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2441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201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201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201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201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带解析) 选择题 一水平振动的弹簧振子,以平衡位置 O 为中心在 A、 B 两点间作简谐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子在 O 点的速度、加速度都达到最大 B、振子速度方向改变时,其位移方向也发生改变 C、振子的加速度变大,其速度一定减小 D、振子从 A运动到 AO 的中点,再运动到 O 点两段经历的时间相等 答案: C 在匀强磁场中,某个处于静止状态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 发生 衰变,已知 粒子的速度方向垂直于磁感线,并测得 粒子的运动轨道半径为 R,则反冲核的运动半径为( ) A B C D 答案: C 某放射性元

2、素经过 m次 衰变和 n次 衰变,变成新原子核。新原子核比原来的原子核的质子数减少了( ) A 2m+n B 2m-n C m+n D m-n 答案: B 根据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量子数 n越大,则( ) A电子轨道半径越小 B核外电子速度越小 C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小 D原子的电势能越小 答案: B 某金属在一束黄光照射下,正好有电子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光强,而不改变光的频率,光电子的初动能不变 B用一束更大强度的红光代替黄光,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C用强度相同的紫光代替黄光,仍能发生效应现象 D用强度较弱的紫光代替黄光,有可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答案: AC 关于光的衍射现

3、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衍射现象中条纹的出现是光叠加后干涉的结果 B双缝干涉中也存在衍射现象 C一切波都很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影的存在是一个与衍射现象相矛盾的客观事实 答案: AB 如图所示,光从真空中射到一块平的透明材料上,入射角为 400,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夹角的可能范围是( ) A小于 400 B 400到 1000之间 C 1000到 1400之间 D大于 1400 答案: C LC 振荡电路工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放电完毕瞬间,电流为零 B电容器两板间电压最大时,电流最大 C电路中电流增大时,电容器处于放电状态 D电容器放电时,电流变小 答案:

4、C 如图所示, D是一只二极管,它的作用是只允许电流从 a流向 b,不允许电流从 b流向 a,平行板电容器 AB内部原有电荷 P处于静止状态,当两极板 A和 B的间距稍增大一些的瞬间 (两极板仍平行 ), P的运动情况将是( ) A仍静止不动;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 D无法判断。 答案: A 两列波互相叠加,发生了稳定的干涉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如果两列波在某一区域引起的振动互相加强,过一段时间,该区域的振动可能互相减弱 B不管两波源振动情况怎样,凡距离两波源的路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的地方,振动总是互相加强的 C某时刻,处于振动加强处的质点的位移可能比处于振动减弱处的质点的位移

5、小 D这两列波频率一定相同 答案: CD 实验题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 aa/、 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 、 和 所示,其中甲、丙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 aa/、 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 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填 “偏大 ”、 “偏小 ”或 “不变 ”); 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填 “偏大 ”、 “偏小 ”或 “不变 ”); 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 答案:偏小;不变;有可能偏大,有可能偏小,可能不变。 由上图可知,折射角变大,由折射率的定义式可知

6、 n偏小;乙同学的边界与玻璃砖没有空隙,所以 n不变;丙同学如果从玻璃砖出射光线在有空隙处,则 n偏小,如果从玻璃砖出射光线在玻璃砖内,则 n不变。 现有毛玻璃屏 A、双缝 B、白光光源 C、单缝 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 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将白光光源 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 C、 _、 A。 本实验的步骤有: 取 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 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用米尺测量双缝

7、到屏的距离; 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 时还应注意 _和 _。 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 1 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 1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 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如图 2所示手轮上的示数 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 x为 _mm。 已知双缝间距 d为 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 L为 0.700m,由计算式: = ,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 _nm。 答案: (1)E、 D、 B、; (2)单、双缝相互平行;单、双缝间距为 510cm ;(3)13.870; 2.310;

8、(4) ; 660。 计算题 太阳不断地辐射能量,温暖滋养着生物的生命。太阳内部存在质量是太阳质量一半以上的氢,在超高温作用下,氢被电离,互相碰撞,能使 4个质子聚变 成一个氦核( ),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 1)试写出此热核反应方程; ( 2)试求此热核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 ( 3)试求此热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 (已知 质量为 1.0073u, 质量为 4.0015u,电子质量为 0.00055u, 1u相当于 931.5MeV) 答案:( 1) ( 2) =0.0266u ( 3) =24.87 MeV 已知氢原子在基态时的轨道半径为 r1=0.5310-10m,能级值 E1= 13.6e

9、V ,求赖曼系(高能级跃迁至基态)中能量最大的光子和能量最小光子的波长各是多少? 答案: 121.9nm =91.4nm 如图所示,光线以入射角 i从空气射向折射率 n= 的透明介质表面。 ( 1)当入射角 i=450时,求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 ( 2)当入射角 i为何值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为 900 答案:( 1) 1050 ( 2) 如图所示,实线为某一时刻一列横波的波形图,虚线为其经 0.5 s后的波形图。设该波周期 T0的空间里有沿 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 E,一个带正电的小球经过图中 x轴上的 A点,沿着与水平方向成 = 30角的斜向下直线做匀速运动,经过 y轴上的 B点进入 x0的区域,要使小球进入 x0区域后能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需在 x 0区域内另加一匀强电场。若带电小球做圆周运动通过 x轴上的 C点,且 OA = OC,设重力加速度为 g,求: ( 1)小球运动速率的大小; ( 2)在 x 0的区域所加电场大小和方向; ( 3)小球从 B点运动 C点所用时间及 OA的长度。 答案:( 1) = ( 2) E = E 方向竖直向上 ( 3) t1 = O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