄强扶弱 B貌和神离开门揖盗鼎力相助相形见拙 C振聋发聩和颜悦色凤毛麟角蓦然回首 D直截了当原形必露磬竹难书曲意逢迎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哄堂大笑; B、貌合神离 相形见绌; D、原形毕露 罄竹难书。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

3、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解答此类题目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审音法,即通过正确的朗读,发现书写错误; 辨义法,即通过理解、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形; 定形法,即通过形旁确定字形; 结构辨析法,即借助词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在下列横线中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学校认真听取 各方面的意见, _了住校生管理细则,让住校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尊重人性, _人才,才能让现代企业得到持续发展。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需要 _的东西,那些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A制定擅用天

4、花乱坠 B制订善用花里胡哨 C制定善用花里胡哨 D制订擅用天花乱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辨析近义词,必须要从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一定要切合语境。制定 制订:制定 经过一定程序定出 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 创制拟定。“制定 ”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以和 “了 ”连用,而 “制订 ”则有 “拟定 ”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 “了 ”连用。善用 擅用:善用 善于使用;擅用 擅自使用。花里胡哨 天花乱坠:花里胡哨用来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比喻浮华而不实在;天花乱坠 形

5、容说话极为动听却不切实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汶川地震遗址被淹事件以后,让我们认识到文物保护的规划要从长计议,不能仓促上马,否则最后只能得不偿失。 B国足 1-5惨败泰国,创下有史以来与泰国比赛的最大输球比分 ,赛后球员们否认比赛失败的原因是比赛态度有问题导致的。 C老先生年届九十,还在孜孜不倦地整理古文尚书,皓首穷经,谁也不能否认先生不是青年学者之楷模。 D 6月 28日,环球中心向公众开启体验式营业,乐天百货、海洋乐园、洲际酒店等商家强势入驻,揭开了该超大型城市综合体年内全部对外开放的帷幕。 答案: D 试题

6、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 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A缺少主语,去掉 “让 ”; B句式杂糅,去掉 “导致的 ”;C三重否定,否定了 “先生是青年学者之楷

7、模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 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 “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 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 “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

8、尽孰燔其余 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 “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 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

9、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 “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 ”(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 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

10、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 【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

11、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 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

12、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律将 “故与人食并出卖 ”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B

13、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类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 “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 ”不正确。原文 是 “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可知, C项曲解文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B “宋代统治者出

14、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 ”是设立行会的原因之一,表述不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B宋代政府 “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错, “把关 ”的实施者应为 “行会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 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年 感 梁 衡 钟声一响,已进不惑之年;爆竹声中,青春已成昨天。不知是谁发明了 “年 ”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剁去。可是人们好像还欢迎这种切剁,还张灯结彩地相庆,还美酒盈杯地相贺。我却暗

15、暗地诅咒:“你这个叫我无可奈何的家伙! ” 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 有许多地方是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的。当小学生时苦等着下课的铃声,盼着星期六的到来,盼着一个学年快快地逝去。当大学生时,正赶上 “文革 ”的年代,整日乱哄哄地集会,莫名其妙地激动,慷慨激昂地斗争,最后又都将这些一把抹去。发配边疆,白日冷对大漠的孤烟,夜里遥望西天的寒星。 这许多岁月就这样在我心中被烦恼地推开,被急切切地赶走了。年,是年年过的,可是除却划了浅浅的表示时间的一痕,便再没有什么。 但在有的地方,却是重重地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当我学会用笔和墨工作,知道向知识的长河里吸取乳汁时 ,也就

16、懂得了把时间紧紧地攒在手里。静静的阅览室里,突然下班的铃声响了,我无可奈何地合上书,抬头瞪一眼管理员。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 ,就让她这么轻轻一点,闸门大开,时间的绿波便洞然泻去,而我立时也成了一条被困在干滩上的鱼。当我和挚友灯下畅谈时,司马迁的文,陶渊明的诗,还有伽利略的实验,一起被桌上 “滴答 ”的钟声搅拌成一首悠美的旋律,我们陶醉,我们盼夜长,最好长得没有底。而当我一人伏案疾书时,我就用锋利的笔尖,将一日、几时撕成分秒,再将这分分秒秒点瓜种豆般地填到稿纸格里。我拖着时间之车的轮,求它慢一点,不要这样 急。但是年,还是要过的。 记得我第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年头的岁末,我怅然对着墙上的日

