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1934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 不相同 的一组是( 3分) ( ) A采 撷 /诙 谐 狭 隘 /宁 谧隽 永 /隽 秀 B贬 黜 /矗 立 棘 手 /冲 刺会 计 /会 晤 C奢 侈 /对 峙侪 辈 /跻 身 绮 丽 /涟 漪 D吞 噬 /嗜 好 分 明 /分 外 亢 奋 /伉 俪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C ch/zh; chi/j;

2、 q/y;A“撷 /谐 ”均读 xi;其余分别读 i/m; jun/jn; B “黜 /矗 ”均读 ch;其余分别读 j/c; kui/hu; D “噬 /嗜 ”均读 sh; “亢 /伉 ”均读 kng ; “分 明 /分 外 ”分别读 fn / fn;所以选 C。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 不恰当 的一组是( 3分) ( ) 近几年,国内许多风景名胜区实行 “一票制 ”,将景区内多个景点门票捆绑搭售。这种做法引起了人们的 置疑 和不满,许多游客认为这是变相涨价。一个知名景区要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赢得游客的口碑,如果过分依赖 “门票

3、经济 ”做 “一锤子买卖 ”,对游客的意见 充耳不闻 ,一意孤行,一旦引起游客的反感 乃至 抵触,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A置疑 B一锤子买卖 C充耳不闻 D乃至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 A置疑:怀疑(用于否定),如:不容置疑,无可置疑。质疑:提出疑问。此处应用 “质疑 ”。 B一锤子买卖:不考虑以后怎样,只做一次的交易(多用于比喻)。 C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D乃至:甚至 ,在句中表递进。所以选 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3分)( ) A靖国神社内的游就馆,来源于

4、荀子的 “君子游必就士 ”,此句意为出行时应学习贤士的规范和品行,但现在被如此应用,实在令人不快。 B其实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存在这种困惑:一方面羡慕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一方面又顾忌中国制造呈现在外的价廉物劣的形象。 C中山大学自主招生广东省单考昨日结束。一些连日作战的考生赞其为 “最轻松考试 ”的原因是只考语数英三科、考试仅用三个小时造成 的。 D与亚洲雄风的豪迈的风格不同,广州亚运会的主题歌日出东方则突显了和谐社会开放、大气、委婉之风,展现了广州大都市的气度与温婉的魅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成分残缺带来的搭配不当,不是 “游就馆 ”本身来源于荀子的话,应是 “游就馆的名字 ”。 B项,语序不当, “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 ” 应改为 “中国制造的低廉的成本 ”; C项, “原因是 造成的 ”句式杂糅。所以选 D。 考点:辨析并修 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 的一组是( 3分) ( ) 读狄金森的诗, , , 。 。 。 而是这两位诗人都有若神助 他们的诗歌绝对不是狠下苦功拼命努力能写得出来的,这点上狄金森尤胜一筹 我不由自主想到李白 生活空间的狭窄与她诗中所呈现的宏大气象和丰沛心灵,反差实在太强烈,

6、叫人难于置信 倒不是两者的诗存在什么相似之处 这位终身未嫁的女诗人,一辈子生活在美国小镇, 30岁后几乎足不出户。她拒绝会见任何人,性情孤僻之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首句强调的是 “诗 ”而第 “这位女诗人 ”无法承接此内容。由此排除 AC。根据关联词 “不是 而是 ”判定 ,并根据 “这两位诗人 ”“两者 ”的指代,判定前面一定要出现 “李白 ”,到此也可排除 AC。 句末强调突出 “狄金森 ”,第 句中 “这位终身未嫁的女诗人 ”紧承 句末

7、, 开头 “生活空间的狭窄 ”是对 的小结。故选 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 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神秘的 “不明病原体 ” 唐 休伯博士是我的校友,比我高了 32届,年近八旬了。他曾经是美国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的教授,已退休多年。他最惊人的一个 “发现 ”,是退休后做出的。2006年,他声称在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微生物,它不仅引起了大豆、玉米成批死亡,还能导致牲畜大批流产和人类疾病。据他说,这种病原体只有病毒大小,但是又长得像真菌。他唯一的证据是用电子显微镜拍下的照片,模模糊糊的一团东西,据称就是这种不明病原

