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福建福州文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歌词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中, “青山 ”运动的参考系是 A两岸 B竹排 C青山 D岸边的树 答案: B 试题分析:竹排游是以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的,青山不动,所以青山走是以竹排为参考系的 考点:本题考查对参考系和相对运动的理解 点评:青山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的话,肯定是静止的,青山运动是因为选取了一个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本题难度很小 如图所示,以 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 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 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2m/s,减速时最大加
2、速度大小为 5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来不及通过停车线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会超过停车线 D汽车无论立即加速还是立即减速,都会违反交通规则 答案: A 试题分析:如果汽车立即做匀加速运动 ,在 2 s内对应的末速度为 12 m/s,发生的位移为 x= 2 m=20 m,A项正确 ,B项错误 ;如果汽车立即做匀减速运动 ,汽车在 s已经静止 ,对应位移为 6.4 m,所以 CD项错误 考点:考查运用运动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点评:本题中有两个运动的可能性,一个是加速
3、运动,一个是减速运动,把本题拆分成两个小题分别计算 一列火车匀减速进站,停靠一段时间后又匀加速(同方向)出站。在如图所示的四个 v-t图象中,正确描述了火车运动情况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速度时间图像的纵坐标表示在任意时刻的速度,由火车先减速、静止后加速,由此可知 B对; 考点:本题考查对速度时间图像的理解 点评:图像问题是物理题 型中一个比较重点的问题,速度时间图像中要注意横轴以上速度为正,横轴以下速度为负,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人握住旗杆匀速上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受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B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C手握旗杆的力越大,人受的摩擦力也越大
4、D手握旗杆的力增加,人受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的手握住杆不放,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A 错;人能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上, B错;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匀速运动,所受摩擦力与重力相等,求解摩擦力问题主要是先判断摩擦力的类型,静摩擦力的有无采用假设法或平衡法来判断,大小根据受力平衡和牛顿第二定律计算 考点:考查静摩擦力的判断和计算 点评:解决摩擦力的计算问题,关键是要先判断摩擦力的类型 如图所示,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 A重力、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C重力、斜面的弹力 D绳的拉力、斜面
5、的弹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为绳子拉紧,所以小球只受到重力和绳子 的拉力作用, A正确,也可以假设斜面对小球有力的作用,则小球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和垂直斜面方向向上的支持力,则三个力的合力在水平向右方向肯定有分量,故小球不会保持静止状态,所以假设不成立 考点:本题考查了受力分析,注意题中的绳子的状态 点评:抓住绳子的状态是关键,本题易错选 B,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绳子的状态 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初始速度( m/s)经过时间( s) 末速度( m/s) 2 3 11 0 3 6 0 20 6 0 100 20 A 的速度变化最大,加速度最大 B 的速度变
6、化最慢 C 的速度变化最快 D 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 的速度变化量为( 11-2) m/s=9m/s,加速度为 的速度变化量为 6m/s,加速度为 的速度变化量为 6m/s,速度变化量为 的末速度为 20m/s,加速度为 0.2m/s2,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快慢,所以 D对; 考点:考查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概念 点评:加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重点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擦力大小总是跟物体受到的正压力成正比 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的趋势 D摩擦力不可能成为动力 答
7、案: C 试题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B错 C对;如果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有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所以摩擦力有可能成为动力, D错;静摩擦力与外力有关,与正压力没有关系,而滑动摩擦力总是跟物体受到的正压力成正比,A错;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可以采用假设法来判断,其中要注意 “相对 ”的概念,摩擦力的大小的求解步骤首先要判断摩擦力的类型,因为静摩擦力根据受力平衡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滑动摩擦力根据公式求解 考点:考查摩擦力的类型和概念 点评:摩擦力的计算为重点问题,特别是理解摩擦力方向的判断,要注意 “相对 ”的概
8、念 篮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篮球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原因是 A地面的形变 B篮球的形变 C地面和篮球的形变 D篮球受到的重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篮球受到弹力的作用是因为地面发生形变产生的, A对;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周围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A对 B的弹力是因为A的弹性形变产生的 ,B对 A的弹力是因为 B的弹性形变产生的 考点:考查弹力的产生条件 点评:要注意掌握三大性质力的特点,是力学中的重点问题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 B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理纬度及离地面高度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 C物体只有在落向地面时才受重力
9、D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在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上的所有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受重力作用 , A错;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理纬度及离地面高度有关,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小、高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小,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 B对;同理 C错;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但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而且重力加速度与地理位置和高度有关,重心是物体上所有质点的力的集合点,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几何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但重心有的时候不在物体上,比如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环 考点:考查重力和重心的概念 点评:要注意掌握三大性质力的特点,是力学中的重点问题 研究以下运动时
10、,物体可以当作质点的是 A自转的 地球 B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时 C直升机飞行时螺旋桨的转动 D从高处自由下落的石块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只要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由此可知 D对;能否看做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才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考点:本题考查质点的概念 点评:本题在于理解质点的应用条件,属于理解性题目 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一组是 A位移、时间、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 C加速度、力、速度 D路程、
