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1953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 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 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 A应接不暇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琳琅满目 答案: D 试题分析: “应接不暇

2、 ”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 “目不暇接 ”指东西太多,看不过来。第一个句子说的是陈列在故宫博物院的奇珍异宝,所以,目不暇接更恰当。而第三个空应接不暇更恰当。 “琳琅满目 ”指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美不胜收 ”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第三个句子强调的是东西美,第四个句子强调的是东西的品种多,所以答案:应选 D。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 ,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3、。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店还每年举办文学节,并邀请作家到书店签名售书。这家书店,已成为让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殿堂。 据说他很少去理发店,头发长了就用蜡烛烧掉,说这种剃头法又快又省钱 他穿着色彩并不搭配的背心和外套,一头白发 ,上有火烧的痕迹 第一次来到这家书店,是二十年前,那时,当堂而坐的是八十岁的老人乔治 惠特曼 又来到塞纳河左岸巴黎圣母院旁边的那个绿色门面的书屋 莎士比亚书屋 但她要努力让书店走进二十一世纪,在店里安装了电话、电脑和信用卡付款机 现在,书店由他的女儿掌管。在她的管理下,书店风格

4、依旧,室内装饰也没有改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是总领句,应放在句首,排除 C、 D项; “ ”衔接紧密,应排在一起,由此可确定答案:为 B。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

5、B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灰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C人们对 “时间都去哪儿了 ”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D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当这个简单的问题都要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的时候,表明了我们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急需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主要 ”和 “以 为主 ”重复。 B “不仅 ”位置不当,递进关系也不恰当。 D缺主语,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文明与提高也不搭配。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

6、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鱼纹和人面鱼纹,一直到今天民间各种剪纸里的鱼,这个“鱼 ”的源头符号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承续,没有间断。 “鱼 ”有两个基本含义,这两个基本含义又是相连相通的。 第一个含义是繁殖和生存。鱼产子极多,象征着繁殖、生存,与此紧密联系,鱼代表着也象征着男女情爱,它是神圣的生命颂歌。人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通过客观社会性的文化符号显现出来,自此 “鱼 ”开始。许多民族都有与生存含义有关的 “鱼 ”的符号,中华文化则将它从远古延续不断

7、地保存到今天。与代表繁殖、生存紧相连的 “鱼 ”的派生意义,是将 “鱼 ”同音地等同于 “余 ”。今天民间过旧历新年贴在大门口的 “鱼 ”,经常与丰满谷穗连在一起,所指向的便是人的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它象征的不仅是人丁兴旺,也是五谷丰登。这个包含 “有余 ”的 “鱼 ”呈现出人类已走出动物世界:人不仅维持、延续生存,而且生活开始富裕、丰足,不必像其他动物日夜苦于觅食求存。余食、余粮使人类有了更多的快乐和自由。 “鱼 ”的第二个含义是交往和语言。 “鱼腹藏书 ”“鱼雁相通 ”等,是中国古代流传的成语和故事。从而, “鱼 ”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的繁殖和生存,而且也是人的主体间的交往。这交往既包

8、括知识经验的信息沟通,也包括情深意真的感情传达。人的生存使语言成为人的语言, “鱼 ”也就被赋予了从属于人的语义:它保存并传达了人从生活到生产中的大量知识、经验和情感。 过年过节时,乡村宴席的中心赫然摆着一 条不许动筷的大鱼,或者干脆就摆一条木制的鱼。它代表着神圣的欢欣和生命的祝福,从而也就不许去打扰它。它与仰韶陶器上的神秘的人面含鱼到马王堆帛画上把整个宇宙托起来的大肥鱼,到汉画中代表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鱼鳞状的身躯,以及后世八卦图中由双鱼代表阴阳所组成的 “太极 ”中心一样, “鱼 ”在这里决不止于生存、交往的一般含义,而且是将这含义与巫术信仰、沟通神明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呈显着生的祝福中充满着

