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3032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 A铜质奖章上出现铜绿 Cu2(OH)2CO3 B充有 H2的 “喜羊羊 ”娃娃遇明火发生爆炸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铁制菜刀生锈 答案: C 试题分析:铜是单质,化合价为 0价,而在铜绿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 2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氢气燃烧生成 H2O,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 CaCO3,和酸反应生成 CO2,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

2、e2O3,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正确的答案: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点评: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广谱消毒剂 ClO2将逐渐取代 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 ClO2常用 NaClO3和 Na2SO3溶液混合并酸化后反应制得,则反应后 Na2SO3转化为( ) A Na2SO4 B SO2 C S D Na2S 答案: A 试题分析: 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5价,而在产物 ClO2中氯元素

3、的化合价是 4价,这说明 NaClO3得到电子,是氧化剂。因此亚硫酸钠就是还原剂,S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是升高的。亚硫酸钠中 S的化合价是 4价的,作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只有选项 A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应用。 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准确判断出氯酸钠是氧化剂,从而得出亚硫酸钠是还原剂, 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对于化学反应: C 4HNO3=CO2 4NO2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HNO3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 B C在反应中被还原 C HN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D 1 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 4 mol电子 答案: A 试题分

4、析: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从 0价升高到 4价,失去 4个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而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 5价降低到 4价,得到 1个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所以只有选项 A正确,其余选项都是错误的,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点评:氧 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关键是准确找出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变化,然后根据有关概念并结合电子的得失守恒进行计算和判断即可。 某溶液中含有 Cl-、 K 、 H 、 ,组成该溶液的化合物最多有( ) A 2种 B 3 种 C 5种 D 6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离子的种类可知,该溶液可以组成的化合物有 KCl、 HCl、

5、K2SO4、 H2SO4、 KHSO4,共计是 5种,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物质的组成。 点评:该题关键是按照顺序逐一排列,同时还必须符合客观事实,本题容易漏选酸式盐 KHSO4。 下列微粒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 ) S2- Fe2 Fe3 S H Cu2 Mg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化性反映在电子的得失上,应该是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因此凡是凡是元素化合价处于最低价的就只能失去电子,体现还原性。反之处于最高价的就只能得到电子,体现氧化性,而处于中间价态的则既能能得到电子,体现氧化性,也能失去电子体现还原性。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C 正确, 、 只有还原性, 、

6、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所以正确的答案:选 C。 考 点:本题考查氧化性、还原性的有关判断。 点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关键是准确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不能灵活运用。 根据反应式: (1)2Fe3 2I-=2Fe2 I2, (2)Br2 2Fe2 =2Fe3 2Br-, 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 Br-、 Fe2 、 I- B I-、 Fe2 、 Br- C Br-、 I-、 Fe2 D Fe2 、 I-、 Br-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根据反应( 1)可知,还原剂是 I-,还原产物是 Fe2 ,则还原性是 I- Fe2 ;根据

7、反应 (2)可知,还原剂是 Fe2 ,还原产物是 Br-,则还原性是 Fe2 Br-,因此还原性强弱顺序是I-、 Fe2 、 Br-,即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还原性强弱判断。 点评: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还原性强弱判断的关键是准确判断还原剂和还原产物。 下列各组溶液中的两个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 A CaCO3和 HCl、 Na2CO3和 HCl B BaCl2和 H2SO4、 Ba(OH)2和 H2SO4 C HNO3和 K2CO3、 HCl和 NaHCO3 D KOH和 H2SO4、 Ba(OH)2和 HNO3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的碳酸

8、钙是难溶的,用化学式表示,而碳酸钠是易溶的,用离子表示,选项 A 不正确;选项 B中,后者还有水生成,离子方程式不同于前者;C中碳酸钾和碳酸氢钠是不同的,离子方程式不同,因此正确的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有关判断。 点评:归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一般是:( 1)检查反应能否发生。(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 3)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 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 5)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 22.4 L H2O 含有的分子数为 1NA B 2.4 g金属

