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西平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2518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西平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山西平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山西平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山西平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山西平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西平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研究地球自转时 ,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 B “地球围绕太阳转 ”,是以地球为参考系 ; C “第 3秒初 ”就是第 2秒末 ,指的是时刻 ; D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 ,但位移是矢量 ,路程是标量 .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物体的几何尺寸对所研究问题没有造成影响,则物体的几何尺寸忽略不计,看作质点。所以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本身尺寸不可以忽略不计,不可以看作质点, A错。地球绕太阳公转,是把太阳看作质点, B错。 “第 3秒初 ”就是第 2秒末 ,指的是时刻, C对。物体作圆

2、周运动时,位移跟路程总不相同,D错。 考点:质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的物理量的理解,例如对矢量的理解时要注意大小和方向。 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原长为 10 cm.当弹簧下端挂 2.0 N的重物时,伸长 1.0 cm;则当弹簧下端挂 8.0 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 ( ) A 4.0 cm B 14.0 cm C 8.0 cm D 18.0 cm 答案: B 试题分析: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所以当弹簧下端挂 2.0 N的重物时,伸长 1.0 cm,弹簧下端挂 8.0 N的重物时,弹簧伸长 4cm,即总长 14cm。 考点:胡克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胡克定律的理

3、解,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要注意形变量使用国际单位计算。 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 B物体的质量全部集中在重心上 ; 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 D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没有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既不是物体最重的一点,也不是一定在物体上。所以 AB错。重心的位置与质量分布、形状都有关系,所以 C对, D错 考点:重心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重心的理解。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既不是物体最重的一点,也不是一定在物体上。 甲物体的重量比乙物体大 5 倍,甲从离

4、地 H 高处自由落下,乙从离地 2H 高处与甲物体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 B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 C下落 1s 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 D甲在落地前瞬间的速度比乙在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大 .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v=gt,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两者速度相同,所以 A错 C对。由于都是重力加速度,所以 B错。由于甲的高度小于乙的落地高度,所以乙落地速度大, D错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即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根据规律比较容易

5、判断相关结论。 一质点从 A点沿直线运动到 B点, C是某一中间的点。已知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从 A到 C的加速度为 a1,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从 C到 B的加速度为 a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到达 B点的速度刚好为零,设 AB = 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从 A到 B的平均速度为; B质点从 A到 B的平均速度为C通过 C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 D AC : CB = a1 : a2. 答案: BC 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但整个过程的加速度并不是恒定加速度,所以不能直接用上式求解, A错。根据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是相同加速度的逆向加速过程,则 ,代入则,设总时

6、间为 t,则 ,则 ,所以答案:为 BC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建立等式求解。本题的综合程度较高,化简也较复杂 一辆沿笔直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 50 m的电线杆共用5 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15 m/s,则经过第 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 ) A 2 m/s; B 10 m/s; C 2.5 m/s; D 5 m/s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所以 ,所以第 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5m/s,答案:为 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

7、的推论,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解。 两个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它们的初速度之比为 1: 2,则它们运动的最大位移之比为( ) A 1:2 B 1:4 C 1: D 2: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是相同加速度的逆向加速过程。所以根据 可知,最大位移之比为 1:4,答案:为B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是相同加速度的逆向加速过程。 以 v0 =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 a =-6 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8、 ) A 3 s内的位移是 9 m; B 3 s内的位移是 12 m; C 3s末的速度是 -6 m/s; D 3 s末的速度是 0m/s. 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汽车的匀减速运动情况,经过 2s之后就会停下来。所以 3s的末速度为 0,所以 D对, C错。根据 公式则,所以答案:为 B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针对汽车的匀减速实际情况可知,匀减速需要特定时间,所以要排除时间对解题的 干扰。 如图所示为某质点的 vt 图象,则( ) A前 2 秒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 3 秒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B 25 秒内物体静止; C前 2 秒物体的加速度是 1

