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周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捉贼 张爱国 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地的 “沙沙 ”声。虽然裹着厚厚的棉袍棉裤,但还是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气。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怨气,说: “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贼。 ” “不就几捆稻草吗?大半夜还出来受冻! ”我没好气地说,我总以为父亲是小题大做。 “你说得轻巧,没了稻草,开春后咱家大牯牛吃什么? ”父亲说着就愤愤起来,“再说了,不要脸的贼你不捉住他,还不知要祸害多少人呢! ” 到了后岗,父亲用手电筒四
2、下照了照,茫茫雪地里,只有我家一大一小两个草堆,顶着厚厚的雪,静静地矗立着。我和父亲钻进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 草堆洞里虽然比外面暖和了许多,但绝比不上家里,更比不了暖和的被窝,我的双脚很快就冻得生疼。 “今晚不会有贼了吧? ”我说 我想让父亲同意我们早点撤退,可父亲却传出了轻微的鼾声 他天天劳作不闲,今儿又推了一整天的磨,实在太困了。 不知过了多久,雪停了,却下起了冰子,纷纷扬扬地撒进草堆洞。草堆洞俨然成了冰窖,没有一丝温度。我正要推醒父亲回家,却见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很快,我看到了,是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从里面拉,轻
3、点,别拉倒了草堆。 ”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 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我忘记了推醒父亲:矮婶怎么会干这种事?怎么干这种事还带着儿子小江 小江比我还小一岁啊。 小江双手抓着一捆稻草使劲往外拉,一个没注意,重重地滑倒在雪地里。矮婶急忙上前扶起,叫 他接着拉。小江嘴里却愤愤地嘀咕着什么,站立一旁,不愿拉了。寒风中,母子俩僵持着,浑身颤抖 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 矮婶放下煤油灯,用左手吃力地拉着小江刚刚拉过的那捆稻草,可稻草压得太紧,她发了好几次力也拉不下。小江终于不忍,上去帮忙,母子俩好不容易才拉下了一捆稻草。然后,他们又
4、合力拉下一捆。矮婶提起一捆稻草就要回家,小江却犹豫着说: “娘,再拉一捆吧,够牛吃三天了。 ”矮婶看看草堆,摇着头说: “算了吧,你四伯家的牛也要吃草呢。 ”说完,母子俩就提着稻草一前一后地 往回走。 我已经决定不叫醒父亲让他们走了,可父亲却突然醒来,一声大叫,明亮的手电筒的光就照上了三四丈开外的母子俩身上。我急忙抓住要往外冲的父亲,与此同时,父亲刚出口的 “不要脸的 ” 也硬生生地吞回了半句 他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慢地坐回原地。 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 脸紧紧地贴着稻草 ,一动不动。呼呼的北风已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肆无忌惮地击打。小江
5、更是吓坏了,提着稻草,浑身颤抖得异常厉害。 “是矮婶。 ”我贴着父亲的耳朵低低地说。 “哦,拿草的是二柱三柱吧 你们 ” 父亲关了手电筒,大声地说, “你们拿回去吧,明天 明天我再找你们算账 ” 回到家,母亲还坐在床上纳鞋底,问我们抓没抓到贼。见我们谁也不说话,母亲才发现我们的神情很凝重,就一再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哎,老天造孽啊! ”父亲长长地叹口气说, “你这就起来,给桂香送稻草去 ” “是桂香啊? ”母亲吃惊地大张着嘴,继而猛拍脑门,懊恼地说, “我应该早就想到是她娘几个了 秋天草堆失了火。 ”母亲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喃喃地说,“一个女人家,一见人就脸红,手又不便,还带着那么多孩子,再加
6、上牲口,这冰天雪地的草不 够用,可怎么熬啊 ” 此后,每隔两三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将几捆稻草悄悄地放到矮婶家的门口。 有一晚送草回来,我睡觉做梦,竟梦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大片一大片的,莲蓬勃勃,青翠碧绿 (选自天池小小说 2013年第 1期,有改动 ) 1 小说的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_ _ 答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达出了 “我 ”及家人对矮婶的美好祝愿,希望她早日摆脱困境,过上美好的生活,写出了 “我 ”与家人的善良;深化主题,展现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作者对如春草般茂盛爱心的歌颂。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结合所用和表现手法
