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河南省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1942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河南省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届河南省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届河南省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届河南省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届河南省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河南省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运河两边,曾经经历风雨的杨柳依然飘拂,而丢弃在如今荒废的码头边的碎瓦片 ,只要你留心,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清晨的牦牛屯就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来给朱爷拜寿的人 ,全屯子里的人似乎都沉浸在这样一个盛典的欢乐之中。 圆明园里的宝物 ,可是经历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再加上后世军阀混战,战乱频仍,现在都荡然无存了。 A应接不暇俯拾即是数不胜数 B俯拾即是应接不暇数不胜数 C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应接不暇 D应接不暇数不胜数俯拾即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

2、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考 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唐代狂草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颠峰, 。 , 。 , , 。唐朝狂草书风的

3、出现,其原因是多元的。随着狂草书势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断被发掘,狂草书势的内涵将更为丰富迷人。 如果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最具抒情性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艺术样式 也是中国写意艺术发展的一个颠峰 是世界造型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张旭、怀素的狂草可说是书法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致 那么狂草就是 这个核心的金字塔尖,是 “王冠上的明珠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就 6个小句子,逐一分析,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 承前,与之并列。排除 B、D。 承 ,为前文举例,故置 后,排除 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4、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近日,央视二套 “经济半小时 ”节目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调查,限购令对楼市销量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但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却还一时难以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B对于考生来说,现在的高考,考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也是对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因为高考对他们而言是决定命运的至关重要的大事。 C上访是唐慧维护女儿及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也给当地政府带来激增的 “稳控 ”压力,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是当前司法实践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D莫言的作品充满着 “怀乡 ”以及 “怨乡 ”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 “

5、先锋 ”色彩,被归类为 “寻根文学 ”作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 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A项成分残缺,央视 “经济半小时 ”节目

6、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楼市调查 ”缺谓语 “发现 ”; B项结构混乱,可把 “也是对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 ”改为 “更是心理素质 ”,或把 “考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 ”改为 “不仅是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 D项 “莫言的作品被归类为 寻根文学 作家 ”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也谈人品与画品 杨悦浦 古人云, “人品即画品 ”。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 “不得要领 ”。 “人品 ”和 “画品 ”,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 “人品 ”是 “做人 ”的结果,“画品 ”是

7、 “作画 ”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 “人品即画品 ”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 “贼好 ”,可人 “不咋地 ”。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但 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 “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 ”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 “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 !”美术界看重的是绘

8、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 “人品即画品 ”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 “幌子 ”。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 “作画先做人 ”、 “心灵美画才美 ”、 “用心作画 ”、 “功夫在诗外 ”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 “流行语 ”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 ”,应怎么做人 做什么人 为什么做人 做了怎么样 做不了又怎么样 这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有的人画很一般,但能靠 “官僚奸商 ”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不齿。 “浮躁 ”的社会, “做人 ”的标准也许随之 “浮动 ”。

9、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要想提高画价,便开始自己炒作、商人炒作、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长之类的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 “学术 ”地位,也便似乎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 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来说,这可是省事多了。这样的 “做人 ”,与真正的艺术创作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 “人品即画品 ”便仅仅是一句空谈。 若从这些现象看, “人品即画品 ”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人品就是人品,画品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 作品在社会领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

10、方面所认知 作品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鉴证,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住置又如何 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练, 风格和个性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 打开美术史,都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历史上画得好的画家很多,人品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 “人品即画品 ”的道理,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若有人还拿 “人品即画品 ”说事儿,千万别当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有标准,从艺有高度,惟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 人民日报( 2013年 8月

11、 11日 12版) 【小题 1】下列不属于作者说的 “许多人对 这句话(人品即画品)的理解总是 不得要领 ”的依据的一项是( ) ( 3分) A如果把 “人品即画品 ”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认证,有的画家画不错,但是人不怎么样;有的画家人不错,但是画却不好。 B “作萄先做人 ”、 “心灵美画才美 ”、 “用心作画 ”、 “功夫在诗外 ”是美术界的流行语,要是较起真儿来,人们就会发现这些 “流行语 ”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C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靠炒作出名,有些略懂绘画的官员也很容易利用职权谋取 “学术 ”地位。而那些靠真本事拼搏的人却很难得 到

12、社会的承认,这使得 “人品即面品 ”成了一句空话。 D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炼,风格和修改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在作者看来,绘画就应该看重绘画水平,画家俗一点并不能成为被诟病的把柄,更何况俗也不一定是坏人,俗不影响一个人成为好画家。 B “人品 ”和 “画品 ”分开来讲很重要,将二者合起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画家要是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便是 达到了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 C作者对艺术上不努力,却擅长炒作的人给予了批评,并认为他

