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1934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届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届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届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届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广东省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膘 肥鱼 鳔 压 轴舳 舻典 当 长歌 当 哭 B 麾 下羁 縻 灰 烬 缙 绅蛮 横横 征暴敛 C 毗 邻 蚍 蜉 炽 热 窒 息 数 落 数 见不鲜 D 狙 击 沮 丧 掮 客天 堑强 健 强 词夺理 答案: D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日前,广州某押运保全公司职员弯腰捡手机电池时不慎致手中枪支走火,头部中弹身 亡。其亲友同事 如丧考妣 ,悲痛不已,他们长期高压力低收入的民怨在此事件中 一触即发 ,当即全线大罢工来 现身说法 ,

2、要求公司给一个交代,绝不能让无辜的生命 无疾而终 。 A如丧考妣 B一触即发 C现身说法 D无疾而终 答案: B 试题分析:成语的识记应该从几个角度进行,感情色彩错位、对象误用、程度轻重有误、不合语境是考察的重心。 A项 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贬义,本题用于亲友同事,感情色彩不对; B项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C项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本题误用于借助法律声讨。 D项没有病就死了 ,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此处使用和语境矛盾。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3、(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目前每年诞生约 8千部长篇小说,但能出版和发表的大约只有 2千部左右,大量长篇小说严重产能过剩,但即便如此,国内一些作家还在乐此不疲地创作长篇。 B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 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 C为了找到 “上帝粒子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利用其全球最大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进行宇宙大爆炸的模拟,然后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环形隧道内分布着的 1 5亿个感应器来传

4、递和收集实验数据。 D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骄傲,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有深刻、深厚的精神涵养和审美情趣,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多品味汉字的间架结构,什么话也不用说,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安静气息抵达内心。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 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曾同我争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然后才谈得上疗治文明的弊 病。我只能怯生生地问道:难道几代人的灵魂寻求是无足轻重的吗?我承认我不是很理 直气壮,因为我能感觉到时代的两难困境:,。 , 。 ,。文明与野蛮的决战犹未见分晓,超越与沉沦的对峙已拉开序幕。积弊时弊并存,近忧远虑交集。此时此刻,治国者固然身临千钧一发的险关

5、,运思者何尝不是肩负着莫衷一是的难题? 鉴于前者,仁人志士戮力于改革、开放和振兴之举 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 一方面,权贵贪欲的膨胀使得腐 败丛生 面对后者,哲人贤士呼唤着性灵、爱心和净化之道 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 另一方面,金钱力量的崛起导致精神平庸 A B C D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钱理群 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 “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 ”我们把先生看作是 “魏晋风度 ”和 “五四精神 ”的一个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 “清峻、通脱 ”。鲁迅也说: “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

6、便。 ”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 “出语多谐 ”,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被打成 “反动学术权威 ”,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 “斯文扫地 ”。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 “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 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 ”。 先生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

7、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

8、,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 ,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 “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 ”这

9、个题目。 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先生曾经找我谈话,告诫我 “不要急于发表文章 ”。他说: “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叫做 后发制人。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 文章来,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来,但一旦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有源源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 ” 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他说: “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

10、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 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来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 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 “沉潜 ”二字。要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而急功

11、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 行。我从 1960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 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备,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 (节选自 2011年 11月 5日文汇报 ) 【小题 1】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 “魏晋风度 ”和 “五四精神 ”的一个传人 请简要分析。 (4分 ) 【小题 2】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文本中有哪些体现 请简要概括。(5分 ) 【小题 3】作者

12、把王瑶教授的师训概括为 “沉潜 ”二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沉潜 ”作用的理解。 (6分 ) 答案:【小题 1】 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都包括 “清峻 ”和 “通脱 ”两方面,而王瑶恰巧具备这两个特点。 王瑶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 王瑶有一种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文革中,当其他知识分子因被打成 “反动学术权威 ”而感觉窘迫、难堪时,王瑶却能泰然处之。(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满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平时放任不管:从来不给学生上课,每周跟学生闲聊一回(或:无为而治,一入学只开一个书单,任学生进行自