8、 体。 如果这是真的,这将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发现。转基因作物能够产生新的病原体,这用现有的生物学知识无法解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而这种病原体能够同时感染植物、动物和人,而且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2010年有人发现辣椒轻斑驳病毒能让一些人出现发烧、腹痛等症状,认为是第一种能感染人的植物病毒,但也没有获得学术界的公认。所以休伯的发现如果能被证实,那是一种全新的微生物,该成果毫无疑问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即使休伯淡泊名利,既然这种病原体对农业、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如此重要,他也该尽快让学术界承认其发现,促 使政府采取紧急措施防止这种病原体的蔓延,例如严禁种植转基因作物。 一项科研成果要获

9、得学术界的承认,首先应该写成论文,经过同行评议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如果是重大的成果,还应该争取在著名的国际期刊上发表。然而,七、八年来,休伯只是热衷于向没有专业识别能力的媒体、公众宣布其发现,在世界各地(包括到中国)到处向非专业人士做演讲(这些活动往往由有机食品商资助,目的是为了抨击转基因作物的危害),却从不写成论文发表。到了 2011年,休伯才想到要报告政府部门,给美国农业部写了一封公开信,简略地叙述其惊人发现,说这是紧急事件 ,要求美国农业部不要批准转基因苜蓿的种植,美国农业部没有理他,批准了。爱荷华州农业部官员找他要病原体样本做鉴定,却被他拒绝了。休伯声称他有自己的研究团队,但拒绝透露成

10、员名单,说是怕自己的合作者受到打击报复。休伯的这种做法,连他的同事都看不下去了。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系的主任说: “这根本就是荒唐的。如果这是真的,而且你能证明它,那就是一张诺贝尔奖的单程票。证据在哪里呢?他在隐瞒什么呢? ” 今年 11月,休伯到佛罗里达州做演讲继续向公众讲他的惊人发现,最爱揭穿反转基因骗局的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凯文 佛尔塔跑去听,当场 向其发难,请休伯把那种神秘病原体的样本交给他做测序,一个月后就可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佛尔塔愿承担全部费用)。休伯拒绝了,说担心把样本交给佛尔塔会给佛尔塔人身带来危险。佛尔塔说他不怕被灭口,休伯还是不愿意给他,要佛尔塔自己去找病原体。佛尔塔请他提供分

11、离该病原体的步骤,休伯也拒绝了。佛尔塔录下了他和休伯交锋的整个过程,并发起签名要求休伯将其神秘病原体交给科学界研究,已有 470多名科学家签名。 最近崔永元等人去美国 “调查转基因 ”,也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中国质检的科学家证实了休伯的发现,用电子显微镜在转基因大豆中发 现了 “不明病原体 ”,而且可能正是它导致 5000万中国人不育、女童性早熟、儿童哮喘发病率增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缺陷上升、自闭症剧增、肝癌增加、多种慢性病增加 有人要求他们告知这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以便了解详情,被以保护该科学家不受打击报复为由拒绝。要求他们提供病原体样本供做鉴定,也被拒绝。这一点他们学休伯倒是学得很像,没把

12、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当回事,听任 “不明病原体 ”肆虐而不愿配合学术界将其搞明白。 靠模模糊糊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是难以鉴定那究竟是什么东西的,甚至连是否是生物都很成问题。很可能,那不过是无生命的杂质 、晶体。如果有病原体样本,就可以知道它究竟是不是生命,含不含核酸。如果含核酸,就可测定其基因组序列,把序列与已知的微生物序列做比较,就可以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按现在的技术,几星期就可得到结果。然而休伯和那个不知真假的中国科学家都号称手上有该病原体样本,却都不愿拿去做基因组测序,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科学研究有一条原则,不寻常的主张需要不寻常的证据。休伯的主张本来已经够不寻常的了,传到了中