13、们虽然能够凭借炒作而被热捧一时,但是最终是经不起考验而被大众瞧不起。 D我们的社会是一个 “浮躁 ”的社会, “做人 ”的标准也随之 “浮动 ”,使一些人的人品很难保证;这些人绘画不是靠努力,而是靠炒作或靠权力, “画品 ”也根难保证。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美术界一向主张和追求 “人品即画品 ”,但是现实生活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从而使 “人品即画品 ”的要求仅限于理论层面了。 B作者认为 “画品 ”包括很多方面,不但涉及对画作的具体要求,甚至要上升到社会的高度和历史的高度,这就要求画家有过硬的性情、品质和

14、操守才行。 C “俗不可耐 ”的画家其实并不是作者讽刺的对象,而年轻记者去采访他前,某长者特地嘱咐他的话才是作者思考的重点,因为 “某长者 ”的话就很好地割裂了“人品 ”和 “画品 ”。 D作者鉴于社会上种种拿 “人品即画品 ”说事儿,却不去真正践行它的现象,得出了一个结论 “ 千万别当真 ”,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说法本身没错,但并非题干中所说内容的依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

15、题中, A这不是作者的观点,原文是说 “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 ”;而且 “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 ”这句话是作者一个戏谑的说法,批评了 “人品即画品 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 幌子 ”的现象。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D“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 ”是无中生有。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 1) 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 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

16、,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 “四 一二 ”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 2) 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 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 3) 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 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 100余种 30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 4)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

17、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 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 5) 1988年 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 “中华统一联盟 ”,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9月 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 “三不 ”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 “统一联盟 ”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 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 “两岸破冰第一 ”。 ( 6)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

18、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 “20世纪中华民族多 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 三不 不 三不 ,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 ( 7)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 ”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 8)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 “胡秋原旋

19、风 ”,也 惹恼了李登辉。 1988年 9月 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 50年的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 “法办 ”胡秋原。 ( 9)面对台岛当局的 “法办 ”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 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 10月 18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 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 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

20、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 ( 10)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 ( 11) 1990年 5月 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 80寿辰演讲会,时年 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 “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 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 ” 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胡秋原(

21、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作等身,达 100多种 3000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 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 2004年 5月 4日, 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 胡秋原深受顾炎武 “明道教世 ”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挺身而 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失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郑学稼先生曾说: “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的镜子。 ” (谢远笋胡秋原一大家精要) 【小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22、,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 1988年 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 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 “两岸破冰第一人 ”。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 “破冰之旅 ”。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

23、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小题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作为 “两岸破冰第一人 ”,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 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选 E给 3分,选 D给 2分,选 C给 1分;选 A、 B不给分。 【小题 2】 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唇亡齿寒。(或台湾是大陆的屏障,大陆是台湾的根) 在国际强权环境下,台湾搞分裂,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不允许,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 统一

24、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筹谋,是走向民族富强之道。(每点 2分) 【小题 3】 在台岛发起成立 “中华统一联盟 ”,并担任荣誉主席。 无视台湾当局 “三不 ”政策,赴大陆访问,成为 “两岸破冰第一人 ”。 不顾困难,奔走四方,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每点 2分) 【小题 4】 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无视台湾当局 “三不 ”政策和 “开除党籍 ”“法办 ”等威胁; 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一生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公开去内地,公开发表演说,光明地回去,坦然面对一切; 高瞻远瞩,胸怀天下,能放眼民族未来,清醒认识到两岸统一的历史意义。(每点 2分,必须有概括

25、,没有概括酌情扣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 ”分析不当,应为 “突出了他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精神 ”。 B强加 因果,前后是并列关系。 C应是 “台湾高层人士 ”。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如文中: “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

26、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 “如 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 ”等句子可以归纳概括答案:。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如: “1988年 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 中华统一联盟 ,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 “9月 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 三不 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 统一联盟 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 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

27、层人士,被誉为 两岸破冰第一 ”、 “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 胡秋原旋风 ”等可以概括。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如: “他无视台湾当局 “三不 ”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 统一联盟 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 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 士,被誉为 两岸破冰第一 ”、 “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

28、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 ”、 “他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 ”等句子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春 天 吴念真 阿圆是金门金沙市场一家杂货店里打杂的小妹,长得不是很好看,加上老板以吝啬出名,所以跟其他杂货店比起来,他们的生意差很多。 阿圆十七岁,应该中学毕业不久,因为她老穿着一件还留着学号的深蓝色旧外套。她话不多,笑的时候老是掩着嘴。有一天我们才发现

