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西省泰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31940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江西省泰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届江西省泰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届江西省泰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届江西省泰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届江西省泰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江西省泰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恰当 的一项是( ) A国外的几个建筑学家对山陕甘会馆很感兴趣,对各式各样的木雕、砖雕、石雕 品头论足 ,他们说在国外少见这种风格的建筑。 B近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 上下其手 ,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C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 如堕五里雾中 的感觉。 D近一个月,全球气候 五风十雨 。先是 “桑迪 ”给美洲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接着又是我国华北遭遇罕见大

2、雪。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成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一是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二是理解句子的语境和成语修饰的对象。 A项 “品头论足 ”泛指对人或事说长道短,责难挑剔,是贬义词,用于学术评论就不对了。 C“如堕五里雾中 ”指好象掉在很大的烟雾里,形容漠漠糊糊,摸不着头脑或认不清方向。不能用于云雾本身。 D项 “五风十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不能理解为经常下雨。 B项 “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 句中形容 “特权阶层 ”操纵高考招生,恰当。故答案:选 B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

3、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 _ 。 _ 。 _ 。 _ , _ ,类似于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他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他主张读书要 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他曾说: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依据关联词、提示性的词(还、由)、总结性的词来确定句间的关系

4、,先一句一句连,最后再一起连到一起。先从内容来看 为一组,中心是 “兴趣 ”; 为一组,中心是 “完善自己 ”; 为一组,中心是 “真才实学 ”。然后再从提示性的词语来看, 中有 “还主张 ”说明之前应有一个主张,由此确定 应该在 前面,排除 BD,根据之前确定的 为一组,又可以排除 C项,即可得出答案:。也可以根据后面的句子 “类似于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围绕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为重点,两年来 17所高校的试点学院针对学生招录与选拔方式、教师队伍建设和探索建立现代大学

5、制度等高教发展中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以高校二级学院为单位,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 B庐山西海风景区围绕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大主题,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推动景区从 “观光型 ”向 “休闲型 ”,努力打造 “国内一流、世界知名 ”的的旅游目的地。 C其实,反对派从今年早些时候就开始在网上举行有关 “让普京下台 ”的请愿活动,称他们把目标对准普京的原因在于他是 “只为一小撮官员和寡头服务,将整个国家引向死胡同的 ”政治体制的关键人物。 D各级工会要准确把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发挥自身充分的优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为建设富裕、秀美、和谐的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答案: C

6、 试题分 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语病的能力。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压缩,二是找标志。 A项可以运用压缩主干法,可以发现 “围绕 为重点 ”句式杂糅,句子将 “围绕 ” 和 “以 为重点 ”杂糅到一起; B压缩主干可以发现 “推动景区从 观光型 向 休闲型 ”成分残缺,应为 “从 向 转变 ”。 D“发挥自身充分的优势 ”语序不当, “充分 ”是来修饰 “发挥 ”,所以应该放到 “发挥 ”前面。故答案:选 C项。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微 时 代 的 阅 读 阅读是一种让他人思想介入自己思想的行为,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思想只能是

7、一种个人化的沉思默想,甚至会让思想终止。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 “阅读 ”方式,不同的阅读方式也在左右着不同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 在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的年代,阅读是一种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 “锄带经、牧编简 ”其实是一种理想和奢望。难以保存的易碎的莎草纸,携带不便的竹简,成本昂贵的绢帛,不是一般的农民和工人可以随便使用的,人们除了劳动之外,只能坐在那里发呆出神。因此那个时代不妨称之为 “沉思默想的时代 ”。印刷术和书籍的普及,是阅读普及的前提,也 是公众化的 “阅读写作时代 ”的起点。 19世纪末 20世纪初,随着照相技术、电影技术、现代城市文化等 “奇观文化 ”的兴起,历史进入了 “观看猎奇