9、.5m/s2;后 3 秒加速度是 ; D 3 秒末物体的速度是 5 m/s. 答案: AD 试题分析: v-t图像中,倾斜程度代表加速度,所围面积代表通过位移。所以前 2 秒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 3 秒物体做匀减速运动,说法正确。且匀加速的加速度大小为 2.5m/s2;匀减速的加速度为 ,所以 C错。 25 秒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错。通过 v-t图像可知 3 秒末物体的速度是 5 m/s.所以 D正确。 考点: v-t图像 点评:本题考察了 v-t图像中,倾斜程度代表加速度,所围面积代表通过位移,通过图容易求出加速度大小,也容易判断物体运动趋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物体有加

10、速度时 ,速度一定在变化 ; B物体速度为 0时 ,加速度也一定为 0; C物体速度增大时 ,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 D物体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反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速度 ,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 的公式来看,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就会变大,即使加速度变小,所以C对。物体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反,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D对。当物体有加速度时,说明速度一定在变, A对。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 B错 考点: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高一知识中常见的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的概念辨析,一般通过公式很容易区分。 下列表述中,所指的速度为

11、平均速度的是 ( )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 800 m/s B一辆公共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全过程的速度为 40 km/h C某段高速公路限速为 90 km/h D小球在第 3s末的速度为 6 m/s 答案: B 试题分析:平均速度应该用一段位移除以一段时间,所以一辆公共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全过程的速度为 40 km/h,为平均速度,而枪口时的速度为 800 m/s、限速为 90 km/h、第 3s末的速度为 6 m/s都是某一时刻的物体速度,所以是瞬时速度的意思,所以单为 B 考点:平均速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和理解:即位移除以时间。瞬时速度一般可以利用较短时间的平均速度近

12、似求解 下列物理量不属于矢量的是 ( ) A瞬时速度 B重力 C体积 D加速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速度、重力、加速度均为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所以只有 C体积是只有大小的标量,所以订单为 C 考点:标量与矢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标量与矢量的判断,矢量指的是有大小有方向的物理量,路程是物体是实际运动的长度。 实验题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A测量值跟被测物理量的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实验中的错误,应绝对避免; B通过改进仪器和谨慎操作,可以完全消灭误差; C测物体质量时,由于天平两臂不完全等长会造成误差,这种误差叫做系统误差; D 0.920是两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 0

13、没有意义 . 答案: C 试题分析:测量值的误差是允许的,但事实上是无法消除的,所以 AB错。系统误差指的是仪器本身或者因为设计缺陷导致的误差,通常可以通过改进方案减小该误差,所以 C答案:正确。关于测量数据的估读,要估读到最小刻度下一位,所以 0.920的最后一个 0,可能有意义, D错 考点:实验误差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视角下的各个问题,包个读数估读问题,有效数字、系统或者偶然误差等。 某同学要进行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 (填编号 ): 打点计时器 天平 交流电源 直流电源 细绳和纸带 钩码和小车 秒表 一端有滑轮

14、的长木板 刻度尺 答案:、 4、 7 试题分析:要计算速度则需要知道位移和时间,所以要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细绳及纸带、钩码、木板,刻度尺。其他仪器不需要了 考点:通过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通过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仪器的选择。 在做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若 A、 B、 C 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 0.10 s,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打下 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0 m/s2; 1.1 m/s 试题分析:根据 ,根据 可求加速度为,加速度 a=4.0 m/s2 考点:打点计时器求

15、速度、加速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打点计时器求速度、加速度的方法。一般通过逐差法求加速度以减小偶然误差。 计算题 如图,质量为 m的物块在质量为 M的木板上向右滑动,木板始终不动。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1,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 -2。 求: (1)木板受物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木板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 (1) -1m g 方向向右 ( 2) -1mg 方向向左 试题分析:( 1)物块与木板间有滑动摩擦力, Ff = FN Ff=-1m g 由于物体静止,所以木板受物块摩擦力方向向右。 (2)木板与地面无相对滑动,所以木板与地面间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根据平衡条件,所以木板受地面摩擦力 Ff=-1mg,方向向左。 考点:摩擦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计算特点,需要结合物体所处的状态来求静摩擦力或者滑动摩擦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