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1951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需要那些 大巧若拙 的智叟式的人物。 B在网络上上传作品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 鱼目混珠 。 C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 殚精竭虑 ,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工作缺乏通盘考虑, 目无全牛 ,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

2、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大巧若拙: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卷帙浩繁: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 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向西越过桐庐县城, ,这就是富春山的山子山孙了。东北西山下,是一片桑麻地, ,隐而复现, 。绕过一支小岭,便是

3、富阳县的境界。 遥遥对着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 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遥遥相对着 和一条长蛇似的官道 有一条长蛇似的官道 出没盘曲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 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盘曲出没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中的 “青峦 ”对应 “这 ”; 点出 “官道 ”的形状、地点; 点明位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后

4、,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声讨。 B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得本公司必须作出选择:不是联手业内 巨头,逼着对手就范;就是急流勇退,转向其他行业领域。 C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D小区内非机动车屡屡被盗,除了保安巡逻不力之外,也与部分居民缺乏防范意识紧密相关,他们的非机动车常常没有锁。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论 “不折腾 ” “不折腾 ”,一句百姓俚语,成为国际国内热议的新的政治词语,似在意料之外,实乃情理之中。这句最寻常的老百姓自己的话,却最

5、不寻常地反映了历史演进的规律,道出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凝练了为实现伟大目标而持守真理的坚强决心! 百姓俚语用于政治领域,也使得 “不折腾 ”成为汉译英的难题,在现代英语词汇中,确实找不到能够达意又传神的对应的词语,于是不得不将 “不折腾 ”的汉语拼音 “buzheteng”直接用于英译,人们甚至预言, “buzheteng”将成为一个新的英语词语收入英文词典。 “中国因素 ”在世界的显现,这又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 其实,在中文的语境中,特别是在中文的政治语境中, “不折腾 ”的含义,干部群众和政治家一样,都是心领神会的,人们相互的会心一笑,表达的是高度一致的政治认同。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

6、“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积近代以的历史教训,中国之所以在近代落伍,从先进国家一步步衰败为落后国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饱受内忧外患的 “折腾 ”,百余年间没有获得安稳和平的发展环 境,生产力遭到毁灭性破坏,中国人民在被 “折腾 ”中从根本上丧失了使自己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权利和机会。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共和国赢得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机遇,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一扫内忧外患的衰败国运,国家的发展进步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然而, “文革

7、”十年内乱的 “折腾 ”,使中国又一次中断了快速发展前进的步伐,又一次与经济起飞的历史机遇擦肩而过,又一次延缓了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 “文革 ”结束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实行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近代以中国最少 “折腾 ”的时期,从而成为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人民得实惠 最丰厚的时期,综合国力增长最快捷的时期,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的时期。 在当今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中,总的看,中国的机遇大于挑战。甚至不同立场的人士对中国的这种历史际遇的看法也越越具有共识,在国际媒体上,还不乏认为中国面临的是百年不遇、千年不遇的大机遇的声音。历史留给中国的大的发展机遇并不很多,机遇稍纵即逝。关键是如何把握好这

8、样的机遇,本质上是如何选择好未的发展路径。 新中国建立之前的历史告诉我们,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是不通之路;新中国建立以的历史告诉我们,教条主义的封闭发展之路,对于中国也是不 通之路。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行,搞社会主义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世界近代以的发展史,看看所谓发达国家的世界版图。当年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是当时的发达国家,今天,八国联军中的八国,去掉奥地利,换上加拿大,就是 7加 1的八国集团。这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就是近代以,世界强国和弱国的格局总体上保持了一种超稳定结构。 这样的世界发展格局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同西方世界的矛盾与冲突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制

9、度之争,即中国一定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一定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或者走不符合 中国国情的封闭僵化之路,就不可能发挥中国特殊的制度、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优势,就不可能打破近代以被资本主义国际体系牢牢控制的强国与弱国的超稳定结构。另一方面是国家利益之争,即中国的发展,被西方世界认为是一个大国的崛起,是从资、市场到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对既有的世界格局的重组。归根到底,国家利益之争是西方世界压制中国发展的原动力。 因此,中国不会因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消解西方国家的压制,而中国一旦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再经受一次极大的 “折腾 ”,最终将彻底失去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

