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四川成都市南片区六校联考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2669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四川成都市南片区六校联考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四川成都市南片区六校联考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四川成都市南片区六校联考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四川成都市南片区六校联考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四川成都市南片区六校联考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四川成都市南片区六校联考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B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C加速度越来越大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D加速度越来越小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题意,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不变时,如果速度均匀增加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速度均匀减少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故 A选项正确而 B、 C、 D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

2、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设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 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中,伽利略建立了 理想斜面实验,探究的思路是:提出假设 发现问题 间接验证 合理外推 得出结论 D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由于影响加速度的因素较多,我们常采用类比法来研究 答案: CD 试题分析:在匀变速直线运

3、动位移公式推导过程中,当时间很短时,每一段可以看出匀速直线运动,再把每一段位移相加就是整段时间内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A选项正确;平均速度 在时间很短趋近于 0时,平均速度可以看出瞬时速度,这里采用了极限思想, B选项正确;伽利略的探究思路是: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间接验证 合理外推 得出结论,故 C选项错误;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 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理研究的方法。 如图所示的 xt 图象和 vt 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 1、 2、 3、 4,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 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4、B xt 图象中, t1时刻 v1v2 C vt 图象中 0至 t3时间内物体 3和物体 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两图象中, t2、 t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 2、 4开始反向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题意,曲线 1是位移时间图像,图线斜率增加,表示物体的速度增加,且图线是条抛物线,据 可知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A选项错误; t 1时刻图线 1的斜率大于图线 2的斜率,即 ,表示此时v1v2,则 B选项正确; v-t图像中, 0-t3时间内,图线 3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较小,表示这段时间内图线 3的位移较小,据 ,则 3的平均速度较小, C选项错误; 0- t 2时间内物体 2向正方向

5、做匀速直线运动,之后向反方向做匀速运动,即 t 2时刻表示物体 2反向,而 0- t 4时间内物体 4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之后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即 t 4时刻物体 4 没有反向, D 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对位移 -时间图像和速度 -时间图像的理解。 如右图所示,两木块 A、 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现以水平拉力 F拉 B没有拉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B间不存在摩擦力作用 B A、 B间有静摩擦力作用 C B与桌面间不存在静摩擦力作用 D若撤去外力 F后,则 A与 B、 B与桌面间都没有摩擦力 答案: AD 试题分析:据题意,由于 A、 B物体没有动,对 A、

6、B整体受力分析,整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由于整体处于静止状态,据水平方向二力平衡,一定还受到地面对整体的摩擦力,故 C选项错误;再把 A物体隔离分析, A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已经平衡,故 A、 B间不再受到摩擦力, A选项正确,而 B选项错误;当撤去外力 F后,整体与地面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就没有摩擦力, A、 B间也没有摩擦力,故 D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摩擦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B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看作质点 C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 加速度不一定恒定 D用绳把一个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下面静止,则球对悬绳的拉力

7、就是小球的重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A 选项错误;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和地球距离远大于地球半径,则地球可以看成质点, B选项正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是恒定不变的, C选项错误;小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与悬绳拉力二力平衡,大小相等,但拉力不是重力,这两个力是性质不同的力,重力性质是重力而拉力性质是弹力,故 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摩擦力方向,质点,匀变速 直线运动和力的性质。 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

8、,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 6.0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 2.410-2s,则拍摄到的石子位置 A距石子下落的起始位置的距离约为( ) A 1.25m B 3.5m C 5.0m D 6.5m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题意,由于照相机曝光时间极短,为 t=2.410-2s,据平均速度中时间极短的话,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近似相等,即曝光瞬间的瞬时速度为: ,则石子下落的高度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 ,故 A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关系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一块木板 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 A放在 B的上面, A的右端通过水平的轻弹簧称固定在直

9、立的墙壁上。现在用水平力 F拉动 B,使它以速度 v运动,稳定后弹簧称的读数为 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T B木块 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T C若木板 B以 2v的速度运动,稳定后 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2T D若以 2F的水平力拉木板运动,稳定后 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2T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题意, 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A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f和向右的弹力 T,且有: ,故 B选项正确;木块 B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有: ,则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与木块 B受到的摩擦力相等为: ,故 A选项错误;如果木板 B以 2v速度运动

10、,稳定后受到的摩擦力仍为滑动摩擦力,据 , A受到的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而与速度无关,正压力不变则 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 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体的平衡状态和摩擦力。 有两个共点力,一个是 20N,另一个是 F,已知它们合力的大小是 50N,则F的大小不可能是:( ) A 40N B 50N C 60N D 80N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题意,如果这两个共点力方向相同,即这两个力夹角为 0,则有:,可以计算得 ;据合力一定时,分力夹角越大则分力越大,如果这两个共点力方向相反,即两分力夹角为 180,则有: ,可以计算得: ,此时 F有最大值,而 F的其他可能只均在 ,故应该选择

11、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力的合成及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两轻 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 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题意,在提上面的木块前,下面的弹簧的压缩量为:将两个木块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据平衡条件有 ,则 ;当上面的木块被缓慢提到即将离开时,下面的木块仍然处于平衡状态,据平衡条件可以求出下面弹簧的压缩量为: 即 ,则下面木块上移距离为: ,故 C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体平衡

12、条件和胡克定律。 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 1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 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 10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 A 50m B 56.25m C 75m D 150m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题意,汽车原来以 的初速度做匀速运动,后来刹车在阻力作用下以 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据 ,即汽车刹车后将在 7.5s就停下,所以 10s内的位移等于 7.5s内的位移,即,故 B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匀减速直线运动 。 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图象,由图可知物体( ) A初速度为 0 B 2