8、时代 ”。中国作为后发达国家,这一时间的出现稍迟,整个 20世纪,基本上是一个 “阅读写作 ”和 “观看猎奇 ”交替冲突的时代。20世纪 80年代,电视在中国家庭的普及,使得这种 “观看 ”文化得以凸显,直到新世纪网络文化的普及,这种 “观看猎奇时代 ”才真正显形。 沉思默想时代的人都是 “思想家 ”,他们心接古今、直抵本质。即便是一位击壤的老人随便唱一嗓子,也成了千古名言。阅读写作时代,是将思 想家的思想稀释到纸张上和书籍上,通过阅读传播到更多散乱的脑子里。观看猎奇时代,是思想的整体性碎裂成零星图像的时代,阅读变成了对奇观的欣赏。人们对思想内容的追求,或许并没有变化,但刺激思维的媒介发生了变

9、化,媒介与其说是思维的中介,不如说变成了思维本身。这就是著名的 “媒介即信息 ”的观点。因此,我们不要简单地对待这种 “微时代 ”阅读媒介变化带来的后果。 今天所说的 “微时代 ”,是一个现代高科技传播媒介极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网络这个大的综合媒介,还有众多附着在其上的的小媒介(应用软件, APP)。这些媒介能够 将我们试图通过传统 “阅读 ”行为而获得的信息和思想,迅速转化为五花八门的文字图像、声音系统和动作影像,并且在我们眼皮底下不停地晃动。当我们介入这样一种阅读过程的时候,大脑一直在提醒我们的理性:要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但图像却一直在引诱我们的潜意识:还有更神奇的 “奇

10、观 ”。这就是所谓的 “微时代 ”阅读所特有的 “撕裂性 ”。 因此, “微时代的阅读 ”,本质上并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种 “观看 ”,甚至就是一种 “猎奇 ”。我们要正视这种阅读及其后果,而不是简单地褒贬。我们如何使得这种时尚的 “阅读 ”,与先前那种 “阅读写作时代 ”的阅读和 “沉思默想时代 ”的思考具有相关性呢?这是一个问题。面对极度发达的现代媒介,当我们的 “阅读 ”,真的变成了一种 “观看 ”,我们的思想发动机是否会熄灭呢?这更是一个问题。 【小题 1】下列关于 “微时代的阅读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微时代的阅读 ”产生的后果,就是它本质上已经不再是一种 “阅读

11、”,而是一种 “观看 ”,甚至就是一种 “猎奇 ”。 B “微时代的阅读 ”与先前那种 “阅读写作时代 ”的阅读和 “沉思默想时代 ”的思考相比,称得上是一种时尚的 “阅读 ”。 C “微时代的阅读 ”具有 “撕裂性 ”,这种 “撕裂 性 ”主要表现在人们有意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而图像却在不断地引诱读者 “猎奇 ”的潜意识。 D “微时代的阅读 ”媒介必然会把传统 “阅读 ”行为获得的信息和思想,迅速转化为各种文字图像、声音系统和动作影像。 【小题 2】下列对不同时代阅读的背景和方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阅读是一种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 “锄带经,牧编简 ”也不

12、是一般的农民和工人能做到的。 B “观看猎奇时代 ”真正显形,是在电视在中国家庭普及之后,在新世纪网络文化普及之时。 C在高科技传播媒介极度发达的今天,随着阅读媒介的变化, “媒介即信息 ”的观点引人注目, “微时代的阅读 ”悄然来临。 D书籍和印刷术的普及,标志着公众化的 “阅读写作时代 ”的开始,因为它为阅读行为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微时代的阅读,作者对人们是否还能自主思想表达了隐忧,并指出应该从 “阅读写作时代 ”的 “阅读 ”和 “沉思默想时代 ”的 “思考 ”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B微时代的阅读使人们对思想内容的追求发生了变

13、化,这是因为刺激思维的媒介发生了变化,媒介与其说 是思维的中介,不如说变成了思维本身。 C “沉思默想时代 ”的人, “心接古今、直抵本质 ”,但是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却不能像 “阅读写作时代 ”那样通过阅读得以传播。 D思想的整体性碎裂成零星图像,是阅读写作时代转向观看猎奇时代的一个发展规律。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题干中已经给出对象 “微时代的阅读 ”,学生需要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段,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 A项在第六段,原句是 “因此, 微时代的阅读 ,本质上并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 种观看 ,甚