13、国,又无限膨胀,仿佛一切的疾病都因这种 “不明病原体 ”引起,转基因作物成了万恶之源。而全部的证据,就是真假不明 的电子显微镜照片。难怪此事在美国成了笑柄,那些联名向休伯索要病原体样本的科学家,无非是想让休伯出丑,谁会真的相信他手上真有病原体样本?连去听休伯演讲的农民,也觉得他不靠谱。但中国就不同了。看看网上评论,很多人是真的相信在转基因作物中有让人断子绝孙的 “不明病原体 ”。在他们看来,不寻常的主张只需要一点点经不起推敲的证据,甚至不需要任何证据,敢说就行。 (新华每日电讯 2013 12 26) 【小题 1】标题中称 “不明病原体 ”为 “神秘 ”的,请结合文本,简述其 “神秘 ”是如何

14、体现的?( 4分) 【小题 2】文中引用了普渡 大学植物病理学系主任的话并提到在休伯演讲时 “最爱揭穿反转基因骗局的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凯文 佛尔塔跑去听 ”这件事,都有何作用?试简析。( 5分) 【小题 3】有人认为本文不仅仅是在写休伯的 “发现 ”,更是在写我国也存在的某种现象,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是一种什么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6分) 答案:【小题 1】 声称能引发多种人畜、植物发病,但又得不到证实; 休伯从未就 “不明病原体 ”写过学术论文; 休伯拒绝将这种病原体交给科学界研究,让科学证据辨真假; 中国不知名科学家也发现了这一 “不明病原体 ”但同样不愿配合 学术界,交出样

15、本。(每 1点 1分,共 4分) 【小题 2】 引用 “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系的主任 ”的话,说明了休伯根本无法向世人拿出证据。 写 “最爱揭穿反转基因骗局的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凯文 佛尔塔跑去听 ”这件事,说明了人们对休伯的无证据说法的质疑 这两个例子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 “不明病原体 ”的神秘和他的荒唐,无法令人信服;也突出人们不轻信没有科学证据的主张;暗示病原体的不存在。( 点各 1分,第 点3分,共 5分) 【小题 3】( 1)借写休伯的 “发现 ”实际也是在写我国存在的盲目信从不经证实、拿不出任何科学证据的、人云亦云的 现象。( 2)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不轻信,我们应该像国外人们不断地

16、对它提出质疑与否定,对它进行推敲; 即便是科学理论,也应对它有明确的自我看法;自觉追求探索科学真理。(指出现象 2分;第( 2)点 4分, 各 2分,共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可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本中找到描述 “不明病原体 ”的相关语句,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段,筛选出其 “神秘 ”性的语句概括出来即可。如第一段 “它不仅引起了大豆、玉米成批死亡,还能导致牲畜大批流产和人类疾病。 ”“他唯一的证据是用电子显微镜 拍下的照片,模模糊糊的一团东西 ”可从无法证实这种病原体的角度概括。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17、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引用的题,一般要结合着引用在实用类文本中的一般性作用角度作答。用于本人的话能直接展示他的内心世界,使文章内容更真实可信;引用名人或他人的话,能从侧面烘托传主或描述对象的特征,使文章对人物或事物的描述更客观、真实可信。解答本题可结合着文本具体内容来分析, “据他说,这种病原体只有病毒大小,但是又长得像真菌。他唯一的证据是用电子显微镜拍下的照片,模模糊糊的 一团东西, ”表明并没证据。引用凯文 佛尔塔跑去听这件事,能从侧面证明 “不明病原体 ”的神秘和他的荒唐。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

18、开放性的探究题,答题时,首先要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出盲目信从不经证实、拿不出任何科学证据的、人云亦云的现象,然后结合着我们的生活实际,从学会质疑、要不断的追求探索科学真理等角度阐述即可。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

19、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 ”,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 ”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 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 “黄金坠儿 ”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

20、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 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 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

21、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 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 : “紫藤里有风。 ” “唔

22、!你怎么知道? ” “花是乱的。 ”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 “如何? ” 叶三说: “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 “不对? ” “红花莲子白花藕 。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 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 “这张不

23、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 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 “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 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

24、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 【小题 1】 “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 ”这句话写出了季陶民怎样的性格特点?这对叶三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2】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概括。( 5分) 【小题 3】小说题目是 “鉴赏家 ”, 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答案:【小题 1】( 4分)这句话表现季陶民的清高(或雅、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 1分)这与他对叶三另眼相看态度形成对比,( 1分)突出

