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2719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 9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物理学中用到大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建立下列物理概念时,都用到 “等效替代 ”方法的是 ( ) A “合力与分力 ”、 “质点 ”、 “电场强度 ” B “质点 ”、 “平均速度 ”、 “点电荷 ” C “点电荷 ”、 “总电阻 ”、 “电场强度 ” D “合力与分力 ”、 “平均速度 ”、 “总电阻 ” 答案: D 试题分析:质点、点电荷是理想化模型, ABC错;故选 D 考点:考查物理方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掌握一般的物理方法,等效替代、理想化模型、整体隔离等 一个物块与竖直墙壁接触 ,受到水平推力 F的作用 ,

2、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 F= kt(常量 k0).设物块从 t=0时起由静止开始沿墙壁竖直向下滑动 ,物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m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计,如果绳一端由 Q 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点,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物体 A的高度和两滑轮间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变化情况是( ) A. 物体 A的高度升高, 角变大 B. 物体 A的高度降低, 角变小 C. 物体 A的高度升高, 角不变 D. 物体 A的高度不变, 角变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最终平衡时,绳的拉力 F大小仍为 mAg,由二力平衡可得 2FsinmBg,故 角不变,但因悬点由 Q 到 P,左侧部分绳子变

3、长,故 A应升高,所以 C正确 考点:考查受力平衡的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由于整段绳子由一个动滑轮连接,使得两端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由对称性可判断绳子拉力大小关系 如图 ,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在 O 点 ,下端拴一个钢球 P,球处于静止状态 .现对球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右的外力 F,使球缓慢偏移 ,在移动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可认为钢球处于平衡状态 ,若外力 F的方向始终水平 ,移动中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 角 90,且弹簧的伸长量不超过弹性限度 ,则下图给出的弹簧伸长量 x与 cos的函数关系图象中 ,最接近实际的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水平拉力和弹

4、簧的弹力,由三角函数关系可知 ,故选 D 考点:考查受力平衡的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本题为动态平衡问题,先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由受力平衡的关系式推导 x与 的关系 小球在离地面 h处以初速度 v水平抛出,球从抛出到着地,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为( ) A ,方向竖直向下 B ,方向斜向下 C ,方向斜向 下 D ,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可知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竖直向下, BC 错;由 ,故选 D 考点:考查平抛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注意应用公式 进行判断,公式为矢量式,等号左右的数值相同,方向相同 在如图所示的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中

5、,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 B 0 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丁车在 时刻领先丙车最远 D 0 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位移时间图像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甲、乙车均做直线运动; A错误; 0 时间内甲、乙车均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甲、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B错误;由图像可知 0 t2时间内丁车得速度一直比丙车的速度大, t2时刻两车速度相等,此时相距最远; C正确;速度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位移的大小,由图可知 0 t2时间内丁车得位移大

6、,所以丁车得平均速度大; D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研究图像时一定要注意坐 标轴的意义,知道交点、面积斜率等所代表的含义 如图所示,弹簧秤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与小木块 A相连,当用力加速抽出长木板 B的过程中,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为 4.0N,若匀速抽出木板 B,弹簧秤的示数大小( ) A一定大于 4.0N B一定等于 4.0N C一定小于 4.0N D一定为零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 A静止,受力平衡,弹力等于摩擦力,无论如何抽出物体 B,AB间的摩擦力不变,弹力不变,故选 B 考点:考查摩擦力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AB间的摩擦力大小与

7、 B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只要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摩擦力只决定于 A物体的重力 实验题 ( 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M的滑块 A放在气垫导轨 B上, 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 A到传感器 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 A的位移 时间 (x-t)图象和速率 时间 (v-t)图象 .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 l、高度为 h.(取重力加速度 g=9.8 m/s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1)现给滑块 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 A的 v-t图线如下图实所示 .从图线可得滑块 A下滑时的加 速度 a = m/s2,摩擦力对滑块 A运动的影