14、至就是一种 猎奇 ,与选项一致; B项在第六段,原句是 “我们如何使得这种时尚的 阅读 ,与先前那种 阅读写作时代 的阅读和 沉思默想时代 的思考具有相关性呢 ”,选项只是把它们倒过来说; C项在第五段,原句是 “大脑一直在提醒我们的理性:要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但图像却一直在引诱我们的潜意识:还有更神奇的 奇观 。这就是所谓的 微时代 阅读所特有的撕裂性 ”,与选项一致。 D项中 “必然会 ”说法绝对,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第5段表述是 “这些媒介能够将我们试图通过传统 阅读 行为而获得的信息和思想 ”。故答案:选 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辨析能力。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提示 “不同时代阅读的背景和方式 ”,然后到文中找到答案:的区域,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A项在第二段,原句是 “在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的年代,阅读是一种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 锄带经、牧编简 其实是一种理想和奢望。 不是一般的农民和工人可以随便使用的, ”,与选项一致; C项主要在第四段和第五段,选项是将两段内容进行了综合,一致; D项在第二段的最后,原句是 “印刷术和书籍的普及,是 阅读普及的前提,也是公众化的 阅读写作时代 的起点 ”,与选项一致。B现,原文第 3段第 1句显示,从全球范围看,进入 “观看猎奇时代 ”的时间是19世纪末

16、 20世纪初;第 2、 3句显示我国作为后发达国家,这一时间却是出现在 20世纪末。 B项 “观看猎奇时代 ”后缺 “在中国 ”的限制,将中国的情况说成了全球的情况。故答案:选 B。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对于这类辨析文章内容的题目,学生一定要找到选项所在的句段,然后将选项与之比较,发现其中的误差。 A文章最后就 “微时代的阅读 ”提出来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二个问题确实 “对人们是否能自主思想表达了隐忧 ”,但第一个问题并非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原文说 “ 这是一个问题 这更是一个问题 ”,并没有指出问题解决的途径 B “人们对思想内容的

17、追求发生了变化 ”错。原文第 4段说 “人们对思想内容的追求,或许并没有变化 ”。另外,与“刺激思维的媒介发生了变化 ”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D无中生有。原文第 4段是 “观看猎奇时代,是思想的整体性碎裂成零星图像的时代,阅读变成了对奇观的欣赏 ”,从中找不到 “是 发展规律 ”的内容信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

18、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 “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 的道理,画便猛进。 ”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

19、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 “写画 ”,他以为 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 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

20、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 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 “平 ”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 ”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 “变 ”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 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

21、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 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 “南张北溥 ”,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 “南黄北齐 ”之称,但他直至 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 80岁了。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 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

22、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 黄宾虹传)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 “真画者 ”。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

23、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阳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所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 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小题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 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 6分)

24、 【小题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选 C给 3分,选 D给 2分,选 B给 1分;选 A E不给分 。 【小题 2】 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静,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 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 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小题 3】 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 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小题 4】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

25、谛。 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 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 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 兼顾。 创造与仿作兼顾; 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 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 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声事业; 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段,并与之比较。 A项 “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 真画者 ”有误。文中原句在第二段 “另一种是自

26、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可以看出 其表述错误。 B项, “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 ”错误,第三段原句是 “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其中有一个限制条件是 “三代以上 ”D项,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 E项,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明确问题是 “多发生在隐居时期 ”的原因,由此锁定目标在第一段;根据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

27、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 的巧合 ”这句话可以知道答案:就在其后面。然后从第一段中分层归纳,即可得到答案:,其一是 “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 ”,其二是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三是 “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依然是筛选整合文章的信息。首先依据题干中所说 “把金石拓本摆在 案头 ”来确定答案:所在,文章第三段 “