11、时间、速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加速度、力、速度、位移、都是矢量,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的基本概念 点评:物理量的矢量、标量性属于基础性题目,要理解矢量是有方向的 下列关于位移与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 B质点沿不同路径由 A到 B,其路程和位移可能都不同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只有在单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和路程才相等, A错;路程是路径的长度,位移是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所以质点沿不同路径由 A到 B,其路程可能不同,但位移
12、肯定相同, B错;同理 C对;路程是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D错;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运动路径的长度,只有在单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才等于路程,其他情况下位移总是小于路程 考点:考查路程与位移的概念和区别 点评:注意区分位移与路程的矢量、标量的区别和位移的定义,本题为基础性题目 以下数据中记录时刻的是( ) A航班晚点 20 min B午休从 12:30开始 C一般人的反应时间约 0.8s D火车离站后的第 3 min内作匀速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点,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条线段,时刻对应一个状态,时间对应一段运动过程, B对;时刻为一个点的概念,比如
13、在1s 末、 12 点等等,时间为一个过程或一段时间,比如一般人的反应时间约 0.8s,一天、从几点到几点等 考点:考查时刻与时间的区别 点评:理解时刻和时间对应的状态和过程,加强对时刻和时间的理解,不能停留在经验的程度 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 9.5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 8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 C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 1.2m/s D子弹以 800m/s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 9.5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该速度为瞬时速度,A 错;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 8m/s 的速度落入太平洋,该速
14、度为瞬时速度, B 错;子弹以 800m/s的速度撞击在墙上,该速度也为瞬时速度, D错;瞬时速度对应某一个时刻,平均速度对应一段过程 考点:考查 平均速度的概念 点评:在理解速度的同时要注意区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属基础性题目 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求得,质点在 0-2s内的加速度和3s末的瞬时速度分别是( ) A 4m s2, 4m s B 2m s2, 2m s C 2m s2, 4m s D 4m s2, 0 答案: C 试题分析: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所以在 0-2s内的加速度为 ,某一点的纵坐标的数值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3s末的瞬时速度为 4m
15、s 考点:考查速度时间图像的理解 点评:处理运动图像的问题时,要先确认运动图像的类型,比如速度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等等,因为各种图像中斜率、坐标、面积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不同 实验题 ( 3分)在使用打点计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应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 46V的直流电 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 220V的交流电 答案: A D 试题分析:在使用打点计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A对;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 4-6V的交流电, C错;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 220V的交流电,D对; 考点:考查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点评:要熟
16、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比如工作电压和周期要加强记忆 ( 3分)一位同学做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的实验。下列的实验步骤是这位同学准备完成的,请你帮这位同学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是 。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 x, 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 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 上 1个、 2个、 3个、 4个 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
17、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 答案: CBDAEF 试题分析:在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的实验中,要按照安装器材、测量、记录的实验步骤进行 考点:考查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的实验 点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实验步骤,大体的实验步骤是通用的:安装器材、测量、记录、计算 ( 6分)某同学在探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接在 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加速运动,实验中 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 17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隔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 0,1,2,3, 。量得点 2,3之间的距离 s3=30.0mm,点 3,4两点间的距离 s4=48.0mm。则: ( 1) 2,
18、3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 ( 2)小车在第 3点的瞬时速度为 m/s, ( 3)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答案:( 1) 0.1 s, ( 2) 0.39 m/s, ( 3) 1.80 m/s2 试题分析:( 1)根据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 0.02s,任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02s,所以 2、 3 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1s( 2)第 3 点为 2、 4 点的中间时刻,所以 3点的瞬时速度为 ( 3)加速度可由逐差法求得考点:考查探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及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点评:掌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19、相邻的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值恒定不变就是本题应用到的结论 计算题 ( 8分)一水滴从屋檐自由下落,在空中运动了 t=0.8s后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 g=10m/s2,不考虑空气阻力, 求:( 1)水滴落地时的速度 v ( 2)屋檐离地面高度 h 答案:( 1) 8m/s(2)3.2m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自由落体运动 点评:自由落体运动其实就是初速度是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 10分)一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与地面的摩擦因素为 0.2,质量为5kg,设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值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g=10m/
20、s2) ( 1)当水平拉力 F1=5N,作用在物体上时,物块是静止还是滑动?所受摩擦力多大? ( 2)当水平拉力 F2=20N,作用在物体上时,物块是静止还是滑动?所受摩擦力多大? 答案:( 1) 5N( 2) 10N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摩擦力的计算 点评:摩擦力问题的计算是高中物理常考的内容,要把握两类摩擦力的特点和区别 ( 10分)一个物体从斜面顶端无初速下滑,接着又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它共运动了 10 s,斜面长 4m,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为 6m,求: ( 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大小; ( 2)物体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1) 2m/s( 2) -0.33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点评: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 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这个结论虽然简单但是很实用 ,一般用于求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或初末速度均为零的过程 ,运动学问题中由于公式较多,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计算问题还需要多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