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辽宁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默写。( 11分) (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 3)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4)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5)去来江口守空船, 。 ,梦啼妆泪红阑干。 ( 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答案: (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5)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 ( 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择题 填入下
2、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_, _ , _ ,_ 。 _ , _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 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它们看似陈旧 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报热切期待您:( 1)惠赐大作;( 2)提供话题;( 3)推荐作者;( 4)提出批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
3、助的权利。 C三年来的 “旅游兴市 ”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D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答案: A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B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C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
4、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对于炎帝、黄帝之间的关系,古书中流行的说法是讲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两个,都是少典氏之子,如国语云: “少典娶有娇氏女,生黄帝、炎帝。 ”据史记记载,黄帝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曾经先后打了几仗,炎帝被黄帝征服,而后,黄帝又擒杀了叛乱的蚩尤,被诸侯尊奉为天子。但是,据近日的大公报和金陵晚报报道,南京市六合区文物保管所所长蔡明义称,根据他的研究,黄帝是南京六合人的女婿,而且黄帝和炎帝之间相差 11代。 蔡明义告诉记者,从 2001年开始,他就考证黄帝的岳父敕封 六合方山
5、的课题,炎帝和黄帝拥有共同的祖先少典,是少典氏部落的人,太昊伏羲氏(伏羲、燧人、神农为远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三皇)的后代。太昊伏羲氏在距今约 6000年前生活于渭水中游的天水(今甘肃省东部)境内,其部落后裔东徙姜水(黄河流域的一条河名)一带定居,并建立政权于古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少典正妃任姒,又名女登,生了炎帝。少典另一子名 云洌 云涞氖 皇篮蟠 次 频坌 稀 资茄椎鄣 1世孙。根据典籍记载,公元前 2600年左右,姜雷联合轩辕共同打败蚩尤,并且将帝位让给轩辕,使他代替炎帝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正 式命名为黄帝。黄帝又委任姜雷为左相,封为六合方山侯,并以地赐姓,从此姜雷更姜姓为方姓,成为方姓
6、始祖。后来,黄帝娶了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的方雷之女嫘祖为正妃,方雷便成为轩辕黄帝的岳父。因此可以说,炎帝和黄帝之间相差 11世。 记者从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处了解到:史记索隐对此有很好的考证。其中指出: “少典,是诸侯国号,非人名。 炎、黄二帝虽则相承,但根据帝王代(世)纪记载,中间相隔八帝,五百多年,如果少典是他们父名,那么岂不是黄帝经五百多年后取代炎帝成为天子?那他的寿命也太长了! ” 李学勤 认为:第一,少典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方国部族的称号,炎帝、黄帝都由少典氏衍生分化出来。第二,炎帝、黄帝相隔年代较长,而炎帝早于黄帝,其间共历八世。 李学勤先生认为,古史传说从伏羲、神农到
7、黄帝,表现了中华文明萌芽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史记一书沿用大戴礼记所收五帝德的观点,以黄帝为五帝本纪之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本纪记载的黄帝,尚有部落时代的遗风。而且,以炎黄二帝的传说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现代人创造的,乃是自古有之的说法。很明显,这指出了炎帝和黄帝兴衰上的先后列序。 (选自北 京科技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各史料中关于炎、黄二帝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史记中记载,黄帝和炎帝曾经打过几仗,黄帝在征服炎帝后,又擒杀了叛乱的蚩尤,被诸侯尊奉为天子。 B国语中有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记载,其中讲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两个,都是少典氏之子。 C史记沿用五帝德的观点
8、,以黄帝为五帝本纪之首,认为黄帝尚有部落时代的遗风,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 D根据史记索隐考证,少典是诸侯国号,不是人名,更不是炎帝、黄帝父亲的名字。 【小题 2】下列关于蔡明义和李学勤观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蔡、李二人都得出了炎黄二帝不是同一时代的结论,他们的研究都能从古代典籍中找到根据。 B蔡、李二人的研究都彻底推翻了史记、国语中有关炎、黄二帝是兄弟关系的记载。 C蔡、李二人关于炎、黄二帝的研究结论基本相同,仅有的差别在于炎、黄二帝间隔时间的长短不同。 D蔡、李二人认为,炎黄二帝不生活在同一时代,有兴衰上的先后列序,表现了中华文明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小题 3】根据原文
9、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炎帝、黄帝之间的关 系,古籍中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可以肯定的是,炎黄二帝都和少典氏部族有渊源。 B根据史料记载,黄帝娶方雷的女儿嫘祖为妻,而方雷是炎帝第 11世孙,可见炎、黄二帝的确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C根据李学勤的观点,炎帝、黄帝相隔年代较长,而炎帝早于黄帝,因而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子是不可能的。 D炎帝和黄帝拥有共同的祖先,都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可见中华文明就是从伏羲氏开始的。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1】选项中 “黄帝尚有部落时代的遗风,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 ”是李学勤的分析,并非史记中的认识。
10、 【小题 2】 B项 “炎黄二帝是兄弟关系 ”错误。史记记载的是敌对关系。 C项“仅有的差别 ”不符合原文意思,还有关于少典的有关研究。 D项是李的观点,不是蔡的观点。 【小题 3】 “中华文明就是从伏羲氏开始的 ”过于武断,材料中有 “古史传说 ”的限定,不能当作定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3-16题。( 20分)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 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