13、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 在学术研究的关键时候点醒学生: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给予方向性的指点。 在人生的关键阶段点醒学生:给你以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或 “告诫学生要厚积薄发;教诲学生要抵制诱惑,学会拒绝 ”)( 5分;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沉潜 ”是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必经之路。 “沉潜 ”有助于排除外在的干扰,静心做学问,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 “沉潜 ”有助于蓄势,对 好的论文选题,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急于完成,酝酿几年,才能做好; “沉潜 ”有助于厚积薄发,作者牢记导师沉潜的教诲,并身体力行。从 1960年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

14、,到 1985年开始源源不断地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这是沉潜二十五年的必然结果。 “沉潜 ”有助于抵挡诱惑。沉潜于学术深处,生活深处,才能心无旁骛,潜心钻研,远离浮躁虚华,避免诱惑。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的信息区间为第一段,核心关键词为 “魏晋风度 ”、 “五四精神 ”。 “魏晋风度 ”指 “清骏通脱、幽默 ”, “五四精神 ”指 “直面现实,清醒判断,无所畏惧 ,泰然处之。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题干中已经指明 “指导学生的特别方法 ”,只需要把文中主体部分有关教授学生的事件筛选出来,简明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

15、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探究题首先要旗帜鲜明的摆出观点,就此题而言就是沉潜的意义作用,然后结合传主的生平事迹加以佐证,最后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认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废墟上的生命 程相崧 机器轰鸣着,那些房子转眼间便成了废墟。 它们太脆弱了,有一些仅仅被铲车的巨大手臂轻轻一碰,便轰然倒了。伴着摧枯拉朽之声,在大地上腾起一团浓浓的白烟,继而满目疮痍。以后的几天,便有几个或男或女的工人,把废墟里的钢筋、木料、完整的砖块挑拣出来。那些工人在巨大的废墟上如移动的尘埃,灰得像几只蚂蚁。 谁还

16、能相信,这里曾经是一个个家,这里曾经有老人,有孩子,有女人,有锅灶,有饭菜,有热炕头和炕头上的梦。这里曾经让一个个外出上学和打工的年轻人魂牵梦绕;这里曾经让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守候一生 而现在,这里只有风。风穿过这片废墟,发出像穿过荒原一样的尖利呼哨。 在更大的装卸车到来铲除最后的印记之前,站在这些废墟上的生命,只有那些树。枣树、香椿、石榴、柿子 几天前,它们中的一些因为挡住了铲车的去路,那巨大的金属手臂,便粗暴地落下来;打在那些叶子上,枝千上。这些树并不稀奇,亦不珍贵,几乎每家都有,而且成了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每家都要有厕所、厨房、压水井、影门照壁一样,每家

17、都要栽些这一类的树。 叶落归根,这些树是不会离开了,它们还在用自己一身的碧绿守候着脚下的土地。 而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 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要离开这样安静的小院,搬到楼房上去了。想想多可怕啊:那鸽子笼一般的楼房,一层层的楼梯,上去之后,便可能一辈子都下不来了。 纵使下来,也是被年轻人背着,丧失了尊严,像一个被人抱在怀里的婴孩。想到这里,老人们便哭了。这些树们,一定还记得老人临走之前每个晚上的啜泣吧?他们真想死也死在这里,死了就埋在这些树下。但无奈的是年轻人并不这样想,他们说 “树挪死,人挪活 ”。他们没有老人那份对故土的眷恋,所以他们不会管这些树的感受,不会费事地挖出一个大大的泥坨子,把它们

18、小心翼翼地移走。 其实,站在这里 的每一棵树,都能讲出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片叶子、每一条纹路上都印满了对于家的记忆。是的,每一棵树都记得当年把他们从外面扛来,又用铁锨一下下挖开坚实的黄土,再将它们栽种在地下的那个人。每一棵树也都记得这个家里的一个个年轻媳妇进门之后,倚在它们身上说话时候的羞涩模样。尤其是那些枣树、石榴。枣树包含着早生贵子的福梦,石榴则寄托了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梦想。在媳妇们老去的时光里,孩子们也正像一茬一茬的庄稼。他们一开始总是在树下玩耍,撒了尿和泥垒屋;后来背着书包去上学,回来之后便在树下喝水,吃瓜,写作业。 从前那些外出上 学或者打工的游子,上了火车,翻开背包,便会看见娘塞进包