10、的历史机遇。 何弃阳 光大道而不行,却择泥泞歧途鹜趋之?我们没有这样的道理,也没有这样的权利! ( 2009年 01月 19日红旗文稿) 1【小题 1】下列关于 “不折腾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折腾 ”是一句表达老百姓心声的寻常俚语,又是我们国家新的政治词语。 B “不折腾 ”就是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 “不折腾 ”就是不屈服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的压制。 D “不折腾 ”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不折腾 ”虽是一个朴素的词语,却表达着 祖国人民操守真理的坚定决心。 B中国近代以逐渐由先进国

11、家沦为落后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饱受内忧外患的折腾之苦。 C “文革 ”十年内乱的 “折腾 ”,使中国彻底失去了实现现代化的机会。 D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之所以成为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因为那是近代以中国最少 “折腾 ”的时期。 【小题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是走不通的。 B只要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走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封闭僵化之路,就一定能打破近代以被资本主义国际体系 牢牢控制的强国与弱国的超稳定结构。 C西方世界之所以压制中国发展,就是怕中国对既有的世界格局进行重组。 D我们要想不再经受一次极大的 “折腾 ”,

12、专心致志地进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就必须不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类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 以偏概全,不屈服西方世界的压制只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方面 有转换话题之嫌,不屈服是态度不是 “不折腾 ”的内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

13、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 加以比照,题中, C 项,原文说: “又一次中断了快速发展前进的步伐 ”, “又一次延缓了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 B 项,原文中有 “搞社会主义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行 ”的条件句。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闻一多的转变 从 1927年到 1943年秋参加 “民主运动 ”时,对现实满腔热

14、血又备感无奈的闻一多一直埋头书斋,对诗经周易楚辞、远古神话和金文甲骨等传统文化都作了深入的研究。作为学兼中西的诗人学者,他将中国传统的考据校勘之学与西方现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熔为一炉,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其成就迅速享誉学界。 此时的他埋头故纸堆,有意过着避世的生活。抗战初期避难云南时,除上课外他平日很少下楼,以至友人皆劝他 “何妨一下楼呢 ”,他竟因此得到 “何妨一下楼斋主人 ”的雅号。不过,生逢时时面临民族危亡的近代中国,要成为对政治毫不关心的学 者几乎没有可能。 早在清华读书时,深受渐进改良思想影响的闻一多就对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等激进思想十分反感,认为是只破坏不建设。 1

15、925年留美回国后,他参加过几次国家主义派在北大召开的反苏反共大会,几乎每次都与共产党人发生激烈冲突。这更加深了他对共产党的反感。 30年代初闻一多曾在青岛大学任教两年。此时, “九 一八 ”事变使爱国学生运动日益高涨,青岛大学亦三次爆发学潮。在每次学潮中,闻一多都站在校方一边反对学生罢课,主张开除学运积极分子。学生也将矛头对准闻一多,甚至发表驱闻宣言,指其为 “准法西斯蒂主义者 ”。 直到 40年代初,闻一多仍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对国民政府虽有种种不满,但基本立场还是站在国民党一边的。西安事变爆发时,清华大学的教授几乎一致反对,闻一多的态度更为鲜明。平日在课堂上从不提课外话的闻一多此时抛开

16、讲义,怒气冲冲地说 “真是胡闹,国家的元首也可以武装劫持 !一个带兵的军人,也可以称兵叛乱 !这还成何国家 ”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这次转移让这些一向待遇优厚的知识分子 的生活突然贫困化,许多教授要靠业余经商、到中学兼课或卖文售字才能维持生活。要养活八口之家的闻一多只得给人治印,勉强维持日用。生活的平民化,把这些知识分子彻底赶出了安逸的象牙之塔,使他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于是,社会下层的生活与执政者令人触目惊心的贪腐真切地暴露在了他的面前。 闻一多

17、的变化,是从 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始的。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他不仅反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 “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 神最大的隐患 ”。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闻一多这样写道 “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一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是这样想法的吗 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 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 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

18、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开始成为一位斗士。这时,他急切地阅读各种左翼书籍, 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赵超构的延安一月记中关于全延安只有 “四个警察 ”的记述给他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认为 “只有在那样的新社会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接受民主的教育 ”。 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他于一九四四年夏在罗隆基、吴晗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 “将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 ”。从此,他在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争民主的运动中去,直到 1947在发表激烈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最后一次讲演 ”后被特务杀害。 (摘编自雷熙闻一多与现代知识