11、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 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 -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 并不是说娱乐和文
12、化一定势不两立,问题也不在于电视展示了娱乐性内容,而在于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波兹曼的结论是,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 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 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 -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了。 波兹曼是把美国作为典型来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譬如说,在我们这里,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而历史仅仅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而存在,消灭历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彻底的了。又譬如说,在我们这里,电视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样,报纸和杂志纷纷向电视看齐,蜕变成
13、了 电视型印刷媒介 。且不说那些纯粹娱乐性的时尚杂志,只要翻开几乎任何一种报纸, 你都会看到一个所谓文化版面,所报道的全是娱乐圈的新闻和大小明星的逸闻。这无可辩驳地表明,文化即娱乐日渐成为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波兹曼认为,赫香黎的预言应验了。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观,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不过,我无法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地看待,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 不到
14、,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面对这样的行径,我的感觉是,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 【小题 1】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 (不超过 40个字 )(6分 ) 【小题 2】文章第五段说明 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 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分 ) 【小题 3】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 也许太过悲观 ,又说 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 ,对此应当如何理解? (5分 ) 【小题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A 当前电视文化席卷天下,作者及时介绍电视文化批判理论,对沉溺于电视
15、娱乐文化潮流中的人当头棒喝,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社会责任感。 B电视文化与媒介文化的区分是本文展开论述的基础,论述两种文化时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密。 C波兹曼声讨电视文化,是因为娱乐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电视上的一切都必须以娱乐方式表现出来,电视垄断了一切, 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 。 D本文多用 不在于 ,而在于 、 再也不可能有 等句式和 无可辩驳 、 决不会 等词语,从而使文章富于严正直 率的论辩色彩。 E文章开头巧借书名发出 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这一 喝问 ,峭拔警心,以 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 结尾,巧妙点题,而 诅咒 一词更是振聋发聩。 答
16、案: 【小题 1】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小题 2】 原书以美国为典型,作者以中国为例,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读者对象为中国人,有现实针对性。 举例说明的方法。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 【小题 3】相信人类的精神力量,不同意文化灭亡论;娱乐至上的环境已经造成了对文化的伤害;放任 娱乐至上倾向,波兹曼的话将应验。 【小题 4】 B C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 B本文展开论述的基础不 电视文化与媒介文化的区分 , C波兹曼声讨电视文化 的原因分析有误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
17、言文,完成 47 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 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 注 。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
18、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 议持正。太宗尝曰: “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 “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
19、和。世南曰: “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 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帝曰: “朕试 卿耳! ”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 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注 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文帝高荔行 高:推崇 B而赡博不及也 赡:丰富 C故
20、议者方晋二陆 方:正直 D与秦王俊交辟之 辟:征召 【小题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 3分) ( ) 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 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 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好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21、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 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 5分) 译文: (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4】( 1)虞世南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
