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1928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 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 A 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 弥足珍贵 。 B随着 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 登堂入室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C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 蒸蒸日上 ,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D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 10万亿元,其中网

2、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 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 当仁不让 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 A 项的 “弥足珍贵 ”意思是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含褒义。符合此句语境。 B项的 “登堂入室 ”意思是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不符合此句语境。 C项的 “蒸蒸日上 ”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不符合此句语境。 D项的 “当仁不让 ”意思是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不符合此句语境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其实一切艺术到精妙处都必有诗的境界 “诗

3、”在古希腊文中的意义是 “制作 ” 一切艺术都可以叫做诗 我们甚至说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物态或一片自然风景都有诗境 所以凡是制作或创造出的东西都可称为诗,无论是文学,是图画或是其他艺术 我们常说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应仔细阅读题中的句子,把握其总话题,分析它们内部的逻辑关联。题中六句话的基本思路,可按如下顺序组织:总起 -举例 -分析 -进一层分析 -总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专家强调,公共场所戒烟规定远不能解决我国公共场所的烟害

4、问题,国家控烟立法已经刻不容缓,劝阻青少年戒烟也显得尤为重要。 B目前我国进口产品进入流通环节,除国家要收取 17的增值税外,国内零售商又习惯于向供货商收取进店费、上架费 、节庆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这些费用最终又由消费者 “买单 ”。 C在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房价将在向上、向下的通道上作怎样的调整备受关注,楼市似乎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 D铜川昌盛煤矿重大责任事故之所以能被隐瞒一年,是因为煤矿老板用重资买通了煤炭局的官员,并和当地主管媒体的官员相勾结的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

5、A项否定不当,应去掉 “阻 ”字。 C项 “几乎 ”与 “殆 ”语意重复。 D项句式杂糅。 “是因为 的结果 ”杂糅。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我们所说的姓氏,包含了 “姓 ”和 “氏 ”两个概念。姓,代表了氏族血统,最早来源于氏族的图腾。氏族在交往中通过展示氏族图腾的徽记来表明其身份,区别不同的氏族和方位,氏族徽记就是姓的最早雏形。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是私有制社会的特种产物,表示功勋和地位。 一般认为中国人是先有姓,后有氏。事实上,姓和氏一直混合使用,其关系也在互相转变。在夏朝之

6、前,氏为大氏族、部落、国家、氏族联盟的称呼,这时姓是氏的分支。比如: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氏时期,伏羲氏的后代姓风,是中国第一个姓。夏朝时,氏的本意发生了变化,氏可以代表姓族中重要的分支。 周武王灭商后,重新确立了姓、氏的关系:姓明婚姻,世代不变;氏辨贵贱,随时更移。由于分封制分出的诸侯都有自己的氏,而姓不变,导致先秦时保留下来的姓仅仅在三十个左右,而保留下来的氏却有近千个。到秦并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政权,姓 、氏也混而为一,汉朝以后姓和氏也就不再进行严格区分了。 考察一个地区姓氏数量的多少以及分布的集中程度如何,可以用同姓率这个量来表示。一个地区的同姓率就是在这个地区随机抽取两个

7、人,他们具有相同姓氏的概率,这个值的大小能大致反映一个地区姓氏多样性的状况。如果一个地区姓氏数量多,且分布不集中,则同姓率低,说明姓氏的多样性好。 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同姓率最低的地区。这是因为在南北宋时期,特别是在南宋,由于蒙古人入侵,人们向南迁移,以躲避战争,逃至长江受到阻隔,而长江流域又很适合人类生活,便定居下来,与原有的居民混居在一起;同时,长江以南的人也经常会往北方迁移,最终导致这些地区的人口比较混杂,姓氏的多样性比较好。相反,在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少数民族的姓氏比较单一,又和外界比较隔绝,导致这些地区的同姓率很大。 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并不总是有较高的同姓率。甘肃的嘉峪