13、s末的速度大小为 3.0m/s C 5s内的位移为 0 D加速度为 1.0m/s。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题意,从图像可知,物体做初速度为 5m/s末速度为 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 ,故 A、 D选项错误;从图像可知 2s末的速度为 3m/s,故 B选项正确;物体在 5s内的位移大小与 5s内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小相等,即为 。故 C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对速度 -时间图像的理解。 如图所示,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悬线绷紧且处于竖直方向,则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是( ) A重力和斜面的弹力 B重力、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和绳的拉力 D重力、绳的拉力和下滑力 答案: C 试题

14、分析:据题意,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绳子竖直向上的悬绳拉力,小球与斜面接触,是否还受到斜面支持力,可以用假设法分析,假设小球受到斜面给的支持力,则小球合力将不再为 0,小球将沿支持力方向做加速运动,该状态与图中小球的静止状态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小球没有受到支持力,则 C 选项正确。下滑力是重力的一个 分力,在受力分析时不能分析出来,故 A、B、 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受力分析和假设法的应用。 实验题 在做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实验时,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除了有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钩码、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 . 每隔 4 个点

15、取 1 个计数点, A、B、 C、 D、 E、 F、 G为计数点, x1 =1.20cm, x 2 =1.60cm, x 3 =1.98cm, x 4 =2.38cm, x 5 =2.79cm, x 6 =3.18cm. 计算运动物体在 B、 E两点的瞬时速度 . vB= m/s, vE= m/s。 在上图中作出 v-t图象 试计算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a= m/s2 (计算时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答案:交流电源 、刻度尺,( 2分) vB= 0.14 m/s( 2分) , vE= 0.26 m/s( 2分) a= 0.40 m/s2( 2分)(图 2分) 试题分析:( 1)该实验要使打点计时器工

16、作,需要交流电源,测量计数点距离需要刻度尺。由于每个 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 T=0.1s,则 B点的瞬时速度等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为: ,同理 。( 2)计算各点瞬时速度,描点连线,得出一条过原点倾斜直线,如上图所示。(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用逐差法进行计算,经过计算整理得到: 。 考点:本题考查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 在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中,应进行的步骤是: A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 0,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线方向,按同样比例作出这个力 F 的图示 B记下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以及结点的位置 C作出 F1和 F2的合力 F,比较

17、F和 F D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 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E在桌上平放一块方木块,在方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 A点,用两根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F描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力 F1和 F2的图示。 ( 1)将上述各步骤,按合理操作顺序列出 (用字母代 ) ( 2)在实验中 ,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 P为橡皮条的固定点, O 为橡皮条与线的结点,用 F1和 F2两个力或用一个力拉橡皮条的结点都要到达 O 点,这是为了 ,这体现了 的物理思想。 答案:( 1) EDBFAC ( 2) 使两次作用在橡皮条上的力的效果相同(或使合力 与分

18、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 等效代替(每空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先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测量两个互为夹角的弹簧秤弹力的合力 F,再用一个弹簧秤验证作用效果相同时该弹簧秤弹力 F与 F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合理性,故合理顺序为 EDBFAC。( 2)用两个弹簧秤或一个弹簧秤都要使接点到达相同位置,是为了使作用效果相同,这样用一个弹簧秤测量的拉力就可以替代两个弹簧秤测量的拉力,这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力的平行四边定则的验证。 计算题 (10分 )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到达地面的速度是 39.2m/s,这个物体是从多高落下的?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g取 9.

19、8m/s2) 答案: .4m 4s 试题分析:已知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且知道落地速度,据 v2=2gh 得: 据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时间关系有: 由 v=gt 落地时间得: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如图所示,质量为 30kg的小孩坐在 10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大小为 100N 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运动,( g=10N/kg, sin37=0.6, cos37=0.8)求: ( 1)地面对雪橇的压力大小; ( 2)雪橇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素的大小。 答案: (1) 340 N (2) 0.24 试题分析: (1)如图所示经对小孩和雪橇整体受力分析得:

20、 竖直方向: Fsin FN mg 解得 FN mg-Fsin 340 N 雪橇对地面压力: FN FN 340 N (2)水平方向: Fcos-f 0 f FN 由上式解得: 0.24 考点:本题考查物体平衡条件和滑动摩擦力以及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 14分)今年国庆大假期间,国家取消了 7座及其以下的小车的收费公路的过路费,给自驾游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交通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国家规定了免费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在专用道上可以不停车拿或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大假期间过站的车速要求不超过 vt=6m/s,事先小汽车未减速的车速均为 v0=30

21、m/s,制动后小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a1=4m/s2。试问: ( 1)大假期间,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至少多远处开始制动? ( 2)假设车过站后驾驶员立即使车以 a2=6m/s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则从减速开始到最 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是多少? ( 3)在( 1)( 2)问题中,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多少? 答案: 试题分析:设小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 1)小汽车进入站台前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设距离 收费站 x1处开始制动,则: x1=108m ( 2)小汽车通过收费站经历匀减速和匀加速两个阶段, 前后两段位移分别为 x1和 x2, 时 间为 t1和 t2,则减速阶段: vt=v0-a1t1 t1= =6s 加速阶段: v0=vt+a2t2 t2= =4s 则加速和减速的总时间 t=t1+t2=10s ( 3)在加速阶段: 解得: x2=72m 则总位移 x= x1+x2 =180m 若不减速所需要时间: 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 考点: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位移关系、速度时间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