19、里的红枣和石榴。于是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记忆,便都如同放电影一样,伴着咔嚓咔嚓的铁轨声,一帧一帧地慢慢放映着了 除了枣树和石榴,还有那些椿树。那些年的春天,那些像火苗一样的叶芽总是唤醒了人们惫懒了一个冬天的肠胃,无疑是餐桌上的美食。跟其他几种树相比,椿树几乎要算是家园里最丑陋,最不修边幅的树了。但就是这样的丑陋,却并不影响它最后跟其他的树木一样对于院落忠诚的守候。 当然,除了这些树,我相信跟人们一块儿生活在这些院落的,还有其他的生命,像老鼠。老 鼠跟人类一起共处了几千年,可以说是人类最熟悉的邻居。但它们见异思迁,重利轻义,在人们陆续搬出这片房子之后,它们便仓皇而去。废墟上的那些树啊,真是寂寞

20、极了,但连这寂寞,也在一分一秒地慢 漫损减着了 这些树仍旧站在那里,朝废墟上望着,望着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小题 1】请简要分析第 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2】请结合 段内容,概括废墟上的树能讲出哪些感人的故事。( 5分) 【小题 3】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何以废墟上的生命为题? ( 6分) 答案:【小题 1】画线句子起对比反衬的作用。树可以守候废墟,反衬老人被迫离开故土的悲哀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答对 “反衬 ”1分。结合文本分析 3分,即对树的分析 1分,对老人的分析 2分。 【小题 2】 辛勤劳动; 儿孙满堂的梦想; 生命的成长; 游子的思念; 特殊年代里

21、的艰辛。 【小题 3】废墟是指己经遭到粗暴破坏的家园,生命是指树、人、老鼠等其他的生命。面对家园变成废墟,这些生命有着不同的境遇和选择。 树扎根于家园,即使家园变成了废墟,但依然忠诚地守候着;老人生于斯,长于斯,也想死于斯,但最终被迫离开变成了废墟的家园;年轻人没有对 故土的眷恋,但为了更好地发展离开了己经变成废墟的家园;老鼠见异思迁,重利轻义,家园一旦变成废墟它们就仓皇地离开了。 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坚守家园的生命的赞美,对家园变成废墟的痛心和不满。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学作品中重点句子的考查应该着眼于句子内涵的解读,还有该句子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句子对于全篇的结构也有照应和铺垫的作用

22、。 考点: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 D。 【小题 2】 试题分析:筛选概括信息,主要是把握核心情节,用关键词归纳。 考点: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散文题目的考查,一般从表里两方面入手。首先寻找题目对文章的内容的照应文字,其次把握题目对于文章内涵主旨的揭示。 考点:本题考查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能力层级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宋明 “理学 ”主张以 “理 ”灭 “情 ”,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 “情 ”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

23、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其 “冲破封建礼教 ”的典型代表作。 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 牡丹亭,是更强烈彻底的以 “情 ”反 “理 ”,云云。 是这样的吗?说是说非,不由个人爱憎,应从曹雪芹书中的客观内涵来审断,即红楼梦一书虽曰 “大旨谈情 ”,究其本意,是否即可从此一句话引申出一个 “唯情主义 ”的认识结论来? 事实并不十分难晓,稍加梳理,便可分明。 先说 “理 ”到底是什么。汉字的 “理 ”,本是从 “玉 ”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皆属于 “理 ”。 那么,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发展,其为 “众人的关系 ”的组

24、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变动。 这种 “理 ”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废的,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 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 。儒者多讲 “理 ”,少讲 “情 ”,用意是顾虑 “情 ”会泛滥, “情 ”需要 “社会、伦理、道德化 ”。其实,仁、义、礼、信,哪个又不是 “情 ”在内主呢?比如, “无情的仁爱之心 ”,实际上会有这么一种 “纯理性 ”的 “仁德 ”(观念行为)吗?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深究此义。他重情,但不废理。他的小说内证分明,不难列举。 书到第 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是全书的一大关目,作者

25、 在回目中第一次把 “情 ”和 “理 ”摆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书特表,非同等闲字样。这回书说的是,宝玉病起,园中散步见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 官在清明节这日为之烧纸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设词救之,但又嘱他不可在园中烧纸( “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 ”) 这是非理的做法。 事后,宝玉从芳官探知:藕、 小旦小生因做戏而相爱恋, 官一死,藕官痛不欲生,故旧情不绝,为之焚祭。然他又与现在的蕊官相爱,一如昔时之于 官 此又何解?盖藕官自有一番 “痴理 ”,以为夫妻死别,不应从此独身自守,而应续娶,方合理 ,只要不忘了亡者的旧好就是真情了。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大为赞叹欣