8、关等就是例外。嘉峪关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城市,历史上周边民族 不断进入,外来人口很多,姓氏也很多。因此,一个地区的同姓率能反映出这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不同地区之间也可以定义同姓率。两个地区的同姓率就是两个地区各取一个人,他们具有相同姓氏的概率。显然,两个地区姓氏分布越接近,同姓率就越大。因此,地区间的同姓率能衡量这两个地区姓氏分布的相似性。对同姓率做简单变换就能得到衡量两个地区姓氏分布差异的姓氏距离,也可以叫遗传距离。 一般来说,两个地区之间的距离越远,遗传距离越大。这是因为空间的隔离使得人们不能充分混杂,姓氏分布的差异就越大。通过计算两个地区的遗传距离,我们再次印 证了近现代中国历史上著名

9、的闯关东现象。东北三省和山东虽然隔着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但是他们的遗传距离却是最小的。事实上,清朝中晚期以后,大约有两千万人从山东、河南等地迁移到了东北地区。所以,研究不同地区间的同姓率能发现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事件。 (选自百科知识 2012年第 7期下) 【小题 1】下列 “姓氏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姓氏中包含了 “姓 ”和 “氏 ”两个概念。姓,代表民族血统,来源于氏族徽记。氏,始终是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B姓和氏一直混合使用,其关系也在相互转变 。在夏朝之 前,姓是氏的分支,夏朝时,氏就成了姓的分支。 C周朝建立后,重新明确了姓氏关系:姓明婚姻,氏辨贵贱。由此可

10、知在当时,氏同姓不同者,可通婚;姓同氏不同者,不可通婚。 D到秦汉以后,由于中央集权取代了分封制,这时用来区分不同封地诸侯的“氏 ”,也就失去了它的历史价值而与代表血缘关系的姓渐渐混为一谈了。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同姓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姓氏数量的多寡,它是一个地区随机抽取两个人,他们具有相同姓氏的概率。 B如果一个地区姓氏数量多,且分布不集中,则同姓率 低,比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这说明该地区姓氏分布的多样性好。 C不同地区的同姓率有高有低,比如甘肃嘉峪关地区的同姓率较低、有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同姓率较高,这和这些地区的文化历史有着密切关系。 D研究两个地区

11、的同姓率,如果这两个地区的同姓率比较接近就说明这两个地区姓氏分布差异小,也可以说他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小。 【小题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氏时代,伏羲氏的后代姓风,是中国第一个姓,这说明在夏朝之前,姓是氏的分支。 B秦并六国之前,帝王分封诸侯,姓是他 们的血统,并且他们都有自己的氏。由此可见,先秦时的姓与氏,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C遗传距离是两个地区姓氏分布差异,两个地区间的同姓率是反映不同地区的姓氏分布相似性的主要参数,一般来说,空间距离越大,遗传距离越大。 D一个地区的同姓率能反映该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而两个地区之间的同姓率则

12、不能反映他们的历史文化,是研究人口迁移的手段之一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A项错误在于 “始终 ”的说法不正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D项错误在于,不是两个地区的同性率而是两个地区之间的同姓率。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

13、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D项错误在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同姓率是能够反映他们的历史文化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5分) 程开甲:此生情定核裂变 戴红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我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推动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核试验技术的发展,创立了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为我军的核武器应用奠定了基础。 1931 年,程开甲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14、程开甲在这里读了六年的初中和高中。恰恰在这时,他碰上了一 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姚广钧。在其指导下,程开甲能将圆周率轻松自如地背诵到小数点后 60位,能牢记学过的所有数学公式。这些训练对他在日后科研中处理数据起了重要的作用。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公费生。在这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 “东方剑桥 ”的大学里,他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和苏步青等大师严格的学习和科学精神训练。他敢于挑战难题,大三时撰写的论文,得到陈建功和苏步青赏识,并推荐给英国数学家,之后文章被苏联数学刊物全文引用。 1946年,经李约瑟推荐,程开甲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 “物理学家中的 物理学家 ”玻恩教授的学