9、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2NA C通常状况下, NA个 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 22.4 L D物质的量浓度为 0.5 mol/L的 MgCl2溶液中,含有 Cl-个数为 1NA 答案: B 试题分析: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 A不正确;镁在反应中失去 2个电子, 2.4g镁是 0.1mol,失去 0.2mol电子, B正确;通常状况下, 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 22.4L/mol, C不正确;选项 D中不能确定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物质的量,不正确,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及其判断。 点评: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 “热点 ”问题

10、。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其解题的方法思路是,在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将各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溶液的浓度等转化为指定粒子的物质的量 (mol)进行判断。 下列各组离子能 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 Na 、 Mg2 、 Cl-、 OH- B H 、 Ca2 、 、 C Cu2 、 K 、 、 D Na 、 H 、 OH-、 Ca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中 Mg2 和 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 B中 H 和 CO32-反应生成 CO2和水; D

11、中 H 和 OH-反应生成水,都不能大量共存,所以正确的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及判断。 点评: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 2)能生成微溶物的离子之间(如: Ca2+和 SO42-; Ag+和 SO42-)。( 3)能完全水解的离子之间,如多元弱酸和弱碱盐的阴、阳离子(如: Al3+, Fe3+与 CO32-、 HCO3-、 AlO2-、 ClO-, S2-等)。( 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 、 H+、 NO3-; S

12、2-、 ClO-; S2-、 Fe3+等)。( 5)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 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 Fe3+、 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 “氧化还原反应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 。( 4)是 “可能 ”共存,还是 “一定 ”共存。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某种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 A Cl-Cl2 B H2HCl C CaCl2CaCO3 D Fe3 Fe2 答

13、案: D 试题分析: 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这说明题中微粒是氧化剂,得到电子,即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是降低的,所以选项 D正确; 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和 B中氢元素的都是升高的, C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及应用。 点评:该题的关键是把握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而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同时还需要注意同一种元素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 A氢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 OH- H =H2O B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的反应: Ca(OH)2 2H =Ca2 2H2O C铜片插入硝

14、酸银溶液中: Cu Ag =Cu2 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 CaCO3 2H =Ca2 H2O CO2 答案: D 试题分析:氢氧化铜是难溶性物质,应该用化学式表示, A不正确;澄清的石灰水应该用离子表示, B不正确;选项 C中电子的得失不守恒,因此正确的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点评:归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一般是:( 1)检查反应能否发生。(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 确。( 3)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 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 5)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 下列物质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 ) 氢氧化

15、铁胶体 水 豆浆 蔗糖溶液 FeCl3溶液 云、雾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均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水是纯净物, 是溶液,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正确的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几种分散系的区别及其联系。 点评: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而丁达尔效应只是分散质粒子对光线的散射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可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 6.021023个原子 B 0.012 kg12C约含有 6.021023个碳原子 C硫酸的摩尔质量是 98 g D常温常压下, 1 mol氧气的体积为 22.4 L 答案: B

16、试题分析:物质不一定都是由 1个原子组成的,选项 A不正确; 0.012 kg12C的物质的量是 12g12g/mol 1ml,约含有 6.021023个碳原子,选项 B正确;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mol,选项 C不正确;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选项 D不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及其判断。 点评: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 “热点 ”问题。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其解题的方法思路是,在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基础上,

17、将各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溶液的浓度等转化为指定粒子的物质的量 (mol)进行判断。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 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 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NaCl是非电解质 B NaCl溶液是电解质 C 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 NaCl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 答案: C 试题分析:氯化钠是电解质, A不正确;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B不正确;氯化钠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够电离出阴阳离子,也可以导电,选项 D不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电解质的判断及溶液导电等。 点评:溶于水或在熔

18、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因此判断电解质的关键之一必须是化合物,其次是能够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只是一种现象,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萃取操作可在普通漏斗中完成 B浓烧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盐酸冲洗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固体时一定要先给试管预热再集中加热固体部位 D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某溶液后,将溶液保存在容量瓶中并贴上标签 答案: C 试题分析:萃取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A不正确; B不正确,正确处理方法应该是先用大量 清水冲,再用 5%硼酸擦拭;容量瓶不能长时间保存溶液,选项D不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