25、了叶三既不像那些庸风雅士假名士那样假充内行(或不懂装懂)、也不谀媚的特点。或衬托叶三真诚的艺术鉴赏者的形象。( 2分)(意对即可) 【小题 2】( 5分) 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 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 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 叶三与画共存亡。(每点 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小题 3】( 6分)体现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 (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 );( 2 分)分析: 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 ,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为他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

26、垫); 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 他作为 “鉴赏家 ”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每点 2分,答出 2点给满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两问,第一问是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第二问是考查这句话对人物形象的作用。解答此题,可联系这句话的上下文具体语境来分析,由上文 “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 ”下文“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很容易看出季陶民是一个清高的人;而他对叶三的另眼相看,恰好从侧面衬托出了叶三的形象

27、,即真诚的艺术鉴赏者的形象。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 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小说中找到叶三鉴赏画的相关语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例如 “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 ”“ 叶三说: “紫藤里有风。 ”“叶三说: “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叶三从不卖季陶民的画,死后与画一起埋葬。这些都表现出了他是一个真正的鉴赏家,可根据这些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

28、从内容、结构的角度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结合着卖果子所表现的叶三的鉴赏家的 形象作答;在结构上,叶三卖果子与季陶民画画时爱吃水果在相识相知,鉴赏他的话等内容相关,故起着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乡土本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 的人搬

29、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 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

30、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 “熟悉 ”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 ;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 “有机的团结 ”,后者是 “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 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

31、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 “习 ”字。 “学 ”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 “习 ”是陶炼, “不亦说乎 ”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 “习 ”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 ,还用得着多说么 ” 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 ;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 ”乡土社

32、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 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 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 。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 “土气 ”成了骂人的词汇, “乡 ”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理解和分析, 符合 原文意思的

33、两项是 ( 5分)( )( )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E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过程中,原有生活方式暴露出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弊端, “土气 ”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小题 2】下列对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的理解, 不符合

34、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A乡民是 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村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形成了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于是形成了没有陌生人的 “熟人 ”社会。 D由于受地方性的限制,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于是终老乡土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小题 3】文末说: “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 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 ”谈谈 “流弊 ”在文中

35、具体指的是什么。( 4 分) 【小题 4】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 “孝就是:父母活着时,就依礼侍奉;父母死了,就依礼安葬、祭祀。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 “孝就是为父母的疾病忧愁。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 “孝,不只是养活父母,更要对父母恭敬。 ”孔子通过列举具体行为答复了学生的问题,这体现了乡土社会在认识问题的方式上的特征,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4分) 答案:【小题 1】 CE 【小题 2】 C 【小题 3】 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孤立与隔膜),妨碍了现代社会的流动性。 乡土社会尊崇的是礼俗,它与现代社会尊崇的法理精神不符。 乡土社会对世界的认识只限于个别关联,影响对抽象

36、的普遍原则(真理)的追求。 4 分。答对其中一点得 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 4分 【小题 4】在乡土社会里,人们的认识是个别的,只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联系,( 1 分)并不追求抽象的普遍原则。( 1 分)孔子对 “孝 ”的意义的解释,并没有作抽象意义的说明(孝,就是尽心奉养和顺从父母),( 1分)而是因人而异,告诉学生各种具体的做法。( 1分) 4分。准确概述 “乡土社会在认识问题的方式上的特征 ”2分,联系材料分析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辨析。 “相互了解、没有隔阂 ”的表述不准确,与原文不完全相符。由原文可知,隔阂,是乡土社

37、会的特征。如果是同一村落,是没有隔阂的;但如果不是同一村落,则是隔阂的。 “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 ”表述错去,与原文不符,原文是 “乡土社会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或个别的关联 ”,而不是 “抽象的真理 ”“普遍联系 ”。 “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表述不准确, 原文并没有将两种社会的 “信用度 ”进行比较,原文只是指出,乡土社会的信用不适用于法理社会。所以选 CE。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先找到这句话所在的语段,结合着具体的语境和内容进行辨析。 C“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 ”的表述不准确,与原文意思

38、不符。文中说:乡土社会是 “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 ”。所以选 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着眼于全文,从分析作者在文章中 对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所流露出的观点中作答,可以直接引用或者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如在文章第二段,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可概括为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孤立与隔膜),妨碍了现代社会的流动性。文章第六段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可概括为乡