15、生。他先后发表了 5篇高水平超导论文,并于 1948年提出超导 “双带模型 ”。同年,获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当听到解放军击败阻挠渡江战役的英国 “紫石英 ”号军舰时,他婉谢导师和朋友好意,购买了建设祖国所需的书籍,整理好行装,于 1950年 8月回到浙江大学物理系。 为了培养亟需的原子能研究人才,八年间他两次改变专业。 1960年夏,经钱三强亲自点将,程开甲调进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自此,他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二十多年。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拟定试验总体方案,为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作准 备。核试验的准备,国内没有人懂,也没有仪器设备,又无可借鉴,程开甲就亲自研制爆炸所需仪器,并编

16、写教材为科研人员讲课。他带领青年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钻研理论和技术问题,交代工作时,总是条理分明、清楚准确,有时还写下书面材料,以便他人尽快开展工作。同时为年轻人争取发挥更大作用的工作平台,实事求是地介绍、推荐吕敏、杨裕生、钱绍钧等加入研究队伍。 短短两年中,程开甲到研究所、院校、部队召开了几百次任务会,提出具体科研要求。经过辛勤努力和刻苦研究,逐步形成了一个有高度预见性、准确性和创造性、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研制出 1000多台测试仪器。 第一颗原子弹在哪里爆炸?程开甲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勇敢地否定了原先由苏联专家提出的 “空爆 ”方案,并成功主持完成首次地下核爆炸。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了掌握第一

17、手材料,他和朱光亚等人决定进入地下爆心考察。谁也说不清洞里辐射会产生多大危险,但程开甲经过计算,认为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后,可以进入。他们顾不上自己身体吃了多少剂量,在刚开挖的直径只有 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爬行,最后进到爆炸形成的一个巨大空间。洞里温度很高,科学家们忙得汗流浃背,仔细进行考察,取得了我国地下核试验的第一手资料。 二十多年中,作为中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程开甲成功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及首次空投和首次竖井试验等在内的三十多次核试验。他带领团队,建立发展了中国核爆炸理论,成为中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的重要依据。以该理论为指导,创立了核爆炸效应的研

18、究领域,支持了中国核武器设计改进。 上世纪 80年代,程开甲开创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为国防科技建设发展做出新贡献。近年提出凝聚态的新的电子理论。现在,他仍不倦地对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应用展开创新性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 对于这些崇高 的荣誉,程开甲有他自己的诠释。他说: “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功勋奖章是对 两弹一星 精神的肯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对整个核武器事业和从事核武器事业团队的肯定。我们的核试验,是所有参加者,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 (光明网 2014年 1月 15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老师束星北教理论物理,常常不拿课本,但讲得

19、生动透彻,让学生牢记不忘。他和程开甲经常在教室里研讨问题,同学们戏称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是 “真心的相对论 ”。若干年后,程开甲与高耀珊结婚,束星北还给他们当 了证婚人。(解放日报 2014年 1月 17日) 有一次,程开甲设计的测试方法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包括当时基地的一位副司令员。有人劝他: “人家是领导,你不要争了,出了问题他负责。 ”他却严肃地说: “我不管他是不是领导,这些数据是我在实践中计算出的,是科学的。要保证安全,就得按数据要求办。我要对核试验的安全负责。 ”结果还是按程开甲的意见办了。(党史纵横 2005年第 5期)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20、 5分) A当听到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传捷报时,程开甲婉谢导师和朋友好意,在购买了建 设祖国所需的资料后,整理行装,立即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为了成功完成地下核爆炸,掌握第一手材料,程开甲和其他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地下空间进行考察,取得了我国地下核试验的第一手资料。 C程开甲的测试方法虽然遭到很多人包括副司令员的反对,但他坚决主张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处理,体现了他对核试验研究事业敢于负责的精神。 D在核试验中,程开甲不仅得到了很多物理学大师的帮助,自身得到了成长;同时他本人也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E本文展现了一位成果丰硕的科学家形象,同时表现了科学家的崇高风范。 【小题 2】程开甲的