28、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 ”,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 “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 ”即可总结出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对文章的领会。二人的人生态度,对待金钱的态度以及艺道旨趣都来自文中, “你 ”的领会其实就是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东西,一切都要依据文本,切不可天马行空书写自己的个人感受。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 扣 子 卡沙耶夫 瓦西利 维克托罗维奇 切尔内舍夫正在办公,同时

29、用小电子计算器记录着苍蝇的数目。室内的苍蝇太多了,切尔内舍夫出了一身汗。他本想把西服上衣敞开,突然想起来衬衣上掉了一颗扣子,在西服里面别人看不见,只要一敞开怀,立刻就会被发现。这副衣冠不整的模样,一定会使自己在同事们中间的威信受到影响。况且,就是自己看着缺一颗扣子也够难受的,好像他是个把最后一颗扣子都拿去换酒喝了的酒鬼,哪像个日薪 160卢布的总经济师呢 ! 切尔内舍夫为此很苦恼,于是种种不好的念头开始在脑 子里蠕动起来。 他心里想: “哼,我老婆对我冷若冰霜,真是个没心肝的女人 !在一起过了 15 年,连给我钉颗扣子的工夫都舍不得。当然啦,这可不是说,扣子已经掉了 15年,可能少于 15年,

30、可也有 8个年头了吧。这事我要是不告诉我老婆,起码得穿20年缺扣子的衣服。我就故意不吱声 !她自己应该发现嘛,她不是老婆吗 我在这儿整天像头牛一样地干活儿,可她连个扣子都不给缝。她对我是一点儿感情也没有了! ” 切尔内舍夫伤心透了,他烦躁起来,不知不觉解开了上衣,这时却猛然看见:在那个八年来缺扣子的地方现在竟给缝上了一颗扣子,切尔内舍夫不敢 相信,他摸了摸扣子,解开又扣上,对着光线又看了一遍 果真是扣子,而且扣上正合适。切尔内舍夫深受感动,内心十分惭愧。 “我还算个人吗 坏蛋,哪能这么冤枉自己的结发妻子啊!她真是个少有的极好的女人 !应该这么想:我们在一起生活了 15年啦,她直到现在还惦记着我

31、的每一颗扣子 !要知道,她也总是没日没夜地干活儿,没有一点儿闲工夫,我可怜的人呀 !当然,我也不轻松。可要知道,她的工作比我更费神,而且全部家务活儿都落在她的肩上。家务事她一点儿也指望不上我,我连给自己钉颗扣子都不会 !真是个笨蛋 !” 切尔内舍夫大声地抽了一下鼻子 ,把手伸进了衬衣口袋掏手帕,但掏出来的不是手帕,而是钞票。 切尔内舍夫惊得几乎失去知觉,待恢复了常态,他就闭上眼睛,温情脉脉地回忆起自己那体贴入微的爱妻的脸蛋儿来,可是他只想起了她的鼻子,他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别的部分的模样了。 他对自己轻蔑到了极点,心里想道: “我真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家伙 !对这样一位崇高的女性,我有眼无珠,还把她

32、想得那么坏,只有自私自利的小人才会这样 !” 他几乎流下眼泪,一心要做点儿使妻子高兴的事:买束鲜花献给她,陪她去剧院,再说,也该回送一些钱给她花呀 !于是他将还未计算完的小电子计算器放进办 公桌里,就向商店飞奔而去。 回到家时,他手中捧着鲜花、穿着里子绽线的西服上衣,上衣兜里的 35卢布在簌簌作响,连它们都跃跃欲出,急不可耐啦。 他一面把花和钱递给妻子,一面腼腆地对她说: “这是送给你的,亲爱的。用这些钱去买那些你早就想买的东西吧。假如钱不够,那我 那我就劝你买别的便宜一些的吧。 ” 妻子被这意外的场面闹愣了。她站着不动,一言不发,真的不知道在这种场合说什么好。谢天谢地,岳父出来给解了围,他走