39、土社会尊崇的是礼俗,它与现代社会尊崇的法理精神不符。文章第七段,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 ”可概括为乡土社会对世界的认识只限于个别关 联,影响对抽象的普遍原则(真理)的追求。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分析的思路是把题干中孔子的言行与文章中乡土社会的认知的相似性进行对比分析即可。如在文章第七段中,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而孔子对 “孝 ”的解释,是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具体解释

40、,因人而异,也不是抽象的。所以,从乡土社会和孔子的言行符合乡土社会的认知特征。 考点:分 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 “”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 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 “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 ”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 奇 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 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 ,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 F将伐吴

41、,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 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 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 “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 ”曰: “吴主英俊,宰辅贤明。 ”帝笑曰: “君明臣贤,何 亡国? ”彦曰: “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张华时在坐,谓彦曰: “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 ”彦厉声曰: “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 ”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 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 清身率 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 更 荐之,冀其去职

42、。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 “陆喜、陆抗二人谁 多 也? ”彦对曰: “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 中都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 “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 ”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 “自古由贱 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 ”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

43、靖。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卒于官。 (选自晋书 吾彦传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 A抗 奇 其勇略 对 感到惊奇 B彦清身 率 下,威刑严肃 率领 【小题 2】填入下列句子 “”中的词语, 最恰当 的一项是( 3分) ( ) 君明臣贤,何 亡国 前后内史皆诬之 罪 自古由贱 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 A 以 以 且 B 为 以 而 C 以 于 而 D 为 于 且 【小题 3】下列句子中,断句 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 A皓不从 /彦乃辄为铁锁 /横断江路 /及师临境 /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 /或见攻而拔 /唯彦坚守 /大众攻之不能克 /

44、乃退舍礼之。 B皓不从 /彦乃辄为铁锁 /横断江路及师临境 /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 /或见攻而拔 /唯彦坚守 /大众攻之不能 /克乃退舍礼之。 C皓不从 /彦乃辄为铁锁 /横断江路 /及师临境 /缘江诸城皆望风 /降附或见攻而拔 /唯彦坚守 /大众攻之 /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D皓不从 /彦乃辄为铁锁 /横断江路及师 /临境缘江 /诸城皆望风降附 /或见攻而拔 /唯彦坚守 /大众攻之不能克 /乃退舍礼之。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 A吾彦虽出身寒微,但面对突袭,他举几御之,英勇无比,陆抗提拔了他,众人没有谁不服的。 B吾彦在回皇帝问话时客观指

45、出陆抗和陆喜的不足,但陆抗的两个儿子陆机和陆云因而心生怨恨,总是诋毁吾彦,后来在长沙孝廉尹虞的劝导下,才消除了对吾彦的恨意。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纵使骄纵也不能诬蔑他,反而钦佩他的德行而举荐他到其它地方当官。 D吴国灭亡后,吾彦才归降。武帝问吾彦吴国为何亡时,他却说 “吴主英俊,宰辅贤明 ”,可见他对先主的忠诚。 【小题 5】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 3分) 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 4分) (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吾彦武干的

46、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3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C 【小题 5】( 1) 陆抗于是召集各位将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 拿着刀冲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逃走了。 吾彦本来贫寒,被我们父亲提拔,可是回答皇上问话时有贬毁我们的父亲之意,怎么能接受他的东西呢! ( 2)武干:平息九真士兵叛乱( “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 ”);任建平太守时,铸造铁链阻断江面防备敌军( “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 ”) (只要合乎题意,其它答案:也可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

47、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B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 B率:作 表率。所以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何以 ”,以何,可译为 “用什么 ”,也可理解为 “为什么 ”; “何为 ”,为什么,何故; 诬之以罪,即 “以罪诬之 ”,(被他)用罪名诬陷,应用 “以 ”,表示引入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手段; 由卑贱到发达,表示过程,是顺承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应用 “而 ”。故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48、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断句时首先要仔 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 “是以 ”、 “以故 ”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注意人名做做主语、文言虚词 “或 ”“乃 ”。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 E级。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项,顺 阳王畅为使吴彦去职而举荐他,而非因钦佩他的德行。所以选 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