9、神秘和神圣,而这神圣性就在现实性之中,也就是说, “鱼 ”给人的生存和生活本身以神圣。 “鱼 ”所代表的生存意志和生活本身具有神圣价值 的观念和感情,已积淀为中华儿女的文化心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当外侮入侵、种族危亡的时刻,能被强烈唤起。古代 “夷夏大防 ”的微言大义为士大夫所看重,近代 “优胜劣败,适者生存 ”的 “天演论 ”为以和谐止争为美德惯例的中国知识分子所认同,就是为了呼唤自立、自信、自强,以维护生命、维系生存。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符号, “鱼 ”所宣示的正是人的生存和生命。实实在在的 “人活着 ”即人的物质性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才是第一位的现实和根本。 (摘编自李泽厚己卯五说补篇)

10、 【小题 1】下列对 “鱼 ”基本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鱼 ”象征着男女情爱,这与鱼产子极多所以象征着繁殖和生存有着密切关系。 B “鱼 ”与生存含义有关,而许多民族并没有将 “鱼 ”包含的生存含义保存至今。 C人赋予 “鱼 ”特定的语义,使它成为保存和传达人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的语言。 D “繁殖和生存 ”与 “交往和语言 ”在 “鱼 ”这个文化源头符号中是相连相通的。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符号和宣示人的生存与生命的 “鱼 ”,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承续。 B从 “鱼 ”表示繁殖和生存的意义开始,人就通过客

11、观社会性的文化符号显现自己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 C将 “鱼 ”同音地等同于 “余 ”的派生意义,催生人们对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之 “余 ”的追求。 D马王堆帛画上托起整个宇宙的大肥鱼,体现出了生存、交往的含义跟巫术信仰和与神明沟通之间的结合。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鱼腹藏书 ”“鱼雁相通 ”表明, “鱼 ”代表着生存,也代表着人之间知识经验的信息沟通和情深意真的感情传达。 B过年过节的乡村宴席摆着大鱼却不许动筷,寓意为此 “鱼 ”是不许打扰的,因为它代表神圣的欢欣和 生命的祝福。 C “鱼 ”所代表的生存意志和生活本身具有神圣价值的观念和感

12、情,已积淀为中华儿女的能被强烈唤起的文化心理。 D以和谐止争为美德惯例的中国知识分子认同 “优胜劣败,适者生存 ”的 “天演论 ”,与 “鱼 ”所宣示的生命和生存有关。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偷换概念,原文中 “中华文化则将它从远古延续不断地保存到今天 ”中的 “它 ”是指 “与生存含义有关的 鱼 的符号 ”。 这种题型较为简单,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 抓住选项中的 “关联词 ”(揭示逻辑

13、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 “虚词 ”等标志;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催生了 ”属无中生有, “ 追求 ”是 “派生意义 ”的体现而非 “派生意义 ”带来的结果。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 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鱼腹藏书 ”“鱼雁相通 ”只与 “鱼 ”的第二个含义 “交往和语言 ”有关。解答这类题,关键

14、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5分) 世纪学人梁伯强:妙术仁心 杏林漫山 杨 逸 在 19世纪的最后一年, “客家院士 ”梁伯强降生在梅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梁劭勤是一名教师。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梁家子女都勤奋好学,梁伯强在班中也是名列前茅。然而不幸的是,在梁伯强 6岁时,一场疫症夺取了他母亲的生命。济世救人的理想,也像一颗种子,从此撒播在梁伯强幼小的心灵间。 20世纪初,先进的

15、西洋医术随着坚船利炮,送抵积贫积弱的中国。通过先进的西洋医术,增强国民体质,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洞见。 “病理解剖对于医者,譬如一盏光耀的灯,在黑暗的中国医道上,光照他们, 引着他们走上路。 ”梁伯强的感言,道出了那个年代中国医者的心声。而这一点冀盼,也成了将梁伯强引上从医之路的指路明灯。 1912年,梁伯强入读梅县巴色教会中学。梁伯强勤勉好学,每天坚持早起背诵德语词典。他仅仅用了 4年时间,便修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并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考进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梁伯强,师从著名病理学教授 F欧本海姆,并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尸体解剖。毕业后,梁伯强留在医学院里担任助教。而在这所为德国同行垄断的医