19、分子的命运)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 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闻一多虽然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上享誉学界,但埋头故纸堆并不是他喜欢的事情,这只是满腔热血的他对现实失望后的一种无奈选择。 B闻一多想远离政治,并曾因此获得 “何妨一下楼斋主人 ”的雅号;不过,他又不可能对政治毫不关心,因为当时的中国时时面临民族危亡。 C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对义和团精神有所肯定却在挑战五四民主自由的精神,这让深受五四精神影响的闻一多难以接受。 D赵超构的延安一月记等左翼书籍让闻一多对共产党和延安有了新的认识,延安的新社会秩 序也让他看到了实现民主的希望。 E本文以时间为脉络,以 19

20、43年春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为界,介绍了闻一多的转变,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 【小题 2】 40年代初及此前,闻一多的基本立场一直站在国民党一边。这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请解释文章题目 “闻一多的转变 ”中 “转变 ”的含义,并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选 B得 3分,选 D得 2分,选 E得 1分。 【小题 2】 反感激进思想,参加反苏反共大会; 反对爱 国学生罢课,主张开除学运积极分子; 认为西安事变是军人称兵叛乱。(每点 2 分,共 6 分。) 【小题 3】 对下

21、层的生活和执政者严重的贪腐有了真切了解, 不能接受蒋介石专制主义思想, 受田间诗歌战斗精神的鼓舞。(每点 2分,共 6分。) 【小题 4】含义一 “转变 ”:指闻一多由学者变为斗士。 由埋头书斋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到全身心投入争民主的运动; 由对现实的无奈逃避到为现实呐喊; 由研究成就享誉学界到为民主献身。含义二 “转变 ”:指闻一多政治态度的变化。 由站在国民党政府一边到抨击其反动统治; 由反感共产党到希望加入共产党并接 受其领导; 由对蒋介石的维护到认清其思想之专制。(答出一个含义 3分,两个 6分。每个含义要由两部分构成:含义和理由。最后的看法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

22、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 A项 “埋头故纸堆并不是他喜欢的事情 ”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 C项说中国之命运一书 “对义和团精神有所肯定 ”不妥, “义和团精神 ”只是闻一多借以形容此书中的专制主义思想;E项 “让读者体会 到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 ”中的知识分子只是像闻一多一样的知识分子,而非全部。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

23、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 “早在清华读书时,深受渐进改良思想影响的闻一多就对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等激进思想十分反感,认为是只破坏不建设。 1925年留美回国后,他参加过几次国家主义派在北大召开的反苏反共大会 ”、 “在每次学潮中,闻一多都站在校方一边反对学生罢课,主张开除学运积极分 子。学生也将矛头对准闻一多,甚至发表驱闻宣言,指其为 准法西斯帝主义者 ”、 “西安事变爆发时,清华大学的教授几乎一致反对,闻一多的态度更为鲜明。 ”等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

24、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从 “社会下层的生活与执政者令人触目惊心的贪腐真切地暴露在了他的面前。 ”、 “他不仅反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 “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 族精神最大的隐患 ”。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 ”、 “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 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开始成为一位斗士 ”等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

25、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 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本题考生可结合原文先归纳出闻一多的事例,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逐一加以分析,注意语言通顺,言之成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瓦尔特 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瓦尔特 施那

26、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 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人被撂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 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

27、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有一段时 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 ! 他突发奇想: “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 ”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

28、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 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的恐惧。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 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 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29、屋里有八个仆人,正围 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 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当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的时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 “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 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 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

30、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瓦尔特 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 B作者从普通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描绘出了一个贪恋安逸、畏惧死亡、在战场上思亲念子的厌战者形象。 C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小说结尾施那夫斯面带微笑,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看出。 E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 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 【小题 2】小说取名为 “瓦尔特 施那夫斯奇遇记 ”,请你简述作品中瓦尔特 施那夫斯经

31、历了怎样的奇遇。( 6分) 【小题 3】小说多次写到夜幕降临的场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6分) 【小题 4】有人认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认为施那夫斯是可爱的,请探究文本,概括分析。( 8分) 答案:【小题 1】 EA(答 E给 3分,答 A给 2分,答 B给 1分。) 【小题 2】当施那夫斯作为普鲁士士兵侵略法国时,遭遇法国游击伏击。求生的欲望使他成了 一名逃兵,成为俘虏的念头盘踞在他心中。( 2分)饥寒交迫的施那夫斯潜入一个城堡,村民误以为是大规模入侵,当即一哄而散。他饱餐一顿之后昏然睡去。( 2分)醒来时已被捕,但主人公为自己做俘虏的梦想终于实现万分欣喜。( 2分)