26、喜。 雪芹原文的这段文字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作者思想上讲,都是异常重要的关节所在。一面是 “情真意重 ”一句要言,同时一面则是不可妨 “大节 ”与不能 “不是理 ”。 其次,再说与 “理 ”密不可分的那个 “礼 ”。 礼,居孔门 “六艺 ”之首,与 “乐 ”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是 “仪式 ”“ 理 ”的体现或形式化。礼者何?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层次秩序交互关系是也。所以宝玉明确指定:礼须合乎孔子之训,而祭亡者烧纸钱是 “异端 ”。孔子一句概括“礼 ”的话: “祭如在 ”。宝 玉则以 “诚 ”“信 ”“敬 ”三字为之疏解阐发。 诚、信,是什么?就是一个 “真 ”,虚伪的对立面。所以,宝玉憎厌

27、世俗的 “峨冠礼服 ”的祭吊之假礼,只求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 佛、神、鬼三者也只享真情诚意。 以上说明,宝玉并非俗论所说的以情反理,这只是人为的 “强词 ”和浅见,夸张了宝玉的 “叛逆性 ”和 “反封建 ”。实际是什么?是反世俗,叛虚伪,但也未拒绝未轻薄孔子的古训。 宝玉再次讲情与理,是在晴雯屈死之际。此处宝玉又有一段奇论 “ 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 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有灵验。 ” 在 此,乃又见明文正笔将 “情 ”和 “理 ”两者并列。可知理与情偕,万物无外。这种思致,绝非 “以情反理 ”的任何意念在。 (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有删改 【小题 1】下列说

28、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一种观点认为,牡丹亭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 “冲破封建礼教 ”的典型代表,是对宋明理学以 “理 ”灭 “情 ”主张的反抗。 B清明节这日,藕官为悼念同伴 官在园中烧纸为之焚祭,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因藕官的一席话 “合了己意 ”而设词救之。 C造成人类社会混乱、争夺、欺凌、吞噬等结果的原因,是作为一种维系人类 社会基本关系的纽带 “ 理 ”被一概消除。 D礼,居孔门 “六艺 ”之首,与 “乐 ”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与 “理 ”密不可分,礼是 “仪式 ”,是 “理 ”的具体体现或形式化。 E宝玉以 “诚 ”“信 ”“敬 ”三字疏解阐发祭礼的精神,他憎厌

29、祭吊之礼,只求以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 【小题 2】下列有关 “情 ”与 “理 ”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 “理 ”与 “情 ”,儒者少讲 “情 ”,原因在于他们认为 “情 ”需要 “理 ”的节制,“情 ”需要社会化、伦理化和道德化。 B “无情的仁爱之心 ”说法不能成立,因为仁 以 “情 ”为内主,实际上也不会有“纯理性 ”的 “仁德 ”这种观念行为。 C红楼梦第 58回回目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将 “情 ”和 “理 ”平列,但情是“真情 ”,理是 “痴理 ”,可知本回内容重情废理。 D宝玉说 “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 ”,含有情与理和

30、谐一体,万物皆然的思想。 【小题 3】从全文看, “理 ”字有哪几重意思?( 4分) 【小题 4】作者不同意说红楼梦是一部以 “情 ”反 “理 ”的作品,依据是什么?( 4分) 答案:【小题 1】 A D 【小题 2】 C 【小题 3】( 1)汉字的 “理 ”,本是从 “玉 ”而作,本义是石的纹理之美;( 2)引申义为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等;( 3)人类社会中的 “理 ”是指协调众人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等;( 4)宋明理学中的 “理 ”是指与“情 ”相对的、压抑遏制人性美的封建礼教等内容。(每点 1分,共 4分) 【小题 4】( 1)红楼梦不废理。如藕官的一番 “痴理