16、学院里,梁伯强显然是一个另类。他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常常因学术观点的分歧,与德国教 授争论。 因教学水平优异,梁伯强为校方推荐,赴德国慕尼黑大学研修病理学。留学期间,他在钻研西洋医术经典之余,还著文向海外阐述中国的医学成就。与当时学者普遍怀疑和否定中医的态度不同,梁伯强对传统医学进行了客观而辩证的分析。他表示,近代医学遇到的不少问题,如胃肠解剖等,在黄帝内经便早有论述。当然,梁伯强最感兴趣的,还是如何借助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着眼关注国人体质,以及地方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最终,梁伯强凭借中国人的血型和地理关系的研究一文,以最优等成绩获得了医学博士 学位

17、。 回国后,梁伯强受聘为同济大学病理学副教授。 1932年,由于上海战事吃紧,他回到了广州,作为当时教育部的部聘教授,受聘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 当时的病理学研究所,只有一名助教和一名技术员,教学用具严重不足。梁伯强立即申请经费,购置教学投影机、显微镜和教学图片,并率领助教和技术员装配课室和建造尸解室,向德国母校征集人体标本。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病理学研究所便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 1949 年初,梁伯强正于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考察。由于国内时局动荡不明,不少亲友都劝他留在当地工作。然而,梁伯强婉拒了这一请求,解放前夕,梁伯强终于回到了广州。

18、 从 1952年开始,梁伯强连同秦光煜、李瑛两位教授,连续开办了十多期高级病理学师资培训班。每逢开学之初,梁伯强总要亲临现场,作尸解示教,在解剖室里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每逢上课铃声一响,梁教授总是准时准点地出现在讲台上。他讲的每一堂课,都会让助手预先绘制图标,印发讲义,精心挑选标本和幻灯片。每作一场学术报告,梁伯强还要事先实地测量幻灯机的摆放位置,以求为听众预备最佳的观察距离。 尽管身居教授的要职,梁伯强却虚怀若谷,不耻下 问。他时常鼓励学生超越老师。梁伯强多次向自己一手培养的学生表示 “甘拜下风 ”。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梁伯强更是逢人说项。他认为,只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病理学的事

19、业才能前进。他也将 “能否培养出能够超越自己的学生 ”,视为老师成功与否的一条检验标准。事后,杨简也因其对食道癌病因研究的杰出成绩,成为国际知名的肿瘤学家。 他常常告诫学生 “尽信书不如无书 ”。他认为,科学研究本身探索前人所未能认识的事物,因此虽重视前人的经验,却不能囿于前人的条框。 1962年,梁伯强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首先提出了鼻咽癌的组织 学分类,并阐明了“肿瘤间质反应 ”的新概念。他所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也与当时国际的主流观点相抵牾。梁伯强根据自己的长期研究,提出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并非是由于营养缺乏。这一科学见解,直到 1980年才为病毒学、免疫学和超微结构

20、的大量研究资料所证实。 然而,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潜心学问的梁伯强,虽一直避免卷入政治漩涡,却未能躲过这场无妄之灾。他受到了严酷的审查,被打成 “反动学术权威 ”。1968 年 11 月 28 日,由于心脏病复发得不到及时救治,梁伯强在广州与世长辞,终年 69岁。直到 1974年,世界卫生组 织还试图邀约梁伯强参与上呼吸道肿瘤组织学分型图谱的复审工作,可惜此时他早已不在人世,这也成了学术界永远的遗憾。 (节选自 2013年 4月南方日报) 注 将医家称作 “杏林中人 ”,乃是源于三国名医董奉定下的一则奇怪的规章:为人治病,不取钱物,病愈者栽杏一株或五株,再将种杏所得,易谷济贫。十年之后,

21、十万杏树,郁然成林。 【小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梁伯强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他学习成绩优异,所以他自幼立下学习西方医术、济世救人的理想。 B梁伯强 以教育部聘任的同济大学副教授的身份,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克服了教学用具严重不足的困难,只用几年的时间就使病理学研究所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 C梁伯强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持否定态度,认为 “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病理学的事业才会得以推进,在他的鼓励引导下杨简有了杰出的成就。 D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梁伯强提出的肝癌发生机