7、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现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小说的结尾主要运用了象征和以景结情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蛮师傅 韩少功 莫求带着两个村干部,来到我家言不及义地东拉西扯,喝茶,抽烟,翻翻桌上的报纸,看上去无事不登三宝殿,但又迟迟不入正题。 最后莫求犹犹豫豫地说: “到山上走走,如何? ” 走就走吧。 他们显然不是拉我去观光。 爬到蕉冲和梅峒之间的大岭上,走完一截新泥翻滚的路坯子,正题才出现在前面。原来公路开挖到这里以后,碰到了前面一个陡崖。往左边挖吧,
8、坡度不大,但可能遇到岩层;往右边挖吧,没有岩层,但必须远远地绕路减坡。他们不知下一步如何才能省工,要我来做个决断。 我吃了一惊。开路这样的大工程,他们既无测量也无设计,一个瞎子也想摸上天?或者说,他们迈开两脚就是测量,摸摸脑袋就是设计,一台挖土机挖到哪里算哪里,再来一次土法上马大跃进么?怪不得他们不久前闯下大祸。一台推土机一步踩空,几个筋斗翻下山去,把竹林哗啦啦压倒一大片。莫求当时 脸色惨白,喊一声 “娘 ”,差点晕了过去,好半天醒过神来,要大家赶快下山,说人肯定是没有了,但有只手,有只脚,都要捡回来,到时候请万裁缝拿针线连一下。 没料到那一次居然老天保佑,司机不但没死,而且毛发未损,从砸瘪了
9、的驾驶室里钻出来,拍泥打灰,还是大活人的一个。 翻车没翻出教训,倒翻出了更大的贼胆。他们把推土机卸成几块,嘿哟嘿哟分头搬上山,胳膊大腿一凑,耳朵鼻子一拼,又成了一台推土机,又要继续开工。几双眼睛盯着我,只等我一言定乾坤。 “老韩你读书多, ”莫求递来一根烟, “你说说,这条路到底应该往左还是往右? ” “我如 何懂得这一套? ” “你连外国都去过,什么路没有看见过?你就不要谦虚了。 ” “这不是谦虚,是我真的不懂。 ” “你当过主席的人, ” 莫求知道我当过什么协会的主席, “书都写了好多本,还不比我们的水平高?还不比乡政府贺麻子的水平高? ” 我没法让他明白,读书人并不万能,就算当了十个鸟主
10、席,也没法设计出公路。这事还是只能去找路桥设计院。但我后来明白,我这样说也是犯傻。他们虽然一直自称蛮电工、蛮木工、蛮砌匠、蛮司机,但也都是脔心七窍,对工程设计一事岂能不懂?只是手里少了钱,就没法去懂,只能装不懂。莫求对我说,他们从各方 筹集来的资金总共才六万多,若去找设计院,连半张图纸都买不回,修什么屁路? 我们沉默了很久。最后,我也只能跟着他们蛮干。我提议大家在林子里再钻一遍,把两条路线实地再考察一下,但愿最终能达成共识。在太阳下山之前,我们总算重新会合了。我脸上被草叶割出好几道血痕,衣衫也汗了个透湿。这还不算什么。最倒霉的是老贵,被马蜂蜇了一下,哇哇大叫,眼泪双流,在林子里狗一样钻来窜去,
11、说要捉住那只马蜂来 “原汁化原毒 ”。但这一切代价仍未换来共识,合议时还是有的要往左,有的要往右,一堆蛮师傅,谁也不服谁。 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色渐暗。这 种神仙会不宜再开下去,起码老贵的蜇伤也痛得他受不住。事情还是回到了原点。莫求盯着我: “你说说看,挖哪边? ” 我心一横: “左边! ”反对方没有吱声。 “你们硬要我唱戏,就不准往台上丢草鞋! ”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 ”他们都这样说。 “好马不吃回头草,是团狗屎也要吃了它! ”我又补上一句,权当是在荒山野岭上再当一回主席。 我的会员们纷纷说:左边就左边,狗屎也要吃了它!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方案确实是半团狗屎:开挖遇到的岩层,比估计的要硬
12、得多,费了我们好多人工和炸药。一次山体崩塌,还差点闹出人命。好在一俊遮百丑,公路 总算通了,大家也就不再说什么。至于另一些方案会不会是狗屎,会不会是更大的狗屎,因为未能实施,就没法验证。 但有一条基本上可以肯定:如果久拖不决,如果空谈坐等,等有了大钱以后再找设计院按部就班 那我们什么也干不成。那样的话,我们看上去多了一些科学,其实一定是更可笑的狗屎。 (选自小说选刊 ) 2 小说结尾说: “那样的话,我们看上去多了一些科学,其实一定是更可笑的狗屎。 ”你是怎样理解 “我 ”的这一看法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 _ 答案:观点一:蛮师傅们的做法虽然缺少科学性,但却值得这样做。 蛮师傅们在没有设
13、计院按部就班设计的情况下用少量的资金修通了公路,虽然不科学,但比等有了足够的资金再设计修路,要实用得多; 蛮师傅们为早日改变山村面貌而修公路,虽然有些蛮干,但比空谈坐等要好得多; 这句话阐释了一个道理,做事情不能空谈坐等,那 样将什么也干不成。 观点二:蛮师傅们的做法缺少科学性,不值得这样做。 蛮师傅们的修路确实存在着蛮干和不确定性,如果修不通,就白白地浪费了仅有的财力; 由于不讲科学,在修路时造成了推土机翻下山以及山体崩塌等差点闹出人命的恶性事件; 路虽然修通了,也是一俊遮百丑,从做事情的普遍性要求来看,一定要讲科学。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作为一道论述题,先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在文章中