33、到切尔内舍夫跟前问道: “瓦西利,你是怎么搞的,今天干吗把我的衬衣穿走了 ”说着他把同样的一件衬衣递给了切尔内舍夫。 切尔内舍夫瞅了瞅这件衬衣,上面正好缺一颗扣子。总经济师立刻沉下了脸,把鲜花和卢布一股脑儿掖在怀里,然后一声不吭,径直走进屋里去了。这时他独自思忖着: “好一个可爱的女人 !就算你累得筋疲力尽,也该把扣子给丈夫钉上啊,不管怎么说,我同她在精神上毫无共通之处,一丁点儿也没有。现在我算看清楚了,跟她结婚是犯了一个大错。唉,多大的错误啊 !”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塑造了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 “小人物 ” 切尔内舍夫的

34、形象,作者对他不幸的家庭生活和沉重的生活压力抱有深深的同情。 B “切尔内舍夫惊得几乎失去知觉 ”一句表现了切尔内舍夫因妻子的温柔体贴而感动,同时也为自己自私、不理解妻子而深感内疚的心理。 C小说对妻子的正面描写很少,大多都是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侧面表现出来的:她是一个变化无常的女人,一会温柔体贴,一会冷若冰霜。 D小说在塑造主人公时,用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大量的心理描写以及幽默讽刺的语言 ,将人物的性格表现的活灵活现 ,入木三分。 E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通过切尔内舍夫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了婚姻不幸的原因。而 “好一个可爱的女人 ”则用反语表现出了他对妻子的不满。 【小题 2】小说开篇写切尔

35、内舍夫在办公室用计算器记录苍蝇的数目的作用是什么?( 6分) 【小题 3】 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切尔内舍夫的性格特征:( 6分) 【小题 4】用主人公切尔内舍夫的心理描写作为小说的结尾,你认为好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 D( 3分) B( 2分) E( 1分) 【小题 2】 制造荒诞气氛,强化讽刺力度 ; 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为下面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 ; 揭示主人公无聊的生存状态以及主人公无聊空虚的性格特征。(各 2分) 【小题 3】无聊空虚,工作懒散:从上班数苍蝇可以看出; 缺乏责任心,不关心家庭:从他发现缝好的扣子之后的心理及回家后妻子的反应看出:自私虚伪

36、,反复无常:衬衫钮扣掉了这样的生活琐事却被他 “无限上纲 ”为妻子不关心他的事业,对他没有感情;对妻子态度的变化无常(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各 2分) 【小题 4】我认为很好。写法上保持了一致,前边的故事情节主要是人物心理描写;深刻的表现了人物自私虚伪,反复无常的性格;通过人物的自我表现加强讽刺效果及故事的荒 诞性;含蓄的表现小说的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出 3点,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小说主题的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A项中 “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错,原文第一段提到 “哪像个日薪 160卢布的总经济师呢 ”,可见并非底层

37、;作者对他抱有 “同情 ”错,通过字里行间对他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他不是同情。 C中 “她是一个变化无常的女人,一会温柔体贴,一会冷若冰霜 ”错,这只是丈夫的心理,文中原句是 “他心里想: 哼,我老婆对我冷若冰霜,真是个没心肝的女人 !”E中 “直截了 当 ”不准确,既是 “结尾意味深长 ”,又何来 “直截了当 ”。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作用有两大方面:内容和结构,内容上的作用主要是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提问方式主要有两大种,一是从局部,一是从整体。本题是从局部提问,这一类结构方面的作用主要从五个方面

38、考虑:创造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侧面衬托,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明题意;起线索作用。题干中问的是 “开篇写切尔内舍夫在办公室用计算器记录苍蝇的数目 ”的作用,首先从内容本身来看体现的 是主人公无聊的生活状态,也就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把握:从情节的发展中,从人物之间的冲突中,从描写手法中,从活动环境中,从作者和他人的评价中。首先到文中找到直接描写人物的句子,然后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答题的模式为:某某是一个 (两到三个形容词)的人物形象(点明