22、理与当时国际主流观点相矛盾,他的这一见解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研究资料证实。 E潜心于学问的梁伯强未能躲过 “文化大革 命 ”这场灾难,被打成 “反动学术权威 ”,因心脏病复发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在 “文化大革命 ”期间与世长辞,给医学界留下了遗憾。 【小题 2】在积弱积贫的中国,梁伯强最终能获得德国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 6分) 【小题 3】作为医学教授,梁伯强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世纪学人的梁伯强,他的仁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8分) 答案:【小题 1】 D, 3分; E, 2分; A, 1分。 【小题 2】(

23、 6分)有志向:年幼时母亲病逝,他立志济世救人;中国积贫积弱,先进的西洋医 术传入,引导他走上从医之路;勤勉好学:成绩优异才得以学医,继而被留任助教,又被推荐到德国研修;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辩证分析传统医学,关注实际进行研究。 【小题 3】( 6分)学术(为学)方面:作为部聘教授,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能够克服困难,率领成员使研究所成为一流学术机构之一;理想(爱国或是为人)方面:留美考察深造,并在特殊时期能拒绝留美工作,坚持回国;教学(为师)方面:与其他教授连续开办十多期病理学师资培训班,亲临现场、认真施教(身居要职,虚怀若谷,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告诫学生不能 “尽信书 ”,重视并超越 前

24、人经验 有一例即可) 【小题 4】( 8分)因一场症疫夺取母亲的生命,便产生济世救人的想法;想要通过先进的西洋医术,增强国民体质;在美国考察期间拒绝留美,特殊时期坚持回国;身居要职,精心施教,鼓励学生出成就。(以上四点,一点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因果错误,是因为母亲病逝; B不是同济大学副教授,而是中山大学的; C“否定态度 ”错。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因此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把握主旨,理清结构,研究技法。 考 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25、:本题考查梁伯强先生的成长之路,文中很清晰的叙述了。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写了家庭原因、时代背景使他立下志向治病救人;三、四段写了他的勤勉好学,不迷信权威;回国后仍然坚持钻研不耻下问;倒数第二段写了他独立思考,进行科学研究。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点清晰,注意题干中 “医学教授 ”,事例不能超出该范围。一个人的肯定之处就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学术水平、从事职业的态度与成就,这几方面 文章都已经涉及到,考生只需筛选出与 “医学教授 ”相关的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即可。组织答案:时可按如下角度进行:学术(为学)方面,理想(爱国或是为人)方

26、面,教学(为师)方面。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考查仁心,自然是他的人格境界,对他人、对社会、对学术、对诱惑等。第一段写他因母亲去世,而产生学医的志向,第二段写国家危亡使他想学习济世救人;想要 “通过先进的西洋医术,增强国民体质 ”;第三、四段写他在美国考察期间拒绝留美,特殊时期坚持回国;第五段到第十段,写他回国 后身居要职,精心施教,鼓励学生出成就。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25分) 善 人 老 舍 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

27、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 也就是穆女士! 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 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丫环就是丫环,叫她 “自由 ”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

28、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 “自由 ,我嘱咐你多少回了! “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 “不是,太太,女士! ”自由想解释一下。 “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 ” “方先生要见女士。 ” “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 ” “老师方先生。 ” “他又怎样了? ” “他太太死了! ”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 “不用说,又是要钱! ”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 “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 ” 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 “叫博爱放好洗澡水。 ”自由走出去后,穆 女士又

29、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 “博爱,开饭! ”她赌气似的大喊。 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 “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 ” 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 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

30、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 且眼光很远。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吸了口气: “哎!今儿又有什么事?说吧! ”她倒在个大椅子上。 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 “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

31、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 ” “先等等, ”穆女士又叹了口气, “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 ” “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 ” “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 ” “五个会呢! “ “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 ” 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一会儿,正赶上照相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 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 “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 ”穆女

32、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 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 “穷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 ” 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 “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 ” “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 心呢! ” “哎!也许! ”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 “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 ”冯女士很关心似的。 “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 ” “要不我先好歹地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 ” “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 ” “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