14、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探究题是一种个性化阅读。必须有理有据。但不要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就体现在探 究题上,我们不要为思维创新而创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打错了 刘以鬯 一 电话铃响的时间,陈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电话是吴丽嫦打来的。吴丽嫦约他到 “利舞台 ”去看五点半那一场的电影。他的情绪顿时振奋起来,以敏捷的动作剃须、梳头、更换衣服。更换衣服时,嘘嘘地用口哨吹奏 “勇敢的中国人 ”。换好衣服,站在衣柜前端详镜子里的自己,觉得有必要买一件名牌的运动衫了。他爱丽嫦,丽嫦也爱他。只
15、要找到工作,就可以到婚姻注册处去登记。他刚从美国回来,虽已拿到 学位,但找工作,仍需依靠运气。运气好,很快就可以找到;运气不好,可能还要等一个时期。他已寄出七八封应征信,这几天应有回音,正因为这样,这几天他老是呆在家里等那些机构的职员打电话来。非必要,不出街。不过,丽嫦打电话来约他去看电影,他是一定要去的。现在已是四点五十分,必须尽快赶去 “利舞台 ”。迟到,丽嫦会生气。于是,大踏步走去拉开大门,拉开铁闸,走到外边,转过身来,关上大门,关上铁闸,搭电梯,下楼,走出大厦,怀着轻松的心情朝巴士站走去。刚走到巴士站,一辆巴士疾驶而来。巴士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冲向巴士站,撞倒陈熙和一 个老妇人和一个女童
16、,将他们压成肉酱。 二 电话铃响的时候,陈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电话是吴丽嫦打来的。吴丽嫦约他到 “利舞台 ”去看五点半那一场的电影。他的情绪顿时振奋起来,以敏捷的动作剃须、梳头、更换衣服。更换衣服时,嘘嘘地用口哨吹奏 “勇敢的中国人 ”。换好衣服,站在衣柜前端详镜子里的自己,觉得有必要买一件名牌的运动衫了。他爱丽嫦,丽嫦也爱他。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到婚姻注册处去登记。他刚从美国回来,虽已拿到学位,但找工作,仍需依靠运气。运气好,很快就可以找到;运气不好,可能还要等一个时期。他已寄出七八封应征信,这 几天应有回音,正因为这样,这几天他老是呆在家里等那些机构的职员打电话来。非必要,不出街。不过,丽
17、嫦打电话来约他去看电影,他是一定要去的。现在已是四点五十分,必须尽快赶去 “利舞台 ”。迟到,丽嫦会生气。于是,大踏步走去拉开大门 电话铃又响了。以为是什么机构的职员打来的,掉转身,疾步走去接听。 听筒中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请大伯听电话。 ” “谁? ” “大伯。 ” “没有这个人。 ” “大伯母在不在? ” “你要打的电话号码是 ” “三 九七五 ” “你想打到九龙? ” “是的。 ” “打错了!这里是港岛! ” 愤然将听筒掷在电话机上,大踏步走去拉开铁闸,走到外边,转过身来,关上大门,关上铁闸,搭电梯,下楼,走出大厦,怀着轻松的心情朝巴士站走去。走到距离巴士站不足五十码的地方,意外地见
18、到一辆疾驶而来的巴士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冲向巴士站,撞倒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女童,将她们压成肉酱。 (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二日作,是日报载太古城巴士站发生死亡车祸。 ) (作品有删改 ) 3.对于这篇小说,有人认为发人深省,很深刻;有人认为不过写了生活中的偶然,较为肤浅。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_ _ 答案:观点一:小说发人深省,很深刻。 小说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小说从 “找工作 ”“打电话 ”“乘巴士 ”等 “平常 ”事件中引发人们对命运的 “超常 ”思考。 小说的立意一反常理。小说表达了 “人生的偶然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祸福和命运 ”的认识,聚焦在偶然事件对我们生 活产生的深刻