19、基本实验操作。 点评: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等。 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杂质,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 A NaCl溶液 (BaCl2):加过量 Na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B KNO3溶液 (AgNO3):加过量 KCl溶液,过滤 C NaCl溶液 (Br2):加 CCl4,分液 D KNO3溶液 (NaCl):加热蒸发得浓溶液后,降温 答案: B 试题分析:碳酸钠能除去氯化钡,而过量的碳酸钠可以用盐酸除去, A正确;氯化钾可以除去硝酸银,但会引入氯化钾杂质, B不正确,应该用碳酸钾和硝酸;单质溴易容在有

20、机溶剂中,选项 C正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实验选项 D正确,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点评: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叫提纯 ;将相互混在一起的不同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相应组分的各纯净物叫分离。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 ,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 1. 不能 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 ,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 2. 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 3. 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 ,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

21、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 : 1. 分离提纯物是固体 (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 :加热 (灼烧、升华、热分解 ) ,溶解 ,过滤 (洗涤沉淀 ) ,蒸发 ,结晶 (重结晶 ) ,电精炼。 2. 分离提纯物是液体 (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 :分液 ,萃取 ,蒸馏。 3. 分离提纯物 是胶体 :盐析或渗析。 4. 分离提纯物是气体 :洗气。 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标准:是否有电子的转移 ) B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标准: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 C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 (标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数 ) D化合物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

22、 (标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的化合物 )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选项 A正确;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而丁达尔效应只是分散质粒子对光线的散射而产 生的一种现象,可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B不正确;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C正确;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上述条件下都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D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并记住常见的化学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

23、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 D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导电,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解质的电离是不需要电流的, A不正确;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B不正确;电解质与溶解性是无关系的, C正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导电,是因为 CO2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电离出离子导致的,碳酸是电解质,而 CO2是非电解质, D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电解质的判断及溶液导电等。 点评: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因此判断电解质的关键之一必须是化合物,其次是能

24、够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只 是一种现象,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填空题 (6分 )有以下几种物质 干燥的食盐晶体 液态氯化氢 水银 蔗糖 纯硫酸 KNO3溶液填空回答:(填序号) ( 1)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 _ (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_ 。 ( 3)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 。 答案:( 1) ( 2) ( 3) 试题分析:( 1)金属导电是靠电子的定向运动,而溶液导电是靠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运动,所以能够导电的是 。 ( 2)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所以选项 正确。 ( 3)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25、因此选项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电解质的判断及物质的导电等。 点评: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关键之一必须是化合物,其次是否能够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只是一种现象。 (12分 )已知反应: SO3 H2O=H2SO4、 3NO2 H2O=2HNO3 NO 2F2 2H2O=4HF O2、 2Na 2H2O=2NaOH H2、 Na2O 2HCl=2NaCl H2O、 SiO2 2NaOH=Na2SiO3 H2O (1)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_ (填序号,下同 ) H2O 被氧化的是 _, H2O 被还原的是 _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其中的 H2O 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是 _ (2)

26、 用双线桥分析反应 : _. (3) 用单线桥标出反应 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 目 _. (4)写出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_. 答案: (12分 ) (1) (填序号,下同 ) 、 、 ( 2) ( 3) (4) 2Na 2H2O=2Na +2OH- H2 试题分析:( 1)根据方程式可知, 中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在反应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到 5价,部分降低到 2价,因此 N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而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反应 F元素的化合价从 0价降低到 -1价,单质氟是氧化剂。而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 -2价升高到 0价,失去电子,作还原剂;反应 中,钠

27、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 1 价,失去电子。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从 1 价降低到 0 价,导电得到电子,作氧化剂。 ( 2)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前后转移电子的情况,箭头从反应物指向产物,但并不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桥两端连接同种元素,因此应该表示为 。 ( 3)单线桥中箭头从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得电子的元素,由于箭头的 方向已经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所以不需要注明得失,但必须注明电子转移的数目。即应该表示为 。 ( 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Na 2H2O=2Na +2OH- H2。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应该判断和表示方法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