33、先生教。 ” 穆女士想了会儿, “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 ” “就是有点对不起穷先生! ” “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 !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小说中关于穆女士上下汽车的细节描写,寥寥数语却极富画面感,一位丰腴的太太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为救世而不辞辛苦的形象跃然纸上。 B穆女士因能一气睡到九点而稍稍消解了对 “自由 ”贸然进来回话的怨气,她这种为社会而心疼自己的做法,意在告诉人们为了奉献社会,需要且一定要保证长时间的睡

34、眠。 C小说主要由穆女士处理方先生丧妻之事,享用早餐并赠予方先生鸡蛋,听取冯女士汇报日程这三个场景构成,情节紧凑,并有助于集中刻 画人物形象。 D穆女士虽然很关心二少爷的学业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废几天,却由衷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资助他钱,给他送鸡蛋,并在向冯女士谈起他的不幸时湿了眼圈。 E这篇小说主要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对话和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用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给 “善人 ”这一称号做了最好的注解。 【小题 2】 “冯女士 ”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穆女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小说极具讽刺意味,请

35、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达到这种讽刺效果的? ( 8分) 答案:【小题 1】( 1) CE(答 E给 3分,答 C 给 2分,答 D给 1分;答 A、B不给分 ) 【小题 2】( 2) 从情节结构上看,冯女士在小说中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借秘书冯女士之口说出穆女士一天的日程安排,照应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有多忙 ”;并通过二人对话自然引出让冯女士取代方先生任家庭教师等情节。 从人物塑造看,冯女士侧面烘托了穆女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冯女士与穆女士的对话刻画穆女士的心理,揭示出一个处处标榜为 “救世者 ”的 “善人 ”沽名钓誉、自私自利的伪善嘴脸。 从主题看,小说通过对次要人物冯女士的描

36、写,折射出一些人对富人察言观色,迎合拍马屁,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的势利和自私,增强了小说的批判性,深化了小说主题 。(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虚伪,伪善。依靠丈夫而标榜 “独立 ”,不愿被人称呼 “汪太太 ”;给仆人起名 “自由 ”“博爱 ”而对她们颐指气使,认为她们 “还不如桌灯值钱 ”;标榜自己 “生命是献给社会的 ”“为救世而来 ”,却只是为了排遣空虚,打造自己 “新女性 ”的形象。 生活忙碌而空虚。虽经常参加集会、公益活动等,但对社会并无实际贡献;内心经常感到茫然、空虚。 自私、冷漠。在方先生死了太太后,用 “二十块 ”打发他,埋怨他荒废儿子的学业,并让冯女士取代了他

37、。 精于算计。打算供方先生两顿饭就要减少他的工资;让秘书冯女士 兼方先生的教职,却一共给她每月 25块钱,比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少了 7块钱。(每点 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 4】示例一:巧用对比映衬,借穆女士自身言与行的种种矛盾达到讽刺效果。她一方面想以 “穆女士 ”的称谓证明自己是独立女性,一方面又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做着名副其实的 “太太 ”;一方面她给丫鬟起名 “自由 ”“博爱 ”,一方面又百般役使他们,不给他们以尊重。她一方面标榜自己仁慈,一方面却在方先生丧妻的时候冷酷无情地辞掉了他。她的言与行、真实内心与外在言行的矛盾对比鲜明,将其虚伪冷漠的丑陋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38、使批判入木三分。 示例二:反话正说(或 “说反话 ”、 “反说法 ”)。小说多处反话正说,本来穆女士虚伪冷酷,作者却称她为 “善人 ”;本来她的早饭极其丰富,却说 “她的早饭很简单 ”;本来她是极其自私冷漠的,却说她 “永远体谅人怜爱人 ”“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 ”。作者用这种肯定赞美的语言来描述她明显的虚伪自恋、道貌岸然,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可鄙可笑,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厌恶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示例三:漫画式的夸张。小说以漫画的笔法,描写穆女士拖着肥胖的双腿上下汽车的情景,描写她自我膨胀的心理,比如送给方先生十个鸡蛋,她就 认为方先生吃了 “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 ”;冯女士做她的秘书,

