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1929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届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届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届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届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宣布退休的达赖再次向其信徒发出号召,鼓动信徒参与 “和平运动 ”,联想起三年前的拉萨 “3 14”事件,再一次证实达赖所谓 “非暴力 ”,只不过是 欺世盗名的幌子。 B云南盈江地震已发生三个月,救灾重建工作方兴未艾,正渐入佳境,记者亲眼所见,前往盈江的各地对口支援人群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C作为苏州工业园区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中国最高门型建筑的东方之门,十分大气, 器宇轩昂 ,于 1月 18日正式合拢。 D考察队员刚到仁羌,就沉浸于壮美的景色之中。然而初夏的仁

2、羌天气,阴晴不定,变幻莫测,乍暖还寒, 五风十雨 ,给考察队员带来很多不便。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形容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B 车水马龙,成语。形容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此处不合语境 C器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出自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此处对象误用。 D五风十雨 :(五日一风 ,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风 ,十天下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 A 3月 1日,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侯岭乡境内的商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还金闾碑 ”被拆除,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

3、体的极大关注。 B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新德里举行,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五国领导人将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金砖国家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C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揭晓,现年 57岁的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其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 D 8月 16日零时起,我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新图使部分高铁降低速度;各席别票价在现行票价水平基础上,下浮 5%左右。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吸引 ”和 “关注 ”搭配不当; B项成分残缺,在 “将 ”后加上 “就 ”;C“多年来 ”与 “夙愿 ”重复病句分析,主要从句子成分分析入手,提取主谓宾,如果没有问题再分

4、析小的修饰成分。如果出现了关联词,要考虑搭配和错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落 笔 /落 照剥 削 /瘦 削 不堪 靡 靡之音 /风 靡 一时 B 刹 那 /古 刹累 赘 /果实累 累强 弩之末 /强 人所难 C 佣 工 /佣 金 攒 射 /万头 攒 动 解 甲归田 /解 囊相助 D 殷 红 /殷 切 绰 约 /绰 绰有余擢发难 数 /数 典忘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A落笔落照 都读( lu) 剥削瘦削不堪都读( xu) 靡靡之音风靡一时都读( m) B刹那( ch) /古刹都读( ch)累赘 /

5、果实累累都读( li)强弩之末读( qing)强人所难读( qing) C佣工( yng)佣金( yng)攒射 /万头攒动都读( cun) 解甲归田 /解囊相助都读( ji) D殷红读( yn)殷切 读( yn) 绰约 /绰绰有余都读( chu) 擢发难数数典忘祖都读( sh)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罗素最终以政治学完成了他对伦理学的探讨。 从伦理学到政治学的过渡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罗素从来就不是为了建立伦理学体系而谈伦理学的 。他的伦理视野并不像一般伦理学家那样限于个人、他人、社会的范围,而是扩展到群体与

6、群体、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他在本书中对政治学的思考,也不是意欲研究政治学的理论问题,而是着重探讨了与伦理学密切相关的、具有紧迫 现实意义的政治问题。罗素首先回顾了自文明开始以来有组织的激情冲突,讨论了这种冲突造成的人类幸福的损失,力图找到冲突的原因,为苦难中的人类指出一条道路。 罗素看到,迄今为止人类用自己的知识创造出这样一个可悲的世界: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而大多数人却过着比野生动物还悲惨得多的生活;人类心灵的构成目前仅仅适应以狩猎为生的阶段;人类的智力和想象力并没有增进人类的幸福,甚至无法使它保持在人猿相揖别时的程度;人类用远见缔造了政府和军队,而它们的建立却旨在保护掌权者的财产权

7、,使他们能够骄奢淫逸地生活,大多数人则以更艰苦的劳 作换取比原始状态下还少的报酬。天灾人祸频频向人们袭来,各种可怕的战争威胁笼罩在人们头上,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人类的不幸超过了以往历史上全部苦难的总和。 罗素认为,人类命运多舛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激情(即冲动和愿望)的冲突。除了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之外,人在政治上的愿望主要有四种;占有欲、竞争心、虚荣心和权力欲。占有欲是希望尽可能多地占有财富,或者说是对财富的权利。它是无穷无尽的动机之一,不管你可能获得多少,你总是希望获得更多。满足是一种永远逃避着你的梦想。竞争心是更为有力的动机,它使人们宁愿忍受贫困也要把竞争对手 搞垮。虚荣心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动机,