8、响 .(填 “明显,不可忽略 ”或 “不明显,可忽略 ”) (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通过改变 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 (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 A换成滑块 A,给滑块 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 A的 x-t图线如下图实所示 .图线不对称是由于 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 答案: (1) a = 6 m/s2,影响不明显,可忽略。 (2)改变斜面高度 h,改变滑块 A的质量 M及斜面的高度 h,且使 Mh不变 (3)由于滑动摩擦力, =0.3( 0.2-0.4都对)

9、. 试题分析: (1)从图像可以看出,滑块上滑和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基本相等,所以摩擦力对滑块的运动影响不明显,可以忽略。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以得出( 2)牛顿第二定律研究的是加速度与合外力和质量的关系。当质量一定时,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当斜面高度不同时,滑块受到的力不同,可以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由于滑块下滑加速的力是由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提供,所以要保证向下的分力不变,应该使 不变,所以应该调节滑块 的质量及斜面的高度,且使 Mh不变。 ( 3)滑板与滑块间的滑动摩擦力比较大,导致图像成抛物线形。从图上可以读出,滑块上滑和下滑时发生位移大小约为 ,上滑时间约为 ,下滑时间约为 ,上滑时看做

10、反向匀加速运动,根据动学规律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下滑时,有 , ;联立解得 考点: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首先应利用加速度概念,结合速度时间图像求得加速度大小,根据如题的运动情况判断受力情况,摩擦力不变,导致图像成抛物线,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结合求解 小汽车正在走进我们的家庭,一辆汽车性能的 优劣,其油耗标准非常重要 .而影响汽车油耗标准最主要的因素是其在行进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人们发现汽车在高速行驶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 f (也称风阻 )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 (1)汽车正面投影面积 S; (2)汽车行驶速度 v。某研究人员在汽车风洞实验室中通过模拟实验得到下表所列

11、数据: (1)由上述数据可得汽车风阻 f 与汽车正面投影面积 S 及汽车行驶速度 v 的关系式为 f = (要求用 k表示比例系数 ); (2)由上述数据得出 k的大小和单位是 ; (3)据推理或猜测, k的大小主要与 、 等因素有关。 答案:( 1) kSv2( 2) 0.26 kg/m3 (3)与空气密度、车的外形、车表面情况等因素有关 (具体可酌情) 试题分析:( 1)分析当速度为 20m/s时,随着面积 S的变化,发现阻力与 S成正比,分析 S为 2.0时,随着速度 v的变化,阻力成平方倍数增大,可知阻力 f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可知 f = kSv2( 2)带入一组数据可得常数 K 的

12、值,根据公式可推导 k的单位为 kg/m3 (3) 据推理或猜测, k的大小主要与空气密度、车的外形、车表面情况等因素有关 考点: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本实验主要是利用了控制变 量法判断其中两个物理量的关系,从一次正比关系逐次判断 计算题 质量为 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 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 F,其运动的 v-t 图像如图所示。 g取 10m/s2,求: (1)物体在 0-6s和 6-10s的加速度; (2) 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3)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4) 水平推力 的大小。 答案:( 1) a1=1m/s2, a2=-2m/

13、s2 ( 2) s=46m (3) =0.2 ( 4) F=6N 试题分析:( 1)设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t2、初速度为 v20、末速度为 v2t、加速度为 a2,则 a2= = =-2m/s2 1分 同理求得 0-6s间加速度为 ( 2)根据 v-t图像所围成的面积得: s=( 6+ 84) m=46 m 3分 ( 3)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ma2 2分 =0.2 1分 ( 2)设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t1、初速度为 v10、末速度为 v1t、加速度为a1,则 a1= = =1m/s2 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ma1 2分 F=mg+ma

14、1=( 0.2210+21) N=6N 2分 考 点: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处理本类型题时,应从图像入手,求得每段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对每一段过程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 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 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 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 90km/h以内问: (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 2)判定警车在加速阶段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 ( 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答案: (1

15、)75米 ( 2)没有追上 ( 3) 12S 试题分析: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 ,刚开始货车速度大于警车速度,所以两者之间距离渐渐拉大,当两车速度相等时 ,它们间的距离最大,此后警车速度超过货车,两者间距离缩短。 设警车发动后经过 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 则 在这段时间内: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2)v0 90 km/h 25 m/s 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 因为 ,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且此时两车距离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 速运动,设再经过 时间追赶上货车,则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 才能追上货车 考点:考查追击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此类题型属于过程较多的追击问题,一