32、【小题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 2分)描绘出一幅令人恐惧的画面,渲染紧张气氛。( 2分)侧面表现人物恐慌和痛苦的内心世界,与他所向往的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2分) 【小题 4】认为可悲: 施那夫斯参加作战却畏惧战争,离开战友,临阵脱逃; 逃跑后还一直想做俘虏; 醒时被捕,还为自己做 了俘虏而满足; 他是一名侵略者。 认为可爱: 施那夫斯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他思念家乡和亲人,心中挂念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 他饥寒难耐,潜入法国人的城堡,只是饱吃一顿,并没有伤害当地的一个百姓; 他不喜欢侵略,厌恶战争。 (观点明确给 1分,每点 2分,答出 3点即可,语句流畅、论述严谨给

33、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逐项加以分析。 C 项, “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表述错误,小说表现的是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人爱好和平,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 D项, “但他 的内心却十分痛苦,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人看出 ”表述错误,他内心是坦然快乐的,他觉得自己终于安全了。 B项 “贪恋安逸 ”不十分确切。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从文中的有关叙述中加以概括即可,如 “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 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关在看管严

34、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他迟疑了 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当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的时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 ”、 “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等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小说中多次写到夜幕降临的场景,这样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描绘某种画面,渲染某种气氛,同时,联系主

35、旨,从写法技巧等方面加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 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回答时,注意结合题干,亮明观点;概括情节,照顾问题;联系背景,概括主旨;明确小说创作意图。此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联系文章主旨,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题目。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 矜 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

36、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 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 阿 ,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 归 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 。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 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 “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

37、恢叹曰: “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遂上疏谏曰: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 引 。 ”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 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 己为郎中。 (后汉书 乐恢传) 【小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令闻而 矜 之,即解出亲(怜悯) B选举不 阿 ,请托无所容(偏袒) C由是乡里 归 之(回) D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 引 (引退)

38、【小题 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 “耿介 ”性格的一组是( 3分)( ) 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 不污于法 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 “以事被考 ”后,乐恢 “不污于法 ”,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杀,他 “独奔丧行服 ”:这与他的性格有

39、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成功,但后因窦太后的庇护,自己被迫害而死。 【小题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4分) ( 2)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 3分) ( 3)恢叹曰: “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 3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1)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

40、上书谏争,朝廷称道他的忠心;( 2)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 ,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 3)乐恢慨叹地说: “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 ”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 项,归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信息 是我们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

41、和归宿,它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 不是直接体现, 不是说乐恢, 不能直接体现。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乐恢弹劫未 成功。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

42、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 “信、达、雅 ”标准。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 1)会, 1分,数, 1分,大意 2分;( 2)所字结构, 1分,恶, 1分,大意 1分;( 3)素餐, 1分,大意 2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3、。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具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勃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 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站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 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

44、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颖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 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争,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史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

45、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 “古人有用保全自身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招致别人的怨恨呢 ”乐恢慨叹地说: “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 ”于是上书劝谏说: “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引退。 ”上书没有取得效果。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

46、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 (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朝天子 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小题 1】 “叫起离情,敲残愁况 ”一句中 “敲残 ”二字有何妙处?( 5分) 【小题 2】本曲是如何通过描写景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小题 1】 “敲残 ”二字极为凝练,化无形为有形,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

47、子内心的愁苦。 【小题 2】本诗描写了秋夜的月 光、桂香、砧声、雁声等意象,月光桂香在随风飘荡,砧声雁声打破了秋叶的沉寂,这一切构筑了令人断肠的秋夜氛围,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勾起了游子思乡的离愁别绪。 【小题 1】 试题分析:雁鸣可以敲打愁绪, “叫起 ”“敲残 ”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表达技巧 ”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 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 中主要是描写和抒

48、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化无形为有形。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本曲描绘了秋夜月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营造了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简要概括下面一段文字所 说明的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不超过 25字。( 5分)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成语往往有四个字或者三个字构成,如 “置之度外 ”“想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