17、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的情人,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 但她也没有负我,留下了手中这本还散着墨香的厚礼。这个年就这样难舍难分地送去了,生命直尺上用汗水和墨重重地划下了一笔。 想来孔子把四十作为 “不惑 ”之年也真有他的道理。人生到此,正如行路爬上了山巅,登高一望,回首过去,我顿明白,原来狡猾的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程程的生命的。有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牛顿用他生命的第二十三个年头换了一个 “万有引力 ”,而哥白尼垂 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一个崭新的日心说体系。时间不可留,但能换得成一件事,明白一个理,却永再不会失去。而我过去多傻,做了多少赔钱的,不,赔生命的交易

18、啊。假若把过去那些乱哄哄的日子压成一块海绵,浸在知识的长河里能饱吸多少汁液,假使把那寒夜的苦寂就为积极的思索,又能悟出多少哲理。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总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泪滴。年,是年年要过的,爆 竹是岁岁要响的,美酒是每回都要斟满的,不过,有的人在傻呵呵地随人家过年,有的却微笑着,窃喜自己用 “年 ”换来的胜利。 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的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人,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 【

19、小题 1】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作者在文中回顾了 “年 ”在自己生命中留下的印记,浅浅的一痕 少不更事的经历,重重的一笔 珍惜分分秒秒的收获。 B作者从虚到实,由事及理,先回忆 “年 ”给自己留下印记的故事,然后阐述自己对 “年 ”的理性思 考,思路清晰,层次井然。 C作者举牛顿用年换 “万有引力 ”,哥白尼用年换崭新的日心说,两个事例意在阐明聪明的哲人会做买卖,用时间换取人生的成功。 D文章开头写 “我却暗暗诅咒年 ”,结尾又说 “我不该诅咒年 ”,这看似矛盾,实则欲扬先抑,前后对照,突出我对 “年 ”的思考。 E本文语言风格从整体上讲,既生动优美又诙谐风趣

20、,如 “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 一条被困在干滩上的鱼 ”即为一例。 【小题 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记得我第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年头的岁末,我怅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 远去的情人,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 答: 【小题 3】文章的题目是 “年感 ”,作者对 “年 ”有哪些感想?请结合全文分条陈述。( 6分) 答 【小题 4】孔子认为 “四十不惑 ”,作者则认为人在三十或二十不惑更好。如果可以自己决定,你会选择在什么年龄不惑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不少于 80字。( 6分) 答: 答案:【小题 1】 BE 【小题 2】本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将

21、 “年 ”所代表的时光比作情人( 1分),以情人裙裾飘飞的具体之景状写时光流逝的抽象之意( 2分),化抽象为形象可感,作者久久凝望则表达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怅惘之情( 2分)。 【小题 3】 时间会给生命留下或浅或深的印记; 时间与生命是一种交易; 时间不讲情面却又公平; 人生若早悟,生命就会焕发出更大的价值。(每点 2分,答对 3点得满分) 【小题 4】范例 我选择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自然而然的不惑,而非某个确定的时间。人生不惑的时间,因人而异。人之不同,各如其面,皆源于各自不同的天赋、经历。( 2分)有年轻早慧而终成大器的杨振宁,有少时迷惑而大器晚成的苏洵,有中年不惑而流芳千古的孔子

22、。因此 ,要遵循自 然规律,因人而定,不必强求。我选择让生命自然而然地不惑。( 2分) 范例 我选择四十不惑。人生成长自有其规律,只有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才能真正品味人生的滋味。( 2分)只有经历了成败得失的考验,才能真正认识人生的意义;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的德的滋养,才能有无穷的能量源泉。这时人生刚好四十。过早地不惑,只是貌似成熟,拔苗助长,其结果往往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结合文本逐项分析、排查。 B 选项的 “由虚到实,由事及理 ”理解错误,应是由实到虚; E选项的 “诙谐风趣 ”错误。 考点:分析 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3、。 【小题 2】 试题分析:结合 “记得我第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年头的岁末,我怅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的情人,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 ”这个句子,尤其是 “她那飘逝的裙裾 ”这句话,可以判断其所用修辞,然后结合文本主旨,加以分析概括。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要结合文本中的叙写 “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 一寸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总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泪滴。 ”、 “有