21、人生经历书写着动人的情感,这种情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 6分) 【小题 3】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4】程开甲院士在核研究和其它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请结合材料,探究程开甲院士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 8分) 答案:【小题 1】 C E(选 E得 3分;选 C得 2分;选 D得 1分。) 【小题 2】 浓厚的师生情:束星北 “真心的相对论 ”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师生情谊,在核试验研究中关心年轻人,介绍推荐青年骨干,提携后辈。 赤诚的爱国情:婉谢导师 和朋友好意,支持祖国建设。八年间两次改变专业,投身核试验销声匿迹二十多年

22、。 真挚的科学情(或 “事业情 ”):读书时热爱知识,早有成就;核试验时全心付出,真挚投入,辛勤努力,刻苦研究,率先垂范;高龄时仍求索不已,创新不断。(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只罗列现象但未简要概括者最多得 4分。) 【小题 3】 第一段概括了程开甲院士的主要成就和获得的荣誉( 2分),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誉和敬佩之情( 1分)。 总领(或 “引起 ”)下文,为后文具体描写程开甲院士在原子弹研制和核实验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贡献做铺垫( 1分)。 照应了文章的标 题,重点突出他在核聚变研究方面的成就。( 1分) 【小题 4】 名师名校孕育的深厚知识功底:在名师名校的教育熏陶和推荐引导下,进入名校,师

23、从名师,形成了日后成为科学大家必需的扎实功底和良好视野。 对科研的执着热情、辛勤努力、刻苦研究的精神。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召开几百次任务会,冒着危险进入地下爆心考察等。(或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核试验领域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的经历就是实践了这种精神。始终保持科研的热情,耄耋之年还活跃在科研一线。) 实事求是,不畏权威,敢于负责,艺高胆大的科学态度。他严肃地回绝副司令员的要求,只相 信实践的态度。承诺对核试验的安全负责。 通力合作,集体攻坚的智慧等。(能结合文本和材料,答出四个方面的原因。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错误在于无中生有, “立即 ”错误。 B项错误在于 “

24、为了成功完成地下核爆炸 ”的说法,原文是说程开甲是在 “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 ”进入地下的。 D项错误在于时间错乱, “程开甲不仅得到了很多物理学大师的帮助 ”的说法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抓住题干中 “动人情感 ”一语在文本中筛选相关 信息,然后进行概括分析。答题时应以 “情 ”为中心,分条概括陈述。比如,程开甲同束星北的浓厚的师生情、程开甲年间两次改变专业,投身核试验销声匿迹二十多年所表现出来的赤诚的爱国情,以及程开甲在核试验时全心付出,真挚投入的纯真的科学情等等。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25、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既要分析该段内容对表现文本主旨、展示传主品格等方面的作用,也要分析因该段位置所产生的对展开结构文本的作用。在内容方面,第一段概括了程开甲院士的主要成就和获得的荣誉,有利于展示 传主品格和表达作者对传主的感情。在文本结构方面,此段处于文本开头,因而有总领下文、为后文做铺垫的作用,还有照应了文章的标题的作用。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虽然是道探究题,但只要求 “结合材料,探究程开甲院士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 ”,这实际就是要求写出文本中传主的突出之处,因而

26、可以当做一道信息筛选题来做。比如,程开甲因为有名师名校的孕育所具有的深厚知识功底,程开甲具有对科研的执着热情和辛勤努力、刻苦研究的精神,程开甲具有实事求是,不畏权威,敢于 负责,艺高胆大的科学态度,程开甲具有带领集体进行攻坚的智慧等。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5分)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

27、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 ”,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 ”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 、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 “黄金坠儿 ”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

28、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 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 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

29、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 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

30、 “紫藤里有风。 ” “唔!你怎么知道? ” “花是乱的。 ” “对极了! ”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 “深院悄无人,风拂藤花乱。 ”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 “如何? ” 叶三说: “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 “不对? ” “红花莲子白花藕 。你画的是白荷花,莲 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