19、影响上。这一认识一反我们对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惯常认识和理解。 小说富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演绎了两个几乎相同的故事,但其结局却迥乎不同,富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观点二:小说不过写了生活中的偶然,较为肤浅。 小说是灵机一动的产物。从小说最后写作背景 “是日报载太古城巴士站发生死亡车祸 ”一句的交代中,可以看出,作者是由此触发创作灵感,于是敷演成文的,对主题的挖掘还欠深刻。 小说的主题缺乏普遍意义。一般说来,偶然性背后都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而这篇小说在 这一认识上显然是偏离这一规律的,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足。 小说的形式大于内容。小说讲述的故
20、事其实没有多大意思,也并不稀奇;塑造的人物面目模糊,性格特点也并不鲜明。只是小说一头两尾的设计,体现出作者在形式上刻意求新而已。 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老爱情 苏童 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 许会让一些读者失望,但是当我说完这个故事后,相信也有一些读者会受到一丝震动。 话说 20世纪 70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时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
21、睛,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一个矮子。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对老夫妻彼此之间是镜子,除了性别不同,他们的眼神相似,表情相似,甚至两人脸上的黑痣,一个在左脸颊,一个在右脸颊,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到煤店买煤,一只箩筐,一根扁担,丈夫在前面,妻子在后面,这与 别人家夫妇扛煤的位置不同,没有办法,不是他们别出心裁,因为那丈夫矮、力气小,做妻子的反串了男角。 他们有个女儿,嫁出去了。女儿把自己的孩子丢在父母那里,也不知是为了父母,还是为了自己。她自己大概一个星期回一次娘家。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女儿在外面 “嘭嘭嘭
22、”敲门,里面立即响起一阵杂沓的脚步声,老夫妇同时出现在门边,两张苍老而欢乐的笑脸,笑起来两个人的嘴角居然都向右边歪着。 但女儿回家不是来向父母微笑的,她的任务似乎是为埋怨和教训她的双亲。她高声地列举出父母所干的糊涂事,包括拖把在地板上留下太多的积水,包括他们对孩子的溺爱,给他吃得太多,穿得也太多。她一边喝着老人给她做的红枣汤,一边说: “唉,对你们说了多少遍也没用,我看你们是老糊涂了。 ” 老夫妻一听,忙走过去给外孙脱去多余的衣服,他们面带愧色,不敢争辩,似乎默认这么一个事实:他们是老了,是有点老糊涂了。 过了一会儿,那老妇人给女儿收拾着汤碗,突然捂着胸口,猝然倒了下来,死了,据说死因是心肌梗
23、死。死者人缘好,邻居们听说了都去吊唁。他们看见平日不太孝顺的女儿这会儿哭成了泪人儿了,都不觉得奇怪,这么好的母亲死了,她不哭才奇怪呢!他们奇怪的是那老头,他面无表情,坐在亡 妻的身边,看上去很平静。外孙不懂事,就问: “外公,你怎么不哭? ” 老人说: “外公不会哭。外婆死了,外公也会死的,外公今天也会死的。 ” 孩子说: “你骗人,你什么病也没有,不会死的。 ” 老人摇摇头,说: “外公不骗人,外公今天也要死了。你看外婆临死不肯闭眼,她丢不下我,我也丢不下她。我要陪着你外婆哩。 ” 大人们听见老人的话,都多了个心眼,小心地看着他。但老人并没有任何自寻短见的端倪,他一直静静地守在亡妻的身边,坐
24、在一张椅子上。他一直坐在椅子上。夜深了,守夜的人们听见老人喉咙里响起一阵痰声,未及人们做出反应,老人就 歪倒在亡妻的灵床下面了。这时就听见堂屋里自鸣钟 “当当当 ”连着响了起来,人们一看,正是夜里 12点! 正如他宣布的那样,那矮个子的老人心想事成,陪着妻子一起去了。如果不是人们亲眼看见,谁会相信这样的事情?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对生死相守的老人确有其人,他们是我的邻居,死于 20世纪 70年代末的同一天。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定格在 12点,犹如上了锈一样,任人们怎么拨转就是一动也不动。 这个故事叙述起来就这么简单,不知道你怎么看,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一生能说的最动人的爱情故事。 (节选自现代青年
25、2011年 03期 ) 4 小说的标题 “老爱情 ”有什么含义?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答:_ _ 答案: 表层含义:小说讲述的是一对老人的爱情故事,体现的是一种老式爱情,即中国传统的同甘共苦、夫唱妇随的爱情。 深层含义: “老爱情 ”中的 “老 ”即为永久、永恒 之意,真正的爱情永远青春不老。妻子死了,丈夫也平静地 “陪着妻子一起去了 ”。老夫妻生死相依的爱情永存。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试题。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