29、她缺了两三颗门牙。 “怎么不去补? ”我们问。她说: “我爸去台湾做工了,说赚到钱会给我补。 ”阿圆的爸爸是石匠,金门工作少,应聘去台湾盖庙刻龙柱。 杂货店老板是她的亲戚,但使唤她的语气一点儿也不亲。有一次甚至还听见他跟别人说: “我是在替人家养女儿! ” 那年是我们第一次在外岛过 年,除夕到初二都加菜,所以除夕前采买的钱是平常的三四倍。那天小包半开玩笑地跟老板说: “跟你买这么久,也没看你给我们一包烟! ”没想到老板竟然冷冷地笑着说: “我以为你们营部连的比较干净,我看,都一样嘛! ”然后打开抽屉拿出一包烟以及两张百元钞票塞给小包,接着就往屋里走。 我知道小包憋了一肚子气,可没想到是临走的时

30、候他竟然随手抓起一打酱油往推车上放,说: “这是给连上的红利! ” 阿圆什么都看到,但什么都没说。在她帮着我们把东西推到采买车的路上,小包把那两百元拿给她,她一直摇头,小包说: “拿着,这不是我给你的,这是你那 个亲戚给你的过年红包。 ” 谁知道我们东西都还没装上车,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哨音。一回头,我们看到老板带着两个宪兵,正指着我们这头快步地走了过来。 老板揪住我们,把我们推向宪兵,然后走到车尾装货的推车,一把将酱油拎出来,跟宪兵说: “你看!这就是他们偷我的。 ” 停车场上所有人都盯着我们看,就在那种尴尬、不知所措的死寂中,我们忽然听到阿圆的声音说: “他们没有偷啦,是我放错了。 ”

31、我和小包转头过去,只见她低着头,指着酱油说: “我以为是他们买的,就搬上推车了。 ” 宪兵回头跟老板说: “你误会了吧? ” 老板先是愣了一下 ,然后忽然快步走向阿圆,随手就是一个耳光,说: “你是想要他干你,然后带你去台湾啊 你想乎死啦你! ” 阿圆站在那边没动,捏着衣摆低着头,也没哭,一直到我们车子开走了,远远地,她还是一样的姿势。 车子里小包沉默着,很久之后才哽咽着说: “刚刚,我好想去抱她一下 ” 我们驻地旁边的公路是金东地区通往金门名胜海印寺的唯一道路,平常是禁区,每年只在春节的初一、初二对民众开放一次。对阿兵哥来说,道路开放的最大意义是,在这两天里金东地区的美女们一定会从这边经过,

32、因此初一的早点名草草结束后,我们已经聚集在视线最好的碉堡,把 所有望远镜都架好,兴奋地等在那里。 那天天气奇好,阳光灿烂。十点左右是人群的高潮,忽然间,却有人回头说:“钦仔、小包,你们的救命恩人出现了。 ” 我们分别抢过望远镜,然后我们看到了阿圆。 她穿了新衣服,白色的套头毛衣,一件粉红色的 “宇宙飞行服 ”拿在手上,下身则是一件深蓝色的裤子,头发好像也整理过,还箍着一个白色的发箍,整个人显得明亮、青春。 我们看到她和身边一个应该是她父亲的黝黑中年男人开心地讲着话,另一边则是两个比她小,应该是她弟弟的男孩。 小包忽然放下望远镜,大声地喊她的名字,可是她好像没听见,碉堡里忽然 又掀起另一波忙乱,

33、几分钟不到简便的扩音器竟然就架设起来了。 当小包抓着扩音器朝公路那边喊道: “阿圆,你今天好漂亮!真的好漂亮呢,阿圆 !”的时候,整条公路的人都慢慢停下脚步听,然后纷纷转头四处顾盼,好像在找谁是阿圆。 阿圆先愣了一下,看看父亲,然后朝我们这边望着;小包有点儿激动起来,接着说: “营部连小包跟阿圆说谢谢!跟阿圆爸爸说新年快乐,你女儿好棒,而且好漂亮! ” 她父亲朝我们这边招了招手,然后好像在问阿圆发生什么事。 我看到小包的眼眶有点红,于是拿过扩音器接着说: “阿圆,你是我见过最勇敢的美女!我们营部连所 有人都爱你! ” 公路那边的人都笑了,围着阿圆,甚至有人鼓掌起来。之后扩音器便被传来传去, “