24、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牛顿用他生命的第二十三个年头换了一个 “万有引力 ”,而哥白尼垂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一个崭新的日心说体系。时间不可留,但能换得成一件事,明白一个理,却永再不会失去。 ”等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 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注意从从主题思想、形象塑造和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25、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 以 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 第 ,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 、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 “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 以 一部校 故, 推 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 ”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 为 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

26、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 为 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 而 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 而 遣之。官属请曰: “不痛 绳 之, 恐无以禁。 ”咏曰: “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俟秋成,当仍旧法。 ”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 知 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 “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 者 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

27、咏责之曰: “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 (选自宋史 张咏传,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夙儒张覃者未 第 第:科举考中 B 推 辱主帅推:追究 C不痛 绳 之绳:捆绑 D复命 知 益州知:掌管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议 以 咏首荐 若 以 一部校故 B吾尚不得 为 友 为 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 而 三人者悉登科 咏悉宽其罚 而 遣之 D饥 者 八九 求霖 者 三十年 【小题 3】把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

28、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4分) 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4分) 【小题 4】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 “惜才 ”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4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钱塘十万人家,忍饥挨饿的十之八九,他们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贼,那么造成的祸患就严重了; 傅先生是天下有名的贤人,我尚且不能够和他成为朋友,你们是什么人,竟敢直呼他的名字! 【小题 4】 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 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

29、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 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C项,绳:约束制裁。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A把;因为。 B,成为,动词;被。 C,顺承 D 的人;停顿或判断。做此类题目,要着眼 “意义 ”和 “用法 ”两点, “意义 ”是就表 意而言的,

30、“用法 ”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 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31、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从文中叙写中归纳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参考译文】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逢李沆、宋浞、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的精明强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

32、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 “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 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 ”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 当初,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

33、但不喜欢做官。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到乡里的称赞;于 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努力上进。 (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出任杭州知州。正值当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贩卖盐来自给。(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 “不严加制裁,恐怕无法禁止此事。 ”张咏说: “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饥饿的人有八九万,(这些人)如果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或: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旧法办事。 ”(咸平)五年,宋

34、真 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地政绩优异,又任命他担任益州知州。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 “有爱卿在蜀地,我没有西顾之忧了。 ” 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小时候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三十年也没找到(他)。到这时他来谒见,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名)的贤士,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直呼其名! ”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九处, 5分)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不 得 祸 变 数 也 知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35、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取材于中论 修本) 答案:世之治也 / 行善者获福 / 为恶者得祸 / 及其乱也 / 行善者不获福 / 为恶者不得祸 / 变数也 / 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 / 故循福之所自来 / 防祸之所由至也。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 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天下太平之时,做好事的人获得福报,做坏事的人得到

36、灾祸;等到天下动乱之时,做好事的人不能获得福报,做坏事的人得不到灾祸,这是不合常规的现象。有智慧的人不因为不合常规的现象就就怀疑一定的规律,所以遵循福报自然来到的方法,防止灾祸所来到的途径。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 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 杜鹃 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 注 杜鹃:又名子规。 息机:拜托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小题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 “绿 ”字的妙处。 4分 答: 【小题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

37、?请简要赏析。 4分 答: 。 答案:【小题 1】 “绿 ”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小题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到家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有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小题 1】 试题分析:首联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乃诗人想象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首句 “春风入树绿 ”是写景,描写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的情形。此句写景,作用有二:一,为全诗奠定明朗、欣悦的感情基调;二,引出下面一句 “童稚望柴