28、点评: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8分 )下图为一 “铁链 ”图案,小明在图案上由左到右分别写了 H2、 CO2、Na2O、 NaCl、 FeCl3五种物 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由左到右 A、 B、 C、 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都是气体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

29、加入饱和的上图中某种物质 M的水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物质 M的化学式为 _。 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 答案: (8分 )(1)A、 C、 B、 D (2) FeCl3。 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 Fe(OH)3胶体 试题分析:( 1)根据物质的性质可知,氢气和 CO2都是气体;氧化钠和氯化钠都是钠元素的化合物;由 2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价是氧化物,因此 CO2和氧化钠是氧化物;由金属阳离子(或 NH4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氯化钠和氯化铁是盐,即答案:依次是 A、 C、 B、 D。 ( 2) 红褐色胶

30、体是氢氧化铁胶体,该胶体是由饱和氯化铁溶液和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的,是由 M是 FeCl3。 由于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据此可以鉴别,即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 Fe(OH)3胶体。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及胶体的制备、鉴别等。 点评:物质分类关键是准确理解并记住常见的化学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关键是氯化铁溶液是饱和的且是新制备的;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而丁达尔效应只是分散质粒子对光线的散射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可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8分 ) A、 B、 C、 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 Ba2 、 Ag 、Na

31、 、 Cu2 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 、 、 Cl-、 中的某一种。 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 C盐的溶液呈蓝色。 若向 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 B盐溶液有沉淀产生, D盐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根据 、 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A _, B._, C _, D._。 答案: (8分 )A BaCl2, B. AgNO3, C CuSO4, D. Na2CO3 试题分析:由于 Ag 和 SO42-、 Cl-、 CO32-都不能大量共存,所以只能和 NO3-结合形成硝酸银;又因为 Ba2 、 Ag 、 Cu2 和 CO32-都不能大量共存,所以一定有碳酸

32、钠; C盐的溶液呈蓝色,说明含有铜离子;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是银离子,所以 B是硝酸银;而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的是碳酸盐,这说明 D中含有 CO32-,所以 D是碳酸钠;由于 SO42-和 Ba2 不能大 量共存,所以 C是硫酸铜,因此 A是氯化钡。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及有关判断。 点评: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也是高考化学复习的重、难点问题。此类问题涉及面较广,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题设中常有附加隐含条件以增加试题的难度,是一类综合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规律全面理解和掌握的好题型。该类试题存在的问题未全面梳理好离子反应规律,未全面掌握离子不共存的条件,未认真细致分析

33、题目要求,未认真细致挖掘出隐含条件。 (12分 ) .硫在强碱溶液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 (1)该反应中,还原产物是 _,每生成 1 mol K2SO3时,转移电子为_ mol. (2)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 . 为防治碘缺乏病,通常在食盐中添加少量的碘酸钾 (KIO3)。碘酸钾和碘化钾在溶液中能发生下列反应: KIO3 5KI 3H2SO4=3I2 3K2SO4 3H2O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_。 (2)当有 3 mol I2生成时,有 _ mol还原剂被氧化。 (3)当有 1 mol氧化剂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

34、质的量为 _ mol。 答案: (12分 ) . (1) K2S 4. (2) 2: 1 . (1) KIO3 (2) 5 (3) 5 试题分析: .( 1)氧化剂中被还原的元素所生成的产物是还原产物,根据方程式可知, S的化合价从 0价降低到 -2价,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 K2S是还原产物。而另外部分 S元素从 0价升高到 4价,所以每生成 1 mol K2SO3时,转移电子为 4mol。 ( 2)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 1)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从 5价降低到 0价,因此碘酸钾是氧化剂。 ( 2)碘化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从 -1价升高到 0价,失去 1个电子,所以碘化钾是还原剂。根据方程式可知当有 3 mol I2生成时,有 5 mol还原剂被氧化。 ( 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从 5价降低到 0价,得到 5个电子,所以当有1 mol氧化剂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5 mol。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和计算等。 点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关计算,则必须抓住电子的得失守恒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