34、阿圆,谢谢! ”“阿圆,我爱你! ”“阿圆是金门最漂亮的女孩! ”不同的声音不断地喊着,整个太武山有好长一段时间一直萦绕着阿圆的名字。 从望远镜里我们看到阿圆流泪了,她遮着嘴,看着我们碉堡的方向。 其实她是笑着的,在灿烂的阳光下。 【小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阿圆虽然在杂货店里打杂,但是老穿着一件还留着学号的深蓝色旧外套,这表明阿圆非常怀念曾经的中学生活。 B店里 的老板是阿圆的亲戚,但是这个老板对她并不亲切,因为他在替阿圆的父亲养女儿。 C小包猜测阿圆的吝啬老板可能不会给阿圆过年红包,所以才趁老板不注意,把从老板那儿得到的两百元钱交

35、给阿圆。 D阿圆帮助过 “我 ”和小包,所以当 “我们 ”再次看到阿圆时,觉得阿圆那样的青春、亮丽,觉得她就是金门最漂亮的女孩。 E这篇小说是对杂货店打杂女孩阿圆的描写,文字朴实动人,真实反映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和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 【小题 2】小说中两次写到了阿圆的 “笑 ”,分别是什么意图 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主人公阿圆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 “我 ”和小包在杂货店的遭遇,后半部分侧重写“我们 ”对阿圆致谢的情况。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 CE 【小题 2】 “笑

36、的时候老是掩着嘴 ”,制造悬念,引出她缺了两三颗门牙,其目的是介绍家庭情况。 “其实她是笑着的 ”,暗示阿圆在爸爸回来以后的幸福生活以及自己因 “救人 ”之举得到小包及所在连队的高调致谢而产生的幸福。(每点 3分) 【小题 3】 相貌普通,心地质朴善良,话不多,对生活怀有 希望。 宽容有爱心,看到小包拿酱油,却没有说穿,还替他们推车。 勇敢,有担当精神,眼见小包遭到老板的举报,主动承担责任。(每点 2分) 【小题 4】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正是因为在杂货店阿圆替我们承担了责任,所以 “我 ”和小包在致谢时感到穿着新衣服的阿圆无比美丽。 使小说情节再起波澜。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小包的一个随意之举遭

37、到老板的举报,后半部分则主要写 “我们 ”对阿圆的致谢,前后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也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 使人物的活动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后半部分写阿圆一家人前往金门名胜海印寺的情形,同时又写到路人的 情况,这是对前半部分写的阿圆的工作环境的补充,使人物的活动环境更加全面和典型。 使小说主题更丰富。前半部分写到了阿圆的善良和宽容,这给了 “我们 ”温暖;而后半部分写 “我们 ”这些平凡的人也心怀感恩,这样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每点 2分,必须有概括,没有概括酌情扣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答 E给 3分,答 C给 2分,答 D给 1分;答 A、 B不给分) A阿圆老穿着一件还留着学号的深蓝

38、色旧外套,不能表明她非常怀念曾经的中学生活, “我 ”只是以此来推测她中学毕业不久。 B这个老板虽然说过 “我是在替人家养女儿 ”,但其实这是他对阿 圆不亲切的托词。 D表述不准确,当 “我们 ”再次见到阿圆时,觉得她美丽,不仅仅是因为她帮助过 “我们 ”,还因为那天她穿了新衣服,头发好像也整理过。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有关叙述: “她话不多,笑的时候老是掩着嘴。有一天我们才发现她缺了两三颗门牙。 ”、 “我看到小包的眼眶有点红,于是拿过扩音器接着说: 阿圆,你是我见过最勇敢的美女!我们营部连所有人都爱你! 公路那边的人都

39、笑了,围着阿圆,甚至有人鼓掌起来。之后扩音器便被传来传去, 阿圆,谢谢! 阿圆 ,我爱你! 阿圆是金门最漂亮的女孩! 不同的声音不断地喊着,整个太武山有好长一段时间一直萦绕着阿圆的名字。 ”等几处内容加以概括归纳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要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需要结合人物言行、心理刻画、侧面描写等方面来加以概括,文中,结合 “长得不是很好看,阿圆十七岁,应该中学毕业不久,因为她老穿着一件还留着学号的深蓝色旧外套。 ”、 “她说: 我爸去台湾做工了,说赚到钱会给我补。 ”、 “我们忽然听到阿圆的声音说: 他们没有偷啦,是