38、扉 ”。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小题 2】 试题分析:颈联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想象何遁山人初到家乡的情形。社燕者,春燕也。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 “社燕 ”之称。何遁山人刚刚返乡,燕子也刚刚南归,两者相见真如老友相逢,其场面当何等亲切、喜悦!“征衣 ”,旅人之衣。山人到家,下得马来,立即脱下征衣,洗掉征尘,其对漂泊生活当是何等厌恶,到家之后的心情当是何等轻松、愉快!此联一 “逢 ”一“洗 ”,写尽了山人回乡后的喜悦;尾联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想象何遁山人的隐居生活:终日在水边钓鱼,完全摆脱了世俗的琐事杂务,恬淡闲适。

39、此联想象何遁山人 的隐居生活,一方面表达了对朋友的良好祝愿,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请根据下面的说法填上相应的成语。(任选两小题作答)( 2分) 汉语是非常奇妙的一种语言,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便于人们学习和记忆。有人喜欢用生动形象的说法来记忆成语,别有一番趣味。比如:最难听的歌曲 陈词滥调,最绵长的口水 垂涎三尺,等等。再如: (1)最宽阔的胸怀 (2)最怪异的动物 (3)最丰厚的稿酬 答案:( 1)虚怀若谷( 2)虎头蛇尾( 3)一字千金。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

40、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此题联系句子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个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春节上联: _下联:_ 端午上联: _下联:_ 答案:春 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试题分析:对对联要注意抓住对

41、联的特点。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 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

42、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你在 对对联的时要注意上面这几点,就可以对出不错的对联来。此题需要结合节日的特征等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然后作答。( 4分) 假期中,你从小在国外长大的表弟回来了,他长着黑头发黄皮肤,也懂得汉语,可是一点也不熟悉我们的传统文化,请任选一本你认为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名著推荐给他。要求:语言准确生动,表述简明连贯, 80字内。 答案: 表弟,明代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小说规模宏伟,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又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想象极其丰富,是我国古代小说的瑰宝。值得一

43、看。 表弟,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叙写了梁山泊起义农民反封建斗争发生 ,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 ,书中有 108将,个个面目不同,逼上梁山的故事十分吸引人,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奇葩,推荐你好好看看。 表弟,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 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值得一看。 试题分析: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作一内容介绍,注意语言方面的要求。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44、。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 6小题)( 6分) ( 1)蒹葭 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 蒹葭) (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 3)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4)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 。(王勃滕王阁序) ( 5)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 6)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 8)俄顷风定云墨色,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 1)白露未 ( 2)齐彭殇为妄作 ( 3)云无心以出岫 (

45、 4)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 5)休说鲈鱼堪脍( 6)樯橹灰飞烟灭( 7)濯清涟而不妖 ( 8)秋天漠漠向昏黑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 侧重 “识记 ”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 “”、 “殇 ”、 “岫 ”、 “堪脍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

46、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作文( 6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 国过去有许多 “老规矩 ”,如 “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 ”、 “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 ”、 “不许管闲事儿 ”、 “笑不露齿,话不高声 ”、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 “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 ”、 “忠厚传世,勤俭持家 ”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中国人。 世易时移,这些 “老规矩 ”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 “老规矩 ”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 ”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

47、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规矩可以不遵守,但不可以被毁灭 老规矩造就了特殊的北京人。郭德纲在微博中罗列的北京老规矩有:阖家坐在一起吃饭,座位次要长幼有序。若是家中得宠的小孩子可以挨着长辈,但是不许乱了次序。开始吃饭,便不许端着碗到处跑 那是乞丐的行为。形容不整是家教不严的体现。可见,规矩是体现一个家庭或是一个家族的教养和人文素质传承之道。 老规矩是对文化的坚持。在很大程度上,它孕育了文化,浸润了文化。我一直记得一次在摆餐桌的时候,顺手将筷子插在了米饭上。母亲因此而狠狠教训了我。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极大的不吉利。因为 这使整一碗饭像是香炉,更是犯人临刑的辞阳饭。看似有些迷信的老规矩,却体现了人们对生死的敬畏与讲究。 规矩是中华文明流传千年的源流之一,如今很多年轻的家长已经不再在乎这些了。饭店里时常有孩子欢跑的身影,家长们往往是端了碗在后面追。甚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