31、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 “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 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 “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 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

32、卖。 ”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 项是( 5分) ( ) A小说塑造的叶三,为人勤快、诚实守信、阅历丰富,对绘画艺术有热情。如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 B “紫藤有风 ”, “花是乱的 ”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 C从情节和结构来看,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 “散文 ”的特征

33、。 D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明快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 E季陶民 “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 ”,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季陶民旷达超脱且率性脾气。 【小题 2】小说题目是 “鉴赏家 ”,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小题 3】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概括。( 6分) 【小题 4】小说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结尾,有人认为他的做法值得称赞,有人认为他的做法欠妥 请联系文本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选 B给 3分,选 C

34、给 2分;选 E给 1分。 【小题 2】 体现叶三 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 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 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为他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垫); 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 他作为 “鉴赏家 ”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每点 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小题 3】 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 之笔。 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

35、藤画里有风。 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 叶三与画共存亡。(每点 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小题 4】观点一:他的做法值得称赞。这是他重友谊、重知己的表现,是全文的升华。是他们懂得对方,珍惜对方的表现。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 8分)。观点二:他的做法欠妥。这是叶三自私的做法,会让季陶民作品永远不见天日,不再有被欣赏、认可的机会。这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痼疾之一,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序带进坟墓,却让作品永远不见天日 。( 8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提出观点 1分。联系文本分析 3分,举出恰当拓展事例 2分,联系拓展

36、事例的分析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A项中的假设有过于肯定之嫌,会评画不见得可以当画家; C项中的 “不失华丽 ”有误。 E 项错误在于,此小题的细节,能体现出画家的率性,“旷达超脱 ”语意略重。另,此细节还有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铺垫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仔细揣摩 “鉴赏家 ”同叶三卖果子这件事的关联。文本关于叶三卖果子的描叙,可以体现叶三脱俗的生活情趣;另外,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的经历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因而写

37、叶三卖果子是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同时,叶三所卖的新鲜果子,其实是作者安排的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叶三卖果子这个情节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除此之外,从叶三卖果子这个情节,还可体现他作为 “鉴赏家 ”的品质的形成过程。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概括小说用来塑造叶三形象的情节。因此,应先在小说中筛选出相关情节,再对此情节加以概括。比如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情节、叶三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的情节、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的情节和叶三与画共存亡的情节

38、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答案:并不唯一的探究题,答案: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提出观点,进行组织。但观点一定要鲜明,要联系文本分析,最好还能举出恰当事例 加以拓展。若认为叶三把画带进棺材的的做法值得称赞,可从对全文主旨的升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分析。若认为叶三的做法欠妥,可从这有损叶三形象、不利于突出文本主旨等方面分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秦良玉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 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

39、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 裹 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 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 “白杆兵 ”,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夺汝才大纛,擒其渠副。贼势渐衰。 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

40、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归, 捷春使按营垒 ,见良玉军整,心异之 。良玉为置酒,语逊之曰: “邵公不知兵。吾一妇人,受国恩,谊应死,独 恨 与邵公同死耳。 ”逊之问故,良玉曰: “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俯瞰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 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 ”逊之深然之。已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 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

41、,所部三万人 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曰: “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 ”捷春见嗣昌与己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 良玉乃叹息归。 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良玉 图 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 “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 !”悉召所部约曰: “有从贼者,族无赦 !”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 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 寿终。 赞曰: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

42、急公赴义有足 多 者。彼仗钺临戎,缩 H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 (节选自明史 秦良玉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良玉别统精卒五百 裹 粮正随 裹:携带 独 恨 与邵公同死耳 恨:遗憾 良玉 图 全蜀形势 图:谋划 其急公赴义有足 多 者 多:称赞 【小题 2】下列各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良玉为人饶胆智 /善骑射 /兼通词翰 /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 /每行军 /发令戎伍 /肃然。 B良玉为人饶胆智 /善骑射 /兼通词翰 /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 /每行军发令 /戎伍肃然。 C良玉为人饶胆 /智善骑射 /兼通词翰仪度 /娴雅而驭下严峻 /每行军发令 /