40、我放 错了。 我和小包转头过去,只见她低着头,指着酱油说: 我以为是他们买的,就搬上推车了。 ”等叙述可以概括答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严办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人物活动的环境、深化文章的主旨等几方面加以分析概括即可。注意结合文本。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9分) 何郯,字圣从,本陵州人,徒成都。第进士,由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转 殿中侍御史,言事无所避。王拱辰罢三司使守亳,已而留经筵,郯乞正其营求之罪

41、。石介死,枢密使夏竦谗其诈,朝廷下京东体实,郯与张 c 极陈竦奸状,事得寝。杨怀敏以卫卒之乱,犹为副都知,郯又与 c及鱼周询论之。 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郯争辩尤力。帝曰: “古有碎首谏者,卿能之乎 ”对曰: “古者君不从谏,则臣有碎首;今陛下受谏如流,臣何敢掠美而归过君父。 ”帝欣纳之。 时诏群臣陈左右朋邪、中外险诈,久而无所行。郯请阅实其是否,因言曰: “诚以待物,物必应以诚。诚与疑,治乱之本也,不可以一臣诈而疑众 臣,一士诈而疑众士。且择官者宰相之职,今用一吏,则疑其从私,故细务或劳于亲决。分阃者特帅之任,今专一事,则疑其异图,故多端而加羁制。博访者大臣之

42、体,令见一士,则疑其请托。君臣交疑,而欲天下无否塞之患,不可得矣。 ” 都知王守忠以修祭器劳,迁景福殿使,给两使留后奉。郯曰: “守忠劳薄赏重。旧制,内臣遥领止于廉察。今虽不授留后,而先给其禄;既得其禄,必得其官;若又从之,则何求不可。 ”既又诏许如正班。守忠移 门,欲缀本品坐宴,郯又言: “祖宗之制,未有内臣坐殿上者。此弊一开,所损不细。 ”守忠闻之,不敢赴。 知杂御史阙,执 政欲进其党,帝以郯不阿权势,越次用之 。郯遍历三院,有直声。 以母老求西归,加直龙图阁、知汉州。将行,上疏言: “张尧佐缘后官亲,叨窃非据,外庭窃议,谓将处以二府。若此命一出,言事之臣,必以死争之。倘罢尧佐则伤恩,黜言

43、者则累德,累德、伤恩,皆为不可。 臣谓莫若富贵尧佐而不假之以权,如李用和可也。 ”其后卒罢尧佐宣徽之命。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宋史 何郯传,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枢密使夏竦 谗 其诈谗:诬陷 B诚与疑, 治 乱之本也治:治理 C 博访 者大 臣之体博访:广泛地寻查访求 D此弊一开,所损不 细 细:小,细小 【小题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B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C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44、 D仁宗召谕云怀敏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 【小题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何郯作为大臣,能够为朝廷着想,谈论事情无所回避,有的是针对大臣的错误做法的,有的是针对皇上的错误的。他言事从不从私心出发,皇帝都能欣然接受他的进谏。 B何郯主张治理国家应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应该给予大臣本职内的行政自由,因为君臣互相猜疑会导致混乱的产生,甚至造成政治上的困厄。 C何郯在进谏时能够在无所避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不激化矛盾的方式,从他赞美皇上能够受谏如流,以及他建议皇上对张尧佐朝廷折中处理就能够看出。 D因为何郯为人刚直,所以皇帝能够重用他,这说明了

45、皇上对何郯的赏识。何郯在即将回 乡任职时仍然为朝廷的事进言,也用行动回报了皇上的这份赏识。 【小题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知杂御史阙,执政欲进其党,帝以郯不阿权势,越次用之。( 5分) ( 2)臣谓莫若富贵尧佐而不假之以权,如李用和可也。( 5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1)知杂御史一职空缺,(当时的)执政大臣想进升他们的党羽,皇帝认为何郯不屈服于权势,越级作用他。( 2)臣认为不如使张尧佐富贵却不给他权力,就像过去对待李用和那样就可以了。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

46、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B项,治:太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 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

47、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宋仁宗召他们来并告诉他们说: “杨怀敏实际上事先就已经觉察到卫卒将要作乱,应该对他有所宽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 ,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项, “都能欣然接受 ”过于绝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8、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 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 1) “阙 ”“进 ”“越次 ”的翻译各 1分,大意 2分;( 2) “谓 ”“莫若 ”“假 ”的翻译各 1分,大意 2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何郯,字圣从,本来是陵州人,后来迁居到成都。考中进士后,从太常博士转为监察御史,又转为殿中侍御史,谈论事情无所避讳。王拱辰被罢免了三司使一职出为亳州太守,不久改留任经筵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