31、”,包含了要遵守作为社会规范的 “理 ”。( 2)红楼梦不反礼。如宝玉认为行为要合乎孔子的遗训,为祭亡者烧纸是 “异端 ”,是 “非礼 ”的。(每点 2分,共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宝 玉因藕官的一席话 合了己意 而设词救之 ”不合文意,原文写宝玉与藕官的对话( “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 ”)是在 “设词救之 ”之后; C项因果关系表述不当,原文是 “(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 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 ” ,是条件关系,并非因果关系; E项 “他憎厌祭吊之礼 ”不合文意,与后文自相矛盾。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32、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C“可知本回内容重情废理 ”不合文意。 “痴理 ”并非无理,而是 “合理合礼 ”之意。此题需要仔细比对概念。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段内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层次,也包括全篇的结构,然后在把握层次基础上归纳概括。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文中以下文字,盖藕官自有一番 “痴理 ”,以为夫妻死别,不应从此独身自守,而应续娶,方合理,只要不忘 了亡者

33、的旧好就是真情了。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大为赞叹欣喜。宝玉明确指定:礼须合乎孔子之训,而祭亡者烧纸钱是 “异端 ”。孔子一句概括 “礼 ”的话: “祭如在 ”。宝玉则以“诚 ”“信 ”“敬 ”三字为之疏解阐发。概括提炼大意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 “”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白云先生传 清 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 。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 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

34、前死。独身寄摄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 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取求。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 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 “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 ”卒年八十有八。 平 生亲故,夙市 良材,为具棺椁,疾将亟。 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 sup 弗能易也吾忍乎? ”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

35、桐,反,则已渴葬 矣。或曰:书已入圹 。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 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 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 (隋书 皇甫绩传,有删改) 【注】: 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 东西。 亲身之 溃 ):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的好几层。 牢 罾锊愕墓住 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圹:墓穴。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36、,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 高 高:高明 B先生则躬 樵 汲樵:砍柴 C顾视从孙某, 趣 易棺趣:通 “促 ”,催促 D时先君子 适 归皖桐适:恰好 【小题 2】填入下列句子 “”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可大死 。事闻 日至兹山, 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 久矣 A 之 而 也 B 其 以 乎 C 其 而 乎 D 之 以 也 【小题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闻而泣曰 / 昔先将军致命 / 危城无亲属视含殓 / 虽改葬 / 亲身之 栏芤滓 / 吾忍乎 B闻而泣曰 / 昔先将军致命 / 危城无亲属视含殓

37、/ 虽改葬亲身之 / 弗能易也 / 吾忍乎 C闻而泣曰 / 昔先将军致命危城 / 无亲属视含殓 / 虽改葬 / 亲身之 栏芤滓 / 吾忍乎 D闻而泣曰 / 昔先将军致命危城 / 无亲属视含殓 / 虽改葬亲身之 / 弗能易也 / 吾忍乎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怡的父亲在一次兵变中殉难,此事上奏朝廷,张怡于是被授予锦衣卫千户官职。 B作者的父亲在世时,曾在过年时节与余佩一道前往山中,看望不务声名的张怡。 C张怡临终时拒绝使用亲朋好友为他准备的棺材,是因为他想到了从前战死的将士。 D文章结尾写了张怡家人献书的事情,作者希望张怡的同乡晚辈能妥善保存这

38、些书 【小题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其党或义而逸之。( 4分) 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沉没也。( 3分) (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白云先生 “不立名义 ”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3分) 【小题 6】 A 【小题 7】 A 【小题 8】 C 【小题 9】 C 【小题 10】 ( 1) 流寇攻陷京城,张怡遇到贼将,但他毫不屈服,被用刑具拘禁了起来。贼军将领的同党中有人赞赏张怡的节义(认为张怡有节义)而放走了他。(得分点: “械系 ”1分,被用刑具拘禁; “义

39、”1分,认为 有义气; “逸 ”1分,放走;句子大意 1分。) 以期(希望)使他的同乡晚辈们有所感触启发,妥善保存并能加以宣传,别让它们埋没失传了。(得分点: “俾 ”1分,使; “沉没 ”1分,埋没失传;句子大意 1分) ( 2) 独自寄摄山僧舍,不入城市。 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 请贰之,弗许,曰: “吾以尽吾年耳。 ” 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任选二例,概括大意亦可。答对 1例给 1分,答对 2例给 3分。 )【补充细则】事例引用原文不完整,酌情扣分;两个事例有一个不完整,最 多只能得 2分;如果学生分了三点,只看前两点给分。 答案: 【小题 1】 试题分析:高:标榜、争高低