8、它随着受到的滋养而增长,但权力欲是压倒一切的,这种欲望随着权力的体验而迅速地膨胀。人类的这些愿望永远也不会得到满足,也会因此而不得安宁。 然而,人类不应因此就对自身悲观失望,把自己看成是黑暗的、野蛮的,看作恶魔力量的化身,看作尽善尽美的宇宙面孔上的一个污点是很容易的,但却不是全部的真理。人,正如俄尔甫斯教派所言,也是星罗棋布的苍天之子,人的躯体尽管同天体世界的伟岸身躯相比是微不足道和软弱无力的,但人类却具有一经产生就惊天动地和辉煌无比的巨大能量,她能够映照出整个宇宙世界,以想象和科学知识跨越时空的千山万壑。人类的激情也不是不可改变的材料,它能够为环境、教育和机遇所影响。政治上的各种愿望既可以引

9、向有益的行为,也可以引向有害的行为,倘若人类要生存下去,就要为各种激情找到无害的出路。 人类,不仅要把大自然看作自身的敌人,把人生看成一场制服大自然的斗争,而且要以体现自身特质的精神去超越现实世界,构造新的幸福的世界,人类的出路就在于改变激情,改造自身。 这是罗素伦理思想的真谛。 (节选自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 前言) 【小题 1】对第一段画线语句的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罗素不是为建立伦理学体系而研究伦理学,而是在为人类寻找出路,因此由伦理学研究过渡到政治学研究也就顺理成章。 B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人、他人和社会,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群体与群体、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两者之

10、间关系非常密切。 C在罗素看来,从伦理学研究过渡到政治学研究是合乎情理的,因此,罗素不想为了建立封闭的伦理学体系而研究伦理学。 D罗素之所以不想建立一个封闭的伦理学体系,是因为他意识到,如果不过渡到对政治学的研究,就无从为人类寻找出路。 【小题 2】下列对文章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段概括罗素伦理学的重要特点 和政治学关系密切,突出罗素伦理学实践性强这一主要特征与其伦理研究的目的。 B第二、三两段介绍罗素伦理学的主要内容,第二段陈述其对人类历史与现实的反思,第三段陈述对人类苦难根源的分析。 C最后三段批评罗素对人类前途的看法:人类如果不能为激情找到出路,就不可能继续生存下

11、去。充满了悲观主义的色彩。 D文章整体上采用了 “总 分一总 ”结构;正文部分则采用了层进结构,基本上吻合于 “是什么 为什么一怎么样 ”这一思路。 【小题 3】下列对罗素伦理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 项是( 3分) A人类社会充满着不平等的现象,现行的政治制度只是旨在保护少数人的特权,这一切都是人类用知识创造的,所以知识即罪恶。 B人类之所以充满苦难,是因为具有占有欲、竞争心、虚荣心与权力欲这四种基本愿望,只要它们不会消失,人类就不得安宁。 C人类要追求 “全部的真理 ”,不要盲目妄自尊大,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尽善尽美的宇宙面前是微不足道、软弱无力和满是污点的。 D人类要建设一个幸福的世界,不仅要征

12、服自然,同样要征服自己,其核心就在于正确认识自己,将自身的激情引向有益的行为。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句阐述罗素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和政治学关联密切,不是为伦理而伦理,伦理学研究的是 “人 ”的问题,政治学研究的是 “制度 ”的问题,个人的幸福只有在合理的制度中才能得以实现,这是罗索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B项答非所问,表述的是罗素的 “伦理视野 ”开阔,而非其伦理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关联。 C D两项都有颠倒因果的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错误有二处:第一是四、五两段表

13、达对人类前途的看法,最后一段是总结;第二是罗素 认为人类可以为激情找到出路,对人类的前途是乐观的。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无中生有,人类用知识创造的社会固然充满了苦难,不等于知识本身是罪恶的。 B项偷换概念,原文是 “不会满足 ”而非 “不会消失 ”,愿望的满足固然可能通过 “有害的行为 ”,也可以通过 “有益的行为 ”。 C项曲解原意,原文是说人类要对白身有信心,通过白身的努力可以改变世界,政变自己。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随风吹笛 林清玄 远远的地方吹