22、,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译出大意给 2分, “乞骸骨 ”“听 ”“辞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 2)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 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译出大意给 2分, “然 ”“赈 ”“狱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小题 1】比,与 相比。 【小题 2】 是说虞世南安于贫困,有节操的; 是说虞世南对待兄长的深厚情谊的; 是说皇帝听从虞世南劝谏的。 【小题 3】 “此诗一传 ”,指皇帝写的宫体诗一旦传开,不是 “自己唱和的诗 ”。 【小题 4】略 参考译文: 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
23、学习,前后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几十天不洗脸梳头。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颇象自己,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著名。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陈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 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帮忙照顾,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陈朝灭亡,和哥哥世基在隋朝任职。世基的文章清劲,超过了世南,但丰富广博不如世南,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望,评论者将他兄弟二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在隋炀帝杨广作晋王的时候,和秦王杨俊递相征用他们。大业年间,虞世南多次变动官至秘书郎。隋炀帝虽然喜欢他
24、的才能,但对他刚正的性格很头痛,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虞世基机敏而善于奉承,隋炀帝很喜欢他,于是日益尊贵显赫,妻妾的穿戴和王公贵族一样,虞世南家里却清贫节俭, 但他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虞世基嚎啕大哭,并请求代兄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虞世基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任他为黄门侍郎。秦王李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
25、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虞世南外貌儒雅谨慎,从外表来看,似乎连身上 的衣服也不能承受,但内心意志坚强,议论政事坚持正确意见。太宗李世民曾说: “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之事,即使有一句不合适的话,都会惆怅怨恨得不行,他的态度竟是这样诚恳! ” 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当时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涌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朝贡,给天下人以恩惠,使得远近的人都欢乐融洽,也没有造成灾害。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
26、。还有山东长期下雨,江淮一带闹水灾,恐怕有无罪而被捉拿入狱的冤情存在,应当检查在押囚犯,或许还能符合天意呢。 ”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 皇上曾经作了首宫体诗,叫虞世南接续原韵唱和,虞世南说: “圣上作的诗确实好,但诗体不雅正。上面有所好,下面必更有甚者,臣恐怕这诗一传开,天下就会风靡起来。所以不敢奉诏唱和。 ”皇上说: “我是在试你的。 ”赏赐给他布帛五十匹。皇上多次外出打猎,世南为此上疏劝谏,都受到赞扬和采纳。皇上曾叫把列女传写在屏风上,当时没有作依据的本子,虞世南便默写了一 遍,结果没有一个字写错。皇上常称赞他有五绝:一是德行,二是忠直,
27、三是博学,四是文词,五是书法。虞世南开始跟随僧人智永学习书法,穷究其要领,他的墨迹为世人所收藏珍爱。 去世时,享年八十一岁,皇帝下诏陪葬昭陵,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11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 荡桨向临圻 。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 罟 ()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 临圻 (q):地名。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小题 1】这两首诗都以 _为题材,诗人都借 _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
28、。( 4分) 【小题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7分) 答案: 【小题 1】送别 杨柳 【小题 2】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 2分) ,从江南到江北 ,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 1分),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 1分)。郑诗把原本无形 无象的 “离恨 ”,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 1分),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 1分),表现出离愁的深重( 1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11分) 柳梢青 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 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
29、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 刘辰翁:南宋末年人,曾入文天祥抗元部队之幕府,宋亡后隐居不仕。 银花:元夜彩灯中蜡烛的烛花。 【小题 1】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片却说 “银花洒泪 ”,这是用了何种修辞 展现了整个城市 当时是处于怎样一种情景之中 ( 6分) 【小题 2】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 “虚处见意 ”。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 “虚处见意 ”,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5分) 答案: 【小题 1】这一句将客观景象拟人化(拟人) (2 分 )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
30、。( 1分)形象而强烈地表现出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本应该是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但整个城市却陷入阴冷森严的气氛之中,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 (3分 ) 【小题 2】结尾三句作者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是用虚笔轻 轻一点,让读者自己想象当年京城的繁华景象,感受作者现在山中的孤寒岁月,体味作者当年坚持于海上的悲壮坚贞之情。 (3分 )这样留给读者想象和体味的空间,更增添了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的情致。 (2分 ) 作文 作文( 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 60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 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 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