40、。此处应该选择动词的义项,这样才能和前面的“相 ”搭配。实词题要特别重视从词性的角度来切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之 ”与 “其 ”虽然都可以做人称代词,但是二者的语法位置不同,前者常常用于句末,后者常用于句首。 “也 ”常表陈述语气, “乎 ”常表疑问语气。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原文标点:平生亲故 ,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亟,闻而泣曰: “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 栏芤滓玻 崛毯酰俊币话惆淳渲斜曛敬视锒暇洹涫椎姆 锎剩 小案恰薄

41、 胺颉薄捌瘛薄扒曳颉薄叭舴颉薄爸寥簟钡龋 耙病薄 昂酢薄 爸 钡扔锲 视迷诰渲薪沂就佟 br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临终拒绝使用好的棺材的原因在于其不忘父丧,恪守礼制。此题主要做法就是信息的比对。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5】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同时要体现特殊句式。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本题的难点在于 “义 ”的意动用法、 “俾 ”的义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7分) 对雪秋怀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

42、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 本诗写于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 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小题 1】老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2】颔联在整首诗中起了 怎样的作用?( 4分) 答案:【小题 1】贫寒交困;孤苦伶仃;牵挂亲人,关注国事;愁苦无奈,百无聊赖。 【小题 2】描写了傍晚浓云往低处移动,急雪在旋风中飞舞的情形( 1分),营造了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 1分)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时,需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肖像心理,答题时需要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考

43、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颔联是写景之句。鉴赏景物描写需要把握景物的特点,同时考虑景物描写的作用,营造氛围、烘 托人物心情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自选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写一段评论,要求内容要符合人物特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80个字)( 6分) 示例:狂放不羁酒中仙 李白 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 答案:答案:示例:一代书圣 王羲之

44、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 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博。 试题分析:仿写题首先要明确所给句子的句式特点,包括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本题中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作答时必须与此吻合。同时要紧扣人物的特点,表述有条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凤山妈祖石像的特点(不超过 30字)。( 6分) 凤山妈祖石像位于汕尾市区东面品清湖畔的凤山顶上,高 16 83 m,重 1000 t,由 468块来自妈祖故乡福建莆田的优质花岗岩

45、雕刻而成。旁有 石刻 “天后圣母 ”4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女士所题。凤山妈祖石像建于一九九四年,是中国大陆目前最大型的妈祖艺术石雕像之一,由中国现代雕塑大师李维祀设计,它于端庄肃穆中流淌着秀慧妩媚。它的落成,犹如在红海湾畔缀上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成为粤东明珠汕尾市的新标志。登临凤仪台,妈祖石像以晴空祥云为背景,远眺大海,庇佑着渔民的平安归航,给人以自信和安慰。 答案:石料非凡;被人崇敬;最大型;端庄肃穆;汕尾新标志;庇佑渔民( 6分。每点 1分) 试题分析:概括信息题,首先要剖析所给语段的内在层次,明确陈述话题,以免有所遗漏。 答题时一般用四字短语概括,条理清晰。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46、。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只按前 3题计分)( 6分) (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 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3) ,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 4)云树绕堤沙, , 。(柳永望海潮) 答案:( 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 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 3)开琼筵以坐花 飞羽觞而醉月 ( 4)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试题分析:重点字为 “暧、跬、觞 ”,记忆时要抓住形声字的特点,同时关注字义本身。易错字要及时整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

47、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60分) 只管走过去 ,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 ,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泰戈尔 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和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 。 萨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答案:过程的魅力 曾经,不知宝剑为何如此锋利; 不知珍珠为何如此晶莹剔透; 不知沙漠中的胡杨树为何能创造 “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腐 ”的神话。 现在,恍然大悟: 是宝剑面对烈火焚烧,而永不放弃 的品质,造就了这份刚毅; 是河蚌面对沙粒磨砺,而永不放弃的信念,造就了这份美丽; 是沙漠中的胡杨树面对焦渴,而永不放弃的精神,造就了这份奇迹。 美好的结果,其实只在于完美的过程。 说 句实话,我爱蝴蝶,我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