14、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 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

15、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 “逢竹林莫入 ”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 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 整个人被天风 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 ,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

16、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 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

17、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 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 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

18、,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 当有人说: “风景美得像一幅画 ”时,境界便低了。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 【小题 1】文章由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

19、呼呼的响声 ”开篇,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小题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 的含义。( 6分) ( 1)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 答: ( 2)当有人说 “风景美得像幅画 ”时,境界便低了。 答: 【小题 3】在描写 “竹林的交响 ”时,还插入了很多描写蛙声、鸟声、雷声、蝉声、溪水声等的笔墨,有什么用意?( 6分) 答: 【小题 4】作者通过写 “随风吹笛 ”得出了哪些感悟?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答案:【小题 1】( 1)照应题目( 2)为揭示 “笛声 ”真相做铺垫、引出下文“笛声 ” 【小题 2】( 1)竹林乐声声势宏大,不同凡响,让作者心存敬畏。( 2分)( 2)因

20、为自然风景是活动的、变化无穷的,如果把自然风景简单的理解为一幅静止的画,那是没有真正感悟自然。( 2分) 【小题 3】( 1)多角度渲染 “自然的声籁 ”,使内容更加充实;( 2)与 “竹林的交响 ”映衬比较,彰显 “竹林的交响 ”的美妙。 【小题 4】( 1)自然的声音是美好的( 1分) ( 2)自然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 1分)( 3)人要亲近崇敬自然(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段首句的作用。理解文首句子,一般可以从开篇引题,点明题旨、引导(铺垫下文)、奠定情感基调,充当文章线索等方面去分析理解。本句主要是点明文题为下 文铺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21、 B。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一句从竹林乐声的特点和作者的内心感受来理解,第二句从自然风景变化无穷的特点来理解此句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散文中渲染、衬托的手法与技巧。技巧的考查不能脱离具体情境笼统表述,那样架空分析是答题最忌讳的。所有的手法与技巧无非是为了表情达意。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一是通过作者对事 物描写的文字来理解,二要从文中作者发表感慨的语言句(一般在过渡段和文尾处)来理解。本题可抓住最后两段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态

22、度和情感这个方面来理解。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秦 士 录 (节选) 宋 濂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 “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 一日独饮,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 贱 其人,力拒之。弼怒曰: “君终不我从 ,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 ”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 “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 何 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

23、 ”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弼笑曰: “君等伏 乎未也? ”两生相 顾 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 “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 ”两生素 负 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 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 言,袖谒之。阍卒 不 为 通,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 廴耄 拗 鍪 唬骸肮 魏尾焕褡呈浚俊蓖腥宋胖 运蹙蓖律唷踉唬骸岸 院抛呈浚 獬置 脑耄 暗羌岢呛酰俊痹唬骸澳堋!薄鞍偻蚓 校 纱檀蠼 酰俊痹唬骸澳堋!薄巴晃 螅 帽琢旌酰俊痹唬骸澳堋!蓖豕俗笥以唬骸肮

24、檬灾 !蔽仕 耄 唬骸疤 悸砀饕唬 菩劢 !蓖跫疵 耄 u阴戒善槊 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王自临观,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 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 ”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环视四体,叹曰: “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 ”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注释 秦:地名,今陕西一带。 阍( hn)卒:守门的兵士。 槊( shu):长矛。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生素 贱

25、 其人,力拒之贱:轻视。 B两生素 负 多才艺负:依仗 C 阴 戒善槊者五十人阴:阴险。 D 两生相 顾 惨沮顾:看。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君 何 至相视如涕唾然则 何 时而乐耶 B君等伏 乎 未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 己 C阍卒不 为 通,连击踣数人于是秦王不怿, 为 一击缶 D不使立勋万里外, 乃 槁死三尺蒿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乃 出 【小题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选取了邓弼生平两件奇事,着力进行描绘,生动地刻画出邓弼英勇雄壮、言行奇特、豪爽狂放的个性。 B邓弼强迫两位儒生