39、她就认为人家当然有机会嫁个阔人,一辈子吃喝不愁。这些描写把人物的丑恶虚伪加以漫画式的夸张,不仅可以从外在表现上把人物的好笑、丑态推向极致,而且可以从内在塑造上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呈现出来,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让人印象深刻。 ( 8分;其中 “观点 ”2分, “举例 ”4分, “手法效果 ”2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为救世而不辞辛苦 ”不对,穆女士并非真的 “救世 ”; B项 “意在 ” 的目的无中生有; D项 “由衷同情 ”夸大其词,他给方先 生二十块钱、送十个鸡蛋等行为可能有一点儿同情的因素在。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

40、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因此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把握主旨,理清结构,研究技法。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冯女士 ”是小说中次要人物,小说中的次要人的作用一般有: 侧面烘托主要人物,使其个性鲜明。 牵钱搭桥,推进情节。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 升华主旨,画龙点睛。小说借冯女士说出穆女士的日程安排,引出让 冯女士取代方先生任家庭教师等情节,所以有推进情节的作用;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批判意味,深化了主题。 考点:

41、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穆女士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 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涉及的是对小说中手法的考查,考生在解答时

42、首先要通读全文,分析出小说中使用到了哪些写作手法,然后再按照题干要求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分析回答。考生组织答案:时要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加以分析。注意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本文中突出的手法是对比映衬、反话正说、漫画式的夸张,考生可选择其中之 一进行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 。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高祖嘉之,授左武候

43、将军,封滕县公。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 判 并州总管府司马。 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武周获德威,令 率其本兵往浩州招慰。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改封彭城县公。未几,检校大理少卿。从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 以平寿县主。 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 寻 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十一年,复授大理卿。 太宗尝问之曰: “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 ”德威奏言: “诚 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宽则宽,好

44、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 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 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 陛下但舍所急,则 宁失不经 复行于今日矣。 ”太宗深然之。数岁,迁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十七年,至濮州,闻 杀长史权万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杀李佑,遣使以闻。诏德威便发河南兵马,以申经略,会遭母忧而罢。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 (旧唐书 刘德威传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又 判 并州总管府司马判:授予 B 妻 以平寿县主妻:妻子 C 诚

45、 在主上诚:确实 D 寻 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寻:不久 【小题 2】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俄而 /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 /弃并州还朝 /留德威总知府事 /元吉才出武周 /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B俄而 /裴寂失律于介州 /齐王元吉弃并州 /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 /元吉才出武周 /已至城下 /百姓相率投贼。 C俄而 /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 /弃并州 /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 /元吉才出 /武周已至城下 /百姓相率投贼。 D俄而 /裴寂失律于介州 /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 /留德威总知府事 /元吉才出 /武周已至城下 /百姓相率投贼。 【小题 3】下列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46、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刘德威有才干有谋略,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德威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并屡次受到唐高祖的提拔,死后在献陵陪葬。 B刘武周抓获刘德威后,下令德威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得到唐高祖的亲自慰问。 C唐朝法律条文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要减三等处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要减五等处罚,而唐太宗时期法律则刚好相反,出现了 “宁失不经 ”的局面。 D刘德威占据济州后,皇帝让刘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借以施展刘德 威的抱负,但恰逢刘德威的母亲去世而作罢。 【小题 4】翻译下面的句子。 ( 1)太宗尝问之曰: “近来刑网稍密,其过

47、安在? ”( 5分) ( 2)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 5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1)太宗曾经询问他说: “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 ”(尝, 1分;密, 1分;宾语前置句, 1分;句意 2分) ( 2)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害怕被治罪所导致的。(所以, 1分;竞, 1分;深文, 1分;句意 2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妻:以女嫁人。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

48、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 “是以 ”、 “以故 ”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句子中 “俄而 ”是一个词, “不久 ”的意思; “裴寂 ”“元吉 ”“德威 ”“武周 ”都是人名; “介州 ”“并州 ”,地名; “齐王 ”,官职; “百姓 ”,名词; “投贼 ”,投靠贼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唐太宗时法律严苛,与之前相对宽松的法律刚好相反, “宁失不经 ”的局面并未实现。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