43、戎伍肃然。 D良玉为人饶胆 /智善骑射 /兼通词翰仪度 /娴雅而驭下严峻 /每行军 /发令戎伍 /肃然。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良玉曾和丈夫并肩作战,立下战功。丈夫死后,她继承了丈夫的职位。因勤王有功,她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和嘉奖。 B巡抚邵捷春不懂用兵,丧失地利。秦良玉向陆逊之恳切进言,分析利弊,陆深为赞同。不久邵捷春改变了军队的布置。 C面对张献忠的攻势,秦良玉多次向上司进献破敌之策,均被拒绝。张献忠攻陷四川,秦良玉号召部下把守四境,决不投降。 D秦良玉作为一个女子,尚且能够辗转战斗,为国效力,那些手握军权却临阵观望的人,同她相比实在应该羞愧。

44、【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1)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 3分) ( 2)捷春见嗣昌与己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 3分) ( 3)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 !( 3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1)邵捷春让他巡查各军营,陆逊之看到秦良玉军队严整,心中赞叹。(关键词:使(之)、按、异。)( 2)邵捷春看到杨嗣昌与自己不合,官仓中又没有现粮,谢绝了她的计策没有采用。(关键点:左、见、谢。)( 3)我凭着一个弱女子的身份,身受国恩二十多年,现在不幸到了这种

45、地步,怎敢拿余身事奉逆贼呢?(关键词:以、孱、其、事)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其中,C项解释有误, “图 ”在这里活用作动词, “绘图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题中, “良玉为人 ”的谓语 “饶胆智 ”后应断句;谓语 “善骑射 ”后应断句;谓语 “兼通词翰 ”后应断句;谓语 “仪度娴雅 ”后应断句; “驭下 ”的谓语 “严峻 ”后应断句;并列的动宾短语 “行军

46、发令 ”后应断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C项错误在于 “均被拒绝 ”的说法不对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 1)句中的 “使 ”是 “让、派遣(之) ”之意;“按 ”是 “视察 ”之

47、意; “异 ”用作意动, “认为优异 ”之意。第( 2)句中的 “左 ”是 “意见不同 ”之意; “见 ”是 “看见 ”之意; “异 ”用作意动, “认为奇特 ”之意。第( 3)句中 “以 ”作介词,相当于 “凭着 ”; “孱 ”是 “孱弱 ”之意; “其 ”作副词,相当于 “怎么、哪里 ”; “事 ”作动词,事奉之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给石 宣抚使马千乘。明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乘明朝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明军。秦良玉夫妇首先打败贼军

48、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七座寨子,将贼军打得大败。他们的战功位居南川路首位。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 后来,马千乘被辖区内的民众诬告,病死在云阳监狱中,秦良玉继任了丈夫的职务。 秦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并且通晓诗文,风度沉静文雅。但是她管制部下却十分严格,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她所率领的军队号称 “白杆兵 ”,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 崇祯三年,永平等四座城池失守。秦良玉奉诏率军救援皇上,拿出家财作为军饷。崇祯皇帝为他颁发褒奖的诏书,在紫禁城平台召见她,赏赐她彩币羊酒,并写了四首诗来表彰她的功绩。当时恰逢四城收复,皇上就让秦良玉回川。崇祯七年二月,贼兵攻破夔州,包围了太平,秦良玉军队一到, 贼兵就撤围了。崇祯十三年,罗汝才进犯夔州。秦良玉将罗汝才邀到马家寨,杀掉罗军六百人,追击打败了罗军,夺下罗汝才军中大旗,活捉了他的副首领。至此贼军的势力逐渐衰微。 在这时,督师杨嗣昌把贼军都赶进四川。四川巡抚邵捷春率令二万弱军驻守重庆,所依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