26、喝酒,并让两位儒生拿七经来考问他。他不仅对答如流,而且痛骂了两位儒生,显示了邓弼博学而又傲慢的性格。 C文章描写了邓弼空怀文经武略,最终老死尘埃而不为时用的经历,以此来寄托作者自己身世的慨叹和对社会的讽喻。 D宋濂散文,素以简洁质朴见长,而这篇文章却别具一格。叙事曲折生动,不时穿插几笔描写,略作点染,使情节、人物丰富多彩。 【小题 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 译文: ( 2)王自临观,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 ,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 译文: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27、4】( 1)你们(如果)最终也不答应我,(我)一定杀了你们,(然后)亡命逃往荒山僻野罢了,不能忍受你们的窝囊气 !( 4分) ( 2)德王亲自到场观战,等到邓弼到达(东门外),埋伏在那里拿着长矛的士兵一起逼进;邓弼吼声如虎,直奔向前。所有人马,惊惧倒退五十步,大惊失色。(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阴 ”在这里的意思是 “暗中、暗地里 ”。这是教材中常见义项,根据上下文很容易推导出来。 A项 “贱 ”属于意动用法, “把 看作下贱 ”,就是 “轻视、看轻 ”的意思。 B项 “负 ”,有人认为解释为 “自负 ”更好,其实质是一样的。D项 “顾 ”,常见词,就是 “看 ”的意思。 考点:

28、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两个 “为 ”都是介词,都是 “替 ”的意思。 A项两个 “何 ”字,第一个是副词, “为什么 ”;第二个是代词, “什么 ”。 B项两个 “乎 ”字,第一个是句中语气助词,不要翻译;第二个是介词, “对 ”。 D 项两个 “乃 ”字,第一个连词, “却 ”;第二个副词, “才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傲慢 ”,没有根据, “狂放 ”不是 “傲慢 ”; “痛骂 ”也过于严重。 C 项可能会引起争议,目的是引起考生对选文文体和作者的关注,本

29、文不属于纪传体历史散文,而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 “言外之意 ”很明显。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 1)句三个关键词: “亡命 ”, “逃命 ”的意思; “走 ”, “逃跑 ”的意思;“苦 ”, “因受气而苦恼 ”的意思。一个宾语前置句式 “不我从 ”,不接受我的邀请。四个得分点。( 2)句 五个关键词: “临 ”,到; “暨 ”,到; “并 ”,一起; “虎吼 ”,像老虎一样吼叫; “辟易 ”,因畏惧而退缩。整句通顺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邓弼,字伯翊,陕西人。身高七尺,

30、能以力大服众。邻居的牛正在相斗,无法分开,邓弼用拳敲牛脊背,牛骨折倒地。然而(他)爱喝酒,怒目看人,人们碰到他就躲开,说: “他是狂人,别接近他,接近他一定会遭到大祸。 ” 一天,邓独自喝酒,有萧、冯两个读书人路过楼下,(邓弼)赶忙下去拉他们一同喝酒。这两个读书人一向瞧不起邓弼,竭力推托。邓弼火了,说; “你们(如果)最终也不答应我,(我)一定杀了你们,(然后)亡命逃往山泽罢了,不能受你们的窝囊气 !”萧、冯两人不得已,答应了他。酒兴浓时,解开衣衫,岔开双腿,像簸箕一样的坐着。两个书生向来听说他是个酒疯子,想起身跑掉。邓弼拦住他们说: “别跑呀 !我也粗略读过一点书,你们怎么把我看做口水鼻涕一

31、样?今天并不是要邀请你们陪饮,是想稍稍吐出胸中的不平之气。四库全书,随你们提问。 ”两人于是从七部经典中,摘出几十条来问,邓弼一一举出传文和疏证,不漏掉一句话。邓弼笑着问: “你们服不服? ”两人彼此相看,颜色惨淡,不敢再发问了。邓 弼又叫添酒,披散了头发,跳着叫道: “我今天压倒 饱学之士 了!古人读书在养气,今人一穿学士衣,反而气息奄奄。只是想舞文弄墨,视一世豪杰为小儿,这怎么可以呢?你们算了吧 !”两位书生,一向自以为多才多艺,听了邓弼的一席话,大为惭愧,下楼时,连脚都不知道怎么迈步了。 泰定末年,德王任西御史台执法长官,邓弼写了几千言的书奏,袖揣着去晋见。管门的人不给传达。一连打倒几个