39、人物的身份特点),作为这样一个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也可以用这种模式:从 看 出他 的特点。直接的描写有人物的动作 “数苍蝇 ”,可以看出无聊空虚;人物的心理,可以看出自私等等;间接的有妻子看到他的 “异常 ”举止时的 “愣 ”,可见其反复无常。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妙处。结尾的妙处主要从这几方面考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情节的设置,对主旨的体现(或深化)。小说的结尾是主人公切尔内舍夫的心理描写,首先在人物的塑造上体现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无常;从情节的设置上,用心理描写

40、结尾与小说主体部分保持了一致 ,这样的心理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从主题上,这段心理描写增加了讽刺的力量,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训蒙大意示教读 注 刘伯颂等 明 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 之 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 诱 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 其 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 惮 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

41、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 则 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 。日 使之 渐 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 而 不知导之

42、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 肆 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 ,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 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 “蒙以养正 ”之功矣 。念之念之 !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注: 教读,社学的教师。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则宜 诱 之歌诗以发其志意诱:引诱 B乐嬉游而 惮 拘检惮:害怕 C日使之 渐 于礼义而不苦其难渐:接近 D设

43、诈饰诡以 肆 其顽鄙肆:放纵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组是 ( ) A 后世记诵词章 之 习起 巫医乐师百工 之 人 B 讽之读书以开 其 知觉 而余亦悔 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若冰霜剥落, 则 生意萧索 风之积也不厚, 则 其负大翼也无力 D 责其检束 而 不知导之以礼 君子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己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要多措并举,通过吟唱诗歌来激发志趣,通过学习礼仪来端正仪表言行,通过劝导读书来开启智慧,从而达到激发志意、严肃仪容、开发智力的目的。 B在王阳明看来,把对儿童进行

44、“歌诗 ”“习礼 ”教育视为 “不切时务 ”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并不推崇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 C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利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D王阳明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的违背规律、多施惩罚 等错误做法,认为那样做会导致学生厌学以致学业难成。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 5 分) ( 2)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 “蒙以养正 ”之功矣。( 5分)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

45、小题 4】( 1)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引导他们的思想志向,调教他们的性格,暗中消除他们的鄙俗,不知不觉改变他们的粗鲁愚顽。( “凡此 ”1分, “所以 ”1分, “调理 ”1分, “潜消 ”1分) 不要总是因为世俗的言论就更改废弃我的规矩,希望可以成就 “蒙以养正 ”的功效了。( “辄 ”1分, “因 ”1分, “绳墨 ”1分, “庶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方法有利用课内知识迁移、成语意思迁移,并结合文本的语境来解决此类问题。 A项 “则宜 诱 之歌诗以发其志意 ”来自文章第一段的开头,其前面有一句 “其栽培涵养之方 ”,可见此句讲的是教导之

46、法,联系语境,如果此处把 “诱 ”解释为 “引诱 ”就不合语境, “引诱 ”是贬义词,所以此处的 “诱 ”应解释为 “引导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 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文言虚词的用法与其在句中的位置、前后词的词性有关系,所以辨析的时候可结合这两点来区别。 C项 “则 ”位置相同,均为连词,相当于 “那么 ”“就 ”; A项第一个 “之 ”是结构助词 “的 ”,第二个是近指代词,这些; B项第一个 “其 ”是第三人称代词 “他们 ”,第二个 “其 ”是第一人称代词 “自己 ”; D第一个 “而 ”是连词,表转折,第

47、二个 “而 ”是连词,表递进。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学 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应先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段,然后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在第一段,原句是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 诱 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 其 知觉 ”,与选项一致;题中, B错在 “不推崇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 ”,文中的原句是 “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 “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

48、意哉 ”,这句话是说他们这些人不知道古人立教的本意。 C项在第二段,原句是 “今 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与选项一致。 D项在第三段,原句是 “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与选项一致。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 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 1)句中的 “凡此 ”,所有这些; “所以 ”,用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