16、般通过公式法可以求解,但需要对过程较熟悉,并能熟练运用公式,此类题型可以通过图像法求解,图像法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并且能够直观的判断出何时速度最大等优点 如图( a)所示,木板 OA可绕轴 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某研究小组利用此装置探索物块在方向始终平行于斜面、大小为 F 8N 的力作用下加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已知物块的质量 m 1kg,通过 DIS实验,得到如图( b)所示 的加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图线。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假定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始终等于滑动摩擦力, g取 10m/s2。试问: ( 1)图( b)中图线与纵坐标交点 ao多大? ( 2)图( b)中

17、图线与 轴交点坐标分别为 1和 2,木板处于该两个角度时的摩擦力指向何方?说明在斜面倾角处于 1和 2之间时物块的运动状态。 ( 3)如果木板长 L 2m,倾角为 37,物块在 F的作用下由 O 点开始运动,为保证物块不冲出木板顶端,力 F最多作用多长时间?(取 sin37 0.6, cos37 0.8) 答案:( 1) 6(m/s2) ( 2)处于静止状态( 3) t3.1s 试题分析:( 1)当木板水平放置时,物块的加速度为 a0 此时滑动摩擦力 f = N = mg=0.2110 = 2(N) =6(m/s2) ( 2)当摩擦力沿斜面向下且加速度为零时木板倾角为 1,当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且

18、加速度为零时木板倾角为 2,这时物块处于静止状态。 ( 3) N1=mgcos1 F1=N1=mgcos1 F=mgsin1+mgcos1 联立方程 8 = 10sin1+ 2cos1 解得 140.4 ( 4)力 F作用时的加速度 ( m/s2) 撤去力 F后的加速度大小 ( m/s2) 设物块不冲出木板顶端,力 F最长作用时间为 t 则撤去力 F时的速度 v=a1t 位移 撤去力 F后运动的距离 由题意有 即 解得:t3.1s 考点: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对于涉及到摩擦力的问题时,应首先根据运动情况判断摩擦力的类型,如果给出加速度 a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化简

19、公式,知道图像的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必要的时候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 如图 1所示,在 2010上海世博会上,拉脱维亚馆的风洞飞行表演,令参观者大开眼界,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正中心那个高为 H=10m,直径 D=4m的透明“垂直风洞 ”。风洞是人工产生和控制的气流,以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在风力作用的正对面积不变时,风力 F=0.06v2( v为风速)。在本次风洞飞行上升表演中,表演者的质量 m=60kg,为提高表演的观赏性,控制风速 v与表演者上升的高度 h间的关系如图 2所示。 g=10 m/s2。求: 设想:表演者开始静卧于 h=0处,再打开气流,请描述表演者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运动状

20、态; 表演者上 升达最大速度时的高度 h1; 表演者上升的最大高度 h2; 为防止停电停风事故,风洞备有应急电源,若在本次表演中表演者在最大高度 h2时突然停电,为保证表演者的人身安全,则留给风洞自动接通应急电源滞后的最长时间 tm。(设接通应急电源后风洞一直以最大风速运行) 答案: 略 (2)4m(3)8m(4) 0.52s 试题分析: 由图 2可知 ,( 1分) 即风力 ( 1分) 当表演者在上升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vm时有 ( 1分) 代入数据得 m.( 1分) 对表演者列动能定理得 ( 2分) 因 与 h成线性关系,风力做功 ( 1分) 代入数据化简得 m ( 2分) 当应急电源接通后以风洞以最大风速运行时滞后时间最长,表演者减速的加速度为 m/s2 ( 2分) 表演者从最高处到落地过程有 ( 2分) 代入数据化简得 s0.52s。( 2分) 考点:考查功能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首先应根据图像得到 v2 与 h的关系式,当 F与重力相等时速度最大,由 F、速度和 h的关系可知 F随着 h的变化线性变化,由此可以把变力 F转变为恒力,再利用功能关系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