32、人,声音让德王听到了。德王叫侍卫把邓弼抓进去,想鞭打他。邓弼大声说: “大人为什么不以礼节对待壮士 ”堂上的人听了这番话,大家都缩起脖子,吐出舌头。德王 说: “你自称壮士,懂得拿起兵刃,大呼直前攻占坚固的城堡么 ”回答: “行 !”德王问: “于百万军中,能够刺杀大将吗? ”回答: “行 !”“在兵败突围时,能够保护主帅(安然脱险)吗? ”回答: “当然 !”德王对左右的人说: “暂且试一试吧 !”又问邓弼需要什么,邓弼说: “铁甲一副,战马一匹,雌雄宝剑两口。 ”德王吩咐照给。暗里派出精于用长矛的壮士五十人,飞马出东门外(埋伏)。然后叫邓弼前去。德王亲自观战,当邓弼到达东门外,埋伏在那里拿

33、着长矛的士兵一起逼进;邓弼吼声如虎,直奔向前。所有人马,惊惧倒退五十步,大惊失色。接着烟尘蔽天 ,只见双剑飞舞在云雾之中,连连砍下的马头落在地上。德王拍着大腿,高兴地说: “真是英雄 !真是英雄 !” 德王上本向天子保荐邓弼,正赶上丞相与德王不和,这件事被搁置下来。邓弼上下打量自己的身躯,叹了口气说: “天生一副铜筋铁骨,不让我立功于万里之外,却枯死在三尺蒿草下,是命,也是运,有什么好说的 !”于是到山西王屋山当了道士,十年之后,就死掉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8分)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

34、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小题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形象。( 4分) _ 【小题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4分) _ 答案:【小题 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 2分)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分)。 【小题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 “烂醉 ”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

35、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 ”拟人化,认为它是 “管闲事 ”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 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清新悠雅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体现了一个闲来无事,悠游草野的隐士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人物描写入手,看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人物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

36、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 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此处手法是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赵诗将 “秋风 ”拟人化,再答出作用。手法技巧的鉴赏首先明确答出运用的手法技巧,接着结合具体语句谈它的运用,然后围绕句意谈其运用的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根据语境,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出合适的句子。( 3分) 山, 包罗万物,孕育生灵,默默奉献之态可谓仁哉 水, , , 。一山一水,一静一动,亦是一藏一露。

37、山水之间饱藏着人生真谛,做人当学山,也当学水。 答案:飞湍直下 崖转石 万马奔腾之势可谓壮哉 试题分析:仿写时一定要注意紧扣 “水 ”的特点,可以从 “水 ”的灵动、智慧(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奔泻气势等角度入手,但要和横线后的 “动 ”“露 ”等特点相照应,所写内容也应包含人生哲理。做好语言仿写题,一定要看清楚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同时平时要注意对排比、比喻、对偶、名言警句等好句子的积累欣赏。只有这样,才能把这类试题做好。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 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随着 “私家车 ”的普及, “车标语 ”文化也越来越值得我们品味把玩。请从下面车

38、尾标语中任选一则,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不少于 40字),并自拟一则车标语。( 6分) 距离产生美。 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 ( 1)鉴赏性文字:_ ( 2)车尾标语: 答案: 安全回家最近路。 人与人近点,车与车远点。 试题分析: 语意双关,有距离才有美 ,另一层意思是请保持好车距 ,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相 互才是安全的 ,才是一件 “美 ”事。 它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将“你 ”“我 ”“心 ”“路 ”巧妙对应相连,不仅含蓄形象的提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互相礼让,而且含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 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 1字数要适中。由于考虑到人们的视线所及,一般字数

39、不宜过多。 2内容要积极。标语的内容一定要积极健康,既要亲切、友善,为大多数受众喜闻乐见,又要清新明快、生动活泼有文采,确实起到营造气氛鼓舞士气的作用。 3用语要通俗。既然标语非常讲究实用性, 4句式要整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将下面的一段话整合成一个单句,给 “清明节 ”下定义。(不超过 45字)( 6分)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 106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

40、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清 明 节 是 答案: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一个大约始于周代、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以扫墓活动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 试题分析: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 被定义概念 =种差 +邻近属概念( “种差 ”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既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 “邻近属概念 ”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

41、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 甲: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 _,( 2)_。 ( 3) _,( 4) _。( 5) _,( 6) _。 (杜甫蜀相) 乙:( 1)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 (辛弃疾水龙吟) ( 3)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4)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 5)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 6) ,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答案:甲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

42、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乙 ( 1) 集芙蓉以为裳 ; ( 2) h英雄泪 ( 3)留取丹心照汗青 ( 4)江间波浪兼天涌 (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6)女娲炼石补天处,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 “汗青 ”、 “娲 ”、 “频烦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名句默写要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加以识记,如果能够联系其他词语巧妙记忆,会事半功倍。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 “文化昆仑 ”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前面还有两句是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43、,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 心在焉 。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 则是 “心不在焉 ” 请以 “心要在焉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800字。 【注意】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 800字。 答案:心要在焉 蟹六跪二螯,只能托身于蛇鳝之穴,全因心躁之故;蚓无爪牙之利,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只缘用心一也。故欲成事,必先凝神守一,唯心在焉,方能滴水穿石。 凝神守一,心在焉,必先心有所止。观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名利已然成众心之所向。于本职,则已心不在焉,何以成事? 庄子 达生篇提到一个驼背老人,他用竿子粘蝉就好像

44、从地上拾取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只因老人 “唯 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 ”。这就是心在焉,有所止 一心只专注于蝉的翅膀,从不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转移注意力,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 凝神守一,心在焉,还需心有所指。心在焉,不是单纯地 “用志不分 ”,心有所止;而是在此之后有所指。只有有了明确的指向,才能够做到真正的用心,才能够真正专注于一事,实现 “术业有专攻 ”。因此,若要心在焉,就既要心有所止,更要心有所指。 仍是庄子 达生篇,有个叫梓庆的能工巧匠,他擅长刻木制成乐器, “见者惊犹鬼神 ”,连鲁侯也问他秘诀。原来他在制作乐器前必 “齐以 静心 ”,这便是心有所止;

45、而后才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的质地,当他选中契合的木料时,乐器的形象已了然于心,之后才动手制作,这便是心有所指。心在焉,就要像梓庆那样心有所指,找寻到那块合适的木料。 凝神守一,心在焉,终要心有所执。心在焉,不只心有所止,也不只心有所指,还需心有所执。这 “执 ”,不是拗执,而是执着,是对心之所指的执着奋斗。 林书豪,一个不久前还不为人知的板凳球员,是什么魔力让他一飞冲天,在纽约刮起一股 “林来疯 ”,并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究其实,是因为他心中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梦想 进入 NBA打球! 所以,哈佛毕业后,他未曾想过如何进名企、赚大钱,而是加入职业球队,继续执着追求自己的篮球梦想。尽管两年多来

46、他一直只是二线队员,甚至数次降级,两度被开,可他依然初衷不改,孜孜以求,哪怕是睡沙发床,坐冷板凳,也不言放弃。正如他所说: “努力,努力,再努力! ”这就是凝神守一,心在焉,有所执。 凝神守一,心要在焉。唯心有所止,有所指,有所执,才能专其业,攻其术,得其果。 人问: “名利为逐,术业难攻,如何是好? ” 我答: “若能凝神守一,心要在焉,便得花开心中,硕果累累。 ” 试题分析: 1由 “导语 /材料 ”引出 “标题 /话 题 ”的作文题在引出标题和话题之前,肯定有一个导语或者有一个材料,所以,第一步是读懂 “导语 /材料 ”,准确理解 “导语 /材料 ”的表层意思。要特别注意,理解这类作文题

47、的 “导语 /材料 ”必须准确、客观,千万不能离开 “标题 /话题 ”任意主观发挥。 2提炼 “导语 /材料 ”的关键词 由 “导语 /材料 ”引出 “标题 /话题 ”的作文题型审题的关键是能否抓住关键词。 写作这种题型的作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认真审读 “导语 /材料 ”的基础上准确筛选出关键词。 所以,面对这类作文题,必须首先抓住 “导语 /材料 ” 核心意思,提炼出关键词。 3准确理解 “标题 /话题 ”词中的关键词 从考场作文反映的问题看,低分作文很多是因为考生不能揭开 “导语 /材料 ”和“标题 /话题 ”表面隐喻,透视出所给 “导语 /材料 ”和 “标题 /话题 ”的寓意,造成偏题跑题,结果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所以, “标题 /话题 ”词中的每一个字都非常关键,审题必须抓出关键词,立意必须扣紧关键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